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商周时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青铜器铭文,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书写文化。相比于其他文献,青铜器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书写之所以如此繁盛,除了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等因素外,思想、情感层面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用文字进行书写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大事,因为它代表着思想、情感的传播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墨子·兼爱下》提到,今人不与“先圣六王”同时,却能了解其德行,“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书写之于思想传承、文明演进的价值。而在“传遗后世子孙”方面,铜器铭文(即所谓“金石”“盘盂”)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古人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之后,青铜材质所具有的永存性,便寄托了他们对“永恒”的希冀,或者说是对生命“不朽”价值的追寻。中国早期关于生命价值的体认,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三不朽”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范宣子与鲁叔孙豹讨论何谓“死而不朽”。范宣子认为,自己家族自古至今皆有官职,这便是不朽。但叔孙豹认为这只是“世禄”,并非不朽,真正的不朽应如鲁国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即死后其言论仍能流传后世。进而他便论述了“三不朽”的观念:“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当时人们认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德、功、言三者的树立与传承,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此种“生命价值观”后为儒家所继承并发扬,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底色。当然,“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它应来自更久远的传承,并有逐步演化的过程,这一点便可从铜器铭文的发展中找到线索。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商代晚期才有长篇铭文,其主要进步是能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因果联系。比如《殷周金文集成》铭文有四十七字,叙述器主参与一项军事行动有功因而受到上级的赏赐,又因此制作了铜器以祭祀、告慰其亡母。显然,这类铭文的书写重心是“功勋”与“赏赐”,它代表着主人最有价值的荣誉,因此他希望通过铜器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故而,此类铭文往往具备严密而完整的因果叙事。事实上,商周铭文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因为对当时的贵族来说,用铭文记录其所立的功劳和所受的封赏,不仅是其人生价值的展现,也是其家族政治地位的宣示和保障。由此亦可见,“三不朽”中“立功”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基础,也在铜器铭文中有充分的体现。到了西周早期,出现了长达百字甚至数百字的篇章,不过大部分仍以纪功、纪赏为主。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铭文出现了新变,比如开始大量使用“引文”。另一方面,西周铭文的文采也有显著进步,其写作模式趋于多样化,且出现了刻意修辞的例子。“立言”这一独特的价值观在西周时期得到了发展。铭文至西周中晚期达到鼎盛,出现了如《火墙盘》《毛公鼎》这样登峰造极的名篇。此时的铭文中出现了较多对祖先美德与自身品行的歌颂,最有代表性的即为《火墙盘》,可见“立德”的价值观于此时已基本形成。综上,从青铜器铭文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见古人多样的生命价值观。这些观念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化、积淀,最终形成了“三不朽”说。这是中国早期对生命“超越价值”的深刻体认,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除此之外,铜器铭文中也有大量祈祷长寿、安康以及享乐的话语,这说明古人对生命自身的现实价值也并不忽视。正是丰富的生命价值观,造就了中国早期文化多彩的面貌,也奠定了此后中国人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摘编自姚苏杰《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看中国早期的生命价值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青铜器铭文内容丰富,能全面地反映书写原貌,所以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等非常重要。B.因为“太上有立德”,所以只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树立美德,人们就能“死而不朽”。C.“三不朽”中“立功”的价值观,在铜器铭文中有充分的体现,高于“立德”“立言”。D.“立德”的价值观在西周中晚期基本形成,明显的特征是铭文中出现了较多对祖先美德与自身品行的歌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宗明义,直接点明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是商周青铜器铭文发展繁盛的主要原因。B.文章通过论述不同阶段的青铜器铭文发展,表现出古人多样的生命价值观以及最终形成的“三不朽”观念。C.文章主要通过引用、举例等论证方法,论证了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中看生命价值体认发展过程的观点。D.文章运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论述,结尾处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再次肯定青铜器铭文的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人不与‘先圣六王’同时,却能了解其德行”,是因为文字书写可以使思想、情感的传播突破时空的限制。B.“三不朽”说的生命价值观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这是由古人多样的生命观经过演化、积淀形成的,后被儒家继承,并得到发扬。C.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没有长篇铭文,由此可知“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D.长篇铭文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因果联系,因为主人希望通过青铜器铭文将自己的荣誉价值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答案〗1.D2.A3.C〖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能全面地反映书写原貌”错误。由原文“相比于其他文献,青铜器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可知,应该是“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B.“因为‘太上有立德’,所以只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树立美德,人们就能‘死而不朽’”错误。由原文“《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范宣子与鲁叔孙豹讨论何谓‘死而不朽’。范宣子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当时人们认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德、功、言三者的树立与传承,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可知,选项以偏概全,说法绝对。C.“高于‘立德’‘立言’”错误。由原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知,“立德”在“立功”之上。【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文章开宗明义,直接点明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是商周青铜器铭文发展繁盛的主要原因”错误。由原文“相比于其他文献,青铜器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书写之所以如此繁盛,除了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等因素外,思想、情感层面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可知,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的是青铜器铭文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且并没有说“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是商周青铜器铭文发展繁盛的主要原因”,选项曲解文意。【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由此可知‘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推断错误。