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县人工林蓄积量调查评价实证探究6700字(论文)】_第1页
【S县人工林蓄积量调查评价实证探究6700字(论文)】_第2页
【S县人工林蓄积量调查评价实证探究6700字(论文)】_第3页
【S县人工林蓄积量调查评价实证探究6700字(论文)】_第4页
【S县人工林蓄积量调查评价实证探究67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县人工林蓄积量调查评价实证研究摘要:通过对林分蓄积量进行调查,能为森林做出正确的评价,为森林合理的经营、管理、区划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本文以S县国有林场中的油松、侧柏和白杨为研究对象,通过胸径与一元材积表计算树种蓄积量,对其蓄积量进行方差分析,比较气候、温度等因子对蓄积量的影响[1]。结果表明:因树种、林龄、温度、栽植密度等不同,油松、侧柏、白杨的蓄积量差异显著。根据S县实际情况,从造林地、造林树种、森林抚育以及林业管理等方面为S县人工林的下一步发展提出具体对策,为生态宜居做出贡献,助力乡村振兴。关键词:S县;人工林;蓄积量;发展对策目录TOC\o"1-3"\h\u1、引言 12、S县国有林场人工林蓄积量的调查 22.1S县国有林场概况 22.2标准地的设置与调查 22.3数据处理 22.4一元材积表法 23、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油松、侧柏、白杨的调查结果 33.2调查结果分析 44、S县人工林的发展对策 44.1造林地的选择与造林树种的选择 54.1.1造林地的选择 54.1.2造林树种的选择 54.2造林措施的实施及人工林抚育管理 64.3提高林业队伍职业素养 64.3.1转变林业培育观念 64.3.2改变单纯取材思想 64.3.3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64.3.4提高林业队伍建设 7讨论 7参考文献 71、引言近年来,在生产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生产单位和产业对林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我国少林的实际国情下,以砍伐天然林为主的木材生产方式很快造成了森林资源枯竭,更是导致水土流失、生物灭绝等灾害发生。因此,发展人工林、保护天然林不仅成为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选择,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增加森林资源、避免林农争地,实现林业发达的战略目标。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当前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实际。人们已经认识到营造人工林的重要性;同时,伴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和更新,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综合价值的管理和应用模型,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结构格局的调整指明了新的方向[2]。在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国家的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以及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新形势下,人工林将给我们在增加更多的森林碳汇、创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更高质量的森林生态农业产品、优化城市的绿色空间以及建设美丽的乡村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过去几十年的人工林发展过程中,我国虽已取得一定成绩,然而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人均少,单位面积蓄积量低;2、生态产品供给不足;3、未来造林空间受限[3]。人工林的管理目的比较清晰,从最开始的树种选择、资源配置及经营过程中的抚育技术措施都是根据人们的实际生产需求来安排的。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1、采用人工选择培育的繁殖材料,遗传性状良好,适应力强;2、营林时间一致,整个林地的树木林龄相同,人为控制种群密度、树种比例等,种群结构均匀合理;3、林地里所有个体生长整齐,统一进入郁闭状态,成林后种群间个体竞争大,个体间差异小。林分蓄积量指一定林分面积上生长着的林木树干材积总量,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指标[4],同时也对森林做出正确的评价,为森林合理的经营、管理、区划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造林和经营的成效是通过林分蓄积量和生长量来体现的,材积的生长是树高和直径两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对于相同条件下的相似林分,立地条件越好,到达最大生长量所需的时间越短;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培育水平越高,到达最大生长量所需的时间也越短。