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考查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查内容:必修一、必修二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一、选择题(1-30每题1.5分,31-35每题2分,共55分)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莲与采莲人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荷塘中的所有鱼、所有莲各自构成一个种群C.荷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态系统D.莲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一个整体;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A、莲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A错误;B、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荷塘中的所有鱼不是同一物种,不属于种群,B错误;C、荷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错误;D、莲是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D。2.南极雌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C元素B.帝企鹅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C.帝企鹅蛋孵化过程中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D.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答案】A【解析】【分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详解】A、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低于C元素,A错误;B、核酸、糖原、蛋白质的合成都经历了“脱水缩合”过程,故都有水的产生,B正确;C、帝企鹅蛋孵化过程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帝企鹅蛋孵化过程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C正确;D、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不进食,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D正确。故选A。3.PET-CT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这种示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A.维生素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该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应是糖类,且又知该物质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则该物质应是被称为“生命的燃料”的葡萄糖。B符合题意。故选B。4.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答案】D【解析】【分析】1.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C、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错误。故选D。5.细菌通常被认为是小型、简单的生命形式。科研人员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发现一种新细菌,其线状单细胞长度可达到2厘米。这个微生物中的“巨人”拥有一个被包裹在一层膜中的庞大的基因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细菌的体积较大,物质运输效率比其他小型细菌的高B.新细菌中包裹基因组的核膜,具有核质之间物质交换的通道C.新细菌中没有具膜细胞器,无法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D.新细菌分裂时,会进行相应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详解】A、细胞的体积越大,其物质运输效率越低,新细菌的物质运输效率比其他小型细菌的低,A错误;B、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B错误;C、新细菌中没有具膜细胞器,但根据题干信息不能判断其能否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C错误;D、新细菌分裂时,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会进行相应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D正确。故选D。6.豚鼠胰腺细胞中部分细胞器的有机物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是线粒体,在内膜上可产生二氧化碳和[H]B.乙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丙是核糖体,既可合成分泌蛋白又可合成载体蛋白D.豚鼠胰腺细胞合成和运输分泌蛋白需要多种细胞器协调配合【答案】A【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出芽形成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详解】A、甲的组成成分说明该细胞器是线粒体,在内膜上可产生氧气和[H]结合生产水的过程,A错误;B、乙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说明是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C、丙中含有核酸和蛋白质,可代表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既可合成分泌蛋白又可合成载体蛋白,C正确;D、豚鼠胰腺细胞合成和运输分泌蛋白需要多种细胞器协调配合,包括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D正确。故选A。7.内吞体是指细胞经胞吞作用形成的具膜小泡,可通过分裂等方式调控转运物质的分选,进而影响其胞内运输途径(包括进入溶酶体进行降解及转运至细胞膜或高尔基体循环利用)。研究发现,内吞体内P3P和P4P的相互转换与其分裂有关。敲除来源于高尔基体的S囊泡膜上的S蛋白,内吞体内的P3P含量下降,P4P含量上升,引起内吞体的分裂受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内吞体转运的物质需被溶酶体降解后才能被利用B.S蛋白的合成需要游离核糖体的参与C.内吞体内P4P向P3P转换有利于其完成分裂D.高尔基体在内吞体的分裂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内吞体是指细胞经胞吞作用形成的具膜小泡,内吞体转运的物质能够被转运到溶酶体降解,也能被循环到细胞膜或高尔基体,A错误;B、S蛋白是高尔基体的S囊泡膜上蛋白质,首先在细胞内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然后通过内质网的加工,运输至高尔基体形成的,B正确;C、据题意可知,内吞体内的P3P含量下降,P4P含量上升,引起内吞体的分裂受阻,因此推测内吞体内P4P向P3P转换有利于其完成分裂,C正确;D、敲除来源于高尔基体的S囊泡膜上的S蛋白,会引起内吞体的分裂受阻,说明高尔基体在内吞体的分裂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D正确。故选A。8.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界限由三部分——内膜、外膜和周质间隙(细胞间质)组成,而革兰氏阳性菌只有单层膜。