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延安中学2020-2021学年八上期末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福州延安中学2020-2021学年八上期末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福州延安中学2020-2021学年八上期末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福州延安中学2020-2021学年八上期末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福州延安中学2020-2021学年八上期末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安中学初二(上)期末数学模拟卷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属于应知应会题型,熟知概念是关键.2.下列式子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而为最简二次根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熟练掌握最简二次根式满足的条件(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字母,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3.若分式的值等于0,则x的取值是()Ax=0 B.x=3 C.x=﹣3 D.x=3或x=﹣3【答案】C【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值为零则分子为零分母不为零,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分式的值等于0,∴|x|﹣3=0且2x﹣6≠0,解得:x=﹣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详解关键是注意分子为零的同时分母不能为零.4.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分解因式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最简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因式分解(也叫作分解因式),逐一判定即可.【详解】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不能确定是否为0,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分解因式,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对分解因式的理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5.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B=DE B.AC=DF C.∠A=∠D D.BF=EC【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解:选项A、添加AB=DE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选项B、添加AC=DF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选项C、添加∠A=∠D不能判定△ABC≌△DEF,故本选项正确;选项D、添加BF=EC可得出BC=EF,然后可用ASA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解: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则A、原式=,A错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则B正确;C不是同类项,无法进行加减法计算,则C错误;D、原式=,则D错误.故选:B7.如图,点P,Q分别在∠AOB的两边OA,OB上,若点N到∠AOB的两边距离相等,且PN=NQ,则点N一定是().A.∠AOB的平分线与PQ的交点B.∠OPQ与∠OQP的角平分线的交点C.∠AOB的平分线与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与∠OPQ的平分线的交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所以本题到∠AOB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AOB的平分线上;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到点P,Q两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满足两种情况,点N一定是∠AOB的平分线与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故选C.

8.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16,MB和MC分别是∠ABC和∠ACB角平分线交于M,且MD⊥BC,MD=4,则S△ABC=()A.64 B.48 C.32 D.42【答案】C【解析】【分析】连接AM,过点M分别作ME⊥AB于E,MF⊥AC于F,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ME=MD=MF,再根据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M,过点M分别作ME⊥AB于E,MF⊥AC于F,∵MB平分∠ABC,MC平分∠ACB,∴ME=MD=MF,∵,∴,∵△ABC的周长是16,∴AB+BC+AC=16,∴=32,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面积,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9.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图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则折痕DE的长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先通过勾股数得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设,则,,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x,然后在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计算得到DE的长.【详解】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又折叠,,,,设,则,,在中,,即,解得,在中,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10.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12,P是△ABC的中线AD上的动点,则AP+BP的最小值是()A. B. C.10 D.【答案】B【解析】【分析】可以作BE⊥AC于点E,交AD于点P,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得∠DAC=30°,所以PE=AP,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E的长,当BP⊥AC时,AP+BP=PE+BP的值最小,由此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作BE⊥AC于点E,交AD于点P,∵△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ABC的中线,∴AD⊥BC,∴∠DAC=30°,∴PE=AP,∵△ABC是等边三角形,BE⊥AC,∴∠ABE=30°,∴AE=AB=6,∴,当BP⊥AC时,AP+BP=PE+BP=BE的值最小为.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动点P的位置.二、填空题1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已知米=1000000微米,则2.5微米=0.0000025米,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_____米.【答案】2.5×10﹣6.【解析】【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0.0000025=2.5×10﹣6.故答案为:2.5×10﹣6.【点睛】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12.因式分解:______.【答案】【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即可.详解】解:【点睛】本题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熟悉公式法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ACB=90°,AC=BC,BD⊥CE,AE⊥CE,垂足分别是D,E,BD=5,DE=3.则△BDC的面积是__________.【答案】5【解析】【详解】试题解析:∵∠ACB=90°,BD⊥CE∴∠ACE+∠ECB=90°,∠ECB+∠CBD=90°∴∠ACE=∠CBD又∵AE⊥CE∴∠AEC=90°在△AEC和△CDB中∠AEC=∠CDB=90°,∠ACE=∠CBD,AC=BC,∴△AEC≌△CDB∴AE=CD,EC=DB又∵DE+DC=EC∴DE+AE=DB.∵BD=5,DE=3.∴AE=2∴CD=2△BDC的面积=.14.若a+3b﹣3=0,则3a•27b=_____.【答案】27【解析】【分析】先将原式化为同底,然后利用条件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原式=3a•(33)b=3a+3b,∵a+3b﹣3=0∴a+3b=3,∴原式=33=27,故答案为:27.【点睛】本题考查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15.