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所以我提出,要关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后来大家觉得“附近”值得讨论,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康岚:您说过,“重建附近”不是一种论述,而是一种劝说,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劝说。为什么“附近”对年轻人尤其重要?项飙:当时我好像还提到,年轻人关心的就是两极。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以后去哪里等,对这些问题很焦虑,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又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民族的兴盛啊,这些由各种抽象说法形成的宏大叙事,造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反而是很模糊的。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因为他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他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词语。所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觉得,学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我在想,“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后来会引起反响,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它点出了一个症结,就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轻人觉得社会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特别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或者说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学这一条路,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来究竟能不能获得他要的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一旦超出他那个“泡泡”,是一个好像特别不能把握的世界。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年轻人都觉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当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虑、劳累、恐惧和无意义时,他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重新找到一个锚、一个立足点。那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大家在“附近”这个意象里看到了一种可能,觉得“附近”可能是一个新的抓手和立足点,是大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个基础。康岚:为什么“附近”能够满足这一点?项飙:因为“附近”跟地方、跟社区、跟小区、跟群体、跟部落都不一样,“附近”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单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单位可能是社区,但在社区里面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人,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内部的关系是稳定的,人员是相对同质的。但“附近”不一样,就像我前面说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卖菜的、卖早点的、搞保洁的;而且这个“附近”是跟着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选自《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人对时间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空间逻辑的忽视,可能导致“时间的暴政”。B.和周边的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提升我们对“附近”的感知。C.“附近”包含着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D.相比社区,“附近”边界更灵活,更强调个体经验,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理解时间的主要方式由通过人的行为转变为通过钟表,与工业化后的生产生活需要用抽象时间来衡量有关。B.重新树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对自己周边生活的具体感知之中。C.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有效增强年轻人对生活的可控感。D.乡土社会的人们在熟人社群长大且不轻易流动,与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同,他们对“附近”的认知比较具体清晰。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岚作为提问者,能够围绕“附近”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提问,从而将访谈逐渐推向深入。B.画线句通过对被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双方的距离,又为话题的自然过渡做好铺垫,体现提问者对访谈较强的掌控力。C.项飚用词形象生动,如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以“泡泡”暗示个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D.项飚回答时经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为人类学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较注重语言的严谨性。4.根据访谈内容对项飚的阐述思路进行梳理,下列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附近消失 B.②重建附近 C.③尤其重要 D.④从而做到5.项飚在访谈中提到,他对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请结合访谈分析其表现及效果。〖答案〗1.D2.B3.C4.D5.①描述性:用生活的例子具体描述“时间的暴政”“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针对性:针对人们被时间逻辑统治、不再关注附近,年轻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体问题发表意见。③效果:使学术观点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也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缺少限制,曲解文意,原文“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可见原文有限制语“在这个意义上”,而且原文还有“可能”。【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无中生有,原文“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并不是要求年轻人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而是要他们关注宏大叙事的同时也要关注“附近”。【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错,原文“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表明“时间的暴政”指的是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被这种时间控制,一切由它说了算。【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D.“从而做到”错,原文“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可见“强调具体经验”“以个体为中心”不是要求我们以“附近”为抓手“做到”的内容,而是“附近”本身的特点。【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的能力。