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甘肃省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甘肃省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甘肃省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甘肃省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甘肃省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甘肃省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学地理学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地理学为研究方法,分析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个体生存空间与生活环境,以及作家自身的生存处境。从地理学层面观照的“地理空间”,有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之分;从文学地理学层面而言的“地理空间”,是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是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在文学中的具体化表现。文学地理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文学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江州作为白居易仕宦生涯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站,无疑是他人生和文学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地理空间,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在这个地方发生了标志性的转变。江州四年,白居易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他在“出”与“处”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形成了“所守者道,所待者时”的“出处”思想及委顺认命、寄情禅道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反映在其诗文上主要就是这一时期多为“触景怡情,及时行乐,迁谪之感毫不挂怀之作”。在江州任上,白居易还借用禅道思想来排遣情累。江州是一个充满禅机的地方,白居易在这里寻禅问佛,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江州大大小小的佛寺禅院。其《遗爱寺》诗中写的“弄时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表现出了对佛家幽静之地的喜爱。除了佛教思想外,白居易在江州时期还明显受到了道家老庄思想的影响,他在江州时期大量创作闲适诗,以及从这些闲适诗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的“闲”和“适”就是老庄思想的鲜明映射。不仅如此,白居易的艺术风格在贬谪江州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而言,闲适诗所占分量远远超过讽喻诗。前期的“惟歌生民病”的切直为主流的艺术风格,在贬谪到江州之后转变为以闲适为主。而其此种诗歌风格的形咸与江州之地的山水风物不无关系。如“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其下无人居,悠哉多岁年……”诗歌极言草堂环境之优美和自己居于其间的傲然自足。其余如“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等诗句皆根植于江州,是江州独特的山水风物对白居易诗歌的直接、明显的影响。白居易在对山水风物的歌咏中排解心中苦闷的情绪。此外,白居易江州时期诗歌风格的变化还与韦应物诗歌在江州的流传有关。韦应物于贞元元年至三年任江州刺史,据记载韦应物在江州三年期间,共有诗31首。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追求风格的清雅闲淡和语言的炼饰省净,白居易深受其影响。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白居易贬谪江州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江州之地特定的地域文化氛围促成了白居易思想和创作上新气象的出现;另一方面,白居易也间接促进了江州地域文学的繁荣。正如学者所言:“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视为对某些地区和特点的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这些地方。”江州的著名山水和历史名胜,白居易几乎均有游览和题咏,这些诗文为这些景点增添了文学内涵,某种程度上使得这些景点的光彩更炽,间接推动了当地地域文学的发展。不仅如此,与白居易有关的两处重要遗迹,建于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的草堂和浔阳江边的琵琶亭,也引来了后世文人的不断题咏。从宋代的夏竦、欧阳修,张耒、戴复古、张孝祥,一直到清代的查慎行,吴伟业等,文人墨客凡过此地者,几乎没有不留下诗文的,这又促进了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摘编自王浪红《白居易贬谪江州的文学地理学意义》)材料二:中国文学讲求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章法,这使几乎所有优秀的古典诗词都蕴含了大量的地理景观信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可根据地域分布分为狭域景观信息、广域景观信息和隐域景观信息三种基本类型。所标示的地理区域范围较小、景观位置的特定性较强、多有具体地名标示的信息为狭域景观信息,如“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表现的地理区域范围较大,景观位置的特定性较弱、无具体地名标示,但地理环境标示存在的信息为广域景观信息,如“大漠孤烟直"中的“大漠”;而未表明确定的地理区域范围、景观位置也不特定、多为具体景物标示的信息是隐域景观信息,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枫林”。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的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一部分原为具体地域景观的描写,随着岁月流逝,由狭域景观信息转化为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而流传于世。如“春江潮水连海平”中的“春江”,原特指钱塘江,后被理解为任何地域的江面景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楼”,原特指鹳雀楼,后来无论何时何地,每当游人登临楼阁远眺,都会兴附于此。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在旅游地理意义上有重要作用。旅游者对观光旅游区域的选择,除受交通、经济等条件影响外,主要受文化信息的影响。大量融贯于名篇佳句中的旅游景观,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因此,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对旅游者在地域择向上有引导作用。而诗人在诗句中独具慧眼、画龙『点石成金』般揭示出风景美之所在,并赋予其一定的情感内容,又能引发旅游者的共情。同时,大量的诗词以碑刻、楹联、壁挂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景观中,围绕于旅游者周围,使旅游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品评诗句中的景观,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此外,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还可用于古旧旅游景观的考证、发掘和开发利用。世事沧桑,治乱更迭,许多名楼胜景被毁损、废弃,古诗词中大量精美、详尽的景观信息却历千百年而不朽,这些都为重建、发掘这些旅游景观提供了考证依据。(摘编自王岷、张柏《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探讨文学创作与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问题,并都以古典诗歌为例进行分析,但二者的关注点不同。B.材料一是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探讨白居易贬谪江州的四年间,江州的地理环境对白居易江州诗文创作的直接影响。C.材料一认为,白居易的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江州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否则文人墨客经过江州时不会留下诗歌和文章。D.材料二在交代地理景观信息的三种基本分类后,又进一步指出古诗词中的三类地理景观类型可随时随地进行相互转化。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地理学以地理学为研究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这从本质上来说是在分析文学与空间之间的关系。