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这反映了商至秦汉,我国()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 D.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困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至秦朝。根据“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可得出,商周时期的记录主要在中原地区,而秦朝的记录已经涉及到南方地区,这说明秦朝的疆域扩大,所涉及的范围方,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A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南北方都有记录,并不能说明是从北向南扩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频率,排除C项;有瘟疫并不能说明人民困苦,排除D项。故选A项。2.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与吾儒水火不容”可得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地位沦落、佛教和道教的盛行感到不满,站在维护儒学统治地位的立场上抨击佛教、道教,结合所学可知,宋儒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重振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法并用”,排除A项;清代的学者主张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排除B项;李觏和张载没有主张“杂糅佛道”,排除D项。故选C项。3.《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A项正确;南召位于云贵地区,不属于藏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C项;南召属于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与维护中央政权统一安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两宋时期,商人群体消费书画艺术品等高雅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购买字画“元非酷好,意作标韵,至假耳目于人”。这说明当时()A.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B.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C.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D.市民兴起推动文化进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商人群体消费书画艺术品等高雅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富民阶层崛起,因他们没有政治特权,更急于通过跻身上层社会得到身份上的认同,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他们广泛加入书画消费的行列,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重学风气,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商人群体热衷于消费书画艺术品等,并非奢侈之风,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商人群体的书画消费,并没有体现市民兴起推动文化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清时期基督教入华,不仅具有宗教传播的意义,而且也是中西文化双向交通的肇始。而当时传教士的文献不只是翻译,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一一译述。这A.体现了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 B.反映了中西交流的不断深化C.推动了基督文化在华的普及 D.冲击了广大民众的传统意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传教士的文献不只是翻译,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译述”,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传教士所做的“不只是翻译”而是“创造性工作”,就是翻译的同时,增加了主观自身的理解和客观需要的内容,即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西交流的不断深化,排除B项;“推动了基督文化在华的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冲击了广大民众的传统意识”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据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统计,从咸丰末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等刊印的各类西书共353种,其中科技类译著不下300种,牛顿、哥白尼、康德、爱迪生等科学巨匠名字,逐渐为国人熟悉。这些科技类译著()A.服务于保障国家安全需要 B.拉开了近代维新运动序幕C.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根基 D.开启了西学东渐思想潮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晚清时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由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等刊印的各类西书共353种,其中科技类译著不下300种,牛顿、哥白尼、康德、爱迪生等科学巨匠名字,逐渐为国人熟悉。”可得出翻译的这些书籍都与近代的科学有关,为了是挽救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因此这是服务于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A项正确;维新的序幕是公车上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同时梁启超也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C项;西学东渐思想潮流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可知,汉口公交运营管理的进步()站名车到分秒车开分秒停车分秒三元里-28分15秒-六合路31分25秒31分55秒30秒华清街35分50秒36分55秒1分5秒青年会40分5秒40分50秒45秒怡园45分55秒46分35秒40秒六渡桥55分45秒56分15秒30秒A.缓解了城市拥堵的状况 B.加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C.体现了政府的民本理念 D.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的制定,使人们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出行,反映了人们时间观念的改变,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汉口公交运营管理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这不会起到缓解城市拥堵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民本理念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一一一个大群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这一变化表明A.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致力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C.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 D.适应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3年中共三大只是认识到了党发展的不足,但到了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采取具体措施来完善党组织的发展,扩大了党的规模和影响力,适应了国民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并不突出是针对农民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自身的发展,没有体现党要团结一切革命进步的力量,排除B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才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是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三月三十日,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发给合江省兴山市三街村农民徐福的土地执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B.