①描述性:以“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用“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来描述“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针对性:“附近”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因为作者关注到“时间的暴政”统治了我们的生活,并且“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因而我们不再关注“附近”;而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作者给出的意见就是年轻人要关注“附近”。总之,作者针对人们被时间逻辑统治、不再关注附近,年轻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体问题发表意见。③效果:因为有“描述性”,使得学术观点并不抽象,易于让人理解,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因为有针对性,大家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给出的解决办法也很实用,从而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茅盾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跟他们在一起,是在天方破晓、山坡的小松林里勉强能够辨清人们面目的时候。朝霞掩蔽了周围的景物,人们只晓得自己是在一座小小的森林中,而这森林是在山的半腰。昨夜他们仓皇奔上这小山,只知道是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现在,他们在晓风中打着寒噤,睁大了眼发愣,突然发觉在他们周围,远远近近,有比他们多一倍的武装人员,不用说,昨夜是在森严警戒中糊里糊涂地睡了一觉。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走近他们来了。他操着生硬的国语,告诉他们:已经派人下去察看情形了。“敌人在什么地方?”他们之中的G君问。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他侧着头想了想,好像一个在异国的旅客临时翻检他的“普通会话手册”,要找一句他一时忘记了的“外国话”;终于他找到了,长睫毛一闪,忽然比较流利地答道:“等等就知道了。”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然而人心总是无厌的,眼前既然有这么一位“语言相通”的人,怎么肯随便放过?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年轻人不忙不慌地静听着,闪动着他的长睫毛。末了,他这才回答,还是那一句:“等等就知道了。”这一句话,现在可没有刚才那样的效力了。因为提出的问题太多又太复杂,这一句回答不能概括。人们内心的不安,又开始滋长。幸而,这所谓“等等”,不久就告终。敌人果然离这小小村落远些了,他们可以下山去,到屋里一歇了。因为整夜不曾好生睡觉,他们首先被引进一间房去“休息”一会儿,这房本来也有人住,但此时却空着。吃早饭的时候,招待他们的东道主告诉他们:今晚还得走夜路,白天可以畅快地睡个好觉。他们再回那间房去,刚到门口,可就愣住了。因为是从光线较强的地方来的,他们一时之间也看不清楚,但觉得房里闹哄哄挤满了人,嘈杂的说笑,他们全不懂。然而随即也就悟到,这是这间房的老主人们回来了,是放哨或是“摸敌人”回来了。渐渐地看明白,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面巾、马口铁杯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歉,然后一个一个又出去了,步枪却随身带起。房里又寂静了,他们几位新客呆了半晌,觉得十二分的过意不去。他们都走到那伟大的板铺前,正打算各就“岗位”,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一会儿,他却抬起头来了,呀,原来就是早晨在山上见过的那位年轻人。只记得他是多少懂得点国语的,他们之中的G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并对于占住了房间的事,表示歉意。年轻人闪动着长睫毛,笑了一笑。可是他并不开口,凝眸望了他们一眼,收拾起书笔,站起身来打算走。“不要紧,你就留在这里,不妨碍我们的,况且我们也不想睡。”G君很诚恳地留他。他可有点惘然了,似乎有多少意思要倾吐,然而一时找不到字句。这当儿G君看见他手里那本很厚的书就是他们一个朋友所写的《论民族民主革命》,一本高级的理论书,不禁大感兴趣,就问他道:“你们在研究这本书么?”他的长睫毛一敛,轻声答道:“深得很,看不懂。”忽然他那颇为白皙的脸红了一下,羞怯怯地又加一句:“没有人教。”“学习小组上用什么书?不是这一本么?”“不是。”年轻人的长睫毛一动,垂眼看着手里那本书,又叹气似的说,“好深呵,好多地方不懂。”“这叹息声中,正燃烧着火焰一样的知识欲;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G君于是问道:“你是哪里人?”“新加坡。”“什么学校?”“我是做工的。”年轻人回答,长睫毛又闪动一下。从他不完全的答语中,他们知道了他生长在新加坡,念过一年多的小学,后来就做机器工人,抗战以后回祖国投效,到这里也一年多了。“你怎么到了这里的?”有人冒昧地问。年轻人又有点惘然了。他笑了笑,低垂着长睫毛,又回到原来的话题,叹息着说:“知识不够,时间也不够呀。”于是把那本厚书塞进衣袋,他说:“我还有事,等等,时间到了,会来叫你们。”便转身走了。房里又沉静了。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见到青年之前,“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在青年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时,“他们”的不安“又开始滋长”,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B.在写战士们解下挂在身上的物件时,用了“闹哄哄的”“劳什子”等词语,写他们带来的嘈杂与混乱,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C.在G君打招呼和表达歉意时,青年只是笑一笑,并不说话,收拾起书笔打算离开,表明他不想打扰“他们”休息,也表现出他有些羞涩的特点。D.“他们”与那位青年虽然只有短暂的交流,但通过了解到的部分信息,可以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句先写“他们”感觉到有这么一位青年跟“他们”在一起,然后才交代时间和环境,这样起笔虽稍显突兀,但具有聚焦的效果。B.本文写那位青年的国语不好,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像异国旅客似的,临时翻检自己的“普通会话手册”,这为后文揭示他的身份做了铺垫。C.“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一句,以榴霰弹比喻“他们”提出的问题,突出问题杂多而散乱,这一比喻也契合战时环境。D.本文以时间为主要叙述线索,形象地描摹了那位青年的言行,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语言也十分生动,是一篇叙事记人的美文。8.本文中那位青年前后给了“他们”哪些不同的印象?请概括分析。9.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那位青年的形象的。〖答案〗6.C7.D8.①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国语不好,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态度却从容不迫;
②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动;
③得知青年是归国支援抗战的华侨工人,态度沉着,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们的面影。9.①借助战时环境的烘托和一面之识的印象,大体勾勒了人物的轮廓;
②通过沉着的态度、闪动的长睫毛、羞涩的表情等细节,描摹青年最主要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③围绕关于阅读理论著作的对话,表现青年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A.“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错误。结合原文“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可知,青年的到来起到了暂时安定人心的作用。B.“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错误。结合原文“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面巾、马口铁杯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歉”分析可知,文章只是描写了几个人进来的场面,没有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因为他们本不打算睡觉。D.“可以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错误。结合“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分析可知,对青年人的身世的了解不是“推想”,而是青年人明确告诉给他们的,让他们兴奋地也不是“推想”的过程,而是感觉到“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错误。原文没有详细记录这些人的心理活动,只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角度展示了人物特点。