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下册_第1页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下册_第2页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下册_第3页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下册_第4页
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知识梳理(二)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并解释。❶鼓瑟希 ()❷莫春者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❶以吾一日长乎尔古义:今义:一天

❷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古义:

今义:什么伤❸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

今义:儿童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❶如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❷方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❶可使有勇 ()❷如会同,端章甫 ()❸鼓瑟希 ()❹浴乎沂,风乎舞雩 ()❺三子者出,曾皙后 ()❻赤也为之小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❶不吾知也! ()❷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❸可使有勇。 ()[答案]一、1.“希”同“稀”,稀疏;2.“莫”同“暮”,晚。二、1.一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2.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3.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三、1.①连词,如果②介词,至于③连词,或者④动词,往⑤动词,依照,遵照⑥动词,像,如同⑦动词,比得上2.①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②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③名词,方形④副词,正,才四、1.形容词用作名词,勇气。2.名词用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3.名词用作动词,弹奏。4.名词用作动词,吹风。5.名词用作动词,落在后面。6.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小相”。五、1.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不了解我!2.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3.省略句,“可使(之)有勇”可以让他们有勇气。烛之武退秦师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❷失其所与,不知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❶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❷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❸共其乏困古义:今义:疲劳

❹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妻子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❶鄙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❷焉①焉用亡郑以陪邻()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❶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❷越国以鄙远 ()❸既东封郑 ()❹既东封郑 ()❺与郑人盟 ()❻越国以鄙远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❶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❷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❸是寡人之过也。 ()❹夫晋,何厌之有? ()六、文化常识检测。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B.“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C.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D.“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古代臣子不能直接同皇帝交谈,就告诉站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答案]一、1.“共”同“供”;2.“知”同“智”。二、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外交使者;3.缺少的资粮;4.那个人,本文指秦穆公。三、1.①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②边境③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④自谦之辞2.①疑问代词,哪里②兼词,在那里③兼词,从哪里四、1.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3.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东,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5.盟,名词用作动词,结盟;6.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边远的地方,此处指郑国。五、1.状语后置句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亲附于楚国。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3.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4.宾语前置句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六、B[解析]“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晋侯比秦伯高一等。鸿门宴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❶距关,毋内诸侯 ()❷张良出,要项伯 ()❸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❹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❺令将军与臣有郤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❶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山东省