为解放东北地区提供了保证C.土地改革消灭了私有土地制度 D.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是公元1948年,而此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因此对东北行政委员会对当地农民颁发土地执照,有利于为解放东北地区提供了保证,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消灭了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1980年12月建成的中山温泉宾馆,是广东省首家引进外资兴办的现代化宾馆。宾馆率先引入港澳酒店的管理模式,采用灵活工资机制,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在当时引起全国极大反响,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材料反映出当时()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深化C.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D.原有经济体制逐渐打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山温泉宾馆的管理模式和工资机制与传统管理模式和工资机制不同,说明原有经济体制逐渐打破,D项正确;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项;1980年是对外开放初期,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深化,排除B项;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是在九十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11.图为1303年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法规。这反映出剑桥大学()◆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只能通过大学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确定。◆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在大圣玛丽学院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A.摆脱了教会影响 B.获得了自治权力C.取得了王权支持 D.具备了独立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03年(英国)。据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剑桥大学的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定期进行会议,推行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决定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可得出具备了独立精神,D项正确;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说明还没完全摆脱教会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剑桥大学自治权力,排除B项;14世纪的大学主要依托教会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12.15世纪,意大利很多城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摒弃了对《圣经》的研读,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哲学以及体育等课程。另外,为了适应城市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有些地方还开设了商科等课程。这表明当时意大利()A.思想解放促进教育变革 B.教育开始呈现世俗化的趋势C.教育已摆脱宗教的束缚 D.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5世纪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的意大利教育日益世俗化,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了当时的教育改革,A项正确;材料信息可以反映当时意大利教育的世俗化,但不能表明这一时期才开始世俗化,排除B项;当时意大利依然受到宗教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3.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D项错误。14.1917年4月16日,列宁在彼得格勒演说中说,要“立刻有系统地、逐步地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建立在公有基础上的农场”。这些言论表明列宁()A.准确研判当时俄国国情 B.放弃了革命和平过渡的设想C.主张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主张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苏俄)。根据材料“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建立在公有基础上的农场”可知,列宁这一演说中,要求当时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建立公有制的农场,表明当时列宁主张“立刻”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项正确;当时革命尚不具备“立刻”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排除A项;主张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不能表明当时列宁放弃革命、和平过渡的设想,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十月革命之后提出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933年4月,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在此法颁布后几天之内,德国政府解聘了1145名大学教师;截至1935年底,已有44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这主要反映当时()A.德国实行种族歧视政策 B.德国国家治理走向异化C.德国忽视科技教育发展 D.政府加强公职人员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德国)。根据材料“德国政府解聘了1145名大学教师;截至1935

年底,已有44

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纳粹政府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这项法律导致德国大学中大量有犹大血统或有民主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被解聘。《重设公职人员法》的颁布是纳粹政权在文化和学术领域实施其意识形态控制的一部分,纳粹政府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多样性的极端打压,是德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反映了当时德国国家治理的异化,B项正确;A项是表象,且解聘或者离职的并非全是犹大人,排除A项;“德国忽视科技教育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德国的民族歧视政策”,而“政府加强公职人员管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题(16题15分;17题14分;18题14分;20题12分)16.【中国古代的司法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内容出处周道既衰,穆王眊荒,命甫侯度时作刑,以诘四方。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髌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盖多于平邦中典五百章,所谓刑乱邦用重典者也。(墨、劓、髌、宫、大辟都是残害肢体的肉刑)《汉书·刑法志》汉文除肉刑,善矣,而以髡笞(kūnchī剃去须发,鞭打身体)代之。《文献通考》——改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明清时期恢复隋唐“三法司”制度,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主管司法事务,但三者的分工已经发生变化,改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命天下诸司刑狱,皆属刑部,都察院详议平允,又送大理寺审复,然后决之”。以后,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大理寺则是复核机关。由于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所以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刑部按省区划分增设12属部,后定为13清吏司,分管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刑名案件。