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再雄伟也缺少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选自人民日报《建筑要有人文之根》)材料二:世界建筑工程对于钢铁及化学材料之结构愈有彻底的了解,近来应用愈趋简洁。形式为部署逻辑,部署又为实际问题最美最善的〖答案〗,已为建筑艺术的抽象理想。今后我们自不能同这理想背道而驰。我们还要进一步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如同致力于新文学的人还要明了文言的结构文法一样。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的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研究中还有一步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这好比是在欣赏一国的文学之前,先学会那一国的文字及其文法结构一样需要。(节选自1944年,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当前中国出现的模仿西方建筑的风潮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土壤,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建筑背后的文化根基,也都强调我们的建筑师应当从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C.材料一认为,相较于“生搬硬套”西式建筑热,仿古建筑热虽然缺少对文化的理解,但是呈现出了建筑文化的主体意识。D.材料二认为,在纪念性建筑物方面,西方具有从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的血统,我们是难望其项背的。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不仅要对近来应用愈趋简洁的钢铁化学材料之结构有彻底的了解,还要留意于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B.建筑是我们传统习惯和趣味的总表,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西方建筑的外在形式而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C.木材、石块、钢铁、化学化合物这些建筑材料驾驭方式不同,人们审美取向不同,国家民族创造的建筑也有不同。D.艺术研究就是要明了传统营造技术的法则,这些法则仅适用于驾驭木材、石块等传统材料,而不适用于现代建筑材料。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当前中国建筑盲目模仿西方以及畸形复古的现象作为切入点,以“建筑要有人文之根”为中心论点。B.材料一通过正反两面举例,来论证建筑需要兼容并蓄,并不会因为融合其他国家文化元素而失去自己的文化属性。C.材料二在论述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的重要性时,借助新文学与文言结构的关系来论述,让观点通俗易懂。D.材料二将城市街中心保持的古老楼宇、牌坊等与仿制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进行比较,说明我们的建筑要合乎中国的身份。4.材料一中使用“脊梁”、“淬火”、“狗皮膏药”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5.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如何发展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建筑。〖答案〗1.B2.D3.B4.脊梁,原意是指全身骨骼的主干,在文中用以比喻建筑所体现的“非物质文化”,强调了非物质文化对于建筑的重要意义。淬火,原意是指冶炼时使金属更具刚性的一种的工艺,在文中用“淬火”一词来表达乡愁和人文精神对于塑造建筑物的重要意义。狗皮膏药,特点是是附着在皮肤之上,在文中用以讽刺当前我们建筑上存在的一味模仿西方,而不深入自己文化的趋向。这些词语,都用了词语的比喻意,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的观点。5.(1)深入研究自己的文化、建筑的历史,参考古代优秀的建筑范式从艺术宝库丰富遗产汲取养分。(2)建筑要符合中国的传统的文化精神,立足于中国中国传统的习惯和趣味。(3)要兼容并蓄,在呈现出自己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学习其它民族、国家的建筑风格。(4)在研究新建筑结构法则的同时,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模仿西方建筑的风潮……也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错误。材料一“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作者对一味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潮持反对态度,且没有提及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潮能满足人们文化的需求。C.“仿古建筑热……呈现出了建筑文化的主体意识”错误。材料一中“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这里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的是一部分优秀的仿古建筑,例如北京前门大街,而不是所有的仿古建筑。D.“在纪念性建筑物方面……我们是难望其项背的”错误。由材料二“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可知,我们难望其项背的不是纪念性建筑物,而是“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在纪念性建筑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建筑类型。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传统营造技术的法则……不适用于现代建筑材料”错误。材料二“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的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研究中还有一步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可以推断,是传统营造技术法则的不同,使得即使建筑材料趋同,各国家民族在建筑上仍然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传统建筑技术法则不适用于现代材料错误。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举法国巴塔兰克剧院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即使融合其它国家的元素,也并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文化属性,而举国内一些高仿古建筑群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失去了本国的文化精神,模仿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这两个例子说明的观点是有差别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建筑需要兼容并蓄,并不会因为融合其他国家文化元素而失去自己的文化属性”。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首先明确“脊梁”、“淬火”、“狗皮膏药”等词语本义,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引申义或比喻义。脊梁,本义是指全身骨骼的主干,对于身体而言,脊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再雄伟也缺少脊梁”可知,此处具有比喻义,把建筑所体现的“非物质文化”比作“脊梁”,强调了非物质文化对于建筑的重要意义。淬火,本义是冶炼的工艺术语,强调冶炼对于锻造金属的重要性;文中“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是词语的比喻义,是说,乡愁和人文精神对于塑造建筑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形象生动。