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_第3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_第4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一、科学探究题1.小竹同学对只含有X、Y、Z、W四种金属单质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探究。请根据实验流程回答问题:(1)滤液A中含有_________种溶质。(2)若测得所得滤液C中含有X(NO3)2,则X、Y、Z、W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3)往无色W(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和铁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2.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提出问题】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NaCl和HCl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猜想三:_____;【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猜想一成立【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3.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维生素C(C6H9O6)、碳酸氢钠(NaHCO3)、柠檬酸(C6H8O7)】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探究:该气体的成分。【查阅资料】CO是有毒气体,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二氧化碳通常状态下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小明说:不可能含有H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进行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得出结论】(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写出通过化合反应生成该物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实验②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______7(填“>”、“<”或“=”)______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原因是______。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查阅资料】(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2)AgCl不溶于稀硝酸【提出猜想】I、石灰水已完全变质;Ⅱ、二氧化碳过量;Ⅲ、CO2中混有HCl【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1)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Ⅰ不成立(2)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______猜想Ⅱ不成立(3)将气体通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再加入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结论】制取的CO2气体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______和浓硫酸。【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6.化学学科实践活动课上,老师拿来一包粉末。它是由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铁粉和久置的碱石灰干燥剂混合而成,让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碱石灰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2)BaCl2溶液显中性。【猜想与假设】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NaOH、Ca(OH)2、Na2CO3和_____等七种物质。【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对滤渣B的成分进行探究,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少量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滤渣B中的Fe2O3,CaCO3。盐酸和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乙组同学对滤液C的成分进行探究,记录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试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滤液C中有___________(1)乙组同学实验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该固体样品中能确定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在A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一洁净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为确定过滤后得到的滤渣和滤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滤渣的成分是什么?(1)甲同学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无气泡产生,证明滤渣里不含_________,乙同学通过物理方法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请简述其方法和现象:_________。实验二:滤液里的溶质有哪些?(2)同学们一致认为定有FeSO4,为确定可能含有其他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铝粉产生气泡,并有红色固体析出滤液里的溶质还有_______请写出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有同学提出可以直接观察滤液的颜色判断滤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铜,同学们对硫酸铜溶液为什么呈蓝色很感兴趣,决定探究硫酸铜溶液中哪种粒子使溶液呈蓝色。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_______溶液,观察颜色溶液呈无色硫酸根离子不能使溶液呈蓝色②取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溶液呈蓝色铜离子使溶液呈蓝色(4)除了(3)中的实验方案外,你还能设计其他方案探究硫酸铜溶液中是铜离子使溶液呈蓝色吗?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任选,请简述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实验操作: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8.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A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C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NaCl猜想二:NaCl和CaCl2猜想三:______________猜想四:NaCl、Ca(OH)2和HCl【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_________猜想二不成立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填名称)。_________猜想三成立【迁移拓展】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9.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稀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发现铁锈消失后铁表面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同学们对此感到很好奇,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提出问题]问题一:为何产生气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由此你认为在用稀盐酸除铁锈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二:最终溶液中含有哪些物质?猜想1:FeCl2猜想2:FeCl3猜想3:FeCl2和FeCl3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问题三:溶液为何由黄色变成浅绿色?[查阅资料]FeCl3具有氧化性,能与某些金属反应,在反应中Fe3+转变成Fe2+,如铜与氯化铁可发生如下反应:。由此推测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是由于生成的氯化铁与铁反应转化成氯化亚铁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提高]在探究铁、铜的活动性强弱时,不能选用氯化铁溶液与铜,可选择的试剂是(写出试剂的名称)__________或__________。10.氢氧化钾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实验室的常用药品。小明和小芳关于氢氧化钾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1)小明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钾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变质的原因:______。(2)小明向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然后,对反应后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质是什么?(查阅资料)硫酸钾溶液呈中性。(猜想假设)猜想Ⅰ、硫酸钾和氢氧化钾;猜想Ⅱ、硫酸钾和硫酸:猜想Ⅲ、______。(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______不成立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______猜想Ⅱ成立(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为了证明猜想Ⅱ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少量铝粉,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目的]:(1)做高锰酸钾钾制取一瓶氧气及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2)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反应原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装置连结]: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字母)a→_____→_____→d[问题分析]:(1)实验过程中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底部炸裂,发生该操作失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算出理论上加热2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可生成氧气的质量是是0.203g。而实际测得制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38mL,换算成质量为0.198g,低于理论量0.203g-0.198g=0.005g。你认为实际制得的氧气低于理论量的可能原因是什么?_____(写出一种可能的情况)。12.某混合物中可能存在:碳酸钠、铝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已知铝和稀盐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NaOH溶液能够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且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已知浓H2SO4具有吸水性。