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课件教学提纲_第1页
故都的秋课件教学提纲_第2页
故都的秋课件教学提纲_第3页
故都的秋课件教学提纲_第4页
故都的秋课件教学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运用拓展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早年留学日本,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创造社。大革命时期,在上海与;鲁迅、茅盾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同年在新加坡主编《星州日报》等报副刊,发表作品,声援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50岁。《故都的秋》朗读赏析《故都的秋》整体把握文意《故都的秋》文句理解鉴赏下面一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如何理解?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是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题解:

缘法究效缘境明意参考答案:

①运用了类比的方法。②名花美酒,只能赢来感官的愉悦和满足。③故都的秋,需要身心的体验与感悟。说说下一段话中蓝体字在表意上的作用。可见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题解:

体味限制性词语在表意上的作用。参考答案:

①“尤其”,程度副词,强调了“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意象,它是华夏灿烂文明的积淀,民族文化心理的折射。②“非要……才”,构成条件复句,强调华夏文化,起源于北方,集翠于故都,在故都的秋中得以完美的凸现,因此,只有在北方,“才能感受到底”。

下面片段,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色?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早上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里一座,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缕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式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受到十分的秋意。”题解:

缘法究效缘物察境参考答案:①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定点多方位,用天、鸽、树、破壁、花构筑立体的画面;侧重色彩描绘,碧、青、日光、蓝均做冷色调的处理。②如此描写,展示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意境,写出了北国的秋色。下面片段,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色?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些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题解:

缘法究效缘境明意参考答案:

①描写特色是托物言情,轻描淡写中现深情。②借托槐树,淡在写景,浓在写感。落蕊无声,帚留微痕,“清、静、悲凉”之意境全出,写出了北国的秋态。下面片段,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色?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题解:

缘法究效缘境明意参考答案:

①描写特色是动静相宜、以无声衬有声。②秋意凉,秋雨骤,桥头孤影,京腔微叹,营造出秋悲凉、落寞之意境,写出了北国的秋韵。

作者用这样一段话来作为文章的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