狗皮膏药,带有贬义色彩,附着在皮肤之上,难以去除掉;文中“这些建筑的出现……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运用词语的比喻义,指我们国家一味模仿西方的建筑表象,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深层内核,语言形象生动,有讽刺意味。这些词语,都用了词语的比喻意,使抽象的观点表达的更加形象生动。【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1)结合材料一“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可知,深入研究自己的文化、建筑的历史,参考古代优秀的建筑范式从艺术宝库丰富遗产汲取养分。(2)结合材料二“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可知,建筑要符合中国的传统的文化精神,立足于中国中国传统的习惯和趣味。(3)结合材料一“中国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可知,要兼容并蓄,在呈现出自己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学习其它民族、国家的建筑风格。(4)结合材料二“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研究中还有一步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可知,在研究新建筑结构法则的同时,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命若琴弦史铁生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寂静的群山没有一点阴影,太阳正热得凶。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缠在腰间的粗布小褂已经被汗水洇湿了一大片。蹚起来的黄土干得呛人。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上一晚上紧说。“我师父才冤呢。就是你师爷,才冤呢,东奔西走一辈子,到了没弹够一千根琴弦。”“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老瞎子挺来气:“我说什么你听见了吗?”“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您师父我师爷说的。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我听您说过一千遍了。”“你不信?”小瞎子不正面回答,说:“干嘛非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呢?”“那是药引子。机灵鬼儿,吃药得有药引子!”“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断了的才成。”老瞎子这才动了动,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琴声响了,老瞎子又上好了一根新弦。这天晚上师徒俩又在野羊坳说书。“上回唱到罗成死,三魂七魄赴幽冥,听歌君子莫嘈嚷,列位听我道下文。罗成阴魂出地府,一阵旋风就起身,旋风一阵来得快,长安不远面前存……”老瞎子的琴声也乱,小瞎子的琴声也乱。小瞎子回忆着兰秀。就是这天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两根弦一齐断了。老瞎子这才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辈子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么都是值得的。“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他想起这药方放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便觉得浑身上下都好像冷。“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谁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什么时候走的?”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躜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地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张无字的白纸……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瞎子的师父听从自己师父的教诲,希望通过忠实地弹断一千根弦,得到药方,重见光明,但最却未能如愿。B.小瞎子因为心上人远嫁而痛苦,正如老瞎子最终得到的只是空白的药方,两人的命运都是悲剧的。C.老瞎子的师父欺骗他弹断足够的琴弦就能得到治眼睛的药方,他又如法炮制欺骗自己的徒弟,表现了师徒之间的凉薄。D.根据小说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老瞎子救下徒弟之后,徒弟重新振作精神,继续自己的演奏,一如自己师父最初一样。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命若琴弦》,与小说《石头记》一样,都借小说重要情节线索作为标题,同时该线索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B.小说中描绘老瞎子演奏罗成之死这一段虽然独立于整体情节之外,与人物的悲剧命运关系不大,但是很好的烘托了师徒俩内心的不平静。C.老瞎子先是满怀期待的去照方抓药,发现药方只是空白之后精神迅速消沉,当想到徒弟之后又振奋了起来,小说情节设置一波三折。D.小说中瞎子的人物形象饱满而完整,却并不是通过一个形象来实现,而是根据瞎子师徒三代人彼此映衬、彼此补充完成的。8.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是一样的,作者为何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9.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你结合本篇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答案〗6.C7.B8.(1)小说开头结尾的内容都是老瞎子和小瞎子两个人匆忙赶往下一处演出的场景,让小说首尾照应,结构更加严密。(2)小说结尾处,“回到开始”,其实并不是指回到文章的起始位置,而是暗示了人物经历了苦难梦想破灭之后,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把给民众演奏作为生命新的目标,将人生的目标定的更高远。(3)小说首尾给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形象、广阔苍茫、意境深远的画面,让人产生从天空俯瞰及从高处眺望的庄严感及神圣的使命感,象征了师徒二人奋斗过程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9.(1)在本篇小说中,鲁迅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老瞎子对重见光明执着和小瞎子对爱情的纯真渴望,但是他们的所竭力追求的东西最终都被毁灭了。(2)毁灭这些“有价值的东西”的是人命运的不公平,师徒两天生失明,执着追求梦想、爱情本无错,但梦想破灭导致悲剧。(3)导致悲剧的原因发人深思,而师徒两在面对人生苦难,深刻人生的人生的不公、惨淡、无奈之后依旧能鼓起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生活,正是这个悲剧小说动人之处。〖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师徒之间的凉薄”不正确。师父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让小瞎子保持对生活的希望。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与人物的悲剧命运关系不大”表述错误。“罗成出地府”的戏也是一幕悲剧,罗成转战四门,杀敌无数,但最终寡不敌众,被乱箭射亡。但其阴魂不散,托梦于妻。这场戏的演奏也暗示了后面老瞎子和小瞎子的悲剧。