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我想赞美几句一些过去的人,是光绪末年的所谓“新党”。甲午战败,他们自以为觉悟了,于是要“维新”,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看《学算笔谈》,还要学英文日文,硬着舌头,怪声怪气的朗诵着,缘故是要给中国图“富强”。连八股出身的张之洞做的《书目答问》也竭力添进各种译本去,可见这“维新”风潮之烈了。……近来有一句常谈,是“旧瓶不能装新酒”。这其实是不确的。旧瓶可以装新酒,新瓶也可以装旧酒。——摘编自鲁迅《准风月谈·重三感旧》本课学习重点: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维新运动、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对救亡图存的尝试。《辛丑条约》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7课

棋局:挽救民族

危亡的斗争晚清一百年的关键词:银子、辫子和面子

;晚清政府一直在努力:可以赔银子,不能剪辫子,一定要面子!帝国的凛冬

彷徨中的落子——戊戌维新运动

在那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多事之秋昔日的紫禁城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改?!”一个声音苍老的,幽幽的也带有犹豫“杀!”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上画上了休止符……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实属甲午之役也“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做了证明。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终于一步一步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彷徨中的落子—戊戌维新运动“夫中国——

东方之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1896年,英国《伦敦学校岁报》评述甲午中日战争郑观应:“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康有为:“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一、彷徨中的落子—戊戌维新运动甲午战后,思想解放,新生民族资产阶级发出时代强音《新学伪经考》刊行于1891年。康有为论证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神圣的古文经《周礼》、《左传》、《易经》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应该被称作“伪经”;伪造古文经书的目的,是为王莽篡权建立新朝提供理论依据。《孔子改制考》刊行于1897年。康有为一面提出“六经”是孔子为实行改制而假托古人的议论创作出的;另一面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并分别对应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演论》刊行于1898年。严复第一次将西方进化论的思想比较完整地介绍到中国,驳斥了“天不变、道亦不变”传统观念,宣扬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激励国人积极求变,救亡图存。康有为和严复等人,分别借助传统儒家理论和近代西方科学,驳斥了“恪守祖训”、“天不变,道亦不变”等观念,宣传了“变”的思想,为变法提供理论支撑。

一、彷徨中的落子—戊戌维新运动

一、彷徨中的落子—戊戌维新运动背景奏折名称时间结果中法战争《上清帝第一书》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未达《马关条约》《上清帝第二书》【公车上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未达《上清帝第三书》清光绪二十一年送达《上清帝第四书》清光绪二十一年未达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租旅顺大连《上清帝第五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未达《上清帝第六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送达《上清帝第七书》清光绪二十四年送达康有为茅海建著.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

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昼两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遍传都下,士气愤涌,联轨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康有为《我史》“(人们)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一、彷徨中的落子—戊戌维新运动

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法国香烟盒上印的慈禧和光绪“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1898年6月11日慈禧面告光绪“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戊戌维新与义和团运动》皇上自四月以来所有举办新政,莫不先赴太后前禀白,若事近西法,(慈禧)必曰:“汝但留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维新变法开展

一、彷徨中的落子—戊戌维新运动变法主要内容一、教育方面: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立京师大学堂、各省设立新式学堂二、行政管理:裁撒冗员和不必要的机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三、工业方面:建设铁路、发展农工商、奖励发明四、其他方面:高级官员游历外国、改进和简化法规——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内容整理康有为上清帝第四书1.革新科举制度和法律规范;2.设立政府制度局和创设十二个新局来取代无用的军机处、六部和其他现有的机构;3.设立各级民政局和地区分局,作为地方自治的初步形式;4.在北京设立议院;5.采用宪法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根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课堂探究1】对比以上两则材料是否相同,为什么?

