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以下简称“一号沉船”)为明正德时期的一艘商船,所载货物数量巨大,数量不少于十万件,其中以瓷器为主。瓷器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珐华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珐华器历来罕见,此次在沉船中发现更是首次。因此,一号沉船集中发现一批如此炫目多彩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珐华,又称“珐花”“法花”“法华”,是一种以陶或瓷土为胎,施蓝、绿、白、紫等各色中温釉,采用沥粉之法勾勒纹样轮廓,再二次烧成的陶瓷装饰技法。珐华器始烧于元代,而盛于明清。元代,珐华器流行于晋南地区。明中期,景德镇地区开始使用瓷胎仿制珐华器,故珐华器又有陶胎和瓷胎之分。民国时,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其器形纹饰和实用功能均存在一定差异。山西陶胎珐华器多为瓶、罐等小件,以陈设用具为主,实用器皿很少,有瓶、罐、香炉、佛像、动物雕塑等作品。多绘以山石花草及人物纹,纹饰粗放,极具北方民间泥土气息。景德镇瓷胎珐华器也以陈设用具为主,但造型典雅,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等为主,其显著标志是肩部常饰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极具南方清新典雅之气。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器,花纹以云肩纹、灵芝纹、璎珞纹、莲池纹、桃纹为主。从器形、胎釉及装饰技法来看,应为景德镇窑所产。国内考古发现的珐华器数量并不多,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目前却没有相关窑址的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沉船考古中均未发现珐华器,而一号沉船中珐华器的发现,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同时也为我们寻找相关生产窑址、厘清海外地区珐华器来源等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物资料。一号沉船中大量精美的珐华器,还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珐华”的概念、命名、时代特征、源流发展、制作工艺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或许可能会重新架构珐华器的研究。总之,一号沉船珐华器所隐藏的神秘和未知,犹如云雾缭绕的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摘编自董佳馨张凝灏《惊艳天下——一号沉船的珐华器》,《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2日)材料二:1992年出生的乔琳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法花”陶瓷传统手工技艺的第29代传人。7年前,还在美国一所大学攻读精算专业的她,怎么也想不到,将来会在家乡做珐华。乔琳生于陶瓷世家,乔家许多珐华作品都流传后世,乔琳的爷爷从13岁从事陶瓷制作,后来创建陶瓷厂,并自2006年起开始开展乔氏珐华祖传技艺的恢复研究。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失败、总结,这一失传300年的传统陶瓷手工技艺终于重现芳华。乔琳常常为此感到自豪,从小耳濡目染的她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珐华制作技艺。直到2015年,她的人生轨迹改变了,这种自豪变成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一天,母亲给我和哥哥都打了电话,说厂子经营不下去了。”乔琳告诉记者。放下母亲的电话,当时正在美国留学、准备继续读研的乔琳犯了难。“我挺纠结。回家传承手艺意味着告别辛苦多年所学的专业。但是,这个厂是爷爷和父母一辈子的心血,如果关了,好不容易恢复的乔氏珐华制作技艺难道要再次断掉?”乔琳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说不回去很容易,但我必须回去。”就这样,乔琳放弃读研,与哥哥先后回到故乡阳城,一头扎进珐华的世界。制作珐华需要经过选料、制泥、成型、立线、素烧、施釉、釉烧等数十道复杂工序。“立线和施釉是两个最关键的步骤。”乔琳拿起一件珐华器给记者解释,“立线的线条要均匀、顺畅,才能很好地隔开釉色并呈现图案的立体感。施釉更是技术活,釉薄了,釉面干涩,没有光泽;釉厚了,釉料的流动就会难以控制。珐华的颜色变化取决于釉色中的矿物质种类和含量,釉色没烧之前都是这种红棕色,不到开窑的那一刻,你根本不知道会呈现出什么效果。”日复一日地练习,现在,乔琳已经熟练掌握了珐华制作技艺。这两年,她尝试拓宽珐华使用场景,将其运用在茶具、表盘、灯饰、饰品甚至手机支架上。对于瓷板画、看盘、花瓶等工艺品,也不再拘泥于福禄寿等珐华器传统题材,而是大胆使用漫画形象、抽象图案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这种尝试是可行的。”现在,找乔琳定制珐华器的人越来越多,珐华正在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我们还在尝试将珐华器与山西各地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做一些文创产品。”创新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乔琳也有很多疑惑:珐华的传承一定是百分百遵循传统技艺吗?还是说,可以突破时代的局限性?比如传统的珐华器是蓝、白、黄、绿、紫5种代表性颜色,乔氏珐华现在发展到了80多种釉色,继续发展还将有哪些变化?但那还是不是传统珐华?“相信随着更多人去了解珐华、从事珐华研究,珐华器的未来会有更多可能。”很多问题现在并无〖答案〗,创新之路上也困难重重,但乔琳的脚步不会停歇。(摘编自付明丽《山西阳城古老珐华走进现代生活》,《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6月29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介绍了“珐华”,在材料一中指的是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在材料二中指的是一种瓷器。B.材料一介绍的在南海一号沉船中首次发现的产于明中期的珐华器,因造型精美、色彩斑斓而惊艳世界。C.材料二介绍乔琳基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毅然放弃所爱的专业回国成为乔氏“法花”传人。D.材料二介绍作为珐华制作工序中的两道最关键工序“立线”和“施釉”,前者是基础,后者技术难度更高。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珐华器有山西和景德镇两大生产区,又有陶胎和瓷胎之分,景德镇生产珐华器晚于山西,是用瓷胎仿制珐华器。B.山西和景德镇的珐华器除了有陶胎和瓷胎的不同,还有三大不同:器形大小不同,纹饰风格不同,使用功能不同。C.目前没有珐华器相关窑址的考古发现,但随着南海一号沉船中珐华器的发现,对其研究的深入,很可能将会得知。D.作为珐华器制作两个最关键步骤之一的施釉,特别要注意把握好釉面薄厚的度;把握好了这个度,釉面就会有光泽。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瓷器中一种的珐华器,始于元盛于明清,其工艺曾失传300年,是乔琳的爷爷使其重现芳华。B.材料一作者引用民国许之衡著作中的记载,是为了使自己关于珐华器始烧和兴盛时期说法有依据。C.相较于山西陶胎珐华器极具北方泥土气息的纹饰的粗放,景德镇的瓷胎珐华器的纹饰要显得典雅。D.乔琳将年轻人喜欢的漫画形象、抽象图案等元素加诸瓷板画、看盘等工艺品上取得了可喜的效果。4.1972年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出土一个珐华器瓷罐,大口,短颈,丰肩,收腹,砂底,圈足。口沿装饰八宝纹,肩部为璎珞纹,器腹为八仙过海图,纹饰细腻。请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推断是产自山西还是景德镇?简要说明理由。5.材料二作为人物通讯,报道了乔琳的事迹,从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她哪些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答案〗1.A2.B3.A4.应该是产自景德镇。理由:该珐华器瓷罐大口、肩部为璎珞纹、纹饰不粗放(纹饰细腻),以上这些都符合景德镇珐华器特点。5.①责任担当。面对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乔氏“法花”陶瓷传统手工技艺将要再次断掉,毅然放弃辛苦多年所学专业,回家挑起重担。
②刻苦钻研。珐华制作工序复杂,制作技艺难度极高,乔琳日复一日地练习,最终熟练掌握。