革兰氏阴性菌对甘露糖的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外膜转运甘露糖无须消耗ATPB.甘露糖通过主动运输从周质间隙中运输到细胞内C.周质蛋白与主动运输泵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D.革兰氏阴性菌较阳性菌可能更具有耐药性【答案】C【解析】【分析】1、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2、主动运输的条件: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方向:逆浓度梯度。【详解】A、由题图分析可知:外膜转运甘露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载体蛋白,无须消耗ATP,A正确;B、由题图分析可知:甘露糖从周质间隙中运输到细胞内借助载体蛋白,需要消耗ATP,所以此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C、由题图分析可知:周质蛋白与主动运输泵的结合具有特异性(结合点在图中周质蛋白右侧),C错误;D、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界限由三部分——内膜、外膜和周质间隙(细胞间质)组成,而革兰氏阳性菌只有单层膜,所以革兰氏阴性菌较阳性菌可能更具有耐药性,D正确。故选C。9.将某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密闭容器中(有足够的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充足的光照,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每小时减少44mg。如果将其放在黑暗的条件下,二氧化碳每小时增加8.8mg。如果在充足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最后都转变为葡萄糖,这些植物的叶片每小时制造的葡萄糖为A.180mg B.72mg C.24mg D.36mg【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可知植物的净积累葡萄糖量=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量.题中已经给出了二氧化碳的量,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方程式分别计算即可。【详解】已知植物的净积累葡萄糖量=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量。每小时葡萄糖净积累量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净消耗量来计算,为44×180÷(44×6)=30mg;呼吸作用速率不受光照或黑暗影响,每小时释放8.8mgCO2,换算成葡萄糖的消耗量为8.8×180÷(44×6)=6mg,所以光合作用中葡萄糖的总产量=光合作用的净积累葡萄糖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量=30+6=36mg。故选:D。10.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依赖类囊体膜上PSⅠ和PSⅡ光复合体,PSⅡ光复合体含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光能,并分解水。研究发现,PSⅡ光复合体上的蛋白质LHCⅡ,通过与PSⅡ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如图所示)。LHCⅡ与PSⅡ的分离依赖LHC蛋白激酶的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肉细胞内LHC蛋白激酶活性下降,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B.Mg2+含量减少会导致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减弱C.弱光下LHCⅡ与PSⅡ结合,不利于对光能的捕获D.PSⅡ光复合体分解水可以产生H+、电子和O2【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强光下LHC蛋白激酶的催化LHCⅡ与PSⅡ的分离,弱光下LHCⅡ与PSⅡ结合,来改变对光能的捕获强度。【详解】A、叶肉细胞内LHC蛋白激酶活性下降,LHCⅡ与PSⅡ分离减少,PSI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A正确;B、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其含量减少会导致PSⅡ光复合体上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对光能的捕获减弱,B正确;C、弱光下LHCⅡ与PSⅡ结合,增强对光能的捕获,C错误;D、PSⅡ光复合体能吸收光能,并分解水,水的光解产生H+、电子和O2,D正确。故选C。11.将密闭玻璃罩中的一株天竺葵从0时开始到上午10时(此时光照和温度等外界条件适宜)置于室外,测得其CO2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D时刻叶肉细胞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B.EF时段植株释放氧气的速率小于DE时段C.若实验继续进行,短时间内CO2浓度将上升D.B时刻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均能产生[H]【答案】A【解析】【分析】在密闭的容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CO2浓度增加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CO2浓度降低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D点是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的点。【详解】A、D时刻整个植株的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故该时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其本身的呼吸作用强度,A正确;B、由曲线图可知,EF时段CO2减少的幅度高于DE时段,因此释放氧气的速率大于DE时段,B错误;C、若实验继续进行,依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短时间内CO2浓度将下降,C错误;D、B时刻对于凌晨2时到4时之间,没有光照,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不能产生[H],D错误。故选A。12.某生物科研小组从清水河的某一深度取得一桶水样,等量分装于六对黑白瓶中并密封(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罩住的玻璃瓶),剩余的水样测得初始溶解氧的含量为10mg/L。将黑白瓶分别置于六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温度保持不变。8h后,实测获得六对瓶中溶解氧的含量。请根据其记录数据(见下表)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bcdef光照强度(kLx)0(黑暗)246810白瓶溶氧量(mg/L)51020293535黑瓶溶氧量(mg/L)555555A.黑瓶中的生物存在有氧呼吸,不存在光合作用B.由表中数据可知,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C.d组白瓶中植物氧气产生速率为3mg/(L·h)D.若向f组白瓶中补充CO2,白瓶溶氧量可能会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黑白瓶法常用于水中生物光合速率的测定。白瓶就是透光瓶,里面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黑瓶就是不透光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黑瓶中所测得的数据可以得表示正常的呼吸耗氧量,白瓶中含氧量的变化可以确定表观光合作用量,然后就可以计算出总光合作用量。【详解】A、黑瓶中溶氧减少说明其中的生物进行了有氧呼吸,其中不存在光照,故没有光合作用,A正确;