(1)取样,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2)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探究二:确定产生的气体成分【猜想与假设】小矾认为该气体可能是a.H2;b.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只填一种物质)c.CO2和H2的混合气体。【实验设计】小矾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实验现象】丁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粉末____________;写出丁装置中试管中的氧化铜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猜想c正确。【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矾做出如下反思:加入稀盐酸后,需要“禁止明火”,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实验探究某化学探究小组用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研究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温度为20℃、35℃;大理石有细颗粒和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CaCO3为60%的大理石10g。所用盐酸浓度为10%、20%,用量均为20mL(假设两种浓度的盐酸的密度均为1g/mL,大理石中的杂质与盐酸不反应)实验目的:(1)实验①、②探究同体积的盐酸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2)实验①、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实验原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实验过程:见下表,请填写空白:实验编号T/℃大理石盐酸的浓度完全反应的时间/S①20粗颗粒20%145②___________________210③35粗颗粒20%60④____________________100(3)实验目的: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__________。(4)实验结论:__________。1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水、一种气体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②NaHCO3可与稀硫酸发生反应:③固体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Ⅰ、定性探究【实验1】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放到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实验2】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究,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Na2CO3;②可能是NaOH;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进行实验】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将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______猜想②不成立B.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静置后所得上层清液,滴入少量无色酚酞溶液______猜想①成立【实验分析1】实验步骤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Ⅱ、定量探究【实验3】为测定某发酵粉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不考虑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的影响)。①按上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取5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a;②打开活塞b,加入足量稀硫酸,直至锥形瓶内不再产生气泡;③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④测量干燥管丙内碱石灰增加的质量;⑤重复步骤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丙内物质的质量不再增加。【实验分析2】(1)步骤③鼓入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______。(2)若缺少装置乙,将导致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实验结论】经计算,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84%。15.同学们用Na2CO3溶液和浓HCl来研究简易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时,对废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推理假设】上述两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由此推测出废液中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或盐酸.【实验探究】(一)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盐酸(1)选择试剂: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选用了如图所示的五种物质,其中物质X是酸碱指示剂中的_________溶液.(2)实验验证:某同学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镁粉,观察到_________,确定废液中一定没有盐酸.(二)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Na2CO3某同学选用_________测出废液的pH=10,确定废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三)处理废液,回收利用欲从废液中得到纯净的Na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成方案评价.方案加入试剂分离方法方案评价一适量的Ca(NO3)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下同)二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_________16.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学习方法。小明和小轩同学在学习酸碱盐的知识后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小明同学在整理仪器时把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提出问题]无色滤液的溶质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和CaCl2;猜想三:NaCl和HCl;猜想四:_____。经过分析推理,你认为猜想_____一定不正确。[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小轩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四成立②__________[拓展应用]在探究实验中使用的氢氧化钙粉末由于保管不善可能部分变质了。于是小明同学称取样品17.4g于锥形瓶中并加100g水搅拌得悬浊液,然后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2)实验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3)写出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_____。[反思交流]小明同学在做D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提出质疑。但小轩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设计有问题,实验时应先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就可以看到反应发生。若要想证明氢氧化钙与稀盐酸能够发生反应,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氢氧化钙固体,_____。17.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做探究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实验。如图所示是张南和小岗两位同学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张南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小岗同学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②_______。(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张南和小岗两位同学实验后的两支试管的溶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倾倒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现象,张南和小岗两位同学想探究此烧杯中溶液溶质的成分,并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张南同学猜想溶质成分是Na2SO4、NaCl小岗同学猜想溶质成分是Na2SO4、NaCl、Na2CO3小棒同学猜想的溶质成分是Na2SO4、NaCl、NaOH、Na2CO3你的猜想是①______。张南猜想的理由是②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1】小岗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烧杯中溶液样品(以下简称“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的现象。他由此得出自己猜想正确的结论。请对小岗同学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③______。【实验探究2】小棒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他由此得出自己猜想正确的结论。【评价与交流】张南和小岗两位同学经过讨论,觉得小棒同学选择试剂不正确,即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张南、小岗、小棒三位同学经过讨论,决定进行另一项验证实验,实验由张南操作。【实验探究3】张南同学取小棒同学实验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向此溶液中滴加足量的④________(填化学试剂),出现了白色沉淀的现象,溶液仍为红色,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了明显现象,得出样品含有Na2SO4、NaCl、NaOH、Na2CO3的结论。【反思与结论】通过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2得出的经验是:用化学实验的方法验证物质的成分时,若所加试剂与一定存在的物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反应产生相同的现象或所加试剂与⑤______,不能验证溶质的成分。18.对久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的组成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查阅资料】Ca(OH)2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实验探究】该小组称取15.2g干燥剂样品于控温电加热器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A、B、C中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数据记录】充分反应后,产物被完全吸收,A装置增重1.8g,B装置增重2.2g。【分析结论】该包干燥剂的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数据处理】该15.2g干燥剂样品,若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蒸发至干,得到氯化钙固体质量是_____g。【反思拓展】①停止加热后,需要通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②若没有C装置,会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小的成分是_____。