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舍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渐,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材料二: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人惊慌失措,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材料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B.“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C.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成就了勇士,使得勇士克服自身烦忧,积极超越自我,成就英勇人格。D.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此次新冠疫情取得胜利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子贡将危机当作不幸的遭遇,而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B.真正的勇者要心系道义,坚守道义,并把困境当作机遇,在困境中修炼自己“勇者不惧”的品格。C.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D.材料三第二段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材料三第三段列举名言事例论证了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形成的过程。3.下列表述,与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相符的一项是()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三则材料论述的内容都与民族精神有关,但论述上各有侧重点,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局外人加缪检察官要求玛丽讲一讲我碰见她的那一天的情况。玛丽不愿意说,但在他的坚持下,她讲了我们游泳,看电影,然后回到我那里去。他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她的声音都变了,说那是一部费南代尔的片子。她说完,大厅里鸦雀无声。这时,检察官站起来,神情非常庄重,伸出手指着我,用一种我认为的确是很激动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道:“陪审员先生们,这个人在他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开始搞不正当的关系,就去看滑稽影片开怀大笑。至于别的,我就用不着多说了。”他坐下了,大厅里还是一片寂静。忽然,玛丽大哭起来,说情况不是这样,还有别的,刚才的话不是她心里想的,是人家逼她说的,她很了解我,我没做过任何坏事。但是达吏在庭长的示意下把她拖了出去。审讯继续。紧接着是马松说话,人们都不怎么听了,他说我是个正经人,他甚至还要说,“是个老实人”。至于萨拉玛诺,就更没有人听了。他说我对他的狗很好。当问到关于我母亲和我的时候,他说我跟妈妈无话可说,所以我才把妈妈送进养老院。他说:“应该理解呀,应该理解呀。”可是似乎没有一个人理解。他被带了出去。轮到莱蒙了,他是最后一个证人。莱蒙朝我点点头,立刻说道我是无罪的。但是,庭长说法庭要的不是判断而是证据。他要他先等着提问,然后再回答。他们要他明确他和被害人的关系。莱蒙趁此机会说被害人恨的是他,因为他羞辱了他姐姐。但庭长问他被害人是否就没有理由恨我。莱蒙说我到海滩上去完全是出于偶然。检察官反驳说偶然在这宗案子里对人的良心所产生的坏作用已经不少了。这是一个最下流的无耻事件,由于加进了一个道德上的魔鬼而变得更加严重。莱蒙要声辩,我的律师也提出抗议,但是人家要他们让检察官说完。他说:“我的话不多了。他是您的朋友吗?”他问莱蒙。莱蒙说:“是,他是我的朋友。”检察官又向我提出同一个问题,我看了看莱蒙,他也正看着我。我说:“是。”检察官于是转向陪审团,说道:“还是这个人,他在母亲死后的第二天就去干最荒淫无耻的勾当,为了了结一桩卑鄙的桃色事件就去随随便便地杀人。”他坐下了。我的律师已经按捺不住,只见他举起胳膊,法衣的袖子都落了下来,露出了里面浆得雪白的衬衫,大声嚷道:“说来说去,他被控埋了母亲还是被控杀了人?”听众一阵大笑。但检察官又站了起来,披了披法衣,说需要有这位可敬的辩护人那样的聪明才智才能不感到在这两件事之间有一种深刻的、感人的、本质的关系。他用力地喊道:“是的,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这句话似乎在听众里产生了很大的效果。我的律师耸了耸肩,擦了擦额上的汗水。但他本人似乎也受到了震动,我明白我的事情不妙了。下午,巨大的电扇依旧搅动着大厅里沉浊的空气,陪审员们手里五颜六色的小扇子都朝着一个方向摇动。我觉得我的律师的辩护词大概说不完了。有一阵,我注意听了听,因为他说:“的确,我是杀了人。”接着,他继续使用这种口吻,每次谈到我时他也总是以“我”相称。我很奇怪。我朝一个法警弯下身子,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叫我住嘴,过了一会儿,他跟我说:“所有的律师都是这样。”我呢,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不过,我已经和这个法庭距离很远了。最后,我只记得,正当我的律师继续发言时,一个卖冰的小贩吹响了喇叭,从街上穿过所有的大厅和法庭传到我的耳畔。对于某种生活的种种回忆突然涌上我的脑海,这种生活虽已不属于我,但我曾经在那里发现了我最可怜最深刻难忘的快乐:夏天的气味,我热爱的街区,某一种夜空,玛丽的笑容和裙子。在这里我所做的一切都毫无用处的想法涌上了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赶紧让他们结束,赶紧回到牢房去睡觉。最后庭长用一种奇怪的方式对我说要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在一个广场上将我斩首示众。……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我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了似的,我扯着喉咙大叫,我骂神甫,我叫他不要为我祈祷。我揪住他的长袍的领子,把我内心深处的话,喜怒交迸的强烈冲动,劈头盖脸地朝他发泄出来。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我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我所度过的整个这段荒诞的生活里,一种阴暗的气息穿越尚未到来的岁月,从遥远的未来向我扑来,这股气息所过之处,使别人向我建议的一切都变得毫无差别,未来的生活并不比我已往的生活更真实。