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期将都城之地(陕州河、洛地区)称“中国”,都城以北称“北国”,都城以南的广大封国称“南国”,江淮中下游称“淮夷”。东周以后,“中国”逐渐涵盖了以上区域,转而以江淮作为南北分界。这一变化反映了()A.周王室加强诸侯管控 B.华夏认同进一步增强C.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区域文化差异在消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初期(中国)。据题意可知,从西周到东周,“中国”的范围逐渐扩大,说明周边地区对“中国”的认同,由此体现了华夏认同的进一步增强,B项正确;“中国”范围的扩大体现的是华夏认同的加强,并不能说明周王室加强对诸侯的管控,也无法说明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排除AC项;“在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东汉末年,曹操重用了一大批儒学之士或有儒学背景的官吏,却又在“求才三令”中,将“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等作为取才标准。可见,曹操求才用人()A.不屑于儒家饱学之士 B.看重门阀士族与豪强C.以服务现实政治为要 D.着眼于选官制度变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年(中国)。据题意可知,曹操虽然重用儒学之士或者有儒学背景的官吏,但他同时也将实际治国能力作为取才标准,说明曹操选才还是注重服务现实需要,C项正确;曹操重用了儒学之士,所以A项说法有误,排除A项;曹操选才注重实际治国能力,而不是看重出身门第,排除B项;曹操是注重选才,而非改革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3.南宋理学家在反思王安石“得君行道”的变法道路后,尤为重视建祠堂、办书院、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戏剧、话本、评书,宣传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A.想以学校教育代替激进变法 B.与王安石争夺儒学的话语权C.偏安一隅因循守旧的价值观 D.推崇儒学的基层普及和治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南宋时期的理学家重视建祠堂、办书院、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戏剧、话本、评书,宣传忠孝节义,促进了儒学在基层的普及,有助于地方基层的治理,D项正确;南宋的理学家是在促进儒学在基层的普及,并不是为了进行变法改革,因此不是以学校教育代替激进变法,排除A项;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人物,所以南宋儒学家并不是在与王安石争夺儒学的话语权,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体现南宋理学家的因循守旧,排除C项。故选D项。4.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的差别化管理()市镇类型管理模式代表一般市镇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交通要道市镇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苏州府汾湖镇一些富裕市镇设课税司掌收商税松江府唐行镇规模较大市镇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吴江县盛泽镇钞关、港口市镇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常熟县福山镇A.以治安和征税为重点 B.凸显了地方自治特点C.蕴含了近代管理思想 D.保障了地方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设课税司掌收商税”、“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的市镇管理主要集中于维持市镇的治安和进行征税,A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市镇一般都严加管理,并不能凸显地方自治,更没有蕴含近代管理思想,排除BC项;材料仅反映了当时的管理模式,并没有体现管理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A项。5.科举制废除后,各地纷纷举办新式学堂。知府何刚德说:“从前寒士读书,无所谓学费,如今学生无论贫富,学堂一律收取学费,很多的贫寒子弟失学。”湖南举人李蔚然也发文抱怨“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这说明新式学堂取代科举制()A.遭到守旧势力反对 B.引发新的社会问题C.导致阶层流动停滞 D.损害多数国民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从前寒士读书,无所谓学费,如今学生无论贫富,学堂一律收取学费,很多的贫寒子弟失学。”“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人之,僻远不人;有势力者人之,寒微不与”可知,近代学堂教育存在地域差异和社会群体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平衡现象,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B项正确;材料说明新式学堂取代科举制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材料并未涉及守旧势力的态度,排除A项;导致社会流动停滞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城镇和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不同,损害多数国民利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6.1917年4月8日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演讲,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此后他将美育作为其主要教育主张来宣传。蔡元培的这一主张()A.抨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B.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C.适应了新文化运动要求 D.批判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以美育代替宗教”可知,蔡元培提倡的是新式教育,对传统宗教思想和教育形成了冲击,从而适应了新文化运动的要求,C项正确;1917年是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与国民政府无关,排除A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启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B项;袁世凯在1916年就因为复辟帝制遭到国人的反对而一命呜呼,排除D项。故选C项。7.图1、图2、图3是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的部分摄影和画作。这些作品()A.是反映当时历史的一手史料 B.呈现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C.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凸显了艺术创作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1年是我国的土地改革时期,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是“大跃进”运动时期,所以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这些艺术作品有主观创作的特点,不能算一手史料,排除A项;第一幅和第二幅作品反映的不是经济建设的内容,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有限,这些作品并不能体现当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8.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以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为要义,实施全面改革。工厂由一个濒临破产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的同时,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有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信状告他。这说明()A.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放思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C.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 D.对外开放步伐需要循序渐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题意可知,该衬衫厂的厂长虽然通过改革使企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但他的改革却遭到部分老工人的反对,说明当时的经济改革仍然存在阻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A项正确;我国到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改革存在一定的阻力,而不是产业结构引发利益冲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D项。