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规范_第1页
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规范_第2页
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规范_第3页
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规范_第4页
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分解、主要技术参数、预定用途以及各系统详细功能性能、检测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悬吊式六自由度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试验、检验和使用管理。其他型式模拟器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755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GB/T118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8918重要用途钢丝绳GB/T8923(所有部分)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T1391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4405通用桥式起重机GB/T16754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GB/T16855.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GB/T19804焊接结构的一般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GB/T20438(所有部分)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GB/T34370(所有部分)游乐设施无损检测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helicopterrescuetrainingsimulator模拟直升机外观、结构、布局,集成绞车等救援模拟设备,具备运动模拟功能,用于直升机绞车操作、索降操作、水面救生、医疗转运、物资吊运等救援任务训练。23.2运动执行机构motionexecutor用于实现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六自由度单向或复合运动的动力装置。3.3悬吊式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hanging6-degree-of-freedom(6-DOF)motionsimulator采用吊挂运动机构连接的,可实现三维空间大尺度运动的六自由度运动模拟装置。3.4吊缆系列cablesuspensionseries训练舱部分的垂直方向采用钢丝绳吊挂、电机卷缆的柔性连接方式上下运动装置。3.5电动缸系列electriccylinderseries训练舱部分的垂直方向采用电动缸等的刚性连接方式上下运动装置。3.6救援训练模拟舱helicopterrescuetrainingcabin仿真救援直升机外形以及内部布局构型,配置舱门、座椅等仿真部件。用于培训救援人员熟悉直升机机舱内环境和救援技能操作的专业综合训练模拟舱。3.7绞车模拟训练设备hoisttrainingsimulator仿真直升机机载绞车,操作方式、人机交互方式与绞车保持一致的模拟训练设备。3.8飞行工况模拟设备helicopterflightconditionsimulator生成直升机旋翼下洗气流、机体噪音、旋翼下光线变化等工况的模拟设备。3.9控制系统controlsystem用于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启停、运动控制的系统。4一般要求4.1预定用途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可针对航空应急救援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目标搜索、接近、悬停、飞离和返航)的流程训练和协同训练提供场景模拟,用于直升机救援中室内技能训练中悬停救援、救援全过程等任务的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绞车操作、索降操作、水面救生、医疗转运、物资吊运等,可为各个作业岗位开展复杂环境下的培训考核等提供有利支撑。用户对象可涵盖飞行机组、任务机组、地面协同人员等;任务机组包括但不限于直升机绞车手、救生员、急救医生、急救护士。4.2结构分解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由运动执行机构、救援训练模拟舱、绞车模拟训练设备、飞行工况模拟设备、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具体如下图1所示。