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记100字_第1页
二月二日记100字_第2页
二月二日记100字_第3页
二月二日记100字_第4页
二月二日记1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月二日记100字二月二日记100字篇一今天是二月二,我和妈妈一起做棋子块。我们先把东西准备好,然后挨个放进盆里,倒牛奶的时候,我有点紧张,就怕手一抖倒多了。材料集合完毕,我拿出筷子把面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搅在一起,妈妈的巧手一揉,金黄的面团就和好了。让面团睡了个午觉。我和妈妈开始做起来。我先在面板上撒了面粉,然后开始擀面团。我用擀面柱慢慢的擀起来,因为有个擀饺子皮的经验,我很快就擀好出了一张又大又圆又薄的黄金大饼。我开始用刀把面饼切成长条,我的手又抖起来,因为我一会儿害怕会切着手,一会儿又担心切得不漂亮。经过我的努力,我把面饼切成一个个小菱形,又他们一个个放进烤盘里,这时的棋子块一个个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的,好像一个个小精灵在聚会。烤制开始了,不一会儿,家里就飘来了香味,我馋的等在烤箱边上,盯着烤箱里的小精灵变身。不到半小时后,棋子块烤好了,我看着出炉的棋子块变胖了,变的更加的金黄,还鼓出了小肚子。我拿着托盘,狠狠地闻了闻,真香啊,吃起来,更是又香又甜又酥脆!小伙伴们,赶快做起来吧!二月二日记100字篇二农历二月二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叫“龙抬头”,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说法。小朋友在这一天剃头,被叫做剃喜头,大人在这一天剃头叫做剃龙头。今天晚上,妈妈带我去了楼下的理发店,平常冷清安静的店里,今天晚上人头攒动,出奇的热闹,临时添加的几张板凳上也坐满等候的顾客。原来是大家都想着二月二理发接好运,所以一起来排队剪头发呢。店里的理发师们齐上阵,有洗头发的,有剪头发,还有的忙着卷发烫发的。只见店里其中一位理发师,年纪大约有30来岁,穿得挺时尚,头发还染成了黄色。他的动作特别地娴熟,小剪刀在他手里飞快的转来转去,来去自如。他帮别人剪头发也有板有眼的,给顾客先剪一下头发,然后再安排客人去洗头发,稍微吹干之后再帮客人细细的修剪!当那位顾客叔叔剪完了头发,他摸了摸自己的板寸头说:“嗯,是不错,看起来是挺精神的,看来我今年得交好运咯!”周围的客人听到他说的话都哈哈大笑起来了。由于剪头发的人很多,等待的时间太长了,妈妈让我先回家,待下一周再来剪。虽然日子有点差别,但我满怀期待的心不会变。二月二日记100字篇三今天是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五十四年的今天,爸妈抱着三个月多的我到照相馆照相,因为这天是我的百天。妈妈经常跟我讲起那天照相的事情,不满三岁的姐姐穿了一件小大衣,我穿着一件墨绿色的小棉袄和小棉裤,妈妈把我从厚厚的被子里抱了出来,小脸红扑扑的,没有几根头发的小脑袋上在被子里捂得潮潮的。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爸爸躲在椅子的后面,半蹲着身子扶着我,可我不知道为何总是伸着小手去扑妈妈,很长时间都没办法照,摄影师没办法,把姐姐手里的糖葫芦拿下来,放到我的小手里,又把一个哗啦棒放到我的另一只手上,嘱咐爸爸扶好了,妈妈和姐姐逗着我,我乐的小脸都开了花,"咔嚓"一张百天照总算是完成了。岁月不饶人,半个世纪,风霜雨雪,自己已是五十多岁了,虽然那张珍贵的百日照无法找到了,可五十多年前的美好瞬间已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日记100字篇四今天早上,我还睡得正香,妈妈就把我叫醒了。我睡眼惺忪地问:“妈妈几点了?”。“七点多了”。我埋怨道:“妈妈!才七点多,今天不上学”。妈妈柔和地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我不解地问:“什么是龙抬头?”。妈妈说:“这一天是大人小孩剃头的好日子,有以龙自喻、独占鳌头的寓意,这天理发会让人鸿运当头,一年都有精神。所以今天我让你去理发,就是想让你一年有精神,学习更上一层楼”。为了不辜负妈妈对我的希望,我高兴地跟妈妈出门了。妈妈带着我去了第一家理发店,里面人挨人,人挤人。