故选A项。9.公元前5世纪,雅典建立起强大的海上力量,大量第四等级公民进入海军并开始领取薪资。亚里士多德表示:“这些人(海军)都来自人民,正是他们使国家变得强大,而那些重装步兵和贵族所发挥的作用却远逊于此。鉴于此,国家公职应向所有人开放,使他们通过抽签和举手表决当选。”雅典海军的这种人员状况()A.使平民获得社会主导地位 B.增加了雅典政府财政开支C.促进了雅典政治的民主化 D.决定了希波战争中的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为发展海军,需要吸引平民阶层加入,因此赋予平民大量的物质和政治权益,由此强化了政治中的民主因素,促进了雅典政治的民主化,C项正确;雅典平民并非社会的主导力量,排除A项;雅典海军的这种人员状况促进了雅典政治的民主化,未体现对雅典政府财政开支的影响,排除B项;雅典海军的这种人员状况促进了雅典政治的民主化,D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0.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在《方法论》中指出:“如果想了解人体的构造,不应该相信希波克拉底或其他希腊权威所说的话,而应该把兔子加以解剖,并且亲自用眼睛观察心脏和肺在什么地方。”这说明笛卡尔()A.是启蒙思想的鼻祖 B.具有理性思维方式C.坚持实用主义哲学 D.具有唯物主义史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应该把兔子加以解剖,并且亲自用眼睛观察心脏和肺在什么地方”可知,笛卡尔主张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说明他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B项正确;笛卡尔不是启蒙思想家,排除A项;笛卡尔是主张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并不是坚持实用主义哲学,排除C项;唯物主义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排除D项。故选B项。11.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我们知道,在人民群众中,现在响起了另一种声音,人们心中说:现在不用怕带枪的人了,因为他们保护劳动者,并且会无情地剥夺镇压者的统治,这就是人民的感受。”这说明当时()A.苏维埃政权具有人民性 B.十月革命是人民发动的C.苏俄国内战争取得胜利 D.反动势力正在反攻倒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俄。根据“现在不用怕带枪的人了,因为他们保护劳动者,并且会无情地剥夺镇压者的统治,这就是人民的感受”可知,十月革命建立的政权下,军队是保护人民的人民军队,由此说明苏维埃政权具有人民性,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维埃政权的特点,并不是十月革命的发动者是谁,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十月革命后”,仅据此无法判断国内战争是否取得胜利,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反动势力的动向,排除D项。故选A项。12.1980年美国对苏联实施经济制裁,禁止向苏联出口小麦,但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趁机把大量小麦卖给苏联,苏联进口总量不降反增。2022年2月俄乌冲突以来,美英日和欧盟对俄罗斯实行持续、全方位的经济制裁,但依靠粮食、能源、畜产品和军工产品向非西方国家的出口,2023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这说明()A.西方霸权体系开始崩溃 B.美国经济制裁没有作用C.“一超多强”已经定型 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持续〖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题意可知,虽然美国禁止向苏联出口小麦,但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则趁机把大量小麦卖给苏联;俄乌冲突以来,虽然俄罗斯遭到全方位的制裁,但俄罗斯通过向非西方国家出口,经济总值仍然得到增长。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单纯的经济制裁并不能对一个国家造成真正的打击,D项正确;对苏联或者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不能说明西方霸权体系开始崩溃,排除A项;美国的经济制裁必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对苏联或者俄罗斯形成真正致命的打击,排除B项;“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尚未定型,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材料二下表是近代以来海上霸权的更迭简况时间霸权更迭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的霸主地位,随后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材料三新中国“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前后10年,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认清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第四个阶段是2012年之后,积极倡导并致力于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综合摘编自江涌、王力、黄莺《60年中国之“世界观”》等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比较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天下观”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并归纳影响海上霸权演变的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进入21世纪后中国倡导“和谐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答案〗(1)观念之同:两者都超越了纯粹“疆域”概念,将世界视为一个完整的共同体。观念之异:古代中国“天下观”强调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注重对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和教化作用,追求和谐(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古希腊罗马的“世界大同主义”具有胁迫性、扩张性特点,是西方武力扩张、殖民掠夺、霸权主义的工具。(2)演变特点:海上霸权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具有侵掠性、扩张性、排他性;海上称霸时间不会长久维持(只有一两个世纪);由单一国家霸权趋向多极化霸权制衡。演变因素:国家实力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先发因素和取得的成就;争霸战争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影响。(3)意义:为中国各项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助于降低冷战风险,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天下观”的相同之处根据“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可知是两者都超越了纯粹“疆域”概念,将世界视为一个完整的共同体。不同之处根据“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可知,古代中国“天下观”强调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注重对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和教化作用,追求和谐(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古希腊罗马的“世界大同主义”具有胁迫性、扩张性特点,是西方武力扩张、殖民掠夺、霸权主义的工具。【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表格信息中的“霸权更迭”可以看出,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是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具有侵掠性、扩张性、排他性;海上称霸时间不会长久维持(只有一两个世纪);由单一国家霸权趋向多极化霸权制衡。演变因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国家实力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影响、争霸战争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进入21世纪后中国倡导“和谐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综合所学内容,可从对中国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的角度进行概括。