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时作业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古罗马城内的政治中心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帝国广场群,里面供奉着各位皇帝的神像和纪念品,可供市民进行参观和祭拜,具体的行政事务的办理位于城郊的皇帝府邸内。古罗马的城市布局(

)A.缓和了社会各阶层的紧张关系 B.削弱了国家对市民的人身控制C.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D.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特点2.汉高祖八年,刘邦返回长安,见丞相萧何正指挥营建未央宫,工程相当浩大,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萧何此举意在(

)A.扩大丞相权力 B.体现汉承秦制 C.强化君主专制 D.加强中央集权3.“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小桥流水石皮弄,粉墙黛瓦乌篷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描绘的人类社会聚居形式(

)①集镇②城市③船上④村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考古学上龙山文化是中原地区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围绕陶寺遗址(属龙山文化)分布的14处遗址中,陶寺聚落在该聚落群中有着唯我独尊的地位,是绝对的中心聚落。中心聚落通常是某一区域内宗教文化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中心,其中许多兴建有城墙。中心聚落的出现体现出(

)A.等级秩序分明 B.早期国家初具雏形C.建筑技术发展 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5.北魏孝文帝在营建新都洛阳的过程中,创立了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垣结构,而且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城市中轴线布局的建筑思想,进一步强化了宫城的核心地位,使得政治中心更加集中。北魏洛阳城的规划(

)A.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政治观念 B.彰显其政权的合法性C.适应了中原地区的自然条件 D.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6.“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形容的是徽派建筑的显著特点。下列有关徽派建筑艺术的描述,正确的是A.宏村承志堂门楼上的《唐肃宗宴官图》为徽派木雕艺术的精品B.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史牌坊是徽派石雕艺术的代表作C.徽派民居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剪纸窗花,显现典雅俊秀之气D.明代徽雕注重镂空效果,给人以玲珑剔透的美感7.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相继对市镇展开了研究。八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的研究结论不可能有A.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范围蓬勃兴起B.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C.唐朝后期,广大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D.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8.早期的村落一般位于河流流域或者临近水源适合人类发展的地区,这说明()A.地理环境影响村落位置 B.采集经济是主要的经济C.渔猎是古人主要的活动 D.社会经济决定村落选址9.下表所示为明中叶至清中叶,苏嘉湖区域蚕桑丝织圈经济交往网络(注:⊙为跨区域集散中心;£为区域内集散中心)。这反映这反映了当时该区域(

)市镇桑籽桑秧桑叶鲜茧生丝丝绸备注乌青镇⊙⊙⊙⊙⊙蚕桑最盛,却几无绸业菱湖镇£⊙丝产量在湖州府领先盛泽镇£⊙专营织绸,不事蚕桑洞庭山⊙桑叶的最大“外援”A.集镇生产呈现专业化特征 B.自由雇佣劳动已经较为普遍C.传统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 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兴盛活跃10.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从“有城无市”到“城中有市”再到“城即市、市即城”的发展轨迹。这说明(

)A.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的进步 B.城市的各项功能越来越完善C.古代早期根本没有市场概念 D.古代后期才出现真正的城市11.1959年,在陕西西安郊区中堡村唐墓出土了一组唐三彩建筑模型(如图),该建筑模型(

)A.反映了唐朝官营手工业发展水平 B.折射出盛唐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C.蕴含着人地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D.可用于研究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12.乾隆十一年《震泽县志》卷4《疆土志四·镇市村》:“震泽县之镇市村,旧吴江县镇市村之半也。凡民人所屯聚者,谓之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防遏者,谓之镇。亦有不设官而称镇,既设官而仍称村者,名号正俗不同耳。旧吴江县之称镇者七,称市者十。”由此可知清朝(

)A.村镇成为固定基层机构 B.村镇在国内分布广泛C.对村镇未形成严格定义 D.村镇经济的迅速崛起13.据统计,唐朝的长安城人口密度大约为11905人/平方千米,有明确记载的疫灾共5次。北宋时期的开封城人口密度大约为10943人/平方千米,有明确记载的疫灾共14次。这主要基于(

)A.城市地理位置差异 B.居民卫生习惯差异C.城市管理模式差异 D.都城人口规模差异14.兴隆洼遗址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这里发掘出170余座半穴居房址,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下列表述与该遗址相符的是(