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情节角度,主旨角度,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情节结构上,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是一样的,描写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匆匆赶路的场景,这样构成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表现主旨上,结尾与开头内容看似相同,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老瞎子听从自己师父的教诲,希望通过忠实地弹断一千根弦,得到药方,重见光明,但最却未能如愿,因为老瞎子得到的只是空白的药方,没有所谓真正的药方,这样老瞎子希望破灭,但他最终明白了师父的用意,又振作起来,带领徒弟用弹琴去撑起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欲望。这样处理能够深化小说主题。艺术效果上,“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这幅画面具有象征意味,两个瞎子勇敢奋进,顽强地生存,这才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最佳姿态:永远看到光明和希望,永不停歇前行的脚步。没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宿命,而人生最美好的价值恰恰在于欣赏生命路途中的美丽风景。画面具有庄严感、神圣感,意境深远,耐人寻味。【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中瞎子听从自己师父的教诲,希望通过忠实地弹断一千根弦,得到药方,重见光明,小瞎子对爱情的纯真渴望,这些就是鲁迅所谓“有价值的东西”。老瞎子弹断一千根弦满怀期待的去照方抓药,发现药方只是空白,希望破灭,小瞎子喜欢的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去,爱情破灭,这就是“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从这点看这一老一小的命运是悲惨的。老瞎子的师父欺骗他弹断足够的琴弦就能得到治眼睛的药方,他又如法炮制欺骗自己的徒弟;老瞎子希望破灭后,又振作起来,带领徒弟用弹琴去撑起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欲望。生命的归宿不免悲凉,没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宿命,而人生最美好的价值恰恰在于欣赏生命路途中的美丽风景,这是小说最感动人的地方,也是悲剧作品的价值所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倢伃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光为人沉静详审,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初辅幼主,政自己出。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自先帝时,桀已为九卿,位在光右。及父子并为将军,有椒房中宫之重,皇后亲安女,光乃其外祖,而顾专制朝事,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盖主、上官桀、安及桑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上问:“大将军安在?”左将军桀对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惧,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听。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昭帝既冠,遂委任光,迄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节选自《后汉书·霍光金日磾传》)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大将军A忠B臣C先帝D所属E以辅朕F身G敢有毁H者I坐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婚,本文里是古今异义,意思是结为姻亲关系,与《鸿门宴》中刘邦与项伯“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近似。B.见,作助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甚见亲信”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之不见保”中的“见”用法相同。C.“众庶莫不多光”,“多”可译为赞许,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薄”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既冠,冠读四声,是加冠成年的意思,既冠,意为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加冠礼,表示可以从政了。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解释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霍光为人沉静稳重,每次进宫,都有固定不变的礼节,即便有郎仆射偷偷窥伺他,他也不会因此失掉君臣礼仪。B.有一次殿上闹鬼,夜里群臣都很惊恐,霍光召见尚符玺郎,准备收回玉玺,但是尚符玺郎宁死不屈,霍光反而因此嘉奖了他。C.霍光将长女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上官桀通过打通皇帝的姐姐鄂邑盖主的关系,使上官安的女儿、霍光的外孙女成为皇后。D.盖主、上官桀、上官安及桑弘羊皆与燕王刘旦勾结,污蔑霍光有僭越之罪,并且擅自增加幕府的士兵,准备图谋不轨。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2)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14.在信息时代,我们往往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做好信息传播的辨析是一门必修课,本文中,汉昭帝是怎样辨别出燕王刘旦奏疏的虚假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0.CGI11.C12.A13.(1)皇上说:“请将军戴上帽子。朕知道这个奏疏是骗人的,将军没有罪。”(2)当时皇帝十四岁,尚书和近臣侍从都很吃惊,而上书的人果然逃走了,(皇帝)很急切的追捕他。14.①霍光到广明是为了例行公事才召集校尉。②调集校尉只有不到十天,时间很短,燕王是没有办法知道这个情况的。③霍光执掌大权,如果要叛乱的话,不必等待调集校尉。④汉昭帝认为霍光是先帝选拔出来辅佐自己的大臣,是忠实可靠的。〖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有谁敢诽谤,就治他的罪。“大将军忠臣”是判断句,其后C处断开;“以”是连词,表目的,前后连接紧密,不能断开,“辅朕身”是动宾结构,其后G处断开;“敢有毁者”和“坐之”是有假设关系的两个分句,中间I处断开。故选CGI。【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刘邦送上一大碗酒给他敬酒,并跟他约定为儿女亲家。B.正确。句意:很受武帝亲近和信任。/老百姓没有被爱护。C.错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多,赞许;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厚,变薄。句意:老百姓没有不赞许霍光的。/邻国的势力变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就变薄了。D.正确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有固定不变的礼节”错误,“止进有常处”,是指每次进宫面圣都有固定的位置。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冠”,戴上帽子;“是”,这个;“亡”,无。(2)“左右”,近臣侍从;“亡”,走;“捕之甚急”,省略句,补出主语“皇帝”。【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可知,霍光到广明是为了例行公事才召集校尉。②由原文“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可知,调集校尉只有不到十天,时间很短,燕王是没有办法知道这个情况的。③由原文“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可知,霍光执掌大权,如果要叛乱的话,不必等待调集校尉。