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农村建设-设计院-1212_第1页
论新农村建设-设计院-1212_第2页
论新农村建设-设计院-1212_第3页
论新农村建设-设计院-1212_第4页
论新农村建设-设计院-12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nóngcūn)建设

山东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薛兴利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背景与必要性

二、国外新农村建设及其启示

三、新农村建设的条件分析

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原则和模式

五、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共四十六页一、新农村建设的内涵(nèihán)、背景与必要性(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jiāyǐ)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共四十六页(一)新农村(nóngcūn)建设的内涵1.“新农业”建设。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步伐,要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新设施”建设。即改善农村(nóngcūn)的生产生活设施。

3.“新环境”建设。即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整洁。特别是加强村内与农民院内的环境整治。

4.“新房舍”建设。较高标准的平房、楼房、别墅。整齐、美观、实用、节约。共四十六页(一)新农村(nóngcūn)建设的科学内涵5.“新公共服务”建设。其中最突出的是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还有科技推广体系(tǐxì)、医疗卫生体系(tǐxì)、各项文化、体育事业建设等。

6.“新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生的保障。

7.“新精神风貌”建设。要加强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新精神风貌的树立,既要以农村民主政治和法治环境为基础,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也要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共四十六页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nóngcūn)建设的背景

1.旧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代表人物:梁漱溟、晏阳初(愚、穷、弱、私)实质是农村的平民教育运动

2.新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经济工作的重心在于推进国家工业化,与之相适应,长期实行城乡分隔的体制、政策。因此,建国后的历次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都不过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不同方面为建设新家园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共四十六页

3.目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iànshè)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多次强调要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就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2004年的“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增加农民收人,重点针对解决农民问题;2005年的“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针对解决农业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重点是针对解决农村问题,是从农村的角度来全面审视和考虑解决“三农”问题。七个一号文件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府与农民相结合

共四十六页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1.它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生产规模、生产条件(tiáojiàn)、技术、管理、农民素质

2.它是全面缩小城乡差别的迫切要求(1)一次分配的差别(2)二次分配的差别一是生产与生活基础设施。水、路、电、通讯二是社会事业。

三是社会保障。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

共四十六页

3.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很多,而农村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上与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是不协调社会的主要领域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就是(jiùshì)要努力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人多、地广、基础差,农村发展明显滞后,要实现惠及绝大多数人的小康社会,任务很艰巨,须下大力气解决。欧洲—非洲共四十六页二、国外新农村(nóngcūn)建设及其启示(一)国外新农村建设情况1.日本的“造村运动”初期是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发展。颁布了《农业基本法》等。主要内容是围绕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kuòdà)农户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工农产业和城乡收入差距。99年以后,出台了《食品·农业·农村基本法》以及《山区振兴法》等配套法律,农村与农业并行发展,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主要措施:

共四十六页1.日本(rìběn)的“造村运动”

一是支持山区半山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二是大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吸引年轻人留在农村和新的农业劳动者进入农村。投资额的65%到85%给予财政补贴。三是制定地域性的产业重振计划,推进农村、山村及渔村地区振兴。四是设立“农村建设专项费”,支持农村个性化、亲环境型发展。五是鼓励农村地区发展非农产业。六是建立城市与农村共存及双向交流的机制,加强与民间为主体的推进组织的联合,通过创建绿色(lǜsè)观光事业及体验农村生活等活动,增强城乡国民间双向交流。共四十六页2.韩国(hánɡuó)新农村建设:新村运动

(1)初始阶段:消除贫困的权宜之计。到1970年,韩国农村贫困落后。时任总统朴正熙在1970年4月提出了“新村培养运动”的建议。改善条件、环境。(2)整体推进阶段:建立领导“新村运动”的中央协议会抽调大批干部派往农村,直接指导运动,正式称之为“新村运动”

①“农村启蒙(qǐméng)”。韩国农民缺乏个性和开创精神,带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为此,韩国政府通过一些具有感召力的活动和国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而不是政治宣传口号,使国民长期受抑制而潜在的良好社会伦理道德迸发出来,释放出了无穷无尽的效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新村培训院,其主要职责是培训“新村领袖”。

共四十六页2.韩国新农村建设(jiànshè):新村运动②“经济(jīngjì)发展”.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增加家庭收入。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扩展、小规模浇灌工程等。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包括家畜饲养、推广经济耕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区以及建立各种“新村工厂”,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水稻新品种,对新品种水稻的价格,国家给予财政补贴。③“社会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环境改善,修建卫生的供水系统、改造排污系统;二是住房改善,包括房屋维修和村庄重建;三是公共建设,包括扩张农村电网、通讯网等等。共四十六页2.韩国新农村建设:新村(xīncūn)运动