清代增刑部下属为17清吏司,并规定外省刑案一律由刑部复核,非特旨允许,大理寺和都察院不必过问,三法司会审也要由刑部主稿。——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刑罚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央司法行政制度加重刑部事权原因。〖答案〗(1)背景:休养生息政策实行;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秦朝灭亡教训的启示;汉朝的统一、政令的有效推行。(答对3点)(2)原因: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防止司法机关互相推诿;提高司法效率。(答对3点)〖解析〗【小问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背景:根据“汉文除肉刑,善矣,而以髡笞(kūnchī剃去须发,鞭打身体)代之。”,可得出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废除肉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秦朝灭亡教训的启示,同时这一时期,汉朝的统一、政令的有效推行。【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可得出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根据材料二“由于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可得出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根据材料二“规定外省刑案一律由刑部复核,非特旨允许,大理寺和都察院不必过问,三法司会审也要由刑部主稿”可得出防止司法机关互相推诿;分工明确,提高司法效率。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国内公债筹募概况(节选)公债名称时间与用途筹募额定数实际额度具体承销情况西征借款1878年西征善后及新疆建设350万两认购150万两成立乾泰公司借款昭信股票1898年战争赔款1亿两认购2000万两户部通过银行、钱庄筹款湖南公债1910年地方财政120万两转外债外资银行承销爱国公债1911年镇压辛亥革命3000万元不足1200万元资政院委托大清银行办理,实为向亲贵及官员摊派——摘编自刘杰《辛亥鼎革与财政举债:晚清民初“爱国公债”的发行与偿还》材料二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来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1亿分,华东区分担45%,上海市分担华东区的66.6%。上海市组建了公债推销委员会,深入宣传,“购买公债不但还本,而且付息……是争取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解放日报》为公债开设了答疑专栏。工商界巨擘带头认购,群团组织还推动了公债认购竞赛,最终圆满完成目标。——摘编自孔祥成、牛茹琪《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公债发行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圆满成功的原因。〖答案〗(1)特点:受西方侵略影响;发行方式多样;认购情况不足;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影响:加剧了晚晴财政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举借外债,导致利权进一步丧失。(2)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动员机制比较完备;获得了工商界的广泛支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晚晴(中国)。特点:依据公债发行的时间及用途“1878年西征善后及新疆建设、1898年战争赔款等”,可得出受西方侵略影响;依据公债名称“西征借款、昭信股票等”,可知发行方式多样;从筹定数额和实际额度差,可得出认购情况不足;从承销情况可得出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影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筹款失败,清政府不得不向外国举借外债,以中国利权为担保,可得出加剧了晚晴财政危机、举借外债,导致利权进一步丧失;结合所学利权丧失,导致清政府经济状况愈加严重,可得出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9年后中国。原因:依据材料“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来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1亿份”,可得出新中国的成立为公债的发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依据材料“上海市组建了公债推销委员会”,可得出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依据材料“《解放日报》为公债开设了答疑专栏”,可得出动员机制比较完备;依据材料“工商界巨擘带头认购,群团组织还推动了公债认购竞赛,最终圆满完成目标”,可得出获得了工商界的广泛支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工业革命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代广度亚欧之间长期存在贵金属流动,16世纪扩展到美洲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制之外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制度化金融中心数量少,商人和银行网络开始发展起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穷国的影响不断增加分层通过一些小的中心组织国际金融;欧洲中心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贸易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贸易各处都有——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概括金融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及启示。〖答案〗(1)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是工业革命前期:亚欧之间的贵金属贸易扩展至美洲地区,出现了少数金融中心,但以欧洲为主;第二阶段是二战后初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组织,美元占据主导地位,排斥共产主义国家;第三阶段是当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的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的全球扩张,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体系。(2)影响:增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国际格局的演变;增大了全球性的金融风险等。启示:全面辩证地看待金融全球化的影响;确立对外开放意识,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现代国际金融增强了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建立对金融风险的处置应对机制,防范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产生。〖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由材料“工业革命前”“亚欧之间长期存在贵金属流动,16世纪扩展到美洲”“金融中心数量少,商人和银行网络开始发展起来”“通过一些小的中心组织国际金融;欧洲中心”可得出第一阶段是工业革命前期:亚欧之间的贵金属贸易扩展至美洲地区,出现了少数金融中心,但以欧洲为主;由材料“布雷顿森林体系”“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制之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贸易”可得出第二阶段是二战后初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组织,美元占据主导地位,排斥共产主义国家;由材料“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穷国的影响不断增加”“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贸易各处都有”可得出第三阶段是当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的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的全球扩张,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体系。