4.3主要技术参数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常见型式和主要技术参数宜按下表1选取。表1型式与参数项1运行速度、设备重量、设备功耗、模拟舱尺寸、2垂直运动范围、水平运动范围、俯仰角度范围、滚转角度范运行速度、设备重量、设备功耗、模拟舱尺寸、承载人数、4.4安全性直升机救援训练模拟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保证在安装、运行、维护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安全和使用方便。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结构件连接的设计应能牢固,避免各连接处出现松脱。b)应在系统危险区域、部位、部件处喷涂或粘贴警示标识。应在使用维护说明书给出详细的机械与结构、电气系统等的拆装方法说明,对安全注意事项给出说明。c)应针对涉及人员安全的机械与结构零部件及工艺进行计算分析,包括连接销轴、焊缝、缆绳等,安全系数应≥5,并通过试验或检验验证。d)应配置必要的应急设备,并随时保持可用状态。设备发生故障、断电或其他可预见的意外情况时,应有必要的应急设备和乘员撤离措施,避免乘员长时间高空滞留。e)应有一套备用控制方式,并与主电气控制系统有效隔离。f)应配置有备用电源或应急发电机,并应随时保持在可用状态,备用电源容量应满足设备顺利疏散乘员的要求。g)应具有速度限制、载荷限制、安全限位的措施。h)应有防浪涌措施。5详细要求5.1整机整机功能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整机应外观状态良好,无破损。b)主要技术参数中的设备重量、设备功耗、模拟舱尺寸、承载人数、承载重量等静态参数应4符合设计要求;垂直运动范围、水平运动范围、俯仰角度范围、滚转角度范围、回转角度范围、运行速度等动态参数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为-5%~5%。c)每套设备应按核定承载人数、承载重量运行,严禁超规超载运行。d)整机运行时不应有异常的振动、冲击、发热、声响及卡滞现象。e)机械及结构零部件不应有异常磨损、变形、脱落、永久变形及损坏等现象;电气零部件不应有脱落、损坏、异常发热现象;安装基础不应有不均匀沉降和开裂。f)在显著位置处应固定铭牌,铭牌内容应清晰并与样机所提供信息(如:主要技术参数、产品编号等)保持一致。g)安全限位和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h)应在运动执行机构或救援训练模拟舱安装绞车模拟训练设备,安装位置结构设计需保证不少于5倍的安全系数。i)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应处于可用状态,监控显示画面应清晰无干扰,用于安全人员在训练中观察人员进出舱及设备运行的全部情况。5.2机械与结构模拟器机械零部件外形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机加工零件未注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GB/T1804和GB/T1184的相关要求。b)焊接结构未注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应符合GB/T19804的相关要求。c)用齿轮齿条传动时,其装配要求应符合GB50231的规定,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要求和测量方法应按GB50231的规定执行。d)电动机、减速机和联轴器应安装良好,联轴器两轴的同轴度和端面间隙应符合GB50231的规定。5.3表面防护模拟器各零件应采取适当的表面防护措施,如涂防锈漆、热(浸)镀锌等,或采用不锈钢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采用涂防锈漆进行金属结构表面防护,涂装前应进行除锈处理,应达到GB/T8923中的Sa2b)主要受力构件之外的构件应达到Sa2或St2级(手工除锈)。c)漆面应均匀、细致、光亮、完整和色泽一致,不应有粗糙不平、漏漆、错漆、皱纹、针孔及严重流挂等缺陷。d)推荐漆膜总厚度不少于80μm,漆膜附着力应符合GB/T9286中规定的质量要求。e)采用热(浸)镀锌进行金属结构表面防护时,锌层应满足GB/T13912的规定。5.4电气系统模拟器相关电气控制系统应符合故障-安全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设计时应至少考虑信号采集错误、控制线路断线、供电线路断线、线路短路、漏电等故障时,安全相关电气控制系统导向安全。b)电气系统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c)紧急停车的设计应符合GB/T16754的规定,紧急停车应在模拟舱内、设备安装的地面环境合理设置,保证突发情况可及时操作。