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绿色物流行业循环经济模式摸索_第1页
新时代绿色物流行业循环经济模式摸索_第2页
新时代绿色物流行业循环经济模式摸索_第3页
新时代绿色物流行业循环经济模式摸索_第4页
新时代绿色物流行业循环经济模式摸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绿色物流行业循环经济模式摸索TOC\o"1-2"\h\u9204第一章:绪论 232307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49921.2研究内容与方法 373351.2.1研究内容 3180421.2.2研究方法 322489第二章: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理论阐述 369472.1绿色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3161922.1.1绿色物流的概念 3195622.1.2绿色物流的特征 4117992.2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4195832.2.1循环经济的内涵 4189872.2.2循环经济的原则 474072.3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432251第三章:我国绿色物流行业现状分析 5227153.1绿色物流行业总体状况 5289313.2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20523.3政策法规与发展趋势 622309第四章: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6210624.1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框架 6308574.2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 728714.3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路径 77546第五章:绿色物流包装与循环利用 7142705.1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797195.1.1绿色包装材料概述 8214205.1.2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 848935.1.3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 897455.2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 8144825.2.1包装废弃物概述 885485.2.2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体系 8160275.2.3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8301785.3循环利用体系构建 885755.3.1循环利用体系概述 8286075.3.2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原则 93575.3.3循环利用体系构建措施 918478第六章:绿色物流运输与循环经济 9281196.1绿色运输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918566.1.1绿色运输工具的概念及分类 9293166.1.2绿色运输工具的选择原则 9179676.1.3绿色运输工具的应用现状与趋势 958866.2运输过程中的节能减排 9236976.2.1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9208726.2.2运输过程中的节能措施 962726.2.3运输过程中的减排措施 10115686.3循环运输体系的构建 10247756.3.1循环运输体系的概念与意义 1096656.3.2循环运输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 10229156.3.3循环运输体系构建的路径与策略 104188第七章:绿色物流仓储与循环经济 1099587.1仓储设施绿色改造 10239867.2仓储管理与循环经济 1117927.3仓储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 1111062第八章绿色物流配送与循环经济 126808.1绿色配送中心建设 127078.1.1绿色配送中心的概念与特征 12140948.1.2绿色配送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 12257368.2配送过程中的节能减排 1211468.2.1节能设备的应用 12218148.2.2优化配送路线 1351758.2.3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 13150488.3循环配送体系的构建 13304088.3.1循环配送体系的构成 13256928.3.2循环配送体系的建设策略 1325815第九章绿色物流产业链协同与循环经济 13158569.1上游产业链绿色改造 13165069.1.1绿色采购策略 13304739.1.2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1486459.2中游物流企业协作 14234349.2.1优化物流配送网络 14206719.2.2物流包装的绿色化 14225979.3下游产业链循环利用 14246299.3.1废弃物回收与资源化利用 14125549.3.2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1530729第十章: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政策建议与实施策略 152362010.1政策法规完善与执行 15482910.2企业绿色物流战略制定 152262510.3社会公众参与与监督 16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但是传统物流模式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新时代背景下,绿色物流成为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循环经济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绿色物流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在此背景下,研究新时代绿色物流行业循环经济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物流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有助于减少物流行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1.2研究内容与方法1.2.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分析新时代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包括物流行业的规模、结构、技术等方面,以及绿色物流在物流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2)探讨循环经济模式在绿色物流行业的应用,分析循环经济理念在物流行业中的实践案例,以及循环经济模式对绿色物流行业的影响。(3)提出新时代绿色物流行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策略,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驱动等方面,以期为我国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1.2.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绿色物流和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绿色物流企业,分析其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运营策略和实践成果,为构建绿色物流行业循环经济模式提供借鉴。(3)实证分析法:通过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实证研究,分析循环经济模式在绿色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效果,验证循环经济模式的可行性。(4)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我国绿色物流行业循环经济模式与国际先进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为我国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第二章: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理论阐述2.1绿色物流的概念与特征2.1.1绿色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活动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能源效率,以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绿色物流旨在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实现物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2.1.2绿色物流的特征(1)环保性:绿色物流强调在物流活动中减少污染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物流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资源节约:绿色物流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能源效率:绿色物流关注物流活动中能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4)技术创新:绿色物流依赖于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5)管理创新:绿色物流要求在管理上进行创新,实现物流活动的科学管理,提高物流服务质量。2.2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2.2.1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生利用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2.2.2循环经济的原则(1)减量化原则: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2)再利用原则:对废弃物进行回收、修复和再利用,延长产品使用寿命。(3)再生利用原则:对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4)系统集成原则:将减量化、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手段有机结合,形成循环经济体系。2.3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密切相关,二者在目标、手段和理念上具有一致性。绿色物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为绿色物流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1)目标一致性: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均旨在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手段互补:绿色物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3)理念融合: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强调环保、资源节约和能源效率,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色物流与循环经济在理论与实践上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章:我国绿色物流行业现状分析3.1绿色物流行业总体状况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绿色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降低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绿色物流行业总体状况如下:(1)绿色物流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企业和社会各界对绿色物流的认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绿色物流,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2)绿色物流技术不断创新。