他人的死,对母亲的爱,与我何干?既然只有一种命运选中了我,而成千上万的幸运的人却都同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所说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命运,又都与我何干?他懂,他懂吗?大家都幸运,世上只有幸运的人。其他人也一样,有一天也要被判死刑。被控杀人,只因在母亲下葬时没有哭而被处决,这有什么关系呢?萨拉玛诺的狗和他的老婆具有同样的价值。那个自动机器般的小女人,马松娶的巴黎女人,或者想跟我结婚的玛丽,也都是有罪的。莱蒙是不是我的朋友,赛莱斯特是不是比他更好,又有什么关系?今天,玛丽把嘴唇伸向一个新的默尔索,又有什么关系?他懂吗?这个判了死刑的人,从我的未来的深处……我喊出了这一切,喊得喘不过气来。(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检察官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目的是想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影片,不是孝子。B.莱蒙认为默尔索到海滩上去完全是出于偶然,没有杀人动机。但因为与默尔索是朋友,所以他的证词没公信力。C.马松和萨拉玛诺作为证人,都想证明默尔索无罪,但是人们根本不想听他们说,更没有一个人理解他们的话。D.律师继续发言时,生活的种种回忆突然涌上默尔索的脑海,让他觉得在法庭上所做的事虽无用,但还是要抗争。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陪审员们手里五颜六色的小扇子都朝着一个方向摇动。”这处描写暗示了陪审员们对默尔索的案件拥有相同的观点和看法。B.本文从默尔索的角度来叙事,他静静地看着法庭上各人的表演,律师和法庭的其他人站在了一起,成为了他的对立面。C.“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借助心理描写,展现了默尔索从无助失望到生无可恋的心路历程。D.结尾处,默尔索不再沉默,对着神甫喊出了他内心深处的话。这段语言描写,说明默尔索不相信上帝,认为世界是荒诞的。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产生了怎样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局外人”?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贽谏,以为:“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望,请悉出以赐有功。”帝悟,即撤其署。帝欲以内外从官普号“定难元从功臣”。贽曰:“宫官具寮,恪居奔走,劳则有之,何功之云?难则尝之,何定之云?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帝乃止。李怀光有异志,欲怒其军使叛。李晟密言其变,因请移屯。不阅旬,怀光果夺两节度兵。行在震惊,遂徙幸梁。俄以劳迁谏议大夫,仍为学士。京师已平,帝欲召浑瑊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曰:“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且内人当离溃之后,或为将士所私。天下固多亵人[注],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俄以丧解官,客东都。服除,以权知兵部侍郎,复召为学士。贞元七年,罢学士,以兵部侍郎知贡举。明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判度支,卒官,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选自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注释】亵人,受宠幸的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B.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C.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D.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处,本文唐德宗流亡所居之处也称行在是避讳的说法。B.东都,京师以东的都城,历代地点不一,其中唐代京都在长安,东都在洛阳。C.判,古代官员以较高官职兼任较低官职,或者在中央任职的官员兼任地方官。D.赠,古代官员死后朝廷将官爵或荣誉赐予死者的家人,是对功臣的奖励方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贽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早在德宗皇帝还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闻陆贽的名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B.德宗皇帝流亡梁州,想把随他一起逃难的官员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认为这些官员吃了一些苦,但并没有功劳,也没有平定祸难。C.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派浑瑊查访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这些人回到宫中。经过陆贽进谏,德宗皇帝表面收回成命,但还是派人把宫人送到行宫。D.陆贽推荐李巽担任度支,皇帝先是很认同,后又改用裴延龄。裴延龄依靠花言巧语献媚钻营,得到皇帝宠信,引起了天下人的憎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陆贽劝谏皇帝不要查访在战争中逃散的宫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二句极富战争氛围,看剑是写视觉,吹角是写听觉,视听交汇,起笔摄人心魄。B.三、四句,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突出表现雄壮军容,表现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C.六、七句选取了两个特写镜头:骏马飞快奔驰,利箭射出如雷鸣般惊响,惊心动魄,写出了战场上激烈拼杀的场景。D.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酣恣淋漓;结尾一句表达了白首不改初心的坚定意志。16.辛弃疾自称这首《破阵子》为“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自问与东鲁的朋友分别后何时返回,他的回答是:,。(2)《归园田居》中“,”两句表达了诗人摒弃尘俗、回归自然的愉悦心情。