B、f组与e组对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B错误;

C、d组8h产生的氧气量为光合作用净产量(29-10)十呼吸消耗量(10-5)=24mg/L,每小时产氧量为3mg/L,C正确;

D、f组与e组对比,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C02浓度,若向f组白瓶中补充CO2,白瓶溶氧量可能会增加,D正确。

故选B。13.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家斯图尔德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在任何条件下植物细胞都能表达其全能性C.一般情况下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营养物质、适应条件等条件。【详解】A、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利用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进行培养,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B、植物细胞需要在离体的情况下,再提供营养物质、植物激素、适当条件才能实现全能性,B错误;C、一般情况下已经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是由于细胞中含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C正确;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最终可得到完整个体,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B。14.某同学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发现,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B.细胞周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C.分裂期存在核膜、核仁消失与重建过程D.分裂前的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时候通常具有细胞周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间期主要进行物质准备动作,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详解】A、DNA的复制主要在间期完成,因此抑制DNA的复制,会使细胞停留在间期,A错误;B、细胞周期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B错误;C、前期会发生核膜、核仁消失,末期核膜与核仁会重建,C正确;D、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故选C。15.人类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缩短一截。一旦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进入衰老状态进而死亡,但癌细胞却可以无限增殖,成为“不死细胞”。人类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但癌细胞在氧气充足时,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一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细胞通常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B.癌细胞中可能存在特殊结构能够及时修复端粒C.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核糖体和线粒体活动增强D.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区域内可检测到大量乳酸【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推知,癌细胞可能存在特殊结构能够及时修复端粒,使其可以无限增殖,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也进行无氧呼吸。【详解】A、正常细胞通常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导致端粒缩短而衰老,A正确;B、癌细胞中可能存在特殊结构能够及时修复端粒,使其可以无限增殖,B正确;C、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蛋白质和能量,核糖体活动增强,但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在线粒体内进行,C错误;D、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也进行无氧呼吸,在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区域内可检测到大量乳酸,D正确。故选D。16.浙大科研团队将菠菜细胞中的类囊体用软骨细胞自身的细胞膜包裹,跨物种移植到了衰老病变的哺乳动物细胞内,并在动物体内展开了多轮实验。结果发现能够让衰老的细胞恢复活力,动物体有关疾病病程进展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出现衰老可能是因为细胞中的能量代谢失去平衡B.类囊体能够被衰老的软骨细胞摄取,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C.该细胞中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H是细胞再生修复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D.该衰老细胞活力恢复的前提是给予细胞适宜的光照【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详解】A、类囊体导入哺乳动物的细胞内,能让衰老的细胞恢复活力,考虑是类囊体发生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生成了ATP和NADPH,为衰老的细胞供能了,因此细胞的衰老的原因考虑是能量代谢失去了平衡,A正确;B、类囊体能够被衰老的软骨细胞摄取,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这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B正确;C、类囊体上发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生成的产物是ATP和NADPH,C错误;D、衰老细胞活力的恢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才能发生,因此给予细胞适宜的光照,能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衰老细胞的恢复,D正确。故选C。17.组成纺锤体的微管有三种;动粒微管,星体微管和极微管。其中动粒微管负责连接染色体和中心体,能将分开的两条染色单体拉向细胞两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动粒微管是在分裂后期形成的B.中心体由2个微管蛋白构成的中心粒组成C.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上通常结合不止一个动粒微管D.分裂后期时动粒微管才开始牵引染色体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动粒微管是组成纺锤体的结构,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因此动粒微管不是在分裂后期形成的,A错误;B、中心体由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物质构成,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动粒微管负责连接染色体和中心体,能将分开的两条染色单体拉向细胞两极,而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上通常结合不止一个动力微管,C正确;D、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纺锤丝需附着在染色体的动粒上,牵引染色体移动,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故在后期之前动粒微管已经开始牵引染色体移动,D错误。