④由原文“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可知,汉昭帝认为霍光是先帝选拔出来辅佐自己的大臣,是忠实可靠的。参考译文:霍光表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到武帝亲近和信任。这时武帝已年老,他的宠妃钩弋宫赵婕妤有个男孩,武帝心里想让他继承皇位,命大臣辅助他。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让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昭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每次从下殿门进出,停顿、前进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中做了标记一看,尺寸丝毫不差。开始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宫殿中曾出现过怪异的现象,一夜间大臣们互相惊扰,霍光召来符玺郎要玺,郎官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夺玺,郎官手按着剑把说:“臣子的头可以得到,国玺你不能得到!”霍光很赞赏他的忠义。第二天,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老百姓没有不赞许霍光的。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上官桀通过昭帝的大姊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在武帝时,上官桀已经是九卿,官位在霍光之上。现在父子又都是将军,有椒房中宫的关系可以倚重,皇后是上官安的亲生女儿,霍光是她的外祖父,却只管对朝廷里的事搞专制,从此跟霍光争起权来。燕王刘旦自以为是昭帝的哥哥,心里常怀怨恨。于是,盖主、上官桀父子及桑弘羊等人都和燕王刘旦暗中勾结串通谋划,派人假冒燕王刘旦的使臣给皇帝上奏书,奏书上说霍光出宫总领郎官、羽林军操练演习时,沿途超越本分地下令禁止路人通行,还派皇帝的膳食官先行为其准备饮食;还擅自选调增加大将军府的校尉;霍光独揽大权为所欲为,我怀疑他图谋不轨。我刘旦愿意把信符玺印交还给朝廷,回京进宫护卫皇帝,督察奸臣反叛的行迹。他们等霍光出宫休假时将这份奏书呈报给皇帝。奏书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复。第二天早晨,霍光听说了这件事,就停留在西阁画室里不上殿。昭帝问:“大将军在哪里?”左将军上官桀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了他的罪行,所以不敢进殿。”昭帝下诏召见大将军霍光。霍光进殿,脱去帽子叩头谢罪,昭帝说:“将军戴上帽子。朕知道这个奏疏是骗人的,将军没有罪。”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是假的?”昭帝说:“将军到广明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你选调校尉以来也还不到十天,燕王怎么可能知道这事?况且你要作乱,并不需要校尉。”当时皇帝十四岁,尚书和近臣侍从都很吃惊,而上书的人果然逃走了,(皇帝)很急切的追捕他。上官桀等人害怕了,对皇帝说:“这是小事不值得追究。”昭帝不听他们的话。这以后上官桀的党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的,有谁敢诽谤,就治他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昭帝年满二十举行冠礼以后,就把政事委托给霍光,共十三年,百姓衣丰食足,四夷归顺服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杳杳寒山道寒山①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备注〗①唐代贞观中人,(也有人推测为大历时人)著名高僧、诗人,隐居天台山寒岩,此诗即创作于隐居修佛之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从大处着笔,既点出了寒山道的位置紧邻寂静寥落的深涧,又表现了此地景致寒冷清幽的特点。B.本诗颔联同杜甫《登岳阳楼》的颈联有相似,都以“有”“无”二字巧对,该联借山鸟的鸣叫反衬了环境的冷寂。C.诗歌前三联层层烘托,尾联点明情感,诗中以日喻君王,不见日即是不见君王,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无奈。D.该诗的语言具有鲜明乐府特征,直白浅近,不同于同时期的文人诗,呈现出白话风格,且善于用景物渲染气氛、心情。16.高一陈老师讲解完《声声慢》中叠词的巧妙地运用之后,组织同学们开展《诗歌叠词运用》的专题讨论活动,甲同学分析了《卫风·硕人》中六个叠词如何做到了“复而不厌,赜而不乱”,接下来,请你以寒山这首诗为例来分析叠词的妙用。〖答案〗15.C16.这首诗每句的开头都是用了叠词,句式整齐、回环往复、音韵优美。虽然都是叠词,然而使用上却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深远的情感色彩,用以形容寒山道的悠长冷清;“落落”用以形容涧滨在空间上的空旷之感;“啾啾”形容鸟鸣,“寂寂”形容静谧,刚好形成对比,以有声衬无声;“淅淅”形容缝的动态,“纷纷”写雪的飞舞。“朝朝”、“岁岁”虽然同指时间,但是长短各有不同。八组叠词,各具情状。这些叠词,虽然各有侧重,但是情感色彩是统一的,都带有一种有幽冷寂寞、宁静淡薄的情感色彩。〖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诗中以日喻君王,不见日即是不见君王,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无奈”错。注解中强调寒山是唐代贞观著名高僧、诗人,隐居天台山寒岩,此诗即创作于隐居修佛之时。因此寒山不是一个入世之人,而且,寒山的诗歌当中也没有透露出政治失意的无奈,以日喻君太过牵强,不正确。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叠词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使用八组叠词,使用叠字的效果,大抵像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这首诗还由于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和谐贯串,一一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作者在运用叠词时,充分考虑作者想要达到的表达效果,从而让所使用的叠词富于变化。如“杳杳”表示幽暗和悠远的状态,凸显了小径雪后的隐约渺茫之态。“落落”则具有空旷的空间感,非常符合山间冷涧四周的景色特点。首联就给读者一种渺茫空旷之感,非常符合作者隐居的特点。“啾啾”是鸟鸣之声,“寂寂”则是描写无声的状态,此处以鸟鸣的声音来衬托山中环境的清净。“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此处通过对风雪的动态描写,更加突出了山中的寂静。“朝朝”表示每一天,是一个短时间段,“岁岁”则是指每一年,是一个长时间段,所以“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但却区分出了长短。所以八组叠词相对运用,各具情状,让诗歌在意象和意境上显得非常的丰富饱满。寒山这首诗中的叠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如“杳杳”“落落”“淅淅”等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叠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在秦末,宴会上以西为上座,常与贵客,但《鸿门宴》中项羽十分傲慢,自己坐在了西面,类似的无礼行为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评价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生于金陵江宁织造府,这里正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走在南京玄武区不禁想到这里曾经的繁华,正联想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3)古人诗歌写景常常通过以动写静来表现景物的雄浑壮美,如《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之语,杜甫《登岳阳楼》中类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念往昔繁华竞逐(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代的读书人,除了追求仕途,更注重①,所以,他们需要有一间不大不小的书房,通过收藏书画、摆设用品、种养植物等等方式,营造出一个符合自己审美和情趣的环境,说白了,那就是精神家园。