由原文“‘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它应来自更久远的传承,并有逐步演化的过程”“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可知,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并不能推断出“‘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这一说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被66°34'纬度线包围的部分称为极地或极圈。北极和南极是地球的极巅,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冰天雪地是极地的特色,寒冷干燥是那里的常态。夏季极昼,阳光普照,没有夜晚,给人以寂静之感,也带来入睡的艰难;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到太阳,是另一番考验。尽管极地人迹罕至,那里的生态环境却别有洞天:企鹅在南极雪地疾走,白熊在北极冰水游泳,苍鹰在高峰之巅盘旋……神奇的世界、迷人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极地是地球上的一块净土,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也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航天、航空、航海和人类生存等问题无不与极地密切相关,它把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极地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目前,人类已经在南极发现220多种矿产,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极地还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许多全球性变化问题或可从极地找到线索和〖答案〗。温室效应、气候旋回、臭氧洞现象等重要发现,都得益于极地研究的开展。今天,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极地生态环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极气候环境比较适于生物生存,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洋,都有多种多样的高等植物和动物;南极虽然是全球最冷、风最猛烈的地方,几乎没有高等植物,但海洋生物非常丰富,是企鹅的王国、海豹的乐园。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两极冰盖的快速融化对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气候变化速率超过野生动物适应新气候条件或迁徙的速率,物种将面临灭绝。冰盖的快速消融不仅给野生动植物带来威胁,还会造成全球气候改变,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此外,微塑料在两极冰雪中的发现,意味着人类活动已经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相比大型塑料,粒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不易清理,危害海洋生物安全,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降解。随着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性尤为凸显。极地有如一个天然实验室,极地考察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的国力支撑。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84年国务院批准组成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至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已39次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我国相继在南极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其中昆仑站建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附近,海拔4087米,是目前南极海拔最高的考察站。今年,还将在西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建立新的考察站。届时,中国南极科考站数量将在建立科考站的31个国家中位居第五。与此同时,我国对北极的考察也在持续推进。2004年,我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2018年,在冰岛建成中国冰岛联合极光观测台(后更名为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截至2022年底,我国极地考察船已在北极东北航道通行56个航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立起日趋完善的极地立体监测体系。在海上,我们有“向阳红”号、“极地”号、“雪龙”号、“雪龙2”号考察船。2019年,“雪龙2”号和“雪龙”号共同执行南极科考任务,首次实现“双龙探极”;2021年,我国首次利用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在北极高纬度地区成功开展近海底科考,获取了宝贵的数据资料,为北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科学支撑。在空中,2015年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成功试飞,从此加入极地科考队伍中来。目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究了南北极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在一次南极科考中,我们发现在这个冰雪世界里依然有十分活跃的火山活动。我国长城站所在的南设得兰群岛,由乔治王岛、纳尔进岛等岛屿和岛礁组成。我们科考后发现其中的一个岛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岛上的辽阔港湾就是火山口,火山口附近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其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纪,结束于古近纪。截至2016年,我国在南极收集的陨石达12665块,拥有量居世界第三位,对研究地球及其他天体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来自两极科考的研究成果除了本身的科研意义外,还为我国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国际上对极地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比如,有的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2022年,我国也成功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同时段获取冰芯样品,以期破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瞩目未来,相信随着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等途径,我们必将实现极地研究的更大发展。(摘编自《极地科考造福人类》)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极地矿产资源丰富,目前人类在两极地区都已发现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在内的共计220多种矿产。B.为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致力于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C.在两极地区被发现的微塑料,其粒径小于5毫米,不易清理,且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降解,对海洋生物安全构成了威胁。D.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这一研究成果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两极冰盖的快速消融不仅威胁野生动植物,还会造成全球气候改变,给人类带来严峻的挑战,所以极地科考越来越重要。B.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科考站共有四个,而在北极建成的科考站只有两个,可见我国对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北极。C.我国建立了包含海上考察船、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和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内的日趋完善的极地立体监测体系。D.我国极地科考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的第一张地形图,并在这张地形图上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6.极地科考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要想让中国极地科考事业更上一层楼,我国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提出三点建议。〖答案〗4.C5.C6.①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国力的支撑,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我国的科研能力。