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江西省新余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代表了一种不偏不倚又包容大度的处世智慧,和而不同既是一种世界现,也是一种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的价值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进入新时代,“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指出“要秉持和而不同理念”,赋予和而不同崭新的时代意蕴。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孕育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明。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发展道路,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一切文明均有其价值,都应该被尊重。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只有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互鉴;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鉴,对话,才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相反,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恰恰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各民族各种文明只有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不断发掘、利用人类已经积累和正在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与难题,开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摘编自董卫国《彰显和而不同的时代意蕴》)材料二:“文明冲突论”把世界划分为八个文明版块,预测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冲突将在这些文明之间进行,各文明交界的“断层线”地区尤其可能爆发剧烈的冲实,世界将呈现文明间集团对抗的情况。作为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当然知道国际冲突都与利益有关,他提出“文明冲突论”的目的是要找到利益冲突背后的原因,强调“价值、文化和体制深刻地影响国家如何界定它们的利益……具有类似文化和体制的国家会看到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用文化差异解释国际冲突的做法或许不无道理,但也并不新鲜,“文明冲突论”的特点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版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由于“文明冲突论”的基础是文明差异性,因此亨廷顿坚决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应该说,亨廷顿否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并没有错,但是,由于他完全从冲突论的视角来看世界,所以看不到日益强化的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人类共同价值追求,进而忽略了作为国际关系常态和主流的国际合作,任何国际关系理论,只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否则就是消权的和破坏性的,“文明冲突论”就是这样一种错误的理论。(摘编自田德文《“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材料三: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在国际形势复杂演变的今天,在封闭和开放、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交织的时刻,这一问题再次成为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爱琴海岸,此次中希两个文明古国携手对话,意义深远。“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生机勃勃,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半年前,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主席这样给出了〖答案〗,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对此深为赞赏。在11月11日的会谈中,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再次强调:“一个国家用‘文明冲突论’来制定国家政策将是十分荒谬和非常有害的,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中国都有力地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此前,外界已关注到中希关系中的“不寻常”——希腊在欧盟国家中较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文件,希腊总理两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4月,来华出席第二届论坛的希腊时任总理齐普拉斯说,共建“一带一路”是个伟大的倡议,既包含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又充满对世界前途的思考,希腊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能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作为东西方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肩负运用文明智慧、解决当下世界难题、应对全球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使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国家规模以及社会传统的差异,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正在为当今世界持续提供着智慧和启示。(摘编自《人民周刊》(2019年第22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和而不同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以此思想孕育的文化在新时代更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B.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论”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版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C.一切文明均有其价值,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都应该被尊重,因此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D.作为同为文明古国希腊,因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所以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互鉴、对话,就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B.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肯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其根源基础是坚持文明差异性。C.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是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以此促进国际关系常态和主流的国际合作,这一价值追求得到了所有国家的认可。D.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国际社会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与难题。B.中国不会形成“文明冲突论”“国强必霸论”,这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得到了印证。C.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传统的差异,运用文明智慧,解决当下世界难题,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的典范。D.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包含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又充满对世界前途的思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支持。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5.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1.A2.D3.D4.①从论证结构来看,用设问开篇的方式提出论题。引发读者思考,再表明观点,最后作出结论。