d)当设备使用地点的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应按GB/T755的规定对电动机容量进行校核;海拔高度超过2000m时,还应对电器件进行校核。e)模拟舱内照明等附属设施的电气控制系统应独立于设备本体的电气控制系统,应设置独立的电气保护装置,故障时不应影响设备本体电气控制系统的正常工作。f)使用环境如有降雨模拟设施,可能受到水溅的电气设备应采取防水设计措施。g)设备采用多个电机刚性连接共同驱动时,每个电机均应设置独立的电气保护装置,任意单个电机的电气保护装置动作时,设备及乘客均应处于安全状态。h)乘员容易接触(高度小于2.5m或安全距离小于500mm)的装饰照明电压,应采用不大于50V的安全电压。由乘员操作的电气开关应为不大于24V的安全电压。5.5运动执行机构模拟器运动执行机构应能吊挂救援训练模拟舱,实现水平、垂直三维空间运动和俯仰、滚动、转动三向角度转动。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宜采用桥式起重机实现水平方向运动和垂直升降三维运动。如采用桥式起重机结构需按GB/T14405进行设计、生产制造、检验等工作。b)三维空间运动范围应根据安装环境,同时应考虑训练需求进行合理设置。c)运动机构吊挂模拟舱、工况模拟设备等设备的设计承重应大于所吊挂重量的25%。d)应具有与救援训练模拟舱、飞行工况模拟设备的安装结构,可具有与绞车模拟训练设备的安装结构。e)连接吊挂受力应平均分配到多个吊挂部件上,避免单个吊挂点失效引起人员伤害。f)吊缆系列的吊挂受力钢丝绳应符合GB/T8918的相关规定,并提供钢丝绳力学性能报告。g)应设计多重限位机制,至少应包括机械限位、电子限位、软件限位。h)应可通过电气连接实现外部信号对运动执行机构的运动控制,并可将运动执行机构状态信息向外部传输。i)应可为救援训练模拟舱及其它安装在运动执行机构上的配套设备提供电源供应。j)可留有安装绞车模拟训练设备的结构和电气接口。5.6救援训练模拟舱救援训练模拟舱外观、内部布局及人机交互操作设备宜参考实际救援直升机开展设计,保证训练使用与真实使用的逼真度。并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应明确标识额定乘员数量和承载重量。b)模拟舱与运动执行机构的安装接口应稳固可靠。c)主要受力框架应采用金属结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应综合考虑落地后的上方承重、落地冲击、吊挂受力、绞车受力等因素进行受力分析。d)舱体框架应能承受运动执行机构产生的加速度过载。e)由电缸或气缸等刚性运动机构升降时,应有缓冲措施或保护措施。f)模拟舱着地支脚处宜有缓冲装置。g)乘员上下机踏板应具有足够强度,满足人员进出舱承重要求。h)应针对乘员在舱内运动以及绞车救援训练的人员布局进行重心分析计算,保证重心不超出运动执行机构要求的吊挂物体安全重心包线。i)模拟舱凡乘员可触及之处,不应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外露锐边、尖角、毛刺和危险突出物j)内部照明、驾驶舱显示模拟设备、座椅、内外蒙皮等附属设施应固定牢靠。k)模拟舱可留有安装机腹吊钩、探照灯、光电吊舱等模拟训练设备的结构和电气接口,结构和电气安装应安全可靠。l)模拟舱应留有控制系统相关设备的安装空间。m)应留有系统急停按键安装及走线位置。n)可配置音响系统模拟舱内噪音。o)可配置内话系统。6p)可配置机载医疗急救设备的安装接口。q)考虑训练环境温度,可配置空调。r)配电箱、弱电箱安装需考虑维修的便捷性和密封性。5.7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应具有控制输入设备生成控制信号,或接受其它外部控制信号,通过解算输出信号到运动执行机构,实现直升机救援训练的运动模拟,其运动特性应参考直升机飞行特性进行模拟。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控制系统控制输入设备宜安装在救援训练模拟舱内,操作方式可参考真实直升机控制设备进行设计。b)控制系统可接收运动执行机构的运行状态信息或其它传感器的采集信息,用于优化控制解算信号。c)控制系统可配置控制及运动信息显示设备,用于系统运行状态显示。d)控制系统应有快速复位措施,在紧急停止时,能够使救援训练模拟舱恢复到水平乘坐姿态。e)控制系统安全部件采用应符合GB/T16855.1的规定;控制系统电气电子可编程器件中的硬件和软件的采用应满足GB/T20438的要求。5.8绞车模拟训练设备绞车模拟训练设备的吊升载荷、下降速度、提升速度、安全限位减速等主要使用指标性能应能达到真实装备绞车的同类性能指标。并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绞车模拟训练设备的控制手柄、控制盒等操作方式应与真实绞车保持一致。b)绞车模拟训练设备应参考真实绞车进行安全限位等安全措施设计。c)缆索有效行程应能满足整机最大起升高度情况下绞车升降训练的要求。d)绞车缆绳应符合设计的相关规定,并提供缆绳力学性能报告e)应设计合理的首次翻修期限、返修间隔期限、总寿命、缆绳寿命等参数,保证高频次训练使用的需求。5.9飞行工况模拟设备飞行工况模拟设备应能模拟直升机下洗气流、飞行噪音等机舱周边工况环境,其气流速度、噪音大小等指标应根据所模拟飞行器的真实工况进行设计。