❷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副词,很

❹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❺而听细说古义:今义:详细地解说

❻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今义:又一次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❶顾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❷道①道芷阳间行()❸为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❶沛公军霸上 ()❷沛公欲王关中 ()❸此其志不在小 ()❹素善留侯张良 ()❺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❻项伯杀人,臣活之 ()❼吾得兄事之 ()❽籍吏民,封府库 ()❾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范增数目项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 ()刑人如恐不胜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拔剑撞而破之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❶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❷大王来何操? ()❸沛公安在? ()❹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❺吾属今为之虏矣! ()六、文化常识检测。❶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B.“山东”,指泰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C.“沛公”,指刘邦,因其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故称“沛公”。D.“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❷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与北宋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B.“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排在最末的。C.古人通常表尊敬对方时称自己的字,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字。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字,表示对对方的尊敬。D.“跽”,长跪。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如“项王按剑而跽”。[答案]一、1.“距”同“拒”,“内”同“纳”;2.“要”同“邀”;3.“倍”同“背”;4.“蚤”同“早”;5.“郤”同“隙”。二、1.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2.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3.意外的变故;4.黄河以北、黄河以南;5.小人的谗言;6.两次。三、1.①顾及,考虑②回头③拜访④不过、只是2.①取道②方法,措施③说,谈论④主张3.①第一个“为”,介词,替,读wèi;第二个“为”,动词,出,制订,读“wéi”②动词,以为,读“wéi”③动词,做,读“wéi”④两个“为”同义,动词,是,读“wéi”⑤句末语气助词,呢,读“wéi”四、1.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2.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3.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4.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5.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6.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7.兄,名词用作状语,用侍奉兄长的礼节。8.籍,名词用作动词,造册登记。9.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10.目,名词用作动词,递眼色。11.翼,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12.刑,名词用作动词,施刑。13.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14.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五、1.被动句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时拿了什么礼物?3.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哪里?4.判断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5.被动句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六、1.B[解析]“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2.C[解析]古人通常表尊敬对方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名。“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谏逐客书一、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遂散六国之从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❶西取由余于戎 ()❷西并巴、蜀 ()❸使之西面事秦 ()❹使之西面事秦 ()❺强公室 ()❻蚕食诸侯 ()❼娱心意、说耳目者 ()❽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❾故能明其德 ()却宾客以业诸侯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❶窃以为过矣 ()❷窃以为过矣 ()❸移风易俗 ()❹举地千里 ()❺拔三川之地 ()❻包九夷 ()❼制鄢、郢 ()❽遂散六国之从 ()❾功施到今 ()杜私门()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服太阿之剑 ()树灵鼍之鼓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退弹筝而取《昭》《虞》 ()非秦者去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今逐客以资敌国 ()不可得也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❶西取由余于戎。 ()❷东得百里奚于宛。 ()❸遂霸西戎。 ()❹国以富强。 ()❺百姓乐用。 ()❻东据成皋之险。 ()❼江南金锡不为用。 ()[答案]一、“从”同“纵”,合纵。二、1.名词用作状语,向西。2.名词用作状语,向西。3.名词用作状语,向西。4.名词用作动词,侍奉。5.使动用法,使……强大。6.名词用作状语,像蚕一样。7.使动用法,使……娱乐。8.使动用法,使……愉快。9.使动用法,使……显明。10.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三、1.私下。2.错误。3.改变。4.攻克,占领。5.攻取。6.吞并、囊括。7.控制。8.拆散。9.延续。10.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11.假使。12.拒绝。13.获得。14.佩带。15.陈设。16.采用。17.摒弃,不要。18.离开。19.策略。20.丢弃。21.形成,实现。22.同“借”,借给。23.送给、付与。24.来,表目的。25.能,可能。四、1.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西于戎取由余。译文:在西边从戎收用了由余。2.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东于宛得百里奚。译文:在东边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3.省略句,省略“于”;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遂(于)西戎霸。译文:于是在西戎称霸。4.省略句,省略“之”。正常语序是:国以(之)富强。译文:国家因此富强。5.被动句。译文:百姓乐于被用。6.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东据险之成皋”。译文:在东面占有成皋这样的要隘。7.被动句。译文:江南出产的金锡也不会被使用。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❶手裁举 ()❷翼日进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❶顾①顾之则气断声吞()❷责①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❸靡①靡计不施,迄无济()❹然①然睹促织()❺售①久不售()❻益①死何裨益()❼故①此物故非西产()❽逼①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❶岁征民间 ()❷试使斗而才()❸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❹昂其直 ()❺辄倾数家之产 ()❻成然之 ()❼早出暮归 ()❽旬余,杖至百 ()❾大喜,笼归 ()蟹白栗黄()取儿藁葬 ()成以其小,劣之 ()日与子弟角 ()而高其直 ()成述其异()益奇之 ()裘马扬扬 ()仙及鸡犬 ()四、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❶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古义:

今义:行侠仗义之人。❷操童子业古义:

今义:指男孩子,泛指儿童。❸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古义:

今义:指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❹日与子弟角古义:

今义:指弟弟、儿子、侄子等。❺振奋作声古义:

今义:指(精神)振作奋发。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❶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❷问者爇香于鼎。 ()❸掭以尖草。 ()❹既得其尸于井。 ()❺覆之以掌。 ()❻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❼又试之鸡,果如成言。 ()[答案]一、1.“裁”同“才”;2.“翼”同“翌”。二、1.①看②看,环视③但2.①责令②索取③责任,差使④责罚3.①无,没有②败退③倒下4.①连词,表转折,然而②……的样子,副词词尾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对5.①动词,卖出,这里指考取秀才②动词,买6.①名词,益处②副词,更加7.①副词,本来②连词,所以8.①副词,非常②动词,逼近三、1.名词用作状语,每年;2.名词用作动词,有才能,这里指勇猛善斗;3.名词用作状语,用笼子;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倾尽;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对;7.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8.名词用作动词,打板子;9.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装;10.形容词用作名词,白肉,黄粉;11.名词用作状语,用草席裹着;1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劣;13.名词用作状语,每天;1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15.形容词用作名词,非凡本领;1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17.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皮衣,骑着马;18.名词用作动词,成仙。四、1.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2.指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3.年轻人。4.年轻人。5.指振动(翅膀)。五、1.被动句,“为”表被动于是被狡猾刁诈的乡吏报到县里,让他担任里正一职。2.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问者于鼎爇香”询问的人在鼎里点燃香。3.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尖草掭”用尖草轻轻地拨动。4.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既于井得其尸”不久,就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5.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掌覆之”用手掌去罩住它。6.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村中好事少年驯养一虫”村里一个好事的年轻人,驯养着一只蟋蟀。7.省略句,“又试之(以)鸡”又让它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谏太宗十思疏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❶必浚其泉源 ()❷人君当神器之重 ()❸承天景命 ()❹能克终者盖寡 ()❺虽董之以严刑 ()❻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❼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❽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❾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简能而任之 ()二、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振之以威怒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❶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❷信①信者效其忠()❸求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❹当(❺以①必竭诚以待下()❻哉①亏无为之大道哉()❼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❽盖①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❾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❶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❷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❸弘兹九德 ()五、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❶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❷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

