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拆”巧“引”辨析概念_第1页
妙“拆”巧“引”辨析概念_第2页
妙“拆”巧“引”辨析概念_第3页
妙“拆”巧“引”辨析概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拆解和引入概念是议论文概念辨析的有效路径,能拓展论证空间,增强论证的深刻性、严密性和力度。在“拆”和“引”时,需诠释不同逻辑关系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析出”概念的本质属性,由浅入深,灵活选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最终把握核心观点。关键词:议论文;概念辨析;拆解;引入议论文写作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概念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当前,高中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往往不懂得概念界定,这导致学生写作时行文前后矛盾,重心摇摆,主旨弱化。精准严密的概念辨析不仅能清晰地阐释“是什么”的问题,还能打开思路,揭示文章主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朱自清先生极有特色的两篇杂文《论气节》和《论老实话》作为联读篇目,开发写作资源,实现读写融合,与学生共同探讨议论文中概念辨析的有效路径。朱自清先生多年研究古典文学,长于训诂、考辨,对词义特别敏感。笔者尝试引导学生将领略“咬文嚼字”的朱氏风格,从概念“拆”和“引”的角度体会朱自清杂文的“说理”之妙。一、柳暗花明——依照一定规律拆解或引入概念“拆”即“拆解”,将概念作结构上的拆分或者作不同角度的分解。“引”即“引入”,指针对主概念引入相关概念。在《论气节》一文中,朱自清把主概念“气节”拆分为“气”和“节”,奠定了行文的基础。以“气”为中心词,辐射到近义概念“士气”“浩然之气”“义气”“正气”“志气”,以“节”为中心词,辐射到近义概念“忠节”和“高节”,还联想到反义概念“守节”和“失节”,在概念的辨析中逐步接近“气”和“节”的本质,这种对关键词的拆分和重组打开了论证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寻找写作的灵感。以《论老实话》为例,作者先把“老实话”这个关键词分解为以客观事实为标准的“实话”和以主观态度为标准的“真话”,再分而论之。在“真话”的论述部分辐射出以“话”为中心词的“谎话”“假话”“玩话”,在概念的条分缕析中,在细致的解剖中,文章说理的境界有如奇峰迭起,精彩纷呈。不论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问题中都有显性或隐形的关键词,也就是主概念。什么样的主概念适合拆分呢?一般而言,双音节词语前后两个字有丰富内涵且形成因果、条件、承接、递进、对立统一等关系的,适合拆分。比如,“和合”可以拆分为“和”和“合”,前者有和谐、协调之意,后者有融合、合作之意,二者是递进关系;又如“宽容”,拆成“宽”和“容”,“宽”为“心宽”“眼宽”“境宽”等,“容”为“容纳”“包容”“容人”“容事”“容异”等,二者是条件关系。还有不可“拆分”但可“分解”的情况,这就要根据不同标准,将关键词进行分类。比如,谈“义与利”时,“利”按对象分,有“私利”“公利”;按时间分,有“眼前利”“长远利”;按程度分,有“小利”“大利”。怎么引入相关概念呢?汉字既表音又表意,一组形近又音近的词语,或一组形异却音同的词语,不但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还会令人觉得余味无穷。如果利用汉字的音义特点引入相关概念,学生的习作定会脱颖而出。引入概念还须借助不同思维方式:运用发散思维,将“AB式”词语,以“A”或“B”为锚点进行重组。比如,“器识”一词拆分后“器”可以重组为“器量”“器度”“大器”,“识”可以重组为“见识”“知识”“智识”;运用联想思维,寻找形近或义近的词语,“疑义相与析”,在词语的比较中,主概念的内涵就更加分明了。比如“生与熟”,“生”可以再组为“生疏”“生涩”“生机”“生气”,“熟”可以组为“熟稔”“纯熟”“圆熟”“俗滥”;运用逆向思维,寻找与主概念相对立的概念,在对比中凸显主概念的内涵,比如,由“畏”找到对立概念“无畏”“大无畏”“勇”“胆气”等。概念的引入不限于词语,可延展到相关的名言、诗词、成语、俗语。比如,《论老实话》中,由“真话”联想到表达真诚态度的成语“推心置腹”“肺腑之言”,以及反映不真诚态度的成语“口是心非”“口蜜腹剑”。妙拆解,巧组合,打好概念这张牌,学生会豁然开朗,找到立意方向,走出构思的死胡同。二、长短相形——诠释不同逻辑关系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逻辑学把概念之间的关系表述为全同、种属、交叉、矛盾、反对关系等。拆解或引入概念之后,必然要针对不同概念进行辩证说理,即用一分为二、联系、发展的眼光分析概念之间的区别或联系。比如,《论气节》中,作者从“气节”这个属概念拆出种概念“气”“节”,再分别从“气”“节”的文化源头说起:“气”积极,而“节”消极;“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气”是建立在集体基础上的,是动态的,而“节”关乎个人的立身处世,是静态的。以上是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重在讲概念之间的区别。在谈“节”这个概念时,朱自清根据在朝在野的分类标准,分解出“忠节”和“高节”两个概念,“忠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男子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前者有意“卫护”,后者无意“消纳”,都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以上是联系封建专制背景,讲概念之间的共性。再如,《论老实话》一文,由“真话”这一概念引入了诸多概念:真话虽然不一定忠于事实,但是谎话一定不会是真话。假话却不一定就是谎话,有些甜言蜜语或客气话,说得过火,我们就认为假话,其实说话的人也许倒并不缺少爱慕与尊敬。在上述文段中,谎话与真话是相对关系,二者截然不同。