并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下洗气流风场区域应能覆盖机组救援中的活动区域。b)工况模拟设备运行应设有人机控制接口。6检验要求6.1检验基本要求模拟器安装调试完毕后,应按检验方案进行检验、检测与试验,全部检验项目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应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根据结构形式、运行方式和试验目的不同,检验、检测与试验项目可有所增减。b)根据检验、检测与试验有关要求,选择相应精度的测试仪器及量具。用于检验、检测与试验的仪器、仪表和其他测量工具,应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必要时,在测试前后应进行校对。c)试验前应检查系统机械及结构、表面防护、电气系统、运动执行机构、救援训练模拟舱、绞车模拟训练设备、飞行工况模拟设备、控制系统和附属装置中的零部件、元器件及其连接的完整性,与设计文件的一致性。d)试验前应使整机具备正常的技术状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性。e)试验载荷与其额定值的误差应不超过±5%。f)试验后对于有问题或疑问的零部件应进行拆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判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做好详细记录,必要时应重新进行载荷试验。6.2整机检验整机运行试验前、试验后对整机进行宏观目视检查。具体要求如下:a)宏观目视检查应包括所有机械及结构、表面防护、电气系统、运动执行机构、救援训练模拟舱、绞车模拟训练设备、飞行工况模拟设备、控制系统等。所有部件应外观状态良好、无破损和毁坏,电气接线良好、无松动。b)在使用允许的空载、满载、偏载等正常工况下对垂直运动范围、水平运动范围、俯仰角度范围、滚转角度范围、回转角度范围、运行速度等动态参数进行测试,每种工况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该参数的测试值为各种工况下平均值的最大者。c)在设计允许的空载、偏载、满载和额定速度工况下对重要受力结构的高应力或应力集中部位进行应力测试。测试时对每个测点在同种工况下重复测试不少于3次,取最大值作为测试值。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应由制造单位提供其计算值或由实测得到。各测点应力值应为载荷作用下的测试值与自重作用下的计算应力值之和。d)空载试验应按照实际工况连续无故障运行,试验时间不少于1h。e)满载试验应按照实际工况的额定载荷加载,按实际工况连续无故障运行,试验每天不小于4h,连续累计运行试验时间不少于20h。f)偏载试验应按照设计规定的偏载工况加载,连续无故障运行试验时间不少于1h。g)限位保护装置试验,在满载工况下,模拟触发限位保护装置,运动应停止,并使乘员处于安全状态。试验不少于3次。h)安全距离试验,在空载、偏载、满载工况下,模拟安全包络线轮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安全包络线轮廓不应有损坏现象。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i)绞车安装位置结构应进行安全系数试验,在最大吊升载荷的5倍系数情况下相关部件应外观状态良好、无破损和毁坏。j)应在运行中检查视频监控系统,工作状态应该正常,能够观察乘员训练及设备运行的全部情况。6.3机械与结构检验试验前、后应进行机械及结构的检验、检测,内容至少包含基础、钢结构、传动装置、机械限速限位缓冲装置、机械传动零部件、重要焊缝、重要(轴)销轴、重要螺栓连接、受力缆绳等。具体要求如下:a)在静止状态下,机械及结构系统主要受力结构应无目视可见形变、连接焊缝无开裂、连接螺栓无松动断裂等现象。设备基础应坚实可靠,基础框架应满足设备防滑要求。b)重要轴(销轴)和主要受力零部件的重要焊缝应进行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方法和要求按GB/T34370执行。c)采用齿轮及齿条传动时,检查装配情况,并进行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的测量,应符合GB50231的规定。d)采用皮带传动时,检查装配情况,应符合GB50231的规定,皮带应张紧适度,不应有明显跑偏现象,导向装置应灵活可靠。e)采用充气轮胎传动或作为支承时,检查轮胎气压,应符合设计要求。f)检查电动机、减速机和联轴器的安装情况,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良好。联轴器两轴的同8轴度和端面间隙应符合GB50231的规定。g)检查螺栓连接防松措施、防松标记,应符合设计要求且防松标记位置应易于观察。h)检查重要结构件的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结构件外表面及其内部不应有残留积水。i)设备启动、运行及停止应平稳无异常声响。