(3)自主发展:民间主导型发展阶段。在前期取得(qǔdé)成果的基础上,政府大幅度调整了“新村运动”的政策与措施。1983年,韩国政府开始引导建立和完善全国性新村运动的民间组织。此后,培训和信息、宣传工作改由民间组织来承担,政府只制定规划、组织协调以及提供一些财政、物质、技术支持和服务。经济上着重调整了农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业、流通业,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继续提高农民收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村运动”也带有鲜明的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开发的特征。政府倡导全体公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并致力于国民伦理道德建设、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共四十六页(二)国外新农村建设(jiànshè)的启示1.以思想启蒙为先导,培养内动力。韩国新村运动的第一任务2.选择适合的新农村(nóngcūn)建设模式3.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纲,有重点、分阶段进行实施。三农”工作要紧紧围绕总体规划而展开,防止“为创新而创新”。4.新农村建设要依法推进。从日本、欧盟的经验来看,其涉及到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措施无不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无不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共四十六页(二)国外新农村(nóngcūn)建设的启示5.发挥政府引导和农民主体的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政府引导主要体现在规划引导、政策引导和财政引导,农民的主体性应体现在决策主体、权益主体和参与主体,应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6.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日本(rìběn)财政自75年开始投入于农村生活基础设施,至2002年已达30%的比例。每一项政策都有相应的资金配套措施,如日本政府对山区粮食生产给予的财政补贴等。共四十六页三、新农村建设(jiànshè)的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从全国看已完全具备新农村建设的条件1.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其奠定了社会基础-–转型期

2.我国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zēngzhǎng)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中央的高度重视为其奠定了政策基础

4.各地的实践为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共四十六页(二)不利条件与问题(wèntí)

⒈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思想有待提高(1)封建迷信(愚昧)、保守、小富即安(2)合作思想淡漠、占小便宜。(3)民主、法治(fǎzhì)观念不强⒉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1)协会、合作社少---交易成本高、谈判能力低、风险大。(2)农业产业化发展慢⒊农村经济发展较慢(1)现代农业(2)二三产业共四十六页(二)不利条件与问题(wèntí)4.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城市化进程较慢5.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水利、道路、电力、电信、电视、信息网络、清洁安全(ānquán)饮水设施薄弱。6.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7.乡村建设落后(1)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垃圾,污水(2)村镇建设规划不到位,较为混乱。路、沟、水、院、垃圾收集与处理等很不协调。(3)农民院落内杂乱无章。地面、厕所、猪圈、厨房问题。8.建设资金不足国家、集体、个人共四十六页四、新农村建设(jiànshè)的路径、原则和模式

(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路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途径。概括地说,是要发挥农民和政府两个方面(fāngmiàn)的积极性。定位: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1.发挥农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从实际情况和条件出发,讲求实际效果,而不能搞强迫命令,不顾农民意愿,强行集资摊派,搞形象工程。二是要发挥农民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三是农民也要积极、主动。共四十六页

(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路径

2.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承担的重要职责:

(1)规划、组织

(2)财政资助。即政府的资金扶持。原则:应“多予少取放活”。方式要灵活:可直接转移(zhuǎnyí)支付和项目补贴,可提供物质支持,也可贴息贷款。可多种筹资方式:财政税收收入、发行新农村建设国债,或者设立新农村建设彩票,动员和吸纳社会资金等。

(3)技术服务。包括引导与指导、信息服务、培训和示范。共四十六页(二)新农村建设(jiànshè)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不要“一刀切”

2.讲求实效。量力而行、不搞运动

3.政民结合。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4.节约资源。土地、资金、建设(jiànshè)材料

5.综合配套。涉及多方面共四十六页(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shíjiàn)模式

1.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模式按照建设内容与相互关系分类:

⑴城乡统筹、协调、互动建设新农村模式。包括以城带乡型、城乡自然互融型、中心城区(chéngqū)主动扩散、农村互补对接型、主动融入城市型(适用于对“市中村”、“城中村”的改造建设)、小城镇建设带动型。

⑵传统村庄改造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区域村庄资源整合型、文明生态村建设型、农村社区型。

⑶内生性产业提升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工业化带动型、农业优势产业提升带动型、商贸优势开发型、优势与特色开发型。

⑷完善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政府直接提供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企业、个人直接经营型;集体运作型。共四十六页1.新农村(nóngcūn)建设的基本模式