这样,不论仕途上是进是退、是喜是忧,回到书房的时候,依然能够在精神上②。所以,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既③又能表达自己志向、情趣、品格的名字就变得非常重要,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堂、斋、园、舍、馆、居、庐、庄等等,这些A的建筑就经常出现在书房的名字里。不过,细数起来,用来给书房命名最多的还是“斋”字,为什么呢?因为和“斋”的本意相关。“斋”字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写作“斎”(zhāi),从“示”,“齐”声,本义是指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前整洁身心以示虔敬,《说文解字》里说“斋,戒洁也”。所以,“斋”字成为书房用词的头牌,显然表达了主人B、不与世俗论短长的志趣。18.请在文中AB波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①②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8.A.出落红尘、意象深远;B.清心寡欲、清净雅致;19.①自身的修身养性②畅游于天地之间③符合个人审美〖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语境是说这些建筑物出现在人世间,又有个人审美,可用:出落红尘、意象深远。出落红尘:指存在于人间俗世。意象深远:意象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B.“不与世俗论短长的志趣”表明主人志趣高雅,可用:清心寡欲、清净雅致。清心寡欲:保持心地宁静或保持心地清净,少生欲念。清净雅致:幽静美观而不落俗套。【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下文说读书人的书房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可见他们注重修身养性,应填:自身的修身养性。②对应着仕途的喜怒哀乐,读书人借助书房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填:畅游于天地之间。③语境在说给书房取名,所列举的书房名字首先要符合个人审美的要求,应填:符合个人审美。(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曹雪芹故居坐落于国家植物园(北园)的东部。“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溪水野芹麻。”在曹雪芹故居门前,有三棵古槐树,据说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它们就像是①,②。北京历史上也素有“先安宅、后植槐”这样的民俗。曹雪芹纪念馆门前的三棵古槐,名气最大的一棵是东面的“歪脖槐”,它的“造型”很奇特,伸向北京城的方向。多年来,曹雪芹故居外的三棵古槐一直在这里守护着这一方水土。曹雪芹书箱盖上有两丛茂密的兰花,还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拙笔写兰”“芹溪处士”“并蒂花呈瑞,同心友谊真。一拳顽石下,时得露华新。”等字样。右下角刻着“拙笔写兰”。还有两句题刻:“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左面书箱盖的背面,用章草写着“为芳卿编织纹样所拟诀语稿本”等这样的五行书目,是曹雪芹的亲笔题词。20.下列句子中双引号的用法同文中“它的“造型”很奇特”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B.她的手指好像会“跳舞”一样。C.“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已经流传了两千年。D.那个有“素质”的人正在随地吐痰。21.请补充完整文中横线处的比喻句,使整段文意完整连贯。22.曹雪芹写的“拙笔写兰”或者“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让你联想到了《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请简要分析。〖答案〗20.B21.①饱经沧桑的老者,②不管春夏秋冬,都用它粗壮的枝条掩映着这座别院。22.“拙笔写兰”让我想到《红楼梦》中的贾兰,古人以兰花比喻君子,这句拙笔写兰也许表达了对于贾兰的认可。他是李纨的儿子,最后高中举人,没有辜负贾纨对他的培养。李纨李纨死守封建节操,品行如冰清水洁,为儿子操心一辈子,待到儿子荣达时候自己的生命却走向尽头,表现了人的悲剧物命运。“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红楼梦》中以花喻人,这里的“花国第一芳”让我想到了林黛玉,“清香沁诗脾”暗示了最具诗人的气质,有咏絮之才的林黛玉。林黛玉是极富灵气,同宝玉一样孤高傲世,她和贾宝玉之间有纯真的爱情,但是最终却因为封建大家族的阻挠香消玉殒,她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与选项一样,都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强调;C.表示引用;D.表示反语讽刺。故选B。【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题干要求补写比喻句,根据语境,前文是说在曹雪芹故居门前,有三棵古槐树,比喻句的本体是古槐树,特点是“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据此分析,①处可以把古槐树比作老人、老者,体现其饱经沧桑的特点。②处结合古槐树与曹雪芹故居的关系,表现古树对故居的隐蔽和不离不弃的特点。如:不管春夏秋冬,都用它粗壮的枝条掩映着这座别院。【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曹雪芹箱箧上有“拙笔写兰”“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拙笔写兰”,由“兰”展开联想,《红楼梦》人物中有贾兰,以花喻人,古人以兰花比喻君子,此处是说以拙笔写兰,表达了作者对于贾兰以及其母李纨的态度。再联系贾兰和李纨的生平经历和节操品格进行评价即可。“清香沁诗脾,花国第一芳”以花喻人,“清香沁诗脾”表明人物的品行和气质,高雅脱俗;再由“花国第一芳”合理联想即可,如联想到林黛玉,结合她的才华、爱情以及命运进行评价分析。本题也可以写《红楼梦》中的其它人物,只要能联系曹雪芹写的诗,讲出道理,讲出人物与诗句的联系并分析清楚人物的形象就可以。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坚持是成功的关键,《中庸》中讲“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意思是说,别人一次能做好的,自己十次做好,别人十次能做好的,自己尝试千次去做好,如果真有这样坚持,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但是也有人认为成功在于选择,《孟子》中的“缘木求鱼”的成语某种意义上也是强调选择道路的重要性。如果方法路径没有找对,再费力气也没有用。请你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你的理解和认识。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关于坚持与选择,材料给出了看似矛盾的选择。材料第一段强调坚持,并借助《中庸》的名句加以佐证。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努力和付出的结果。如果想要获得成功的机会,就需要保有一颗坚持不懈、不轻易言败的心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概。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这种坚持的毅力才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的。其中的道理也很好理解,当我们对一件事情选择坚持时,就会不断地努力和尝试,并克服困难带来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能,还会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从而越坚持越有希望。不坚持,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能成功。而第二段则将成功归类为选择。对此,材料二借助《孟子》中的“缘木求鱼”这一成语,告诉我们,若是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有时候,不是所有的坚持都能有所收获,正如不是所有的阳光都温暖宜人。