有大人抱着小娃娃的,有大人领着小弟弟的,还有的小朋友自己跑……我们看这家店人多,又跑到另一家店里。那个店里的人更多,我们只好又去了另一家店,妈妈看那个店人略微少些。我们等啊,等啊,等了好久才等到。二月二,龙抬头,今天龙真多!二月二日记100字篇五农历二月二日,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度里,这一天被赋予了丰富的民俗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古老的民俗节日源远流长。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通过观察天象,发现春天到来时,苍龙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颗星星)在东方夜空中开始慢慢升起,而“龙角星”就位于其中的角宿上,因此得名“龙抬头”。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北方,人们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寓意着“从头开始”,迎接新的一年。而在南方,则有祭龙、舞龙、赛龙舟等传统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二月二龙抬头,不仅是一个民俗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一天,人们通过祭龙、舞龙等形式,表达对龙的崇拜和敬意,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此外,二月二龙抬头还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民俗节日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人们通过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让这一传统节日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总之,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一优秀传统,让二月二龙抬头这一民俗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二月二日记100字篇六二月二,是中国传统的“龙抬头”日子,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大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猪头、鱼、豆腐等,供奉在祖先的牌位前,祈求祖先的保佑。同时,他们还会在院子的角落里放上一些石灰,象征着龙鳞,希望龙能带来好运和丰收。小孩们则是最兴奋的。他们会拿着小篮子,跟着大人们去田野里捡拾柴火,寓意着捡回一年的好运。捡完柴火后,他们还会在田野里放风筝,尽情享受春天的气息。除了这些,二月二还有一些特别的习俗。比如,人们会在这一天理发,因为传说在这一天理发可以带来好运。所以,你会看到很多理发店在这一天生意兴隆,大家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开始。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舞龙、舞狮的表演,以此来庆祝“龙抬头”。这些表演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月二“龙抬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和民俗的体现。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记住我们的根和文化。二月二日记100字篇七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我们的家乡,二月二的早晨,要吃面条,那是龙须面。庆祝龙起蛰。到了冬天,我们的祖先认为龙下蛰了,也就是冬眠。这与二十四节气的惊蛰相似。二月二前后,也是惊蛰。天气回暖,雨水多了起来。为了龙抬头,二月二的早晨,是不能动刀的,头一天的晚上,把面条擀好,切好。