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2012.2_第1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2012.2_第2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2012.2_第3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2012.2_第4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教案201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识负数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谈话法、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实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榜样引导法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注)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2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2)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十”表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十”是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2)试一试。(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4.进一步认识“O”。(1)看一看、读一读。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3深圳:12℃~23℃(2)找一找、说一说。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O”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完善板书。)5.练一练。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6.出示课题。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4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三、练习应用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课件逐一出示: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吐鲁番盆地大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5.“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四、总结延伸2.总结。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板书设计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叫“负号”。“十”是正号。课后反思5圆柱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二、认识圆柱特征1.整体感知圆柱(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2.圆柱的表面现了什么?3.圆柱的高6(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板书: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三、巩固练习1.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2题。2.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3题。 73.做第15页练习二的第4题。四、布置作业r长方形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L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长板书设计r长方形板书:沿高剪斜着剪:平行四边形L正方形课后反思8圆柱的表面积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注)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二、新课1.圆柱的侧面积。(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9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十底面积×24.教学例4(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③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5.小结: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材料够用.三、巩固练习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2.练习七第6题。板书设计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十底面积×2例4:①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②底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表面积: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课型练习课课时1课时辜刚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一、复习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十底面积×2)二、实际应用1、练习二第13题(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十长×高十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2、练习二第7题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3、练习二第9题(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4、练习二第16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尝试独立解题。(2)集体评讲,让学生理解计算“制作中间的轴需要多大的硬纸板”,就是计算硬纸轴的侧面积,卫生纸的宽度就是硬纸板的高度。5、练习二第19题(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三、布置作业练习二第8、10、15、17、18及20题完成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十底面积×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十长×高十宽×高)×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课后反思圆柱的体积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一、复习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2、教学补充例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50×2.1=105(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50×210=10500(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0.5×2.1=1.05(立方米)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0.005×2.1=0.0105(立方米)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说错在什么地方.(4)做第20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V=πr2h)4、教学例6(1)出示例5,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应先知道杯子的容积)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只知道底面直径,要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三、巩固练习1、做第21页练习三的第1题.2、练习三的第2题.四、布置作业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或V=π例6:①杯子的底面积:3.14×(8÷2)2=3.14×42=3.14×16=50.24(cm2)②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圆柱的体积练习课课型新授课课时辜刚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复习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二、解决实际问题(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4、练习三第9、10题(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三、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或V=π课后反思圆锥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一、复习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二、新课1、圆锥的认识(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2、小结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5、虚拟的圆锥(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从旋转三、课堂练习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四、总结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板书设计圆锥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圆锥只有一条高课后反思圆锥的体积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一、复习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困的体自字母公式2、教学练习四第3题(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4、教学例3.(1)出示例3(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堆的底面积和高)(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四、巩固练习1、做练习四的第7题。(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②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③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①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②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③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④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五、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板书设计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教学重点圆柱、圆锥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1、圆柱的特征柱的幻灯片.