在设计允许的载荷工况下试验,每种工况下试验不少于3次。j)机械结构和传动机构试验,分别在空载、偏载、满载工况下,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机械结构、传动机构应无明显的晃动、打滑、失速和声响、永久变形等现象。k)在运行及停止时,电动、气动或液压传动的回转接头应转动灵活、密封可靠、维修方便。在设计允许的空载、偏载、满载工况下试验,每种工况下试验不少于3次。l)如有液压或气压传动,应检查液压站及空压站设置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便于维修。m)升降运动、水平运动、回转、摆动试验,分别在空载、偏载、满载工况下,在升降运动、水平运动、回转、摆动过程中观察运行是否平稳,能否实现相应的功能。每种工况试验不n)如有液压或气压传动,应进行过压保护装置试验,分别在空载、偏载、满载工况下,运动过程中观察液压或气压系统中,过压保护装置是否作用有效,必要时,对其进行第三方检定。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o)制动装置试验,分别在空载、偏载、满载工况下,运动过程中观察制动系统在紧急停机时是否产生较大冲击。制动停止后,运动部件、乘载系统是否保持稳定状态且乘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p)机械类限速、限位、缓冲装置功能试验应在按设计允许的空载、偏载、满载工况,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每种工况下试验不少于3次。机械类限速、限位、位置检测、缓冲装置功能应满足设计要求。q)防坠落装置功能试验应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分别在设计允许的空载、偏载、满载工况下,每种工况下试验不少于3次。防坠落装置应安全有效且满足设计要求。6.3表面防护检验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表面防护检验:a)漆膜总厚度的试验,使用漆膜厚度仪在主要受力构件每10㎡(不足10㎡的按10㎡计)作为一处,每处测3~5点,每处所测各点厚度的平均值不低于总厚度的90%,也不高于总厚度的120%,测得的最小值不低于总厚度的70%。b)漆膜附着力的试验,按GB/T9286-1998中规定的方法,在主要受力构件上分别取6处。其评定等级不低于1级。c)按GB/T13912规定的方法,对金属结构热(浸)镀锌层进行检测,检查热(浸)镀锌层的外观,在主要受力构件上分别取6处,锌层厚度应符合设计。6.4电气系统检验电气系统检查应满足以下要求:a)试验前后应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检验、检测,内容至少包含各种电气控制元件、指示仪表、指示灯、线路及其连接控制系统安全功能试验、安全联锁功能等。b)启动试验,分别在空载、满载工况下,整机启动操作后,设备应能够正常启动。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c)停止试验,分别在空载、满载工况下,整机停止操作后,设备应能够正常停止。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d)紧急停止试验,分别在空载、满载工况下,分别在运动状态、静止状态、绞车运行期间内,对每一个紧急停止按钮功能进行试验,按下紧急停止按钮后运动部分应减速或停止在安全9位置,复位紧急停止按钮后,运动部分应保持在原位置。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e)减速制动装置试验,分别在空载、满载及可预见的故障工况下,使设备减速制动,制动装置应平稳、有效,制动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f)电子类的限位、极限位装置控制功能试验应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模拟达到限位或极限位,控制功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在设计允许的空载、满载工况下试验,每种工况下试验次数不少于3次。g)联锁试验,分别在空载、偏载、满载工况下,现场模拟设备前序动作未准备就绪,后续动作不应启动。试验安全压杠闭合、锁紧、自动门开闭、活动平台移动等,每种工况试验不h)误启动试验,分别在空载、偏载、满载工况下,现场模拟设备前序动作未准备就绪,按下启动按钮,设备不应启动。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i)失速保护装置试验,分别在空载、偏载、满载工况下,模拟系统失速状态,检查有失速产生危害的或垂直升降的载人舱设置的防止失速的保护装置是否灵敏、有效、安全。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防止超速装置功能试验应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模拟超速运行状态,测量速度、转速,测量3次,取平均值,不应超过设计值。