②从论证方法来看,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希腊总统和的讲话是引用论证,中希合作实践是举例论证。③从论证语言来看,语言较鲜明、生动,如“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照鉴未来”等。5.观点一:“文明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①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和而不同”,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②国外“文明冲突论”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一种错误的理论。③中希两个文明古国携手对话,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为文明的和谐共存、交融互鉴做出了成功实践。〖解析〗【1题详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论’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张冠李戴,文中是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文明冲突论”并不等于“文明差异”,这二者并不等同。C项,“因此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强加因果。文中是说“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D项,“因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所以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强加因果。文中是说“希腊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能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和“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并无因果关系。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只要……就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条件分析有误。原文是,“只有……才”的关系。B项,“肯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错误,应为否定;C项,“所有国家认可”错误,如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英国利益为上的政策就不一定认可。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D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于文无据。材料三中只讲到“希腊在欧盟国家中较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文件”的。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5.类比论证,6引用论证。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与思路。“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分析问题(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强化论点)”这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论点或论题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分总,总分总),层进式,还是并列对照式等。本题要求说明材料三在论证上的特点。论证上的特点可以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和论证的语言等角度分析。从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三首先用设问开篇的方式“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来提出论题“文明冲突”,以此引发读发读者的思考文明冲突是否会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然后表明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要用欣赏的眼光,定会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最后作出结论,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能使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三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文章引用了希腊总统的话“一个国家用‘文明冲突论’来制定国家政策将是十分荒谬和非常有害的……有力地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也引用了的讲话“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中希“一带一路”的合作实践是举例论证。从论证语言来看,材料三的语言“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比较生动鲜明,生动。【5题详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抓住问题的指向,搜寻相关答题区域,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可以从正确的做法里归纳,也可以从错误的做法里反思,还可以借助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进行归纳。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自己对“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的看法。这是个二选一的问题,原则上可以回答是冲突的,也可以回答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的。回答时要明确态度看法,然后从材料中找到理由,比如,认为“文明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的”。材料一中“‘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恰恰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可总结出,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和而不同”,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材料二中,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文明冲突论”的特点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版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这种论点是这样一种错误的理论,因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和平而不是对抗。材料三中,中国和希腊这两个文明古国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使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国家规模以及社会传统的差异,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向往黄河吴子新1965年秋,我上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朗诵课文《黄河》:“我的名字叫黄河,流经千山和万谷,自从盘古开天地,什么世面没见过……”老师告诉我们:黄河,谓之母亲河,从历史中走来,一路奔涌,有缓有急,有高有低,有曲有直,全长5464公里。——这便是我初识黄河。那时,我默默给自己许下一个愿望:将来一定去看看黄河!后来,我走上教师岗位,教授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时,我向学生讲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源远流长,穿越辽阔的黄土高原,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她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她仿佛由天上流来,穿过朵朵白云,轻轻流向天外。其时的我,有一种期望,盼望有一天身临黄河边,目睹黄河粗犷、凝重的奔涌,给自己一次惊涛骇浪的视觉体验,去吮吸河水与泥沙的气息,感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威武雄壮。再后来,我和黄河多次相见。我无数次去北京,列车每每行经黄河大桥,我扶窗而望,心里总是想,什么时候一定前往黄河,看一看变化的黄河浪,喝一口真正的黄河水。今年6月下旬,安徽省组织部分党员前往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延安,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党旗增辉”主题活动,我有幸前往陕西黄河壶口,在那里亲睹黄河的雄姿异彩。6月24日上午,我们乘坐大巴车从延安出发,一路南下170公里,前往壶口乡,专程游览黄河壶口瀑布的奇异壮观。大巴车过桥梁穿隧道,在山沟里穿行。不一会,车行黄土高坡之上,只见苍蓝的天穹下,黄土高坡七沟八梁,层峦叠嶂。透过飘渺的云雾,那沟沟峁峁好像黄土高坡强劲的肋骨,那曲曲折折的山路宛如大山放出来的闪电。一处处窑洞,用它那深邃的眼睛,洞察着黄土大地的沧桑变迁,见证着黄土高坡的深沉浑厚。