故选C。18.某种动物(2n=6)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该细胞分裂过程仅发生了一次染色体异常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1时期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两套遗传信息,两个染色体组B.处于T2时期的细胞中不可能含有等位基因C.处于T3时期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量可能为0、1、2D.该精原细胞最终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4、4、2、2【答案】D【解析】【分析】哺乳动物(2n=6)个体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T1时期中DNA发生复制,且染色体:DAN:染色单体=1:2:2,故T1是减数第一次分裂;T2时期染色体:DAN:染色单体=1:2:2,但此时相比于T1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全部减少,故T2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T3时期DNA:染色体=1:1,此时没有染色单体,DNA和染色体的数量与体细胞中相同,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哺乳动物(2n=6)个体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T1时期中DNA发生复制,且染色体:DAN:染色单体=1:2:2,故T1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期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套遗传信息,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B、T2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但此时相比于T1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全部减半,故T2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所以T2时期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B错误;C、T3时期DNA:染色体=1:1,此时没有染色单体,DNA和染色体的数量与体细胞中相同,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可能没有Y染色体或者两条Y染色体,C错误;D、T2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多了一条,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和4,该精原细胞最终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4、4、2、2,D正确。故选D。19.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详解】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以及常见分离比的应用,测交不能用来判断显隐性,但能检验待测个体的基因组成,因此可用测交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0.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纯合子杂交产生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②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③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④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⑤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1、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2、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4、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详解】①具有相对性状两个纯合子杂交产生子一代所表现的亲代性状就是显性性状,①错误;②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因此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②错误;③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③正确;④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④正确;⑤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⑤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染色体架起了基因和性状之间的桥梁。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性状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B.相对性状分离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C.不同性状自由组合是由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的D.可遗传的性状改变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的【答案】B【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详解】A、细胞质基质中的基因也可以影响性状,性状不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A错误;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会导致相对性状的分离,B正确;C、不同性状自由组合是由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导致的,C错误;D、可遗传的性状改变可能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导致的,也可能是基因重组或者染色体变异引起的,D错误。故选B。22.圣女果的果皮颜色有红色和橙色等,圣女果果皮颜色与色素的积累量有关,番茄红素由无色前体物基因A基因B质1和橙色前体物质2转化而成。已知基因A、B、H编码分别编码三种酶参与上述色素的合成,酶A与酶H属于同工酶(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三种基因的等位基因分别是a、b、h,且不能编码正常酶。下列选项中不同基因型的植株分别对应红色果和橙色果的是()A.aaHHBB、aahhBB B.AAHHBB、AAhhbbC.aaHHbb、AAhhbb D.AAhhBB、aaHHBB【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解】结合题图可知,由于酶A与酶H属于同工酶,即无论有A还是有H均可使番茄出现橙色前体物质,则橙色果的基因型有A-hhbb、aaH-bb、A-H-bb,红色果实应含有番茄红素,则应具有的基因是A-H-B-,A-hhB-、aaH-B-,B符合题意。故选B。23.