③勇于创新。乔琳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突破。传统的珐华器是蓝、白、黄、绿、紫5种代表性颜色,乔氏珐华现在发展到了80多种釉色。〖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在材料二中指的是一种瓷器”错误。“珐华”在材料一中指的是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在材料二中既指陶瓷装饰技法,例如“这两年,她尝试拓宽珐华使用场景,将其运用在茶具、表盘、灯饰、饰品甚至手机支架上”;也指使用这种技法制作的瓷器,例如“制作珐华需要经过选料、制泥、成型、立线、素烧、施釉、釉烧等数十道复杂工序”。【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使用功能不同”错误。由原文“山西陶胎珐华器多为瓶、罐等小件,以陈设用具为主,实用器皿很少,……景德镇瓷胎珐华器也以陈设用具为主”可知,都以陈设为主要功能。【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A.“作为瓷器中一种的珐华器,……其工艺曾失传300年”错误。根据材料二“并自2006年起开始开展乔氏珐华祖传技艺的恢复研究。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失败、总结,这一失传300年的传统陶瓷手工技艺终于重现芳华”可知,失传300年的是“乔氏珐华祖传技艺”,而非珐华器的制作工艺。【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应该是产自景德镇。理由:根据“景德镇瓷胎珐华器也以陈设用具为主,但造型典雅,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等为主,其显著标志是肩部常饰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极具南方清新典雅之气”可知,该珐华器瓷罐大口、肩部为璎珞纹、纹饰不粗放(纹饰细腻),以上这些都符合景德镇珐华器特点。【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的能力。责任担当。“我挺纠结。回家传承手艺意味着告别辛苦多年所学的专业。但是,这个厂是爷爷和父母一辈子的心血,如果关了,好不容易恢复的乔氏珐华制作技艺难道要再次断掉?”面对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乔氏“法花”陶瓷传统手工技艺将要再次断掉,乔琳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说不回去很容易,但我必须回去。”“就这样,乔琳放弃读研,与哥哥先后回到故乡阳城,一头扎进珐华的世界”,她毅然放弃辛苦多年所学专业,回家挑起重担。刻苦钻研。“制作珐华需要经过选料、制泥、成型、立线、素烧、施釉、釉烧等数十道复杂工序”,珐华制作工序复杂,“立线的线条要均匀、顺畅,才能很好地隔开釉色并呈现图案的立体感。……不到开窑的那一刻,你根本不知道会呈现出什么效果”,制作技艺难度极高,“日复一日地练习,现在,乔琳已经熟练掌握了珐华制作技艺”,乔琳日复一日地练习,最终熟练掌握。勇于创新。“她尝试拓宽珐华使用场景,将其运用在茶具、表盘、灯饰、饰品甚至手机支架上。对于瓷板画、看盘、花瓶等工艺品,也不再拘泥于福禄寿等珐华器传统题材,而是大胆使用漫画形象、抽象图案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乔琳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突破。“比如传统的珐华器是蓝、白、黄、绿、紫5种代表性颜色,乔氏珐华现在发展到了80多种釉色”,传统的珐华器是蓝、白、黄、绿、紫5种代表性颜色,乔氏珐华现在发展到了80多种釉色。(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烟火漫卷(节选)迟子建刘建国驾驶着“爱心护送”车从道里出发,去南岗的一家医院接翁子安时,是清明节的前一天。翁子安是一周前来哈尔滨入院的,他这病来得急,脱离危险也快。他提前办好相关手续,给刘建国打个电话,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刘建国第一次接到翁子安的电话,是三年前的阴历二月初二。也许是被医院门前泛着蓝光的路灯给映照的,翁子安给刘建国的第一印象,显得阴郁。他四十上下,背一个黑白色双肩包,中等个,瘦削,浓眉,发丝波痕似的微卷,轮廓分明,气质不俗。翁子安羚羊似的奔向车子,熟练地打开后厢门,轻盈地跃上车,说:“往太阳岛开。”之后他放下双肩包,调亮篷灯,躺在担架上,取出一本书读起来。车过松花江桥时,与江面上自由的风,大面积遭逢。翁子安放下书,聆听风声。待到风声骤然衰落,他知道江桥已过,吩咐刘建国:“往绥化开。”刘建国那时感觉自己像是被绑架了,任由驱遣。而他并不反感,翁子安与他的寻找对象年龄相仿。属于这个年龄段的陌生男性,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当然,因为多年没有寻到因自己而丢失的朋友的孩子,这个年龄段不断变换,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一路跟着他在寻人空间静悄悄地成长,而刘建国也奔七十了。他们到达绥化时,曙色微露。翁子安让他停车,说要打点肚子。他们进了一家早点铺,吃了猪头肉、豆腐脑和葱油饼,之后又一起进理发店剃头。饭钱翁子安率先结了,所以刘建国抢着结了两人的理发费。刘建国的头发白了多半,而翁子安微卷的头发是漆黑的。他们剪下来的发丝混合在一起,先于他们而握了手。他们再上路时,翁子安突然问:“过了七十岁,您就不能开这车了吧?”刘建国摸了摸自己的头,说:“我看上去很老了吗?”翁子安说:“别人讲您的故事,我知道您的大概年龄了。但您看着真不像,要是把头发染黑,多说五十岁吧。还有,您看上去酷帅酷帅的!”刘建国苦笑一声,反问一句:“酷帅?”翁子安点点头,说:“要是需要,我可以帮您改档案。您要是改年龄,是为了能开车去找孩子,这个高尚!”就是这番话,让刘建国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他说虽然自己是翁子安的长辈了,但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请翁子安像别人一样,叫他刘师傅或是刘建国。翁子安很快作出选择,以兄弟的口吻说:“遵命,刘建国。”他们不约而同向对方伸出了手。翁子安的手很凉,刘建国也就多握了一刻,把他的手焐热。他们再次上路,翁子安给出的目的地是北安。车最终到北安的一家汽修厂停下,翁子安跟刘建国结算路费,给了他双程费用,让汽修厂的师傅,搬出一台半新的摩托车,抬到“爱心护送”车上,说是空车回去浪费汽油,这台摩托车顶一个人的费用。翁子安塞给刘建国一张写有一个人电话的纸条,说这台摩托车是送他的,进城后打电话问一下送货的具体位置。刘建国回到哈尔滨后给接货人打电话,才知道他是翁子安新结识的病友,一个泥瓦匠,常年干装修贴瓷砖,累伤了腰。他可能无意中说自己骑一辆破旧的电瓶车,奔波在城市,所以翁子安才送他一台性能好的摩托车。翁子安以后再来哈尔滨急救,无论出院回嫩江、富锦还是尚志,刘建国返城时,他总是让刘建国捎点东西,付双程车费,不让刘建国空跑回去。有时捎的是物——工艺品或土特产,有时捎的则是人——通常是搭顺风车去哈尔滨看病的。这次刘建国接到翁子安,感觉清冷路灯下的他,就像一根冰冷的铅笔,更加瘦削,也更加沉默。刘建国没问他是在哪儿发的病,只问他这次去哪儿。翁子安说:“过阳明滩大桥,先到松北去。”刘建国点了点头。翁子安上了车,依然是调亮篷灯,躺在担架上捧起一本书。刘建国发现翁子安在读书上是个杂食动物,有时读哲学书,有时读医学和植物学的书。刘建国忍不住问他,这次带的什么书?他淡淡回道:“桥梁建筑。”刘建国心想,怪不得你要走阳明滩大桥呢。(节选自迟子建长篇小说《烟火漫卷》)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刘建国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是因为不希望别人觉得自己很衰老,更害怕因此影响了租车生意减少收入。B.翁子安上车后先是说“往太阳岛开”,一会儿又说“往绥化开”,最终到了北安,说明他是一个性格犹豫不决的人。C.每次到达目的地后,翁子安总是不让刘建国空车跑回去,让捎各种东西,细节处表明了翁子安的精打细算。D.“这个年龄段不断变换,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刘建国半生的艰辛与执着。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建国的“爱心护送”车是翁子安和刘建国两个人物的命运交织点,两个人的故事虽有交织却又各自独立地向前发展。B.选文情节并不复杂,故事内容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的,也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写法。C.刘建国的白发和翁子安微卷而漆黑的头发混合在一起,先于他们而握了手,形象地表明两人内心的互相尊重与接纳。D.在绥化时吃早点和理发的情节看似无意的描述却作用很大,是两人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也使后面的情节发展更合理。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翁子安这一形象的。9.有人认为选文讲的是平凡生活中人性的温暖和伟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B8.①正面描写:用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文中通过刘建国的眼睛对翁子安的肖像和动作进行描写,“阴郁”“气质不俗”“奔向车子”等,使这个人物在一出场时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通过他与刘建国的对话,展现了他热心、年轻、对人尊重、身体状况不佳等形象特点。②侧面描写: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的状态,如“爱心护送”路途中的篷灯、担架、书等,衬托了翁子安的心态、个性和爱好。