车窗外,苹果之乡成片成片的苹果园郁郁葱葱,那些套着黄色纸袋的苹果压弯了每一根枝桠。根本见不到陕北黄土高坡上的“黄土”飞扬,每一处都是风景如画,说是陕北的好江南,没有一点言过其实。下午1点,我们到了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汇处,西临陕西宜川县,东濒山西吉县,因状如茶壶之口而得此名,为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究竟是何种景观?未见其容,先闻其声。轰隆隆的水流声和撞击声此起彼伏,由远及近。这里的水,富有多变性,洒脱而自信,沸腾而狂放。眼前的黄河如巨龙扑入视野,带着豪情,展示自己的身躯和姿态。滔滔黄河奔腾至此,为两岸苍山所囿,不得不骤然紧缩身体,但前行的劲头更足,决心更大。离瀑布越近,河水轰鸣的声音越大,瀑布的景观越清晣。只见黄河水像一匹咆哮的野马腾空而起,带起的水珠肆意飞舞,升腾到我们头顶,如烟,如雾,如尘。一颗颗水滴溅向我们脸上,落在我们身上。面对如此壮景,我终于理解了黄河水在壶口处排山倒海的意境,听懂了黄河的语言,领悟出黄土地蕴含着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和精神。站立黄河壶口瀑布栅栏旁,我已不再是一名看客,俨然是在接受一场洗礼。我想人,只有融入大自然,方知世事变化的真谛。此刻,我的心随黄河而动,随中华血脉而跳。我不由地挺直了腰杆,满心虔诚感,充满自豪感。我一边观赏瀑布奇观美景,一边握着相机频频按下快门抢拍瀑布奇观。下午3点半,我与黄河壶口瀑布默默作别。大巴车再次驶过黄河大桥,沿着黄河岸,爬上黄土高坡,原路返回。行至离延安市区还有50多公里的宝塔区高坡镇境内时,突然堵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只得下车等待。我们焦急地走上黄土高坡,走向一处窑洞。窑洞里走出一位老大爷,以为我们口渴,用朴素的陕北口音热情地请我们进屋喝水。当地村民向我们讲述了这位老大爷的故事:老大爷姓常,96岁,是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的游击队员,战功赫赫;常大爷在党70年,担任过多年地方干部,膝下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生活得很幸福。虽然堵车达三个小时,但我们结识了黄土高坡的常大爷,听到了常大爷的故事,一点不后悔。我想,黄河以其“黄”而独步天下,黄色是她的底色,也是她的本色,正如我们的黄皮肤一样,永远不变。正是有着黄土地的支撑,黄河才激情万丈,绕山石而穿梭,遇陡崖而跳跃,即便是在平坦地段,也不失风度与气质。那一篇篇描写黄河的诗文,那一个个诉说黄土地的故事,如音符般在广袤的天空中激荡。(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回忆三年级时的课文《黄河》和老师的讲解,表明自己对黄河的向往由来已久。B.作者写苹果之乡的累累硕果,既写出了当地的风景,也暗示了黄土高原的生活变化。C.作者介绍黄河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意在说明壶口瀑布成为世界最大黄色瀑布的原因。D.作者从一名“旁观者”变为“感受者”,身份的转换表现出自己受到了黄河精神的洗礼。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王之涣、李白描写黄河的相关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黄河悠久的历史,富有文化韵味。B.文章写壶口瀑布时,把黄河水比作一匹咆哮着腾空而起的野马,有声有形地绘出黄河在此处的磅礴气势。C.文章划线部分句式整散结合,富有节律感;“强劲”“深邃”用词精当,优美生动地写出黄土高坡的独特景观。D.文章以标题“向往黄河”统摄全篇,按“初识黄河-走近黄河-感受黄河”的思路行文,逐层推进,脉络清晰。8.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与常大爷的偶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有人说:“好的散文,其目的是宣传‘真善美’,是人和自然的调和。”请据此分析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C7.A8.①照应上文作者参加的红色活动的主题,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②赋予了黄河红色文化精神,丰富了黄河的精神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9.①自然之美:黄土高原的粗犷、壮观,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②人情之美:以常大爷为代表的陕北人民的热情好客;③人文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用自己的双手保卫、建设着美丽的家乡,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④文化之美:黄土地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和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C.“意在说明壶口瀑布成为世界最大黄色瀑布的原因”错误,从“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汇处,西临陕西宜川县,东濒山西吉县,因状如茶壶之口而得此名”来看,不能体现壶口瀑布成为世界上最大黄色瀑布的原因,只能说明其命名原因。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A.“文章引用王之涣、李白描写黄河的相关诗句……表现了黄河悠久的历史,富有文化韵味”错误,文章引用王之涣的诗句,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黄河一直以来的向往与深情,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引出对壶口瀑布狂放景象的描写。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这位老大爷本身是一位“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游击队员,战功赫赫”,又是一位党员,他的出现,照应了作者此行的主题“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党旗增辉’主题活动”,丰富了文章内容。有了这位常大爷,黄河不仅仅只是存在于诗词歌赋里的母亲河,更是促使新中国诞生的红色文化的汇聚之地,从而赋予黄河红色精神,让黄河的内涵更丰富,深化文章主旨。【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本文写了“黄土高坡七沟八梁,层峦叠嶂……每一处都是风景如画,说是陕北的好江南,没有一点言过其实”的美景,又写了壶口瀑布奔放洒脱、豪放壮观的景象,体现了自然之美。路遇的常大爷热情请我们喝水,村民们为我们讲述常大爷的故事,反映出当地人情之美。原本黄土高原,现在变成了幸福美满的“苹果之乡”,既有以常大爷为代表的老红军们奋力抗争的因素,也有现在生活在此地的人们勤劳劳动的因素,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之美。黄土地与黄河都与中华儿女的黄色皮肤紧密相连,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含着敢于反抗斗争的红色基因,体现出一种文化传承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跌荡少检,久不调。盩厔人江融晓兵术,元忠从之游,尽传所学。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迁监察御史。帝尝从容曰:“外以朕为何如主?”对曰:“周成、康,汉文、景也。”“然则有遗恨乎?”曰:“有之。王义方一世豪英,而死草莱。议者谓陛下不能用贤。”帝曰:“我适用之,闻其死,顾已无及。”元忠曰:“刘藏器行副于才,陛下所知,今七十为尚书郎。徒叹彼而又弃此。”帝默然惭。迁殿中侍御史。徐敬业举兵,诏元忠监李孝逸军。至临淮,而偏将为贼败,孝逸惧其锋,按兵未敢前。元忠曰:“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孝逸乃引兵击敬业,平之。还,授司刑正。为御史中丞,为来俊臣所构。将就刑,神色不动。俄敕凤阁舍人王隐客驰骑免死,传声及于市,诸囚欢叫,元忠独坚坐。流费州。复为中丞。岁余,陷侯思止狱,仍放岭南。酷吏诛,召复旧官。因侍宴,武后曰:“卿累负谤铄,何邪?”对曰:“臣犹鹿也,罗织之吏如猎者,苟须臣肉为之羹耳,彼将杀臣以求进,臣顾何辜?”圣历二年,迁检校洛州长史,治号威明。张易之家奴暴百姓,横甚,元忠笞杀之,权豪惮服。俄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御突厥。元忠驭军持重,虽无赫然功,而亦未尝败。中宗在东宫,为检校左庶子。时二张势倾朝廷,元忠尝奏曰:“臣承先帝之顾,不能徇忠,使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后不悦。易之等恨怒,因武后不豫,即共谮元忠与司礼丞高戬谋挟太子为耐久朋,遂下制狱。后寤其谗,然重违易之,故贬元忠高要尉。中宗复位,进侍中。武后崩,帝居丧,军国事委元忠裁可。拜尚书右仆射,知兵部尚书,当朝用事,群臣莫敢望。谒告上冢,诏宰相诸司长官祖道上东门,赐锦袍,给千骑四人侍,赐银千两。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自是语塞。元忠以三思专权,思有以诛之。会节愍太子起兵,与闻其谋。三思与宗楚客相党引以为朋,及三思诛,楚客等暴奏反状,繇是贬渠州司马。复遣其客杨再思奏元忠缘逆不宜处内地,遂贬务川尉。元忠至涪陵,卒,年七十余。景龙四年,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睿宗诏陪葬定陵。(节选自《新唐书·魏元忠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B.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C.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D.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B.东宫,内廷后宫之一,古代帝王骄奢淫逸,嫔妃居住地常有东西二宫之分。C.制狱,皇帝特命监禁罪人的狱所,类似“诏狱”,多涉及钦命的法律案件。