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影》教学设计
【课标与教材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新课标指出: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
“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等。
2、教材分析:
《背影》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
叙事性散文,作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这
一单元都是回忆性叙事散文,本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让我们感受
到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知道的: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
过一个特定的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
相爱相怜的感情。写得真挚而动人。对于记叙文和家庭生活学生较为
熟悉。
2、学生想知道的:
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背影》
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
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点“淡淡的忧愁”是很难让这些学生真正的领
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讲解,但不做统一要求。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
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感情真挚,感人至深,课文是相当熟
悉的亲情情感,所以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注释,理解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要讲解这一问题使初一学生明白
要费很大气力,可以以放风筝为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形散而神不散”
的问题。选材喻为风筝,中心喻为线。)
3.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
4.继续指导学生的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
关系。
【教学重点】
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
达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难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
朴实的语言所饱含的深情厚意的理解;分析课文可按"内容一结
构一语言”的顺序由浅入深地进行。
【教学方法】
朗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
扫除文字障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进
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
【创新支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
问一答的简单操作过程,而是智慧火花的碰撞与融合、是愉悦氛围的
分享与共处、是精神陶醉的呈现与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人格的平
等与沟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
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
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
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
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说到朱自清先生的
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本文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
散文,发表在当时的《文学周刊》上。文章发表后,广为传诵,并一
直作为语言教材。当年,朱自清先生逝世捕些中学生拿着报纸悲痛地
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可见本文的影响之大。
1、学生交流课下查找的有关朱自清及《背影》的有关资料。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
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
《朱自清文集》里。
2、1925年10月朱自清先生接到父亲来信,不禁回想起八年前与
父亲在南京浦口分别时的情景,写下了记实散文名篇《背影》。作者
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
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
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
实,……”
三、扫清字词障碍
检查学生字、词问题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文表达
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朱自清先生的写作背景来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能
描述当年“我”写《背影》时的真实心绪吗?
3、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
的背影?(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
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
买橘子时的"背影"。)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划分段落层次
并概括段意层意。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一一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
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
的气氛。
第二层(第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
“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
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
念之情。
③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样的感情?(中心
意思)
(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
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五、理解第二、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
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
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
不单行。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
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
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学生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
更为感人。)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扫除了文字障碍,分析了段
落层次并概括了中心意思,弄清了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
面,子女寻这种感情当时难以体会到的,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
你?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父母的神情语
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的流露,还是通过身体形态的表现?父母疼爱
子女的细节,使我们终生难忘。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
动和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
【板书设计】
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作业设计】
A层:抄写第6段部分语句:从“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到“我
的泪很快流下来了";从“我再向外看时”到“心里很轻松似的”。
B层背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简单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研读课文
1.学习作者选取“背影”作为感情聚焦点的写法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
中共四次写到背影,这四次背影……(第一次开头一段“我最不能忘
记的是他的背影”,用“背影”点题。第二次是“父亲”过铁道买橘
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末尾,是思
念中的背影。)
(2)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应
该是第二次,即文章的第六自然段。)
抓住第六自然段,让学生反复朗读,目的在于仔细体会文句中所
饱含的深厚感情。朗读的方式以单个学生朗读为主,比较哪个学生朗
读得最好。教师应在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朗读训练最好相对集中在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几句。
(3)为什么这一次对背影的描写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作者细
致刻画了父亲的背影,先写了父亲的衣着:“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
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黑色给人压抑、凝重的感觉。黑色与家中
死了亲人有关。这是一个黑色的背影!)
(4)下面接着写父亲走路时的姿势。作者用了一个词一一蹒跚,
就是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走路蹒跚的父亲过铁道,一
定是令人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父亲”爬月台时运用几个动词
所包含的感情。这几个动词是:“攀”、“缩”、“倾”。为什么用
“攀”而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
身体。)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多么令儿
子揪心啊!“缩”说明脚无处可蹬,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就
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
心情该是多么紧张。“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
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写出了“父亲”
艰难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6)三个动词非常普通,但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沉。作者看着父
亲的背影流下了眼泪。这是心疼的泪水,也是感激的泪水。
(7)要求学生把文章的这几句齐读一遍。要求学生背诵这几句。
(8)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作者为什么不写
父亲的正面,比如“皱纹很深”、“两鬓苍苍”,而只是写父亲的背
影呢?(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应予以适当肯定。然后明
确,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擅长选取表达感情的聚焦点。“背影”就
是这样的聚焦点。作者避开了父亲的正面形象,正好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容易获得以少胜多的阅读效果。)
(9)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竟然感动得掉下泪来,你们相信吗?
(作者并不是第一看到父亲的背影,这张背影对儿子来说,太熟悉了。
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不会令儿子感动。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
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10)为什么说是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呢?(前三段中:祖母
去世,父亲失业,偿还欠债,满院狼藉,光景惨淡。父亲的内心是悲
痛的,充满了忧愁。然而此时的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了
学业,便决定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还宽慰儿子,“事已如此,不必难
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流下
泪水,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学习本文运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感情的语言风格
(1)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虽然不多,
却含义丰富。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五句。第一句,“事已如此,
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说明父亲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其实,
此时最难过的就是父亲,但他怕影响儿子的学业,便把悲痛之情压在
心底,表面上显得比较想得开。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第二句,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说明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
放心。第三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说明
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担心儿子路上口渴。第四句,“我走了,到那边
来信。”说明父亲关心儿子是否顺利抵达北京。第五句,“进去吧,
里头没人。”说明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第五句把父子之间深厚的感
情表达出来了。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值得学习。)
(2)所选用的资料,教师可提供给学生。1928年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财产信托合同模板
- 中班安全教育《禁止的事情不能做》教案及课件大纲
- 2025《产品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二房东出租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2025科技公司租赁合同模板
- 2025装饰装修工程劳务总承包合同
- 2025关于商业建筑设计合同
- 2025工程承包合作合同协议
- 玩具管理员课件
- 幼儿园安全教育之乘车安全
-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核心知识精讲精思】 高一地理下学期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3年美国AHA心肺复苏指南
- DL-T 2087-2020 火力发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技术导则
- GB/T 20840.103-2020互感器第103部分:互感器在电能质量测量中的应用
- (模版1)某标准件厂冷镦车间变电所设计
- 2022Z世代洞察报告QuestMobile
- 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格式12篇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总复习
- 初中学生家长会安全教育课件
- 第二部分-CPO-10中央机房优化控制系统
- 2020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