借助其他人物来烘托人物品质。由刘建国刚开始觉得“自己像是被绑架了”“并不反感”到后来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从侧面反映了翁子安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点。9.①翁子安尽管自身患病,但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②刘建国坦诚地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这两点彰显了人性的温暖。③刘建国即使年近七十,依旧通过驾驶“爱心护送”车的方式接触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寻找当年丢失的孩子。④翁子安一次次入院出院,依旧热爱读书、顽强生活,这两点表现了人性的伟大。〖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是因为……”分析有误。是因为他不愿因年长而以长辈自居,希望自己与他人像朋友一样交往。B.“说明他是一个性格犹豫不决的人”翁子安的人物性格分析有误,所说地名都是翁子安要途径的地方,不是犹豫不决。C.“表明了翁子安的精打细算”错误,原文有“顶一个人的费用”“付双程车费”,翁子安的行为更多是为刘建国着想,不是精打细算。【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B.“故事内容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的”错误,并非“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中间主体部分是插叙,介绍了二人相识的过程。【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塑造人物的手法一般有正面描写:用肖像、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还有场景和其他人物来烘托人物品质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①用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文中通过刘建国的眼睛对翁子安的肖像和动作进行描写,“阴郁”“气质不俗”“奔向车子”等,使这个人物在一出场时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结合“翁子安羚羊似的奔向车子,熟练地打开后厢门,轻盈地跃上车”“之后他放下双肩包,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取出一本书读起来”等动作行为等细节描写可见翁子安的年轻、淡定性格和读书爱好。②语言描写。结合“给刘建国打个电话,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分析,可见翁子安虽然健康欠佳但乐观开朗;结合“别人讲您的故事,我知道您的大概年龄了。但您看着真不像,要是把头发染黑,多说五十岁吧。还有,您看上去酷帅酷帅的!”“翁子安很快作出选择,以兄弟的口吻说:‘遵命,刘建国。’”等与刘建国的对话分析,可见翁子安热心、年轻、对人尊重等形象特点。侧面描写:①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爱心护送的路途中的蓬灯、担架、书,衬托了翁子安的心态、个性和爱好,可结合“车过松花江桥时,与江面上自由的风,大面积遭逢。翁子安放下书,聆听风声”分析可见。由刘建国的视角看翁子安的外在“他四十上下,背一个黑白色双肩包,中等个子,瘦削,浓眉,发丝波痕似的微卷,轮廓分明,气质不俗”,可见身份、年龄、气质等特征。②借助其他人物来烘托人物品质。由刘建国刚开始觉得“自己像是被绑架了”“并不反感”到后来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侧面反映了翁子安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点。【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应结合文本内容从温暖和伟大两方面做答。“他这病来得急,脱离危险也快”“翁子安以后再来哈尔滨急救”“这次刘建国接到翁子安,感觉清冷路灯下的他,就像一根冰冷的铅笔,更加的瘦削”,翁子安虽然正值壮年但备尝病痛的折磨,但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别人着想,不让刘建国回去跑空车,给人捎摩托等。刘建国即使年近七十,还是愿意别人叫他名字或刘师傅,不倚老卖老,惦记“多年没有寻到因自己而丢失的朋友的孩子”,不逃避,坦诚地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这两点彰显了人性的温暖,彰显了生命应有的尊严。刘建国即使年近七十,依旧通过驾驶“爱心护送”车的方式接触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寻找当年丢失的孩子,勇敢地承受生命的苦难。翁子安“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取出一本书读起来……依然是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捧起一本书”,翁子安一次次入院出院,依旧热爱读书、顽强生活。这两点表达坚韧与顽强应是生命的底色,表现了人性的伟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材料三】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选自苏轼《石钟山记》)10.材料三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余自齐安A舟行适B临汝C而长子迈D将赴饶之E德兴尉F送之至湖口G因得观H所谓石钟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与“才力不逮”中“逮”意思相同,都翻译为“及、至”。B.“除臣洗马”中“除”的意思是授予官职,与“拜臣郎中”中“拜”意思相同。C.“取诸怀抱”中“诸”与“烽火戏诸侯”中的“诸”意思和用法都不同。D.“不能喻之于怀”中“喻”的意思是“比喻,打比方”,与“不可理喻”中“喻”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李密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像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上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B.材料一中表达了三种感情:对晋武帝征召之殷的不满情绪;对祖母刘的孝情;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愤恨之情。C.王羲之论述对人生的看法时,引用了《庄子·德充符》的名言“死生亦大矣”,阐述了自己内心痛苦的深刻原因。D.王羲之置身山水间,极尽笔墨之能事,抒发了对生命的珍爱之情,表现了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有豁达乐观之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4.李密《陈情表》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达的痛苦是否一样?请简析。〖答案〗10.CFG11.D12.B13.(1)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2)(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14.不一样。李密是因为忠孝两难全的狼狈不堪,王羲之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人生感慨。〖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所谓的石钟山。“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为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故应在其后C处断开。“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长子迈”作主语,“赴”作谓语,“饶之德兴尉”偏正短语作宾语,句意完整,故应在其后F处断开。“送之至湖口”,承前省略号主语“余”,“湖口”为名词,作“至”的宾语;“因得观所谓石钟者”承前省略主语“余”,主谓宾完整。故应在G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到了当今圣朝。/才能还有个人能力达不到。B.正确。句意:任命我为太子洗马。/任命我为郎中。C.正确。兼词,相当于“之于”/众多,各。句意: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用烽火戏弄了各诸侯。D.“比喻,打比方”“意思相同”错。明白/开导,使……明白。句意:不能明白于心。/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对晋武帝征召之殷的不满情绪”“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愤恨之情”错。材料一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及对朝廷征召的无限感激之情。