但在树木实际生长过程中,因其光照、降水、温度、土壤等生长环境和自身生长习性的不同,导致其林分蓄积量有所差异。S县致力于打造四面环林的宜居城镇,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林的建设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对S县国有林场蓄积量调查,分析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对S县人工林发展提出指导性建议,有利于合理部署S县下一步“四面还林”造林计划。本文通过对S县国有林场中能代表S县整体林业现状的油松、侧柏、白杨这三种人工林分进行调查,同时参考S县环境特点、林场立地条件等资料,分析影响林分发展的因素,在这个基础上为S县森林资源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造林地的选择、造林树种的确定、适地适树和提高林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工林多种功能的需求,帮助S县优化森林资源,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助力全面乡村振兴。2、S县国有林场人工林蓄积量的调查2.1S县国有林场概况S县国有林场位于S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5°42′11″-35°48′32″,东经110°56′11″-111°3′13″。经营区域分布有西社镇的马家沟、沙沟、白坡、三界庄、范家庄、铺头共6个村庄,场部驻西社镇马家沟村,位于县城正北20公里处,总面积为4891.38公顷。林场经营范围内有农户1920户人,居民约0.85万余人。S县国有林场所在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风沙频发,夏季高温炎热,秋季降雨较多,气候温凉,冬季寒冷少雪,物躁风干。全年平均日照2382小时,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400mm,霜冻期在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为218天。林场地处吕梁山南端,由石质山和土石山组成,主要成土母质有坡积母质,残积母质,黄土母质及风积母质[5]。林场内山沟交错纵横,自然环境多种多样,植物资源丰富。主要人工林类型为油松林、侧柏林、杨树林;主要灌丛植物有绣线菊、黄刺玫、胡枝子、连翘、荆条、丁香、三花胡颓子等。而且,当地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落后,闲散劳动力较多,可为林分抚育等促进森林发展的措施提供劳动力。2.2标准地的设置与调查在S县国有林场的人工纯林中,以针叶树中的油松、侧柏以及阔叶树中的白杨为研究对象,设置38年生油松样地3块,45年生侧柏样地3块,10年生白杨样地3块,样地面积均为20*10m。对样地中的所有树进行编号,用卷尺测量胸径,并记录数据。2.3数据处理通过测量所得数据与S县林分一元材积表,计算林分蓄积量,并通过spss对三种树的蓄积量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影响蓄积量的树种、立地条件等因素,并为S县人工林提出下一步发展对策。2.4一元材积表法在林分蓄积量调查中,一般通过采用预先编好的立木材积表确定森林蓄积量来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方法称为材积表法。一元材积表,就是根据胸径一个因子和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在测量的所有胸径数据中,油松的林分平均直径大于12㎝,故以4㎝为径阶距;侧柏的林分平均直径在6~12㎝之间,故以2㎝为径阶距;白杨的林分平均直径在6~12㎝之间,故以2㎝为径阶距。表1S县国有林场立木一元材积表[6]树种胸径(cm)材积(m3)树种胸径(cm)材积(m3)树种胸径(cm)材积(m3)油松50.0051侧柏50.0056白杨60.007290.021270.012180.0160130.052090.0221100.0291170.1009110.0356120.0471210.1687130.0527140.0712150.0731160.10013、调查结果与分析3.1油松、侧柏、白杨的调查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三块样地蓄积量大小相近,2号样地最大,1号样地最小,平均胸径差异也较小,3号样地最大,1号样地最小。表2油松样地调查结果样地密度(株/hm2)平均胸径(cm)蓄积量(m3)海拔(m)坡向坡度(°)土壤土层主要灌木草本1330016.7259.751860东30褐土厚山桃、黄刺玫、羊胡草2340016.9272.921860东30褐土厚3330017.1276.511860东30褐土厚从表3可以看出,侧柏蓄积量最大的是2号样地,最小的是3号样地,平均胸径几乎相等,但因2号样地植株密度更大,故蓄积量更大。表3侧柏样地调查结果样地密度(株/hm2)平均胸径(cm)蓄积量(m3)海拔(m)坡向坡度(°)土壤土层主要灌木草本1155010.746.61803东南30褐土厚山桃、黄刺玫、羊胡草2160010.650.32803东南30褐土厚3155010.644.20803东30褐土厚从表4可以看出,白杨蓄积量最大的是2号样地,最小的是3号样地,平均胸径最大的是2号样地,最小的是3号样地,由此看出2号样地的树比较粗,3号样地的树相对稍细。