19.同学们选取四种碱来验证碱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如下:(1)实验一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_色;(2)实验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碱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3)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实验四产生白色沉淀,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经分析,滤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滤液一定显___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除了氢氧化钠还有什么呢?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猜想和实验探究。【猜想与假设】(5)猜想一:溶质只有NaOH;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___________;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实验探究】(6)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由a,b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猜想一正确b、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7)Ⅰ、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如果只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一种试剂,也能得出猜想一正确的结论,该试剂为___________;Ⅱ、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20.某学习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检验某气体a的成分,a中含水蒸气、氯化氢、甲烷、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夹持仪器未画出,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已知:Ⅰ、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蓝色。Ⅱ、①②(1)检验a中是否含水蒸气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2)用装置B检验a中是否含氯化氢,X试剂可选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①AgNO3溶液②NaOH溶液③石蕊溶液④酚酞溶液(3)装置C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4)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_。(5)若反应后装置E、F分别增重4.2g、4.4g,则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装置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写出装置F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21.我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取样并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设计实验】(1)兴趣小组设计出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烧杯壁发热____2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________溶液变红有Ca(OH)23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____有CaCO3【反思评价】(2)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的实验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3)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成分是___________。【应用交流】(4)生石灰要___________保存。22.不用电,不用火,只需一瓶水,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火锅,网红食品“自热火锅”日渐风靡。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自热火锅的发热包非常感兴趣,在实验室对其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a、发热包内的粉末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铝粉、碳粉、氯化钠等组成;b、铝是一种两性金属,与强酸、强碱溶液反应都能生成H2;c、AgCl是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实验探究】为(1)确认发热包中各种成分的存在,兴趣小组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取部分粉末,将磁铁靠近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成分中有________二将磁铁充分吸附后的剩余粉末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加水溶解,过滤,取滤液测pHpH试纸变蓝紫色pH___________7,成分中有生石灰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_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成分中有_________四将另一份粉末放入烧杯,加入适量NaOH溶液___________成分中有铝粉五将步骤二中过滤得到的滤渣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成分中有碳粉【实验反思】(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是发热包主要的热量来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生成的熟石灰跟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铁、铝、碳粉在碱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将___________能转化为热能。自热火锅加水后20秒就能升温超过90℃,且能生成氢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使用不当可能引发事故。23.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请回答相关问题。【分离提纯】Ⅰ.在烧杯里放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Ⅱ.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Ⅲ.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到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定性分析】取分离提纯所得的晶体进行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该晶体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实验二取样,溶于水滴入_________溶液变红色溶液呈碱性【实验反思】(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2)为证明实验二中的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再向红色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即可证明。(3)草木灰不能与下列化肥中的________(填“序号”)混合使用。A.CO(NH2)2B.KNO3C.NH4ClD.磷矿粉【定量分析】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假设草木灰中的杂质不含碳酸根,不与酸反应)测定原理:利用图一中的A装置将草木灰中的碳酸钾转化成二氧化碳,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草木灰中的碳酸钾的质量。(4)实验前,向图一A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水,用弹簧夹夹住A、B间的橡胶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5)图一装置中欲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需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6)图二中的D装置可用于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测定时__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等A、B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时再连接。(7)用图一测出的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2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几种常见金属饰品所含的金属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1)怎样鉴别真假黄金?(2)怎样确定钯的金属活动性?查阅资料:(1)假黄金通常是黄铜(Cu-Zn合金);(2)钯(Pd)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可用作饰品。实验药品:钯、铂(Pt)、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钯(PdCl2)溶液。实验探究:(1)鉴别黄金样品的真假取黄金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观察到黄金样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探究钯的金属活动性依据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想钯的活动性可能与银和铂相近,于是他们利用上述药品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把钯浸入硝酸银溶液中______钯的活动性比银弱把铂浸入氯化钯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钯的活动性比铂______(填“强”或“弱”)初步得出结论:钯、银、铂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25.某实验小组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试剂: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探究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实验目的】探究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方案】经过讨论,他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方案二:锌片、铜片、稀硫酸,硝酸银溶液;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方案四:______。【进行实验】小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①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金属活动性:Cu>A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②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金属活动性:Zn>Cu【实验结论】据上述实验,小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Zn>Cu>Ag。【反思与评价】有同学提出小明的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简要说明其实验方法______。【拓展与延伸】在征得老师同意后,小红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蓝色。此时,滤渣中可能含有_____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参考答案1.