)A.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B.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态C.商朝早中期都城遗址 D.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15.对称是指一种同形同量的形态,对称性的结构形式使建筑物富有重力感,对称往往与均衡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健康和平静的均衡感。下列选项中布局讲究对称特点的是①平遥古城②图拉真广场③皖南宏村④北京故宫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村落自产生起,便有着较强的共同体特征,在长期传承发展中,村落中的公共活动与公共事务一直较为丰富,既有祭社、祭神、驱傩、求雨、腊祭等祭祀活动,又有修路、架桥、凿井、建房等公共事务,还有春节、上元、清明、端午、中秋等各种各样的节庆娱乐。该学者意在说明(

)A.村落为集体生活提供便利 B.村落主要为军事防御而设C.村落成为政治权力的中心 D.村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求17.清代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镇的崛起主要得益于A.国家政策支持 B.清代接轨世界市场C.商品经济发展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康熙年间,江苏嘉定县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以上材料可以作为论据,说明清朝前期A.地域性商帮的出现 B.专业性集镇的发展C.自由雇佣制度流行 D.海外贸易非常繁荣19.下图是建于明清时期赣南某一客家围屋平面示意图。围屋集家、祠、堡、晒场于一体,建筑左右对称。祖厅是供奉祖先灵位、祭祖、婚庆丧礼的神圣场所,一般设置在围屋的核心位置。这一布局体现了(

)A.聚族而居的向心性 B.农耕经济的封闭性C.宗法制度的传承性 D.兵农合一的防御性20.阅读下图,下列对古代雅典城市布局与功能的阐释正确的有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①城市具有政治、宗教、防卫、经济功能②布局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③布局讲究对称和主次分明院落有序④城市建有功能多样的公共活动场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随着两宋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工商业发达,市井文化日趋繁荣;另一方面延续自南北朝隋唐而来的士人城居之风使得文人士大夫居城者明显增多。由此,士庶之间、清雅文化与市俗文化之间呈现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构成两宋城市文化的基本格局。由于士大夫拥有核心政治资源,掌握着文化霸权的仍然是官而非商,市民阶层处在士人阶层之下,属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臣民。由于文化强势之最终仍有赖于政治资源,还衍生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文化地位上产生相应层级差别的有趣现象。两宋城市文化发展,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并从各方面影响着村落世界。—摘编自包伟民《两宋“城市文化”新论》材料二

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城市居民以移民和原住民为主,二者是以城市特许状为纽带确立的共同体。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居民通过种种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这意味着共同体的事由全体成员做主。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中世纪晚期,市民阶级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市民政治文化的生成,孕育了现代国家的雏形。特许状是一纸契约,赋予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现代会计、金融、公司制度等近代经济文化在中世纪城市得到初步发展。这促进了16世纪欧洲文明的凝聚成型。——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差异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举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摘编至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1)据材料,分析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重建洛阳的意义。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敦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其命名始于汉代,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敦煌郡,都尉府所在地实际上就成为敦煌郡城市的雏形,敦煌城市由此兴起。图1、图2、图3分别为汉代、唐代、清代敦煌故城形态演变,图中角墩、马面、羊马城等都属于城防系统。——摘编自王新敏、石培基、聂晓英《历史时期敦煌城市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唐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敦煌城市规划的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敦煌城市规划材料的认识。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CBABAAA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DABACBAB1.D2.C3.C4.B5.A6.B7.A8.A9.A10.A11.D12.C13.D14.A15.B16.A17.C18.B19.A20.B21.(1)城市文化主导阶层不同:古代中国是士大夫;中世纪欧洲是城市居民或市民阶级。城市文化管理模式不同:古代中国是专制政治;中世纪欧洲是法律。城市文化内涵不同:古代中国是儒家思想影响下雅俗文化互相渗透和对立;中世纪欧洲是商业文化。城市文化层级不同:古代中国是封建等级;中世纪欧洲是平等、单一层级。城市文化发展道路不同:古代中国是传承性;中世纪欧洲是创新性。城市文化作用不同:古代中国是巩固封建统治;中世纪欧洲是促使现代欧洲文明成型。(2)中国: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科举制度繁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欧洲:西欧城市工商业逐渐繁荣;王权的加强;罗马法复兴;市民的斗争。(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表现,应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基石;文化多样性是交流、创新的源泉。22.(1)原因:洛阳是帝宅王里;洛阳在战乱中逐渐衰败;迁都的需要。(2)意义: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改变城市布局,使城市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为后世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23.(1)汉代敦煌以单城为主;城市形态近似方形,结构简单,形制单调;其功能主要是军事防御。唐代敦煌发展为子罗双城形制,结构较成熟,形态体现传承性。城市功能分布逐渐完善,行政、军署机构集中于子城,民居和商业区等分布于罗城。城防设施更为复杂,城址外围有羊马城,为战时护城增加了一道防线。清代敦煌为内城外关结构,外城半包围内城,内城防御力增强。城市空间秩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