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实践手册TOC\o"1-2"\h\u28373第1章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2174771.1农业技术的内涵与分类 2135141.2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与作用 3100911.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发展现状 332493第2章农业技术传播方法与途径 4139272.1农业技术传播的理论基础 4126482.1.1传播学原理 425032.1.2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 4234142.1.3农民行为改变理论 4289782.2农业技术传播的主要方法 4322762.2.1培训与教育 4250542.2.2示范与推广 4310092.2.3信息传播与交流 414442.3农业技术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5232032.3.1人际传播 5224652.3.2组织传播 5268882.3.3网络传播 5257282.3.4媒体传播 518589第3章农业技术服务实践策略 5111123.1农业技术服务的内容与目标 5239543.2农业技术服务实践的关键环节 5244813.3农业技术服务实践的创新策略 622336第4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教育 6247444.1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6303584.1.1提高农民科技水平 6219034.1.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6288724.1.3提升农业竞争力 7264634.1.4促进农民增收 763394.2农业技术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7151844.2.1培训内容 733104.2.2培训方法 751064.3农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7215674.3.1现状 7308494.3.2发展方向 827823第5章农业技术推广与信息化 8317375.1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878225.2农业技术推广与信息化的融合 8188535.3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推广中的应用 917230第6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928726.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与意义 9255266.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 973566.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策略与措施 1028828第7章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合作社 10258107.1农民合作社的作用与发展现状 10129607.1.1农民合作社的定义与类型 1071927.1.2农民合作社的作用 10124077.1.3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 11257857.2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合作社的结合 1122427.2.1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合作社结合的必要性 11234047.2.2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合作社结合的模式 11254897.3农民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11218657.3.1推广农业技术 112517.3.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1233347.3.3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1218757.3.4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1117347.3.5促进农民增收 1127070第8章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12220148.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1291538.2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联 12275548.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提升策略 121651第9章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环境保护 1332799.1农业环境保护的挑战与机遇 13109439.2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环境保护的结合 13239569.3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推广与应用 1326第10章农业技术推广案例解析 14119010.1国内农业技术推广成功案例 14693210.1.1案例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42925410.1.2案例二:农业机械化技术 141873810.1.3案例三:设施农业技术 142741710.2国外农业技术推广经验借鉴 14737410.2.1美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142434910.2.2日本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153093710.2.3欧洲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15533910.3农业技术推广发展趋势与展望 15912710.3.1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多元化 151318210.3.2农业技术推广内容多样化 152488410.3.3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现代化 151908510.3.4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152266210.3.5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15第1章农业技术推广概述1.1农业技术的内涵与分类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的科学知识、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的综合体。它包括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业机械、农业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农业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种植技术:包括作物品种选育、耕作制度、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2)养殖技术:包括动物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繁殖技术等。(3)农业机械技术:包括农业动力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机械、加工机械等。(4)农业生物技术: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1.2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与作用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意义与作用如下:(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有助于引导农民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效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技术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4)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有利于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1.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包括主导、农业科研院所参与、社会化服务组织补充等多方面的力量。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现状如下:(1)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设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2)农业科研院所参与的技术推广:农业科研院所通过成果转化、技术培训、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将科研成果推广到农业生产一线。(3)社会化服务组织补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4)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推广力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农民接受程度有限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第2章农业技术传播方法与途径2.1农业技术传播的理论基础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技术传播的理论基础,包括传播学原理、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农民行为改变理论等。通过分析这些理论,为农业技术传播提供科学依据。2.1.1传播学原理传播学原理研究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包括信息源、信息传递渠道、信息接收者等。在农业技术传播中,运用传播学原理有助于提高传播效果。2.1.2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理论关注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传播与应用。该理论认为,农业技术传播应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采纳等环节。2.1.3农民行为改变理论农民行为改变理论关注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新技术的接受与采纳。通过研究农民的认知、态度、行为等,推动农业技术的有效传播。2.2农业技术传播的主要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技术传播的主要方法,包括培训与教育、示范与推广、信息传播与交流等。2.2.1培训与教育培训与教育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手段,通过举办培训班、农民学校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能。2.2.2示范与推广示范与推广通过建立示范点、示范区,展示新技术的应用效果,引导农民采纳新技术。2.2.3信息传播与交流信息传播与交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农业技术信息,促进农业技术的传播与交流。2.3农业技术传播的途径与手段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技术传播的途径与手段,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等。2.3.1人际传播人际传播是农业技术传播的基础,通过亲戚、朋友、邻居等关系,传播农业技术信息。2.3.2组织传播组织传播通过部门、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组织,开展农业技术传播活动。2.3.3网络传播网络传播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技术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包括在线培训、远程诊断、技术论坛等多种形式。2.3.4媒体传播媒体传播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发布农业技术信息,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第3章农业技术服务实践策略3.1农业技术服务的内容与目标农业技术服务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内容包括农业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其主要目标是:(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2)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3)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4)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3.2农业技术服务实践的关键环节农业技术服务实践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筛选与评估: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筛选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农业技术,并对技术效果进行评估;(2)技术培训与推广:通过组织培训班、现场演示等形式,使农民掌握和应用农业技术;(3)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包括技术指导、信息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等环节;(4)政策支持与激励: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技术人员和农民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服务实践;(5)跟踪评价与反馈:对农业技术服务实践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发觉问题,为政策调整和技术改进提供依据。3.3农业技术服务实践的创新策略为了提高农业技术服务实践的效果,以下创新策略值得借鉴:(1)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建设:选拔具有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的技术人员,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2)搭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技术服务的精准推送;(3)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4)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摸索购买服务、第三方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的效率;(5)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国际化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国外优质农业技术资源,提升我国农业技术服务水平。第4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教育4.1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农业技术培训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1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农业技术培训有助于农民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能,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和产品质量。4.1.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培训将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1.3提升农业竞争力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4.1.4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4.2农业技术培训的内容与方法4.2.1培训内容农业技术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2)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培训;(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4)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加工;(5)农业经营管理与市场分析。4.2.2培训方法农业技术培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现场教学:组织农民实地参观学习,现场解答疑问,使农民直观了解和掌握农业技术;(2)集中授课:邀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授课,系统传授农业知识;(3)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和在线培训,方便农民随时随地学习;(4)示范推广: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等方式,展示农业科技成果,引导农民学习和应用。4.3农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4.3.1现状我国农业技术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农业技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较大;(2)农业技术教育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3)农民参与农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有待提高。