【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原文“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分析可知,年轻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国语不好,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态度却从容不迫;结合原文“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他们之中的G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分析可知,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动;结合原文“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分析可知,青年是归国支援抗战的华侨工人,态度沉着,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们的面影。【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在紧张的战争环境这一社会背景烘托下下,和“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新加坡”“我是做工的”等一面之识的印象,大体勾勒了人物的轮廓;本文通过“他笑了笑,低垂着长睫毛”“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等分析可知,文章通过沉着的态度、闪动的长睫毛、羞涩的表情等细节,描摹青年最主要的外貌和沉稳、好学、羞涩的性格特征;结合“叹息着说:‘知识不够,时间也不够呀’”“轻声答道:‘深得很,看不懂’忽然他那颇为白皙的脸红了一下,羞怯怯地又加一句:‘没有人教’”“又叹气似的说,‘好深呵,好多地方不懂’”分析可知,围绕关于阅读理论著作的对话,表现青年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清水丹山之间,有隐君子,姓徐名吉民,别号乐轩居士。居士少业儒,以数试不利,遂去诸生,怀终隐之志。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依范文正公故事,创义田义塾。讳言人过,喜称人善。又善莳药,故得药物最真,凡乞者即与之,以治病多效。得一奇方,必普传于人。凡数百里内,僧刹道院,力可新者,皆竭力为之。居士虽外托沉冥,而好读书,所著奇书最多,遇友人佳诗及文字,即寿诸石。所居近沧漭溪,种树数十万株,如云封雾接。居士跨蹇往来其间,与田夫野老,坐草莱,说耕耘事。手种茗,不啻天池、虎丘。家酿醇酒,清洌异常。居士性不多饮,少饮即酣畅,任意潇洒。久之裒集成帙,自号曰《樵歌》云。嗟乎,诗之累于应酬也久矣!居士隐于樵,故谢绝一切人间应酬。凡意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与口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者,居士皆无有。故落笔即有烟云之趣,依稀与陶元亮、王无功①相似。今春,予由当阳玉泉得晤居士,一见欢然订交。盖居士与予友刘孝廉玄度最相知。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朔望必奠,谭及必泣,其急友谊如此。樵乎,樵乎,其真有隐德侠骨者耶!后之人读《樵歌》,居士之清标逸致,亦可想见其一斑也。(节选自袁中道《徐乐轩〈樵歌〉序》)材料二:嗟夫,诗道之不古久矣!世之号善吟者,往往流连光景,使人驰骛乎玄虚荒忽之埸,控之非有,挹之非无。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此何为者哉?殊不知诗者本乎性情,而不外于物则、民彝②者也。舍此而言诗,诗之道丧矣!濂也不敏,自童年习为比兴之学,腥秽填阏而襟灵弗舒,形于言辞则平凡为已甚。今幸获读先生之诗,庶几其有发哉。(节选自宋濂《霞川集序》)〖备注〗①陶元亮: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王无功:王绩,字无功,初唐隐逸诗人。②物则:物理,事物的法则。民彝:人伦,人与人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至造为奇A论B谓诗C有生意D须人E持之F不G尔便H将飞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指放弃,与《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去”意思不同。B.莳,指栽种,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其莳也若子”的“莳”意思相同。C.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D.不敏,文中指行动缓慢,与成语“敬谢不敏”中的“不敏”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乐轩少年时以儒学为业,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未能考中,于是怀有终身隐居的志向。B.徐乐轩大公无私,常施舍药物给他人,这些药物治病大多有效果。得到奇方,他必分享于人。C.徐乐轩喜好读书,著书很多,看到友人的好诗文,担心自己不能长久欣赏,总要把它们刻在石上。D.宋濂认为自己所做诗歌过于平凡,有幸读到《霞川集》,希望这本集子能对自己写诗有所启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2)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14.徐乐轩的诗歌创作体现了宋濂“诗者本乎性情”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答案〗10.BDF11.D12.C13.(1)每天把布施恩德作为要事,救济他人的急难,如同自身有急难一般。
(2)等到玄度去世以后,(居士)想方设法寻求他留下的文集,按次序编排后把它交给我。14.①他的诗言为心声,没有违心之言。
②他的诗来源于隐者生活,落笔即有隐逸之趣。
③他的诗体现其“隐德侠骨”“清标逸致”。〖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甚至造出一些奇谈怪论,说是诗歌有生命,须得人亲手握住,否则便会飞去。“奇论”作“造为”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B处断句;“诗有生意”作“谓”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D处断句;“之”作“持”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F处断句。【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放弃;逝去。句意:于是放弃秀才身份。/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B.正确。句意:又擅长栽种药草。/种植的时候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C.正确。D.“文中指行动缓慢”错误。文中的“不敏”与“敬谢不敏”中的“不敏”都指“不聪敏、没有才能”,是自谦之词。句意:我不聪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不能接受,只好谢绝。【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担心自己不能长久欣赏”错误。徐乐轩将友人的好诗文“寿诸石”上的目的,是唯恐其不流传于后世。【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种”,布施;“周”,周济,救济;“不啻”,不异于,如同。(2)“及”,等到;“没”,通“殁”,去世;“编次”,按次序编排。【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据“凡意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与口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者,居士皆无有”可知,他的诗言为心声,没有违心之言。根据“故落笔即有烟云之趣,依稀与陶元亮、王无功相似”可知,他的诗来源于隐者生活,落笔即有隐逸之趣。根据“樵乎,樵乎,其真有隐德侠骨者耶!后之人读《樵歌》,居士之清标逸致,亦可想见其一斑也”可知,他的诗体现其“隐德侠骨”“清标逸致”。参考译文:材料一:清水丹山之间,有一位隐士,姓徐名吉民,别号乐轩居士。居士少年时以儒学为业,因为多次科考不中,于是放弃秀才身份,怀有终身隐居的志向。每天把布施恩德作为要事,救济他人的急难,如同自身有急难一般。依照范仲淹的旧例,创立义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义塾(不收学费的私塾)。不愿谈论他人的过错,喜欢称扬他人的好处。又擅长栽种药草,因此所得药物最真,只要有人请求就施舍给他,用来治病大多见效。得到一个奇方,必定普遍地传及众人。方圆数百里内所有的寺庙和道院,只要有能力翻新的,都尽心竭力去做。居士虽对外不事声张,泯然无迹,但是爱好读书,撰写的奇书最多,遇到友人的好诗和好文章,就刻写在石头上。住所靠近沧游溪,栽种了数十万株树,仿佛连云接雾,一望无际。居士驸着蹇驴往来其中,与山野父老坐在草地上,谈说些耕种之事。亲自种植茶树,(所产之茶)不异于天池、虎丘的名茶。家中酿造的美酒,异常清醇。居士天性不多饮酒,少许饮酒就很畅快,任随其意,自然(挥洒)。一段时间以后辑集成册,自己命名为《樵歌》。唉,诗歌受应酬的拖累已经很久了!居士隐身于樵采,因而对人间应酬一概谢绝。