B.贬谪江州的白居易思想是极其复杂的,在“出”与“处”之间纠缠不已,这与其在《琵琶行》中流露出的情绪有相似处。C.白居易写于江州的“弄时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可佐证其寻禅问佛的生活态度和方式。D.如果白居易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生存处境没有变化,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就不会有变化。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江州山水风物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白居易的创作对江州地域文化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探讨。B.材料一第二段以“主要”“几乎”“大量”等词语,对阐释问题作出限制,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密性。C.材料二通过引用古代诗歌中关于地理空间的诗句,充分证明了地理景观信息在古诗中存在的普遍性。D.材料二第三段在探讨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的旅游地理意义时,更倾向其对旅游者引发的遐思与共鸣。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既有“天姥”等狭域景观,也有“青崖”等广域景观。B.夏竦读白居易诗而游览琵琶亭等处,可见白居易诗歌中的景观信息对他有引导作用。C.白居易被贬江州四年,写了大量诗歌排遣情累,这些诗对江州地理景观有强化作用。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对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君李煜而言有考证作用。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A2.D3.D4.B5.①材料一中谈到的“空间”,是指文学地理学角度说的“地理空间”,即白居易被贬后的江州这一地域。

②材料二中谈到的“空间”,是指出现在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包括具体地域景观和转化后的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

③材料一是相对于地理学对地理空间的分类而言,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材料二是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对现代旅游的意义而言的。〖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江州的地理环境对白居易江州诗文创作的直接影响”错误。白居易诗文江州诗文创作在思想内容、风格上的变化,最直接的影响是他被贬谪的遭遇,而不是客观的“江州的地理环境”。C.“否则文人墨客经过江州时不会留下诗歌和文章”错误。选项强行关联,原文是“文人墨客凡过此地者,几乎没有不留下诗文的,这又促进了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选项变成了所有文人墨客经过此地都要留下诗文,而且文人墨客留下诗文也不仅是因为白居易的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江州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更主要是对白居易这个人的缅怀、追慕。D.“又进一步指出古诗词中三类地理景观类型可随时随地进行相互转化”错误,错误的点是“随时随地”和“相互转化”上。原文的语句是“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的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一部分原为具体地域景观的描写,随着岁月流逝,由狭域景观信息转化为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而流传于世”,即原文只说了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但不等于是“随时随地”;其次,原文只谈到“由狭域景观信息转化为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的类型,不能得出“相互转化”。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如果白居易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就不会有变化”错误。选项夸大了外在的环境对诗歌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的影响,细读材料一可知:文人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的变化,主要是与自身的遭遇,比如政治仕途、家庭变故等有关。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更倾向其对旅游者引发的遐思与共鸣”错误,于文无据。原文说“大量融贯于名篇佳句中的旅游景观,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诗人在诗句中……并赋予其一定的情感内容,又能引发旅游者的共情”,但接着原文用的是“同时,大量的诗词以碑刻、楹联、壁挂等形式加入到……使旅游者……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此外,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还可用于古旧旅游景观的考证、发掘和开发利用”,即原文谈了地理景观信息的旅游地理意义三个方面,是并列平行的,没有“更倾向”。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A.“也有‘青崖’等广域景观”错误。“青崖”就是险峻的青山,它没有确定的地理区域范围、景观位置也不特定,应该属于隐域景观。C.“白居易被贬江州四年……这些诗对江州地理景观有强化作用”错误。根据材料二“大量的诗词以碑刻……加入到旅游景观中……使旅游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品评诗句中的景观,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即“强化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是从旅游者观光、品评的角度来谈,而不是从创作者来谈。D.“对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君李煜而言有考证作用”错误。李煜的“雕栏玉砌”只是宫殿的泛称,而不能作为考证依据。故选B。【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材料内容和归纳概括的能力。题干要求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材料一出处“王浪红《白居易贬谪江州的文学地理学意义》”,再结合材料一的文字“从文学地理学层面而言的‘地理空间’,是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江州作为白居易仕宦生涯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站,无疑是他人生和文学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地理空间”等可以看出:材料一的“空间”是从文字地理学的层面来谈,偏向于“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另外,从作者论述探讨的主体来看,他侧重论述的是白居易被贬谪的“江州”这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材料二的出处是“王岷、张柏《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从书名可以看出是探究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及旅游地理的意义。文中这样写道“中国文学讲求……这使几乎所有优秀的古典诗词都蕴含了大量的地理景观信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可根据地域分布分为狭域景观信息、广域景观信息和隐域景观信息三种基本类型”,可以看出:材料二探究的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三种分类。从材料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在旅游地理意义上有重要作用。旅游者对……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同时,大量的诗词以……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此外,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还可用于古旧旅游景观的考证、发掘和开发利用……”等看出:材料二侧重探究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在旅游地理上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老家乔叶隧道串得很近,一个挨着一个。明明暗暗的,景色已是青山重重的南太行深处。