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兴起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形成了思想文化繁荣发展的局面。该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A.百家争鸣 B.独尊儒术 C.三教合流 D.儒学复兴2.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春秋时期,“卧薪尝胆”,终成霸业的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4.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劝民耕农利土”C.“依军功,行田宅”D.“除井田,民得买卖”5.以“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和手段,应首推A.孔子 B.孟子C.荀子 D.朱熹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华文明所具有的重要特点是:A.统一和连续 B.分裂和间断 C.衰弱与复兴 D.汲取与融合7.“有教无类”反映孔子哪方面的成就A.哲学思想 B.民本思想 C.教育思想 D.经济思想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动力的革命是指A.青铜器的使用 B.牛耕的使用 C.铁器的使用 D.灌溉事业的发展9.“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该思想家是(

)A.荀子 B.墨子 C.庄子 D.孟子10.春秋时期秦、楚等国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而战国时期中原诸国承认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华夏族逐渐发展壮大B.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C.国家统一成为了共识D.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11.“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但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一变化表明(

)A.礼乐制度完全崩溃 B.华夏认同观念产生C.天下一统格局形成 D.华夷文化冲突消失12.先秦一位思想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命题,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命而用之”。在伦理观上,主张用“礼义”来对人性进行“化性起伪”的改造。以下观点与该思想家相符的是(

)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C.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D.礼法并重,王霸并用13.《韩非子》一书中有《解老》和《喻老》两篇文章,它们是对道家经典《老子》的注解和阐释。这体现了A.道家和法家思想的一致性 B.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C.法家继承道家的治国理念 D.百家争鸣中思想融合的大趋势14.商鞅变法提出: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即强制大家庭分家独立生活,这一主张(

)A.促进了人口的发展 B.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促进了社会局面的稳定 D.阻碍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5.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B.国家集权趋势开始出现C.分封制土崩瓦解 D.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16.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各诸侯国“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加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出现所谓“政由方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些现象A.促使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表明周天子仍然具有至上权力C.说明了分封宗法制的瓦解 D.加速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书录》史料二

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孔鲋《孔丛子卷二·居卫第七》史料三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摘编自《淮南子·要略》【探究】(1)根据史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2)根据史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的重要地位。(3)根据史料三,概括“商鞅之法”的主要动力。18.正确评价商鞅变法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曾临渭论囚,渭水尽赤。——《资治通鉴》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你觉得商鞅变法造成了那些影响?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DDBACBB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DDBBA17.(1)礼崩乐坏,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列国纷争,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改革,各国竞相提高国力。(2)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3)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