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既祖,取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元忠才能卓越,具有治理才能。他做太学生时向江融学得兵法;仪凤年间,向皇帝献上应对吐蕃的策略;在洛州做长史,治理号称严明。B.魏元忠内心强大,从容面对死亡。他陷入酷吏来俊臣罗织的案件之中,被判处死刑,将要行刑时,面不改色,被赦免时也不曾欢呼雀跃。C.魏元忠正直敢谏,不惧得罪权贵。他做监察御史,指出皇帝不能用贤,令皇帝感到惭愧;他笞杀张易之家奴,招致张易之等人的忌恨、诋毁。D.魏元忠审时度势,行事谨慎稳重。他做李孝逸监军,为其分析情势,促其出兵平定徐敬业叛乱;在抵御突厥时,他驭军持重,未有败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刘藏器行副于才,陛下所知,今七十为尚书郎。徒叹彼而又弃此。(2)臣承先帝之顾,不能徇忠,使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14.魏元忠历事三朝,极忠诚干练,为何晚年却屡遭贬谪?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答案〗10.C11.B12.C13.(1)刘藏器的品行与才能相称,陛下是知道的,如今七十岁任尚书郎。徒然叹息那一位而又舍弃这一位。(得分点:“副”“徒”“彼”各1分,大意1分)(2)臣承蒙先帝的宠爱,不能至死尽忠,使小人得以在君王身边,是臣的罪过啊。(得分点:“顾”“徇忠”各1分,“臣之罪也”判断句1分,大意1分)14.①魏元忠刚直不阿,不懂察言观色,多次面折君主、违逆圣命;②屡次触犯来俊臣、张易之等权贵利益,因此遭到忌恨、诋毁;③魏元忠牵涉进太子起兵杀武三思一事。〖解析〗【10题详析】“万有一”表假如,与后面联系紧密,应在前面断开;“海内承平久”语意完整,后面应断开;“闻”作谓语,“狂狡窃发”是其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其诛”是“待”的宾语,不能断开;“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语意完整,后面要断开。据此分析选C。【11题详析】B项,东宫指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此外,汉代长乐宫称“东朝”,又称“东宫”,太后所居,因以借指太后。【12题详析】C项,“笞杀张易之家奴,招致张易之等人的忌恨、诋毁”分析错误,原文招致“易之等恨怒”的原因是称易之等人是“小人”。【13题详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副”,符合,相称;“徒”,徒然;“彼”,那一位。第(2)小题的关键词语有:“顾”,宠爱;“徇忠”,至死尽忠;“臣之罪也”,判断句。本题难度不大,直译后需要根据语境稍作调整。【14题详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题干要求分析魏元忠晚年屡遭贬谪的原因。概括时首先需要审清题干,锁定区间;然后结合语境,由果溯因,尽量遵循一果多因原则,梳理全面;由果溯因时注意就近与分散相结合,多从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两个角度作答。【参考译文】魏元忠,是宋州宋城人。做太学生,行为放纵不拘小节,很久不被调任。盩厔人江融通晓兵法,魏元忠跟随他交游,学到了他的全部学问。仪凤年间,吐蕃多次侵犯边境,魏元忠前往洛阳宫呈递奏章,谈论遣将用兵的要领,高宗称赞他的建议。升迁做监察御史。皇帝曾从容地说:“朝外认为朕是什么样的君主呢?”魏元忠回答说:“是周朝的成王、康王,汉代的文帝、景帝那样的君主。”皇帝说:“既然这样,那么他们有遗憾怨恨吗?”魏元忠回答说:“有的。王义方是一代英豪,却死在草野。议论者说陛下不能任用贤能。”皇帝说:“我刚要任用他,听说他已经死去,只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魏元忠说:“刘藏器的品行与才能相称,陛下是知道的,如今七十岁任尚书郎。徒然叹息那一位而又舍弃这一位。”皇帝默然不语感到惭愧。升任殿中侍御史。徐敬业起兵作乱,下诏魏元忠监督李孝逸的军队。到了临淮,而偏将被贼军击败,李孝逸惧怕贼军锐势,按兵不敢前进。魏元忠说:“您是因为宗室而担任将领的,天下安危系于一身啊。海内太平已久,听说狂狡之徒作乱,都关心倾听以等待叛军被诛灭的消息。如今大军停止不前,则辜负了远近的期望,万一朝廷改命其他将领来替代您,您将如何解释呢?”李孝逸于是率兵进击徐敬业,平定了他。回朝后,魏元忠授任司刑正。任御史中丞,被来俊臣陷害。将要行刑,他面不改色。不一会儿诏令凤阁舍人王隐客飞速骑马前来赦免死罪,喊声传到刑场,囚犯们都欢叫起来,只有魏元忠安坐不动。被流放到岭南费州。后来再次担任御史中丞。过了一年多,又被侯思止陷害,再度流放于岭南。酷吏被杀,魏元忠被召入恢复旧官。陪从武则天宴享时,武则天曾问他说:“你多次遭陷致罪,是何原因?”他回答说:“臣就像一匹鹿,构陷罪名的人,就像猎人,是想用臣的肉做羹罢了。这些人杀臣是想求得通达,臣哪里来的罪过?”圣历二年,升迁做检校洛州长史,治理号称严明。张易之的家奴欺凌百姓,十分横行,魏元忠笞杀了他,权贵豪强无不敬畏。不久魏元忠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抵御突厥。魏元忠统帅军队慎重自守,虽然没有显赫战功,却也不曾失败。中宗在东宫时,魏元忠担任检校左庶子。当时张易之、张宗昌权倾朝廷,魏元忠曾经上奏说:“臣承蒙先帝的宠爱,不能至死尽忠,使小人得以在君王身边,是臣的罪过啊。”武后很不高兴。张易之等怨恨愤怒,趁着武后有病,便共同诬告魏元忠与司礼丞高戬阴谋挟太子为长久保持友谊的朋友,便将魏元忠拘捕下制狱。武后明白是二张的谗言,但又碍于张易之,因此贬魏元忠为高要尉。中宗恢复帝位,魏元忠进任侍中。武后去世,皇帝守丧期间,军国大事委托给魏元忠裁定。任尚书右仆射,知兵部尚书,当朝掌权,群臣不敢有所企望。魏元忠请求还乡扫墓,皇帝下诏宰相及各部门长官到上东门为他饯行,发给千骑营卫兵四人侍从,赐银千两。安乐公主曾私下请皇上废除节愍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中宗拿此事问魏元忠,魏元忠坚持说不可,才作罢。魏元忠因为武三思专权用事,考虑有什么办法除掉他。恰逢节愍太子起兵诛武三思,魏元忠暗中参与了这件事。武三思与宗楚客互相勾结而为朋党,等到武三思被杀,宗楚客等人上奏举报魏元忠参与谋反,元忠因此贬为渠州员外司马。宗楚客又派杨再思再上奏,说魏元忠因为有叛逆罪的嫌疑,不适合授内地官,于是魏元忠又被贬为思州务川县尉。魏元忠到了涪陵去世,享年七十余岁。景龙四年,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睿宗下诏陪葬定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岳阳楼①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②,华堂张与贵人看。〖备注〗①元和十四年春,贬至江州的白居易再调忠州刺史,经过岳阳时写下该诗。②图障:指绘有图画的屏风。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经过岳阳登上岳阳楼,眺望洞庭,看到了洞庭湖浩瀚壮阔景色。B.诗人面对春天的洞庭湖,看到它岸“连梦泽”想象其波“近长安”。C.岸上攀树之猿的苦啼与远雁飞渡洞庭的艰难引发了诗人的无尽悲愁。D.洞庭湖壮美景色难以画成屏风,陈在华丽厅堂,来供达官贵人品赏。16.前人评论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对该观点进行分析。〖答案〗15.D16.①洞庭湖风景虽然壮美,但只能画成图画,供达官贵人欣赏。②达官贵人们体会不到逐客行旅奔波、宦海沉浮之苦。③表达了诗人仕途坎坷的苦闷和对权贵的怨愤之情。〖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洞庭湖壮美景色难以画成屏风”表述错误,“此地唯堪画图障”一句应译为“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其中“唯堪”译为“只可”,而非“难以”。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的意思是: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联系生的颈联可知,诗的最后两句说应该把洞庭湖风景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的目的是让贵人们可以体会到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这就说明现实中,达官贵人们体会不到逐客行旅奔波、宦海沉浮之苦的,这样一来,诗人不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行旅奔波、宦海沉浮之苦,同时也表达了对权贵的怨愤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答案〗(1)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敦煌艺术就其品类而言,包括壁画、彩塑、石窟建筑等,内容十分丰富,数量极其巨大。比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经过不断地交融发展、艺术创新,完全摆脱了印度石雕飞天原来的样式,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人面前,美不胜收,与印度的石雕飞天已非。著名学者姜亮夫先生曾评:“敦煌千壁万塑,至今仍能,无一躯一壁不是中国流传的最古的宝迹。一幅顾恺之的《女史箴》引得艺术界;数十躯杨惠之的塑像,使人赞叹欣赏,。这样大的场面,这样多的种色,这样丰富的画派,安能不令世人惊赏!它是世界第一座壁画塑像的宝库,是中国人骄傲的遗产,也是艺术界的宝典,史学上的第一等活材料。”敦煌文化在其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形成了极强的包容性。根据敦煌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地表明,丝绸之路虽然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创新之路,但也是一条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同日而语懿范长存如沐春风不言自明B.同日而语巍然独存如痴如醉不可名状C.等量齐观懿范长存如痴如醉不言自明D.等量齐观巍然独存如沐春风不可名状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根据敦煌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地表明,丝绸之路虽然是一条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但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创新之路。B.敦煌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地表明,丝绸之路虽然是一条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但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创新之路。C.根据敦煌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地表明,丝绸之路并非仅仅是一条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创新之路。D.敦煌文化的创新发展生动地表明,丝绸之路并非仅仅是一条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创新之路。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B19.D20.①分析排比构成:句子运用了“是……,是……,也是……”将三个意义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起来;