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为中国各项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来说,主要是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助于降低冷战风险,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U”型模式),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材料反映了史著作者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趋势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或提出新见解),并结合史事加以论述。(要求:若赞成作者认识,则围绕“U”型模式的三个阶段依次展开论述;若提出新见解次展开论述;见解〖答案〗【示例一:赞成】赞成史著作者提出的中国近代历史“U”字形发展过程(“U”型模式)论述思路及评分参考如下: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准确合理:赞成史著作者提出的中国近代历史“U”字形发展过程(“U”型模式)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作了阶段划分(解构),阶段划分(解构)是否准确对提出的见解(模式)的分阶段论述是否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时段模式线段发展时期论述思路史事参考1840—1901年“U”字形第一段“↓”持续沉沦期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后,中国社会持续沉沦,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等1901—1920年“U”字形第二段“→”

中间过渡期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近代社会进入“沉沦”期谷底。自此直到1920年,虽然有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这样的有限改革,有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国社会随之沦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为处于黑暗中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思想解放、文化启蒙和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全新实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时期,是“沉沦”触底后,黑暗旧势力存续、新因素孕育、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间过渡期”。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1921——1949年“U”字形第三段“↑”持续上升期1921年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的正确领导和国共两次合作的影响下,经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期间经历了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长征、抗战前中期大片国土沦丧等局部的低潮,但总体上中国革命处于持续上升期,并实现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最高峰。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土地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大主力会师、工农武装割据、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示例二:新见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V”字形发展轨迹(“V”型模式)论述思路及评分参考如下: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准确合理:我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V”字形发展轨迹(“V”型模式)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作了阶段划分(解构),阶段划分(解构)是否准确对提出的见解(模式)的分阶段论述是否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时段模式线段发展时期论述思路史事参考1840—1901年“V”字形第一段“↘”持续沉沦期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后,中国社会持续沉沦,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等。1901—1949年“V”字形第二段“↗”持续上升期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后,中国近代社会开始触底反弹,进入持续上升期。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虽然没有挽救清朝危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但有限的改革也带来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新因素。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没能避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为处于黑暗中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1年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的正确领导和两次国共合作的影响下,经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期间经历了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抗战前中期大片国土沦丧等局部的低潮,但总体上中国革命处于持续上升期,并实现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最高峰。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土地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大主力会师、工农武装割据、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示例三:新见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两落两起一过渡”的“VU”字形发展轨迹(“V”+“U”型模式)论述思路及评分参考如下: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准确合理:我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两落两起一过渡”的“VU”字形发展轨迹(“V”+“U”型模式)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作了阶段划分(解构),阶段划分(解构)是否准确对提出的见解(模式)的分阶段论述是否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时段模式线段发展时期论述思路史事参考1840—860年第一落(“V”字形第一段“↘”)第一沉沦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及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侵害,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虎门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1861—1894年第一起(“V”字形第二段“↗”)第一上升期两次鸦片战争使清廷一些当权人物(洋务派)认识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以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为标志),通过引进和学习欧美先进技术、机器和军械,兴办军用工业、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大胆尝试,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欧美先进技术、机器和军械,兴办军用工业、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等。