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甘肃省武威市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威市21-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元遗山《论诗绝句》评渊明诗,有“豪华落尽见真淳”之言,道出了渊明之化繁复为单纯的独到境界。渊明的诗乃是极为“任真”的,完全以其本色毫无点染地与世人相见。在这一点上,即使大诗人李白杜甫,与渊明相形之下,也不免有着夸饰和渣滓,所以黄庭坚就曾经说过:“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这正是渊明的诗显得如此真淳的缘故。然而渊明的诗虽真淳,却并非简单,这真是一件极可玩味的事情。先从其遣辞用字看,渊明的诗有一个特色,就是看似平易而其实则并不易解。平易,是因为他原无意于“为诗”,更无意于以字句求胜,所以不会如退之有心炫奇立异;不易解,则是因为他原只是自己“写其胸中之妙”,并无意于求人之知,所以也不必如乐天的一定要老妪都解。因此渊明有些诗句,真是写的简净真淳完全只是一种精神气韵的流布。如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浅出深入、言微意远的名句固无论矣。即以其并非名句而言,如“骤骥感悲泉”的伤逝,“达人解其会”的知命,以及《咏贫士》由“云”而“鸟”而“人”的层转无痕,从这些句法与章法的表现上,都可使我们感受到渊明任真自得的境界。这正是渊明的诗虽真淳而并不易解的原因之一。再从其内容方面来看,则渊明也依然是“任真”而却并不易解。因为渊明诗的本色,乃是如日光七彩之融为“一白”既丰美复精淳的本色,这又牵涉到渊明的思想与修养的问题了。朱子以为“渊明所说者庄老”,陈寅恪先生以为“外儒而内道,舍释迦而宗天师”。凡此诸说,都不失为有得之言,只是如果想为渊明建立起一个狭隘之思想体系,就未免有失其任真自得之意了。渊明对于思想与修养的汲取,在于任真的适性与自得。渊明能摆落一切形式与拘执,自然而然地获致到最合适于他自己的一点精华。一切蹊径外表全部泯没了,“七彩”融贯成无瑕疵的“一白”,正由于他的一份“任真”的适性自得的采撷与融会。这是使渊明的诗所以看似真淳而并不易解的另一原因。其次谈到陶渊明之质朴的归隐生活。渊明晚年过上“开荒南野”“守拙田园”的生活,然而如果换一角度窥视,就会发现他的感情生活中的另一面貌。龚自珍以为渊明可以与诸葛、屈子相比,于是写出了“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的诗句。从“欲有为”来看,渊明原是一位生而具有着仁者之襟怀的人。从他《拟古》中所写“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就可知道渊明少年时并非完全无意于事功。步入仕途之后,却发现既不能达成其原有的志意,而折腰事人违拗了自己的质性,于是“拂衣归田里”。渊明的归田,既非为了虚浮隐居的高名,也非为了世俗道德的忠义,而只是为了保全其一分质性自然的“真我”。所以渊明的归隐,虽然简单,而其中所蕴蓄的情意,却极为复杂。(摘编自叶嘉莹《从“豪华落尽见真淳”论陶渊明之“任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为诗极为任真,依其本色不事点染,反而成就了他真淳独到的境界。B.陶渊明诗境界任真自得,情感自然流露,这在陶诗句法和章法上都有体现。C.陶渊明在思想的汲取上能够摆脱所有束缚,采撷、融会出自己的思想精华。D.陶渊明具有仁者的襟怀而且欲有所作为,因而他的归隐生活并非真正归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从辞句、思想、归隐三角度进行了平行的论证。B.本文在论证陶诗特色时,将陶潜和李杜、韩愈、白居易等诗人作了对比。C.本文第四段引用龚自珍诗句,意在论证陶潜归隐生活蕴含复杂的情感。D.本文论证了陶诗之所以真淳却不易解,是因为他具有“任真”的适性自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陶潜诗歌无意于字句雕琢和他人理解,因此形成看似平易实则难解的特色。B.李杜诗歌描写夸张、尚存渣滓,与陶诗简淡真淳相比,境界水准高下立判。C.朱熹和陈寅恪等人的学说虽有道理,但给陶潜建立了一个狭隘的思想体系。D.官场遭遇有违陶潜的志向和本性,既无高名又失忠义,于是陶潜选择归隐。【答案】1.D2.A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因而他的归隐生活并非真正归隐”错误,从“渊明的归田,既非为了虚浮隐居的高名,也非为了世俗道德的忠义,而只是为了保全其一分质性自然的‘真我’。所以渊明的归隐,虽然简单,而其中所蕴蓄的情意,却极为复杂”可知,文章中并没有否定陶渊明的归隐。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错误,文章先总说陶渊明特歌的特点,然后从遣辞用字、内容以及质朴的归隐生活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但最后并没有再“总说”;别外,“平行的论证”说法有误,其中“归隐”应当是更深入的理解,因此是递进式结构。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境界水准高下立判”错误,从原文“渊明的诗乃是极为‘任真’的,完全以其本色毫无点染地与世人相见。在这一点上,即使大诗人李白杜甫,与渊明相形之下,也不免有着夸饰和渣滓”可知,注意有“在这一点上”的限制;C.“给陶潜建立了一个狭隘的思想体系”错误,从原文“凡此诸说,都不失为有得之言,只是如果想为渊明建立起一个狭隘之思想体系,就未免有失其任真自得之意了”可知,建立起一个狭隘之思想体系只是假设的说法,并非真实情况;D.