③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利用其他国家的科研技术和成果。〖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目前人类在两极地区都已发现……”错误,由材料第二段“目前,人类已经在南极发现220多种矿产,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可知,应是在南极发现这些矿产,而不是在两极地区都发现。B.“为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致力……”错误,材料第四段“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知,选项因果关系错误。D.“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错误,由材料第八段“有的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2022年,我国也成功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同时段获取冰芯样品,以期破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可知,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以上的冰芯的国家不包括我国。【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因为……所以……”强加因果,且对极地工作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概括不全。原文相关内容有“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两极冰盖的快速融化对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产生很大影响。如果……随着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可见极地工作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有很多。B.“可见我国对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北极”错误,建成科考站的个数不能说明重视的程度,且文中也无比较哪个更重要,选项无中生有。D.“在这张地形图上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的能源和资源信息”错误,材料第七段“日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究了南北极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可知,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不是“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选项曲解文意。【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极地有如一个天然实验室,极地考察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的国力支撑”可知,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国力的支撑,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结合“瞩目未来,相信随着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等途径,我们必将实现极地研究的更大发展”可知,加快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我国的科研能力。③结合“有的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可知,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利用其他国家的科研技术和成果。(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张洁在音乐学院,孙长宁看见一间门上写有“招生委员会”字样的房间,便推门进去。“喂,孩子,请你出去,这是考场!”孙长宁舔着由于几天来的疲劳、没有睡眠、不正常的饮食而变得干裂的嘴唇,十分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也是来参加考试的!”“你来晚了,复试都要结束了!”桌子后面的监考老师骚动起来,主考傅涛教授向擅自闻进考场的孙长宁严厉地瞪视着。人们的淡漠使孙长宁那敏感的自尊心感到了极大的难堪,他真想退出这个使他的脊背冒汗的房间。为什么还要赖在这里呢?走就是了,很简单,只要转过身去,扬起脑袋,拉开房门。他想起梁老师在弥留的时刻对他说过的那些话。不,不能走!必须把梁老师没有说完的话,没有做完的事,一生一世地、永不松懈地继续下去。他叉开两腿,比以前更牢地钉在那里。他那低垂着的、羞涩的眼睛抬起来了——那是一双像秋日的晴空一样明澄的眼睛——坚决而迅速地说起来:“老师们!还是请你们听一听吧,哪怕是只听一个曲子!”傅涛教授不由得细细地打量着这个固执而古怪的孩子。孩子手里那个装长笛的盒子不知为什么引起了教授的注意。盒盖左上角的护皮脱落了……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盒子似的。“老师,让他演奏一下吧!”七位考生一齐为他力争。就是这七个人,已经是难分高低上下,让教师们一个也含不得丢下啊!一股热乎乎的激流,冲击着每一个教师的心!教师们不由得同意了这个顽强的孩子。孙长宁脱下了那件几个昼夜也未曾离身的大皮袄,摘下了大皮帽子。一缕柔软的、卷曲的额发立刻垂落到平平地展开着的眉毛上,带着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局促,孙长宁开始了演奏。不一会儿,孙长宁自己就被乐曲中表现出来的东西感动了。他不再记得这是考场,仿佛他重又对着那无涯无际的森林在吹;对着山脚下那像童话中的小木屋在吹,小屋顶上积着厚厚的雪,从凝结着冰花的小窗里透出了温暖的灯光。那儿,是他亲爱的故乡……当明亮、质朴、优美的像散文诗似的旋律流泻出来的时候,教授被深深地感动了。从敞开的心扉里,他看见了一个没有在这个考场上出现的人,一个优美而高尚的灵魂。那人和这少年一同在倾诉着对光明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王不知为什么,他对这少年人渐渐地产生了一种歉疚。他是从哪里受到了这样严格而正规的训练呢?他的表现手法严谨而细腻。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引起了教授的联想。他又想起了那个好像及在哪见过似的装长笛的盒子。孙长宁轻轻地收住了音响。傅涛教授却早已忘记了自己应尽的一个主考教师的责任,仿佛在参加一个精彩的音乐会似的,神情恍惚地说:“再演奏一个吧!”孙长宁更自如地一个乐曲又一个乐曲地演奏下去。此时此刻,除了那片在春风里快乐地摇曳着嫩绿枝条的、朴实无华的白桦林以外,他什么也看不见了。没有一个人愿意扰乱这些旋律在大家心里形成的感觉干净的、纯洁的、向上的感觉。那七个考生突然热烈地喊起来:“老师,这才是真正的第一名!”孙长宁觉得好像一下子被人从深谷推上了山巅。“告诉我,这是谁写的?我怎么从来没有听到过?”“我的老师!”“他现在在哪儿?”“他……他在森林里!”“在森林里?!”那飘飘渺渺、若有若无的呼唤一下子变成了鲜明而生动的形象,站在教授的眼前。难道真的是他?难道这个少年是他的学生?孙长宁慢慢地把长笛放在教授面前的桌子上,又从背包里掏出厚厚的一叠乐谱,含泪说道:“这是老师留下的!”在乐谱的封面上,教授看到了工整而熟悉的笔迹,端正地写着:“梁启明!”啊!果然是他!教授想到那位最知己的朋友,同时代人里最有才华的一个。他抚摸着长笛和乐谱。这就是那个才华横溢、勤于事业、忠于理想的人留在世上的全部东西了。是全部吗?啊,远远不是,他抬起一双泪眼,宽慰地看着站在面前的这个少年,拉过他的手,把少年人那热泪纵横的脸贴近自己的心田。不,生命并没有在那片白桦林中结束,往事也没有成为陈迹,这就是他的生命的继续。夜晚,当孙长宁躺进那松软的、散发着肥皂的清新气味的被窝里的时候,从浅绿色的窗帘的缝隙里,他又看见……陈年的腐叶在他的脚下沙沙地响着;风儿在树叶间飒飒地吹着;蝴蝶飞着,甲虫和蜂子嘤嘤地哼着;啄木鸟笃笃地波着。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叫了一声,又停了下来,从森林的深处传来了另一只鸟儿微弱的啼鸣,好像是在回答这只鸟儿的呼唤。远处,时不时地响着伐木工人放倒树木的呼声:“顺山倒——”“横山倒——”。这声音像河水里的波浪似的荡漾开去。突然,一种奇怪的声音传入耳际它既不像鸟儿的啼鸣缭绕,也不像敲打着绿叶的一阵急雨;它既不像远处隐隐约约的伐木工人那拖长了的呼声,也不像风儿掀起的林涛,可是它又像这许许多多的、他自小就那么熟悉的、大森林里的一切声响。朦胧而含混,像一个新鲜、愉快而美丽的梦。它是童话里的那支魔笛吗?在一片已经伐倒了不少树木的林间空地上,和爸爸住在一个帐篷里的从北京来的梁老师在吹着一根长长的、闪闪发亮的东西。朦胧中,梁老师弥留之际的话萦绕耳际;“总有一天,春天会来,花会盛开,鸟会啼鸣。等到那一天,你到北京去。那里,一定会有人帮助你继续完成……”(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孙长宁“干裂的嘴唇”和“皮袄”“皮帽”的穿着,可知他自寒冷的地方长途跋涉而来,也暗示了他朴实憨厚的性格特征。B.孙长宁的演奏逐渐唤起了傅涛教授对梁启明的记忆,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随着音乐渐渐清晰,最终乐谱印证了他的判断。C.文中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如孙长宁由遇挫时的难堪,到演奏时的忘我,再到演奏成功后的喜悦和兴奋,呈现出他心理的变化。D.本文结尾含蓄隽永,可以预见孙长宁将会在音乐的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并且他也将更好地完成梁老师弥留之际的心愿。8.这篇小说在叙事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作家刘恒在多年之后仍然记得当年被这篇小说深深打动的情形:“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有一种人格的力量,给我以强烈的震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7.A8.①设置了明暗双线结构。本文是以孙长宁的赶考为主线,以梁启明对孙长宁的音乐和人生的启蒙为暗线来叙述故事的。