②表达效果:加强了句子的语势、增强了节奏感,有音律美;同时从几个角度表现敦煌艺术的价值,更有条理性,更有利于表达对敦煌艺术的赞美之情。〖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语境为否定意思,应用“同日而语”。第二空,巍然独存:巍然,高峻独立的样子;形容经过变乱而惟一幸存的事物。懿范长存:懿范,美好的风范;美好的风范永远留存下去。多用于称颂妇女的品德好。此处语境指敦煌壁画还幸存,应该是“巍然独存”。第三空,如沐春风:同“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如痴如醉:好像喝醉了一样,形容对人或事物极为迷恋或陶醉。此处是“《女史箴》引得艺术界”的效果,用“如痴如醉”更恰当。第四空,不言自明:指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容易理解。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形容。这里是说“塑像”的绘画艺术,用“不可名状”更切合。故选B。【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的语病有:一是句式杂糅,“根据……表明”出现了句式杂糅的错误,不能连用。一是不合逻辑兼语序不当,根据文意,后面两句为递进关系的复句,而关联词“虽然……但也是……”是转折关系,应用“并非(不)仅仅是……还是……”来表达更恰当。内容调整为“丝绸之路并非仅仅是一条简单的东西方之间的通道,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汇的创新之路”。只有D项修改正确。故选D。【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它是世界第一座壁画塑像的宝库,是中国人骄傲的遗产,也是艺术界的宝典”,是由“是……,是……,也是……”三个意义相关,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的排比句。表达效果:形式上,三个相似句式连用加强了句子的语势,增强了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充满音律美;内容上,同时从“壁画塑像的宝”“中国人的遗产”“艺术界的宝典”三个角度表现敦煌艺术的价值,范围从小到大,更有条理性,更有利于表达对敦煌艺术的赞美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现实而紧迫的挑战。②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提高国际抗疫合作力度,④捍卫全球公共卫生体系,⑤共同打赢全球抗疫阻击战。⑥要以开启“行动十年”计划作为契机,⑦聚焦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挑战,⑧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本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⑨最大程度凝聚减贫合力,建设共同繁荣、远离贫困的美好世界。〖答案〗②修改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③修改为:加大国际抗疫合作力度⑥修改为:要以开启“行动十年”计划为契机或要把开启“行动十年”计划作为契机⑨修改为:建设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②“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分残缺,“秉持”缺少宾语中心词“……的理念”。③“提高国际抗疫合作力度”搭配不当,“提高”与“力度”不搭配,应改为“加大……力度”。⑥“要以开启‘行动十年’计划作为契机”结构混乱,该句把“以……为契机”和“把……作为契机”杂糅到一起,两种句式保留一个即可。⑨“建设共同繁荣、远离贫困的美好世界”语序不当,应先“远离贫困”,然后“共同繁荣”。22.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是情感的寄托。请从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照示例写出你对传统节日的个性化解读,要求紧扣节日内涵。示例:清明节——暮春三月,杜鹃花开,扫墓祭祖怀亲人。〖答案〗〖答案〗示例:元宵节——寒冬正月,火树银花,游赏花灯享团圆。端午节——仲夏五月,粽叶飘香,划动龙舟吊贤人。重阳节——暮秋九月,菊花绽放,登高远望思故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应分析所给示例的特点,“暮春三月”是时间,“杜鹃花开”是季节特征,“扫墓祭祖怀亲人”是节日内涵;然后按照此形式进行写作,表现节日内涵要贴切,比如元宵节要突出团圆,端午节要突出纪念,重阳节要突出思亲等。注意写出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之先贤深知自己肩负着社会、国家的责任,因此孔孟圣人不辞劳苦,奔波于世,推行自己的思想;烛之武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智退强秦;今之学者亦不忘“匹夫之责”,他们孜孜以求、执着探索、攻克难关,以己之力引众人行……责任不分大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承担着责任。请你结合现实,谈谈对“责任”的认识。要求:①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②观点明确,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认识。〖答案〗略江西省新余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代表了一种不偏不倚又包容大度的处世智慧,和而不同既是一种世界现,也是一种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的价值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进入新时代,“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指出“要秉持和而不同理念”,赋予和而不同崭新的时代意蕴。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孕育出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文明。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发展道路,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一切文明均有其价值,都应该被尊重。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只有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互鉴;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互鉴,对话,才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相反,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恰恰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各民族各种文明只有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不断发掘、利用人类已经积累和正在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与难题,开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美好未来。(摘编自董卫国《彰显和而不同的时代意蕴》)材料二:“文明冲突论”把世界划分为八个文明版块,预测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冲突将在这些文明之间进行,各文明交界的“断层线”地区尤其可能爆发剧烈的冲实,世界将呈现文明间集团对抗的情况。作为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当然知道国际冲突都与利益有关,他提出“文明冲突论”的目的是要找到利益冲突背后的原因,强调“价值、文化和体制深刻地影响国家如何界定它们的利益……具有类似文化和体制的国家会看到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用文化差异解释国际冲突的做法或许不无道理,但也并不新鲜,“文明冲突论”的特点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版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由于“文明冲突论”的基础是文明差异性,因此亨廷顿坚决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应该说,亨廷顿否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并没有错,但是,由于他完全从冲突论的视角来看世界,所以看不到日益强化的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人类共同价值追求,进而忽略了作为国际关系常态和主流的国际合作,任何国际关系理论,只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否则就是消权的和破坏性的,“文明冲突论”就是这样一种错误的理论。