【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奔驰:奔走效劳。笃:病重。苟:姑且。告诉,申诉(苦衷)。(2)固:乃。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思想观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中,李密写皇恩深厚,自己进退两难。“寻蒙国恩”“猥以微贱”“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甚至“欲奉诏奔驰”,写对朝廷征召的无限感激之情;“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极写晋王朝逼迫李密赴任的情景;“刘病日笃”点出隐情,将报国恩和尽孝道的矛盾十分恳切而委婉地表现了出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尽孝道和报国恩的矛盾对立,产生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据此可分析得出,李密的痛是因为忠孝两难全的狼狈不堪。材料二第一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先用两个“或”字,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庄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据此可分析得出,王羲之的痛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人生感慨。参考译文:【材料一】到了当今圣朝,(臣)浸润在清明的教化中。从前太守逵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荐臣为秀才。臣因为(一旦外出做官)供奉祖母之事没人来做,(所以)辞谢而未接受任命。(陛下)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臣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皇上的恩遇)实在不是臣用生命所能报答的。臣(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辞谢而不去就职。(不料)诏书(又下)急切严峻,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郡县长官逼迫,催臣上路;州官登门催促,急迫过于流星。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臣目下实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窘迫。【材料二】人们互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自由放纵。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躁动的不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欢喜,心里一时感到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没想到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们对所得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情况的变化而起变化,感慨就随之有所不同了。从前感到欢欣的,很快就成为往事,(人)尚且不能不因这些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能不让人痛心啊!(我)每当看到古人(文中)(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了于心。(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者(的姓名),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大概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由这些诗文产生(一样的)感慨吧。【材料三】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所谓的石钟山。(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日暮①(唐)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备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二年秋流寓夔州期间。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事”之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十个字,字字平凡,句法极为自然,却能将读者带入一种平安、温暖、祥和的境地,闻到家的味道。B.颔联由首联黄昏中的暖色调转为月光下的冷色调,两联温馨和凄凉互相映衬,情感的丰富尽在不言中。C.颈联按照意思应为“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诗人将词序倒置,使声调更加和谐,情感更加含蓄。D.尾联“何须”其实是“更需”,诗人夜深独坐,不禁祈盼桌上的油灯能结出更多的灯花为自己带来好运。16.有评论认为,这首诗本是写景,涉及内心的词句不多,却让读者觉得有化不开的凄凉和悲郁在里面。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5.D16.这首诗借景抒情,含蓄蕴藉。首联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诗人凝望着这宁静的山村,禁不住触动思念故乡的愁怀;颔联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江山美丽,却非故园,深曲委婉地表达了怀念故园的深情;颈联从凄寂幽邃的夜景中,隐隐地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悲凉感;尾联写灯花报喜,不觉欢欣,反而倍觉烦恼,满含辛酸悲郁的眼泪。这首诗,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怀乡、思乡之怨,但读来更觉凄楚悲凉。〖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不禁祈盼桌上的油灯能结出更多的灯花为自己带来好运”错,诗人流落蜀地十多载,老来一事无成,望前路,希望渺茫;回首故园,有家难回。“何须”一词,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无聊和凄怆。【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一、二句,写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开头两句展现傍晚山村的恬静景象,诗人流寓夔州,闲静的山村,具有家的味道,触动诗人思乡的思绪,含有悲凉意味。三、四句,意为: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如此美好的地方,明月如霜、好风如水,但诗人毕竟只是一个过客。阒寂也好,喧闹也好,都不是作者的故园。这两句语气虽然很淡,其实深藏着极浓的悲郁。一个“自”字,极言“风月”和“清夜”的与己无关。这两句描写月下明丽如画的村庄并非自己的故乡,隐含诗人故国难归的悲哀和浓重的思乡情怀。五、六句,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石”与“泉”、“草”与“露”融为一体等意象,凝结出一片凄清幽远的意境。其中,幽深的泉水和秋夜的露珠,流露出人生迟暮之悲凉感。最后两句,诗人捻灯独坐,把卷读书,他满头白发,在明亮的灯光下分外银白如雪。他心绪难平,想自己曾经满腔的豪情、兼济苍生的宏愿,都抵不过老来这一头发如雪。“何须”一词,道出了作者心中的无聊和凄怆,头白之人,与那些热闹和花样早没了关系;流落蜀地十多载,老来一事无成,望前路,希望渺茫;回首故园,有家难回。灯花报喜,不觉欢欣,反倍觉烦恼,满含辛酸悲郁的眼泪。这首诗本是写景,涉及内心的词句不多,却让读者觉得有化不开的凄凉和悲郁在里面。对人生迟暮的感慨,对故国难归的悲哀,荡漾在传神的景色描写中,显得分外含蓄无垠。(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刚从西安自驾游去成都,全程高速,一天即可到达,想到李白在《蜀道难》中想象自己在星星中间穿行,心惊胆寒,徒然长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觉哑然失笑,有了今非昔比的感慨。(3)小华游览武侯祠时,想用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叹惋之情,不禁吟诵起杜甫《蜀相》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好奇,在哪里能更容易找到新物种?事实上,对分类学者来说,新物种的发现有时是“有迹可循”的,有时则是“意外之喜”。进行野外调查时,学者在不同区域、不同类群里能发现新物种的概率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我国,横断山区由于地形地貌气候差异大,存在大量狭域分布物种,加上此前物种调查不够充分,发现新物种的数量远高于东部地区。