从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zhǔyào)动力因素的角度出发分类:(1)主导产业强村型。四川农科村、广西那生屯、山东西霞口村(2)二三产业富村型.江苏华西村、河南刘庄村、吉林红嘴村、厦门马塘村、山东邹平西王村。(3)村企互动型。浙江“联众模式”、西王村、兖州新兖镇(4)支部组织带村型。河南刘庄村、陕西东韩村(5)能人领导型。北京韩村河村、陕西东韩村(6)生态家园立村型。黑龙江兴十四村、山东西霞口村、四川农科村(7)政府主导型。沂南县小埠村(8)高效农业带动型。发展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等;利用农业科技园区等。寿光、夏张新河西村共四十六页2.新农村(nóngcūn)建设典型模式

(1)邹平西王村模式特点:以企带村、以工补农、村企互动、共建双赢

92年组建实业总公司,98年与北京大企业组建北京先锋粮农实业有限公司,00上市.现总资产150多亿、收入300亿。

(2)浙江“联众模式”

----外企带动浙江联众乡村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三农”为服务对象,自2005年起结合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养老等市场需求,全资参与新农村建设,被称为“联众模式”。该公司(ɡōnɡsī)的第一步是寻找环境优美而又交通便利的乡村,与村委会签订整体合作的协议,对整个村庄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后,利用村民的宅基地重建崭新的四层小楼,二、三、四层改建成“城仙居”,同时完善村庄的配套设施,并采取公司(ɡōnɡsī)化的“农家乐”经营形式。联众公司(ɡōnɡsī)将“城仙居”以“5万元至8万元使用30年”的租让形式,租给希望到乡村休闲养老的都市人。已有几十个村共四十六页2.新农村建设典型(diǎnxíng)模式①投资模式

a.农户提供(tígōng)宅基地,企业出资进行开发。建标准住房b.住房产权归农户,企业拥有30年经营权。农民选2间住、余住房企业拥有30年经营权,后归农户。C.合力建设新农村,帮助农民转移劳动力。公司对村庄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和整治,发展了新农村;整理出部分土地,由公司进行生态农业开发,扩大村民就业渠道。②经营模式a.农家乐。一楼由农户经营,由联众公司统一包装营销。城仙居一般坐落于风景优美之地,可以满足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农家乐对外开放后,景区门票收入按公司60%、村40%分配。b.分时度假。人们在度假地购买房产时,只购买部分时段的产权,几户人家共同拥有一处房产,共同维护、分时使用。“城仙居”2、3、4楼C.异地养老。“城仙居”---功能更全、居住条件更优的“欢庭”乡村公寓。

共四十六页2.新农村(nóngcūn)建设典型模式(3)荣成西霞口村模式—主导产业、生态家园立村

—利用资源、发展企业、带动建设资源:20公里海岸线、美丽山水、名胜古迹、距离国际航道5海里企业:主导产业—旅游(成山头、动物园等)、港口、其他工业共30多家措施:实行(shíxíng)村企合一,企业化管理;环境实行(shíxíng)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生态经济;居住区统一规划、建设。发展:兼并4个村,资产100多亿,人均收入3万多。共四十六页3.农村社区(shèqū)建设模式(1)农村社区概念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2)类型①从农村社区的建置(jiànzhì)及其边界来看:“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一村多社区”②依据与城镇的距离来看:A.城郊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它将城郊乡镇政府直接改为街道办事处或“城中村”村委会直接改为居委会社区模式。B.集镇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它是以集镇为依托,以中心镇、中心村为中心展开社区建设。较多C.村落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它是指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展开社区建设。共四十六页3.农村社区(shèqū)建设模式

③从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角度:A.村落自组织模式。这是指在没有外部强制指令的前提下,村落社区成员通过面对面协商,自发(zìfā)组织并管理村落社区事务。

B.村社合一模式。这是指村委会与社区服务组织成员交叉任职,功能合一的社区模式。

C.村企主导模式。这是指村民委员会、村办企业、社区服务组织成员交叉任职,功能合一的模式。

D.联村建社模式。

这是指介于行政村与乡镇政府之间,以一定服务半径设置社区服务组织,专门承接社区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的模式。

共四十六页3.农村(nóngcūn)社区建设模式④按照政府和社区之间权能关系的不同分:A.行政主导型。在该模式中,基层政府组织是农村(nóngcūn)社区管理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发挥政府组织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的优势,实施对社区资源和社区组织的控制,在短时间内体现出社区建设的效率。