【小问2】本题是影响、启示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第一小问影响:由材料“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广度、制度化、分层”及所学可知,分别从增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国际格局的演变;增大了全球性的金融风险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启示: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全面辩证地看待金融全球化的影响;确立对外开放意识,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现代国际金融增强了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建立对金融风险的处置应对机制,防范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产生等方面说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侯永禄是一位农民,他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以下文字节选于他的日记:(1952年春节)我花了一万四千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1954年8月12日)农业社召开了建社的报名大会,我带头报名入社。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入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定地的肥瘦等级……(1982年7月19日)上午,巷东头的饲养室门口,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生产队开始评价分牲口、农具等。经大家一致同意,采用抓阄的方法:这对每个人、每一户都是公平的,分得多少好坏、就看你的运气了。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侯永禄的日记所蕴含的史料价值。〖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一个农民的生活日记农民是改革的主体,更是改革的亲历者,其生活日记是研究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侯永禄在1952年春节用猪肉招待客人可用于研究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对农民生活的改善日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经济改革,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侯永禄报名入社并参与建社工作可用于研究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社会主义改造)生产队评价分牲口、农具等可用于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经济改革〖解析〗本题是一个材料辨析题。可从日记的来源、日记的内容进行分析。如从来源的角度来看,主要分析“日记”这种史料的坐分析,可得出其生活日记是研究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手史料。从材料的内容来看主要可从日记里的时间阶段去电话地分析,涉及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三大改造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内容。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5月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这反映了商至秦汉,我国()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 D.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困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至秦朝。根据“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可得出,商周时期的记录主要在中原地区,而秦朝的记录已经涉及到南方地区,这说明秦朝的疆域扩大,所涉及的范围方,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A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南北方都有记录,并不能说明是从北向南扩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频率,排除C项;有瘟疫并不能说明人民困苦,排除D项。故选A项。2.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 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 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与吾儒水火不容”可得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地位沦落、佛教和道教的盛行感到不满,站在维护儒学统治地位的立场上抨击佛教、道教,结合所学可知,宋儒通过改造儒学来达到重振儒学、回应佛道挑战的目的,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法并用”,排除A项;清代的学者主张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排除B项;李觏和张载没有主张“杂糅佛道”,排除D项。故选C项。3.《通典》记载,唐初大理地区“颇解阴阳历数……以十二月为岁首”。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这一变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B.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统一安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伴随唐和南诏交往增多,至中晚唐时期,南诏境内已普遍行用以正月为岁首的唐历”体现的是唐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A项正确;南召位于云贵地区,不属于藏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C项;南召属于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与维护中央政权统一安定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两宋时期,商人群体消费书画艺术品等高雅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一些人购买字画“元非酷好,意作标韵,至假耳目于人”。这说明当时()A.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 B.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C.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D.市民兴起推动文化进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两宋时期,商人群体消费书画艺术品等高雅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富民阶层崛起,因他们没有政治特权,更急于通过跻身上层社会得到身份上的认同,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他们广泛加入书画消费的行列,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重学风气,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商人群体热衷于消费书画艺术品等,并非奢侈之风,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商人群体的书画消费,并没有体现市民兴起推动文化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5.明清时期基督教入华,不仅具有宗教传播的意义,而且也是中西文化双向交通的肇始。而当时传教士的文献不只是翻译,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一一译述。这A.体现了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 B.反映了中西交流的不断深化C.推动了基督文化在华的普及 D.冲击了广大民众的传统意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传教士的文献不只是翻译,而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译述”,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传教士所做的“不只是翻译”而是“创造性工作”,就是翻译的同时,增加了主观自身的理解和客观需要的内容,即弥合文化差异的努力,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西交流的不断深化,排除B项;“推动了基督文化在华的普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冲击了广大民众的传统意识”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据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统计,从咸丰末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等刊印的各类西书共353种,其中科技类译著不下300种,牛顿、哥白尼、康德、爱迪生等科学巨匠名字,逐渐为国人熟悉。