而从类群上看,兰科、苦苣苔科等草本植物类群个体较小、生境特化,发现新物种的概率也就相对高些;高大乔木更加显眼,更容易被分类学者关注,想要再发现新物种就非常难。在动物界,相对于大型兽类和鸟类,发现新的昆虫物种A。①对某一个类群或者某几个相关类群开展分类研究时,②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③不少学者通常会对物种的样本进行分子测序。④而在测序过程中,⑤有时候会发现某个样本跟已知物种完全不同,⑥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的形态特征虽然几乎一模一样,⑦却并不属于同一个物种。⑧碰到这些情况,⑨分类学者就会进一步研究,⑩以确认该物种属于新的物种。所以,B,不如说是碰到新物种。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处:就要容易得多B处:与其说是发现新品种19.语句:②;修改为: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语句:⑥;修改为: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虽然形态特征几乎一模一样。语句:⑩;修改为:以确认该物种是否属于新的物种。〖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内容上,所写句子要体现出与前句“在大型兽类和鸟类中发现新的物种是很困难的,几率较小”相反的结果,可答成“容易”“概率大”“可能性大”“不难”等;逻辑上,所写句子要能体现与“在大型兽类和鸟类中发现新的物种”相比较的语意。应填:就要容易得多。B处,内容上,所写句子应总结上文“学者在对物种的样本进行分子测序中发现了新物种”的内容;逻辑上,所写句子要与后文的“不如说”搭配,表示选择关系。应填:与其说是发现新品种。【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②成分残缺。可将“由于”视作介词,补充宾语中心语,修改为“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或者将“由于”视作连词,修改为“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由于近些年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得)迅猛”。语句⑥和⑦主语不一致,不合逻辑。因语句⑦的主语只能是“样本”,所以唯有修改语句⑥。可改为“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虽然形态特征几乎一模一样”,或“有时候也会发现有些样本形态特征几乎一模一样”。语句⑩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修改为“以确认该物种是否属于新的物种”“以确认该物种是不是属于新的物种”“以确认该物种是不是新的物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这天是草原上的天。草原毫无遮拦,这样开阔,这样坦率,只是一个劲儿地绿。天呢,却是变化多端。它常常显得离地很近,有时站在四不靠的草原上,总觉得天还是可以用手摸得到的,在大桥上看日落,真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太阳如同从炉中锻出的炽热的铁,红得发白。沉下去以后,天边还久久地染着余光。那云也奇怪。它仿佛不在天上,而在地上,应该说,就是在那天和地的交界上。像要往上飘,又像要往下落,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乌云密布,天阴沉沉的,滴得下水来。忽然间云在空中活动起来,大块大块地往天边滑去,太阳马上就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天也骤然升高了,就是飞,也难得上去了。那些云,都集中到一堆,落到天地的边缘上,好像是谁在那刷了一笔浓墨。想来那里一定会下大雨,让丰盛的草原畅饮一番。再等一会儿,这一“笔”勾销了,却又在天的另一边,添上了一笔。这看不见的笔挥来挥去,云层就汹涌而来,呼啸而去,忙个不停。那推云童子、布雾郎君,以及四海的龙王爷,在这一带的任务似乎特别繁忙,我真替他们累得慌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草原毫无遮拦,开阔,坦率,一片碧绿”,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1.文本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一处,就某一种修辞手法结合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22.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笔”字加了双引号,说说它具有什么效果。〖答案〗20.①连用“这样”,强调现场感;②“一个劲儿地绿”运用比拟手法,突显“绿”的磅礴恣肆;③“只是”与下文“却是”形成呼应,引出天的变化多端。21.“这看不见的笔挥来挥去,云层就汹涌而来,呼啸而去,忙个不停”,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云以人类的行为特点,形象生动地将草原上云层的变化的特点展现出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2.①“笔”即指“一笔浓墨”,表达简洁形象;②借用成语,语言灵动,富有新鲜感。〖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分析,原句“这样开阔,这样坦率”连用“这样”,强调现场感,让读者身临其境,有画面感,写出草原的特点,也表达出作者见到草原的兴奋、激动等情绪;从修辞角度分析,“一个劲儿地绿”,运用比拟修辞,把草原人格化,“一个劲儿”突显草原“绿”的磅礴恣肆,强调草原绿的纯粹;从篇章结构角度分析,“只是”强调这个句子与后文的关系,可表达为“形成呼应”“与后文‘天的变化多端’形成对比”“与下文衔接紧密”等,引出天的变化多端。【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这段描述草原和天空的文本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答案〗并不唯一,答出修辞,能结合内容分析效果,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如描述云彩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这看不见的笔挥来挥去,云层就汹涌而来,呼啸而去,忙个不停”,将云彩描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草原上空云彩的变化和天空的壮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独特见解。再如“太阳如同从炉中锻出的炽热的铁,红得发白”,运用比喻对太阳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写出了草原落日的特点,尤其是颜色。描写生动形象,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注意理解题干中的“它”是指“笔’字加了双引号”,不能仅理解为双引号使用的作用、效果。从内容角度分析,“一‘笔’勾销”加引号有特殊含义,结合“那些云,都集中到一堆,落到天地的边缘上,好像是谁在那刷了一笔浓墨”可知,此处形容云的变化,“笔”即指“一笔浓墨”,语言简洁生动。从语言形式角度分析,“一‘笔’勾销”是借用成语“一笔勾销”,化用成语使语言灵动,富有新鲜感,增强语言的趣味性,让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文。现代文阅读Ⅰ第二则材料中,乔琳本来在美国一所大学攻读精算专业,面对家里工厂经营不下去的局面,她放弃了辛苦多年所学的专业,选择回国传承乔氏珐华制作技艺。创新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乔琳在做好传承的同时也有很多疑惑:珐华的传承一定是百分百遵循传统技艺吗?还是说,可以突破时代的局限性?如果变化太多,那还是不是传统珐华?(1)对于乔琳的人生选择,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作为高中生的你给乔琳写一封信,体现你对人生道路选择的认识与思考。(2)请结合材料第二段,写一篇议论文,就“传承与创新”问题,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以下简称“一号沉船”)为明正德时期的一艘商船,所载货物数量巨大,数量不少于十万件,其中以瓷器为主。瓷器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造型精美、色彩斑斓的珐华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珐华器多为传世品,考古发现的珐华器历来罕见,此次在沉船中发现更是首次。因此,一号沉船集中发现一批如此炫目多彩的珐华器,可谓惊艳天下。珐华,又称“珐花”“法花”“法华”,是一种以陶或瓷土为胎,施蓝、绿、白、紫等各色中温釉,采用沥粉之法勾勒纹样轮廓,再二次烧成的陶瓷装饰技法。珐华器始烧于元代,而盛于明清。元代,珐华器流行于晋南地区。明中期,景德镇地区开始使用瓷胎仿制珐华器,故珐华器又有陶胎和瓷胎之分。民国时,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中记载:“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其器形纹饰和实用功能均存在一定差异。