为降低物流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我国绿色物流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如新能源物流车辆、智能物流系统等。(3)绿色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电子商务、新零售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绿色物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4)绿色物流产业链逐渐完善。从物流仓储、运输、包装到回收利用等环节,绿色物流产业链逐步形成,为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3.2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我国绿色物流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与挑战:(1)绿色物流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绿色物流政策法规尚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绿色物流市场混乱,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2)企业绿色物流意识有待提高。虽然绿色物流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部分企业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绿色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3)绿色物流技术普及程度较低。当前,绿色物流技术尚未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新能源物流车辆、智能物流系统等技术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4)绿色物流产业链协同效应不明显。绿色物流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协同不足,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影响了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3.3政策法规与发展趋势(1)政策法规方面:我国高度重视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绿色物流指导意见》等,为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发展趋势方面:未来,我国绿色物流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绿色物流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尤其是新能源物流车辆、智能物流系统等领域。(2)绿色物流技术不断创新,推动物流行业向高效、低碳方向发展。(3)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4)企业绿色物流意识不断提高,积极参与绿色物流实践。(5)绿色物流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第四章: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构建4.1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框架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确立一个科学、完整的框架体系。该框架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围绕物流活动的全生命周期,涵盖物流规划、物流运作、物流服务、物流回收等多个环节。具体而言,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要素:(1)政策法规体系:应制定一系列绿色物流政策法规,明确绿色物流的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为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提供法治保障。(2)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税收、补贴等手段引导企业优化物流活动,实现绿色物流循环经济。(3)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绿色物流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物流装备、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的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4)企业主体:企业作为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实施主体,应承担社会责任,优化物流运作模式,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5)协同治理: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治理,形成多方共治格局。4.2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涉及多个关键环节,以下为几个主要环节:(1)绿色物流规划:在物流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优化物流网络布局,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绿色物流运作:通过采用绿色物流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降低物流运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3)绿色物流服务:提供绿色、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满足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需求。(4)绿色物流回收:建立完善的物流回收体系,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实现物流资源的循环利用。4.3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路径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政策引导:应加大对绿色物流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优化物流活动,实现绿色物流循环经济。(2)推动技术创新:加大绿色物流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物流装备、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的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3)培育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绿色物流市场体系,通过市场手段引导企业优化物流活动,实现绿色物流循环经济。(4)加强企业主体建设: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优化物流运作模式,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5)协同治理: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绿色物流循环经济治理,形成多方共治格局。(6)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绿色物流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绿色物流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第五章:绿色物流包装与循环利用5.1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5.1.1绿色包装材料概述绿色包装材料是指在包装过程中使用环保、可降解、无毒、无害、低污染的材料。选择绿色包装材料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环节,有助于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5.1.2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1)环保性:优先选择环保、可降解的材料,如纸质、塑料、玻璃等;(2)安全性:保证包装材料无毒、无害,对人体和环境不造成危害;(3)可靠性:保证包装材料的强度、稳定性,满足物流运输需求;(4)经济性: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包装成本。5.1.3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1)纸质包装:采用环保型纸张,如再生纸、生物降解纸等;(2)塑料包装: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等;(3)玻璃包装:采用可回收利用的玻璃瓶;(4)金属包装:使用可回收的金属材料,如铁、铝等。5.2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5.2.1包装废弃物概述包装废弃物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包装材料。合理回收和处理包装废弃物,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5.2.2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体系(1)建立完善的回收网络,提高回收效率;(2)鼓励企业参与回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合作;(3)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回收市场秩序。5.2.3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方法(1)回收再利用:将废弃包装材料进行分类、清洗、消毒、再生利用;(2)焚烧发电:将废弃包装材料焚烧,利用产生的热量发电;(3)填埋处理:将无法回收的废弃包装材料进行安全填埋。5.3循环利用体系构建5.3.1循环利用体系概述循环利用体系是指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市场机制等手段,实现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5.3.2循环利用体系构建原则(1)全产业链参与: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循环利用;(2)技术创新:研发新型绿色包装材料,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3)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循环利用市场秩序;(4)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循环利用体系中的资源配置作用。5.3.3循环利用体系构建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循环利用体系建设;(2)培育市场,引导企业参与循环利用;(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包装材料回收利用率;(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第六章:绿色物流运输与循环经济6.1绿色运输工具的选择与应用6.1.1绿色运输工具的概念及分类绿色运输工具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工具。根据能源类型和排放特点,绿色运输工具可分为以下几类:电动运输工具、混合动力运输工具、燃料电池运输工具、太阳能运输工具等。