某果蝇细胞的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如下图,将A、a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B、b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下列有关其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细胞产生含有A和a的配子各占一半,说明符合分离定律B.此细胞产生比例相等的Ab和aB配子,说明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此细胞分裂过程中,可以观察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均分别移向两极D.此细胞可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此细胞产生含有A和a的配子各占一半,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A正确;B、此细胞产生比例相等的Ab和aB配子,说明符合分离定律,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将A、a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B、b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A、a、B、b各有2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以观察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均分别移向两极,C正确;D、图示A/a和B/b连锁,位于常染色体,Ab和a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分离,其与D所在的染色体能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B。24.生物学知识中“比值"是一种数学模型,可较为准确的表示生命过程中两种(个)密切相关的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各种“比值"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的值变小B.降低环境中CO2浓度时,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3/C5值变小C.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的值变大D.运动员在百米冲刺时,CO2释放量/O2吸收量的值变大【答案】D【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详解】A、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降低,细胞液浓度升高,因此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比值降低,A正确;B、降低环境中CO2浓度时,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减慢,因此C3生成减少,同时C5消耗减少,而短时间内,C5的生成,即C3的还原还在正常进行,因此C3减少,C5增多,即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C3/C5的值变小,B正确;C、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增多,核DNA数不变,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的比值变大,即由1/2变成1,C正确;D、人体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量和释放二氧化碳量相同,而无氧呼吸既不吸收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人在百米冲刺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不变,均为1,D错误。故选D。【点睛】25.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只涉及到一对相对性状),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B.纯合子和杂合子杂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杂合子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纯合子不遵循D.鉴定一个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只能利用测交法【答案】B【解析】【分析】纯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是在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遗传因子组成不相同的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纯合子之间杂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详解】A、因为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有一种,所以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B、纯合子与杂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中,一半是纯合子一半是杂合子,B正确;C、无论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相关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D、鉴定一个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可以用杂交法和自交法,D错误。故选B。26.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因此控制两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因此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B、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因此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C、由F2中表型及其比例可知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C正确;D、F2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共6份,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共2份,因此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F2高秆基因型为A_B_共9份,纯合子为AABB共1份,因此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故选D。27.某动物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图中①~⑤代表该动物精巢的不同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⑤所示的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B.在④所示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在3所示的细胞中可能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减数分裂的过程可表示为⑤→④→②→①【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2、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详解】A、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①代表精细胞,②代表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的细胞或精原细胞,③代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④代表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的细胞,⑤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时期的细胞。