4.3.2发展方向(1)完善农业技术教育体系,提高培训质量;(2)加强农业技术教育资源整合,提高培训覆盖面;(3)创新农业技术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果;(4)鼓励农民参与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第5章农业技术推广与信息化5.1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2)农业数据资源日益丰富。农业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技术不断进步,农业数据资源逐渐丰富,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3)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4)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参与,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5.2农业技术推广与信息化的融合农业技术推广与信息化融合,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农业技术可以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2)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推动农业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3)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农业资源的精准定位和高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4)提升农民素质。农业信息化技术培训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5.3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推广中的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推广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智能终端等设备,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环境,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生产管理建议。(2)农业大数据分析。对农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农业技术服务。(4)移动互联网。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将农业技术信息传递给农民,方便农民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5)农业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技术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6)农业遥感技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农田信息,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空间数据支持。(7)农业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农民提供互动式的农业技术培训体验,提高培训效果。第6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6.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与意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研究机构取得的科技成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6.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包括:(1)技术转让:将农业科技成果以专利、技术秘密等形式,通过出售、许可等方式转移给农业生产企业或个体农民。(2)技术合作:科研单位与农业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合作,共同开展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3)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向农业生产者传授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其应用能力。(4)技术服务:科研单位或专业技术人员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5)技术示范:在农业生产基地、试验示范区等进行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以直观展示科技成果的效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6.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策略与措施(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3)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加强推广机构、队伍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4)创新机制:摸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长效机制,激发科研单位、推广机构和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5)搭建平台:搭建农业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6)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7)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第7章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合作社7.1农民合作社的作用与发展现状7.1.1农民合作社的定义与类型农民合作社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以农民为主体,自愿结合,共同经营,共享经济利益。其类型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服务等多种形式。7.1.2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农民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强农民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等。7.1.3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迅速,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产业链条不完整等。7.2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合作社的结合7.2.1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合作社结合的必要性农业技术推广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而农民合作社具有组织化、规模化的优势,二者结合有利于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农民收入的增加。7.2.2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合作社结合的模式(1)技术培训与指导: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生产技能。(2)科技成果转化: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生产。(3)信息服务与合作:利用信息技术,为合作社提供市场、政策、技术等信息服务。7.3农民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7.3.1推广农业技术农民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技术培训、观摩学习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7.3.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合作社将农业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规模化生产,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产值。7.3.3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合作社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农民发展适应当地资源和市场需求的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7.3.4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民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生产、销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7.3.5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合作社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式,帮助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第8章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8.1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健康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是落实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必然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提升我国农业国际形象、扩大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8.2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联农业技术推广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措施。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经验和政策措施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方式生产农产品,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技术指导: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2)农业投入品管理:推广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降低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3)农产品质量检测:推广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4)标准化生产: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农产品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品质。8.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提升策略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监管与提升策略:(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规范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行为。(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3)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完善农业地方标准,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4)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信息化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与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农民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6)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7)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经验,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第9章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环境保护9.1农业环境保护的挑战与机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农业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以及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都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这些挑战,农业环境保护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国家政策对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视,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型农业技术,以及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均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9.2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环境保护的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环境保护中发挥着的作用。将农业技术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措施有助于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环境保护的结合:(1)加强农业环保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减少化肥、农药使用。(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9.3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推广与应用为促进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下技术领域值得推广与应用:(1)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2)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3)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轻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4)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5)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通过以上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助于实现我国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第10章农业技术推广案例解析10.1国内农业技术推广成功案例10.1.1案例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取得了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obath技术闫秀丽讲解
- 山东省17地市2013一模语文分解-诗歌鉴赏
- 3000吨二氯吡啶及2000吨苯并噁嗪酮医药中间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拿地申报
- 2025年个人债务额度担保服务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数字货币交易投资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苗木养护与生态旅游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合作社员工录用服务合同示范2篇
- 二零二五版苗木种植与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合同3篇
- 2025年内河港口卸货通道合同
- 2025年度烟酒行业品牌战略合作合同3篇
- 道路沥青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度正规离婚协议书电子版下载服务
- 《田口方法的导入》课件
- 内陆养殖与水产品市场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电力电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医生给病人免责协议书(2篇)
- 票据业务居间合同模板
- 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教材习题答案
- 应急预案评分标准表
- “网络安全课件:高校教师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素养培训”
- 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及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