八百里太行山跨了京、冀、豫、晋四地,大致是一个东北到西南的走向,到了予城基本就是南向,人便称南太行。从高处看,从南边的大平原次第向北攀升,使得南太行的山势如一面巨坡,越高越深处便越接近于晋,而宝水村正处于豫晋交界。一个小弯转过,“宝水村”三个宋体白字显示在一块蓝底标牌上。车右拐上了一条路,不宽,只容两辆车擦肩而过。一路向下去,等到平路上时,就听见了狗叫声。老原把车窗降到了底,顿时风声大起,浓郁的草木之气扑面而来,清新如洗。老原说宝水村分三大块,也就是三个自然村,西掌、东掌和中掌,咱这就要到西掌了。我说咋都叫掌。老原鄙视道,少见多怪。山里少有平地块,有也不大,跟巴掌似的,就爱称掌。南掌北掌大掌小掌的,你十里八乡打听去,准有。咱村东边的那块就叫东掌,西边的那块就叫西掌,在东西掌中间的那块就叫中掌,多简单明了。又说,咱家就在中掌。我揶揄道,看你这骄傲自豪的劲儿,好像中掌跟象城的CBD似的。老原道,起码是宝水村的CBD。便问他,原家祖上挺有钱的吧?他笑了一声,说,那是,听我父亲说,原本也穷,到曾祖时就积攒起了一份厚实家底儿,盖的是好房,买的是好地,用的都是大牲口,那日子就是顿顿吃肉喝酒也不算啥。说到这里却停住了。我便追问:后来呢?他又笑一声,后来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嘛。没啥可说的啦。一条窄窄的砂石土路从主路上岔开,往右手边的山坡里蜿蜒而去。这块地看着还挺新——我指着砂石路和主路之间的那片夹角空地——平出来没多久吧?嗯,得有半年了。打算做停车场的。在省上“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入选名单,宝水村排名第一。等将来村子红了,来的车多了,就得停这儿。又感叹还是乡下天大地大,随便就能整出一块地方。我说可别瞎扯,这可是地,哪有那么随便。听他说农村的地不值钱,我也只能更加鄙视道,地在农村哪是值钱不值钱的事儿。①农村人活的就是地,宅基地,耕地,林地,哪儿能离得开地,最能让人较真的也就是地。回——来——啦——循着声,便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在前方的一个石礅上坐着,手里握着一根拐杖,戴着一顶黑帽子,穿着一件黑底起红花的中式棉袄,脑后盘着一个圆圆的发髫。暗黄的面皮,很瘦,却像松柏似的,有一股子硬实在里头。哦——回来啦!老原也大声应,把车速放得很慢,快到老太太跟前时停下,半开车门喊道:九奶,咱回吧?我捎你啊。②老太太眯着眼睛看着他,括号般的皱纹里颤颤巍巍的,兜着点儿笑意思,就那么看着老原,直待老原又问了她一遍,她方才摆了摆手,说,一会儿回。老原便上车继续前行。我问这是谁,老原说,没听见我喊么,是九奶。搁哪儿排的第九?张家。那么多儿子?几支一起排的,显得门户大。那跟你们原家不沾啊。姓上不沾,另有一路沾法。她是我父亲的干娘,顺下来,可不就是我的干奶奶?这还不算沾?嗯,沾,很沾。早年间,她可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接生婆,这辈子不知道接生过多少个孩子。多大年纪了?九十四五吧。周边几个村里,没有比她更老的人了。哦,这么长寿,有福。她很年轻时就没了丈夫,一辈子没孩子,一直孤寡到现在。我嗯了一声。一时无话。老原却把车靠边儿停下,点了一支烟。抽了两口方才又说,论起来,这干奶奶比多少人的亲奶奶都亲呢。要不是她,原家早就在村里没了地方。这事儿说来话长。简述起来就是,从他记事时起,父亲每次带他们回来上坟都不进村。他十八岁那年清明节,跟着父亲回来上坟,九奶在桥头候住了他们,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九奶。那时她好像就已经是这么老了。九奶踮脚了踮脚尖,伸出手去摸他的脸,被他闪避了过去。然后,九奶对他父亲说,福久,你得回来把房子修一修。都快塌了。塌就塌了呗。宅基地都有人瞄上了,快成别人家的了。要是哪天想回来,就没有了站脚的地方。不回来了。人家就会说,村里没原家了。原家没老家了。就叫他们说去。你这些话,能叫坟里的先人听?坟里的先人,也不知道个啥,也听不见个啥。那你还回来上啥坟哩。老原说,这句话父亲没接住。那天,九奶撂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给你占着地方,迟早等你回来。然后呢?你父亲很快就回村翻盖老宅了?没有。他说。父亲还是没进村。到底也没进村。③可从那以后,他三五不时地就会念叨起九奶的话,像被下了蛊。直到他几年后被查出了肺癌晚期,住院后更像是中了魔,在病床上一遍两遍翻来覆去地叮嘱我说,我是不中用了,等我死了,你得回去盯着。你是长子,得在村里顶门立户。咱家的房子不能倒,也不能比谁家的低一砖。咱不能叫门势塌掉。不求比人强,也不能落人后。叫他们知道,咱原家的人都一茬茬长着,原家的香火没有断,原家的日子还长着呢。④烟灰轻弹,不及落地便被风吹得没了影踪。父亲去世后,我和两个弟弟送父亲的骨灰回去安葬。他说,也是在刚才那个地方,九奶就在那里等着。我问九奶怎么知道的,九奶说,梦见了。九奶说这句话时,泪就噙在眼窝里。老原侧背着我,看不清他的表情。那天,我们跟着九奶,捧着父亲的骨灰先回了老宅,让村里人帮忙去打墓。老宅被打理得窗明几净,种着花,种着菜,搭晒着衣裳,一看就是一直住人的样子。也不知道怎么了,我当时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大哭了一场。从那时起,我的脑子里第一次升腾出了老家的意识,就认下了这个老家。重新上车,缓缓前行。我突然想起有一次和报社的同事聊起老家,大家纷争着该怎么定义老家这个概念,一个平日里爱写诗的编辑以读诗的口气吟诵道:什么是老家?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在世的老人在那里生活,等着我们回去。去世的老人在那里安息,等着我们回去。老家啊,就是很老很老的家,老得寸步难行的家,于是,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座房子,那些亲人,都只能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回去。所谓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啊。(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开头部分,由“隧道串得很近,一个挨着一个”写起,交代宝水村是一个地处南太行地区的村庄,由此与后文乡村正在转型关联。B.“我”和老原循着“回——来——啦——”的声音看见了坐在石礅上的老太太,可见每天等候外出的人归家是老太太生活中重要的内容。C.老原叙述送父亲的骨灰回去安葬的事情时,说九奶“泪就噙在眼窝里”,此细节暗示了九奶一直以来对老原的父亲福久的一份牵挂与惦念。D.老原在和“我”的聊天中,讲述了他也曾毫无“老家”意识,但在父亲去世后,面对等着父亲的九奶,最终认下了自己的“老家”的详细过程。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用逗号标示停顿,让“宅基地”“耕地”“林地”三个词语独立成句,强调土地在农村的不同分类,以及土地对农村人的重要性。B.句子②用语独特,作者用“括号”来形容九奶脸上的皱纹,用“颤颤巍巍”与“兜着点儿笑意思”搭配,使九奶看着老原的神态更有画面感。C.句子③中“下了蛊”表现出父亲当时已无法放下对老家的执念,这与前文父亲与九奶对话时的倔强形成对比,足见九奶的反问对父亲的触动之大。D.句子④描述了老原轻弹烟灰的情状,但在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表现出老原结束往事回忆后的轻松之状,另一方面暗示出时间流逝之快。8.“一个小弯转过”这个段落,是如何描写老原回到宝水村后的“骄傲自豪的劲儿”的?请结合文段简要说明。9.如果让你以“亲切平易的叙事语调”为题,为班级读书小组写一则《所谓老家》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答案〗6.B7.D8.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老原到宝水村后打开车窗的动作、介绍宝水村的神态及语气语调,直接表现老原的骄傲自豪。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描写老原说老家时“我”对他的揶揄,侧面表现老原对老家的热爱和赞许。9.①以亲近、平易的语气讲述事情。文章讲述了宝水村人及其言行,用贴合人物身份、生活风俗的语气,使阅读者觉得亲切可感。②对话性叙述。文章主要通过“我”与老原一路上的闲话,来讲述宝水村的故事。③具有地域特色的词语的应用。如“很沾”“门势塌掉”等词语的使用,强化了人物、故事的地域色彩。〖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可见每天等候外出的人归家是老太太生活中重要的内容”错误,文章写“我”碰到九奶奶坐在一个石礅上,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老太太及其劝说父亲等内容的介绍,并不能看出“每天等候外出的人归家是老太太生活中重要的内容”。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句子的能力。D.“一方面表现出老原结束往事回忆后的轻松之状,另一方面暗示出时间流逝之快”错误,应是一方面暗示时间流逝之快,另一方面暗示下文父亲的去世。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描写手法的能力。“老原把车窗降到了底”是动作描写,“老原说……”是语言描写,“老原鄙视道”是神态描写。可见文章描写老原到宝水村后打开车窗动作、介绍宝水村的神态及语气语调,直接表现老原的骄傲自豪,属于正面描写。“我揶揄道,看你这骄傲自豪的劲儿,好像中掌跟象城的CBD似的”,这是通过“我”对他的揶揄,侧面表现老原对老家的热爱和赞许,属于侧面描写。【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①小说以我一次的回乡过程为线索,介绍了“我”家族的过去、九奶奶、以及“认下了这个老家”的原因等,作者用了贴合人物身份、生活风俗的语气,比如“回——来——啦——”“哦——回来啦!”“九奶,咱回吧?我捎你啊”“宅基地都有人瞄上了,快成别人家的了。要是哪天想回来,就没有了站脚的地方”等,使阅读者觉得亲切可感。②小说采用了“对话性叙述”的手法,通过“我”与老原一路上的闲话,如“我说咋都叫掌。老原鄙视道……又说,咱家就在中掌。我揶揄道……老原道……”“便问他……”等,来讲述宝水村的故事,二人的对话通俗且口语化。