②设置了伏笔、照应。如围绕孙长宁、梁启明和傅涛的人物关系设有多处伏笔,长笛盒盖的出现为下文揭开梁启明的身份埋下了伏笔,两处“嘱托”前后照应。

③虽然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但多有作者自我感情的强烈渗入,使笔下人物获得了礼赞式的描绘。

④综合运用多种叙事顺序。在顺叙的同时,文中插叙了对故乡森林景色的描写,文末通过梦境补叙了孙长宁与梁老师初见时的情景。9.①小说人物身上无一不闪现着人格的魅力:孙长宁的坚定和执着、梁启明的信念和追求、傅涛教授的友善和热爱、七个考生的诚挚和无私。

②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对理想的忠诚和对生活的热爱,会触动读者对干净、纯洁、向上等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暗示了他朴实憨厚的性格特征”错。他的穿着和“干裂的嘴唇”源于生活环境和长途跋涉,和性格没有关系,选项过度解读。【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事特点的能力。从结构看,小说主要内容写了孙长宁考试的前后过程,以孙长宁的赶考为主线,其间侧面交代了梁老师教授孙长宁音乐并鼓励他来北京,梁启明对孙长宁的音乐和人生的启蒙为暗线。小说设置了明暗双线结构来叙述故事。从情节设置看,小说设置了伏笔、照应。“从敞开的心扉里,他看见了一个没有在这个考场上出现的人,一个优美而高尚的灵魂。那人和这少年一同在倾诉着对光明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引起了教授的联想。他又想起了那个好像在哪见过似的装长笛的盒子”“那飘飘渺渺、若有若无的呼唤一下子变成了鲜明而生动的形象,站在教授的眼前。难道真的是他?难道这个少年是他的学生”,围绕孙长宁、梁启明和傅涛的人物关系设有多处伏笔,“那个装长笛的盒子不知为什么引起了教授的注意。盒盖左上角的护皮脱落了……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盒子似的”,长笛盒盖的出现为下文揭开梁启明的身份埋下了伏笔;“他想起梁老师在弥留的时刻对他说过的那些话。不,不能走!必须把梁老师没有说完的话,没有做完的事,一生一世地、永不松懈地继续下去”,“朦胧中,梁老师弥留之际的话萦绕耳际:‘总有一天,春天会来,花会盛开,鸟会啼鸣。等到那一天,你到北京去。那里,一定会有人帮助你继续完成……’”,两处“嘱托”前后照应。从叙述语言看,“孙长宁觉得……”,“傅涛教授却早已……”,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视角;“就是这七个人,已经是难分高低上下,让教师们一个也含不得丢下啊!一股热乎乎的激流,冲击着每一个教师的心!教师们不由得同意了这个顽强的孩子”“教授被深深地感动了。从敞开的心扉里,他看见了一个没有在这个考场上出现的人,一个优美而高尚的灵魂。那人和这少年一同在倾诉着对光明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一个人愿意扰乱这些旋律在大家心里形成的感觉——干净的、纯洁的、向上的感觉”,文中多有作者自我感情的强烈渗入,使笔下人物获得了礼赞式的描绘。从叙述顺序看,综合运用多种叙事顺序。小说以孙长宁赶考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内容;在顺叙的同时,“无涯无际的森林……山脚下那像童话中的小木屋……小屋顶上积着厚厚的雪,从凝结着冰花的小窗里透出了温暖的灯光”,文中插叙了对故乡森林景色的描写,是插叙;文末“朦胧中,梁老师弥留之际的话萦绕耳际:‘总有一天,春天会来,花会盛开,鸟会啼鸣。等到那一天,你到北京去。那里,一定会有人帮助你继续完成……’”,通过梦境补叙了孙长宁与梁老师初见时的情景,是补叙。【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丰富意蕴的能力。小说中每一个人物身上都闪现着人格的魅力:“必须把梁老师没有说完的话,没有做完的事,一生一世地、永不松懈地继续下去。他叉开两腿,比以前更牢地钉在那里”,孙长宁考试迟到了,但为了实现梁老师的遗愿,他克服困难,争取到了机会,孙长宁坚定而执着;“总有一天,春天会来,花会盛开,鸟会啼鸣。等到那一天,你到北京去。那里,一定会有人帮助你继续完成……”,梁老师在森林里写曲子,“严格而正规的训练”孙长宁,并鼓励孙长宁去北京,梁启明“才华横溢、勤于事业、忠于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傅涛教授却早已忘记了自己应尽的一个主考教师的责任,仿佛在参加一个精彩的音乐会似的,神情恍惚”,傅涛教授同意迟到的孙长宁考试,对美好的音乐满怀热爱,最后把他带回家,傅涛教授友善,对音乐充满热爱;七个考生一致力争让孙长宁演奏并一致认为他才应该是第一名,诚挚而无私。这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坚守信仰,克服一切困难去奔赴目标,他们真诚待人,心灵纯粹,他们的言行会触动读者对干净、纯洁、向上等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追求。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隋炀帝大业七年。漳南人窦建德少尚气侠,胆力过人,为乡党所归附。会募人征高丽,建德以勇敢选为二百人长,同县孙安祖亦以骁勇选为征士。安祖辞以家为水所漂,妻子馁死,县令怒,笞之。安祖刺杀令,亡抵建德,建德匿之。官司逐捕,踪迹至建德家。建德谓安祖曰:“今水潦为灾,百姓困穷,加之往岁西征,行者不归,疮痍未复,主上不恤,乃更发兵亲击高丽,天下必大乱。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但为亡虏邪?”乃集无赖少年,得数百人,使安祖将之,入高鸡泊中为群盗,安祖自号将军。时蓨人高士达聚众于清河境内为盗,郡县疑建德与贼通,悉收其家属,杀之。建德帅麾下二百人亡归士达,士达自称东海公,以建德为司兵。顷之,孙安祖为人所杀,其众悉归建德,建德兵至万余人。建德能倾身接物,与士卒均劳逸,由是人争附之,为之致死。十二年冬十二月,涿郡通守郭绚,将兵万余人讨高士达。士达自以才略不及窦建德,乃进建德为军司马,悉以兵授之。建德诈为与士达有隙而叛,遣人请降于绚,愿为前驱击士达以自效。绚信之,引兵随建德至长河,不复设备。建德袭之,杀虏数千人,斩绚首,献士达。杨义臣至平原,欲入高鸡泊讨之。建德谓士达曰:“历观隋将,善用兵者无如义臣,其锋不可当。请引兵避之,使其欲战不得,坐费岁月,将士疲倦,然后乘间击之,乃可破也。不然,恐非公之敌。”士达不从,留建德守营自帅精兵逆击义臣战小胜因纵酒高宴。建德闻之曰:“东海公未能破敌,遽自矜大,祸至不久矣。”后五日,义臣大破士达,于陈斩之。乘胜逐北,趣其营,营中守兵皆溃。义臣既杀士达,以为建德不足忧,引去。建德还平原,收士达散兵,收葬死者,为士达发丧,军复大振,自称将军。(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序号写在答题卡上。留建德A守营B自帅C精兵逆D击义臣E战F小胜G因纵酒H高宴。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会募人征高丽”与“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会”字含义相同。B.司兵,官名,西周设置。“兵”指“兵器”,司兵主掌兵器,是司马的属官。C.设备,指设防,防备;现在一般指进行某项工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成套的建筑、器物等。D.“其锋不可当”与“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窦娥冤》)两句中的“当”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窦建德崇尚侠气,胆量和力气超过一般人,在朝廷征讨高丽招募兵丁时,因为勇猛果敢被挑选为“二百人长”。B.窦建德为孙安祖分析大局,劝他“当立大功”,并让孙安祖带领着没有依靠的青年进入高鸡泊为“盗”。C.郭绚领兵征讨高士达,窦建德主动请求出战,他采用诈降的计策,让郭绚相信他,放松警惕,再趁机袭击郭绚。D.杨义臣征讨高士达,窦建德建议高士达避其锋芒,待其将士疲倦之时,再与之战,高士达没有采纳,最终被杨义臣击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祖刺杀令,亡抵建德,建德匿之。官司逐捕,踪迹至建德家。(2)乘胜逐北,趣其营,营中守兵皆溃。义臣既杀士达,以为建德不足忧,引去。〖答案〗10.BEG11.A12.C13.(1)孙安祖刺杀了县令,逃跑到窦建德那里,窦建德把他藏起来。官府派人缉捕孙安祖,追踪到窦建德家里。(2)(杨义臣)乘着胜利继续追击败兵,奔赴高士达的军营中,营中的守卫的士兵都逃散。杨义臣杀了高士达后,认为窦建德不值得担心,就率兵离开了。〖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把建德留下防守军营,自己带着精锐部队迎击杨义臣。刚获得很小的胜利,就放开喝酒庆祝。“守营”是“建德”的谓语和宾语,故其后断开;“帅精兵”作“逆击”状语,“义臣”作“逆击”的宾语,“义臣”后断开;“战小胜”是作战结果,应单独成句。【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句中的‘会’字含义相同”错误。“会募人征高丽”中的“会”意为适逢,恰巧遇上;“王许之,遂与秦王会绳池”中的“会”意为会盟,宴会。所以,两句中的“会”字含义不同。句意:正赶上朝廷征募攻打高丽的兵丁。/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D.抵挡;受,此处指判罪。句意:士气正高,难以抵挡。/可怜我窦娥被官府糊里糊涂地判了死罪。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窦建德主动请求出战”错误。根据原文“涿郡通守郭绚,将兵万余人讨高士达。士达自以才略不及窦建德,乃进建德为军司马,悉以兵授之。建德诈为与士达有隙而叛,遣人请降于绚,愿为前驱击士达以自效。”可知,窦建德并不是“主动请缨出战”,是高士达让窦建德领兵出战。【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亡”,逃亡,逃跑;“匿”,藏匿;“踪迹”,追踪。(2)“逐北”,追击败兵;“趣”,同“趋”,奔赴;“引”,率领。参考译文: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漳南人窦建德从小就崇尚侠气,为人讲义气,胆量和力气都超过一般的人,乡党里的人都愿归附他。正赶上朝廷征募攻打高丽的兵丁,窦建德因为勇敢被选为二百人长。同县的孙安祖也因为骁勇被选为征士。孙安祖由于家里发水灾被淹没,妻子儿女都饿死了,推辞不愿应征,县令生气,就毒打他。孙安祖刺杀了县令,逃到窦建德那里,窦建德把他藏起来。官府派人缉捕孙安祖,追踪到窦建德家里。窦建德对孙安祖说:“如今大水成灾,老百姓穷困潦倒,加上往年西征,去的人都没有活着回来,国家的疮病还没有抚平,皇上不体恤人民疾苦,又要亲自发兵攻打高丽,天下必定要大乱。