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1页
耳鼻喉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2页
耳鼻喉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3页
耳鼻喉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鼻喉科晋升(副)主任医师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患者女,20岁。因左眼突出流泪2周,左侧鼻塞1周就诊。专科检查:右侧鼻腔狭窄,左侧总鼻道见粉红色肉芽样新事物,表面光滑,可见血性分泌物。CT扫描:左侧筛窦、蝶窦、上颌窦及鼻腔内等低混杂密度影,相应区域窦壁、左侧眶内壁、前颅底及枕骨斜坡上方骨质破坏,左侧内直肌及视神经受压移位,左侧眼球突出(图1)。MRI扫描:左侧筛窦、蝶窦、上颌窦及鼻腔内见不规则状稍长T1等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左侧前颅窝脑膜局部增厚(图2,3)。

图1

CT平扫筛窦、鼻腔及蝶窦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相应区域窦壁及左侧眶内壁骨质破坏,左侧内直肌及视神经受压移位,前颅底可见骨质破坏;图2

T2WI示肿瘤等长T2信号,内见坏死区;图3

T1WI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坏死区不强化,肿瘤向上侵入颅内;影像诊断:考虑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侵蚀前颅窝脑膜。术后病理诊断:免疫组化示:CK+,VIM+,CD56+,CD99+,S-100灶+,Syn-,CgA-,EMA-,GFAP-,NSE-,HMB45-,KI67阳性率约80%。补充免疫组化示:Desmin(部分+)、Myogenin(+)、MyoD1(+),Melan-A(-)、CK5/6(-)、P63(-)、CK7(-),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图4),病变符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图4

肿瘤细胞在粘膜间质内弥漫浸润(HE染色×200)讨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RMS)是横纹肌肉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发病率约占横纹肌肉瘤的49%,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其可以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且多见于头颈部、泌尿生殖道、躯干和四肢等,其中发生于鼻腔鼻窦的较为少见。发生于鼻腔鼻窦的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一般累及多个鼻窦,易致颅底部骨质破坏侵犯至颅内,并常伴有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在CT平扫上呈等密度,增强扫描时肿块多呈较显著强化。在T1WI上多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多为不均匀的高信号,强化多呈环形强化,病灶内多见无强化区,经病理证实多为肿瘤内出血或坏死肿瘤组织,少部分为被快速生长的肿瘤组织包裹的黏液成分。影像上常与以下几种肿瘤鉴别:1)淋巴瘤: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多呈膨胀性生长,常无骨质破坏,多伴颈部淋巴结增大;2)嗅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发病部位与嗅粘膜分布区域一致,肿瘤可见囊变,但一般分布在肿瘤周围;3)鼻咽癌:一般发病年龄较大,好发于鼻咽隐窝和侧壁,病变T2WI信号较低;4)恶性内翻乳头状瘤:多沿鼻腔外侧壁生长,可压迫、侵蚀周围骨质,但程度较低,增强扫描时见瘤体轻中度“脑回样”强化。总之,CT对骨质破坏,MRI对病变的侵犯范围显示较好,两者结合可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有利于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但确诊ERMS必须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近期研究表明肌肉生成调节基因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yogenin及MyoD1对横纹肌肉瘤有高度的特异性。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呈侵袭性生长,位于鼻腔鼻窦的病变易通过脑脊液播散转移,预后差,极易死亡。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