③具有地域特色的词语的应用。如“很沾”“门势塌掉”“哩”等词语的使用,强化了人物、故事的地域色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下旱,蝗。帝加惠:今诸侯毋入贡,驰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材料二: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亡。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故其下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卜祚遐长而祸乱不作也。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綦组妨害女工,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时代差近,事迹可见。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臣闻昧旦丕显,后世犹怠,作法于理,其弊犹乱。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节选自《陈时政疏》)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汉文帝惜A百金之费B辍露台C之役D集上书E囊F以为殿帷G所幸H夫人衣不曳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仓庾指储粮的仓库,“庾”与《阿房宫赋》中“多于在庾之粟粒”的“庾”意思相同。B.传祚,指帝位相传,其中“祚”与李密《陈情表》中“门衰祚薄”的“祚”意思不同。C.宽猛,文中指宽松或严格的政策,其中“宽”与成语“心宽体胖”的“宽”意思不同。D.昧旦与时辰“鸡鸣”表示的时间近似,指黎明时候,此处表示国君治国理政的勤勉。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遇到天灾时,汉文帝会发布一系列政令减轻百姓负担;他在位二十多年间,没有增加宫室园林、服饰车驾等用度,连为自己营建陵墓都只准使用瓦器。B.汉以前的朝代大多在百年以上,而其后的一些朝代仅能维持几十年时间,是因为这些王朝创业的君主没有广施恩德,也没有留下让后人追思的恩德。C.汉景帝认为织锦刺绣会损害女工,于是下令解散了负责制作华丽服饰官府作坊,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景帝始终保持节俭,才使得民心没有动摇。D.《陈时政疏》认为,当今圣上虽然了解百姓的辛劳艰苦,也亲见了前代的成败,但从京城到益州各处还是出现了不节俭的现象,长此以往,江山基业堪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2)故传嗣之主政教少衰,一夫大呼而天下土崩矣。14.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0.BDG11.D12.C13.(1)百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我领受了先帝的宫室,常常担心使先帝蒙羞,为什么还要建露台呢!(2)所以继承王位者发布政令的教化作用稍稍衰减,只要有人趁机造反,皇帝的天下就会如土之崩坠,无法收拾。14.①武帝穷奢极侈,未能“节俭于身”;②武帝对百姓体恤不够,未能“恩加于人”;③帝王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降低,民心就会不稳,致使国家不能保全。〖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汉文帝顾惜百万资金,停止修建露台,他收集大臣们上书用的布囊来做大殿的帷幕,他宠爱的慎夫人的衣裙不得拖到地上。“百金之费”作“惜”的宾语,在其后B处断开;“辍露台之役”动宾结构,意思完整,在其后D处断开;“所幸夫人衣不曳地”主谓结构,在主语之前G处断开。故在BDG三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百姓。/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B.正确。帝位相传;福分。句意:朝代不断交接更替。/门庭衰微,福分浅薄。C.正确。宽松的政策;开阔。句意:根据当时的局势,制定或宽或严的具体政策。/指一个人如果心胸开阔,心情愉快,没有烦恼和牵挂,那么他的身体也会显得安详和舒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和外表都十分可爱,令人喜爱。D.“表示的时间近似,指黎明时候”错误,古人根据天色把夜半以后分为鸡鸣、昧旦、平旦不同的三阶段;昧旦指天将亮而未亮的时间。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态度的能力。C.“景帝始终保持节俭,才使得民心没有动摇”错误,由原文“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可知,“景帝始终保持节俭”于文无据;另外“人心不动”的原因是汉武帝继承了文帝、景帝遗留下来的美德,而不是景帝的节俭。故选C。【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奉”,继承;“羞”,使动用法,使……蒙羞;“何”,为什么。(2)“少”,稍稍、稍微;“呼”,意译为“造反”。【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找到有效信息,再根据题干要求分条作答。结合“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可知,武帝穷奢极侈,未能“节俭于身”;结合“且自古明王圣主虽因人设教,宽猛随时,而大要以节俭于身、恩加于人二者是务。……”“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可知,武帝对百姓体恤不够,未能“恩加于人”;结合“良由创业之君不务广恩化,当时仅能自守,后无遗德可思。……”“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可知,帝王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降低,民心就会不稳,致使国家不能保全。参考译文:材料一:这一年天下干旱,发生蝗灾。文帝施恩于民:诏令诸侯不要向朝廷进贡,解除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禁令,减少官中各种服饰、车驾和狗马,裁减朝廷官吏的人数,打开粮仓救济贫苦百姓,允许民间买卖爵位。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坟,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材料二:我历观前代史书。从夏、商、周到汉代,朝代不断交接更替,时间长的朝代可以延续八百多年,短的也有四五百年,这些朝代都是积善积德,以恩德赢得民心。其中也有昏君,只不过依赖前哲教诲才免于灭亡。可是从魏晋以来,到周、隋之时,朝代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就烟消云散了。这都是因为创业的君主没有广施恩德,只做到自保,对老百姓没恩惠。所以继承王位者发布政令的教化作用稍稍衰减,只要有人趁机造反,皇帝的天下就会如土之崩坠,无法收拾。现在,陛下虽然以大功平定了天下,但是积累恩德的时间还很短,因此,应当推崇大禹、商汤、文王、武王之道,广布道德教化,使德有余,为后世子孙创下稳固的基业。怎么可以认为只要当今的政治没有过失,保住今日的江山,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呢?而且,自古帝王虽然都根据当时的局势,制定或宽或严的具体政策,但要以自身节俭、对人施恩作为根本。(只有这样)百姓才会爱戴君王如同爱戴自己的父母,仰慕君王如同仰慕日月,尊敬君王如同尊敬神明,畏惧君王如同畏惧雷霆。这才是国家长治久安、没有动乱的原因。汉文帝顾惜百万资金,停止修建露台,他收集大臣们上书用的布囊来做大殿的帷幕,他宠爱的慎夫人的衣裙不得拖到地上。汉景帝认为织锦刺绣会妨碍女工,于是下令解散,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汉武帝时,他虽然穷奢极欲,但还是继承了文帝、景帝的遗德,所以民心没有动摇。如果汉高祖之后就是武帝即位,那么汉代的江山必定不会保全。这些情况离当今较近,事情还清楚可见。现在,京城和益州等地制造供奉的器物,诸王妃嫔公主的服饰也极其精美,民间的舆论都认为这太奢侈。臣听说勤奋早起而功业盛大显赫的君主,后代还会因循懈怠,制定合乎常理的法令,久而久之还会出现弊端产生混乱。陛下年少时,生长在民间,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成败,也看在眼里,治理国家还尚且这样做,而太子生长在宫中,不知民间疾苦,陛下将来去世后,确实应当忧虑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南海东庙浴日亭杨万里南海端为四海魁,扶胥①绝境信奇哉。日从若木②梢头转,潮到占城国里回。最爱五更红浪沸,忽吹万里紫霞开。天公管领诗人眼,银汉星槎③借一来。〖备注〗①扶胥:神话中树名,又名“扶桑”,长在最东太阳始生处,故以之代指日出处。②若木:神话中树名,生在昆仑山的极西处,代指日落处。③星槎:传说古时往来于天河的木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立足浴日亭观赏海上日出,将广袤大海幻化作扶桑树的生长之地,意境开阔雄浑。B.五更天时太阳自海上喷薄而出,红光普照的云海却被风吹散,让诗人心情起伏变化。C.“天公”以美景款待诗人,蓬勃壮美的自然景象令人赞叹,也让诗人陶醉其中激动感慨。D.诗人描写景物时,既有眼前实景,也有想象之境,将整个日出过程描绘得壮观奇特。16.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杨万里的诗“别出机杼”。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答案〗15.B16.