“既无高名又失忠义,于是陶潜选择归隐”错误,从原文“渊明的归田,既非为了虚浮隐居的高名,也非为了世俗道德的忠义,而只是为了保全其一分质性自然的‘真我’”可知,陶渊明的归田,与“高名”“忠义”无关。故选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戏王曹洪蔚汴梁人爱听戏,听的是梆子戏。那腔调高亢、激越、悲壮,还透着柔媚,带着悠扬,百听不厌。刚解放那会儿,汴梁城梆子戏唱得最好的数黑妮儿。黑妮儿不是妮儿,是个大小伙子,演关公,师从全才须生“关大王”王海晏。黑妮儿演戏,唱念做打,有板有眼,章法讲究,口中有词,脚下有步,手眼有戏。一开腔,声震屋瓦,响遏流云,余音绕梁。尤善“噙腔”绝技,让人大呼过瘾。黑妮儿生在祥符乡下,家贫。五岁时,爹爹与人签下“任由打骂,死病无关”的契约后,把他留在了学戏的义成班,自此成为梨园弟子,开始艰难地练功学戏。黑妮儿似有天赋,唱念做打,样样精湛。唱功尤为奇绝。黑妮儿自创的“脑后音”堪称一绝,高亢豁亮,挺拔圆转,有曲尽而余音不绝之妙。《单刀赴会》《关公挑袍》,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汴梁城有个叫白孩儿的,特喜欢黑妮儿的戏,场场不落。白孩儿住砖桥街,是汴梁城的老门老户,家里开有“白家汤馆”,专卖羊肉鲜汤。白家的羊汤在汴梁城也是一绝。铁锅大灶,木柴烧锅,先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炖,自三更熬至日头露脸儿,汤浓肉烂,汁白如奶。喝汤时,滚头儿舀汤,溜边儿添油,再撒上一层香菜末子,加入炸好的辣椒油,那鲜,那香,那辣,扑鼻而来,让人如入仙境。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这是汴梁城市井百姓公认的“两大好”。按说,这腔,这汤,互不沾边儿,后来却有了故事。黑妮儿在相国寺永安戏院唱红以后,成了戏班子的头牌,就有些飘。深秋的时候,黑妮儿嗓干发疼,茶饭不思,有人撺掇他去喝白家羊汤。黑妮儿去了一喝,如饮天泉,再也割舍不下。白孩儿对黑妮儿心生崇拜,每回喝汤都给予特殊关照。喝了一个礼拜后,黑妮儿自觉神清气爽。喉头生津,不见痛感,连连击掌,“好汤,上等好汤。”冬天就到了。这天,一大早就飘起了雪花,赶着喝汤驱寒的人多了起来。白孩儿正忙着盛汤端汤,见一半大小子抱一铜锅过来了,说唱戏的黑妮儿师父嫌天冷,支派他把羊汤打回去喝。白孩儿听了,知是黑妮儿在耍大牌呢,就对来人说:“回去告诉你师父,白家鲜汤需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隔了几日,黑妮儿又来喝汤,脸就有些红,关公一样。临走,对白孩儿说:“戏有戏路,行有行规,祖上的规矩就是不能破。白师傅,黑妮儿佩服您。”说罢,躬身一拜,走了。白孩儿依旧爱听黑妮儿的戏,还是一场不落。有一阵儿,黑妮儿没来喝汤,也没了演出。白孩儿一打听,说是被发配回老家祥符农村了。上面让他唱样板戏,黑妮儿不从,谎说自己除了演关公,其他演不了。白孩儿听了,对黑妮儿心生佩服:好,有骨气,关公气派。他决定去乡下看看黑妮儿。见到黑妮儿后,白孩儿的眼泪就下来了:才几天工夫,黑妮儿就成了另一个人,黑瘦,眼窝塌陷,一说话,嗓子像漏气风箱。活关公,不能这样毁掉啊!拉着黑妮儿的手,白孩儿说:“你不能这样糟践自己呀,你要相信,老百姓爱听关公戏,早晚有你登台亮嗓的那一天。”白孩儿趁天黑,把黑妮儿接回了汴梁城,每天给他盛一碗头道鲜汤,端过去。不到半个月,黑妮儿面色红润,嗓音通透,又找回了一个活关公。白孩儿每天五更起床,陪黑妮儿到城北的黄河滩去吊嗓,听黑妮儿咿咿、呀呀、啊啊,一脸的惬意。一晃过去了十多年,古装戏又重返戏剧舞台。活关公黑妮儿也迎来了他的人生第二春。羊汤的滋润,不间断的吊嗓练功,使他的唱功日臻成熟。他扮演的关公,端庄肃穆而不失凛然神威,一登台,便赢得满堂彩。黑妮儿又尝试演新的角色,公演后,再次轰动汴梁。黑妮儿获得了当年的戏剧“梅花奖”,人称“豫东红脸王”。领奖回来,黑妮儿直接去了白家汤馆,把奖杯证书往白孩儿的怀里一塞,说:“从明儿个开始,我每天早上在你汤馆门前唱一个小时戏,权当练嗓儿。不过,赏我一碗羊汤喝。”如今,在汴梁城,黑妮儿的腔,白孩儿的汤,依然是百姓喜欢的“两大好”。虽说唱戏的不再是黑妮儿,盛汤的也不再是白孩儿。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汴梁人爱听梆子戏并介绍了梆子戏的腔调特点,这既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社会背景,又为下文黑妮儿的出场做了铺垫。B.白孩儿喜欢听戏,为了能经常见到黑妮儿,用“白家鲜汤需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做了个借口。C.小说中的人名很有特色,富有地域风味,“黑”“白”两姓相对立,黑妮儿虽名为“妮儿”却是男的,十分吸引读者。D.末尾写唱戏的不是黑妮儿,做汤的不是白孩儿,但汴梁百姓仍喜欢,突出了两者的技艺、品德都得到了传承,进一步深化了主题。5.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白孩儿的形象特征。6.“羊汤”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B5.①喜爱艺术,他喜欢黑妮儿的戏,场场不落。②为人实在,他制作羊汤不掺假,工艺流程很到位,质量上乘。③讲规矩,守原则,他对黑妮儿嫌天冷派人来买羊汤不理睬。④扶危济困,善良热情,在黑妮儿发配落难时依然伸出援助之手,照料落难中的黑妮儿,并使之得以重返舞台。6.①为“白孩儿”“黑妮儿”交往提供了契机。“白孩儿”“黑妮儿”是在喝羊汤时相互认识的。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黑妮儿”在羊汤的滋润下保持了演唱的水平,迎来了艺术生命的春天。③揭示小说的主旨。一碗羊汤体现了热情善良、坚持原则、解人危困的美好人性。【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为了能经常见到黑妮儿”,理解错误;原文说,“白孩儿听了,知是黑妮儿在耍大牌呢,就对来人说”,由此可知白孩儿这样说是为了让黑妮儿的艺术之路走得更踏实些。