山西陶胎珐华器多为瓶、罐等小件,以陈设用具为主,实用器皿很少,有瓶、罐、香炉、佛像、动物雕塑等作品。多绘以山石花草及人物纹,纹饰粗放,极具北方民间泥土气息。景德镇瓷胎珐华器也以陈设用具为主,但造型典雅,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等为主,其显著标志是肩部常饰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极具南方清新典雅之气。一号沉船上的珐华器,花纹以云肩纹、灵芝纹、璎珞纹、莲池纹、桃纹为主。从器形、胎釉及装饰技法来看,应为景德镇窑所产。国内考古发现的珐华器数量并不多,山西和景德镇作为珐华器的两大生产区,目前却没有相关窑址的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沉船考古中均未发现珐华器,而一号沉船中珐华器的发现,直接证明了明代中期景德镇珐华器曾作为商品对外销售,同时也为我们寻找相关生产窑址、厘清海外地区珐华器来源等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物资料。一号沉船中大量精美的珐华器,还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珐华”的概念、命名、时代特征、源流发展、制作工艺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或许可能会重新架构珐华器的研究。总之,一号沉船珐华器所隐藏的神秘和未知,犹如云雾缭绕的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摘编自董佳馨张凝灏《惊艳天下——一号沉船的珐华器》,《光明日报》2023年10月22日)材料二:1992年出生的乔琳是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氏“法花”陶瓷传统手工技艺的第29代传人。7年前,还在美国一所大学攻读精算专业的她,怎么也想不到,将来会在家乡做珐华。乔琳生于陶瓷世家,乔家许多珐华作品都流传后世,乔琳的爷爷从13岁从事陶瓷制作,后来创建陶瓷厂,并自2006年起开始开展乔氏珐华祖传技艺的恢复研究。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失败、总结,这一失传300年的传统陶瓷手工技艺终于重现芳华。乔琳常常为此感到自豪,从小耳濡目染的她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珐华制作技艺。直到2015年,她的人生轨迹改变了,这种自豪变成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一天,母亲给我和哥哥都打了电话,说厂子经营不下去了。”乔琳告诉记者。放下母亲的电话,当时正在美国留学、准备继续读研的乔琳犯了难。“我挺纠结。回家传承手艺意味着告别辛苦多年所学的专业。但是,这个厂是爷爷和父母一辈子的心血,如果关了,好不容易恢复的乔氏珐华制作技艺难道要再次断掉?”乔琳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说不回去很容易,但我必须回去。”就这样,乔琳放弃读研,与哥哥先后回到故乡阳城,一头扎进珐华的世界。制作珐华需要经过选料、制泥、成型、立线、素烧、施釉、釉烧等数十道复杂工序。“立线和施釉是两个最关键的步骤。”乔琳拿起一件珐华器给记者解释,“立线的线条要均匀、顺畅,才能很好地隔开釉色并呈现图案的立体感。施釉更是技术活,釉薄了,釉面干涩,没有光泽;釉厚了,釉料的流动就会难以控制。珐华的颜色变化取决于釉色中的矿物质种类和含量,釉色没烧之前都是这种红棕色,不到开窑的那一刻,你根本不知道会呈现出什么效果。”日复一日地练习,现在,乔琳已经熟练掌握了珐华制作技艺。这两年,她尝试拓宽珐华使用场景,将其运用在茶具、表盘、灯饰、饰品甚至手机支架上。对于瓷板画、看盘、花瓶等工艺品,也不再拘泥于福禄寿等珐华器传统题材,而是大胆使用漫画形象、抽象图案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这种尝试是可行的。”现在,找乔琳定制珐华器的人越来越多,珐华正在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我们还在尝试将珐华器与山西各地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做一些文创产品。”创新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乔琳也有很多疑惑:珐华的传承一定是百分百遵循传统技艺吗?还是说,可以突破时代的局限性?比如传统的珐华器是蓝、白、黄、绿、紫5种代表性颜色,乔氏珐华现在发展到了80多种釉色,继续发展还将有哪些变化?但那还是不是传统珐华?“相信随着更多人去了解珐华、从事珐华研究,珐华器的未来会有更多可能。”很多问题现在并无〖答案〗,创新之路上也困难重重,但乔琳的脚步不会停歇。(摘编自付明丽《山西阳城古老珐华走进现代生活》,《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6月29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介绍了“珐华”,在材料一中指的是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在材料二中指的是一种瓷器。B.材料一介绍的在南海一号沉船中首次发现的产于明中期的珐华器,因造型精美、色彩斑斓而惊艳世界。C.材料二介绍乔琳基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毅然放弃所爱的专业回国成为乔氏“法花”传人。D.材料二介绍作为珐华制作工序中的两道最关键工序“立线”和“施釉”,前者是基础,后者技术难度更高。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珐华器有山西和景德镇两大生产区,又有陶胎和瓷胎之分,景德镇生产珐华器晚于山西,是用瓷胎仿制珐华器。B.山西和景德镇的珐华器除了有陶胎和瓷胎的不同,还有三大不同:器形大小不同,纹饰风格不同,使用功能不同。C.目前没有珐华器相关窑址的考古发现,但随着南海一号沉船中珐华器的发现,对其研究的深入,很可能将会得知。D.作为珐华器制作两个最关键步骤之一的施釉,特别要注意把握好釉面薄厚的度;把握好了这个度,釉面就会有光泽。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瓷器中一种的珐华器,始于元盛于明清,其工艺曾失传300年,是乔琳的爷爷使其重现芳华。B.材料一作者引用民国许之衡著作中的记载,是为了使自己关于珐华器始烧和兴盛时期说法有依据。C.相较于山西陶胎珐华器极具北方泥土气息的纹饰的粗放,景德镇的瓷胎珐华器的纹饰要显得典雅。D.乔琳将年轻人喜欢的漫画形象、抽象图案等元素加诸瓷板画、看盘等工艺品上取得了可喜的效果。4.1972年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出土一个珐华器瓷罐,大口,短颈,丰肩,收腹,砂底,圈足。口沿装饰八宝纹,肩部为璎珞纹,器腹为八仙过海图,纹饰细腻。请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推断是产自山西还是景德镇?简要说明理由。5.材料二作为人物通讯,报道了乔琳的事迹,从报道中我们看到了她哪些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答案〗1.A2.B3.A4.应该是产自景德镇。理由:该珐华器瓷罐大口、肩部为璎珞纹、纹饰不粗放(纹饰细腻),以上这些都符合景德镇珐华器特点。5.①责任担当。面对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乔氏“法花”陶瓷传统手工技艺将要再次断掉,毅然放弃辛苦多年所学专业,回家挑起重担。
②刻苦钻研。珐华制作工序复杂,制作技艺难度极高,乔琳日复一日地练习,最终熟练掌握。
③勇于创新。乔琳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突破。传统的珐华器是蓝、白、黄、绿、紫5种代表性颜色,乔氏珐华现在发展到了80多种釉色。〖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在材料二中指的是一种瓷器”错误。“珐华”在材料一中指的是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在材料二中既指陶瓷装饰技法,例如“这两年,她尝试拓宽珐华使用场景,将其运用在茶具、表盘、灯饰、饰品甚至手机支架上”;也指使用这种技法制作的瓷器,例如“制作珐华需要经过选料、制泥、成型、立线、素烧、施釉、釉烧等数十道复杂工序”。【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使用功能不同”错误。由原文“山西陶胎珐华器多为瓶、罐等小件,以陈设用具为主,实用器皿很少,……景德镇瓷胎珐华器也以陈设用具为主”可知,都以陈设为主要功能。【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A.“作为瓷器中一种的珐华器,……其工艺曾失传300年”错误。根据材料二“并自2006年起开始开展乔氏珐华祖传技艺的恢复研究。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失败、总结,这一失传300年的传统陶瓷手工技艺终于重现芳华”可知,失传300年的是“乔氏珐华祖传技艺”,而非珐华器的制作工艺。【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应该是产自景德镇。理由:根据“景德镇瓷胎珐华器也以陈设用具为主,但造型典雅,常见梅瓶和大口罐,纹饰以莲池纹、折枝牡丹纹等为主,其显著标志是肩部常饰如意云头纹和璎珞纹,极具南方清新典雅之气”可知,该珐华器瓷罐大口、肩部为璎珞纹、纹饰不粗放(纹饰细腻),以上这些都符合景德镇珐华器特点。