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高考体验5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人教版必修31.(·天津文综)“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意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仅摭拾泰西皮毛”批判的是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批判洋务派“不识国民之原理……政治之本原”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政体,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故D项正确。答案:D2.(·福建文综)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美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时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在《劝学篇》中提出了“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这顺应了时代潮流,A项正确;张之洞坚持中国的传统制度和纲常礼教,B、D两项不正确;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应排除。答案:A3.(·重庆文综)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从“咸丰皇帝”这一信息可以排除C项,《天演论)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和《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有相通之处,而且题干信息进一步揭示其影响了后来的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A项《四洲志》与题意不符;D项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不可能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答案:B4.(·安徽文综)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表明康梁认识到了启发民智的重要,A项正确。“各国之革政”说明康梁吸取了国外改革的经验,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维新变法并没有充分发动民众,更说不上是发自民众的运动。答案:A5.(·四川文综)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举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大旗;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据此可知,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均没有反抗封建专制,A项错误;批判传统文化的是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B项错误;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是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C项错误;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器物到仿行制度,不断探求强国之路,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6.(·江苏)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意在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题干材料中“民间文学……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等说明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答案是D项;材料中既没有体现道德问题也没有体现文言文的价值,所以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不符合题意。答案:D7.(·山东文综)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国别译书类别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0文学艺术83411264.9史地810902012824.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0应用科学3324265610.5杂录52247387.1总计5732321123533—百分比10.76.060.223.1—100.0——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材料二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科目专业备注经学科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经学大义人伦道德中国文学外国语体操政法科政治、法律文学科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商科银行及保险、关税等格致科算学、化学、物理等农科农学、林学等工科机器、造船、电气等医科医学、药学——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1)据材料一,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文化教育的变革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等)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从“译书类别”(内容)、“国别”(地域)两个方面概括其特点,并联系所学知识,从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西方国家(含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专业课程的名称,判断哪些属于中学,哪些属于西学,然后结合“中体西用”的含义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此次教育改革后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归纳。第(3)问,从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末新政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科等,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3)关系: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8.(·广东文综)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鹜心于凶器之末则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2)刘锡鸿与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想的发展演变,意在考查学生辨析所学知识、论从史出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直接结合所学知识答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继承的是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主张。第(2)问,二者的不同可结合材料一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第(3)问,可结合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进行回答。第(4)问,可结合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等归纳出影响历史认识的因素。答案:(1)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9.(·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科学发展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联系所学知识评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中的“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以及所学知识中科学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对论的内容进行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持普遍欢迎的态度;材料二体现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反思,对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产生质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评析。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的传播。(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比如一战教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助长保守思潮。10.(·天津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独秀文存》(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材料二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2)材料二中的“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材料三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健身行业的健康管理与医疗大数据结合
- 创新驱动大数对提升耳鼻喉科服务质量的影响
- 塑胶地板采购合同(2篇)
- 人事行政工作总结范本5
- 利用区块链优化医疗数据版权保护的实践
- 保险科技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前景
- 从个人到团队培养医务人员安全文化意识
- 从养老到科技探索区块链技术的信任之桥
- AI技术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道德规范
- 2025至2030年中国胃疡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医保飞行检查培训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中考英语押题预测卷(苏州专用)(原卷版)
- 初级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真题答案解析2024
- 辽宁省部分示范性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联合调研数学试题(无答案)
- 二零二五协警聘用合同范文
- 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课件
- 防雷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医疗设备租赁服务及安全措施
- 2024年美容师考试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