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文本内容,根据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性格;其次,找出文中作者的议论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评价的语句,来评判人物性格;第三,通过事件综合起来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说“汴梁城有个叫白孩儿的,特喜欢黑妮儿的戏,场场不落”,可知白孩儿喜爱艺术,也喜欢黑妮儿的戏。依据文中对“白家汤馆”羊汤的介绍,“铁锅大灶,木柴烧锅,先大火煮沸,再小火慢炖,自三更熬至日头露脸儿,汤浓肉烂,汁白如奶”,可知白孩儿为人实在,他制作羊汤不掺假,工艺流程很到位,质量上乘。当黑妮儿嫌天冷派人来买羊汤时,白孩儿对来人说,“回去告诉你师父,白家鲜汤需现盛现喝,从不离店卖汤,这是祖上传下的规矩”,可见白孩儿是一个讲规矩、守原则的人。当白孩儿打听到黑妮儿被发配回老家祥符农村时,他伸出援助之手把黑妮儿接回了汴梁城,并每天给黑妮儿盛一碗头道鲜汤端过去,照料落难中的黑妮儿,并使之得以重返舞台,可见白孩儿身上具有扶危济困、善良热情的品质。【6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作答时,一般考虑以下三点:第一,从情节结构上看,是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或者与情节有关;第二,从人物上看,是不是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或者与人物有关;第三,从主题看,是不是能够揭示小说主旨,更好地表达主题。在小说中,“羊汤”为人物的交往提供了契机,白孩儿和黑妮儿是在喝羊汤时相互认识的,并因为羊汤让两人形象更饱满。从情节上看,“羊汤”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两人因羊汤认识,后文黑妮儿在让人给自己买羊汤,以及白孩儿拒绝卖羊汤的情节,表现出二人的性格;黑妮儿因拒绝唱样板戏被发配回老家祥符农村时,白孩儿伸出援助之手把黑妮儿接回了汴梁城,并每天给黑妮儿盛一碗头道鲜汤端过去,在羊汤的滋润下,黑妮儿保持了演唱的水平,迎来了艺术生命的春天,这些情节都与羊汤有关。文章通过“羊汤”揭示了主旨;一碗羊汤也许并不名贵,可贵的是在黑妮儿和白孩儿身上体现的热情善良、坚持原则、解人危困的美好人性,这才是小说最想表达的主旨内容。三、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节选自《晋书·阮籍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B.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泄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C.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D.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来成为官署属员的通称,表官署属员的词语还有“曹”“属”等。B.有司,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古代朝廷分官设职,各有专司。C.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D.景元,魏元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阮籍生于名门,生性孤傲不羁。他举止有时难以被人理解,任何时候喜怒都不表现在脸上,人们说他痴呆子。B.阮籍嗜酒如命,文才高超。他在酩酊大醉中也能很快清醒,写出让世人叹服的文章,才华也得到族兄的认可。C.阮籍不拘礼教,自然任情。他得知母亲去世却仍然继续下棋饮酒,对于固守礼教者往往只以白眼表达态度。D.阮籍志向远大,自视甚高。文帝很赏识他,他本有治国安民的志向,并对刘邦、项羽在历史上建功留名不屑。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2)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答案】7.C8.B9.A10.(1)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劝进书),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劝进书),看见阮籍正醉眠。(2)阮籍时常随意驾车独行,不顺着道路走,直到到了尽头无法走了,就痛哭而回。【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济世志”是偏正结构,指济世的志向,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天下多故”中“故”是“变故”,是句子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少有全者”说的是“名士”,所以“名士”和“少有全者”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项。