(3)古代文人常以酒入诗: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表达了对美酒的喜爱。(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5)《师说》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钟扬说过:“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于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开花结果,也要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中国古代形容社会劳动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个阶段______,周而复始。当前我们有大量空白需要填补,无数未知需要探索,万千新路需要勘测,“春种”具有创新开拓的关键意义。()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愿意____的“短平快”,愿意出现在“秋收”时刻,却惧怕做一个也许看不见收获季节的“春种”人。今天我们太需要钟扬精神的滋养了!习近平同志曾在《摆脱贫困》一书中阐释过“滴水穿石”的时代哲理:水滴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_____之中,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这样的人最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最应该享受时代的荣光。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当这种精神_______,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承前启后饮鸩止渴奋不顾身蔚然成风B.承前启后竭泽而渔粉身碎骨蔚然成风C.承上启下饮鸩止渴奋不顾身风靡一时D.承上启下竭泽而渔粉身碎骨风靡一时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这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B.因而,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C.因而,这更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D.但是,这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选择。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B.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成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C.当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D.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水滴”,我们何愁不能造就历史的成功契机?不计当下,把个人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伟大洪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______,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如果人体中的每个病毒都长到一个针头那么大,那么成年人平均身高将达到150千米。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病毒学家柯蒂斯·萨特尔发现,每天落在每平米土地上的病毒数量超过8亿。一汤匙海水中的病毒数量通常超过全欧洲的人口数。萨特尔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每次游泳都会吞下超过10亿个病毒。大多数病毒引起我们的注意是因为它们让我们患病。近年来,②______,比如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本世纪初的非典和中西非的埃博拉。但是,也有良性病毒:“实际上,几乎大多数病毒都对人类无害。”甚至可以说,③______。它们会感染其他原本对我们有害的生物。另一个好处是:病毒大大加速了海藻对碳的吸收,从而有助于净化我们吸入的空气。它们还具有广泛的医疗保健应用。除了用减毒的病毒做疫苗,一个名为病毒学的新兴治疗领域正在研发治疗癌症等慢性疾病的新方法。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如果一、二两段文字是对记者有关病毒的问题的回答,请分别拟写记者的提问,每问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55年,钱学森在归国临开船前说:“我打算竭尽努力,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1980年,陈云说,我们要改革,但步子要稳;好事要做,又要量力而行;对实现四个现代化,决不要再作不切实际的预言。今天,我们朝着新目标迈上新征程,在“量力”与“尽力”之间做好选择与平衡,就一定能谱写出新时代的新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A3.C4.①开门见山,提观点“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②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层递式。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论证。③论证方法上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④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刻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5.①材料一民族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②材料二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尚勇精神。③材料三以抗疫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及对当今中国发展的社会意义。【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注意分析文章先讲论点还是论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文本论证特点。