⑤可能是减数分裂Ⅰ前期的细胞,因此细胞中可能会发生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A正确;B、④代表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的细胞,因此④所示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C、③代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错误;D、据A项分析,减数分裂的过程可表示为⑤→④→②→①,D正确。故选C。28.某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若该个体自交,其F1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16 B.1/8 C.1/4 D.1/2【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玉米植株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其中Y∶y=1∶1,R∶r=1∶1,故推知该植株基因型为YyRr,若该个体自交,其F1中基因型为Yy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4=1/8,B正确,ACD错误。故选B。29.孟德尔杂交试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选择了严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为材料。自然条件下豌豆大多数是纯合子,主要原因是()A.杂合子豌豆的繁殖能力低 B.豌豆的基因突变具有可逆性C.豌豆的性状大多数是隐性性状 D.豌豆连续自交,杂合子比例逐渐减小【答案】D【解析】【分析】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纯合度。【详解】孟德尔杂交试验选择了严格自花授粉的豌豆作为材料,而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纯合度,因此,自然条件下豌豆经过连续数代严格自花授粉后,大多数都是纯合子,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掌握杂合子连续自交后代的情况,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0.浅浅的小酒窝,笑起来像花儿一样美。酒窝是由人类常染色体的单基因所决定,属于显性遗传。甲、乙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男性,丙、丁分别代表有、无酒窝的女性。不考虑基因突变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甲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一定都有酒窝B.若乙与丁结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无酒窝C.若乙与丙结婚,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50%D.若甲与丁结婚,生出一个无酒窝的男孩,则甲的基因型可能是纯合的【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题意分析可知,酒窝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设相关基因为A、a,则有酒窝为AA和Aa,无酒窝为aa。【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甲为有酒窝男性,基因型为AA或Aa,丙为有酒窝女性,基因型为AA或Aa,若两者均为Aa,则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可能为aa,表现为无酒窝,A错误;B、乙为无酒窝男性,基因型为aa,丁为无酒窝女性,基因型为aa,两者结婚,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均为aa,表现为无酒窝,B正确;C、乙为无酒窝男性,基因型为aa,丙为有酒窝女性,基因型为AA或Aa。两者婚配,若女性基因型为AA,则生出的孩子均为有酒窝;若女性基因型为Aa,则生出的孩子有酒窝的概率为1/2,C错误;D、甲为有酒窝男性,基因型为AA或Aa,丁为无酒窝女性,基因型为aa,生出一个无酒窝的男孩aa,则甲的基因型只能为Aa,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B。31.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ArdemPatapoutian正是从人类最习以为常的感觉入手研究,发现了触觉受体Piezo。它由三个相同的Piezo蛋白组成“螺旋桨状”三聚体,能直接响应细胞膜上的机械力刺激并介导阳离子进入细胞。如图为Piezo的结构模式图及可能的作用机理基本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Piezo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一定含有元素C、H、O、N、SB.Piezo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C.机械力刺激导致Piezo蛋白变性、形状改变、中央孔打开,离子内流D.开发能抑制Piezo功能的药物有望用来治疗对机械力刺激过分敏感导致的“超敏痛”【答案】BD【解析】【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少量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详解】A、Piezo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一定含有元素C、H、O、N,不一定含有S,A错误;B、由题意可知,Piezo蛋白是细胞膜上的触觉受体,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至细胞膜,B正确;C、由图可知,机械力刺激导致Piezo蛋白构象改变、中央孔打开,离子内流,Piezo蛋白没有变性,C错误;D、结合题意和图示可知,抑制Piezo功能,机体不能感受到机械力刺激,因此开发能抑制Piezo功能的药物有望用来治疗机械超敏痛,D正确。故选BD。32.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学生分裂间期分裂期总计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甲5632622乙5633522丙5632622丁7632523戊7732625A.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B.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C.