①想象大胆奇特。引用神话、传说,想象海上红日从神话中的扶桑“绝境”升起,又想象此处可以驾舟直通银河,给人独特的艺术享受。②写景色彩浓艳。用“红浪”翻滚、“紫霞”飘散,形容日出时景象的壮丽宏伟。③富有奇趣。诗歌结尾处,以“天公管领诗人眼”,表达诗人希望借助天公的力量,获得诗歌创作的灵感和能力,使读者感受奇特。〖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红光普照的云海却被风吹散”错误。颈联写到作者最喜爱五更时分,太阳自海上喷薄而出,忽然像风吹过一样,万里紫霞盛开。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的首联写到南海是四海之首,将广袤大海幻化作扶桑树的生长之地,海上日出从神话中的扶桑“绝境”升起。诗歌的尾联写到“天公”以美景款待诗人,借来往来于天河的木筏星槎直通银河,可以看出,作者在诗歌中大量引用神话、传说,想象大胆奇特,给人独特的艺术享受。诗歌颔联写到作者最喜爱五更时分,太阳自海上喷薄而出,忽然像风吹过一样,万里紫霞盛开。诗歌在描写日出云海的时候写到“红浪”翻滚、“紫霞”飘散,诗歌在写景时运用浓艳的色彩,浓墨重彩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壮丽宏伟。诗歌的尾联写到“天公”以美景款待诗人,“借一来”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天公的力量,获得诗歌创作的灵感和能力,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使读者感受奇特。(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在《六国论》开篇指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又在后文论述中强调齐国最后一个被灭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唐诗大辞典》云:“按元白体当指元稹、白居易浅切平易之诗风。”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真率淳朴的邻里关系,也符合“浅切平易”这一特点。(3)强华要写一篇短文,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线上展览活动,他引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再现古人使用铜镜的生活场景。〖答案〗(1)弊在赂秦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3)照花前后镜⑥.花面交相映(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清晨,薄雾从山谷间缓缓升起,笼罩在一片片青稞和油菜花构成的梯田上;四周的山峰奇石耸立,晨光一点点从山后透露出来,雪山上缭绕的云雾顿时泛起金色的光芒。淙淙溪水从山脚下流过,淮润着茂密的针叶密林;牦牛从中出没,脖颈上的铃铛声悠远绵长,仿若从天边传来。夜晚来临,云雾渐散,抬头就是星空银河,静谧的山谷间飘荡着柔和的风,四周虫鸣声不绝于耳,让人A。在群山中央,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宁静而神秘。它的名字叫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20世纪20年代,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探险到了甘肃迭部藏区,走进了扎尕那。扎尕那的奇妙风光,使洛克B。他为扎尕那写下了极尽赞美的文字——“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如果删去文中加点的“从山谷间”“从山后”“从山脚下”等短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8.A心旷神怡B赞不绝口19.①加点短语均为地点状语,删去后无法明确表现优美的景致从何而来,减弱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身临其境之感;②加点短语使语言节奏舒缓,充满诗意,删去后显得紧张急促,与语段情感不相谐。〖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语境形容叫扎尕那夜晚美好,让人心情舒畅,可用“心旷神怡”。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B.语境是说洛克不断赞美扎尕那的奇妙风光,可用“赞不绝口”。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从山谷间”“从山后”“从山脚下”等短语都是介宾短语,在句子中都作状语成分,而状语是修饰限定谓语动词。如“从山谷间”形容薄雾缓缓升起的地点,“从山后”形容晨光一点点透露出来的地点;“从山脚下”形容溪水流过来的地点。有了这些状语,让我们能够准确感受到美景从何而来,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删掉后对美景的描写显得太笼统、不具体。“从山谷间”“从山后”“从山脚下”等状语用于句子中,放缓了语言的节奏,使语言更加舒缓、优美。删掉后节奏加强,不符合原文语言情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用《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①,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差序格局是在以血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熟人社会里,“以‘己’为中心”,“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即每个人社会关系的出发点都是“己”,他的人际关系也由亲到疏、由近到远推展开来。《红楼梦》的人物关系②,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按照家族和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个网络,每个网络的大小又与中心的势力密切相关。例如,贾府这座宝塔顶端的贾母位高权重,以她为中心的网络自然又大又远。看看贾母八旬之庆,拜寿者上至皇亲国戚、中央及地方长官,下至家中管事人,寿宴就摆了八天。贾府被抄后,这个网络随着中心势力的减弱而迅速缩小。这不正是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动体现吗?可以说,读《乡土中国》让我们从理论层面了解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性;③,又让我们从感性层面加深对《乡土中国》的理解。运用互文对读法阅读这两本书,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能够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下列句子中的“看看”和“看看贾母八旬之庆”中的“看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B.你身体不舒服,今天我陪你去看看医生。C.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别人的做法,或许有益。D.学习一段时间后,别忘了站起来看看窗外的草坪。2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为“差序格局”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答案〗20.①来分析他们的关系②就是典型的差序格局③而对《红楼梦》的阅读21.C22.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以个人为中心,依据血缘、地缘等关系不断向外延伸而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变化的具有差等次序的社会关系圈。〖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文说到《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并且关系复杂,所以用《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来分析复杂的人物关系,可填“来分析他们的关系”。②后文说到“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按照家族和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个网络,每个网络的大小又与中心的势力密切相关”,《红楼梦》的人物关系特点符合《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特点,可填“就是典型的差序格局”。③本语段是说《红楼梦》中人物关系的特点符合《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的特点,所以说《红楼梦》加深了我们对《乡土中国》的理解。可填“而对《红楼梦》的阅读”。【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看看贾母八旬之庆”中的“看看”是观察的意思。A.“看看”是探视的意思;B.“看看”是拜访的意思;C.“事实”是观察的意思;D.“看看”是使视线接触人或物。故选C。【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般用单句来表述,首先确立句子的主干句。由原文“《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用《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来分析他们的关系,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知,差序格局本质上就是社会关系圈。