大丈夫不死,就要建立大功,怎能就这样做逃犯呢?”窦建德于是聚集没有职业的青年,有几百人,让孙安祖率领,进入高鸡泊中结伙当了盗匪,孙安祖自己号称将军。当时蓚地人高士达在清河境内聚众为盗匪,郡县官员们怀疑窦建德与盗贼勾结,就把他的家属全部收捕杀了。窦建德带着他的部下二百人归附了高士达,高士达自称东海公,任命窦建德为司兵。不久,孙安祖被人杀了,孙安祖的徒众全归附了窦建德,窦建德的士卒达到了一万多人。窦建德待人接物诚恳老实,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因此人们都争先恐后归附他,甘心为他效命。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冬十二月,涿郡通守郭绚率领一万多军队讨伐高士达。高士达自认为才能和谋略都不如窦建德,就提升窦建德为军司马,把军权都交给了他。窦建德装作与高士达有矛盾要叛变他,派人向郭绚请求投降,希望作为郭绚的前锋部队攻击高士达,为他效力。郭绚相信了,领兵跟随窦建德到了长河,也不再防备他。窦建德乘机袭击他,杀死和俘房了几千人,割下郭绚首级,献给高士达。杨义臣来到平原,打算进入高鸡泊讨伐窦建德。窦建德告诉高士达说:“我看隋朝将领中,善于用兵的没有人能与杨义臣相比,士气正高,难以抵挡。请你领着部队避开他,让他想战不能,空费时间,等他的将士疲倦不堪,然后乘机向他进攻,才能将他打败。不这样,恐怕你不是他的对手。”高士达不听,把建德留下防守军营,自己带着精锐部队迎击杨义臣。刚获得很小的胜利,就放开喝酒庆祝。窦建德听到后说:“东海公还没有打败敌人,就这样妄自矜大,灾祸不久就会降临。”过了五天,杨义臣打败高士达,在阵前把高士达杀了。杨义臣乘胜追击败兵,奔赴高士达的军营中,营中的守兵全溃散奔迷。杨义臣杀了高士达后,以为窦建德不值得担心,就率兵离开了。窦建德返回平原,收罗高士达的散兵,埋葬死了的士兵,并为高士达发丧,部队的士气又大振,实建德自称为将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寓驿舍①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注,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遶③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备注〗①驿舍:旅馆。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住宿的旅馆。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一千年外鹤仍归:是讲神话传说的丁令威的故事。《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③遶(rào):同“绕”。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无一字明说“情”,但诗中的景物、典故处处含有深沉强烈的感情,诗人的心迹、时代的风雨,都涵蕴其中。B.颔联用鲲化鹏飞翔九万里,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两个典故,着力渲染神幻色彩,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C.颈联诗人以“遶庭数竹”“解带量松”的动作写出岁月如流,竹增松长,间接抒发“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D.尾联“暗尘残墨”,回应起句“闲坊古驿”,“依依”叠字收篇,声情缭绕,蕴含无穷的酸楚,不尽的沉思。15.诗歌首联着意突出驿舍怎样的特点?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4.B15.①首联“闲”表明“坊”地处僻静;“古”突出“驿”的陈旧、荒凉;常“掩”的“朱扉”,“客”需憩“空堂”突出住地的冷清,着意突出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②衬托出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错误,“鲲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鲲化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但他们扶摇直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的故事,一方面切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言升沉异势,深寓感慨,选项曲解诗意。【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特点和作用的能力。“闲坊古驿掩朱扉注,又憩空堂绽客衣”意思是,街坊上一所年代久远的驿舍紧闭着红色的大门,穿着缝补衣裳的远行者再次走进这家驿站。首联写重到古驿舍所见,地属人迹罕至之“闲坊”,驿是荒凉陈旧的“古驿”。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闲”“古”“掩”“空”“客”分析,“坊”地处僻静,“驿”陈旧、荒凉,地属僻静“闲坊”,驿是陈旧“古驿”,门虽“朱扉”却又常“掩”,客厅是荡荡“空堂”,诗一开头便仿佛把读者带进一个古寺,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扑面而来。再结合景物和情感的关系可知,该联衬托出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首句通过环境的烘托表达情感,从作用看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一句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一句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2)李商隐在《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3)《逍遥游》中,庄子举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观点。〖答案〗(1)潦倒新停浊酒杯往往取酒还独倾(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秦哲学家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艺术家也需要“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唐朝大书法家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画壁请装将军舞剑以助壮气。而舞蹈也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根基。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这既能表现生活的真实,同时又是美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中国艺术上这种善于运用舞蹈形式,辩证地结合着虚和实,这种独特的创造手法也贯穿在各种艺术里面。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和”与文中加点的“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国政策呵护智能驾驶行业发展,L3、L4等高级别智能驾驶逐步试点,技术和标准趋于完善。B.中国茶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向世界展示了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洒脱豁达的大国风度。C.和我们人类一样,微生物为了生存和保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食物,例如枯枝、落叶等。D.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18.下列句子中的双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B.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C.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理应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D.“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A18.B19.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风格,这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解析〗【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和”是连词,表示并列。A.“和”连词,表并列,与文中的“和”用法相同。B.“和”是形容词,表示和睦。C.“和”介词,表示引进比较对象。D.“和”是形容词,表示态度不严厉,使人感到亲切。【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双引号表示强调。A.表示反语,反讽。B.表示强调,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双引号用法相同。C.表示引用。D.表示特定称谓。【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语病有:成分残缺,“形成”缺少宾语中心语,在“舞蹈化”后加上“的风格”;分句语序不当,舞台动作首先是美的,改为“这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观察他人的面孔、姿势、声音,而这种观察的结果,就是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模仿他人的反应,容易体会到他人的情绪,______①______,这就是情绪传染。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绪影响,说明我们可以与他人形成情绪共鸣,______②______,结交到新的朋友。但是,人的情绪可能随时变化,我们不可能避开所有的负面情绪影响。所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代入与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就成了重中之重。在倾听身边人的抱怨诉苦时,我们尽可能避免回想自己过去相似的经历,以减少情绪共鸣。