凡是心里所不想说而不得不说,口中所不愿言而不得不言的话,居士全都没有。所以一落笔就有隐逸山林之趣,与陶渊明、王绩相类似。今年春天,我有幸在当阳玉泉寺晤见居士,初次见面就高兴地结为朋友。这是因为居士与我的友人刘玄度孝廉最为知心。等到玄度去世以后,(居士)想方设法寻求他留下的文集,按次序编排后把它交给我。朔日与望日必祭奠(玄度),说到他时必定哭泣,居士就像这样重视友谊。樵夫啊樵夫,他真是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具有见义勇为气魄的人啊!后来的人读了《樵歌》,对居士清高的人格、超逸的兴致。也可以有所领略和想像了。(节选自袁中道《徐乐轩〈樵歌〉序》)材料二:唉,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不淳朴已经很久了!当今世上那些号称善作诗的人,其题材或辞句往往局限于美好的景象,使人奔走于玄虚、荒诞之境,若有若无,难以把握。甚至造出一些奇谈怪论,说是诗歌有生命,须得人亲手握住,否则便会飞去。这说的是些什么话?(他们)竟不知道诗歌以真性情为根本,而不外乎物理与人伦。抛弃这些去谈论诗歌,诗道就丧失了!我不聪敏,自童年起学习诗歌,腥气、污秽沉积淤塞,襟怀、心灵不得舒展,写成诗歌则过于平凡。如今有幸能读到先生的诗,希望会对我有所启发吧。(节选自宋濂《霞川集序》)(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毛君游陈氏园①苏辙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药犹堪送晚春。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备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②筼筜: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园中很多花朵都曾被频频风雨损伤,但诗人游园的心情并没受到影响。B.颔联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筼筜和芍药,也点出了游园的时节。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D.路上杂乱地走着尽欢而散的人们,诗人也回到了家中,心中充满喜悦。16.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暮春时节,风雨连绵,诗人游园所见应是桃李凋谢,满地落红,但诗人并无愁怨叹惋之情,仍然找到了怡人的美景,并与友人们把酒尽欢;②诗中展现出了诗人旷达的胸襟,由此看来,在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诗人也会有随缘自适的气度,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错,“无巡”指喝酒没有次序,“更无巡”三字,表达出诗人高涨的激情,他一杯接一杯地喝酒,一时间忘记了贬谪的痛苦。【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诗人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的能力。首联“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介绍诗人游访的原因,“增筑园亭草木新”写陈氏最近新筑了一处园亭,心情振奋,并希望与朋友们分享他的快乐。次句交代天气状况,“损花风雨怨频频”,近几日风雨不断,那些盛开的花朵都遭到了摧折,令人愁怨不堪。诗人们看见满地残花,一定在心里怜惜,更叹息美好总是短暂。但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大自然生生不息,这就是颔联“筼筜似欲迎初暑,芍药犹堪送晚春”。诗人在主人的陪同下,在小园中惬意地闲逛,只见翠竹重生、芍药璀璨。筼筜,是生长在水边的高大竹子。作者用“迎初暑”三字,描绘出春末夏初之时,竹叶青青、茂密挺拔的景象。而芍药却似乎对春天恋恋不舍,依然摇曳多姿地盛开,好像在殷勤地挽留着春姑娘。“犹堪”二字,传达出一份不舍之意。虽然桃花、梨花纷纷凋谢,但是翠竹茂盛,芍药盛开,草木清新,绿意盎然,也让人感到了一丝安慰。面对满地落红,诗人并无愁怨叹惋之情,仍然找到了怡人的美景,并与友人们把酒尽欢,“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过去的路上更是“归轩有喜”,可见其乐观、洒脱。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听说这个不幸消息之后,心里非常着急,他宁愿自己辞职,也要以此交换兄长脱离险境。但是朝廷并未准许他的请求,还将其贬为筠州(江西高安)盐酒税。在被贬的境遇中,诗人并未过分在意人生的挫折,而是展现出了旷达的胸襟。由此看来,在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诗人也会有随缘自适的气度,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啸,是人们抒发情感的特别方式,张孝祥“扣舷独啸”抒发出满腔豪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_”则借“啸”寄寓自己的志趣。(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作者端坐室内,静听大自然的美好旋律,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3)成语“顾影自怜”是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的意思,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陈情表》李密用“______,______”也形象地写出了其孤独的情境。〖答案〗(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2)冥然兀坐万籁有声(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天是含笑花开佳期,一朵一朵乳白的花把嘴张开。一清早,小园里就满是蕉香味。而这含笑花的蕉香又与那水果香蕉的蕉香不同。香蕉是浓香,含笑是幽香,犹如占了一炷香,蕉味随之娓娓而来。每到这时,我就搬一把竹椅,坐在含笑花前,什么都不做,闭上双眼,什么都不想,把整个人静下来。沉浸在含笑花香中,让花香轻轻弥浮在身上,穿透皮肤,进入五脏六腑,整个人感到一下子放松下来,一切都放下了。所谓“养花乃清心养心”,大概就是进入这个境界吧。昙花的香气独特而清冷。昙花与其他花不一样,它是在夏秋时节夜色中怒放的。特别是明月挂中天时,昙花在月色下翩翩起舞,乳白色的花边起舞边散发出一阵阵清新的雅香。好多年了,每逢昙花盛开夜色中,我便守着花开,闻着花香,从晚上八九点花开一直到凌晨二三点花谢。这时,花香带给我的感觉是,脑袋特别清醒,思路分外活跃。许多早已被岁月冲刷的往事,会被雅香的潮汐又冲回眼前。我赶快拿出纸笔记下来,不然,凌晨花谢以后,什么也想不起了,昙花的雅香就是这么奇异。18.下面是AI机器人拟写的诗句,不符合材料意境的一项是()A.含笑花开春意浓,幽香伴我身心松。B.风吹花落漫天舞,一缕芬芳入梦来C.竹椅轻摇香风起,月下笔耕记流年。D.昙花一现月下舞,雅香唤醒归时光。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养花乃清心养心”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火炬传递以“心心相融,爱达未来”为主题。B.我去过北欧国家荷兰,她历来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C.鲤鱼“科学家”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有其他世界的鱼冷嘲热讽。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20.下列句子中,都有“不然”,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1)一个能注意修炼自己的品行,能出色完成作业的孩子,他(她)也一定会注意把字写漂亮的。不然,一个作业潦草,字写得歪歪扭扭、支离破碎的孩子,其成绩也不会很优秀,做事也是马马虎虎的。(2)不然,凌晨花谢以后,什么也想不起了,昙花的雅香就是这么奇异。〖答案〗18.B19.A20.(1)中的“不然”表示否定对方前面所说的话常用在句子的开头。(2)中的“不然”表示如果不这样,那么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语言得体的能力。B.场景原文没有反映。语句描写的是风吹落花,芬芳飘动,和语境中昙花开放,散发阵阵清香不符。【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横线句子“养花乃清心养心”的引号作用是引用。A.表示引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讽刺。【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①“不然”意思是不这样做,用在句子开头,是对前面所说话的否定,表示与前面事实相反的一面。②“不然”意思是如果不这样,后面是一种假设的结果,这种结果与前面的事实不同。(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师们,虽学问高,本事大、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却大都不爱显摆,哗众取宠,亦不会引经据典,故弄玄虚。他们多喜说家常话,做家常人。诗歌大师白居易,人称“诗魔”。他崇尚的诗风就是说家常话,明白务实。据说,他每次诗成之后,总是先念给老妇们听,若听不懂,就拿回来修改,直到她们能听懂为止。《长恨歌》之所以比《春江花月夜》影响要大得多,就得益于通俗易懂,明白如话。