句意: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名士,阮籍因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起初想替武帝司马炎向阮籍家求婚,阮籍醉了60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有司,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理解有误,应是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任何时候”理解错误,由原文“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可知,母亲去世时他是非常悲痛的,直接表现了出来。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沉醉”,古今异义,大醉;“作”,起草(劝进书);“诣”,到;“方”,正。(2)“率意”,率性随意;“由”,顺着;“所穷”,到的尽头;“辄”,总是;反”,通“返”,回来。参考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国的丞相椽,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会忘记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很多人说他痴呆,只有他的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才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名士,阮籍因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起初想替武帝司马炎向阮籍家求婚,阮籍醉了60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都以大醉而幸免。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主管官员谈到一件儿子杀害母亲的事情,阮籍说:“唉,杀死父亲可以,怎么可以杀死母亲呢?”在座的人都怪他失言。文帝说:“杀死自己的父亲,是天下最大的罪恶,你怎么却认为可以呢?”阮籍说:“禽兽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杀死自己的父亲,是禽兽一类的人。而杀死自己的母亲,就连禽兽都不如了。”于是,大家都心悦诚服。到了司马昭辞让九锡之封的时候,公卿要劝说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正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雄辩,被当时的人所推崇。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失了性命。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礼义世俗之士如仇人般嫉恨他,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他。阮籍时常随意驾车独行,不顺着道路走,直到到了尽头无法走了,就痛哭而回。阮籍曾经登临广武山,观看楚汉战场,感慨地说:“当时没有真正的英雄,才让刘邦这小子成了名!”登临武牢山,观望洛阳都城而慨叹,于是又写了《豪杰诗》。景元四年冬,阮籍去世,终年五十四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初冬陆游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暮年自适何妨退,短景无营亦自长。况有小儿同此趣,一窗相对弄朱黄。【注】①流光:此处指流水般逝去的时光。②朱黄:古人用这二种颜色批改校对古书。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笔锋一转,诗人选择了屋顶上的霜景,点明了题目中的“初冬”时令。B.颔联中的“意”字,可谓是神来之笔,梅未开却已用心嗅到了梅香,颇有禅学意味。C.颈联诗人写到人至暮年,整日无所事事,尽情享受这无忧无虑的晚年时光。D.尾联勾画出一幅温馨宁静的画面:老人点校古籍,孩子信手涂鸦,其乐融融。12.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生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但这首诗却格调迥异,请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1.C12.①对自己一生诗歌创作成就的自豪之感。②对初冬美景的喜爱之情。③对晚年退隐自适、清闲自在、尽享天伦之乐的满足之感。【解析】【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C.“无所事事”理解有误。这句诗的意思是:冬天天光已短,不用刻意安排(因为心中“自适”),自然也变得兴味悠长。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平生诗句领流光”是说自己一生写了不少好诗,颇有对自己一生诗歌创作成就的自豪之感。“绝爱初冬万瓦霜”的意思是“特别喜欢初冬季节屋顶上满是霜之景”,颔联又写了枫叶和梅花:枫叶越残败越别有意蕴,梅花没有随风摇动,但它依然到处飘扬。可见诗人对初冬美景的喜爱之情。“暮年自适何妨退,短景无营亦自长”写人到暮年,何妨退出喧嚣的尘世,体味家院小景中无尽的美好。尾联更是勾画出一幅动人画面:祖孙(或父子)二人窗下相对而坐,老人赏阅古籍,孩子信手涂鸦。表达了诗人对晚年退隐自适、清闲自在、尽享天伦之乐的满足之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拟行路难(其六)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①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③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践,何况我辈孤且直!