关于的方程的解是正数,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案】m>-6且m≠-4【解析】【分析】先求得x的值,再根据解为正数,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解方程得x=m+6,∵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正数,∴m+6>0,∴m>-6,∵x-2≠0,∴x≠2,∴m+6≠2,∴m≠-4,∴m的取值范围是m>-6且m≠-4;故答案为m>-6且m≠-4.【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出方程的解是解题的关键.16.已知a,b满足(a—2b)(a+b)—4ab+4b2+2b=a—a2,且a≠2b,则a与b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答案】2a-b=1.【解析】【分析】对上式整理,可得a与b的数量关系是2a-b=1【详解】(a—2b)(a+b)—4ab+4b2+2b=a—a2(a—2b)(a+b)+a2—4ab+4b2+2b-a=0(a—2b)(a+b)+(a-2b)2-(a-2b)=0(a—2b)(a+b+a-2b-1)=0∵a≠2b∴a+b+a-2b-1=0即2a-b=1【点睛】本题考查因式分解.三、解答题17.(1)计算:(2)化简:【答案】(1);(2).【解析】【分析】(1)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计算即可;(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展开,再合并即可.【详解】解:(1);(2).【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乘法公式与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18.解分式方程【答案】x=【解析】【分析】两边同时乘以(x-2)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检验即可.【详解】解:方程两边同乘(x-2),得:3=3(x-2)-x,解得:x=,检验:当x=时,x-2≠0,∴原分式方程的解是x=.【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法,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9.已知如图,点C、D分别在线段AB上,且AC=BD,AE=BF,AE∥BF.试判断FC与DE的关系.【答案】FC与DE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明FC与DE的关系.【详解】解:FC与DE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理由:∵AC=BD,∴AC+CD=BD+CD,∴AD=BC,∵AE∥BF,∴∠A=∠B,在△AED和△BFC中,,∴△AED≌△BFC(SAS),∴ED=FC,∠EDA=∠FCB,∴ED∥FC,即FC与DE的关系是平行且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AED≌△BFC,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HL,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BC=1,CD=DA=1,且∠B=90°,求:(1)∠BAD的度数;(2)四边形ABCD面积(结果保留根号).【答案】(1);(2)【解析】【分析】(1)连接AC,由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ACD的形状,进而可求出∠BAD的度数;

(2)由(1)可知△ABC和△ADC是Rt△,再根据S四边形ABCD=S△ABC+S△ADC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连接AC,如图所示:∵AB=BC=1,∠B=90°∴AC=,又∵AD=1,DC=,∴AD2+AC2=3CD2=()2=3即CD2=AD2+AC2∴∠DAC=90°∵AB=BC=1∴∠BAC=∠BCA=45°∴∠BAD=135°;(2)由(1)可知△ABC和△ADC是Rt△,∴S四边形ABCD=S△ABC+S△ADC=1×1×+1××=.【点睛】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要求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答案】见解析.【解析】【分析】先根据已知画出图形,再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然后再根据已知和图形进行证明.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相关的等角或相等的线段:,,,可证明,所以,即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详解】已知:如图所示,中,,、为的中线,求证:.证明:,∴,又∵、为的中线,即,,,.,..即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上的中线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命题证明的步骤是: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最后写出证明过程.22.如图,Rt∠ABC中,∠ACB=90°,CD⊥AB于D.(1)尺规作图:在BC边上求作点Q,使得点Q到边AB的距离等于CQ(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2)连接AQ(Q为所求作的点)交CD于点P,若∠ABC=55°,求∠CPQ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72.5°.【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利用尺规作图作∠A的平分线交BC于点Q即可;(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对顶角相等即可求解.【详解】解:(1)作∠A的平分线交BC于点Q,点Q即为所求作的点.(2)∵∠ACB=90°,∠ABC=55°,∴∠CAB=90°-55°=35°,∵AQ平分∠CAB,∴∠PAD==17.5°,∵CD⊥AB于D,∴∠ADP=90°,∴∠APD=90°-17.5°=72.5°,∴∠CPQ=∠APD=72.5°.【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角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3.已知一组数9,17,25,33,…,(8n+1)(从左往右数,第1个数是9,第2个数是17,第3个数是25,第4个数是33,依此类推,第n个数是8n+1).设这组数的前n个数的和是sn.(1)第5个数是多少?并求1892—S5的值;(2)若n满足方程=,则的值是整数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第5个数是41,35596.(2)不是,说明见解析.【解析】【详解】(1)第5个数是5×8+1=41,前5个数的和S5=9+17+25+33+41=125∴1892-S5=1892-125=35596.(2)由题意n是正整数解方程解得,n=6.∴s6=9+17+25+33+41+49=174.∵132<174<142,∴不是整数∴不是整数.24.甲、乙两位采购员两次同去一家水果批发公司购买一样的水果,两次水果的单价不同,但两人在同一次购买时单价相同,另外两人的购买方式也不同,其中甲每次购买800kg;乙每次用去600元.(1)若第二次购买水果的单价比第一次多2元/kg,则乙第二次买的量是第一次的,求甲两次购买水果共用多少钱?(2)设甲两次购买水果的平均单价是M元/kg,乙两次购买水果的平均单价是N元/Kg,谁的购买方式更合算(谁单价低谁合算),并说明理由.【答案】(1)甲两次购买水果共用11200元;(2)乙购买方式更合算,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设第一次购买水果的单价是x元/kg,根据“乙第二次买的量是第一次的”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之可得答案;(2)分别计算得出M、N,再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设第一次购买水果的单价是x元/kg,则第二次购买水果的单价是(x+2)元/kg,乙第一次买的量为(kg),乙第二次买的量为(kg),由题意得:,解得:,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则甲第一次购买水果(元),甲第二次购买水果(元),共用去4800+6400=11200(元),答:甲两次购买水果共用11200元;(2)乙的购买方式更合算,理由如下:由题意得:M=(元),N=(元),∵,∴乙的购买方式更合算.【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25.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BC交y轴于点D,A(a,0)、B(b,0),且a、b满足方程.(1)如图1,求点A、B坐标以及CD的长.(2)如图2,点P是AB延长线上一点,点E是CP右侧一点,CP=PE,且∠CPE=60°,连接EB,求证:直线EB必过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3)如图3,若点M在CA延长线上,点N在AB的延长线上,且∠CMD=∠DNA,试求AN-AM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计算出定值是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答案】(1)A(﹣3,0),B(1,0),CD=2;(2)证明见详解;(3)6,理由见详解;【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a=-3,b=1,OA=3,OB=1,AB=BC=AC=4,在Rt△ODB中,求出OD,DB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连接EC,设BE交PC于K.由△AC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