这些科技类译著()A.服务于保障国家安全需要 B.拉开了近代维新运动序幕C.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根基 D.开启了西学东渐思想潮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晚清时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由江南制造局、京师同文馆等刊印的各类西书共353种,其中科技类译著不下300种,牛顿、哥白尼、康德、爱迪生等科学巨匠名字,逐渐为国人熟悉。”可得出翻译的这些书籍都与近代的科学有关,为了是挽救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因此这是服务于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A项正确;维新的序幕是公车上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同时梁启超也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C项;西学东渐思想潮流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部分)。据此可知,汉口公交运营管理的进步()站名车到分秒车开分秒停车分秒三元里-28分15秒-六合路31分25秒31分55秒30秒华清街35分50秒36分55秒1分5秒青年会40分5秒40分50秒45秒怡园45分55秒46分35秒40秒六渡桥55分45秒56分15秒30秒A.缓解了城市拥堵的状况 B.加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C.体现了政府的民本理念 D.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口公共汽车运营调度时刻表的制定,使人们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出行,反映了人们时间观念的改变,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汉口公交运营管理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这不会起到缓解城市拥堵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民本理念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一一一个大群众的党”。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由党小组改为党支部,有3人以上即可组织支部,同时简化入党程序,积极吸收工人、贫农和一般革命分子入党。这一变化表明A.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致力于发展革命统一战线C.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 D.适应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23年中共三大只是认识到了党发展的不足,但到了1925年中共四大决定采取具体措施来完善党组织的发展,扩大了党的规模和影响力,适应了国民革命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并不突出是针对农民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自身的发展,没有体现党要团结一切革命进步的力量,排除B项;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才着手探索农村革命的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是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三月三十日,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发给合江省兴山市三街村农民徐福的土地执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B.为解放东北地区提供了保证C.土地改革消灭了私有土地制度 D.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是公元1948年,而此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因此对东北行政委员会对当地农民颁发土地执照,有利于为解放东北地区提供了保证,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消灭了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1980年12月建成的中山温泉宾馆,是广东省首家引进外资兴办的现代化宾馆。宾馆率先引入港澳酒店的管理模式,采用灵活工资机制,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在当时引起全国极大反响,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材料反映出当时()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深化C.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D.原有经济体制逐渐打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山温泉宾馆的管理模式和工资机制与传统管理模式和工资机制不同,说明原有经济体制逐渐打破,D项正确;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项;1980年是对外开放初期,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深化,排除B项;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是在九十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11.图为1303年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法规。这反映出剑桥大学()◆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只能通过大学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确定。◆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在大圣玛丽学院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A.摆脱了教会影响 B.获得了自治权力C.取得了王权支持 D.具备了独立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03年(英国)。据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剑桥大学的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定期进行会议,推行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决定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可得出具备了独立精神,D项正确;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说明还没完全摆脱教会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剑桥大学自治权力,排除B项;14世纪的大学主要依托教会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12.15世纪,意大利很多城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摒弃了对《圣经》的研读,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哲学以及体育等课程。另外,为了适应城市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有些地方还开设了商科等课程。这表明当时意大利()A.思想解放促进教育变革 B.教育开始呈现世俗化的趋势C.教育已摆脱宗教的束缚 D.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提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5世纪的意大利。根据材料可知,15世纪的意大利教育日益世俗化,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了当时的教育改革,A项正确;材料信息可以反映当时意大利教育的世俗化,但不能表明这一时期才开始世俗化,排除B项;当时意大利依然受到宗教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3.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D项错误。14.1917年4月16日,列宁在彼得格勒演说中说,要“立刻有系统地、逐步地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建立在公有基础上的农场”。这些言论表明列宁()A.准确研判当时俄国国情 B.放弃了革命和平过渡的设想C.主张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主张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苏俄)。