指名让学生回答:这些图形叫什么叫做高.侧面是一个曲面.)(2)做第29页第1题:指出几个图形中2、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周长×高)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十两个底面的面积)3、圆柱的体积(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底面积×高)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圆柱切割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使圆柱体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Sh)(2)做第29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体积的部4、学生独立完成第29页第3题。(先思考“用多少布料”求什么?“装多少水”又是求什么?区分清所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或体积时再计算)二、复习圆锥1.圆锥的特征(1)圆锥有哪几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2)做第91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让学生将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2.圆锥的体积(1)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2)做第29页第2题中有关圆锥体积的部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判断,并画出高,小组讨论订正)(1)学生审题后思考:求用多少彩纸是求圆柱的什么?(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3、做练习五第5题。(可建议学生用方程解答)四、作业课后反思课题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生活动设计、注)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路程(千米)25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这两个比相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板书:80:2=200:5)像这样表示指着比例式4.5:2.7=10:6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相等的,怎么办?”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42这两个比能不先要算出(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教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4)巩固练习。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能,就用张开拇指和食指表示;不能就用两手的食指交叉表示。)6:3和12:635:7和45:920:5和16:80.8:0.4和0.3:0.6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1、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2、填空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 (1)6:9和9:12(2)1.4:2和7:10(3)0.5:0.2和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生活动设计、注)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和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2、教学例2。(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这变成了什么?(方程。)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出示例3:解比例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变成方程来求解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暮云镇中心小学数学课程精备用表】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5、P35“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2、4:8=12:24,如果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3、把两个比值都是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4、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二次备课(学生活动设计、注)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1)出示下表,填表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时间路程填表,思考:在填表中你发现了什么?,,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定)(板书)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时间=速度(一定)2、教学例2:(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数量123456总价(2)观察图表,发现什么规律?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x/y=k(一定)(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看书P40例2。(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判断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学学生重点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讲授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生活动设计、注)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三、巩固练习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四、全课小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1、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教学重点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能判断正、反比例讲授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生活动设计、注)一、复习: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1、出示课题:2、教学补充例题出示表1路程(千米)5时间(时)125表25【暮云镇中心小学数学课程精备用表】速度×时间=路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3、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被除数—定,_和成比例。(3)后项一定,和成比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课题比例的应用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图上距离教学难点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生活动设计、注)1.复习提问: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米=()分米=()厘米=()毫米1千米=()米=()厘米2.什么叫做比?100厘米2米:140厘米3米:15千米16厘米:90千米二、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让学生读题。指名回答:“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厘米和10米的单位相同吗?能直接化简吗?”“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厘米后实际距离仍是整数,计算起来比较方便,所以要把米化作厘米。)“10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10“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上“:”,板书成如下形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化简这个比,别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答:.”。然后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就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书:或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和本地、本校的平面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最后教师指出: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比如,例4中的比例尺通常写成:1:100=(2)巩固练习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1”。教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告诉了比例尺,又告诉了南京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求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教师启发: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要求实际距离可以用解比例的方法来求。“这道题的图上距离是多少?”板书:15“实际距离不知道,怎么办?”(用x表示。)在15的“因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相同,所设的x应用什么单位?”(应用厘米。)板书:解:设南京到北京的“比例尺是多少?写成什么形式?”(写成分数形式。)订正后,回答:“现在求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厘米,题目要求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应该怎么办?”板书:90000000厘米=900之后,再回忆一下解答过程。(2)巩固练习。做第7页上的“做一做”。先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例尺站间的距离,然后计算出实际距离。集体订正时,要注意出示例6: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告诉了操场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应设为x。