(摘编自田德文《“文明冲突论”错在哪里》)材料三: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在国际形势复杂演变的今天,在封闭和开放、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交织的时刻,这一问题再次成为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爱琴海岸,此次中希两个文明古国携手对话,意义深远。“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生机勃勃,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半年前,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主席这样给出了〖答案〗,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对此深为赞赏。在11月11日的会谈中,帕夫洛普洛斯总统再次强调:“一个国家用‘文明冲突论’来制定国家政策将是十分荒谬和非常有害的,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还是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中国都有力地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此前,外界已关注到中希关系中的“不寻常”——希腊在欧盟国家中较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文件,希腊总理两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4月,来华出席第二届论坛的希腊时任总理齐普拉斯说,共建“一带一路”是个伟大的倡议,既包含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又充满对世界前途的思考,希腊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能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作为东西方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和传承者、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肩负运用文明智慧、解决当下世界难题、应对全球挑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使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国家规模以及社会传统的差异,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正在为当今世界持续提供着智慧和启示。(摘编自《人民周刊》(2019年第22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和而不同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以此思想孕育的文化在新时代更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B.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论”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版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C.一切文明均有其价值,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都应该被尊重,因此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D.作为同为文明古国希腊,因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所以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承认文明的平等性、多样性,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互鉴、对话,就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B.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肯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其根源基础是坚持文明差异性。C.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是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以此促进国际关系常态和主流的国际合作,这一价值追求得到了所有国家的认可。D.不同文明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同文明的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国际社会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加强交流合作、深化互学互鉴,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与难题。B.中国不会形成“文明冲突论”“国强必霸论”,这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中国日益开放、进步、发展的事实得到了印证。C.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传统的差异,运用文明智慧,解决当下世界难题,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的典范。D.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包含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又充满对世界前途的思考,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支持。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5.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1.A2.D3.D4.①从论证结构来看,用设问开篇的方式提出论题。引发读者思考,再表明观点,最后作出结论。②从论证方法来看,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希腊总统和的讲话是引用论证,中希合作实践是举例论证。③从论证语言来看,语言较鲜明、生动,如“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照鉴未来”等。5.观点一:“文明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①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和而不同”,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②国外“文明冲突论”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否认文明共同性的存在及其意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一种错误的理论。③中希两个文明古国携手对话,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为文明的和谐共存、交融互鉴做出了成功实践。〖解析〗【1题详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论’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张冠李戴,文中是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文明冲突论”并不等于“文明差异”,这二者并不等同。C项,“因此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强加因果。文中是说“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D项,“因为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所以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强加因果。文中是说“希腊作为和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能够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理解“一带一路”和“从一开始就积极支持并参与”并无因果关系。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只要……就能让人类文明更为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条件分析有误。原文是,“只有……才”的关系。B项,“肯定西方价值普世主义”错误,应为否定;C项,“所有国家认可”错误,如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英国利益为上的政策就不一定认可。