根据材料“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建立在公有基础上的农场”可知,列宁这一演说中,要求当时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建立公有制的农场,表明当时列宁主张“立刻”向社会主义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项正确;当时革命尚不具备“立刻”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条件,排除A项;主张向社会主义过渡并不能表明当时列宁放弃革命、和平过渡的设想,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十月革命之后提出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933年4月,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在此法颁布后几天之内,德国政府解聘了1145名大学教师;截至1935年底,已有44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这主要反映当时()A.德国实行种族歧视政策 B.德国国家治理走向异化C.德国忽视科技教育发展 D.政府加强公职人员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德国)。根据材料“德国政府解聘了1145名大学教师;截至1935

年底,已有44

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纳粹政府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这项法律导致德国大学中大量有犹大血统或有民主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被解聘。《重设公职人员法》的颁布是纳粹政权在文化和学术领域实施其意识形态控制的一部分,纳粹政府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多样性的极端打压,是德国文化史上的一大悲剧,反映了当时德国国家治理的异化,B项正确;A项是表象,且解聘或者离职的并非全是犹大人,排除A项;“德国忽视科技教育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德国的民族歧视政策”,而“政府加强公职人员管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题(16题15分;17题14分;18题14分;20题12分)16.【中国古代的司法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内容出处周道既衰,穆王眊荒,命甫侯度时作刑,以诘四方。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髌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盖多于平邦中典五百章,所谓刑乱邦用重典者也。(墨、劓、髌、宫、大辟都是残害肢体的肉刑)《汉书·刑法志》汉文除肉刑,善矣,而以髡笞(kūnchī剃去须发,鞭打身体)代之。《文献通考》——改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明清时期恢复隋唐“三法司”制度,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主管司法事务,但三者的分工已经发生变化,改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命天下诸司刑狱,皆属刑部,都察院详议平允,又送大理寺审复,然后决之”。以后,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大理寺则是复核机关。由于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所以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刑部按省区划分增设12属部,后定为13清吏司,分管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刑名案件。清代增刑部下属为17清吏司,并规定外省刑案一律由刑部复核,非特旨允许,大理寺和都察院不必过问,三法司会审也要由刑部主稿。——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刑罚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央司法行政制度加重刑部事权原因。〖答案〗(1)背景:休养生息政策实行;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秦朝灭亡教训的启示;汉朝的统一、政令的有效推行。(答对3点)(2)原因: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防止司法机关互相推诿;提高司法效率。(答对3点)〖解析〗【小问1】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背景:根据“汉文除肉刑,善矣,而以髡笞(kūnchī剃去须发,鞭打身体)代之。”,可得出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废除肉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秦朝灭亡教训的启示,同时这一时期,汉朝的统一、政令的有效推行。【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可得出刑部成为主要的司法机关;根据材料二“由于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可得出刑部总管司法而事重;根据材料二“规定外省刑案一律由刑部复核,非特旨允许,大理寺和都察院不必过问,三法司会审也要由刑部主稿”可得出防止司法机关互相推诿;分工明确,提高司法效率。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国内公债筹募概况(节选)公债名称时间与用途筹募额定数实际额度具体承销情况西征借款1878年西征善后及新疆建设350万两认购150万两成立乾泰公司借款昭信股票1898年战争赔款1亿两认购2000万两户部通过银行、钱庄筹款湖南公债1910年地方财政120万两转外债外资银行承销爱国公债1911年镇压辛亥革命3000万元不足1200万元资政院委托大清银行办理,实为向亲贵及官员摊派——摘编自刘杰《辛亥鼎革与财政举债:晚清民初“爱国公债”的发行与偿还》材料二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来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1亿分,华东区分担45%,上海市分担华东区的66.6%。上海市组建了公债推销委员会,深入宣传,“购买公债不但还本,而且付息……是争取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解放日报》为公债开设了答疑专栏。工商界巨擘带头认购,群团组织还推动了公债认购竞赛,最终圆满完成目标。——摘编自孔祥成、牛茹琪《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公债发行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圆满成功的原因。〖答案〗(1)特点:受西方侵略影响;发行方式多样;认购情况不足;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影响:加剧了晚晴财政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举借外债,导致利权进一步丧失。(2)原因:新中国的成立;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动员机制比较完备;获得了工商界的广泛支持。〖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晚晴(中国)。特点:依据公债发行的时间及用途“1878年西征善后及新疆建设、1898年战争赔款等”,可得出受西方侵略影响;依据公债名称“西征借款、昭信股票等”,可知发行方式多样;从筹定数额和实际额度差,可得出认购情况不足;从承销情况可得出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影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筹款失败,清政府不得不向外国举借外债,以中国利权为担保,可得出加剧了晚晴财政危机、举借外债,导致利权进一步丧失;结合所学利权丧失,导致清政府经济状况愈加严重,可得出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9年后中国。原因:依据材料“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来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1亿份”,可得出新中国的成立为公债的发行提供了政治保障;依据材料“上海市组建了公债推销委员会”,可得出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依据材料“《解放日报》为公债开设了答疑专栏”,可得出动员机制比较完备;依据材料“工商界巨擘带头认购,群团组织还推动了公债认购竞赛,最终圆满完成目标”,可得出获得了工商界的广泛支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工业革命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当代广度亚欧之间长期存在贵金属流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