所以句子的主干为:差序格局是社会关系圈。由原文“差序格局是在以血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熟人社会里”“即每个人社会关系的出发点都是‘己’,他的人际关系也由亲到疏、由近到远推展开来”可知,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中以个人为中心,并且依据的是血缘、地缘等关系,并且是可以自由伸缩的具有一定的差等次序的。所以,可概括为: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以个人为中心,依据血缘、地缘等关系不断向外延伸而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变化的具有差等次序的社会关系圈。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所谓老家》结尾处说到:“老家啊,就是很老很老的家,老得寸步难行的家。于是,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座房子,那些亲人,都只能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回去。”无论走多远。我们都会回望起点。老家是我们年轻时想逸离的地方,也是年老时可能回不去的地方。在离和回,远和近、亲和疏之间,我们慢慢读懂了人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甘肃省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学地理学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地理学为研究方法,分析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个体生存空间与生活环境,以及作家自身的生存处境。从地理学层面观照的“地理空间”,有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之分;从文学地理学层面而言的“地理空间”,是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是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在文学中的具体化表现。文学地理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文学与空间之间的关系。江州作为白居易仕宦生涯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站,无疑是他人生和文学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地理空间,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在这个地方发生了标志性的转变。江州四年,白居易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他在“出”与“处”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形成了“所守者道,所待者时”的“出处”思想及委顺认命、寄情禅道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反映在其诗文上主要就是这一时期多为“触景怡情,及时行乐,迁谪之感毫不挂怀之作”。在江州任上,白居易还借用禅道思想来排遣情累。江州是一个充满禅机的地方,白居易在这里寻禅问佛,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江州大大小小的佛寺禅院。其《遗爱寺》诗中写的“弄时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表现出了对佛家幽静之地的喜爱。除了佛教思想外,白居易在江州时期还明显受到了道家老庄思想的影响,他在江州时期大量创作闲适诗,以及从这些闲适诗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的“闲”和“适”就是老庄思想的鲜明映射。不仅如此,白居易的艺术风格在贬谪江州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而言,闲适诗所占分量远远超过讽喻诗。前期的“惟歌生民病”的切直为主流的艺术风格,在贬谪到江州之后转变为以闲适为主。而其此种诗歌风格的形咸与江州之地的山水风物不无关系。如“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其下无人居,悠哉多岁年……”诗歌极言草堂环境之优美和自己居于其间的傲然自足。其余如“山吐晴岚水放光,辛夷花白柳梢黄”“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等诗句皆根植于江州,是江州独特的山水风物对白居易诗歌的直接、明显的影响。白居易在对山水风物的歌咏中排解心中苦闷的情绪。此外,白居易江州时期诗歌风格的变化还与韦应物诗歌在江州的流传有关。韦应物于贞元元年至三年任江州刺史,据记载韦应物在江州三年期间,共有诗31首。韦应物在诗歌创作上追求风格的清雅闲淡和语言的炼饰省净,白居易深受其影响。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白居易贬谪江州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江州之地特定的地域文化氛围促成了白居易思想和创作上新气象的出现;另一方面,白居易也间接促进了江州地域文学的繁荣。正如学者所言:“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视为对某些地区和特点的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这些地方。”江州的著名山水和历史名胜,白居易几乎均有游览和题咏,这些诗文为这些景点增添了文学内涵,某种程度上使得这些景点的光彩更炽,间接推动了当地地域文学的发展。不仅如此,与白居易有关的两处重要遗迹,建于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的草堂和浔阳江边的琵琶亭,也引来了后世文人的不断题咏。从宋代的夏竦、欧阳修,张耒、戴复古、张孝祥,一直到清代的查慎行,吴伟业等,文人墨客凡过此地者,几乎没有不留下诗文的,这又促进了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摘编自王浪红《白居易贬谪江州的文学地理学意义》)材料二:中国文学讲求由景入情,情景交融的章法,这使几乎所有优秀的古典诗词都蕴含了大量的地理景观信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可根据地域分布分为狭域景观信息、广域景观信息和隐域景观信息三种基本类型。所标示的地理区域范围较小、景观位置的特定性较强、多有具体地名标示的信息为狭域景观信息,如“姑苏城外寒山寺”中的“姑苏”;表现的地理区域范围较大,景观位置的特定性较弱、无具体地名标示,但地理环境标示存在的信息为广域景观信息,如“大漠孤烟直"中的“大漠”;而未表明确定的地理区域范围、景观位置也不特定、多为具体景物标示的信息是隐域景观信息,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枫林”。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的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一部分原为具体地域景观的描写,随着岁月流逝,由狭域景观信息转化为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而流传于世。如“春江潮水连海平”中的“春江”,原特指钱塘江,后被理解为任何地域的江面景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楼”,原特指鹳雀楼,后来无论何时何地,每当游人登临楼阁远眺,都会兴附于此。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在旅游地理意义上有重要作用。旅游者对观光旅游区域的选择,除受交通、经济等条件影响外,主要受文化信息的影响。大量融贯于名篇佳句中的旅游景观,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因此,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对旅游者在地域择向上有引导作用。而诗人在诗句中独具慧眼、画龙『点石成金』般揭示出风景美之所在,并赋予其一定的情感内容,又能引发旅游者的共情。同时,大量的诗词以碑刻、楹联、壁挂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景观中,围绕于旅游者周围,使旅游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品评诗句中的景观,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此外,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还可用于古旧旅游景观的考证、发掘和开发利用。世事沧桑,治乱更迭,许多名楼胜景被毁损、废弃,古诗词中大量精美、详尽的景观信息却历千百年而不朽,这些都为重建、发掘这些旅游景观提供了考证依据。(摘编自王岷、张柏《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探讨文学创作与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问题,并都以古典诗歌为例进行分析,但二者的关注点不同。B.材料一是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探讨白居易贬谪江州的四年间,江州的地理环境对白居易江州诗文创作的直接影响。