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D项,“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于文无据。材料三中只讲到“希腊在欧盟国家中较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文件”的。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举例论证,2.道理论证,3.对比论证,4.比喻论证,5.类比论证,6引用论证。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与思路。“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分析问题(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强化论点)”这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论点或论题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分总,总分总),层进式,还是并列对照式等。本题要求说明材料三在论证上的特点。论证上的特点可以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和论证的语言等角度分析。从论证结构来看,材料三首先用设问开篇的方式“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来提出论题“文明冲突”,以此引发读发读者的思考文明冲突是否会影响国家之间的关系。然后表明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要用欣赏的眼光,定会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最后作出结论,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能使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从论证方法来看,材料三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文章引用了希腊总统的话“一个国家用‘文明冲突论’来制定国家政策将是十分荒谬和非常有害的……有力地回击了‘文明冲突论’和‘国强必霸论’。”也引用了的讲话“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中希“一带一路”的合作实践是举例论证。从论证语言来看,材料三的语言“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照亮历史的文明对话,也在一次次照鉴未来”比较生动鲜明,生动。【5题详析】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抓住问题的指向,搜寻相关答题区域,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可以从正确的做法里归纳,也可以从错误的做法里反思,还可以借助有关专家学者的建议进行归纳。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自己对“文明是冲突的,还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的看法。这是个二选一的问题,原则上可以回答是冲突的,也可以回答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的。回答时要明确态度看法,然后从材料中找到理由,比如,认为“文明是能够和谐共存、交融互鉴的”。材料一中“‘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放下文明优越论,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恰恰是世界文明活力的源泉”,可总结出,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和而不同”,文明的差异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以包容和平等的心态看待一切文明,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材料二中,政治学家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文明冲突论”的特点是将文化差异的作用推到极致,强调不仅文明差异将成为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而且文明版块内部将形成国家集团并与其他文明对抗。这种论点是这样一种错误的理论,因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是和平而不是对抗。材料三中,中国和希腊这两个文明古国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在文明上的相知、相亲和相互尊重使中希超越了政治制度、国家规模以及社会传统的差异,成为不同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向往黄河吴子新1965年秋,我上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朗诵课文《黄河》:“我的名字叫黄河,流经千山和万谷,自从盘古开天地,什么世面没见过……”老师告诉我们:黄河,谓之母亲河,从历史中走来,一路奔涌,有缓有急,有高有低,有曲有直,全长5464公里。——这便是我初识黄河。那时,我默默给自己许下一个愿望:将来一定去看看黄河!后来,我走上教师岗位,教授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时,我向学生讲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源远流长,穿越辽阔的黄土高原,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她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她仿佛由天上流来,穿过朵朵白云,轻轻流向天外。其时的我,有一种期望,盼望有一天身临黄河边,目睹黄河粗犷、凝重的奔涌,给自己一次惊涛骇浪的视觉体验,去吮吸河水与泥沙的气息,感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威武雄壮。再后来,我和黄河多次相见。我无数次去北京,列车每每行经黄河大桥,我扶窗而望,心里总是想,什么时候一定前往黄河,看一看变化的黄河浪,喝一口真正的黄河水。今年6月下旬,安徽省组织部分党员前往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延安,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党旗增辉”主题活动,我有幸前往陕西黄河壶口,在那里亲睹黄河的雄姿异彩。6月24日上午,我们乘坐大巴车从延安出发,一路南下170公里,前往壶口乡,专程游览黄河壶口瀑布的奇异壮观。大巴车过桥梁穿隧道,在山沟里穿行。不一会,车行黄土高坡之上,只见苍蓝的天穹下,黄土高坡七沟八梁,层峦叠嶂。透过飘渺的云雾,那沟沟峁峁好像黄土高坡强劲的肋骨,那曲曲折折的山路宛如大山放出来的闪电。一处处窑洞,用它那深邃的眼睛,洞察着黄土大地的沧桑变迁,见证着黄土高坡的深沉浑厚。车窗外,苹果之乡成片成片的苹果园郁郁葱葱,那些套着黄色纸袋的苹果压弯了每一根枝桠。根本见不到陕北黄土高坡上的“黄土”飞扬,每一处都是风景如画,说是陕北的好江南,没有一点言过其实。下午1点,我们到了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汇处,西临陕西宜川县,东濒山西吉县,因状如茶壶之口而得此名,为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究竟是何种景观?未见其容,先闻其声。轰隆隆的水流声和撞击声此起彼伏,由远及近。这里的水,富有多变性,洒脱而自信,沸腾而狂放。眼前的黄河如巨龙扑入视野,带着豪情,展示自己的身躯和姿态。滔滔黄河奔腾至此,为两岸苍山所囿,不得不骤然紧缩身体,但前行的劲头更足,决心更大。离瀑布越近,河水轰鸣的声音越大,瀑布的景观越清晣。只见黄河水像一匹咆哮的野马腾空而起,带起的水珠肆意飞舞,升腾到我们头顶,如烟,如雾,如尘。一颗颗水滴溅向我们脸上,落在我们身上。面对如此壮景,我终于理解了黄河水在壶口处排山倒海的意境,听懂了黄河的语言,领悟出黄土地蕴含着的生生不息的力量和精神。站立黄河壶口瀑布栅栏旁,我已不再是一名看客,俨然是在接受一场洗礼。我想人,只有融入大自然,方知世事变化的真谛。此刻,我的心随黄河而动,随中华血脉而跳。我不由地挺直了腰杆,满心虔诚感,充满自豪感。我一边观赏瀑布奇观美景,一边握着相机频频按下快门抢拍瀑布奇观。下午3点半,我与黄河壶口瀑布默默作别。大巴车再次驶过黄河大桥,沿着黄河岸,爬上黄土高坡,原路返回。行至离延安市区还有50多公里的宝塔区高坡镇境内时,突然堵车。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只得下车等待。我们焦急地走上黄土高坡,走向一处窑洞。窑洞里走出一位老大爷,以为我们口渴,用朴素的陕北口音热情地请我们进屋喝水。当地村民向我们讲述了这位老大爷的故事:老大爷姓常,96岁,是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的游击队员,战功赫赫;常大爷在党70年,担任过多年地方干部,膝下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生活得很幸福。虽然堵车达三个小时,但我们结识了黄土高坡的常大爷,听到了常大爷的故事,一点不后悔。我想,黄河以其“黄”而独步天下,黄色是她的底色,也是她的本色,正如我们的黄皮肤一样,永远不变。正是有着黄土地的支撑,黄河才激情万丈,绕山石而穿梭,遇陡崖而跳跃,即便是在平坦地段,也不失风度与气质。那一篇篇描写黄河的诗文,那一个个诉说黄土地的故事,如音符般在广袤的天空中激荡。(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回忆三年级时的课文《黄河》和老师的讲解,表明自己对黄河的向往由来已久。B.作者写苹果之乡的累累硕果,既写出了当地的风景,也暗示了黄土高原的生活变化。C.作者介绍黄河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意在说明壶口瀑布成为世界最大黄色瀑布的原因。D.作者从一名“旁观者”变为“感受者”,身份的转换表现出自己受到了黄河精神的洗礼。