1894—1901年第二落(“U”字形第一段“↓”)第二沉沦期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维新派发起的挽救危亡的变法运动虽然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但仅仅是“百日”的昙花一现,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未能阻遏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及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具有反帝爱国倾向的义和团运动也未能挽救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的沉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等。1901—1920年过渡期(“U”字形第二段“→”)中间过渡期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近代社会“沉沦”至谷底。自此直到1920年,虽然有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这样的有限改革,有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国社会随之沦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等信息可知,材料中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进程呈现“U”字形,对这一观点可以选择同意,也可以选择不同意。如果选择同意,结合中国近代史的进程进行阐述。如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后,中国社会持续沉沦,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间过渡期是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近代社会进入“沉沦”期谷底。自此直到1920年,虽然有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这样的有限改革,有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国社会随之沦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为处于黑暗中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思想解放、文化启蒙和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全新实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时期,是“沉沦”触底后,黑暗旧势力存续、新因素孕育、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间过渡期”。1921年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的正确领导和国共两次合作的影响下,经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期间经历了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长征、抗战前中期大片国土沦丧等局部的低潮,但总体上中国革命处于持续上升期,并实现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最高峰。如果选择不同意,可以提出其他的观点进行论述,如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V”字形发展,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可知,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后,中国社会持续沉沦,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后,中国近代社会开始触底反弹,进入持续上升期。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虽然没有挽救清朝危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但有限的改革也带来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新因素。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没能避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为处于黑暗中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1年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的正确领导和两次国共合作的影响下,经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期间经历了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抗战前中期大片国土沦丧等局部的低潮,但总体上中国革命处于持续上升期,并实现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最高峰。也可以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两落两起一过渡”的“VU”字形发展轨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及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侵害,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两次鸦片战争使清廷一些当权人物(洋务派)认识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以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为标志),通过引进和学习欧美先进技术、机器和军械,兴办军用工业、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大胆尝试,带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维新派发起的挽救危亡的变法运动虽然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但仅仅是“百日”的昙花一现,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未能阻遏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及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具有反帝爱国倾向的义和团运动也未能挽救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的沉沦。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近代社会“沉沦”至谷底。自此直到1920年,虽然有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这样的有限改革,有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国社会随之沦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二)选考题: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陈衍(1856-1937),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近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著有《货币论》,翻译《日本商律》《商业经济学》《银行论》等经济类论著。清末,国内“铜矿日塞,钢苗不旺,铜本难铸”,而国际市场上钢价也日益高昂,各地铸币局相继停铸胡币,金汇兑制度的推广导致国际银价大跳,拥有国内发行权的外国银元在国内的传播日广。鉴于此,十九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邀请陈衍前往湖南开展币制改革。陈衍建议以货市整顿钱法,如“一元银元定易若干文钢钱”,以使之“不随市面为涨落也”;并强调:“造赀币者,销于一省,自不如销于数省之获利多。”面对国际变化,陈衍指出:“盘算中国之银,银根必更短绌,似此筹画,中国不行金币,终无以杜将来之患。”陈衍还建议张之洞广发十紫钢元、小银元等,并规定十紫钢元和小银元适用于十文以上的商品交易,十文以下商品使用钢钱。在他的建议下,张之洞还决定使用“暗字银纸”技术,发行由日本大藏省印刷的新式银元票。但由于身份的限制,其改革思想只能被部分采纳并实施,但也为当时全国的货币改革做出了一定贡献。——摘编自林航、刘艳《陈衍币制改革思想探析》等资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邀请陈衍推行币制改革的原因,概括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陈衍币制改革中获得的启示。〖答案〗(1)背景:传统货币体系难以为继;政府财政危机日益加剧;货币主权逐渐旁落;近代西方金融体系逐渐传入国内。主要内容:政府干预货币价值的调整;统一铸币权,跟随国际,逐步推行金本位制;逐步以现代货币取代铜钱;改进铸币技术,增强其防伪性。(2)启示:货币体系不是一成不变,要紧随时代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政府应通过技术、政策等手段维持货币的信用度;政府要牢控金融货币的主导权;政府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国际金融人才。〖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国际市场上钢价也日益高吊,各地铸币局相继停铸胡币”可得出传统货币体系难以为继;结合所学清末各种赔款导致政府财政危机日益加剧;根据材料“金汇兑制度的推广导致国际银价大跳,拥有国内发行权的外国银元在国内的传播日广”可得出货币主权逐渐旁落;近代西方金融体系逐渐传入国内。