(板书:解:设长应画x厘米。)长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相同吗?怎么办?比例尺是多少?“这道题做完了吗?还要求宽的图上距离。宽的图上距离三、练习1、比例尺=(图上距离=0.00006千米=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3题。第3题,让学生先想想比例尺子表示的意思。1厘米么。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会制复式统计表教学难点能运用百分数说明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学意图及批注)以旧引新说说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步骤?新授导入新授出示例1:下面是1990年至1992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入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东山村村办企业收入统计表2001年3月制金额()全村总收入其中村办企业收藏合计1998年750万420万1999年875万542.5万2000年1800万1449万每年全村总收入和其中村办企业收各是多少?要使这个统计表表示出这个年度中村办企业中村办企业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应该怎样做?(先讨论,再回答)例1的第二个统计表了。(见教材页)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第二个统计表,并提问:1992年全村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1992年该村其他收入(包括粮食、副业等)比1991年增加多少万元?1992年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百分之几?强调计算百分数时,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新授小结在填写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时,先看清表中的要求,想好怎样计算问题的百分巩固练习完成教材52页“做一做”全课总结提问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内容?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作课后反思统计表的练习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填写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讲授法、实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榜样引导法,演示法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二次备课(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第第讲述练习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这节课我们进复习让学生观察教材52页例1统计表提问:制一张合格的统计表的步骤是什么?(要求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回答)设计“表头”定纵横栏目各需几格画表填写数据(包括总计、合计)写上名称、制表日期巩固练习在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方法:指导做题,让学生研究后再制表提问:“各年级”和“全年级”各表示什么意思?综合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方法: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回答第二季度合计数填写的位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准确计算。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差后,发现普通的问题要统一纠正。深化练习练习十一第6题,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教师提示引导,学生试教师引导,表中各班占总数的百分几中的总数指的是谁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做后讲评。全课总结有关统计部分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因此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同学作业(补充)请把下面统计表填写完整双林衬衫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统计表1993年1月百件数计划产量实际产量分数季度季度季度季度填表。根据统计要求将下表填写完整东方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男数性别性别人数合计男生女生各年级女生占姓人数的百分级级级条形统计图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教学重点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教学难点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统计图)导入新授(完成板书:条形统计图)新授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出示例1某地1996~2000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年份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降水量(毫米)自学: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归纳制作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水年降水量的几倍?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课堂练习完成教材75页的“做一做”小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看书并质疑巩固练习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哪些知识?课后反思条形统计图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重点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教学难点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男女以旧引新统计图分为哪几种?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分为哪几步?新授揭示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学习例2出示例2例2下面是前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表。闸车间人数合计第一车间间第三车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看书第57页,思考并讨论。例2是一个什么样的统计表?画这幅条形统计图时,需哪些地方与例1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在把例2制成条形统计图时,需把三个车间的男工和女工的人数都分别表示出来,需要怎么办?与例1相比二者相同点是二者不同点是依照课本第58页例2中,第一、第二车间的制图方法,完成第三车间的制在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观察例2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男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的是哪个车间?女工人数最多的是哪个车间?最少是是哪个车间?在统计图怎样找出哪个车间的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注意的问题。看书并质疑巩固练习教材练习12第5、6题。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折线统计图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教学重点掌握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二次备课(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复习旧知,导入新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图,常用的统计图还有折线统计图。(出示从报刊或图书中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折线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新授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第62页例3的折线统计图,指图说出它包含哪引起内出示例3某地1993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平均气温℃25一年有十二个月,在水平射线上应如何划分?这一年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32.5℃,在垂直射线上应如何划分?说明:在画折线时,先要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指导学生到讲台前来画一画,描出各点,再顺次连接两点之间成直线,在各点注上数字比较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序连接起来)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取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比较条形统计图的折线统计图,想一想: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课堂练习完成教材63页“做一做”。小结:折线统计图抽制作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看书并质疑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折线统计图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教学重点掌握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教学难点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复习回答什么是折线统计图制作折线统计图分为哪几步?新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学习例4出示例4年份产值(万厂名年年年年年无线电一厂无线电二厂看书第64页,思考并讨论例4是一个复式统计表在制统计图时,需要根据实际年份的多少在水平射线上划分出表示年份的间隔,使得表示两年的间隔是表示一年间隔的2倍,表示三年的间隔是表示一年间隔的3倍。这样能真实可以把它们绘制在一张图上先用折线统计图描点的方法,描出各点后,再彤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线段把它们区别出来,并在制表日期下注明图仿照教材65页例4中无线电一厂的制图方法,完成无线电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在描出各点后,要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线段把它们区别开来;应在制表日期下注明图例)观察例4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哪个厂的工业产值增长得快?