C.材料一认为,白居易的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江州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否则文人墨客经过江州时不会留下诗歌和文章。D.材料二在交代地理景观信息的三种基本分类后,又进一步指出古诗词中的三类地理景观类型可随时随地进行相互转化。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地理学以地理学为研究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这从本质上来说是在分析文学与空间之间的关系。B.贬谪江州的白居易思想是极其复杂的,在“出”与“处”之间纠缠不已,这与其在《琵琶行》中流露出的情绪有相似处。C.白居易写于江州的“弄时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可佐证其寻禅问佛的生活态度和方式。D.如果白居易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生存处境没有变化,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就不会有变化。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江州山水风物对白居易创作的影响、白居易的创作对江州地域文化的影响两方面进行探讨。B.材料一第二段以“主要”“几乎”“大量”等词语,对阐释问题作出限制,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密性。C.材料二通过引用古代诗歌中关于地理空间的诗句,充分证明了地理景观信息在古诗中存在的普遍性。D.材料二第三段在探讨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的旅游地理意义时,更倾向其对旅游者引发的遐思与共鸣。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既有“天姥”等狭域景观,也有“青崖”等广域景观。B.夏竦读白居易诗而游览琵琶亭等处,可见白居易诗歌中的景观信息对他有引导作用。C.白居易被贬江州四年,写了大量诗歌排遣情累,这些诗对江州地理景观有强化作用。D.“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对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君李煜而言有考证作用。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作品中的“空间”,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A2.D3.D4.B5.①材料一中谈到的“空间”,是指文学地理学角度说的“地理空间”,即白居易被贬后的江州这一地域。

②材料二中谈到的“空间”,是指出现在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包括具体地域景观和转化后的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

③材料一是相对于地理学对地理空间的分类而言,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材料二是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对现代旅游的意义而言的。〖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江州的地理环境对白居易江州诗文创作的直接影响”错误。白居易诗文江州诗文创作在思想内容、风格上的变化,最直接的影响是他被贬谪的遭遇,而不是客观的“江州的地理环境”。C.“否则文人墨客经过江州时不会留下诗歌和文章”错误。选项强行关联,原文是“文人墨客凡过此地者,几乎没有不留下诗文的,这又促进了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选项变成了所有文人墨客经过此地都要留下诗文,而且文人墨客留下诗文也不仅是因为白居易的文学作品帮助创造了江州地域文学的丰富繁荣,更主要是对白居易这个人的缅怀、追慕。D.“又进一步指出古诗词中三类地理景观类型可随时随地进行相互转化”错误,错误的点是“随时随地”和“相互转化”上。原文的语句是“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的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一部分原为具体地域景观的描写,随着岁月流逝,由狭域景观信息转化为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而流传于世”,即原文只说了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但不等于是“随时随地”;其次,原文只谈到“由狭域景观信息转化为广域或隐域景观信息”的类型,不能得出“相互转化”。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如果白居易的生存空间、生活环境,……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就不会有变化”错误。选项夸大了外在的环境对诗歌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的影响,细读材料一可知:文人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的变化,主要是与自身的遭遇,比如政治仕途、家庭变故等有关。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更倾向其对旅游者引发的遐思与共鸣”错误,于文无据。原文说“大量融贯于名篇佳句中的旅游景观,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诗人在诗句中……并赋予其一定的情感内容,又能引发旅游者的共情”,但接着原文用的是“同时,大量的诗词以碑刻、楹联、壁挂等形式加入到……使旅游者……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此外,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还可用于古旧旅游景观的考证、发掘和开发利用”,即原文谈了地理景观信息的旅游地理意义三个方面,是并列平行的,没有“更倾向”。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A.“也有‘青崖’等广域景观”错误。“青崖”就是险峻的青山,它没有确定的地理区域范围、景观位置也不特定,应该属于隐域景观。C.“白居易被贬江州四年……这些诗对江州地理景观有强化作用”错误。根据材料二“大量的诗词以碑刻……加入到旅游景观中……使旅游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能品评诗句中的景观,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即“强化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是从旅游者观光、品评的角度来谈,而不是从创作者来谈。D.“对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君李煜而言有考证作用”错误。李煜的“雕栏玉砌”只是宫殿的泛称,而不能作为考证依据。故选B。【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材料内容和归纳概括的能力。题干要求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我们来看材料一出处“王浪红《白居易贬谪江州的文学地理学意义》”,再结合材料一的文字“从文学地理学层面而言的‘地理空间’,是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江州作为白居易仕宦生涯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站,无疑是他人生和文学地图上的一个重要地理空间”等可以看出:材料一的“空间”是从文字地理学的层面来谈,偏向于“具有人的生命经验与情感体验参与其中并经过文学化的地理空间”;另外,从作者论述探讨的主体来看,他侧重论述的是白居易被贬谪的“江州”这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材料二的出处是“王岷、张柏《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从书名可以看出是探究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及旅游地理的意义。文中这样写道“中国文学讲求……这使几乎所有优秀的古典诗词都蕴含了大量的地理景观信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可根据地域分布分为狭域景观信息、广域景观信息和隐域景观信息三种基本类型”,可以看出:材料二探究的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三种分类。从材料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在旅游地理意义上有重要作用。旅游者对……往往引人遐思,令人神往;同时,大量的诗词以……这在无形中强化了地理景观作为风景的价值。此外,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还可用于古旧旅游景观的考证、发掘和开发利用……”等看出:材料二侧重探究古典诗词中的地理景观信息在旅游地理上的三个方面的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老家乔叶隧道串得很近,一个挨着一个。明明暗暗的,景色已是青山重重的南太行深处。八百里太行山跨了京、冀、豫、晋四地,大致是一个东北到西南的走向,到了予城基本就是南向,人便称南太行。