【注】①会:能。②蹀躞:小步行走的样子。③弄儿:逗小孩。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拟行路难(其四)》不同,诗歌反映的是仕途的失意与坎坷,且表现形式上纯用赋体,情感的表达也更为真切。B.诗歌在遣词造句上讲究自然、明白、晓畅,不求艳丽而十分清新,不求堆砌而十分顺畅,不求冷僻而十分浅显。C.诗歌层次鲜明。起调高亢,中间平和,结语峭拔;有张有弛,波澜顿挫。由七言到五言,继以长句收束,节奏的起伏跌宕与情感旋律的变化相呼应。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同时自宽自解,对门阀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现象发出不平之鸣。14.试分析“安能蹀躞垂羽翼”的表达效果。【答案】13.A14.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来表明诗人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其次,使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强化了诗人不甘寂寞、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解析】【13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和《拟行路难(其四)》不同”说法错误。从诗歌主旨、情感上来看,两首诗反映的都是诗人仕途的失意与坎坷。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炼句题解答时要理解诗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把握诗歌流露的情感特质,从而把握其风格特点。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诗句,理解内容;然后指明手法,并结合内容分析是怎样使用该手法的;最后分析其抒发的情感及表达效果。本题要求分析“安能蹀躞垂羽翼”的表达效果。“安能蹀躞垂羽翼”的大意是: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首先,从句式上,“安能蹀躞垂羽翼”采用反问句式,强化了诗歌感情的抒发。结合整首诗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的感情角度,这个反问也突出了自己怀才不遇、不甘寂寞的愤激之情。其次,本句中“蹀躞”,指小步行走的样子。其中“蹀躞垂羽翼”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艰难处境。这里采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大丈夫失意丧气的状态。据此分点作答即可。【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拉伯谚语说“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英语谚语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国圣贤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两句以行路类比从反面说明了相同的道理。(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3)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4)《逍遥游》中说,像那“____,____”来漫游宇宙的人,才是无所依凭,真正达到了逍遥之境。(5)《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答案】①(故)不积跬步②.无以至千里③.悟已往之不谏④.知来者之可追⑤.落霞与孤鹜齐飞⑥.秋水共长天一色⑦.(若夫)乘天地之正⑧.而御六气之辩⑨.三顾频烦天下计⑩.两朝开济老臣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跬”“至”“已”“谏”“鹜”“乘”御“辩”“频烦”“济”。四、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语言文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须臾不可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规范、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思想认识和传承文化记忆,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朱光潜先生也曾地指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看好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认为写几个错别字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规范标点符号是,没事找事;、文理不通是个性时尚;甚至“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学好语言文字知识是运用谨严的保障。