材料〖提示〗我们,如果是错误的选择就不能再坚持。“坚持与选择”是一组对立性二维概念,表现的是做人做事的态度。两者呈辩证关系,而写作的重点就在于论述清楚两者的关系。对此,首先可以强调“选择”的重要性,说明选择,是一门艺术:人生中充满选择,在一些重要的人生关口,所作出的选择能决定人生的发展方向。选择正确的,往往会事半功倍,而选择错误的,则只能南辕北辙。然后,再进一步论述,做出正确选择后,我们必须要学会坚持,即使有时候不被他人理解,但自己明白做出的是正确选择就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再雄伟也缺少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在网上热传。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已有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3座“埃菲尔铁塔”……徜徉其中觉得很“洋气”,“摆拍”出来像置身异域,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世界风情。这些建筑的出现,固然有其出现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作为当代音乐史上的圣地,建筑虽也融合了中国元素,但并没有因此而丢失自己的文化属性,而恰恰是因为其承载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反观国内的一些高仿建筑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佛罗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事实上,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就是一个融合了中西风格,呈现出独特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积淀的特色历史街区。而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与“模西建筑热”同样遭受诟病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古董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前者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后者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效颦传统,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建筑,既是文化的表现,也是生活的沉淀。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脉络之中。千姿百态的开平碉楼,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风格;马达加斯加首都族群混杂,马来高脚草屋、非洲木板棚与欧式教堂错落有致,多元才是这里的和谐;而作为中国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第一人,王澍让每一层的每一户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则繁花似锦,入则清净悠远”。房子可模仿,文化难复制,只有立足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能找到创新式融合的思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动中轴线沿线重点地区综合整治保护和申遗,就是因为那是老城的灵魂,中华民族“内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对称”的营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都集中体现在这里,在人们记忆中挥之不去。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即使再雄伟也缺少一条脊梁;而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选自人民日报《建筑要有人文之根》)材料二:世界建筑工程对于钢铁及化学材料之结构愈有彻底的了解,近来应用愈趋简洁。形式为部署逻辑,部署又为实际问题最美最善的〖答案〗,已为建筑艺术的抽象理想。今后我们自不能同这理想背道而驰。我们还要进一步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如同致力于新文学的人还要明了文言的结构文法一样。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部署的认识。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许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是我们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们重新剖视。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点缀,同欧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较起来,太像东施效颦,有伤尊严。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藏库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的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研究中还有一步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这好比是在欣赏一国的文学之前,先学会那一国的文字及其文法结构一样需要。(节选自1944年,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认为,当前中国出现的模仿西方建筑的风潮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土壤,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建筑背后的文化根基,也都强调我们的建筑师应当从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C.材料一认为,相较于“生搬硬套”西式建筑热,仿古建筑热虽然缺少对文化的理解,但是呈现出了建筑文化的主体意识。D.材料二认为,在纪念性建筑物方面,西方具有从希腊而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的血统,我们是难望其项背的。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不仅要对近来应用愈趋简洁的钢铁化学材料之结构有彻底的了解,还要留意于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B.建筑是我们传统习惯和趣味的总表,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西方建筑的外在形式而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C.木材、石块、钢铁、化学化合物这些建筑材料驾驭方式不同,人们审美取向不同,国家民族创造的建筑也有不同。D.艺术研究就是要明了传统营造技术的法则,这些法则仅适用于驾驭木材、石块等传统材料,而不适用于现代建筑材料。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当前中国建筑盲目模仿西方以及畸形复古的现象作为切入点,以“建筑要有人文之根”为中心论点。B.材料一通过正反两面举例,来论证建筑需要兼容并蓄,并不会因为融合其他国家文化元素而失去自己的文化属性。C.材料二在论述重新检讨过去建筑结构上的逻辑的重要性时,借助新文学与文言结构的关系来论述,让观点通俗易懂。D.材料二将城市街中心保持的古老楼宇、牌坊等与仿制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进行比较,说明我们的建筑要合乎中国的身份。4.材料一中使用“脊梁”、“淬火”、“狗皮膏药”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5.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如何发展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建筑。