从高处看,从南边的大平原次第向北攀升,使得南太行的山势如一面巨坡,越高越深处便越接近于晋,而宝水村正处于豫晋交界。一个小弯转过,“宝水村”三个宋体白字显示在一块蓝底标牌上。车右拐上了一条路,不宽,只容两辆车擦肩而过。一路向下去,等到平路上时,就听见了狗叫声。老原把车窗降到了底,顿时风声大起,浓郁的草木之气扑面而来,清新如洗。老原说宝水村分三大块,也就是三个自然村,西掌、东掌和中掌,咱这就要到西掌了。我说咋都叫掌。老原鄙视道,少见多怪。山里少有平地块,有也不大,跟巴掌似的,就爱称掌。南掌北掌大掌小掌的,你十里八乡打听去,准有。咱村东边的那块就叫东掌,西边的那块就叫西掌,在东西掌中间的那块就叫中掌,多简单明了。又说,咱家就在中掌。我揶揄道,看你这骄傲自豪的劲儿,好像中掌跟象城的CBD似的。老原道,起码是宝水村的CBD。便问他,原家祖上挺有钱的吧?他笑了一声,说,那是,听我父亲说,原本也穷,到曾祖时就积攒起了一份厚实家底儿,盖的是好房,买的是好地,用的都是大牲口,那日子就是顿顿吃肉喝酒也不算啥。说到这里却停住了。我便追问:后来呢?他又笑一声,后来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了嘛。没啥可说的啦。一条窄窄的砂石土路从主路上岔开,往右手边的山坡里蜿蜒而去。这块地看着还挺新——我指着砂石路和主路之间的那片夹角空地——平出来没多久吧?嗯,得有半年了。打算做停车场的。在省上“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入选名单,宝水村排名第一。等将来村子红了,来的车多了,就得停这儿。又感叹还是乡下天大地大,随便就能整出一块地方。我说可别瞎扯,这可是地,哪有那么随便。听他说农村的地不值钱,我也只能更加鄙视道,地在农村哪是值钱不值钱的事儿。①农村人活的就是地,宅基地,耕地,林地,哪儿能离得开地,最能让人较真的也就是地。回——来——啦——循着声,便看见一个老太太正在前方的一个石礅上坐着,手里握着一根拐杖,戴着一顶黑帽子,穿着一件黑底起红花的中式棉袄,脑后盘着一个圆圆的发髫。暗黄的面皮,很瘦,却像松柏似的,有一股子硬实在里头。哦——回来啦!老原也大声应,把车速放得很慢,快到老太太跟前时停下,半开车门喊道:九奶,咱回吧?我捎你啊。②老太太眯着眼睛看着他,括号般的皱纹里颤颤巍巍的,兜着点儿笑意思,就那么看着老原,直待老原又问了她一遍,她方才摆了摆手,说,一会儿回。老原便上车继续前行。我问这是谁,老原说,没听见我喊么,是九奶。搁哪儿排的第九?张家。那么多儿子?几支一起排的,显得门户大。那跟你们原家不沾啊。姓上不沾,另有一路沾法。她是我父亲的干娘,顺下来,可不就是我的干奶奶?这还不算沾?嗯,沾,很沾。早年间,她可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接生婆,这辈子不知道接生过多少个孩子。多大年纪了?九十四五吧。周边几个村里,没有比她更老的人了。哦,这么长寿,有福。她很年轻时就没了丈夫,一辈子没孩子,一直孤寡到现在。我嗯了一声。一时无话。老原却把车靠边儿停下,点了一支烟。抽了两口方才又说,论起来,这干奶奶比多少人的亲奶奶都亲呢。要不是她,原家早就在村里没了地方。这事儿说来话长。简述起来就是,从他记事时起,父亲每次带他们回来上坟都不进村。他十八岁那年清明节,跟着父亲回来上坟,九奶在桥头候住了他们,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九奶。那时她好像就已经是这么老了。九奶踮脚了踮脚尖,伸出手去摸他的脸,被他闪避了过去。然后,九奶对他父亲说,福久,你得回来把房子修一修。都快塌了。塌就塌了呗。宅基地都有人瞄上了,快成别人家的了。要是哪天想回来,就没有了站脚的地方。不回来了。人家就会说,村里没原家了。原家没老家了。就叫他们说去。你这些话,能叫坟里的先人听?坟里的先人,也不知道个啥,也听不见个啥。那你还回来上啥坟哩。老原说,这句话父亲没接住。那天,九奶撂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给你占着地方,迟早等你回来。然后呢?你父亲很快就回村翻盖老宅了?没有。他说。父亲还是没进村。到底也没进村。③可从那以后,他三五不时地就会念叨起九奶的话,像被下了蛊。直到他几年后被查出了肺癌晚期,住院后更像是中了魔,在病床上一遍两遍翻来覆去地叮嘱我说,我是不中用了,等我死了,你得回去盯着。你是长子,得在村里顶门立户。咱家的房子不能倒,也不能比谁家的低一砖。咱不能叫门势塌掉。不求比人强,也不能落人后。叫他们知道,咱原家的人都一茬茬长着,原家的香火没有断,原家的日子还长着呢。④烟灰轻弹,不及落地便被风吹得没了影踪。父亲去世后,我和两个弟弟送父亲的骨灰回去安葬。他说,也是在刚才那个地方,九奶就在那里等着。我问九奶怎么知道的,九奶说,梦见了。九奶说这句话时,泪就噙在眼窝里。老原侧背着我,看不清他的表情。那天,我们跟着九奶,捧着父亲的骨灰先回了老宅,让村里人帮忙去打墓。老宅被打理得窗明几净,种着花,种着菜,搭晒着衣裳,一看就是一直住人的样子。也不知道怎么了,我当时膝盖一软,就跪了下去,大哭了一场。从那时起,我的脑子里第一次升腾出了老家的意识,就认下了这个老家。重新上车,缓缓前行。我突然想起有一次和报社的同事聊起老家,大家纷争着该怎么定义老家这个概念,一个平日里爱写诗的编辑以读诗的口气吟诵道:什么是老家?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在世的老人在那里生活,等着我们回去。去世的老人在那里安息,等着我们回去。老家啊,就是很老很老的家,老得寸步难行的家,于是,那片土地,那个村庄,那座房子,那些亲人,都只能待在原地,等着我们回去。所谓老家,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啊。(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开头部分,由“隧道串得很近,一个挨着一个”写起,交代宝水村是一个地处南太行地区的村庄,由此与后文乡村正在转型关联。B.“我”和老原循着“回——来——啦——”的声音看见了坐在石礅上的老太太,可见每天等候外出的人归家是老太太生活中重要的内容。C.老原叙述送父亲的骨灰回去安葬的事情时,说九奶“泪就噙在眼窝里”,此细节暗示了九奶一直以来对老原的父亲福久的一份牵挂与惦念。D.老原在和“我”的聊天中,讲述了他也曾毫无“老家”意识,但在父亲去世后,面对等着父亲的九奶,最终认下了自己的“老家”的详细过程。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用逗号标示停顿,让“宅基地”“耕地”“林地”三个词语独立成句,强调土地在农村的不同分类,以及土地对农村人的重要性。B.句子②用语独特,作者用“括号”来形容九奶脸上的皱纹,用“颤颤巍巍”与“兜着点儿笑意思”搭配,使九奶看着老原的神态更有画面感。C.句子③中“下了蛊”表现出父亲当时已无法放下对老家的执念,这与前文父亲与九奶对话时的倔强形成对比,足见九奶的反问对父亲的触动之大。D.句子④描述了老原轻弹烟灰的情状,但在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表现出老原结束往事回忆后的轻松之状,另一方面暗示出时间流逝之快。8.“一个小弯转过”这个段落,是如何描写老原回到宝水村后的“骄傲自豪的劲儿”的?请结合文段简要说明。9.如果让你以“亲切平易的叙事语调”为题,为班级读书小组写一则《所谓老家》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答案〗6.B7.D8.①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老原到宝水村后打开车窗的动作、介绍宝水村的神态及语气语调,直接表现老原的骄傲自豪。②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描写老原说老家时“我”对他的揶揄,侧面表现老原对老家的热爱和赞许。9.①以亲近、平易的语气讲述事情。文章讲述了宝水村人及其言行,用贴合人物身份、生活风俗的语气,使阅读者觉得亲切可感。②对话性叙述。文章主要通过“我”与老原一路上的闲话,来讲述宝水村的故事。③具有地域特色的词语的应用。如“很沾”“门势塌掉”等词语的使用,强化了人物、故事的地域色彩。〖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可见每天等候外出的人归家是老太太生活中重要的内容”错误,文章写“我”碰到九奶奶坐在一个石礅上,是为了引出下文对老太太及其劝说父亲等内容的介绍,并不能看出“每天等候外出的人归家是老太太生活中重要的内容”。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句子的能力。D.“一方面表现出老原结束往事回忆后的轻松之状,另一方面暗示出时间流逝之快”错误,应是一方面暗示时间流逝之快,另一方面暗示下文父亲的去世。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描写手法的能力。“老原把车窗降到了底”是动作描写,“老原说……”是语言描写,“老原鄙视道”是神态描写。可见文章描写老原到宝水村后打开车窗动作、介绍宝水村的神态及语气语调,直接表现老原的骄傲自豪,属于正面描写。“我揶揄道,看你这骄傲自豪的劲儿,好像中掌跟象城的CBD似的”,这是通过“我”对他的揶揄,侧面表现老原对老家的热爱和赞许,属于侧面描写。【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①小说以我一次的回乡过程为线索,介绍了“我”家族的过去、九奶奶、以及“认下了这个老家”的原因等,作者用了贴合人物身份、生活风俗的语气,比如“回——来——啦——”“哦——回来啦!”“九奶,咱回吧?我捎你啊”“宅基地都有人瞄上了,快成别人家的了。要是哪天想回来,就没有了站脚的地方”等,使阅读者觉得亲切可感。②小说采用了“对话性叙述”的手法,通过“我”与老原一路上的闲话,如“我说咋都叫掌。老原鄙视道……又说,咱家就在中掌。我揶揄道……老原道……”“便问他……”等,来讲述宝水村的故事,二人的对话通俗且口语化。③具有地域特色的词语的应用。如“很沾”“门势塌掉”“哩”等词语的使用,强化了人物、故事的地域色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下旱,蝗。帝加惠:今诸侯毋入贡,驰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民得卖爵。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