戊戌悲歌—戊戌政变

维新变法运动根本目的:改革封建制度

触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地主阶级顽固派力的利益经过: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结果:康有为,梁启超二人出逃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立宪之路破灭”外国人绘制的慈禧光绪,上面的慈禧揪着光绪的耳朵大发脾气“戊戌六君子”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殉难图贼:指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地主阶级顽固派无力回天:指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无法与地主阶级抗衡因此,资产阶级维新派道路,救不了中国,中国的制度近代化还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一、彷徨中的落子—戊戌维新运动帝国的凛冬

乱局中险棋——义和团运动“传团民无论相离数百里,此处焚表呼唤,彼处立时便知,人亦顷刻而至,比电报尤速。又哄传能避敌人枪炮.团民用手一指,对阵枪炮即不过火,不能发声。”

——仲芳氏《庚子纪事》1900年5月

2020年庚子年百年巨变

二、乱局中险棋—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二、乱局中险棋—义和团运动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戴西洋眼镜的,杀。穿西装的,杀。会说英语的,杀。留过学的,杀。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他们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东西。如: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戴西洋眼镜的,杀。穿西装的,杀。会说英语的,杀。留过学的,杀。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

二、乱局中险棋—义和团运动

二、乱局中险棋—义和团运动“后(太后)乃大恨,载漪自以为将为天子父,方大快意,闻各国阻之,乃极恨外人,思伺时报此仇。适义和拳起,诩其术谓枪炮不人,乃大喜,以为天助,欲倚之尽杀使侨,以促行废立。”——吴永《庚子西狩从谈》“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对万国宣战诏书》“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上谕》1900年9月7日义和团揭帖口号:“扶清灭洋”“助清灭洋”“兴清灭洋”宣扬“神威附体”“刀枪不入”“他们要消灭一切带‘洋’字的东西,铁路、电线、机器、轮船等等都在捣毁之列……”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盲目信任清政府,盲目排外,封建迷信“吾人对于中国民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指出愚昧并不是为了嘲笑愚昧。万千来自下层社会的人们汇聚在神道观念之下,手执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阴阳瓶、九连环、如意钩、火牌、飞剑、勇敢地对抗帝国主义的火炮快枪,在这个过程里,愚昧会升华为悲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不怕牺牲勇敢革命的斗争精神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青少年和妇女组成的“红灯照”

二、乱局中险棋—义和团运动帝国的凛冬

乱局中恶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皇太后昨晚在宫内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为时极久。旋即议定,决计不将义和团剿除。因该团实皆忠心于国之人,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日】佐原笃介《拳乱纪闻》剿→抚

三、乱局中恶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法国总领事杜士兰函称:“代各国领事公启英、法、德、俄、美、意、日本驻京大臣,以现在情形险要,公同议定,各抽调兵丁百名登岸。此项队伍不日到来,遣赴北京。各国领事与本总领事,请速饬所属。于各队伍到时,竭力帮助登岸;并饬备火车,届时运送赴京,以期妥速。如何办理之处,即请示复。”——裕禄《致总署电》(1900年5月29日)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

三、乱局中恶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天津大沽炮台失陷,误信列强干政谎报,慈禧太后下令对外宣战。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连日召见大小臣工,询谋佥同。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义和团档案史料·上谕》

三、乱局中恶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狼狈出逃。

三、乱局中恶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三、乱局中恶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在俄日军队护送下,李鸿章最后一次进京救火,与列强谈判。

三、乱局中恶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晚清裱糊匠-李鸿章

七月十三日(8月7日),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清廷正式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与列强谈判。1901年9月7日,清廷与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11国公使在条约上签字。《辛丑条约》签订场景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享年79岁。一个人的悲情落幕,或许预示着这个腐朽不堪的时代的终结。庆亲王奕劻李鸿章

三、乱局中恶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内容危害①赔款:赔款白银4.5亿两②禁反: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③拆炮:拆毁大沽炮台,允许沿线驻军④划界: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遭受中外联合镇压,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丧失军事自主权,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三、乱局中恶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上谕》1901年2月14日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列强在华利益的代言人1900年7月14日,法国《笑报》上刊登的漫画,慈禧以巫婆的形象示人1900年12月,法国《小巴黎人报》上刊登的漫画,慈禧以菩萨的形象示人

三、乱局中恶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拓展·东南互保1900年,清廷向列强十一国宣战后,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督抚大臣即和各参战国达成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这一事件史称“东南互保”。他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如何认识东南互保运动?东南互保是防止义和团运动向南扩展,抑止人民反抗斗争的产物;是东南督抚同帝国主义既妥协又矛盾的产物;也是东南督抚相对于中央朝廷独立性强化的产物。东南互保既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免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同时亦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力大为削减。之后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式微,均与这一事件密切相关。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分类归纳整理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