表4白杨样地调查结果样地密度(株/hm2)平均胸(cm)蓄积量(m3/hm2)海拔(m)坡向坡度(°)土壤土层主要灌木草本1130011.447.765683南30褐土厚山桃、黄刺玫、羊胡草2135011.957.200683南30褐土厚3120011.342.480683南30褐土厚3.2调查结果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油松、侧柏和白杨的蓄积量差异显著。造成蓄积量差异显著的原因如下:(1)油松、侧柏和白杨三种树的树种特性以及生长年龄不同。油松的生长速度中等,30年后高生长减缓,径向生长高峰一般出现在15~20年后,立地条件适宜时生长期可维持到50年生左右,38年生油松已到达旺盛生长期,故蓄积量较大;侧柏虽然寿命长但生长缓慢,45年生的侧柏蓄积量并不会很大;白杨生长速度较快,3-5年即可成树,因此10年生白杨蓄积量不会很小。(2)白杨地的光照比油松地、侧柏地的光照更充分。白杨为喜光树种,地处南坡,光照充足,有利于促进生长;油松和侧柏也为阳性树种,但地处东南坡、东坡,相较来说光照没有白杨地充分。(3)油松地海拔高于侧柏地和白杨地1000m,温度稍低。温度作为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低会导致油松生长速度减缓。(4)油松林、侧柏林密度大于白杨林。在面积相等的人工造林地里,密度较大时植株较多,林分总蓄积量也会较大。表5蓄积量方差分析平方和df平方值平方F显著性群组之间.2722.136130.518.000在群组内.482462.001总计.7544644、S县人工林的发展对策在人工林发展过程中,树种因自身生物学特性会对所需环境提出一定条件,以及因为人工栽植的密度、树木生长等原因必须进行后期抚育。并且,在人工林建设以及S县四面还林战略发展中,必须把思想工作放在最基础的位置。因此,下文从造林地和造林树种、人工抚育、林业工作人员的管理方面提出相应对策。4.1造林地的选择与造林树种的选择4.1.1造林地的选择造林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保证达到最根本的目的:保护和绿化环境[7]。造林作业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必须要选择适当的造林场所。造林地首先应该是合适的边坡耕作土地、开垦土地、宜林荒山荒地;然后选择灌丛地,最后选择疏残森林地和需要优化和改良的中小型低产或人工森林;同时,造林时一定要注重保护和利用造林地周围的天然次生林,不能通过大量砍伐具有价值的天然林去种植人工林;每块造林地面积都不宜过大,最大的不能超过35公顷,规划造林地时要避开野生动物活动区并对珍稀植物加以保护措施。根据上述原则,S县造林地应选择国有林场、汾河湿地公园附近、各乡镇所处山丘以及村庄管辖的退耕还林地。4.1.2造林树种的选择在实际造林发展中,树种选择的好坏是人工林成活与否的关键,必须高度重视。每个树种都会根据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对其生长过程所需的立地条件提出一定的要求,在选择树种时只有选择满足树种生物学特性的立地条件或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才能完成优质高效的造林和营林;在指定造林地造林时,如果选择不适宜种植的树种,会导致树木难以成活、成林,降低经济价值,减少防护效益,浪费人力资源,损失财力和物力,所以树种选择时一定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在树种选择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从造林目的出发,保证树种选择符合专业要求;对树种成林后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进行分析和判定,确保防护林或用材林的有效性;选择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高的树种,提高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保证造林项目与S县发展相符合[8]。在造林之前,需根据S县气候要求和特点,以及种植区域的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种植的树木,保证树种的种植能带来预期的效益。S县整体为盆地类型,县城处于低洼地区,为盆地最低处,其他乡镇均位于山坡之上,地势较高。因此在地势较高的山坡等地应种植对地形、土地条件要求不高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树种,如具有根系发达,生长快易繁殖,能适应风沙,耐干旱、盐碱、瘠薄等特点的油松、侧柏、杨树等。另外,还可种植刺槐、柿子树等,不仅树种易成活,且能起到防护林的作用,并且刺槐花的槐花蜜、柿子树的柿子等附属产品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汾河在S县穿城而过,在S县自然资源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河岸附近的造林地,应根据汾河附近土壤条件种植适合在沙地生长的经济树种。4.2造林措施的实施及人工林抚育管理S县人工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国有林场,汾河公园周边以及地势较高的乡镇周边有少量分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造林抚育作业所需人员通行和工具运输。