鲁迅是文学大师,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能写漂亮典雅的文言文,但他在遗嘱中却句句都是家常话: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不得因为丧事,收取别人的钱,不过老朋友可以例外;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白话文大师胡适,曾留学多年,学贯中西,有几十个博士头衔,但他却从不故作高深,“言必称希腊”,而是喜欢用国人都能听得懂的家常话来交流。他的演讲明明白白,观众都能听懂;他的著作清清爽爽,读者皆可理解。无怪乎那么多人喜欢炫耀说“我的朋友胡适之”。21.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希腊”,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22.上面的语段论证还不够充分,请你选取最佳角度,在最后再补充一个论据材料,使论证更加严谨,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150个字。〖答案〗21.A22.示例:凯撒乃军事大师,打仗奇才,文笔也是一绝,他写的《高卢战记》,叙事翔实家常,文笔清晰简朴,是世界名著。公元前47年,凯撒率大军经过一番激战,平定了帕尔纳凯斯的叛乱。大获全胜后用家常话给罗马元老院报捷:“我来了,我见了,我胜了。”成为史上最简短也最著名的捷报。〖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的“希腊”所用修辞手法是借代,“希腊”代指外国的哲学思想,或代指崇洋媚外的教条主义。A.借代,用“落红”借代花,通过颜色来表达花的意象。B.比喻,将“世味”比作“纱”,表现社会环境的变化。C.夸张,山峰高耸入云,几乎与天相接,强调了山峰的高度和险峻。D.拟人,将夏虫赋予人的情感,使其“为我沉默”。【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补充论据的能力。文段的论点是第一句“古今中外的各路大师们,虽学问高,本事大、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却大都不爱显摆,哗众取宠,亦不会引经据典,故弄玄虚。他们多喜说家常话,做家常人”。文中所用的三个论据“白居易”“鲁迅”“胡适”,照应了“古今”“中”,补充的论据应选择外国相应的人物和事例,并且属于“大师”,有“学问高,本事大、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同时“不爱显摆,哗众取宠,亦不会引经据典,故弄玄虚”。可选择“凯撒”,不仅是军事奇才,文笔也是一绝,其代表作品《高卢战记》,叙事翔实家常,文笔清晰简朴,具体如记录平定帕尔纳凯斯的叛乱胜利后,用家常话给罗马元老院报捷:“我来了,我见了,我胜了”,成为史上最简短也最著名的捷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给存在问题的商家以“差评”……“点赞”与“差评”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作为网民,有人已经习惯于“点赞”,认为“点赞”虽是举手之劳,却激励了对方,给了屏幕背后的人更多鼓励;有人毫不吝惜“差评”,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才能促进对方的提升。“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重建附近”:年轻人如何从现实中获得力量?——人类学家项飙访谈(节录)康岚:您最早在什么时候提出“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想到提出这个概念?项飙:我第一次提“附近”应该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许知远在“十三邀”节目上的对话。当时好像是在谈现代人的时空观念,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耐烦?我们说到现代生活完全是被时间逻辑统治了,空间逻辑消失了。原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通过人的行动,比方说我和你的距离是一袋烟的工夫,或者说这个距离是从你家走到荷塘边上的那个工夫,其实时间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空间来衡量的。但在工业化之后,抽象时间也就是钟表时间变得非常重要。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完全变成了附属性的东西。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是因为你根本不考虑他是从空间中哪个点到餐馆拿了东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样的、进你家小区的门时他要跟保安怎样交涉,这些经历性、空间性的东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个东西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你的手里。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在这样的场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附近”这个空间的消失,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比如,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这些人对你的生活很重要,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们来组织的,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我们对这些“附近”经常是视而不见的。这个“附近”,它是一个空间,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强的社会性,它是你这个社会主体的物质基础,把你托起来。在这里面,有很多很细密的又很复杂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实是很重要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所以我提出,要关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构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时间的暴政”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是在主观意识上,要重新树立一种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这个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后来大家觉得“附近”值得讨论,大概是因为它的确有针对性。康岚:您说过,“重建附近”不是一种论述,而是一种劝说,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劝说。为什么“附近”对年轻人尤其重要?项飙:当时我好像还提到,年轻人关心的就是两极。一方面他们非常关注自我,比如考试、毕业以后去哪里等,对这些问题很焦虑,但是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又非常关心远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机、民族的兴盛啊,这些由各种抽象说法形成的宏大叙事,造成了社交媒体上各种辩论中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是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认知反而是很模糊的。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因为他缺乏对人的经验进行洞察的能力,他讲来讲去都是书面上的词语。所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觉得,学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我在想,“附近”这个概念为什么后来会引起反响,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它点出了一个症结,就是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轻人觉得社会非常复杂,充满不确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自己的生活没有选择,特别是从小地方出来的或者说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学这一条路,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来究竟能不能获得他要的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一旦超出他那个“泡泡”,是一个好像特别不能把握的世界。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年轻人都觉得不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当觉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虑、劳累、恐惧和无意义时,他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个抓手,重新找到一个锚、一个立足点。