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章末检测试卷(一)(含解析)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章末检测试卷(一)(含解析)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章末检测试卷(一)(含解析)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章末检测试卷(一)(含解析)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同步讲义 章末检测试卷(一)(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一)(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2022·江苏南京市期中)人们习惯以巫山为界把长江流域部分区域分为“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见下图)。2019年是三峡枢纽工程竣工10周年,也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湖北宜昌—重庆万州)铁路全线通车9周年。据此完成1~2题。1.“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A.自然景观分异的影响B.城市景观差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2.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大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交通B.技术C.资金D.市场答案1.C2.A解析第1题,巫山把图示区域划分为两部分,使两地区联系受阻,体现了巫山对两地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选C。第2题,铁路等交通线路的修建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选A。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其主题是“新时代,共享未来”。展会期间,各国或地区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展品。完成3~4题。3.“共享未来”“各国或地区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展品”,体现的区域特征是()①整体性②开放性③差异性④动态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列展品最可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是()①机器人②可可③精密仪器④低端手工艺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3.B4.D解析第3题,材料信息“共享未来”体现了区域间的交流合作,说明区域是开放的,“各国或地区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展品”体现了区域间优势的差异,说明区域的差异性。B正确。第4题,发展中国家科技较落后,在国际经贸中主要以农产品、矿产品、手工工艺品等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展品科技含量低,如可可、低端手工艺品等。D正确。(2021·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末)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等九个珠三角城市组成,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区域内的深圳、珠海曾经都是小村庄,并都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现已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近年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等投入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等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据此完成5~7题。5.珠海、深圳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政策 D.交通6.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A.巩固港澳国际地位B.带动内陆地区快速发展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D.提升区域的国际竞争力7.现阶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措施是()A.改善城市环境 B.调整产业结构C.抵御台风灾害 D.缩小城乡差距答案5.C6.D7.B解析第5题,珠海、深圳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气候、地形、交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C。第6题,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建设将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的核心城市紧密连接起来,有利于提升区域的国际竞争力,D正确。建设高铁、大桥的主要影响是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而不是巩固城市的国际地位,也不会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主要带动区域内的发展,而不是内陆地区快速发展,A、B、C错误。第7题,现阶段,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避免同质化发展,B正确。图a和图b为“亚洲两区域略图”。读图完成8~9题。8.甲、乙两地冬季降水较多,共同的影响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下垫面④暖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甲、乙两地所在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相同,但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市场D.政策答案8.B9.A解析第8题,依据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地位于日本本州岛,乙地位于斯里兰卡;甲地在岛屿的西侧沿海,是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乙地在岛屿的东北侧沿海,冬季吹东北季风,经过海洋时携带大量水汽,降水多,两地都是冬季风的迎风坡,B正确。第9题,日本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种植单季稻,熟制是两年三熟;斯里兰卡地处热带,热量充足,种植双季稻,熟制是一年三熟,耕作制度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A正确。古徽州地区居民与区外发展商贸,以长途贩销的形式互通有无,扩大和加强了全国各商品市场之间的联系。农民们从原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摆脱出来,愈来愈依赖于市场经济,逐渐形成徽商文化。结合“古徽州位置示意图”,完成10~12题。10.古徽州边界的划分依据是()A.行政区划 B.河流流域C.地形单元 D.地域文化11.促使古徽州地区农民从事商业活动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气候湿热B.土壤贫瘠C.地形起伏D.河网密布12.徽商在地区间进行棉布、丝织品和粮食交易,有助于()A.扩大粮食播种面积B.提高农业生产效率C.增加农副产品种类D.促进农业生产分工答案10.A11.C12.D解析第10题,古徽州地区是包含部分县区的行政区,所以其边界的划分依据为行政区划,A正确。第11题,古徽州地区处于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地形起伏较大,可耕地面积少,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农民多弃农从商,选C。第12题,徽商在地区间进行棉布、丝织品和粮食交易,使得不同区域形成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的集中种植,促进农业生产的分工。并不能直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及增加农副产品种类,选D。