哪一年的工业产值增长得最快?比较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小结:讲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应看书并质疑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65页的“做一做”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5题。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扇形统计图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渗透“实践第一”观点。教学重点掌握制扇区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能正确制作扇形统计图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以旧引新圆周角的度数是什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哪些?板画新授出示准备题,思考扇形统计图是用什么图形来表示的?结合准备题想一想这个整圆表示的是什么?(全班学生的人数)通过这个扇形统计田径反映了这个班的学生在活动课中参加了几种小组活动?它们分别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图形来表示?观察图中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小组人数最多的是哪个组?最少的是哪个组?你能够说出扇区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吗?(师生共同总结出扇区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出示事先写好的小黑板,并找一名学生读)请你用量角器量一量书上图中每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各是多少度?量完以后算一算每个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你又看到了什么?(这个百分数与统计图中的百分数相同)阶段小结:要想知道每扇形的面积有多大,占整个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只要知道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占整个圆周角的百分之几就可以了,因此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首先要知道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这些百分数算出讲解例5出示例5并思考找学生读题,想一想制作扇形统计图,第一步先算什么?怎样列式?(边讲解边板书:84+24+12=120(公顷),粮食作物:84/120=0.7=70%;棉花:24/120=0.2=20%;油料作是100%)第二步再算什么?(板书并核对三个度数相加是否是360°)第三步怎样做?(板画图中根据圆心角度数顺次画出三个不同的扇形)最后一步怎样做?(标明相应的名称和百分数,把各个扇形用不同的线纹或颜色区别开来,并提醒学生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和制作日期)师生共同总结一下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指导,找学生板画)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的制作步骤是什么?巩固练习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一题完成教材70页练习十四中的第二题(直接画在书中,并追问图形中不小格相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多少?你是臬算全课小结(略)练习课课型练习课课时1课时辜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教学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表,折线统计图表及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步骤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实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榜样引导法,演示法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讲述练习复习提问统计图表有几种?绘制统计图表前必须先做哪些工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图表的纵栏目和横栏目怎样确定?怎样画才能做到美观大方?制作统计图表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应注意些什么?统计图有哪几种?积肥什么特点和作用?度?绘制轴时应注意些什么?制作统计图一般分几个步骤?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经过整理,总结归纳如意义:把搜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填在一定格式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种类:单式统计表统计表计表统计图意义:把统计资料中的数量关系用图形表达出来条形统计图容易看出图中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完成教材71页练习十四的第6题。全课小结(略)课后反思数和数和运算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这些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读写这些数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复习数的意义举例说说,小学阶段学习了哪些数?整数自然数0: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比0小的数(以后学习的内容)练习73页“做一做”小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小数分几种情况,划分的根据是什么?当学生总结后,可归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什么叫数位?整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练习教材75页下的“做一做”3.复习数的读法和写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和分数应怎样读?怎样写?练习教材76页上的“做一做”巩固练习做78页练习十五中第1题、第2题中的(1)全课小结板书设计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课后反思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改写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小比较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动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1.讲述复习内容,提出目标要求2.复习数的改写(1)读出下列各数:235800345000345000000当学生读出来以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两个数分别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如何求一个整数近似数?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人什么联系和区别?235800=23.58万345000000=3.45亿235800≈24345000000≈3亿接两个数。(2)复习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比较与求整数近似数人何相同点?让学生讲清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找出二者相同“舍”或“入”都是由规定位数的下一位数值决定的。完成教材76页下的“做一做”复习分数之间的改写和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先让学生举例说说分数有哪几种,然后做练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举例说说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复习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教材77页的“做一做”巩固练习教材78页第2题中(2)题、79页3题、4题。课后反思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目标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能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今天我们复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复习数和整除24能被6整除36能被12整除思考:3÷2=1.56÷1.5=4这两个式是否表示整除关系?为什么?总结整除的概念:应注意两点:1)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必须是整2)商也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把24、36分解质因数,通过分解来进一步理解上述概念) 整除 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复习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奇数在()里填“>”“<”或“=”举例说说小数点移动位置后,小数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完成81页下的“做一做”巩固练习课后反思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教学重点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的法则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估时设计、设计意图及批注)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了哪几种运算?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各是什么?复习四则运算法则先计算下列各题,再思考回答问题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点?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完成教材85页中的计算题。(要结合运算法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出应注意什么)完成教材86页上边的练习。(应使学生明确a代表一个数,当学生做完后,能用语言叙述式子。如a+0=a,一个数加上零还等于这个数)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关系完成教材87页中间的等式。并说说怎样运用这些关系对加、完成教材87页中的“做一做”巩固练习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辜刚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教学重点理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运算定律教学难点正确、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