(5)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精读深析,确定检索区间,然后分类整合,即按照一定标准对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1.B项“勇者只要受到道义的感召,就会产生无畏的气概”理解错误,“只要……就”表述太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号召”。

故答案为:B。2.A项“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因此他反对……”说法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二倒数第二段说“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选项原因推断错误,具体原因应该是“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所谓幸运,是源于可以成就人格。

故答案为:A。3.本题作答首先要读懂材料一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高度概括。其中“自强不息”对应的是刚强、勇毅;而“厚德载物”强调的是包容大度。比对四个选项: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照应“不息”;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的是处于“穷达”的不同立场。照应“厚德载物”。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强调自强不息,老当益壮,契合题干信息。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强调的是包容和大度,与示例的内在关系高度一致,契合“厚德载物”。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强调的是要有远大抱负,与题干“自强不息”相关。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讲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表达的是旷达乐观的情怀,与题干示例“厚德载物”不匹配。

D.“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强调读书的持之以恒,契合“自强不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为人应“仁慈”。契合“厚德载物”。

故答案为:C。4.本题作答可以从论证提出方式、论证结构、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等角度进行概括分析文本论证特点:

①论证的提出方式上,材料二开篇提出“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非常直接醒目、开门见山。

②论证结构上,先总说“尚勇精神”是民族传统,然后从“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等分论点来阐述尚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材料二的最后段落写道: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这显然符合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而分论点之间又有层层递进的意味,特别是“从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这一分论点看出,材料二的论点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③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孔子孟子相关的事例)、引用论证(《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比如: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这正是类比论证的手法。

④论证语言上,用“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来类比人“勇者不惧”的品格,不仅形象贴切、易于理解,而且令人信服,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故答案为:①开门见山,提观点“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②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层递式。从概念内涵、行为特点和培养方式三个层面对“勇者不惧”进行论证。③论证方法上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④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刻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5.本题注意把握每则材料的中心句、关键句进行归纳概括:

①材料一节选自张岱年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主要论述的是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②材料二的标题是“也说‘勇者不惧’”,从中可以看出该则材料重点是论述中华民族的“尚勇”精神。

③材料三节选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从文本内容看出作者的着力点在于表达: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以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人员和基层党员干部联防联控的团结精神,而这些精神也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弘扬和发展。

故答案为:①材料一民族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②材料二主要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尚勇精神。③材料三以抗疫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以及对当今中国发展的社会意义。【答案】6.C7.C8.检察官的话,表明他主观上已认定默尔索是一个坏人(杀人犯),这误导(影响)了听众,使他们也认为默尔索冷漠有罪。9.①在法庭审判时,作为当事人的默尔索被撇在一边,不能表达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成了案件的局外人。②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局外人:人身不由己地被命运选中,被生活选择,本质上毫无差别,是荒诞和虚无的,所有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本题综合性强,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既有对线索主旨结构的探究,也有对语言特色的分析,还有选材及人物的分析理解,这需要多方面去鉴赏小说。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指出手法,分析句子;④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4)本题考查分析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6.本题需要排除三个错误选项:

A项“目的是想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影片,不是孝子”理解错误,依据原文文句“这时,检察官站起来,神情非常庄重,伸出手指着我,用一种我认为的确是很激动的声音,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说道:‘陪审员先生们,这个人在他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游泳,就开始搞不正当的关系,就去看滑稽影片开怀大笑’”分析可知,检察官要玛丽自己说那一天放的是什么电影不仅仅为了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就去看滑稽影片,不是孝子,更是想证明默而索在母亲死去的第二天不仅不落泪还开怀大笑,毫无悲伤之情,违背社会道德。故他是有罪的。不仅仅是为了证明他不是个孝子。

B项“但因为与默尔索是朋友,所以他的证词没公信力”理解错误。因果关系错误。阅读文本可知,莱蒙的证词没公信力是因为人们根本没听他在说什么,因为此时此刻的他也被当成一位“局外人”。

D项“但还是要抗争”理解错误。阅读原文文句“在这里我所做的一切都毫无用处的想法涌上了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只想赶紧让他们结束,赶紧回到牢房去睡觉”可知,他不想抗争,他只是想回牢房睡觉。