那这个立足点是什么呢?我觉得,大家在“附近”这个意象里看到了一种可能,觉得“附近”可能是一个新的抓手和立足点,是大家重新建立对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个基础。康岚:为什么“附近”能够满足这一点?项飙:因为“附近”跟地方、跟社区、跟小区、跟群体、跟部落都不一样,“附近”不是一个有边界的单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单位可能是社区,但在社区里面是一群相对固定的人,它有相对固定的边界,内部的关系是稳定的,人员是相对同质的。但“附近”不一样,就像我前面说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卖菜的、卖早点的、搞保洁的;而且这个“附近”是跟着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选自《当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6期,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人对时间逻辑的重视以及对空间逻辑的忽视,可能导致“时间的暴政”。B.和周边的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提升我们对“附近”的感知。C.“附近”包含着细密而复杂的社会关系,是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D.相比社区,“附近”边界更灵活,更强调个体经验,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理解时间的主要方式由通过人的行为转变为通过钟表,与工业化后的生产生活需要用抽象时间来衡量有关。B.重新树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积极投入到对自己周边生活的具体感知之中。C.跳出个人的小天地,进一步认识社会,并为自己未来发展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有效增强年轻人对生活的可控感。D.乡土社会的人们在熟人社群长大且不轻易流动,与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同,他们对“附近”的认知比较具体清晰。3.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康岚作为提问者,能够围绕“附近”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提问,从而将访谈逐渐推向深入。B.画线句通过对被访者观点的引述拉近双方的距离,又为话题的自然过渡做好铺垫,体现提问者对访谈较强的掌控力。C.项飚用词形象生动,如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以“泡泡”暗示个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D.项飚回答时经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为人类学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较注重语言的严谨性。4.根据访谈内容对项飚的阐述思路进行梳理,下列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附近消失 B.②重建附近 C.③尤其重要 D.④从而做到5.项飚在访谈中提到,他对话题的表达“既有描述性,也有针对性”。请结合访谈分析其表现及效果。〖答案〗1.D2.B3.C4.D5.①描述性:用生活的例子具体描述“时间的暴政”“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针对性:针对人们被时间逻辑统治、不再关注附近,年轻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体问题发表意见。③效果:使学术观点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也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也更值得重视和认识”缺少限制,曲解文意,原文“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可见原文有限制语“在这个意义上”,而且原文还有“可能”。【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需要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无中生有,原文“如果一个人对身边的事情都讲不清楚,那他讲远方的事情肯定也讲不出什么意思来”,并不是要求年轻人减少对宏大叙事的关注,而是要他们关注宏大叙事的同时也要关注“附近”。【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以‘时间的暴政’说明我们在时间上对他人的苛责”错,原文“当这种抽象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表明“时间的暴政”指的是时间统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被这种时间控制,一切由它说了算。【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D.“从而做到”错,原文“所以‘附近’跟社区不一样:第一,它很强调人的具体的经验,强调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个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观描述的单位,‘附近’是以你为中心的。在这个意义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别的使用价值吧”,可见“强调具体经验”“以个体为中心”不是要求我们以“附近”为抓手“做到”的内容,而是“附近”本身的特点。【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的能力。①描述性:以“对快递小哥迟到两分钟会非常不满”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心态是“时间的暴政”造成的;用“你的邻居是干什么的,楼下打扫卫生、门口卖水果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这里,一年回几次家,他们的焦虑和梦想是什么”来描述“附近”等抽象概念。②针对性:“附近”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因为作者关注到“时间的暴政”统治了我们的生活,并且“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越来越通过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而不是通过对自己周边的感知来理解”,因而我们不再关注“附近”;而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作者给出的意见就是年轻人要关注“附近”。总之,作者针对人们被时间逻辑统治、不再关注附近,年轻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体问题发表意见。③效果:因为有“描述性”,使得学术观点并不抽象,易于让人理解,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因为有针对性,大家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给出的解决办法也很实用,从而更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的思考。(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茅盾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跟他们在一起,是在天方破晓、山坡的小松林里勉强能够辨清人们面目的时候。朝霞掩蔽了周围的景物,人们只晓得自己是在一座小小的森林中,而这森林是在山的半腰。昨夜他们仓皇奔上这小山,只知道是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现在,他们在晓风中打着寒噤,睁大了眼发愣,突然发觉在他们周围,远远近近,有比他们多一倍的武装人员,不用说,昨夜是在森严警戒中糊里糊涂地睡了一觉。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走近他们来了。他操着生硬的国语,告诉他们:已经派人下去察看情形了。“敌人在什么地方?”他们之中的G君问。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他侧着头想了想,好像一个在异国的旅客临时翻检他的“普通会话手册”,要找一句他一时忘记了的“外国话”;终于他找到了,长睫毛一闪,忽然比较流利地答道:“等等就知道了。”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然而人心总是无厌的,眼前既然有这么一位“语言相通”的人,怎么肯随便放过?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年轻人不忙不慌地静听着,闪动着他的长睫毛。末了,他这才回答,还是那一句:“等等就知道了。”这一句话,现在可没有刚才那样的效力了。因为提出的问题太多又太复杂,这一句回答不能概括。人们内心的不安,又开始滋长。