把吃面条的卤子用的肉,菜,葱姜调料切好,到了二月二的早晨,就不用动刀了,以免用刀伤了龙头。在我们的家乡,二月二的早晨,还有打囤子的习惯。囤子就是过去盛粮食的粮囤。在过去是用树枝的枝条变成,直径1.5米左右,不到一米高,里面用泥巴糊好,用它装粮食。二月二的早晨,天刚蒙蒙亮,人们在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从自己家里的锅灶里扒出做饭时烧庄稼秸秆的灰,在院子里做成粮囤的图案,就是打囤子。一般人家打好几个囤子,在院子的大门口,胡同里也有打囤子的。打完了囤子,在囤子的中央放上几把粮食,预祝今年的好收成。现在的农家,早已看不到盛粮食的囤子了,那些用树枝枝头变成的囤子,在上世纪70年代烧火做饭用了,因为占地方太多,不防鼠又不防潮,人们用水泥做成缸,水泥做成的缸虽然防鼠,不能防潮,在后来,人们用上了博山缸,是淄博烧制的,防鼠防潮。今天,用的也很少了,农户基本不储存粮食了,收了粮食以后,留足一年的口粮,剩下的卖给了粮食贩子,然后进入了国家粮食储备库。粮囤虽然退出来历史舞台,但是,每逢二月二打囤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早晨,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庆祝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到了,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打起了囤子,今年,一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月二日记100字篇八农历的“二月二”,城里人不当一回事,在乡村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龙抬头”。庄稼人希冀风调雨顺,五谷满仓,自古就有崇龙祈雨的习俗,这天,他们的喜兴劲不次于元宵节。如今回味儿时的“二月二”,往事历历在目,趣事多多。二月二的前几天,母亲就忙碌起来。她先把挂在厢房木橛上的猪头、猪蹄取下来,拎到外屋化冻,然后就学邻居穿龙尾。撅来一把秫秸梢,一节骨一节骨地剪成半寸长,再找出许多彩色、花色的碎布块剪成铜钱大的圆片,用红线把圆布片穿起来,再穿一节秫秸棒,隔一个秫秸棒穿两片不同颜色的园布片,穿了一尺多长后,下边再缝上几条彩色的尾巴。穿完,捡根最长的龙尾挂在窗户钩上。猪头化了冻,母亲把烙铁放在炉火里烧,烧红了,一点一点地烙猪头上的毛。随着“嗞啦,嗞啦”声音,一股股烧猪毛气味弥漫全屋。烙猪头是个麻烦活,有些猪毛总是烙不净,母亲就烫了半壶白酒,倒在碗里用火柴点燃,把猪头、猪蹄没烙净的猪毛,放在蓝蓝的酒火上燎。猪头燎净后,把猪嘴岔子两边的肉割断,才费劲巴力地把猪头上、下颌分开,母亲再用碱水一遍遍地清洗猪头、猪蹄上的污垢,洗干净了,泡在一个大瓦盆里。二月二那天,农户有起早去井边挑水的习俗,叫“引龙田”。母亲挑水,我跟去帮着摇辘轳。挑水的人多,就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打水。我看到从魏大爷家门口到井边,有一条用灶火灰划的连线,再看他家院里,扫得挺干净,还用灶灰划了个大圆圈。丁队长笑着说,老魏头的“粮囤”划得不小,今年少得不了粮食!这时,我才知道,农家院里用灶灰划的圈圈原来是“粮仓”。吃完早饭,伙伴们来找我玩耍。母亲说,你们先去河边玩,顺便收回些沙子,等会咱们炒棒花。我们拿上簸箕,到河边去收沙子。心里惦记着吃玉米花,很快就把沙子抬回家。母亲用筛子把大沙子和杂物筛出去,把细沙放在大锅里炒热,再把玉米粒放进热沙子里炒,不一会,随着“叭叭”的响声,雪白的玉米花从锅里蹦了出来,玉米粒都炒熟了,母亲用铁皮笊篱把玉米花捞在簸箕里。我往兜里装了一把玉米花刚要走,父亲领来了剃头师傅,我小时候就讨厌剃头,母亲说,今天剃头是剃龙头,一年都有好运气。我只得坐下,听任摆布。剃完头,兜里装满玉米花就往外面跑,母亲一把拽住我说,戴上龙尾再去玩,戴龙尾能辟邪消灾保平安。那时二月二禁忌动针线,母亲就用别针把龙尾别在我后背。我觉得小子家戴这个花里胡哨的玩意不好看,没走多远,就叫伙伴们给我摘下来装进兜里。我们几个跑到小东梁去看放风筝。放风筝的有两、三个,丁五哥做的风筝最好。风筝有龙形的,还有鹰形的,尾巴上都拴着五颜六色龙尾,在空中荡来荡去,很好玩!偶尔风筝落到地上,孩子们都争前恐后地往那跑,先跑到的孩子拿起风筝,顶着风双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