6.1.2绿色运输工具的选择原则在选择绿色运输工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国家环保政策,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污染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6.1.3绿色运输工具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当前,绿色运输工具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逐渐扩大,特别是电动运输工具在快递、城市配送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绿色运输工具的应用将呈现以下趋势:技术不断进步,产品种类丰富,市场规模扩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6.2运输过程中的节能减排6.2.1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运输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是绿色物流的核心内容,对于降低物流行业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6.2.2运输过程中的节能措施(1)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2)选择节能型运输工具,降低能源消耗;(3)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物流信息系统、物联网等;(4)提高货物装载率,减少空驶率;(5)加强车辆维护保养,降低故障率。6.2.3运输过程中的减排措施(1)选择低碳燃料,减少排放污染物;(2)采用尾气处理技术,降低排放浓度;(3)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保证排放达标;(4)推广绿色运输理念,提高驾驶员环保意识。6.3循环运输体系的构建6.3.1循环运输体系的概念与意义循环运输体系是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影响等方式,实现物流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循环运输体系对于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6.3.2循环运输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1)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提高物流运输效率;(2)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物流资源的高效配置;(3)推广绿色运输工具,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4)构建逆向物流体系,实现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5)建立健全物流行业政策体系,推动循环运输体系的实施。6.3.3循环运输体系构建的路径与策略(1)政策引导,加强政策支持,推动循环运输体系的建设;(2)企业主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循环运输体系构建;(3)技术创新,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循环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4)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循环运输体系的健康发展。第七章:绿色物流仓储与循环经济7.1仓储设施绿色改造我国绿色物流理念的深入人心,仓储设施的绿色改造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仓储设施绿色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结构改造:对现有仓储设施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例如,采用绿色屋顶、绿色墙体、自然通风等设计,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2)照明系统改造: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提高照明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温湿度控制:优化仓储设施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采用绿色环保的制冷剂和保温材料,降低能耗。(4)智能监控系统: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对仓储设施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保证仓储环境的安全和绿色。7.2仓储管理与循环经济仓储管理与循环经济的结合是绿色物流仓储的核心。以下为仓储管理与循环经济的几个方面:(1)优化库存管理:通过精细化的库存管理,降低库存积压,减少资源浪费。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如条码技术、RFID技术等,实现库存信息的实时更新和精准管理。(2)提高仓储效率:通过优化仓储布局、提高搬运设备效率等手段,提高仓储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循环利用仓储资源:对仓储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转化为新的包装材料。(4)绿色仓储作业:在仓储作业过程中,采用绿色环保的设备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使用电动搬运设备,减少燃油设备的使用。7.3仓储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仓储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是绿色物流仓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仓储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几个方面:(1)分类回收:对仓储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等,保证废弃物的合理处理。(2)资源化利用:将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化利用,转化为新的产品或原材料。例如,将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后,重新生产为包装材料。(3)无害化处理:对有害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4)绿色物流包装:采用可循环利用的物流包装材料,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同时推广绿色包装设计,降低包装材料的消耗。通过绿色物流仓储与循环经济的深度融合,我国物流行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绿色物流事业贡献力量。第八章绿色物流配送与循环经济8.1绿色配送中心建设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绿色物流配送作为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绿色配送中心的建设是实现绿色物流配送的基础和关键。8.1.1绿色配送中心的概念与特征绿色配送中心是指在配送过程中,通过采用环保、节能、低碳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物流活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配送中心。其特征主要包括:(1)环保理念:在配送中心的设计、建设、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因素,降低对环境的影响。(2)节能减排: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3)低碳发展:优化配送路线和作业流程,减少碳排放。8.1.2绿色配送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1)绿色规划: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配送中心的位置、规模和功能。(2)绿色建筑: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物的能效和环保功能。(3)绿色设备:选用高效、环保的物流设备,降低能耗和排放。(4)绿色管理:实施绿色管理制度,提高配送中心的运营效率。8.2配送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配送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是实现绿色物流配送的关键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配送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措施:8.2.1节能设备的应用(1)选用高效节能的运输车辆,降低油耗和排放。(2)采用节能型搬运设备,如电动搬运车、手动搬运车等。(3)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为配送中心提供能源。8.2.2优化配送路线(1)合理规划配送路线,减少空驶和重复运输。(2)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调整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3)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输成本。8.2.3提高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率(1)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降低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2)建立包装材料回收体系,提高回收利用率。(3)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8.3循环配送体系的构建循环配送体系是绿色物流配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循环配送体系,实现物流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8.3.1循环配送体系的构成(1)循环物流网络:构建以绿色配送中心为核心,覆盖城乡的循环物流网络。(2)循环物流设施:完善循环物流设施,如回收站、处理中心等。(3)循环物流政策: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循环配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8.3.2循环配送体系的建设策略(1)引导:应发挥引导作用,推动循环配送体系的建设。(2)企业参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循环配送体系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3)社会协同: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推进循环配送体系的建设。第九章绿色物流产业链协同与循环经济9.1上游产业链绿色改造9.1.1绿色采购策略在新时代背景下,绿色物流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首当其冲的任务是上游产业链的绿色改造。企业应制定绿色采购策略,优先选择环保、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和产品。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供应商绿色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环境保护措施、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绿色采购;鼓励供应商采用环保包装,减少包装废弃物。9.1.2生产过程的绿色化上游产业链的生产过程绿色化是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环节。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管理,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9.2中游物流企业协作9.2.1优化物流配送网络中游物流企业协作是绿色物流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应优化物流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规划物流节点,提高物流节点之间的协同效率;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共享;采用绿色物流设施,如新能源物流车辆、节能型仓库等。9.2.2物流包装的绿色化物流包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