YXWZ

Zn(NO3)2、Fe(NO3)22.

Ca(OH)2+CO2=CaCO3↓+H2O

CaCl2、NaCl

锌粒等

产生气泡等

污染地下水或者腐蚀管道

加入过量石灰石处理3.

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

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CO易燃易爆,且有毒

CO2

(或)

不能

气体中已证明含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4.

NaOH(化学式或名称均可得分)

<

有气泡产生

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

因为溶液中Na2SO4也能和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滴加BaCl2溶液无法鉴定溶液中一定有硫酸(合理即得分)5.

碳酸钠##Na2CO3

溶液不变浑浊

饱和NaHCO3溶液

排水法收集中已经将氯化氢气体除去6.

CaCO3

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2O3+6HCl=2FeCl3+3H2O

Na2CO3和NaOH

使碳酸钠完全反应,以防止对检验氢氧化钠产生影响

Fe、Fe2O3、Ca(OH)2、Na2CO37.

铁(或Fe)

取少量滤渣于玻璃片上,将磁铁靠近滤渣,滤渣中的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硫酸和硫酸铜

硫酸钠(合理答案均可)

取少量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其他合理方案均可)8.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或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Fe2O3+

6HCl=2FeCl3+

3H2O

NaCl和Na2CO3(或氯化钠和碳酸钠)

无沉淀产生(或无明显变化)

稀盐酸(或稀硫酸)

产生气泡

氢离子(或H+)9.

不能将铁制品长时间浸泡

2

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铜片、氯化亚铁溶液

铁片、氯化铜溶液;铁片、铜片、稀硫酸(任选2组即可)10.

氢氧化钾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

硫酸钾##K2SO4

产生白色沉淀

11.

3Fe+2O2Fe3O4

2KMnO4K2MnO4+MnO2+O2↑

c

b

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瓶底未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装置气密性不好。(其它合理答案也可)12.

CO2

黑色固体变红色

不能

NaOH溶液能够完全吸收二氧化碳,且该反应无明显现象

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爆炸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