第二小问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元银元定易若干文钢钱”,以使之“不随市面为涨落也”可得出政府干预货币价值的调整;根据材料“造赀币者,销于一省,自不如销于数省之获利多。”“面对国际变化,陈衍指出:‘盘算中国之银,银根必更短绌,似此筹画,中国不行金币,终无以杜将来之患。”可得出统一铸币权,跟随国际,逐步推行金本位制;逐步以现代货币取代铜钱;根据材料“张之洞还决定使用·暗字银纸’技术,发行由日本大藏省印刷的新式银元票。”改进铸币技术,增强其防伪性。【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启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从整个货币发展历史看,货币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紧随时代时代潮流不断完善;根据材料“张之洞还决定使用·暗字银纸’技术,发行由日本大藏省印刷的新式银元票。”可知政府应通过技术、政策等手段维持货币的信用度;根据材料“一元银元定易若干文钢钱”,以使之“不随市面为涨落也”可得出政府干预货币价值的调整;政府要牢控金融货币的主导权;根据材料“但由于身份的限制,其改革思想只能被部分采纳并实施,“可知政府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国际金融人才。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艾森豪威尔于1953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对于如何处理朝鲜战争仍一筹莫展,因为美国当时可做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或以扩大战争的方式胁迫中国、朝鲜做出妥协,力求翻身;或延续前政府边谈边打的局面。美国最终放弃了前者,选择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事实上,1952年至1953年初的几个月间,艾森豪威尔及其幕僚就曾先后提出并研究过两种扩大战争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以常规战争的方式扩大战争,第二种方案则是投入使用核武器。鉴于冷战初期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削减防务预算的诉求,艾森豪威尔对于使用核武器的态度较之杜鲁门更为积极。但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代表的美国军方却对使用核武器的态度相对审慎。在军方这一态度的影响下,艾森豪威尔直至战争末期也未能就使用核武器的问题做出决断。——摘编自方秀玉、卫艺璇《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停战决策的制定及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于朝鲜战争态度的转变并分析转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朝鲜战争及战争结果对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答案〗(1)转变:由继续坚持战争到力求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原因:中朝人民的英勇斗争,美苏冷战的压力;军方态度的影响。(2)战争结果:朝鲜战争中,中国实现了开展之初的战略目的,取得了胜利;美国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鼓舞了当时第三世界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浪潮;为中国发展国内经济争取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日本借助朝鲜战争开始了经济的腾飞,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转变:根据“因为美国当时可做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或以扩大战争的方式胁迫中国、朝鲜做出妥协,力求翻身;或延续前政府边谈边打的局面。美国最终放弃了前者,选择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可知,美国对于朝鲜战争态度的转变是由继续坚持战争到力求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根据材料“1953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对于如何处理朝鲜战争仍一筹莫展,因为美国当时可做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或以扩大战争的方式胁迫中国、朝鲜做出妥协,力求翻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一直延续到1953年7月,因此这时期中朝人民的英勇斗争及美苏冷战的压力,促使美国对朝鲜战争的态度产生变化;根据材料“但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代表的美国军方却对使用核武器的态度相对审慎”可得出军方态度的影响。【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朝鲜战争的结果: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对中国来说,中国实现了开展之初的战略目的,取得了胜利;美国最后只能选择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说明美国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对第三世界、对中国、对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进行概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力量,极大地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和民主化进程;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成功地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和独立,为国内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日本借助朝鲜战争开始了经济的腾飞,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杨慎(1488-1559),四川新都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重臣,著名文学家,父亲是两朝首辅杨廷和。13岁随父入京途中写出《黄叶诗》,受到首辅李东阳赏识收为门徒。杨慎24岁(明武宗正德六年即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为官清廉耿介,武宗贪玩不理朝政,他上疏抗谏无果后辞官回家。世宗(武宗堂弟,年号嘉靖)继位后他官复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中极力维护儒家伦理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他在36年戍边中,率家奴和士兵平定滇南安铨、凤朝文叛乱;到滇各地讲学授徒,致力于民族文化教育。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传唱千年,编写了诗文总集《全蜀艺文志》等;他的文献学思想自成体系,将《诗经》研究推上了考据的轨道;同时他在医药、民俗、动植物、地理等方面留有著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去世。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杨慎一生博学多才,诗文词曲都有很高成就。为官和谪戍期间政绩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摘编自《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杨慎:一生跌宕成就一代鸿儒》等资料(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杨慎仕途之坎坷和成就之斐然作归因分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杨慎多方面的贡献。〖答案〗(1)杨慎清廉耿介;是忠实的儒家信徒。(2)编修《武宗实录》,平定云南地方叛乱;发展云南地区民族文化教育;文学成就斐然;文献学思想自成体系,医药、民俗、动植物和地理方面多有著述。〖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本题要求对杨慎仕途之坎坷和成就之斐然作归因分析,即寻找共同点。综合材料内容可知,杨慎之所以仕途坎坷而又成就斐然,首先与他的个人性格有关,他清廉耿介,因此为了维护儒家伦理而触怒皇帝导致仕途坎坷,但他又在各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其他是因为他是忠实的儒家信徒,正因为如此他才会为了维护儒家伦理而不惜触怒皇帝,但儒家思想带来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使得他又竭力平叛和发展地方教育。【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杨慎的贡献根据“ 参与编修《武宗实录》”、“他在36年戍边中,率家奴和士兵平定滇南安铨、凤朝文叛乱;到滇各地讲学授徒,致力于民族文化教育。