在对方倾诉结束后,______③______,当发现自己的情绪已经受到感染时,应该通过听歌、看视频的方式尽快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等到情绪恢复正常后,再与他人交流,以免将不良情绪传染给其他人。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用一个包含转折关系的复句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个字。〖答案〗20.示例:①甚至受他人情绪的影响②从而更好地融入新的圈子③要感受自己的情绪是否正常21.示例:我们虽然不可能避开所有的负面情绪影响,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代入与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绪影响,说明”可知,这里是指受他人情绪的影响,再结合前文“容易体会到他人的情绪”可知,受他人情绪的影响相比前面程度加深,可以用“甚至”连接,所以此处应该填写“甚至受他人情绪的影响”。第二空,结合上句“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绪影响,说明我们可以与他人形成情绪共鸣”和下句“结交到新的朋友”可知,与他人形成情绪共鸣后结交到了新的朋友,说明已经更好地融入新的圈子,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从而更好地融入新的圈子”。第三空,本段讲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代入与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的问题,结合“当发现自己的情绪已经受到感染时,应该通过听歌、看视频的方式尽快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等到情绪恢复正常后,再与他人交流,以免将不良情绪传染给其他人”可知,发现自己的情绪受到感染后,要等到情绪恢复正常后,再与他人交流,可见在对方倾诉结束后,我们要感受自己的情绪是否正常,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要感受自己的情绪是否正常”。【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要求用一个转折关系复句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连接。“人的情绪可能随时变化,我们不可能避开所有的负面情绪影响”提出了“我们不可能避开所有的负面情绪影响”的观点。“控制自己的情绪代入与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就成了重中之重”中提出“我们不可能避开所有的负面情绪影响”前提下的具体做法。即虽然“我们不可能避开所有的负面情绪影响”,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代入与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布局,指棋手在开局阶段规划棋子分布的态势,用以引导棋局的走向,从而取得优势。有人说,人生如棋,布局者生。破局,指下棋时面对困局,能够审视问题,突破固有思维,打破局面。有人说,人生如棋,破局者存。以上材料对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商周时期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的青铜器铭文,体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书写文化。相比于其他文献,青铜器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书写之所以如此繁盛,除了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等因素外,思想、情感层面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用文字进行书写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大事,因为它代表着思想、情感的传播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墨子·兼爱下》提到,今人不与“先圣六王”同时,却能了解其德行,“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书写之于思想传承、文明演进的价值。而在“传遗后世子孙”方面,铜器铭文(即所谓“金石”“盘盂”)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古人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之后,青铜材质所具有的永存性,便寄托了他们对“永恒”的希冀,或者说是对生命“不朽”价值的追寻。中国早期关于生命价值的体认,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三不朽”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范宣子与鲁叔孙豹讨论何谓“死而不朽”。范宣子认为,自己家族自古至今皆有官职,这便是不朽。但叔孙豹认为这只是“世禄”,并非不朽,真正的不朽应如鲁国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即死后其言论仍能流传后世。进而他便论述了“三不朽”的观念:“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当时人们认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德、功、言三者的树立与传承,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此种“生命价值观”后为儒家所继承并发扬,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底色。当然,“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它应来自更久远的传承,并有逐步演化的过程,这一点便可从铜器铭文的发展中找到线索。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商代晚期才有长篇铭文,其主要进步是能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因果联系。比如《殷周金文集成》铭文有四十七字,叙述器主参与一项军事行动有功因而受到上级的赏赐,又因此制作了铜器以祭祀、告慰其亡母。显然,这类铭文的书写重心是“功勋”与“赏赐”,它代表着主人最有价值的荣誉,因此他希望通过铜器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故而,此类铭文往往具备严密而完整的因果叙事。事实上,商周铭文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因为对当时的贵族来说,用铭文记录其所立的功劳和所受的封赏,不仅是其人生价值的展现,也是其家族政治地位的宣示和保障。由此亦可见,“三不朽”中“立功”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基础,也在铜器铭文中有充分的体现。到了西周早期,出现了长达百字甚至数百字的篇章,不过大部分仍以纪功、纪赏为主。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铭文出现了新变,比如开始大量使用“引文”。另一方面,西周铭文的文采也有显著进步,其写作模式趋于多样化,且出现了刻意修辞的例子。“立言”这一独特的价值观在西周时期得到了发展。铭文至西周中晚期达到鼎盛,出现了如《火墙盘》《毛公鼎》这样登峰造极的名篇。此时的铭文中出现了较多对祖先美德与自身品行的歌颂,最有代表性的即为《火墙盘》,可见“立德”的价值观于此时已基本形成。综上,从青铜器铭文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见古人多样的生命价值观。这些观念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演化、积淀,最终形成了“三不朽”说。这是中国早期对生命“超越价值”的深刻体认,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除此之外,铜器铭文中也有大量祈祷长寿、安康以及享乐的话语,这说明古人对生命自身的现实价值也并不忽视。正是丰富的生命价值观,造就了中国早期文化多彩的面貌,也奠定了此后中国人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摘编自姚苏杰《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看中国早期的生命价值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青铜器铭文内容丰富,能全面地反映书写原貌,所以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等非常重要。B.因为“太上有立德”,所以只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树立美德,人们就能“死而不朽”。C.“三不朽”中“立功”的价值观,在铜器铭文中有充分的体现,高于“立德”“立言”。D.“立德”的价值观在西周中晚期基本形成,明显的特征是铭文中出现了较多对祖先美德与自身品行的歌颂。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宗明义,直接点明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是商周青铜器铭文发展繁盛的主要原因。B.文章通过论述不同阶段的青铜器铭文发展,表现出古人多样的生命价值观以及最终形成的“三不朽”观念。C.文章主要通过引用、举例等论证方法,论证了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中看生命价值体认发展过程的观点。D.文章运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逐层深入论述,结尾处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再次肯定青铜器铭文的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人不与‘先圣六王’同时,却能了解其德行”,是因为文字书写可以使思想、情感的传播突破时空的限制。B.