j)设备使用地点的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检查电动机容量校核文件。海拔高度超过2000m时,检查电器件校核文件。k)检查装饰照明等附属设施的电气控制系统,应独立于设备本体的电气控制系统,应设置了独立的电气保护装置。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模拟装饰照明等附属设施电气控制系统故障,不应影响设备本体电气控制系统正常工作。l)设备采用多个电机刚性连接共同驱动时,驱动电机电气保护功能试验应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模拟任意单个电机故障,安全联锁保护功能应有效,设备及乘客应处于安全状态。每个电机试验不少于3次。m)在设计允许的正常工况进行试验,电气和控制系统应满足设计规定的功能且不应危及人员安全。n)手动或检修模式、自动模式下控制功能及故障报警功能试验应在设计允许的空载、满载工况及可预见的故障工况下,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应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o)可能水淋的器件及连接应采取防水措施或具有防水功能,满足水淋情况下的使用要求。p)检查乘员容易接触的照明电压,应不大于50V,检查乘员操作的电气开关电压,应不大于24V。6.5运动执行机构检验运动机构检查应满足以下要求:a)电气控制试验,应在整机完整的情况下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外部信号对运动执行机构的运动控制功能性能,每项试验不少于3次,试验结果应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b)运动功能性能试验,应在整机完整的情况下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空间运动和角度运动功能性能,试验应包括空载、偏载、满载的情况,每项试验不少于3次,试验结果应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c)多重限位机制试验,应在整机完整的情况下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模拟达到限位或极限位,控制功能应满足限位设计要求。在设计允许的空载、满载工况下试验,每种工况下试验次数不少于3次,试验结果应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6.6救援训练模拟舱检验救援训练模拟舱检验应满足以下要求:a)试验前后应进行模拟舱乘员座椅的检验,内容至少包含座椅结构、安全带及其固定部位连接等的检查。b)舱体与运动执行机构连接部分的保险措施试验应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保险措施应安全有效。c)检查乘员舱内移动安全带锚点、座舱门,应符合设计要求。d)舱体框架应根据设计要求的上方承重、加速度冲击、吊挂受力等进行受力或冲击试验,试验前后应进行框架检查。e)乘员进出舱踏板应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有效的满足设计要求。f)应检查舱内外乘员可触及之处,不应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锐边、尖角、毛刺和危险突出物g)附属设施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措施,应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h)应检查舱内是否安装急停按键,并工作正常。i)防漏电应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6.7控制系统检验控制系统检查应满足以下要求:a)整机控制试验,应在整机完整的情况下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控制系统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功能性能,每项试验不少于3次,试验结果应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b)外部信号控制试验,应在整机完整的情况下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控制系统接收外部信号控制整个系统的控制功能性能,每项试验不少于3次,试验结果应有效地满足设计要求。c)快速复位功能试验,应在整机完整的情况下按设计规定的试验方法测试快速复位性能,应包括设计允许情况的空载、偏载、满载工况,每种工况试验不少于3次,复位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快速有效。6.8绞车模拟训练设备检验绞车训练设备检查应满足以下要求:a)试验前后应进行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