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A丙和丁差别在于分裂间期和末期的数量不同,在区分两个时期是丙和丁同学判断结果不同,分裂时期发生混乱A正确C取用的材料正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时观察结果仍应是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可能原因是该同学是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进行记录的,在该区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比例相对较低,故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C错误;【详解】A、丙和丁差别在于分裂间期和末期的数量不同,在区分两个时期时丙和丁同学判断结果不同,分裂时期发生混淆,A正确;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整齐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故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B正确;C、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时,观察结果仍应是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只有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可能原因是该同学是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进行记录的,在该区域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比例相对较低,故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C错误;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与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有关,戊的细胞计数规则可能与其他同学不同,D正确。故选C。33.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B.浅绿色植株自由交配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n/(n+2)C.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D.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2代,后代AA∶Aa=5∶3【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因此A基因对a基因不是完全显性,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不能产生后代。【详解】A、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代,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纯合子的概率为1-(1/2)n,因为aa幼苗阶段死亡,因此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AA的概率=AA/AA+Aa或者AA/(1-aa)即(1-(1/2)n)/2÷1-(1-(1/2)n)=(2n-1)/(2n+1),A正确;B、浅绿色植株自交后代的成熟个体AA:Aa=1:2,则A的基因频率=1/3+1/2×2/3=2/3,a的基因频率则为1/3,自由交配后成熟后代中AA的概率=A2/(1-a2)=1/2,再自由交配成熟后代中AA的概率=3/5,以此类推,浅绿色植株自交后代再自由传粉至n代,成熟后代中深绿色个体的概率为n/(n+2),B正确;C、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有深绿色和浅绿色,且比例为1:1,即AA×Aa→AA:Aa=1:1,C正确;D、浅绿色植株Aa自花传粉2代,子一代AA:Aa=1:2,aa幼苗阶段就死亡,AA自花授粉全为AA,即1/3AA,Aa自花授粉子代为2/3×(1/4AA,2/4Aa,1/4aa),即1/6AA,2/6Aa,1/6aa,汇总可知,AA为1/3+1/6=3/6,后代AA∶Aa=3:2,D错误。故选D。34.绿豆为闭花授粉植物,野生型叶形为卵圆形,现有两种纯合突变体,甲叶形为椭圆形,乙为柳叶形,各由一对等位基因突变造成叶形的改变。用甲、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A.自然状态下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通常有4种B.一对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突变基因可能位于性染色体上C.通过测交实验不能确定F2中柳叶形植株的基因型D.F2卵圆形叶片植株自交后代叶片的表型及比例为卵圆形:椭圆形:柳叶形=25:6:5【答案】C【解析】【分析】若叶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椭圆形与柳叶形的植物杂交的F1叶形为圆形,说明圆形是显性,F1自交所得F2叶形及比例为圆形:非圆形(A_:aa)=3:1,与实验结果不符,F2中圆形:椭圆形:柳叶形=185:62:83≈9:3:4,故叶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两种单基因纯合突变体,甲(基因A突变为a)为椭圆形,乙(基因B突变为b)为柳叶形,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F1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A、由题干“某种闭花受粉植物的野生型叶形为卵圆形”可知,自然状态下圆形叶片的植株应为纯合子,其基因型为AABB,1种,A错误;B、绿豆没有性染色体,F2中圆形:椭圆形:柳叶形=185:62:83≈9:3:4,故叶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C、F2中柳叶形植株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1aabb,故通过测交实验不能确定F2中柳叶形植株控制叶形性状的基因型,C正确;D、叶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来控制,两种单基因纯合突变体,甲(基因A突变为a)为椭圆形,乙(基因B突变为b)为柳叶形,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F1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同时可以知道F2,中圆形叶片2(A_B_)基因型为1/9AABB、2/9AaBB、2/9AABb、4/9AaBb,自然状态下,植物闭花受粉自交产生的F3,即1/9AABB、2/9AaBB、2/9AABb、4/9AaBb均自交,得到的子代基因型分别是1/9AABB、2/9(3/4A_BB、1/4aaBB)、2/9(3/4AAB_、1/4AAbb)、4/9(9/16A_B_、3/16A_bb、3/16aaB_、1/16aabb),计算得F3植株各种表型及比例为圆形:椭圆形:柳叶形=25:5:6,D错误。故选C。35.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在产生雌配子时,A基因能杀死3/5不含该基因的雌配子,但在产生雄配子时不存在此现象。该植株自交,子一代自由传粉获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5:2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7:2C.A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F1中基因型是AAbb个体所占比例为5/14【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Aabb的植株体内,A基因能杀死体内不含该基因3/5的雌配子,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1/2∶(1/2×2/5)=5∶2,A正确;B、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5∶2,雄配子中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F1中AAbb=5/7×1/2=5/14,Aabb=5/7×1/2+2/7×1/2=7/14,aabb=2/7×1/2=2/14,由于Aabb的植株体内,A基因就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雌配子时,能杀死体内3/5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Ab=5/14+7/14×1/2=17/28,ab=7/14×1/5+2/14=17/70,所以雌配子中Ab∶ab=5∶2,B错误;C、自私基因A和a属于等位基因,因此该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正确;D、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5∶2,雄配子中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F1中AAbb=5/7×1/2=5/14,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45分)36.