“三不朽”说的生命价值观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这是由古人多样的生命观经过演化、积淀形成的,后被儒家继承,并得到发扬。C.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没有长篇铭文,由此可知“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D.长篇铭文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因果联系,因为主人希望通过青铜器铭文将自己的荣誉价值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答案〗1.D2.A3.C〖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能全面地反映书写原貌”错误。由原文“相比于其他文献,青铜器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可知,应该是“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B.“因为‘太上有立德’,所以只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树立美德,人们就能‘死而不朽’”错误。由原文“《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晋范宣子与鲁叔孙豹讨论何谓‘死而不朽’。范宣子认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当时人们认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德、功、言三者的树立与传承,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可知,选项以偏概全,说法绝对。C.“高于‘立德’‘立言’”错误。由原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知,“立德”在“立功”之上。【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文章开宗明义,直接点明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是商周青铜器铭文发展繁盛的主要原因”错误。由原文“相比于其他文献,青铜器铭文能基本反映书写的原貌,因而对研究中国早期社会的历史、文化、思想等,有着重要的价值。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书写之所以如此繁盛,除了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等因素外,思想、情感层面的追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可知,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的是青铜器铭文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且并没有说“物质条件的进步与社会需求是商周青铜器铭文发展繁盛的主要原因”,选项曲解文意。【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由此可知‘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推断错误。由原文“‘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它应来自更久远的传承,并有逐步演化的过程”“最早的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可知,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并不能推断出“‘三不朽’的价值观并非《左传》所创”这一说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被66°34'纬度线包围的部分称为极地或极圈。北极和南极是地球的极巅,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冰天雪地是极地的特色,寒冷干燥是那里的常态。夏季极昼,阳光普照,没有夜晚,给人以寂静之感,也带来入睡的艰难;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到太阳,是另一番考验。尽管极地人迹罕至,那里的生态环境却别有洞天:企鹅在南极雪地疾走,白熊在北极冰水游泳,苍鹰在高峰之巅盘旋……神奇的世界、迷人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极地是地球上的一块净土,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也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航天、航空、航海和人类生存等问题无不与极地密切相关,它把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极地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目前,人类已经在南极发现220多种矿产,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极地还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许多全球性变化问题或可从极地找到线索和〖答案〗。温室效应、气候旋回、臭氧洞现象等重要发现,都得益于极地研究的开展。今天,在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极地生态环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极气候环境比较适于生物生存,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洋,都有多种多样的高等植物和动物;南极虽然是全球最冷、风最猛烈的地方,几乎没有高等植物,但海洋生物非常丰富,是企鹅的王国、海豹的乐园。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两极冰盖的快速融化对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气候变化速率超过野生动物适应新气候条件或迁徙的速率,物种将面临灭绝。冰盖的快速消融不仅给野生动植物带来威胁,还会造成全球气候改变,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此外,微塑料在两极冰雪中的发现,意味着人类活动已经对两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相比大型塑料,粒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不易清理,危害海洋生物安全,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降解。随着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性尤为凸显。极地有如一个天然实验室,极地考察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的国力支撑。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1984年国务院批准组成我国首次南极考察队至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已39次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我国相继在南极建成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其中昆仑站建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附近,海拔4087米,是目前南极海拔最高的考察站。今年,还将在西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建立新的考察站。届时,中国南极科考站数量将在建立科考站的31个国家中位居第五。与此同时,我国对北极的考察也在持续推进。2004年,我国第一个北极考察站黄河站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2018年,在冰岛建成中国冰岛联合极光观测台(后更名为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截至2022年底,我国极地考察船已在北极东北航道通行56个航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立起日趋完善的极地立体监测体系。在海上,我们有“向阳红”号、“极地”号、“雪龙”号、“雪龙2”号考察船。2019年,“雪龙2”号和“雪龙”号共同执行南极科考任务,首次实现“双龙探极”;2021年,我国首次利用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在北极高纬度地区成功开展近海底科考,获取了宝贵的数据资料,为北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科学支撑。在空中,2015年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南极成功试飞,从此加入极地科考队伍中来。目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究了南北极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在一次南极科考中,我们发现在这个冰雪世界里依然有十分活跃的火山活动。我国长城站所在的南设得兰群岛,由乔治王岛、纳尔进岛等岛屿和岛礁组成。我们科考后发现其中的一个岛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火山,岛上的辽阔港湾就是火山口,火山口附近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其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纪,结束于古近纪。