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_第1页
《企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_第2页
《企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_第3页
《企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_第4页
《企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企业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研究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对中国的国有企业而言,其经济属性要求它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特殊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它承担起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发展先进文化等方面的责任。近年来,国企在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对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建设和利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集团”或“东方电气”)1984年由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锅炉、东风电机四家企业发起成立,在集团公司近30年的发展历程里,根据企业改革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新建、兼并重组等方式新增设立了东方辅机、东方重机、东方武核、东方迈吉、峨嵋半导体等子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产业分布在中国十省市和地区,以大型发电成套设备、电站工程承包和电站服务为主业,具备大型发电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电站工程总承包能力,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积极发展清洁能源的企业集团。东方电气集团是典型的“先有子企业,后有大集团”的中央企业,也是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现代工业和当代工业发展轨迹的央企之一,其发展、壮大的过程,折射出中国工业尤其是一百年来电机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和时代烙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从弱小走向强盛的足迹。多年来,东方电气集团始终坚持在企业发展中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关注历史文化资源的稀缺性、可挖掘性和时代性的特征,通过景观化、故事化和品牌化建设,对能真实反映集团及子企业历史文化的资源进行保护、利用和开发,力求打造别具东方特色的“五个文化”,即民族工业文化、三线与军工文化、重装工业文化、地震工业遗址文化和央企社会责任文化。“五个文化”成为东方电气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追根溯源”,明晰东方电气发展历史鉴于东方电气“先有子企业,后有大集团”的特殊性,厘清各子企业发展历程和轨迹对全面摸清企业历史文化资源,正确认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保护、利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前提。东方电气既有发端于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家兴建后于抗日战争时期辗转迁入四川的子企业——东风电机,又有兴建于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三线企业——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锅炉,历史的发展进程在各企业留下了时代烙印。(一)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民族资本家投身近代工业的热情,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1917年,著名爱国实业家、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中国近代四大工业先驱之一的范旭东,著名科学家、“侯氏制碱法”发明者侯德榜在天津创办了永利塘沽碱厂。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曾在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和1930年比利时工商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和证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塘沽遭日军劫占。范旭东和侯德榜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辗转到四川乐山五通桥重建化工基地,取名“新塘沽”,即永利川厂,也就是现在东风电机所在地。抗战时期,永利人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历尽艰辛,坚持制碱生产,支持全国抗战和大后方工业民用,并于1943年在这里成功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1953年,“侯氏制碱法”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号发明专利。(二)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建设时期1958年,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后改名为东方电机厂)动工,几经周折,最终于1966年建成投产。位于四川绵竹的东方汽轮机厂和位于四川自贡的东方锅炉厂是在三线建设的核心时间段——1966年相继开始建设。