【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的能力。责任担当。“我挺纠结。回家传承手艺意味着告别辛苦多年所学的专业。但是,这个厂是爷爷和父母一辈子的心血,如果关了,好不容易恢复的乔氏珐华制作技艺难道要再次断掉?”面对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乔氏“法花”陶瓷传统手工技艺将要再次断掉,乔琳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说不回去很容易,但我必须回去。”“就这样,乔琳放弃读研,与哥哥先后回到故乡阳城,一头扎进珐华的世界”,她毅然放弃辛苦多年所学专业,回家挑起重担。刻苦钻研。“制作珐华需要经过选料、制泥、成型、立线、素烧、施釉、釉烧等数十道复杂工序”,珐华制作工序复杂,“立线的线条要均匀、顺畅,才能很好地隔开釉色并呈现图案的立体感。……不到开窑的那一刻,你根本不知道会呈现出什么效果”,制作技艺难度极高,“日复一日地练习,现在,乔琳已经熟练掌握了珐华制作技艺”,乔琳日复一日地练习,最终熟练掌握。勇于创新。“她尝试拓宽珐华使用场景,将其运用在茶具、表盘、灯饰、饰品甚至手机支架上。对于瓷板画、看盘、花瓶等工艺品,也不再拘泥于福禄寿等珐华器传统题材,而是大胆使用漫画形象、抽象图案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乔琳在传承的基础上勇于突破。“比如传统的珐华器是蓝、白、黄、绿、紫5种代表性颜色,乔氏珐华现在发展到了80多种釉色”,传统的珐华器是蓝、白、黄、绿、紫5种代表性颜色,乔氏珐华现在发展到了80多种釉色。(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烟火漫卷(节选)迟子建刘建国驾驶着“爱心护送”车从道里出发,去南岗的一家医院接翁子安时,是清明节的前一天。翁子安是一周前来哈尔滨入院的,他这病来得急,脱离危险也快。他提前办好相关手续,给刘建国打个电话,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刘建国第一次接到翁子安的电话,是三年前的阴历二月初二。也许是被医院门前泛着蓝光的路灯给映照的,翁子安给刘建国的第一印象,显得阴郁。他四十上下,背一个黑白色双肩包,中等个,瘦削,浓眉,发丝波痕似的微卷,轮廓分明,气质不俗。翁子安羚羊似的奔向车子,熟练地打开后厢门,轻盈地跃上车,说:“往太阳岛开。”之后他放下双肩包,调亮篷灯,躺在担架上,取出一本书读起来。车过松花江桥时,与江面上自由的风,大面积遭逢。翁子安放下书,聆听风声。待到风声骤然衰落,他知道江桥已过,吩咐刘建国:“往绥化开。”刘建国那时感觉自己像是被绑架了,任由驱遣。而他并不反感,翁子安与他的寻找对象年龄相仿。属于这个年龄段的陌生男性,总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当然,因为多年没有寻到因自己而丢失的朋友的孩子,这个年龄段不断变换,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一路跟着他在寻人空间静悄悄地成长,而刘建国也奔七十了。他们到达绥化时,曙色微露。翁子安让他停车,说要打点肚子。他们进了一家早点铺,吃了猪头肉、豆腐脑和葱油饼,之后又一起进理发店剃头。饭钱翁子安率先结了,所以刘建国抢着结了两人的理发费。刘建国的头发白了多半,而翁子安微卷的头发是漆黑的。他们剪下来的发丝混合在一起,先于他们而握了手。他们再上路时,翁子安突然问:“过了七十岁,您就不能开这车了吧?”刘建国摸了摸自己的头,说:“我看上去很老了吗?”翁子安说:“别人讲您的故事,我知道您的大概年龄了。但您看着真不像,要是把头发染黑,多说五十岁吧。还有,您看上去酷帅酷帅的!”刘建国苦笑一声,反问一句:“酷帅?”翁子安点点头,说:“要是需要,我可以帮您改档案。您要是改年龄,是为了能开车去找孩子,这个高尚!”就是这番话,让刘建国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他说虽然自己是翁子安的长辈了,但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请翁子安像别人一样,叫他刘师傅或是刘建国。翁子安很快作出选择,以兄弟的口吻说:“遵命,刘建国。”他们不约而同向对方伸出了手。翁子安的手很凉,刘建国也就多握了一刻,把他的手焐热。他们再次上路,翁子安给出的目的地是北安。车最终到北安的一家汽修厂停下,翁子安跟刘建国结算路费,给了他双程费用,让汽修厂的师傅,搬出一台半新的摩托车,抬到“爱心护送”车上,说是空车回去浪费汽油,这台摩托车顶一个人的费用。翁子安塞给刘建国一张写有一个人电话的纸条,说这台摩托车是送他的,进城后打电话问一下送货的具体位置。刘建国回到哈尔滨后给接货人打电话,才知道他是翁子安新结识的病友,一个泥瓦匠,常年干装修贴瓷砖,累伤了腰。他可能无意中说自己骑一辆破旧的电瓶车,奔波在城市,所以翁子安才送他一台性能好的摩托车。翁子安以后再来哈尔滨急救,无论出院回嫩江、富锦还是尚志,刘建国返城时,他总是让刘建国捎点东西,付双程车费,不让刘建国空跑回去。有时捎的是物——工艺品或土特产,有时捎的则是人——通常是搭顺风车去哈尔滨看病的。这次刘建国接到翁子安,感觉清冷路灯下的他,就像一根冰冷的铅笔,更加瘦削,也更加沉默。刘建国没问他是在哪儿发的病,只问他这次去哪儿。翁子安说:“过阳明滩大桥,先到松北去。”刘建国点了点头。翁子安上了车,依然是调亮篷灯,躺在担架上捧起一本书。刘建国发现翁子安在读书上是个杂食动物,有时读哲学书,有时读医学和植物学的书。刘建国忍不住问他,这次带的什么书?他淡淡回道:“桥梁建筑。”刘建国心想,怪不得你要走阳明滩大桥呢。(节选自迟子建长篇小说《烟火漫卷》)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刘建国不习惯别人以“您”称呼他,是因为不希望别人觉得自己很衰老,更害怕因此影响了租车生意减少收入。B.翁子安上车后先是说“往太阳岛开”,一会儿又说“往绥化开”,最终到了北安,说明他是一个性格犹豫不决的人。C.每次到达目的地后,翁子安总是不让刘建国空车跑回去,让捎各种东西,细节处表明了翁子安的精打细算。D.“这个年龄段不断变换,从婴幼儿到少年,再到成年”,看似平淡的一句话背后却是刘建国半生的艰辛与执着。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建国的“爱心护送”车是翁子安和刘建国两个人物的命运交织点,两个人的故事虽有交织却又各自独立地向前发展。B.选文情节并不复杂,故事内容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的,也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采用了平铺直叙的写法。C.刘建国的白发和翁子安微卷而漆黑的头发混合在一起,先于他们而握了手,形象地表明两人内心的互相尊重与接纳。D.在绥化时吃早点和理发的情节看似无意的描述却作用很大,是两人关系发展的重要节点,也使后面的情节发展更合理。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翁子安这一形象的。9.有人认为选文讲的是平凡生活中人性的温暖和伟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B8.①正面描写:用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文中通过刘建国的眼睛对翁子安的肖像和动作进行描写,“阴郁”“气质不俗”“奔向车子”等,使这个人物在一出场时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通过他与刘建国的对话,展现了他热心、年轻、对人尊重、身体状况不佳等形象特点。②侧面描写: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的状态,如“爱心护送”路途中的篷灯、担架、书等,衬托了翁子安的心态、个性和爱好。借助其他人物来烘托人物品质。由刘建国刚开始觉得“自己像是被绑架了”“并不反感”到后来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从侧面反映了翁子安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点。9.①翁子安尽管自身患病,但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②刘建国坦诚地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这两点彰显了人性的温暖。③刘建国即使年近七十,依旧通过驾驶“爱心护送”车的方式接触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寻找当年丢失的孩子。④翁子安一次次入院出院,依旧热爱读书、顽强生活,这两点表现了人性的伟大。〖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是因为……”分析有误。是因为他不愿因年长而以长辈自居,希望自己与他人像朋友一样交往。B.“说明他是一个性格犹豫不决的人”翁子安的人物性格分析有误,所说地名都是翁子安要途径的地方,不是犹豫不决。C.“表明了翁子安的精打细算”错误,原文有“顶一个人的费用”“付双程车费”,翁子安的行为更多是为刘建国着想,不是精打细算。【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B.“故事内容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的”错误,并非“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中间主体部分是插叙,介绍了二人相识的过程。