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传唱千年,编写了诗文总集《全蜀艺文志》等;他的文献学思想自成体系,将《诗经》研究推上了考据的轨道;同时他在医药、民俗、动植物、地理等方面留有著述”等信息可知,集中在史书编撰、军事、教育、文学、文献学、医药、民俗、动植物和地理等方面。即编修《武宗实录》,平定云南地方叛乱;发展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教育;文学成就斐然;文献学思想自成体系,医药、民族、动植物和地理方面多有著述。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期将都城之地(陕州河、洛地区)称“中国”,都城以北称“北国”,都城以南的广大封国称“南国”,江淮中下游称“淮夷”。东周以后,“中国”逐渐涵盖了以上区域,转而以江淮作为南北分界。这一变化反映了()A.周王室加强诸侯管控 B.华夏认同进一步增强C.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D.区域文化差异在消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初期(中国)。据题意可知,从西周到东周,“中国”的范围逐渐扩大,说明周边地区对“中国”的认同,由此体现了华夏认同的进一步增强,B项正确;“中国”范围的扩大体现的是华夏认同的加强,并不能说明周王室加强对诸侯的管控,也无法说明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排除AC项;“在消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东汉末年,曹操重用了一大批儒学之士或有儒学背景的官吏,却又在“求才三令”中,将“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等作为取才标准。可见,曹操求才用人()A.不屑于儒家饱学之士 B.看重门阀士族与豪强C.以服务现实政治为要 D.着眼于选官制度变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年(中国)。据题意可知,曹操虽然重用儒学之士或者有儒学背景的官吏,但他同时也将实际治国能力作为取才标准,说明曹操选才还是注重服务现实需要,C项正确;曹操重用了儒学之士,所以A项说法有误,排除A项;曹操选才注重实际治国能力,而不是看重出身门第,排除B项;曹操是注重选才,而非改革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3.南宋理学家在反思王安石“得君行道”的变法道路后,尤为重视建祠堂、办书院、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戏剧、话本、评书,宣传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A.想以学校教育代替激进变法 B.与王安石争夺儒学的话语权C.偏安一隅因循守旧的价值观 D.推崇儒学的基层普及和治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南宋时期的理学家重视建祠堂、办书院、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戏剧、话本、评书,宣传忠孝节义,促进了儒学在基层的普及,有助于地方基层的治理,D项正确;南宋的理学家是在促进儒学在基层的普及,并不是为了进行变法改革,因此不是以学校教育代替激进变法,排除A项;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人物,所以南宋儒学家并不是在与王安石争夺儒学的话语权,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体现南宋理学家的因循守旧,排除C项。故选D项。4.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的差别化管理()市镇类型管理模式代表一般市镇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交通要道市镇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苏州府汾湖镇一些富裕市镇设课税司掌收商税松江府唐行镇规模较大市镇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吴江县盛泽镇钞关、港口市镇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常熟县福山镇A.以治安和征税为重点 B.凸显了地方自治特点C.蕴含了近代管理思想 D.保障了地方社会稳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设课税司掌收商税”、“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的市镇管理主要集中于维持市镇的治安和进行征税,A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地方市镇一般都严加管理,并不能凸显地方自治,更没有蕴含近代管理思想,排除BC项;材料仅反映了当时的管理模式,并没有体现管理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A项。5.科举制废除后,各地纷纷举办新式学堂。知府何刚德说:“从前寒士读书,无所谓学费,如今学生无论贫富,学堂一律收取学费,很多的贫寒子弟失学。”湖南举人李蔚然也发文抱怨“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这说明新式学堂取代科举制()A.遭到守旧势力反对 B.引发新的社会问题C.导致阶层流动停滞 D.损害多数国民利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从前寒士读书,无所谓学费,如今学生无论贫富,学堂一律收取学费,很多的贫寒子弟失学。”“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人之,僻远不人;有势力者人之,寒微不与”可知,近代学堂教育存在地域差异和社会群体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平衡现象,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B项正确;材料说明新式学堂取代科举制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材料并未涉及守旧势力的态度,排除A项;导致社会流动停滞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城镇和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不同,损害多数国民利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6.1917年4月8日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演讲,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此后他将美育作为其主要教育主张来宣传。蔡元培的这一主张()A.抨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B.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C.适应了新文化运动要求 D.批判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以美育代替宗教”可知,蔡元培提倡的是新式教育,对传统宗教思想和教育形成了冲击,从而适应了新文化运动的要求,C项正确;1917年是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与国民政府无关,排除A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开启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B项;袁世凯在1916年就因为复辟帝制遭到国人的反对而一命呜呼,排除D项。故选C项。7.图1、图2、图3是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的部分摄影和画作。这些作品()A.是反映当时历史的一手史料 B.呈现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C.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凸显了艺术创作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1年是我国的土地改革时期,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9年是“大跃进”运动时期,所以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这些艺术作品有主观创作的特点,不能算一手史料,排除A项;第一幅和第二幅作品反映的不是经济建设的内容,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有限,这些作品并不能体现当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8.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以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为要义,实施全面改革。工厂由一个濒临破产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的同时,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有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信状告他。这说明()A.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放思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C.