截至2016年,我国在南极收集的陨石达12665块,拥有量居世界第三位,对研究地球及其他天体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来自两极科考的研究成果除了本身的科研意义外,还为我国社会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国际上对极地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比如,有的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2022年,我国也成功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同时段获取冰芯样品,以期破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瞩目未来,相信随着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等途径,我们必将实现极地研究的更大发展。(摘编自《极地科考造福人类》)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极地矿产资源丰富,目前人类在两极地区都已发现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在内的共计220多种矿产。B.为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致力于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C.在两极地区被发现的微塑料,其粒径小于5毫米,不易清理,且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降解,对海洋生物安全构成了威胁。D.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这一研究成果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两极冰盖的快速消融不仅威胁野生动植物,还会造成全球气候改变,给人类带来严峻的挑战,所以极地科考越来越重要。B.我国在南极建成的科考站共有四个,而在北极建成的科考站只有两个,可见我国对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北极。C.我国建立了包含海上考察船、自主水下机器人“探索4500”和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在内的日趋完善的极地立体监测体系。D.我国极地科考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的第一张地形图,并在这张地形图上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6.极地科考是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要想让中国极地科考事业更上一层楼,我国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提出三点建议。〖答案〗4.C5.C6.①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国力的支撑,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加快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我国的科研能力。③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利用其他国家的科研技术和成果。〖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目前人类在两极地区都已发现……”错误,由材料第二段“目前,人类已经在南极发现220多种矿产,包括煤、铁、铜、铅、锌、铝、金、银、石墨、金刚石和石油等”可知,应是在南极发现这些矿产,而不是在两极地区都发现。B.“为了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致力……”错误,材料第四段“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知,选项因果关系错误。D.“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错误,由材料第八段“有的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2022年,我国也成功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同时段获取冰芯样品,以期破解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可知,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以上的冰芯的国家不包括我国。【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因为……所以……”强加因果,且对极地工作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概括不全。原文相关内容有“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两极冰盖的快速融化对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产生很大影响。如果……随着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必然越来越大,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可见极地工作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有很多。B.“可见我国对南极科学考察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北极”错误,建成科考站的个数不能说明重视的程度,且文中也无比较哪个更重要,选项无中生有。D.“在这张地形图上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的能源和资源信息”错误,材料第七段“日前,我国极地科考调查了南北极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演变,研究了南北极地质背景,绘制了南极内部陆地第一张地形图,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可知,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不是“详细标注了南北极拥有的能源和资源信息”,选项曲解文意。【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极地有如一个天然实验室,极地考察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的国力支撑”可知,持续深入地开展极地科考,离不开强大国力的支撑,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②结合“瞩目未来,相信随着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发展,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学科建设等途径,我们必将实现极地研究的更大发展”可知,加快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提升我国的科研能力。③结合“有的国家已在南极和北极都获取了深度3000米以上的冰芯用于气候变化研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可知,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利用其他国家的科研技术和成果。(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张洁在音乐学院,孙长宁看见一间门上写有“招生委员会”字样的房间,便推门进去。“喂,孩子,请你出去,这是考场!”孙长宁舔着由于几天来的疲劳、没有睡眠、不正常的饮食而变得干裂的嘴唇,十分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也是来参加考试的!”“你来晚了,复试都要结束了!”桌子后面的监考老师骚动起来,主考傅涛教授向擅自闻进考场的孙长宁严厉地瞪视着。人们的淡漠使孙长宁那敏感的自尊心感到了极大的难堪,他真想退出这个使他的脊背冒汗的房间。为什么还要赖在这里呢?走就是了,很简单,只要转过身去,扬起脑袋,拉开房门。他想起梁老师在弥留的时刻对他说过的那些话。不,不能走!必须把梁老师没有说完的话,没有做完的事,一生一世地、永不松懈地继续下去。他叉开两腿,比以前更牢地钉在那里。他那低垂着的、羞涩的眼睛抬起来了——那是一双像秋日的晴空一样明澄的眼睛——坚决而迅速地说起来:“老师们!还是请你们听一听吧,哪怕是只听一个曲子!”傅涛教授不由得细细地打量着这个固执而古怪的孩子。孩子手里那个装长笛的盒子不知为什么引起了教授的注意。盒盖左上角的护皮脱落了……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盒子似的。“老师,让他演奏一下吧!”七位考生一齐为他力争。就是这七个人,已经是难分高低上下,让教师们一个也含不得丢下啊!一股热乎乎的激流,冲击着每一个教师的心!教师们不由得同意了这个顽强的孩子。孙长宁脱下了那件几个昼夜也未曾离身的大皮袄,摘下了大皮帽子。一缕柔软的、卷曲的额发立刻垂落到平平地展开着的眉毛上,带着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局促,孙长宁开始了演奏。不一会儿,孙长宁自己就被乐曲中表现出来的东西感动了。他不再记得这是考场,仿佛他重又对着那无涯无际的森林在吹;对着山脚下那像童话中的小木屋在吹,小屋顶上积着厚厚的雪,从凝结着冰花的小窗里透出了温暖的灯光。那儿,是他亲爱的故乡……当明亮、质朴、优美的像散文诗似的旋律流泻出来的时候,教授被深深地感动了。从敞开的心扉里,他看见了一个没有在这个考场上出现的人,一个优美而高尚的灵魂。那人和这少年一同在倾诉着对光明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王不知为什么,他对这少年人渐渐地产生了一种歉疚。他是从哪里受到了这样严格而正规的训练呢?他的表现手法严谨而细腻。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引起了教授的联想。他又想起了那个好像及在哪见过似的装长笛的盒子。孙长宁轻轻地收住了音响。傅涛教授却早已忘记了自己应尽的一个主考教师的责任,仿佛在参加一个精彩的音乐会似的,神情恍惚地说:“再演奏一个吧!”孙长宁更自如地一个乐曲又一个乐曲地演奏下去。此时此刻,除了那片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