《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记载:“以生产锅炉、汽轮机、汽轮发电机的三大主机厂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个大型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四川东方发电设备制造基地,被列为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1965年,在四川乐山的永利川厂旧址上建成了四川东风电机厂。四家企业于1984年发起成立了“东方电站成套设备公司”(即东方电气集团)。此后进入“东方大家庭”的东方辅机、东方武核、峨嵋半导体等都具有“三线”企业的印记,部分企业有过从生产军工产品转向民用产品的历史。(三)极富时代精神的特殊发展时期2008年5月12日,百年不遇的汶川特大地震突袭巴蜀大地,距离震中不到三十公里的东方汽轮机损失惨烈。40多年建设起来的工厂顷刻间被摧毁,308名职工和家属遇难,1400余人被废墟埋压,2200多台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在其他央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东方电气人以“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实现了“两年还社会一个新东汽”的庄严承诺。“摸清家底”,系统清理集团历史文化资源特殊的发展轨迹和艰难的发展历程为东方电气带来了内涵丰富、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在全面梳理各子企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集团公司认真清理全集团遗址类、史料类和实物类历史文化资源。(一)遗址类历史文化资源遗址类历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东风电机永利川厂遗址、三线军工时期建筑和东汽汉旺地震遗址。东风电机永利川厂遗址、三线军工时期建筑,主要包括:范旭东先生亲笔手书的“新塘沽”石刻;总面积8000平方米造型别致、结构独特的石头厂房(原发电厂、纯碱厂);进行水“软化”处理的炼水室及大型蓄水池;总长213米,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跨”的机械厂房;嵌刻有“红三角”商标标志的现场指挥部;大型回廊式建筑办公室和实验室;范旭东、侯德榜办公及居住的公馆楼;总长380米的地下隧道;总面积13000平方米的山洞车间(军工生产时进行扩建);永利员工住宅十字楼、一字楼共16栋4319平方米建筑(现为东风电机职工住宅)。东汽汉旺地震遗址位于龙门山前山口,南距绵竹城区6.2公里,西、北靠龙门山前山,东北以绵远河为界,总面积约为1.72平方公里。东汽汉旺厂区均保留地震后原貌,地震工业建筑类型齐全,倒塌程度和倒塌方式多种多样,铁路扭曲,部分标志性建筑物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二)史料类历史文化资源史料类历史文化资源以书籍、影像制品、图片、展板、档案资料等形式存在。此类资源比较广泛、完整地保存于集团和各子企业中,也是目前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三)实物类历史文化资源实物类历史文化资源包括集团及企业在发端、成长、壮大过程中具有历史意义已退役的关键设备、文化活动装置、纪念品、奖章、奖状等实物,主要以散存的方式存在于部分干部、职工及群众手中。在集团公司成立科技展示厅,部分子企业建设厂史纪念馆的时候,通过开展局部范围的征集活动,有部分进入集团公司科技展示厅或者企业厂史纪念馆,但大部分仍散存于各企业及干部职工手中。“三化”建设,增添资源保护利用活力东方电气在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景观化、故事化和品牌化“三化”建设方法,不断丰富集团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形式和内容,为历史文化资源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景观化”建设历史文化资源的“景观化”建设是展示历史文化资源最直观的方式。“景观化”建设主要运用于东方电气科技展示厅、东风电机永利川厂遗址和三线建设时期建筑、东汽汉旺地震遗址的保护、利用和建设。2009年9月26日,东方电气科技展示厅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展厅分为集团资源展示区、装备制造展示区、技术创新展示区、走向世界展示区以及集团成长历程、领导关怀、国际交往和企业文化展示区,专设抗震救灾专题展示区。通过综合运用沙盘、模型、展板、实物和音视频等方式,立体展示了东方电气作为中国发电设备制造研发基地、作为四川重装科普教育基地的最新发展成果。投入使用几年来,科技展示厅已逐步成为展示现代工业文明和四川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实力及促进四川省、成都市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窗口;成为履行央企责任,展示能源动力领域最新成果及技术发展方向,为社会各界提供推广科学技术知识、进行能源动力知识教育的基地;成为展示代表中国电力装备水平的东方电气的整体资源与技术发展成就的平台。东风电机永利川厂遗址和三线建设时期建筑群是在东方电气甚至是中央企业中少见的、保存较完整、工业文化内涵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东风电机厂区调整改造总体布局,对永利川厂及三线军工旧址所存近代和现代工业遗产进行全面普查,统一登记造册,划定保护范围,设置遗址保护标志,落实相关保护性措施。科学规划厂区建设改造,加大资金投入,在产品工艺布局调整中,条件许可的就地搬迁、就地调整,不能兼顾时就采取异地搬迁、新建厂房的方式,以实现对民族工业和三线军工旧址建筑群的全面维护和保养,修旧如旧并在使用中保护。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东方电气在积极组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同时,及时启动东汽汉旺地震遗址的策划和实施工作。该遗址由东汽厂区、东汽宿舍区组成,主要突出数字化展示平台、减灾应急救援训练中心、远程多功能培训中心、纪念墙与感恩墙雕塑群等四大主题。东汽汉旺地震遗址集中地体现了科技、人文和社会科学等方面丰富的历史价值内涵,也具有地质遗产方面的研究价值。它不仅是东汽历史和文化的发源地,见证了东汽作为三线企业创业发展的足迹,也见证了大地震之后中国工业企业如何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足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通过参观地震遗址,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思,感受东汽精神的巨大力量。