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一上学期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1页
鲁教版高一上学期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2页
鲁教版高一上学期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3页
鲁教版高一上学期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4页
鲁教版高一上学期地理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题目: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A、地形复杂多样B、气候类型多样C、自然资源丰富D、人口众多2、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题目:以下哪项不是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A、气候B、地形C、人口D、经济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B、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B、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C、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较少B.我国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C.我国最大的河流是珠江,全长6300公里D.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6、关于地球自转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C.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D.地球自转会导致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产生偏向力7、【题目】关于我国气候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B、南方地区冬季气温普遍低于0℃C、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D、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气温最高8、【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B、中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C、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D、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9、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有:A.河西走廊、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华北平原D.四川盆地、云贵高原11、黄河流经的地形区依次为: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B.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C.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D.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13、题干: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面积较小B.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C.我国河流主要流向东北方向,大多注入太平洋D.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15、下列关于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地理信息系统”一课中,关于GIS软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GIS软件只能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和管理B.GIS软件主要用于地图制作和地理数据的可视化C.GIS软件不能进行空间分析D.GIS软件只适用于地理研究人员使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地形图材料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6分)第二题背景材料: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我国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时常面临旱涝灾害交替的问题。假设你是某地方政府部门的一名顾问,任务是为该地区制定一份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方案。题目要求:1.简述该地区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的原因。(4分)2.针对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至少三项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并简述理由。(6分)1.原因分析:地形复杂多样,山区和平原交错分布,导致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容易引发洪涝;冬季则降水稀少,易导致干旱。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如过度抽取地下水等行为加剧了旱情的发生。2.水资源管理措施及其理由:建立和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屋顶等设施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和补充地下水资源。(理由:可以有效利用季节性丰富的降水,减少浪费,并补充地下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和农业灌溉方式改革,如滴灌、喷灌技术的应用。(理由:这些技术能显著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减少蒸发损失,适应当地缺水环境。)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如建设水库和蓄水池,调节河流水量,防止洪涝灾害的同时保证旱季用水需求。(理由:通过合理的水利工程布局,可以实现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合理调配,平衡季节性水量差异。)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地理环境中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的理解能力。第一小问要求考生能够从地形、气候、人为活动三个方面分析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的成因;第二小问则侧重于考察学生能否结合实际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此类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应用性的认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地形图材料二:我国某地区气候资料【问题】1.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其在地理环境中的特点。2.结合气候资料,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题目: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A、地形复杂多样B、气候类型多样C、自然资源丰富D、人口众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A、B、C三项都是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而D项人口众多不属于地理环境特点,所以选择D项。2、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题目:以下哪项不是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A、气候B、地形C、人口D、经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包括气候、地形、人口等方面,而经济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不属于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所以选择D项。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B、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答案:A解析: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其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线是我国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具有显著的地理差异。选项A正确。选项B、C、D的描述都不符合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4、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B、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C、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答案:C解析: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等。其中,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选项C正确。选项A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选项B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选项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这些选项都不符合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较少B.我国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C.我国最大的河流是珠江,全长6300公里D.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是青藏高原答案:D解析:A选项错误,我国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平原较少;B选项错误,我国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C选项错误,我国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全长6300公里;D选项正确,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6、关于地球自转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C.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D.地球自转会导致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产生偏向力答案:B解析:A选项正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选项错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C选项正确,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D选项正确,地球自转会导致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产生偏向力,即科里奥利力。7、【题目】关于我国气候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B、南方地区冬季气温普遍低于0℃C、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D、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气温最高【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北方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但不是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B选项错误,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一般不会低于0℃;C选项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D选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夏季气温并不高。因此,正确答案为C。8、【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B、中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C、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D、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答案】A【解析】A选项正确,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B选项错误,中部地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部分地区有盆地分布;C选项错误,西部地区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部分地区有盆地分布;D选项错误,南方地区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部分地区有盆地分布。因此,正确答案为A。9、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有:A.河西走廊、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华北平原D.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答案:C解析:黄河中游流经的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是黄河冲积形成的平原。因此,正确答案是C。10、关于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B.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差异C.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D.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依据人口、民族、经济等人文地理要素答案:D解析: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来进行的,同时也考虑了人口、民族、经济等人文地理要素,但不是主要依据。地带性差异是指地理区域在纬度方向上的差异。选项D提到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依据人文地理要素,这是不正确的。因此,正确答案是D。11、黄河流经的地形区依次为: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B.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C.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D.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答案:C解析:黄河流经的地形区依次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选项C正确。12、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描述错误的是:A.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B.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C.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D.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答案:B解析: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而非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选项B描述错误。13、题干: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我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面积较小B.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C.我国河流主要流向东北方向,大多注入太平洋D.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答案:D解析:A选项错误,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B选项错误,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C选项错误,我国河流流向多样,并非主要流向东北方向。D选项正确,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14、题干: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A.酸雨B.沙尘暴C.环境污染D.生态环境恶化答案:C解析:A选项错误,酸雨是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主要由于工业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酸性物质。B选项错误,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春季。D选项错误,生态环境恶化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C选项正确,环境污染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涵盖了酸雨、沙尘暴、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环境问题,因此不属于主要的环境问题。15、下列关于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地理信息系统”一课中,关于GIS软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GIS软件只能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和管理B.GIS软件主要用于地图制作和地理数据的可视化C.GIS软件不能进行空间分析D.GIS软件只适用于地理研究人员使用答案:B解析: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不仅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还主要用于地图制作和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并且可以进行空间分析。GIS软件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限于地理研究人员,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政府部门、企业等都可能使用GIS软件。因此,选项B正确。16、鲁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人口迁移”一课中,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之一B.社会因素也是导致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C.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D.政策因素对人口迁移有一定的影响答案:C解析: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自然环境的变迁虽然也可能导致人口迁移,但不是主要原因。因此,选项C描述不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地区地形图材料二:某地区气候资料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4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6分)答案:(1)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4分)(2)该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原因如下:①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③夏季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降水丰富。(6分)解析:(1)从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走向大致呈东西走向,地势起伏较大。(4分)(2)根据气候资料图,该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符合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结合地形图,该地区地处我国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夏季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降水丰富,从而形成温带季风气候。(6分)第二题背景材料: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我国西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时常面临旱涝灾害交替的问题。假设你是某地方政府部门的一名顾问,任务是为该地区制定一份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方案。题目要求:1.简述该地区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的原因。(4分)2.针对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提出至少三项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并简述理由。(6分)答题空间:(学生在此处作答)参考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分析:地形复杂多样,山区和平原交错分布,导致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容易引发洪涝;冬季则降水稀少,易导致干旱。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如过度抽取地下水等行为加剧了旱情的发生。2.水资源管理措施及其理由:建立和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利用屋顶等设施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和补充地下水资源。(理由:可以有效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