故答案为:C。7.C项“展现了默尔索从无助失望到生无可恋的心路历程”理解错误。句中的“化为乌有”是意思是全部消失到完全不存在。在小说中,整个审讯过程里,人们对主人公所犯命案的前因后果、事实细节毫无兴趣,也没有作深入调查分析。故“我想这还是排斥我,把我化为乌有,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取代了我”生动传神地传达出了司法人士对主人公的漠视。不是“展现了默尔索从无助失望到生无可恋的心路历程”。

故答案为:C。8.本题作答首先注意“这句话似乎在听众里产生了很大的效果”位于段首,其中的这句话指“是的,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这句话是检察官在听到默尔索的辩护律师的质问之后给默尔索下的结论。从检察官的角度看,他在主观上认定默尔索是有罪的,他的主观感受影响着听众甚至包括我的律师,正如原文“我的律师耸了耸肩,擦了擦额上的汗水。但他本人似乎也受到了震动”所描绘的那样,本意为我辩护的律师甚至都动摇了,这种导向影响了所有在场的人,故他们都认为我是有罪的。这就是“这句话似乎在听众里产生了很大的效果”。

故答案为:检察官的话,表明他主观上已认定默尔索是一个坏人(杀人犯),这误导(影响)了听众,使他们也认为默尔索冷漠有罪。9.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的标题“局外人”的含义,可以从表层与深层含意,并结合小说主旨进行作答:

①局外人”,顾名思义,就是独立于客观世界之外的人,超越于现实生活的之上的人。但是,事实上,人是不能脱离客观现实而独立存在的,是每时每刻都与社会生活发生着联系的。因此,所谓“局外”,并非客观存在意义上的局外,而是主观感受上的局外。

②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默尔索自己对现实的一切都是冷漠的,很少主动去感受人生,对外界具有一种盲目的超脱感、麻木感。他对母亲的去世、女友的爱情、社会道德法律制度,甚至对自己被判死刑都十分冷漠、不屑一顾。在他的眼里,社会的一切秩序都是毫无意义、荒诞可悲的。“一切都在没有我的干预下进行着。我的命运被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即使在法庭审判现场,原告的默尔索被搁置在一边,律师甚至不让他开口讲话,于是乎,当事人变成了一个旁观者者,成了案件的局外人。在这里,默尔索真实地传达了“人和生活”分离的荒诞感。他的命运事实上已不再为他自己所掌握,他对现实的承受更多的是出于他想生活,但不得不生活在生活之外。

③加缪塑造的默尔索这个“局外人”,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性。局外人并不是指默而索一个人,而是许多具有相同生活状态的人的代表,默而索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作为一个人,他是特别的,但是普通却往往寓于特别之中,他的身上有着太多人的影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境,或者人知道自己身处何境,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命运。这个时候,人无法投入自己的生活,只能面对“荒诞”了。