假话与谎话是交叉关系,换句话说,某些情况下的假话也可能是“态度诚恳”的真话,这就讲出了假话与真话的联系,如此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避免了“非黑即白”的片面狭隘。事实上,谈概念之间的联系比谈区别更难,因为谈联系常以谈区别为前提,需要异中求同,还不能把概念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绝对化,需要把概念放到某特定的环境中,去考虑它们的不平衡性以及动态发展。具体言之,两个概念在不同的条件、环境下,可能此强彼弱、此消彼长,也可能相辅相成、相反相成,还可能彼此转化。例如,“有人说,我们坚持一件事,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及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这是一道关于“效果与正确”关系的作文题,学生在《看效果,分对错》一文中将“效果”一词分解,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效果”与“正确”的关系:“效果分他人、自己,分长期、短期。烈士为正确而牺牲,看似毫无收效,但今日四海升平,此为大效。其效不作于自己,不用于当时,但绝不能说其无效。”“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概念在比较中方显出区别,概念在区别中又有着某种联系,如此辩证分析,能让说理更严谨、更全面。三、曲径通幽——明确概念辨析的目的概念的拆解和引入并非文字游戏,必须明确动机,议论文最终目的是阐述核心观点,那么概念的“辨别”往往要“析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服务于核心观点。以《论气节》为例,第四段针对“节”引入“和”的概念,“和”重在“合”,“节”重在“分”,即不犯不乱的“本分”,从而析出“节”的消极性,也就是局限性,为提出“抑节扬气”这个观点张本。就全篇而言,为什么要把“气节”拆分呢?还是要推出上述观点。文章先提出青年在建立新的“气节”尺度,什么尺度呢?朱自清没有马上揭晓答案,而是先从“气”和“节”的历史发展讲起。“气”“节”孰强孰弱不是静止不变的。宋朝太学生请愿、明朝东林党人等例子说明在集体基础上的“气”重于“节”,但是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禁锢,士人个体的立身处世偏向了消极的“节”,民国以后,“士”发展为知识分子或知识阶级,在民国初期和“五四运动”时期,曾“气”重于“节”,但是在内忧外患的抗战时期,中年知识分子缩于“节”,弱于“气”,而青年知识分子却无视消极的节,代之以积极的气,他们建立新的“气节”尺度值得期待。文章就这样借助概念辨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后水到渠成地推出核心观点。又如,《论老实话》一文中从美国前国务卿一本书的题目“老实话”引入论题,把“老实话”分成“实话”和“真话”,从“真话”又引出诸多相关概念,看似宕开很远,其实是为了由“说实话难”和“说真话也难”自然推及“人们辨别老实话时不能一概而论”的观点,最终得出“人们面对美苏大肆宣传时,不能持虚无主义否定一切”的结论。朱自清的论证犹如剥笋,一层层深入,直至笋心。此外,概念分解时,亦应根据论点,灵活选择相应的内涵和外延。比如,《论老实话》一文,如果把“老实话”的内涵只定位在“态度诚恳的真心话”,就没法推出中心观点,因为国与国之间谈不上“真心话”。上述训练题,如果把“效果”的外延设定在“物质效果”,就没法谈“用效果检验正确”的观点,如果“效果”的外延再宽一点,还包括“精神效果”“社会效果”“长期效果”,那就能为这个观点服务了。反过来说,“效果”的外延设定在“物质效果”,把“正确”的内涵界定在“符合道理、价值观”而非“符合事实或某种公认标准”,就能更好地为“效果诚可贵,正确价更高”的观点服务。四、劲弓破的——在驳论中“拆”“引”概念广义地说,一切议论文都有驳论的成分。要说服别人,通常要假想论敌。以《论老实话》为例,从论敌的心态揣摩,美苏这种大国对垒,肯定不说老实话。驳论的重头戏是概念,概念不清,批驳就没有力度。朱自清将老实话按不同标准分成实话和真心话,这就把含混的概念梳理清楚了。国与国之间说不上“真心话”,可是有没有实话呢?得“分别而论”。外交辞令是一种“客气话”,条约就是“实话”,宣传嘛,也不一定都是“谎话”,总还有点“实话”。我们发现,拆解或者引入概念,具有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的功效,使立论无懈可击。例如:身尚礼则身修,国尚礼则国昌。礼仪不仅关乎个人品德修养,也关乎社会文明程度和国家民族尊严等。可是当下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在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注重礼仪,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礼仪是外在形式,很多人内心并不认同,所以没必要强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礼仪在当下意义的思考。生1:礼有实礼和虚礼之分,实礼为真正的礼,体现为由内而外的素养。许多人将流于表面的虚礼与真正的礼混为一谈,认为仅仅是向长辈的一句诺诺敬语,面对领导时的点头哈腰等。他们对礼仪的理解仅限于生存范畴,为了现代社会标准化的人际交往,在利益的坐标系上精准计算着投入产出,从而辜负了礼的核心价值。生2:“仪”是仪节、仪式,是外在形式。鲁昭公“郊劳赠贿”做得周全,女叔齐却评价说“是仪也,不可谓礼”,他认为国君的礼之本在于守国爱民,节制私欲。今天我们说,“礼”的内核是仁、敬,礼和仪并提,本身就代表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至于“繁文缛节”,那只是由不走心、虚浮的“仪”堆砌而成的,不在我们提倡的范围内。生3:万事万物都寓于个性与共性之中,保留基本的共性并不意味着丢弃个性,礼仪便是文明社会共性的体现,是当下人们应当遵循的基础,要通过每个人的礼仪,才能构建出一个文明的社会,正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驳论中拆解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