下图为“非洲某区域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13~15题。13.上图中的区域类型属于()A.地形区 B.行政区C.自然区 D.工业区14.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于不同层级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15.下列关于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光照充足,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流量季节变化小D.丁区域植被生长旺盛,种类多答案13.C14.D15.D解析第13题,该图反映了非洲部分地区植被在南北方向的地域分异,是按照植被特征进行划分的,故划分的区域类型属于自然区,C正确。第14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四区域是按单一指标(植被)来划分的,A错误;植被分布具有过渡性,因此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B错误;四区域属于同一层级,C错误;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区域间差异较大,植被类型各不相同,D正确。第15题,甲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都比较充足,A错误;乙区域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小,B错误;丙区域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C错误;丁区域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植被生长旺盛,且种类多,D正确。在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上耕作,形成一块块状如小岛的精致农田。读图,回答16~18题。16.根据其耕作方式判断,垛田种植的作物最不可能的是()A.水稻B.棉花C.冬小麦D.玉米17.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主要作用有()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该流域上游兴修水库,新修垛田的高度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泥沙淤积加剧B.地壳不断下沉C.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D.人口密度增加答案16.A17.B18.C解析第16题,垛田适宜旱地作物的种植,而水稻必须在水田中耕种。第17题,垛田地势起伏小,水土流失不严重,②说法错误;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可以加深河道,利于排水通航,目的不是增加储水量,①说法正确、③说法错误;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大部分来自土壤表层,加之淤泥中的生物残体分解又会释放出有机质,因而可以改善垛田土壤肥力,④说法正确。第18题,上游兴修水库可拦截泥沙,使得水库下游河段河水的含沙量减小,该地区河道的泥沙淤积减轻;水库有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功能,兴修水库会使下游河段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减少,故新修垛田不需要太高;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在该时段内因修建水库而不断下沉的可能性较小;人口密度增加对新修垛田的高度变化影响不大。二、非选择题(共46分)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波河是意大利最长的河流,波河流域是意大利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波河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至河口分成十几股水道入海,形成众多沙丘和岛屿,是欧洲最为复杂的河口三角洲。下面图甲为波河流域示意图,图乙为我国汉水谷地示意图。(2)汉水谷地与波河流域都盛产水稻,与汉水谷地相比,评价波河流域水稻的生产条件。(6分)(3)从地形角度分析波河北段水电站数量多的原因。(6分)答案(1)差异:波河干流的水位季节变化比汉水小。原因:波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波河补给形式多,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大气降水补给多,春夏季节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域内湖泊(水库)众多,调节作用显著,故水位季节变化小。而汉水主要以夏季的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补给形式少而集中,故水位季节变化大。(2)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广阔,耕地多;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稻米品质优。不利条件:夏季炎热少雨,水热条件配合差,灌溉水源缺乏;受当地饮食习惯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小。(3)北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补给多,流量大;北部支流多,且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北部海拔高,夏季有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水能稳定。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推测波河主要流经地中海气候区,汉水段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都较大,再结合图中波河与汉水支流的数量与分布特点、周边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及湖泊的调节作用等,即可推断出两河的水位季节变化差异。第(2)题,波河流域水稻生产的条件可从地形、光照、昼夜温差、水热配合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波河北段水电站数量多的原因可从河流落差、降水、河流补给类型等方面来分析。20.(2022·山东济南市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乌拉圭是一个“缺煤少油”的国家,曾大力发展水电,但仍需大量进口化石燃料,甚至从邻国购买电力。乌拉圭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刺激政策,大力推动私营和外国投资者参与本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兴建大量风力发电场。材料二图1为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2为乌拉圭风力发电场分布图,下表是乌拉圭电力构成表。装机容量(MW)2005年2015年水电15381538化石能源发电4971272生物质发电15426风电—520太阳能光伏发电—2总计20503758(1)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说明图中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分布差异。(4分)(2)根据上表信息,说明乌拉圭能源产业的发展特点。(6分)(3)说明乌拉圭地质灾害少发的自然条件。(6分)答案(1)甲地:位于信风背风坡,吹离岸风;又受沿岸寒流减湿的影响,全年降水稀少。乙地:位于东南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又有沿岸暖流增湿作用,全年多雨,降水总量丰富。(2)能源产业趋向多元化;总装机容量增大;水电占比下降;化石能源发电、生物质发电增速快;风电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起步阶段。(3)乌拉圭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势起伏和缓,滑坡、泥石流少发;生态环境较好,对地表保护作用强。2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图1为甲城市的位置及其降水统计图。材料二图2为杭州位置示意图。材料三甲城市与杭州的气温资料统计表。城市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甲16.6℃23.6℃10.8℃杭州1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