B.合作型。该模式是由政府对社区进行间接和宽松的干预,政府部门人员与地方及其它社团代表共同组成社区管理机构,社区以自治为主,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规划和指导,并提供较多的经费支持,由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履行政府原本承担的部分职能。C.自治型。该模式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自治组织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支柱力量,成为承担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自治性组织。

共四十六页3.农村社区建设(jiànshè)模式(3)典型模式①诸城模式:撤销原行政村建制,1249个村----208个农村社区。平均3500人左右。统一规划建楼房,农民上楼。一亩宅基地补贴20万(目前平均宅基地0.6亩,也有的0.3亩),购房价1100元。120平方米左右楼房。村资产(zīchǎn)折股分红。三不变:原村集体财产、债务债权不变;原村集体资产(zīchǎn)形成的收益权属关系不变;原村的承包关系不变。②其他模式:五花八门共四十六页五、推进新农村(nóngcūn)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一)切实搞好启蒙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1.建立健全教育与培训体系。新农村培训院(所)2.开展启蒙教育活动(huódòng),树立现代观念全民参与,形式多种多样。①新农村建设基本知识教育。特别是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②文明、道德教育。树立科学思想,移风易俗,助人为乐,诚实善良,行为文明、规范,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③积极精神教育。建立自强、自立、奋发向上、勇于创新、不断发展的精神。④现代观念教育。树立合作、诚信、民主、法治观念。

3.搞好教育和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重点是:义务教育;职业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共四十六页(二)抓好招商引资工作(gōngzuò),再上新台阶1.提高认识,投入精力,胆子再大一点2.充分利用政府(zhèngfǔ)新农村建设支持政策3.多渠道、多形式4.态度诚恳,细心防骗共四十六页(三)进一步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nóngcūn)经济的发展1.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总的目标是使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chǎnyèjiéɡòu)得到优化,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具体讲:(1)稳定地增加和改善农产品供给,保持农产品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2)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增收。(3)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比较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布局,形成不同地区各具自身特色的专业化生产。(4)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四十六页2.农业和农村(nóngcūn)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总的来说:在稳定农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①优化第二产业,推动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第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第二,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一,继续发展流通业、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chǔcáng)、运输、销售为主的服务业;第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旅游、科技、信息、咨询、保险等。第三,围绕社区建设,切实服务村民共四十六页2.农业和农村产业(chǎnyè)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2)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①重点发展畜牧业:

第一,积极发展草食动物和饲料转化率高的畜禽;第二,加强草原建设,搞好饲草饲料生产;第三,改良畜禽产品,提高畜禽品质和生产能力;第四,改革饲养方式,逐步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②进一步发展水产业

③积极发展林业,保护林业资源,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第一,继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运动,提高森林覆盖率。第二,因地制宜,多种林木全面(quánmiàn)发展。第三,采取措施保护好林业资源。第四,加强投入,搞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共四十六页2.农业(nóngy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3)抓好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总的方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qiántí)下,发展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①粮食生产要稳定,品种结构要调整,质量要提高。第一,粮食安全,数量稳定。第二,调整品种结构,发展优质粮、专用粮、饲料粮等。第三,提高品质-----依靠科技。②进一步发展经济作物。一是水果、蔬菜;二是传统经济作物如棉、油、麻等要稳定,向质量高的产地集中;三是注意合理布局。共四十六页

3.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步伐

(1)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走科教兴农之路。

(2)搞好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

(3)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4)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shuǐlì)、农田基建共四十六页(四)努力搞好农业(nóngyè)产业化经营

1.特征: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2.类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中介组织协调型(中介组织+企业+农户)、科技带动型3.措施:(1)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因地制宜、把握条件、抓住重点(第一,对传统产业要拉长产业链条,搞好深加工,提高质量,增加收益。第二(dìèr),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第三,开发名牌产品。)共四十六页(四)努力(nǔlì)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带动产业化经营

①以市场为导向,在主导产业的关键环节和关键产品上建龙头企业,带动整个(zhěnggè)产业链。②根据市场特点、产品性能确定龙头企业。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建好农产品生产基地,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共四十六页(四)努力(nǔlì)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4)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保农业产业化的顺利发展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如制定最低保护价、在龙头企业效益好时提取风险保障金等。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5)实行四个结合,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产业化发展要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产业化与合作制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jiēduàn)后,必然要求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产业化发展要与引导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共四十六页(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提高(tígāo)农民的组织化程度1.概念与意义: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2.兴办程序:第一步,合作社的发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