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 D.对外开放步伐需要循序渐进〖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题意可知,该衬衫厂的厂长虽然通过改革使企业得到跨越式发展,但他的改革却遭到部分老工人的反对,说明当时的经济改革仍然存在阻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A项正确;我国到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改革存在一定的阻力,而不是产业结构引发利益冲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对外开放,排除D项。故选A项。9.公元前5世纪,雅典建立起强大的海上力量,大量第四等级公民进入海军并开始领取薪资。亚里士多德表示:“这些人(海军)都来自人民,正是他们使国家变得强大,而那些重装步兵和贵族所发挥的作用却远逊于此。鉴于此,国家公职应向所有人开放,使他们通过抽签和举手表决当选。”雅典海军的这种人员状况()A.使平民获得社会主导地位 B.增加了雅典政府财政开支C.促进了雅典政治的民主化 D.决定了希波战争中的胜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为发展海军,需要吸引平民阶层加入,因此赋予平民大量的物质和政治权益,由此强化了政治中的民主因素,促进了雅典政治的民主化,C项正确;雅典平民并非社会的主导力量,排除A项;雅典海军的这种人员状况促进了雅典政治的民主化,未体现对雅典政府财政开支的影响,排除B项;雅典海军的这种人员状况促进了雅典政治的民主化,D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0.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在《方法论》中指出:“如果想了解人体的构造,不应该相信希波克拉底或其他希腊权威所说的话,而应该把兔子加以解剖,并且亲自用眼睛观察心脏和肺在什么地方。”这说明笛卡尔()A.是启蒙思想的鼻祖 B.具有理性思维方式C.坚持实用主义哲学 D.具有唯物主义史观〖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应该把兔子加以解剖,并且亲自用眼睛观察心脏和肺在什么地方”可知,笛卡尔主张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说明他具有理性的思维方式,B项正确;笛卡尔不是启蒙思想家,排除A项;笛卡尔是主张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并不是坚持实用主义哲学,排除C项;唯物主义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此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排除D项。故选B项。11.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我们知道,在人民群众中,现在响起了另一种声音,人们心中说:现在不用怕带枪的人了,因为他们保护劳动者,并且会无情地剥夺镇压者的统治,这就是人民的感受。”这说明当时()A.苏维埃政权具有人民性 B.十月革命是人民发动的C.苏俄国内战争取得胜利 D.反动势力正在反攻倒算〖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俄。根据“现在不用怕带枪的人了,因为他们保护劳动者,并且会无情地剥夺镇压者的统治,这就是人民的感受”可知,十月革命建立的政权下,军队是保护人民的人民军队,由此说明苏维埃政权具有人民性,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维埃政权的特点,并不是十月革命的发动者是谁,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十月革命后”,仅据此无法判断国内战争是否取得胜利,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反动势力的动向,排除D项。故选A项。12.1980年美国对苏联实施经济制裁,禁止向苏联出口小麦,但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趁机把大量小麦卖给苏联,苏联进口总量不降反增。2022年2月俄乌冲突以来,美英日和欧盟对俄罗斯实行持续、全方位的经济制裁,但依靠粮食、能源、畜产品和军工产品向非西方国家的出口,2023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以上。这说明()A.西方霸权体系开始崩溃 B.美国经济制裁没有作用C.“一超多强”已经定型 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持续〖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题意可知,虽然美国禁止向苏联出口小麦,但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则趁机把大量小麦卖给苏联;俄乌冲突以来,虽然俄罗斯遭到全方位的制裁,但俄罗斯通过向非西方国家出口,经济总值仍然得到增长。由此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单纯的经济制裁并不能对一个国家造成真正的打击,D项正确;对苏联或者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并不能说明西方霸权体系开始崩溃,排除A项;美国的经济制裁必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对苏联或者俄罗斯形成真正致命的打击,排除B项;“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尚未定型,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材料二下表是近代以来海上霸权的更迭简况时间霸权更迭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的霸主地位,随后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材料三新中国“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前后10年,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认清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第四个阶段是2012年之后,积极倡导并致力于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综合摘编自江涌、王力、黄莺《60年中国之“世界观”》等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比较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天下观”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并归纳影响海上霸权演变的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进入21世纪后中国倡导“和谐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答案〗(1)观念之同:两者都超越了纯粹“疆域”概念,将世界视为一个完整的共同体。观念之异:古代中国“天下观”强调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注重对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和教化作用,追求和谐(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古希腊罗马的“世界大同主义”具有胁迫性、扩张性特点,是西方武力扩张、殖民掠夺、霸权主义的工具。(2)演变特点:海上霸权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具有侵掠性、扩张性、排他性;海上称霸时间不会长久维持(只有一两个世纪);由单一国家霸权趋向多极化霸权制衡。演变因素:国家实力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先发因素和取得的成就;争霸战争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影响。(3)意义:为中国各项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助于降低冷战风险,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天下观”的相同之处根据“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可知是两者都超越了纯粹“疆域”概念,将世界视为一个完整的共同体。不同之处根据“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可知,古代中国“天下观”强调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注重对周边地区的文化影响和教化作用,追求和谐(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古希腊罗马的“世界大同主义”具有胁迫性、扩张性特点,是西方武力扩张、殖民掠夺、霸权主义的工具。【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表格信息中的“霸权更迭”可以看出,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是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具有侵掠性、扩张性、排他性;海上称霸时间不会长久维持(只有一两个世纪);由单一国家霸权趋向多极化霸权制衡。