“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标点、语音、字词、语法、修辞、逻辑、书写,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马虎大意,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和在实践中更加不断地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作为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语言文字才能在规范化的道路上,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针见血大惊小怪言不尽意行稳致远B.义正词严大惊小怪词不达意厚积薄发C.一针见血小题大做词不达意行稳致远D.义正词严小题大做言不尽意厚积薄发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更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B.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提高和完善。C.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修正和提高,还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D.需要耐心细致的揣摩辨析、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正、完善和提高。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除此以外,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其他声音B.虽然,一直有一些杂音存在于社会上C.尽管如此,社会上却一直存在一些声音D.然而,有些杂音一直存在于社会上【答案】16.C17.D18.C【解析】【分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一针见血: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义正词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作义正辞严。语境强调分析透彻,应选“一针见血”。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语境强调“没事找事”,应选“小题大做”。词不达意:(说话、写文章)语句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言不尽意:说的话未能表达出全部意思,表示意犹未尽(多用于书信结尾)。语境说的是不能准确表达,应选“词不达意”。行稳致远:指在发展前行途中,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稳健而行,才能走得长远。厚积薄发: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语境有“道路”,应选“行稳致远”。故选C。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从逻辑上分析,应该先“耐心细致的……学习研究”,再“在实践中……”,A、C不符合先后逻辑;两个分句之间存在递进关系,用“更”比“还”合适,依据此可排除B、C;“修正、完善和提高”三个词顺序不能颠倒,依据此也可排除B、C。故选D。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衔接的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句间关系是转折关系,从语气上分析,可排除A、B;主要陈述对象应该是“社会”,说明“社会上存在不同声音”,并且“声音”比“杂音”相对更符合语段情境,可排除D。故选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到了青海,天空忽然变得低矮,哈达一样的白云,像是直接从大地上蒸腾而成。它们懒懒地浮在矮矮的雪山上,让人觉得惊异——我长年居住的小城,于平地上测到的海拔常常是零米,稍高一点的地方,也不过几十米,想要看云,得仰起头,看久了,脖子会酸。而在这里,我看那些云时,①,仿佛只要走到雪山那里,人便可以直接穿云而去。草地或苍黄或青葱,连绵不绝,无比开阔,那些默默低头吃草的白色的羊、棕色的马、黑色的牦牛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地散落在各处,半天才稍微动一动,像草丛中缓慢滚动着的一块块白色的石头、棕色的石头、黑色的石头。更远一些的,是白色的点、棕色的点、黑色的点。那些草一律低矮,连没脚都不能,不知道它们是刚刚抽芽,②。客车慢悠悠地在公路上绕来绕去,一直往西,往更接近天空的世界里去。忽远忽近蓝色飘带一样的青海湖,时而出没在视线里,随随便便用“傻瓜”相机拍一张照片,它都似明信片一般……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人人都知道他是雷锋式的人物——心里只想着他人的好人。B.“妈妈——,你在哪里?”小男孩哭喊着。C.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D.每年春节——特别是家里有孩子正在备战高考的时候,大家都宅在家。20.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21.在上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