【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塑造人物的手法一般有正面描写:用肖像、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还有场景和其他人物来烘托人物品质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①用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文中通过刘建国的眼睛对翁子安的肖像和动作进行描写,“阴郁”“气质不俗”“奔向车子”等,使这个人物在一出场时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结合“翁子安羚羊似的奔向车子,熟练地打开后厢门,轻盈地跃上车”“之后他放下双肩包,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取出一本书读起来”等动作行为等细节描写可见翁子安的年轻、淡定性格和读书爱好。②语言描写。结合“给刘建国打个电话,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分析,可见翁子安虽然健康欠佳但乐观开朗;结合“别人讲您的故事,我知道您的大概年龄了。但您看着真不像,要是把头发染黑,多说五十岁吧。还有,您看上去酷帅酷帅的!”“翁子安很快作出选择,以兄弟的口吻说:‘遵命,刘建国。’”等与刘建国的对话分析,可见翁子安热心、年轻、对人尊重等形象特点。侧面描写:①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爱心护送的路途中的蓬灯、担架、书,衬托了翁子安的心态、个性和爱好,可结合“车过松花江桥时,与江面上自由的风,大面积遭逢。翁子安放下书,聆听风声”分析可见。由刘建国的视角看翁子安的外在“他四十上下,背一个黑白色双肩包,中等个子,瘦削,浓眉,发丝波痕似的微卷,轮廓分明,气质不俗”,可见身份、年龄、气质等特征。②借助其他人物来烘托人物品质。由刘建国刚开始觉得“自己像是被绑架了”“并不反感”到后来对翁子安“有了好感”,侧面反映了翁子安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点。【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应结合文本内容从温暖和伟大两方面做答。“他这病来得急,脱离危险也快”“翁子安以后再来哈尔滨急救”“这次刘建国接到翁子安,感觉清冷路灯下的他,就像一根冰冷的铅笔,更加的瘦削”,翁子安虽然正值壮年但备尝病痛的折磨,但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别人着想,不让刘建国回去跑空车,给人捎摩托等。刘建国即使年近七十,还是愿意别人叫他名字或刘师傅,不倚老卖老,惦记“多年没有寻到因自己而丢失的朋友的孩子”,不逃避,坦诚地对待他人、对待生活。这两点彰显了人性的温暖,彰显了生命应有的尊严。刘建国即使年近七十,依旧通过驾驶“爱心护送”车的方式接触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寻找当年丢失的孩子,勇敢地承受生命的苦难。翁子安“以老朋友的口吻说:‘嗨,我又来了,明天接我出院吧,时间不变。’……取出一本书读起来……依然是调亮蓬灯,躺在担架上捧起一本书”,翁子安一次次入院出院,依旧热爱读书、顽强生活。这两点表达坚韧与顽强应是生命的底色,表现了人性的伟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材料三】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选自苏轼《石钟山记》)10.材料三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余自齐安A舟行适B临汝C而长子迈D将赴饶之E德兴尉F送之至湖口G因得观H所谓石钟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与“才力不逮”中“逮”意思相同,都翻译为“及、至”。B.“除臣洗马”中“除”的意思是授予官职,与“拜臣郎中”中“拜”意思相同。C.“取诸怀抱”中“诸”与“烽火戏诸侯”中的“诸”意思和用法都不同。D.“不能喻之于怀”中“喻”的意思是“比喻,打比方”,与“不可理喻”中“喻”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李密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像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上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B.材料一中表达了三种感情:对晋武帝征召之殷的不满情绪;对祖母刘的孝情;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愤恨之情。C.王羲之论述对人生的看法时,引用了《庄子·德充符》的名言“死生亦大矣”,阐述了自己内心痛苦的深刻原因。D.王羲之置身山水间,极尽笔墨之能事,抒发了对生命的珍爱之情,表现了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有豁达乐观之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4.李密《陈情表》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达的痛苦是否一样?请简析。〖答案〗10.CFG11.D12.B13.(1)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2)(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14.不一样。李密是因为忠孝两难全的狼狈不堪,王羲之是“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人生感慨。〖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此能够看到所谓的石钟山。“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为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故应在其后C处断开。“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长子迈”作主语,“赴”作谓语,“饶之德兴尉”偏正短语作宾语,句意完整,故应在其后F处断开。“送之至湖口”,承前省略号主语“余”,“湖口”为名词,作“至”的宾语;“因得观所谓石钟者”承前省略主语“余”,主谓宾完整。故应在G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到了当今圣朝。/才能还有个人能力达不到。B.正确。句意:任命我为太子洗马。/任命我为郎中。C.正确。兼词,相当于“之于”/众多,各。句意: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用烽火戏弄了各诸侯。D.“比喻,打比方”“意思相同”错。明白/开导,使……明白。句意:不能明白于心。/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对晋武帝征召之殷的不满情绪”“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愤恨之情”错。材料一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表达了自己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及对朝廷征召的无限感激之情。【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奔驰:奔走效劳。笃:病重。苟:姑且。告诉,申诉(苦衷)。(2)固:乃。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宣传片解说词
- 货物运输长期合同(4篇)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南京市六校联合调研试题高一数学
- 黑龙江鸡西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摸底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轻质高强复合材料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2024年LED室内应用灯具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标准文本-青贮玉米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综合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新学期教师动员培训
-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 破产管理人报酬计算器
- Q_JLY J7110281D-2016 乘用车内外饰塑料件通用技术要求
- 树木移植工程技术交底
- 南非电力市场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 秦腔传统剧《草坡面理》
- 直流电机设计参数计算
-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 室外球墨铸铁管施工方案
- 通用技术学考3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