演变因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国家实力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影响、争霸战争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小问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世界。进入21世纪后中国倡导“和谐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综合所学内容,可从对中国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的角度进行概括。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为中国各项建设事业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来说,主要是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助于降低冷战风险,成为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弘扬联合国宪章精神,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U”字形发展过程(“U”型模式),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这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材料反映了史著作者对中国近代史发展趋势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或提出新见解),并结合史事加以论述。(要求:若赞成作者认识,则围绕“U”型模式的三个阶段依次展开论述;若提出新见解次展开论述;见解〖答案〗【示例一:赞成】赞成史著作者提出的中国近代历史“U”字形发展过程(“U”型模式)论述思路及评分参考如下: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准确合理:赞成史著作者提出的中国近代历史“U”字形发展过程(“U”型模式)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作了阶段划分(解构),阶段划分(解构)是否准确对提出的见解(模式)的分阶段论述是否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时段模式线段发展时期论述思路史事参考1840—1901年“U”字形第一段“↓”持续沉沦期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后,中国社会持续沉沦,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等1901—1920年“U”字形第二段“→”

中间过渡期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近代社会进入“沉沦”期谷底。自此直到1920年,虽然有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这样的有限改革,有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国社会随之沦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为处于黑暗中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思想解放、文化启蒙和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的全新实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一时期,是“沉沦”触底后,黑暗旧势力存续、新因素孕育、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间过渡期”。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1921——1949年“U”字形第三段“↑”持续上升期1921年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的正确领导和国共两次合作的影响下,经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期间经历了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长征、抗战前中期大片国土沦丧等局部的低潮,但总体上中国革命处于持续上升期,并实现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最高峰。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土地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大主力会师、工农武装割据、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示例二:新见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V”字形发展轨迹(“V”型模式)论述思路及评分参考如下: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准确合理:我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V”字形发展轨迹(“V”型模式)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作了阶段划分(解构),阶段划分(解构)是否准确对提出的见解(模式)的分阶段论述是否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时段模式线段发展时期论述思路史事参考1840—1901年“V”字形第一段“↘”持续沉沦期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后,中国社会持续沉沦,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等。1901—1949年“V”字形第二段“↗”持续上升期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后,中国近代社会开始触底反弹,进入持续上升期。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虽然没有挽救清朝危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但有限的改革也带来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方面的新因素。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没能避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为处于黑暗中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启蒙。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1年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的正确领导和两次国共合作的影响下,经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主权独立,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期间经历了蒋介石和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革命群众、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抗战前中期大片国土沦丧等局部的低潮,但总体上中国革命处于持续上升期,并实现了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最高峰。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土地革命(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大主力会师、工农武装割据、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示例三:新见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两落两起一过渡”的“VU”字形发展轨迹(“V”+“U”型模式)论述思路及评分参考如下: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准确合理:我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呈“两落两起一过渡”的“VU”字形发展轨迹(“V”+“U”型模式)提出的见解(模式)是否作了阶段划分(解构),阶段划分(解构)是否准确对提出的见解(模式)的分阶段论述是否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时段模式线段发展时期论述思路史事参考1840—860年第一落(“V”字形第一段“↘”)第一沉沦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及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等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侵害,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虎门条约》《黄埔条约》《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