(二)“故事化”建设历史文化资源的“故事化”建设是展示历史文化资源较鲜活的形式,广泛运用于东方电气,成为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最全面的一种方式。东方电气编撰完成《大事记1984-2006》,整理了集团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的重要史实。从2007年开始,集团每年度编撰《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各界展示东方电气成绩、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列出每年的特色文化专题,也进一步积累了当期东方电气文化资源,为传承、利用做好归集与准备工作。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理念故事征集、老照片征集活动,将涉及集团发展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与集团生产经营、职工生活相关的史实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编撰出版了企业文化故事丛书第一辑《创业》和第二辑《奋斗》,《创业》讲述了从1958年集团第一家企业诞生到1983年集团成立之前所属企业经历的建设、投产、试制和转折的过程;《奋斗》讲述了从1984年集团成立到1999年,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各企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2014年,《丁一回忆录》正式出版发行,讲述了集团公司创始人丁一同志从参加革命战争、赴苏留学、三线建设、组建集团公司的艰难历程,展示了老一代装备工业人励精图治、锲而不舍、忘我拼搏的报国情怀和历史贡献,此书为集团丰厚的文化底蕴又增添了厚重的一笔。各子企业也结合自身实际,编撰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书籍,制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片,成为东方电气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东方电机编撰了辉煌50年系列丛书,包括《东方电机五十年大事记》、《东方电机五十年群英荟萃》、《东方电机五十年画册》,以及《国器铸就》、《东方电机人物志》等,拍摄了创业电视专题片《逐梦》,该片于2009年获得央企“国投杯”企业文化电视专题片大赛金奖。东方汽轮机编撰了《1966—2006年6月大事记》、《东汽四十年文集(1966年—2006年)》、《改革开放30年成果回顾》及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系列丛书《浴火重生》、《走向永恒》、《东汽重建之路》、《东汽人的故事》等。东方锅炉编撰了《东锅厂志(1966.3—1994.12)》和《东锅大事记(1965年—2005年)》,在40年厂庆期间制作电视片《日出东方》。已故的原东方电气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张光纯,曾任东方锅炉厂厂长,于2006年东方锅炉40年厂庆之际编撰《争雄——东方锅炉开拓、拼搏、腾飞纪实》;2011年,曾任东方锅炉总经理,现任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文秉友,编撰出版了《转折:1997—2006年东方锅炉绝地重生纪实》。东风电机编辑出版了《东风四十年(1965—2005)》、《见证永恒——厂史回忆录》、《写意东风》等,制作了《三线情》、《三代工业发展纪实》、《新塘沽记》、《今日东风》等系列电视专题片。(三)“品牌化”建设历史文化资源的“品牌化”建设,已成为东方电气品牌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宣传推广集团驰名商标,进一步提高东方电气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通过编制《东方电气集团企业文化手册》等方式,打造集团统一的核心理念系统(MI)和视觉识别系统(VI),为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提升集团软实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以集团公司科技展示厅、东汽汉旺地震遗址和东风电机永利川厂旧址三个平台为重点,积极打造东方电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群。2009年5月,中宣部确定东汽汉旺地震遗址为“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方电气积极做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组织“东汽精神”巡回宣讲活动,对“东汽精神”在中央企业乃至全国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东汽精神”成为东方电气的一张珍贵的优秀文化名片。东汽党委领衔担纲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汽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传承与弘扬》,研究历时两年多,形成研究成果。2012年12月,该成果经过严格审核,顺利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2013年5月,《东汽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传承与弘扬》一书正式出版发行,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成为东方电气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2010年9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验收组对四川省进行整体验收,东风电机被推荐为全省三个现场验收点之一,成功接受验收。2013年,东风电机永利川厂遗址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永利川厂遗址在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及有关专家推荐下,积极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谋长远、强规划,修订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中央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