幸而,这所谓“等等”,不久就告终。敌人果然离这小小村落远些了,他们可以下山去,到屋里一歇了。因为整夜不曾好生睡觉,他们首先被引进一间房去“休息”一会儿,这房本来也有人住,但此时却空着。吃早饭的时候,招待他们的东道主告诉他们:今晚还得走夜路,白天可以畅快地睡个好觉。他们再回那间房去,刚到门口,可就愣住了。因为是从光线较强的地方来的,他们一时之间也看不清楚,但觉得房里闹哄哄挤满了人,嘈杂的说笑,他们全不懂。然而随即也就悟到,这是这间房的老主人们回来了,是放哨或是“摸敌人”回来了。渐渐地看明白,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面巾、马口铁杯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歉,然后一个一个又出去了,步枪却随身带起。房里又寂静了,他们几位新客呆了半晌,觉得十二分的过意不去。他们都走到那伟大的板铺前,正打算各就“岗位”,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一会儿,他却抬起头来了,呀,原来就是早晨在山上见过的那位年轻人。只记得他是多少懂得点国语的,他们之中的G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并对于占住了房间的事,表示歉意。年轻人闪动着长睫毛,笑了一笑。可是他并不开口,凝眸望了他们一眼,收拾起书笔,站起身来打算走。“不要紧,你就留在这里,不妨碍我们的,况且我们也不想睡。”G君很诚恳地留他。他可有点惘然了,似乎有多少意思要倾吐,然而一时找不到字句。这当儿G君看见他手里那本很厚的书就是他们一个朋友所写的《论民族民主革命》,一本高级的理论书,不禁大感兴趣,就问他道:“你们在研究这本书么?”他的长睫毛一敛,轻声答道:“深得很,看不懂。”忽然他那颇为白皙的脸红了一下,羞怯怯地又加一句:“没有人教。”“学习小组上用什么书?不是这一本么?”“不是。”年轻人的长睫毛一动,垂眼看着手里那本书,又叹气似的说,“好深呵,好多地方不懂。”“这叹息声中,正燃烧着火焰一样的知识欲;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G君于是问道:“你是哪里人?”“新加坡。”“什么学校?”“我是做工的。”年轻人回答,长睫毛又闪动一下。从他不完全的答语中,他们知道了他生长在新加坡,念过一年多的小学,后来就做机器工人,抗战以后回祖国投效,到这里也一年多了。“你怎么到了这里的?”有人冒昧地问。年轻人又有点惘然了。他笑了笑,低垂着长睫毛,又回到原来的话题,叹息着说:“知识不够,时间也不够呀。”于是把那本厚书塞进衣袋,他说:“我还有事,等等,时间到了,会来叫你们。”便转身走了。房里又沉静了。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见到青年之前,“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在青年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时,“他们”的不安“又开始滋长”,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B.在写战士们解下挂在身上的物件时,用了“闹哄哄的”“劳什子”等词语,写他们带来的嘈杂与混乱,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C.在G君打招呼和表达歉意时,青年只是笑一笑,并不说话,收拾起书笔打算离开,表明他不想打扰“他们”休息,也表现出他有些羞涩的特点。D.“他们”与那位青年虽然只有短暂的交流,但通过了解到的部分信息,可以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句先写“他们”感觉到有这么一位青年跟“他们”在一起,然后才交代时间和环境,这样起笔虽稍显突兀,但具有聚焦的效果。B.本文写那位青年的国语不好,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像异国旅客似的,临时翻检自己的“普通会话手册”,这为后文揭示他的身份做了铺垫。C.“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一句,以榴霰弹比喻“他们”提出的问题,突出问题杂多而散乱,这一比喻也契合战时环境。D.本文以时间为主要叙述线索,形象地描摹了那位青年的言行,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语言也十分生动,是一篇叙事记人的美文。8.本文中那位青年前后给了“他们”哪些不同的印象?请概括分析。9.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那位青年的形象的。〖答案〗6.C7.D8.①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国语不好,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态度却从容不迫;
②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动;
③得知青年是归国支援抗战的华侨工人,态度沉着,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们的面影。9.①借助战时环境的烘托和一面之识的印象,大体勾勒了人物的轮廓;
②通过沉着的态度、闪动的长睫毛、羞涩的表情等细节,描摹青年最主要的外貌和性格特征;
③围绕关于阅读理论著作的对话,表现青年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A.“这表明青年的到来并没起到什么作用”错误。结合原文“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可知,青年的到来起到了暂时安定人心的作用。B.“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错误。结合原文“闹哄哄的七八人原来是在解下那些挂在身上的劳什子:子弹带、面巾、马口铁杯子、手榴弹等等。看着那几位新客,他们带笑带说,好像是表示抱歉”分析可知,文章只是描写了几个人进来的场面,没有暗示“几位新客”对此有些不满,因为他们本不打算睡觉。D.“可以推想青年的性格和身世,这个过程让‘他们’感到‘无限兴奋’”错误。结合“他们都躺在松板上,然而没睡意,那年轻人的身世,性格——虽然从这短促的会晤中只窥见了极少的一部分,依然给了他们无限兴奋”分析可知,对青年人的身世的了解不是“推想”,而是青年人明确告诉给他们的,让他们兴奋地也不是“推想”的过程,而是感觉到“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详细地记述了他的心理活动”错误。原文没有详细记录这些人的心理活动,只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角度展示了人物特点。【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原文“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分析可知,年轻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全副武装的青年战士,国语不好,无法回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态度却从容不迫;结合原文“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他们都不敢作声……他们之中的G君就和他招呼,觉得分外亲切”“这叹息声中,反而响着理论学习的意志的坚决,而不是灰心失望。他们都深深感动了”分析可知,再次见面时感到亲切,青年专心致志地学习,让“他们”深受感动;结合原文“态度沉着,一对聪明而又好作深思的眼睛,说话带点羞涩的表情:这样一个年轻人,这样一个投身于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年轻人,仿佛在他身上就能看出中华民族的最优秀的儿女们的面影”分析可知,青年是归国支援抗战的华侨工人,态度沉着,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们的面影。【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在紧张的战争环境这一社会背景烘托下下,和“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这才看见房里原来还有一个人,他坐在那窗洞下,低着头,在读一本书”“新加坡”“我是做工的”等一面之识的印象,大体勾勒了人物的轮廓;本文通过“他笑了笑,低垂着长睫毛”“看见他是那么专心致志”“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等分析可知,文章通过沉着的态度、闪动的长睫毛、羞涩的表情等细节,描摹青年最主要的外貌和沉稳、好学、羞涩的性格特征;结合“叹息着说:‘知识不够,时间也不够呀’”“轻声答道:‘深得很,看不懂’忽然他那颇为白皙的脸红了一下,羞怯怯地又加一句:‘没有人教’”“又叹气似的说,‘好深呵,好多地方不懂’”分析可知,围绕关于阅读理论著作的对话,表现青年坚定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清水丹山之间,有隐君子,姓徐名吉民,别号乐轩居士。居士少业儒,以数试不利,遂去诸生,怀终隐之志。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依范文正公故事,创义田义塾。讳言人过,喜称人善。又善莳药,故得药物最真,凡乞者即与之,以治病多效。得一奇方,必普传于人。凡数百里内,僧刹道院,力可新者,皆竭力为之。居士虽外托沉冥,而好读书,所著奇书最多,遇友人佳诗及文字,即寿诸石。所居近沧漭溪,种树数十万株,如云封雾接。居士跨蹇往来其间,与田夫野老,坐草莱,说耕耘事。手种茗,不啻天池、虎丘。家酿醇酒,清洌异常。居士性不多饮,少饮即酣畅,任意潇洒。久之裒集成帙,自号曰《樵歌》云。嗟乎,诗之累于应酬也久矣!