〖答案〗1.B2.D3.B4.脊梁,原意是指全身骨骼的主干,在文中用以比喻建筑所体现的“非物质文化”,强调了非物质文化对于建筑的重要意义。淬火,原意是指冶炼时使金属更具刚性的一种的工艺,在文中用“淬火”一词来表达乡愁和人文精神对于塑造建筑物的重要意义。狗皮膏药,特点是是附着在皮肤之上,在文中用以讽刺当前我们建筑上存在的一味模仿西方,而不深入自己文化的趋向。这些词语,都用了词语的比喻意,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的观点。5.(1)深入研究自己的文化、建筑的历史,参考古代优秀的建筑范式从艺术宝库丰富遗产汲取养分。(2)建筑要符合中国的传统的文化精神,立足于中国中国传统的习惯和趣味。(3)要兼容并蓄,在呈现出自己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学习其它民族、国家的建筑风格。(4)在研究新建筑结构法则的同时,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模仿西方建筑的风潮……也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错误。材料一“人们之所以质疑当下的一些西式建筑热,就在于其舍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理解”“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作者对一味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潮持反对态度,且没有提及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潮能满足人们文化的需求。C.“仿古建筑热……呈现出了建筑文化的主体意识”错误。材料一中“中国的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比如,北京的前门大街……”这里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的是一部分优秀的仿古建筑,例如北京前门大街,而不是所有的仿古建筑。D.“在纪念性建筑物方面……我们是难望其项背的”错误。由材料二“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可知,我们难望其项背的不是纪念性建筑物,而是“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在纪念性建筑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建筑类型。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传统营造技术的法则……不适用于现代建筑材料”错误。材料二“艺术研究可以培养美感,用此驾驭材料,不论是木材,石块,化学混合物,或钢铁,都同样的可能创造有特殊富于风格趣味的建筑”“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研究中还有一步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可以推断,是传统营造技术法则的不同,使得即使建筑材料趋同,各国家民族在建筑上仍然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传统建筑技术法则不适用于现代材料错误。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举法国巴塔兰克剧院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即使融合其它国家的元素,也并不会因此失去自己的文化属性,而举国内一些高仿古建筑群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失去了本国的文化精神,模仿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这两个例子说明的观点是有差别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建筑需要兼容并蓄,并不会因为融合其他国家文化元素而失去自己的文化属性”。故选B。【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含义和作用的能力。首先明确“脊梁”、“淬火”、“狗皮膏药”等词语本义,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引申义或比喻义。脊梁,本义是指全身骨骼的主干,对于身体而言,脊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缺了非物质文化的滋养,建筑再雄伟也缺少脊梁”可知,此处具有比喻义,把建筑所体现的“非物质文化”比作“脊梁”,强调了非物质文化对于建筑的重要意义。淬火,本义是冶炼的工艺术语,强调冶炼对于锻造金属的重要性;文中“有了乡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为精神家园”是词语的比喻义,是说,乡愁和人文精神对于塑造建筑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形象生动。狗皮膏药,带有贬义色彩,附着在皮肤之上,难以去除掉;文中“这些建筑的出现……总归是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运用词语的比喻义,指我们国家一味模仿西方的建筑表象,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深层内核,语言形象生动,有讽刺意味。这些词语,都用了词语的比喻意,使抽象的观点表达的更加形象生动。【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1)结合材料一“我们的文化与历史,已经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馈赠。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可知,深入研究自己的文化、建筑的历史,参考古代优秀的建筑范式从艺术宝库丰富遗产汲取养分。(2)结合材料二“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可知,建筑要符合中国的传统的文化精神,立足于中国中国传统的习惯和趣味。(3)结合材料一“中国建筑风格从来都是兼容并蓄的,并不一味拒绝‘洋建筑’,关键在于如何在借鉴的过程中,呈现出建筑的文化主体意识”可知,要兼容并蓄,在呈现出自己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学习其它民族、国家的建筑风格。(4)结合材料二“世界各国在最新法结构原则下造成所谓‘国际式’建筑;但每个国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现。研究中还有一步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可知,在研究新建筑结构法则的同时,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命若琴弦史铁生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寂静的群山没有一点阴影,太阳正热得凶。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缠在腰间的粗布小褂已经被汗水洇湿了一大片。蹚起来的黄土干得呛人。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书,整个热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上一晚上紧说。“我师父才冤呢。就是你师爷,才冤呢,东奔西走一辈子,到了没弹够一千根琴弦。”“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老瞎子挺来气:“我说什么你听见了吗?”“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您师父我师爷说的。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我听您说过一千遍了。”“你不信?”小瞎子不正面回答,说:“干嘛非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付药呢?”“那是药引子。机灵鬼儿,吃药得有药引子!”“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断了的才成。”老瞎子这才动了动,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琴声响了,老瞎子又上好了一根新弦。这天晚上师徒俩又在野羊坳说书。“上回唱到罗成死,三魂七魄赴幽冥,听歌君子莫嘈嚷,列位听我道下文。