❸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

❹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古义: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❶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❷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答案]一、1.疏通水道;2.主持、掌握;3.大;4.保持,坚持;5.督察;6.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7.养;8.慎;9.排斥;10.选拔。二、振,同“震”,威吓。三、1.①形容词,安定;②疑问副词,怎么;③疑问代词,哪里;④动词,有“养”的意思。2.①形容词,诚信;②动词,信任;③名词,信用;④动词,相信。3.①动词,追求;②动词,探求;③动词,请求;④动词,追求。4.(1)①动词,对着,面对;②处在某个时候;③动词,掌握、主持;④动词,适应;⑤动词,判罪;⑥副词,应当。(2)①动词,当作;②形容词,适合,得当。5.①连词,表修饰;②介词,用;③连词,表目的,来;④介词,把。6.①语气词,表反问,呢;②语气词,表反问,吗;③语气词,表反问,呢。7.①助词,用在动词“加”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译为“所施加的……”;②介词,“为……所……”,表被动。8.①副词,表示推断,大概;②语气词,不译。9.①连词,表示转折;②连词,表示递进;③连词,表示假设。四、1.使动用法,使……稳固。2.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3.使动用法,使……光大。五、1.树木的根部,在土里的那部分。2.放纵情感。3.“以之为”的省略,把它当作。4.使心虚。六、1.判断句。2.介宾短语后置句。答司马谏议书一、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不复一一自辨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❶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

❷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多次重复

❸故今具道所以古义:今义:连词,表结果

❹今君实所以见教者古义:今义:连词,表结果

❺以致天下怨谤也古义:今义:连词,表结果

❻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指小或少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❶以膏泽斯民 ()❷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❶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❷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❸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❹至于怨诽之多 ()❺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❻胥怨者民也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❶见①冀君实或见恕也()❷修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❸以①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❹为①不为侵官()[答案]一、“辨”同“辩”,分辩。二、1.写回信。2.书信往返。3.……的原因。4.用来……的。5.因而招致。6.小,用于自称的谦辞。三、1.名词用作动词,施加恩惠。2.名词用作动词,办(事)。四、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状语后置句。4.定语后置句。5.宾语前置句。6.判断句。五、1.①第一人称代词,我;②动词,看见;③动词,拜见;④动词,接见;⑤介词,表被动,译为“被”;⑥同“现”,出现。2.①动词,修正;②动词,修建;③长,这里指身高;④动词,学习;⑤动词,修养。3.①动词,认为。②连词,表结果,译为“因而”;③介词,把;④介词,把;⑤介词,表原因,因为;4.①判断动词,是;②介词,替,给;③动词,当作;④名词,作为;⑤动词,做;⑥动词,变成。阿房宫赋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❶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❷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❸可怜焦土古义:今义:怜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❶一①六王毕,四海一()❷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❶六王毕,四海一 ()❷骊山北构而西折 ()❸廊腰缦回 ()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❺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❻辇来于秦 ()❼朝歌夜弦 ()❽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❾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❶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❷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❸函谷举。 ()❹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❺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❻秦人不暇自哀。 ()[答案]一、1.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2.天气(雨雪阴晴);3.可惜。二、1.①统一②数词③一旦④全,都⑤专一⑥一体2.①喜爱②爱护③吝惜④喜欢三、1.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西;3.名词用作状语,像人的腰部一样;4.名词用作动词,出现了龙;5.名词用作动词,出现了彩虹;6.名词用作状语,乘辇车;7.名词用作动词,吟唱、弹奏;8.动词用作名词,都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9.名词用作动词,把宝鼎当作……,把美玉当作……,把黄金当作……,把珍珠当作……;10.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四、1.判断句一个人的想法其实也是天下千万人(百姓)的想法。2.介词结构后置句让那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3.被动句函谷关被人攻下。4.判断句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5.判断句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