降香黄檀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干旱、抗逆能力强,是用于旧矿区生态环境改造的优良树种。矿区的重金属锰(Mn)是生长发育过程的必需元素,但锰胁迫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科学家通过测定不同锰浓度胁迫下降香黄檀幼苗的生理指标,为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锰浓度/(mg·kg-1)株高/cm冠幅直径/cm017.1545.670.417.8246.172.018.9047.8310.018.0243.6750.016.8043.33(1)锰属于______(填“大量”或“微量”)元素,据表分析,锰对降香黄檀植株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进一步检测,不同锰浓度胁迫下降香黄檀幼苗的光合速率如图1所示,图1中的锰浓度为______mg·kg-1时对降香黄檀植株的生长最有利,据图1分析,锰可能通过影响____________,进而影响降香黄檀植株的生长。(3)MDA(丙二醛)含量多少反映膜过氧化水平,MDA的产生会加剧膜的损伤,其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锰胁迫下,降香黄檀植株的不同器官的膜损伤程度大小是____________,其中膜损伤程度最高的器官受损最严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微量②.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①.2.0②.叶绿素合成影响净光合作用(3)①.根>茎>叶②.根细胞中锰离子浓度最高【解析】【分析】1、表格分析:随着锰浓度的升高,株高和冠幅直径都表现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在2.0mg·kg-1时对降香黄檀植株的生长最有利。2、曲线分析:在锰浓度为2.0mg·kg-1时,降香黄檀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并且净光合作用最强。3、柱形图分析:在相同锰浓度情况下,根中的MDA最多,其次为茎,最少的是叶。【小问1详解】锰属于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的微量元素。由表格信息可知,低浓度的锰促进生长,高浓度的锰抑制生长。【小问2详解】由曲线可知,在锰浓度为2.0mg·kg-1时,降香黄檀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并且净光合作用最强,说明该浓度对降香黄檀植株的生长最有利。进一步分析,锰元素可能是通过影响叶绿素合成影响净光合作用,进而影响降香黄檀植株的生长。【小问3详解】由柱形图可知,在相同锰浓度情况下,根中的MDA最多,其次为茎,最少的是叶。其中对根损伤严重可能是根细胞中锰离子浓度最高。37.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CST1基因功能缺失的突变体玉米,其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低于正常玉米。研究人员利用它研究了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对光合作用的反馈调节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在玉米叶肉细胞中合成的光合作用产物有淀粉和蔗糖,从物质运输角度考虑,往往以______(填“淀粉”或“蔗糖”)形式运输到植株各处。(2)研究人员检测了传粉后玉米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结果如图。请分析,突变体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人员推测:叶片中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会抑制CST1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气孔开放程度降低。为了证实这一推测,研究人员选用野生型玉米植株,阻断其叶片中光合产物的输出,然后连续进行光照处理,测定叶片气孔开放的程度。结果发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气孔开放的程度逐渐降低。某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严谨,还需增设一组对照组。对照组能否选用上述突变体植株?请判断,______,(填“能”或“不能”),并说明理由:____,请帮助该同学写出对照组的实验思路:_______。【答案】(1)蔗糖(2)没有CST1基因,不能合成CST1蛋白,气孔开放程度显著下降,CO2供应不足(3)①.不能②.突变体中没有CST1基因,不能用于检测CST1基因的表达情况,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③.选用野生型玉米植株,不阻断其叶片中光合产物的输出,然后连续进行光照处理,检测气孔开放程度。

【解析】【分析】实验目的为了验证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会抑制CST1基因的表达,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合产物的积累,CST1基因的表达情况,应选用野生型植株,突变型植株不含有CST1基因,不能检测到光合产物积累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小问1详解】蔗糖溶解度大,一般光合产物中以蔗糖的形式运输到植株各处。【小问2详解】野生型植株和突变体的区别为是否存在CST1基因,进而表达出CST1蛋白,分析图甲可知,野生型植株比突变体的气孔开放程度高,推测CST1蛋白能够促进气孔打开;突变体没有CST1基因,不能合成CST1蛋白,气孔开放程度显著下降,CO2供应不足,是突变体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小问3详解】实验目的为了验证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会抑制CST1基因的表达,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合产物的积累,CST1基因的表达情况,对照组不能使用突变体,因为突变体中没有CST1基因,不能用于检测CST1基因的表达情况。实验组选用野生型玉米植株,阻断其叶片中光合产物的输出,然后连续进行光照处理,可导致光合产物积累,对照组应选用野生型玉米植株,不阻断其叶片中光合产物的输出,然后连续进行光照处理,检测气孔开放程度。38.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列实验:取甲(雌蕊正常,雄蕊异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雌蕊、雄蕊均可育)两株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为完全显性,另外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使之表现为可育。PF1F1自交得F2甲与乙杂交全部可育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1)F1基因型是________,由以上实验可推知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种,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3)现有已确定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的可育水稻,请利用这些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某雄性不育水稻丙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