罗成阴魂出地府,一阵旋风就起身,旋风一阵来得快,长安不远面前存……”老瞎子的琴声也乱,小瞎子的琴声也乱。小瞎子回忆着兰秀。就是这天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两根弦一齐断了。老瞎子这才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一辈子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么都是值得的。“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他想起这药方放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便觉得浑身上下都好像冷。“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他说最多十天就回来,谁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什么时候走的?”人们想了好久,都说是在兰秀儿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老瞎子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一会儿,他以为是一会儿,其实已经几天几夜,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老瞎子的心弦断了。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是空的。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茫茫雪野,皑皑群山,天地之间躜动着一个黑点。走近时,老瞎子的身影弯得如一座桥。他去找他的徒弟。他知道那孩子目前的心情、处境。他想自己先得振作起来,但是不行,前面明明没有了目标。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地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老瞎子知道怎么对自己的徒弟说了。可是他又想:能把一切都告诉小瞎子吗?老瞎子又试着振作起来,可还是不行,总摆脱不掉那张无字的白纸……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如梦方醒。“记住,得真正是弹断的才成。”“您已经看见了吗?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挣扎着起来,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瞎子的师父听从自己师父的教诲,希望通过忠实地弹断一千根弦,得到药方,重见光明,但最却未能如愿。B.小瞎子因为心上人远嫁而痛苦,正如老瞎子最终得到的只是空白的药方,两人的命运都是悲剧的。C.老瞎子的师父欺骗他弹断足够的琴弦就能得到治眼睛的药方,他又如法炮制欺骗自己的徒弟,表现了师徒之间的凉薄。D.根据小说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老瞎子救下徒弟之后,徒弟重新振作精神,继续自己的演奏,一如自己师父最初一样。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命若琴弦》,与小说《石头记》一样,都借小说重要情节线索作为标题,同时该线索又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B.小说中描绘老瞎子演奏罗成之死这一段虽然独立于整体情节之外,与人物的悲剧命运关系不大,但是很好的烘托了师徒俩内心的不平静。C.老瞎子先是满怀期待的去照方抓药,发现药方只是空白之后精神迅速消沉,当想到徒弟之后又振奋了起来,小说情节设置一波三折。D.小说中瞎子的人物形象饱满而完整,却并不是通过一个形象来实现,而是根据瞎子师徒三代人彼此映衬、彼此补充完成的。8.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是一样的,作者为何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9.鲁迅先生对悲剧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你结合本篇小说谈谈自己的理解。〖答案〗6.C7.B8.(1)小说开头结尾的内容都是老瞎子和小瞎子两个人匆忙赶往下一处演出的场景,让小说首尾照应,结构更加严密。(2)小说结尾处,“回到开始”,其实并不是指回到文章的起始位置,而是暗示了人物经历了苦难梦想破灭之后,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把给民众演奏作为生命新的目标,将人生的目标定的更高远。(3)小说首尾给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形象、广阔苍茫、意境深远的画面,让人产生从天空俯瞰及从高处眺望的庄严感及神圣的使命感,象征了师徒二人奋斗过程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9.(1)在本篇小说中,鲁迅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老瞎子对重见光明执着和小瞎子对爱情的纯真渴望,但是他们的所竭力追求的东西最终都被毁灭了。(2)毁灭这些“有价值的东西”的是人命运的不公平,师徒两天生失明,执着追求梦想、爱情本无错,但梦想破灭导致悲剧。(3)导致悲剧的原因发人深思,而师徒两在面对人生苦难,深刻人生的人生的不公、惨淡、无奈之后依旧能鼓起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生活,正是这个悲剧小说动人之处。〖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师徒之间的凉薄”不正确。师父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让小瞎子保持对生活的希望。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与人物的悲剧命运关系不大”表述错误。“罗成出地府”的戏也是一幕悲剧,罗成转战四门,杀敌无数,但最终寡不敌众,被乱箭射亡。但其阴魂不散,托梦于妻。这场戏的演奏也暗示了后面老瞎子和小瞎子的悲剧。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情节角度,主旨角度,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情节结构上,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是一样的,描写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匆匆赶路的场景,这样构成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严谨。表现主旨上,结尾与开头内容看似相同,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老瞎子听从自己师父的教诲,希望通过忠实地弹断一千根弦,得到药方,重见光明,但最却未能如愿,因为老瞎子得到的只是空白的药方,没有所谓真正的药方,这样老瞎子希望破灭,但他最终明白了师父的用意,又振作起来,带领徒弟用弹琴去撑起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欲望。这样处理能够深化小说主题。艺术效果上,“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象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这幅画面具有象征意味,两个瞎子勇敢奋进,顽强地生存,这才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最佳姿态:永远看到光明和希望,永不停歇前行的脚步。没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宿命,而人生最美好的价值恰恰在于欣赏生命路途中的美丽风景。画面具有庄严感、神圣感,意境深远,耐人寻味。【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中瞎子听从自己师父的教诲,希望通过忠实地弹断一千根弦,得到药方,重见光明,小瞎子对爱情的纯真渴望,这些就是鲁迅所谓“有价值的东西”。老瞎子弹断一千根弦满怀期待的去照方抓药,发现药方只是空白,希望破灭,小瞎子喜欢的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去,爱情破灭,这就是“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从这点看这一老一小的命运是悲惨的。老瞎子的师父欺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