居士隐于樵,故谢绝一切人间应酬。凡意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与口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者,居士皆无有。故落笔即有烟云之趣,依稀与陶元亮、王无功①相似。今春,予由当阳玉泉得晤居士,一见欢然订交。盖居士与予友刘孝廉玄度最相知。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朔望必奠,谭及必泣,其急友谊如此。樵乎,樵乎,其真有隐德侠骨者耶!后之人读《樵歌》,居士之清标逸致,亦可想见其一斑也。(节选自袁中道《徐乐轩〈樵歌〉序》)材料二:嗟夫,诗道之不古久矣!世之号善吟者,往往流连光景,使人驰骛乎玄虚荒忽之埸,控之非有,挹之非无。至造为奇论谓诗有生意须人持之不尔便将飞去。此何为者哉?殊不知诗者本乎性情,而不外于物则、民彝②者也。舍此而言诗,诗之道丧矣!濂也不敏,自童年习为比兴之学,腥秽填阏而襟灵弗舒,形于言辞则平凡为已甚。今幸获读先生之诗,庶几其有发哉。(节选自宋濂《霞川集序》)〖备注〗①陶元亮: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王无功:王绩,字无功,初唐隐逸诗人。②物则:物理,事物的法则。民彝:人伦,人与人相处的伦理道德准则。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至造为奇A论B谓诗C有生意D须人E持之F不G尔便H将飞去。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指放弃,与《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去”意思不同。B.莳,指栽种,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其莳也若子”的“莳”意思相同。C.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D.不敏,文中指行动缓慢,与成语“敬谢不敏”中的“不敏”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乐轩少年时以儒学为业,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一直未能考中,于是怀有终身隐居的志向。B.徐乐轩大公无私,常施舍药物给他人,这些药物治病大多有效果。得到奇方,他必分享于人。C.徐乐轩喜好读书,著书很多,看到友人的好诗文,担心自己不能长久欣赏,总要把它们刻在石上。D.宋濂认为自己所做诗歌过于平凡,有幸读到《霞川集》,希望这本集子能对自己写诗有所启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以种德为事,周人之急,不啻身有之。(2)及玄度之没也,多方搜求遗集,编次以授予。14.徐乐轩的诗歌创作体现了宋濂“诗者本乎性情”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答案〗10.BDF11.D12.C13.(1)每天把布施恩德作为要事,救济他人的急难,如同自身有急难一般。
(2)等到玄度去世以后,(居士)想方设法寻求他留下的文集,按次序编排后把它交给我。14.①他的诗言为心声,没有违心之言。
②他的诗来源于隐者生活,落笔即有隐逸之趣。
③他的诗体现其“隐德侠骨”“清标逸致”。〖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甚至造出一些奇谈怪论,说是诗歌有生命,须得人亲手握住,否则便会飞去。“奇论”作“造为”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B处断句;“诗有生意”作“谓”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D处断句;“之”作“持”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F处断句。【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放弃;逝去。句意:于是放弃秀才身份。/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B.正确。句意:又擅长栽种药草。/种植的时候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C.正确。D.“文中指行动缓慢”错误。文中的“不敏”与“敬谢不敏”中的“不敏”都指“不聪敏、没有才能”,是自谦之词。句意:我不聪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不能接受,只好谢绝。【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担心自己不能长久欣赏”错误。徐乐轩将友人的好诗文“寿诸石”上的目的,是唯恐其不流传于后世。【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种”,布施;“周”,周济,救济;“不啻”,不异于,如同。(2)“及”,等到;“没”,通“殁”,去世;“编次”,按次序编排。【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据“凡意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与口之所不欲言而不得不言者,居士皆无有”可知,他的诗言为心声,没有违心之言。根据“故落笔即有烟云之趣,依稀与陶元亮、王无功相似”可知,他的诗来源于隐者生活,落笔即有隐逸之趣。根据“樵乎,樵乎,其真有隐德侠骨者耶!后之人读《樵歌》,居士之清标逸致,亦可想见其一斑也”可知,他的诗体现其“隐德侠骨”“清标逸致”。参考译文:材料一:清水丹山之间,有一位隐士,姓徐名吉民,别号乐轩居士。居士少年时以儒学为业,因为多次科考不中,于是放弃秀才身份,怀有终身隐居的志向。每天把布施恩德作为要事,救济他人的急难,如同自身有急难一般。依照范仲淹的旧例,创立义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义塾(不收学费的私塾)。不愿谈论他人的过错,喜欢称扬他人的好处。又擅长栽种药草,因此所得药物最真,只要有人请求就施舍给他,用来治病大多见效。得到一个奇方,必定普遍地传及众人。方圆数百里内所有的寺庙和道院,只要有能力翻新的,都尽心竭力去做。居士虽对外不事声张,泯然无迹,但是爱好读书,撰写的奇书最多,遇到友人的好诗和好文章,就刻写在石头上。住所靠近沧游溪,栽种了数十万株树,仿佛连云接雾,一望无际。居士驸着蹇驴往来其中,与山野父老坐在草地上,谈说些耕种之事。亲自种植茶树,(所产之茶)不异于天池、虎丘的名茶。家中酿造的美酒,异常清醇。居士天性不多饮酒,少许饮酒就很畅快,任随其意,自然(挥洒)。一段时间以后辑集成册,自己命名为《樵歌》。唉,诗歌受应酬的拖累已经很久了!居士隐身于樵采,因而对人间应酬一概谢绝。凡是心里所不想说而不得不说,口中所不愿言而不得不言的话,居士全都没有。所以一落笔就有隐逸山林之趣,与陶渊明、王绩相类似。今年春天,我有幸在当阳玉泉寺晤见居士,初次见面就高兴地结为朋友。这是因为居士与我的友人刘玄度孝廉最为知心。等到玄度去世以后,(居士)想方设法寻求他留下的文集,按次序编排后把它交给我。朔日与望日必祭奠(玄度),说到他时必定哭泣,居士就像这样重视友谊。樵夫啊樵夫,他真是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具有见义勇为气魄的人啊!后来的人读了《樵歌》,对居士清高的人格、超逸的兴致。也可以有所领略和想像了。(节选自袁中道《徐乐轩〈樵歌〉序》)材料二:唉,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不淳朴已经很久了!当今世上那些号称善作诗的人,其题材或辞句往往局限于美好的景象,使人奔走于玄虚、荒诞之境,若有若无,难以把握。甚至造出一些奇谈怪论,说是诗歌有生命,须得人亲手握住,否则便会飞去。这说的是些什么话?(他们)竟不知道诗歌以真性情为根本,而不外乎物理与人伦。抛弃这些去谈论诗歌,诗道就丧失了!我不聪敏,自童年起学习诗歌,腥气、污秽沉积淤塞,襟怀、心灵不得舒展,写成诗歌则过于平凡。如今有幸能读到先生的诗,希望会对我有所启发吧。(节选自宋濂《霞川集序》)(二)古代诗歌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商协议2024法律效力与适用性分析
- 2024年商场清洁工定期服务协议
- 2024年协议模板书面形式
- 2024二手商品交易买卖协议大全
- 电力行业专用2024年度物资采购协议
- 数智驱动研究生教育治理模式的推广路径
- 低空经济市场竞争分析
- 中小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 2024年度铝单板购买协议
- 赌博法律课件教学课件
- 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英语试题
- 【基于嵌入式的人体健康智能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14000字(论文)】
- 基础管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双体系)
- 医学课件:临床决策分析
- 江苏开放大学2023年秋《中级会计实务(上) 050284》第4次任务参考答案
- 屋顶光伏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4.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主要设备设施布局操作流程等文件
- 四班三倒排班表
- 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
- 医院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
- 2023光伏发电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