故答案为:①在法庭审判时,作为当事人的默尔索被撇在一边,不能表达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成了案件的局外人。②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局外人:人身不由己地被命运选中,被生活选择,本质上毫无差别,是荒诞和虚无的,所有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答案】10.C11.D12.D13.①如果把他们同那些拼命保卫朝廷的人同列,恐怕会使将士们士气低落,引起功勋大臣们的怨怒。②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牙齿,以及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14.①民众遭遇灾难后希望皇帝降恩;②享乐之事应放在后面;③宫人已成将士私有;④可选做宫人的有很多,不是非这些人不可。【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3)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5)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附参考译文】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后被免职回乡。他凭文牍判词写得出类拔萃,补任渭南县尉。德宗皇帝当太子时,已经知道陆贽的名声,召他到朝廷任命为翰林学士。泾州的部队叛变,德宗皇帝离京流亡,皇宫仓库里财物都丢掉了,卫兵没有冬衣。各地献给朝廷的给养、贡品渐渐运来了。德宗皇帝竟在行宫两旁的廊屋设置琼林、大盈两个御库,另行收藏贡品。陆贽劝谏他,认为:“现在军旅正疲苦,伤病员呻吟声不绝,竟把珍宝贡品私藏在另外的仓库,恐怕众臣民失望,请陛下全部拿出来赏赐有功的人。”德宗皇帝醒悟,立即撤销了那两个御库。德宗皇帝想把皇宫内外随他一起逃难流亡的官员全部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说:“皇宫官宦,恭敬地为皇上奔走效劳,吃了点苦是有的,有什么功劳呢?经历了点难是有的,哪谈得上平定灾难呢?如果把他们同那些拼命保卫朝廷的人同列,恐怕会使将士们士气低落,引起功勋大臣们的怨怒。”德宗皇帝就没有那样做。李怀光有反叛的意图,想激起他的部下叛乱。李晟秘密报告德宗皇帝说李怀光要反叛,因而请求移动军营。李晟迁营后不到十天,李怀光果然吞并了两个节度使的兵马。行宫震惊,于是德宗皇帝又流亡到梁州。不久,陆贽因功劳升为谏议大夫,仍然担任翰林学士。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想下诏书给浑瑊查访宫中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他们回到皇帝行宫。陆贽劝谏说:“大难才平定,被各种徭役累得疲病交加的百姓、受重伤和残废了的士兵,都带着病,忍受着死亡的威胁,想听到皇上降恩的诏书。事情有先后,礼义有轻重,重的应该先做,轻的应该后做。修葺宫室,置办服饰,玩好声色之娱,准备梳洗的宦官、宫女,这些是应该后做不能先做的。况宫人逢战乱离别的变故后,有的人被将士占为私有。天下本来多的是舞乐伎女,为什么一定要找回失散的那帮人呢?”德宗皇帝不再下诏书,但还是派使者告诉浑瑊取出财物把她们送到行宫。不久陆贽因守母丧,解除了官职,寄住在东都洛阳。守丧期满,以临时主管兵部侍郎职务召回,又任翰林学士。贞元七年,罢免了他的翰林学士,任他为兵部侍郎知贡举。第二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兼任度支,死在任所,陆贽推荐李巽,皇帝随口答应,但自己任用裴延龄。不久,裴延龄靠奸滑献媚、花言巧语得到宠信,天下的人都怨恨他,憎恶他,但敢怒不敢言。陆贽上奏章苦苦地劝谏,皇帝不高兴,竟然以陆贽是太子的宾客为借口,罢免了他。延龄猜到德宗皇帝对陆贽薄情,趁机进谗言,百般污蔑他,德宗皇帝发了火,想杀掉陆贽,多亏阳城等人一同上奏章替陆贽分辩,才免死降为忠州别驾。顺宗即位后,召他回京,诏书还没有到达任所,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10.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首先看“/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这里“帝播迁”中主语为“帝”,谓语“播迁”(流亡),独立成句,“迁”后断开;“府藏委弃”是主谓句,“府藏”是主语,前面断开;“卫兵无褚衣”主谓宾俱全,独立成句,据此排除BD。再看“/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这里的“于行在夹庑”作“署”的状语,“署”的宾语是“琼林大盈二库”,应在“库”后断句,再排除A。

故答案为:C。11.D项“赐予死者的家人”解说错误,“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

故答案为:D。12.D项“皇帝先是很认同”概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漫许”的意思是“随口答应”,并非“很认同”。

故答案为:D。13.本题注意关键字词和特殊句式的准确理解和翻译:①“齿”,同列;“沮”,使……沮丧;“结”,使……结,引起;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爪牙”,爪子和牙齿;“上”“下”,向上、向下;“黄泉”,古今异义,地下水;“用”,因为;“用心一也”,判断句。

故答案为:①如果把他们同那些拼命保卫朝廷的人同列,恐怕会使将士们士气低落,引起功勋大臣们的怨怒。②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牙齿,以及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14.本题注意回归文本筛选相关信息整合作答:

①“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可概括为:民众遭遇灾难后希望皇帝降恩。

②“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可概括为:享乐之事应放在后面。

③“且内人当离溃之后,或为将士所私”可概括为:有的宫人已成将士私有。

④“天下固多亵人,何必独此?”可概括为:可选做宫人的有很多,不是非这些人不可。

故答案为:①民众遭遇灾难后希望皇帝降恩;②享乐之事应放在后面;③宫人已成将士私有;④可选做宫人的有很多,不是非这些人不可。【答案】15.D16.①从题材内容上看,写军旅生活,情境刚劲雄健;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④从形象塑造上看,塑造一位爱国失意的将军形象。【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整体赏析诗词的能力。赏析整首诗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15.D项“结尾一句表达了白首不改初心的坚定意志”赏析错误,末句词义陡转,否定前九句,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故答案为:D。16.本题作答首先要分析“壮词”的内涵,“壮”意思是“雄壮”“豪壮”“刚劲”。再从题材、情感、语言、形象等几个方面分析:

①题材上,这首词追忆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写的是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等,情境雄健勇猛。

②情感上,喝醉了“挑灯看剑”,入睡了“梦回吹角连营”,这些情景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③语言风格上,词人选取战场的景象创造雄奇的意境,磅礴大气之中透出几许苍凉沉郁、悲愤难平,细腻之处深切动人,激烈之时又可闻杀伐之声,可谓壮丽而不纤巧。

④人物形象上,词中塑造了一位心怀壮志却失意的将军形象,如开头两句,夜深人静却无法入睡只能吃酒,酒醉之后挑灯看剑,无奈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中化身将军点兵出征驰骋疆场,这些都展现出人物的披肝沥胆、忠心不二、勇往直前,但最后回到现实却是“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故答案为:①从题材内容上看,写军旅生活,情境刚劲雄健;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④从形象塑造上看,塑造一位爱国失意的将军形象。17.【答案】(1)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准确分析题干的情境提示语,然后结合所背诵的文本确定应填语句,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即、樊、唯、己、知。故答案为: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⑵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⑶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⑸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属于情境理解型默写,难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题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熟练背诵,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准确书写。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不丢分。【答案】18.B19.D20.C【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用词语及成语的正确使用。辨析词语的正确使用,首先需要把握词语本身常用的意义和用法,其次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其使用是否正确,包括词义是否符合语境,主体对象使用是否恰当,感情色彩是否符合等。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这类题解答时注意以下几点: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②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3)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语病辨析及修改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8.第一组,“承前启后”:指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内容,引出下面的内容。第一处语境强调周而复始,适用“承前启后”。

第二组,“饮鸩止渴”:指为了弥补或减少当前的损害,而不计严重后果。“竭泽而渔”: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第二处句中有“短平快”一词,语境侧重求速求快,适用“竭泽而渔”。

第三组,“奋不顾身”:指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粉身碎骨”: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危险而丧失生命。第三处能与“前仆后继”搭配的只能是“粉身碎骨”。

第四组,“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风靡一时”: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第四处语境带有褒义色彩,适用“蔚然成风”。

故答案为:B。19.本题首先注意后文“很多人更喜欢急功近利”的做法和前文当前的需求正好相反,所以前后构成转折关系,不能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据此排除BC;再结合前后语境可知,此处是说“春种”“秋收”选择之困难,语境前后不构成递进关系,而“更”表递进关系,所以排除A。

故答案为:D。20.本题注意画线句有两处语病:①“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顺序有误,应先讲国家,再讲民族,据此先排除AD;②“成就”与“成功契机”搭配不当,应该用“造就”,排除AB。

故答案为:C。【答案】21.病毒很小|病毒引发了大量疫情|病毒对人类还有好处22.①病毒有多大?②病毒都有害吗?【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境补写的能力。语境补写题,要求考生认真分析空缺处上下文语境,存在何种逻辑关联,其次表达成句时注意句子的语体风格,要保持与整段话一致。最后注意字数要求。

(2)本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中语段压缩的能力。压缩语段题型解题时,首先分析语段有几个句子,再看每个句子观点是什么,接着再分析句子之间什么关系,进而理清文段的层次脉络,最后依据题干要求作答,注意字数等具体要求。21.①处,结合“如果人体中的每个病毒都长到一个针头那么大,那么成年人平均身高将达到150千米”可知,此处用一个假设句,与成年人身高形成对照,强调病毒极小,应填“病毒很小”;

②处,前面有“它们让我们患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