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引用王之涣、李白描写黄河的相关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黄河悠久的历史,富有文化韵味。B.文章写壶口瀑布时,把黄河水比作一匹咆哮着腾空而起的野马,有声有形地绘出黄河在此处的磅礴气势。C.文章划线部分句式整散结合,富有节律感;“强劲”“深邃”用词精当,优美生动地写出黄土高坡的独特景观。D.文章以标题“向往黄河”统摄全篇,按“初识黄河-走近黄河-感受黄河”的思路行文,逐层推进,脉络清晰。8.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与常大爷的偶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有人说:“好的散文,其目的是宣传‘真善美’,是人和自然的调和。”请据此分析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C7.A8.①照应上文作者参加的红色活动的主题,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②赋予了黄河红色文化精神,丰富了黄河的精神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9.①自然之美:黄土高原的粗犷、壮观,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②人情之美:以常大爷为代表的陕北人民的热情好客;③人文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用自己的双手保卫、建设着美丽的家乡,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④文化之美:黄土地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和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C.“意在说明壶口瀑布成为世界最大黄色瀑布的原因”错误,从“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两省交汇处,西临陕西宜川县,东濒山西吉县,因状如茶壶之口而得此名”来看,不能体现壶口瀑布成为世界上最大黄色瀑布的原因,只能说明其命名原因。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A.“文章引用王之涣、李白描写黄河的相关诗句……表现了黄河悠久的历史,富有文化韵味”错误,文章引用王之涣的诗句,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黄河一直以来的向往与深情,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引出对壶口瀑布狂放景象的描写。故选A。【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这位老大爷本身是一位“迎接中央红军到陕北游击队员,战功赫赫”,又是一位党员,他的出现,照应了作者此行的主题“开展‘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党旗增辉’主题活动”,丰富了文章内容。有了这位常大爷,黄河不仅仅只是存在于诗词歌赋里的母亲河,更是促使新中国诞生的红色文化的汇聚之地,从而赋予黄河红色精神,让黄河的内涵更丰富,深化文章主旨。【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本文写了“黄土高坡七沟八梁,层峦叠嶂……每一处都是风景如画,说是陕北的好江南,没有一点言过其实”的美景,又写了壶口瀑布奔放洒脱、豪放壮观的景象,体现了自然之美。路遇的常大爷热情请我们喝水,村民们为我们讲述常大爷的故事,反映出当地人情之美。原本黄土高原,现在变成了幸福美满的“苹果之乡”,既有以常大爷为代表的老红军们奋力抗争的因素,也有现在生活在此地的人们勤劳劳动的因素,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之美。黄土地与黄河都与中华儿女的黄色皮肤紧密相连,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含着敢于反抗斗争的红色基因,体现出一种文化传承之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为太学生,跌荡少检,久不调。盩厔人江融晓兵术,元忠从之游,尽传所学。仪凤中,吐蕃数盗边,元忠上封事洛阳宫,言命将用兵之要,高宗善之。迁监察御史。帝尝从容曰:“外以朕为何如主?”对曰:“周成、康,汉文、景也。”“然则有遗恨乎?”曰:“有之。王义方一世豪英,而死草莱。议者谓陛下不能用贤。”帝曰:“我适用之,闻其死,顾已无及。”元忠曰:“刘藏器行副于才,陛下所知,今七十为尚书郎。徒叹彼而又弃此。”帝默然惭。迁殿中侍御史。徐敬业举兵,诏元忠监李孝逸军。至临淮,而偏将为贼败,孝逸惧其锋,按兵未敢前。元忠曰:“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孝逸乃引兵击敬业,平之。还,授司刑正。为御史中丞,为来俊臣所构。将就刑,神色不动。俄敕凤阁舍人王隐客驰骑免死,传声及于市,诸囚欢叫,元忠独坚坐。流费州。复为中丞。岁余,陷侯思止狱,仍放岭南。酷吏诛,召复旧官。因侍宴,武后曰:“卿累负谤铄,何邪?”对曰:“臣犹鹿也,罗织之吏如猎者,苟须臣肉为之羹耳,彼将杀臣以求进,臣顾何辜?”圣历二年,迁检校洛州长史,治号威明。张易之家奴暴百姓,横甚,元忠笞杀之,权豪惮服。俄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御突厥。元忠驭军持重,虽无赫然功,而亦未尝败。中宗在东宫,为检校左庶子。时二张势倾朝廷,元忠尝奏曰:“臣承先帝之顾,不能徇忠,使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后不悦。易之等恨怒,因武后不豫,即共谮元忠与司礼丞高戬谋挟太子为耐久朋,遂下制狱。后寤其谗,然重违易之,故贬元忠高要尉。中宗复位,进侍中。武后崩,帝居丧,军国事委元忠裁可。拜尚书右仆射,知兵部尚书,当朝用事,群臣莫敢望。谒告上冢,诏宰相诸司长官祖道上东门,赐锦袍,给千骑四人侍,赐银千两。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固称不可,自是语塞。元忠以三思专权,思有以诛之。会节愍太子起兵,与闻其谋。三思与宗楚客相党引以为朋,及三思诛,楚客等暴奏反状,繇是贬渠州司马。复遣其客杨再思奏元忠缘逆不宜处内地,遂贬务川尉。元忠至涪陵,卒,年七十余。景龙四年,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睿宗诏陪葬定陵。(节选自《新唐书·魏元忠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B.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C.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D.公以宗室将/天下安危系焉/海内承平久/闻狂狡窃发/皆倾耳翘心以待/其诛今军不进/使远近解情万有一/朝廷以他将代公/且何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B.东宫,内廷后宫之一,古代帝王骄奢淫逸,嫔妃居住地常有东西二宫之分。C.制狱,皇帝特命监禁罪人的狱所,类似“诏狱”,多涉及钦命的法律案件。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的礼仪,如《荆轲刺秦王》:“既祖,取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元忠才能卓越,具有治理才能。他做太学生时向江融学得兵法;仪凤年间,向皇帝献上应对吐蕃的策略;在洛州做长史,治理号称严明。B.魏元忠内心强大,从容面对死亡。他陷入酷吏来俊臣罗织的案件之中,被判处死刑,将要行刑时,面不改色,被赦免时也不曾欢呼雀跃。C.魏元忠正直敢谏,不惧得罪权贵。他做监察御史,指出皇帝不能用贤,令皇帝感到惭愧;他笞杀张易之家奴,招致张易之等人的忌恨、诋毁。D.魏元忠审时度势,行事谨慎稳重。他做李孝逸监军,为其分析情势,促其出兵平定徐敬业叛乱;在抵御突厥时,他驭军持重,未有败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刘藏器行副于才,陛下所知,今七十为尚书郎。徒叹彼而又弃此。(2)臣承先帝之顾,不能徇忠,使小人在君侧,臣之罪也。14.魏元忠历事三朝,极忠诚干练,为何晚年却屡遭贬谪?请简要说明原因。(3分)〖答案〗10.C11.B12.C13.(1)刘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控期间免疫规划先进事迹(10篇)
- 医用产品购销协议(35篇)
- 食堂管理整改报告(3篇)
- 建筑工程一切保险条款(35篇)
- 文明校园创建的工作总结
- 计划生育药具工作计划
- DB12 3005-2017 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
- 江苏省淮安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综合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湖南省怀化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专题练习(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汽车内外饰件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怎样听课评课》课件
- 《汉字输入一点通》课件
- (完整版)年产30万吨甲醇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 小学生电子产品安全教育:如何正确使用电脑和手机
- 建筑施工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描述及进场计划
- 如何应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供应链挑战
- 访问学者管理制度
- D报告样板设备故障的8D报告
- 2023超星尔雅舞蹈鉴赏章节测试考试答案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相邻数》
- 有限空间监护人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