S县产业以农业为主,居民收入来源多为第一产业种植业收入,林区附近村庄闲散劳动力较多,可为造林抚育提供所需劳动力。因此,在造林和森林抚育时,可适当雇佣林区周边劳动力进行作业,不仅能帮助造林作业的完成,还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来源。在进行实地造林和林分抚育时,应改变传统的整地方式,推广针阔混交的营林方法,使用有机肥,分片设环境监测点;用材林采伐时要沿河把控采伐面积,严禁皆伐,选择择伐作业;森林抚育时,先对林地生长状况进行的调查,因地制宜提出抚育设计方案。4.3提高林业队伍职业素养4.3.1转变林业培育观念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之前,S县林业发展一直采用传统经营模式,通过砍伐天然林来满足用材、燃料等需求,长此以往,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粗放式发展观念根深蒂固。天然林保护工程无疑是直接推翻了这种旧的林业发展,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进行精细式林业发展首先就是要转变林业培育观念,从以砍伐天然林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保护天然林、种植和利用人工林。营林给社会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增加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能有效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对,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百利无一害[9]。因此,各级领导及全体林业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培育人工林是恢复顶级森林群落和创建良好森林生态环境最行之有效的办法。4.3.2改变单纯取材思想森林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保护环境,助力“碳中和”的实现,而不是一味取材促进经济发展。并且,用单一的树种进行森林经营,功能简单,不能有效地发挥森林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效益。要真正想有效地发挥森林的多重价值,必须运用种间生态位的原理,以多个树种共同并存、针阔林混交为基础来优化和调整其林分结构,建立一个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多种经济组成部分并举的森林生态和绿色新兴产业体系,实现对森林多重效益的有效挖掘。4.3.3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对木材的后期加工过程中,会根据市场具体需求制作各种板材,然后把加工剩余物进行在加工为木炭;同时,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碎木屑是发展食用菌、蘑菇等的原材料。因此,国有林场附近村庄居民可以成立木材综合利用型企业,致力于木材生产、加工一条龙,打造S县特色企业。此外,人工阔叶林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林下可以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进行复合经营模式;还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的森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为林区周边居民致富提供新的途径。4.3.4提高林业队伍建设健全林业部门管理机制,深入林业改革,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加强对林业调查外包公司的资质审查,严格按照限额采伐制度以及“森林经营技术规程”的要求设计审批林业作业。同时提升林业队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加强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最后,加大林业执法力度,提高违反森林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成本,加强监督,坚决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讨论在S县人工林里,油松、侧柏和白杨因树种特性、林龄、温度、光照和栽植密度不同,蓄积量差异显著。对于林龄相同的油松人工林,临汾市浮山县油松每公顷蓄积量为247.57m3,与S县人工林蓄积量相近[10]。浮山县与S县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造林地土壤和地形类似,油松生长环境差异小,因此蓄积量也相近。对于林龄相同的侧柏人工林,河南省固始县侧柏每公顷蓄积量为45.65m3,与S县侧柏蓄积量相近[11]。S县与河南省邻近,气候类似;河南省侧柏人工造林同为山地造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