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2024.5(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遗址房屋排列整齐,同时期裴李岗遗址墓葬秩序井然。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坚固的城堡,距今五六千年的良渚古城,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青铜在亚欧草原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工具,在中国则主要铸造礼器。以上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A.崇尚秩序与稳定 B.避免冲突与战争 C.追求集权与礼制 D.从事游牧与渔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距今8000年前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聚落内部房屋“排列整齐”,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等的墓地内部墓葬“秩序井然”,良渚古城的主要功能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青铜在中国主要是铸造礼器,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崇尚秩序与稳定的生活,A项正确;“避免冲突与战争”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追求集权的特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游牧与渔猎的生活状况,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见义勇为”源自《论语》中的“见义不为,无勇也”。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规定“捕亡(亡:逃亡的盗贼),亡人操钱,捕得取钱”,汉律亦有“盗贼群攻乡邑及入人家者,杀之无罪”的条文。由此可知()A.秦朝已经开始律令儒家化进程 B.秦汉律法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C.政府制定乡约以加强基层治理 D.传统美德在古代普遍具有法律效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捕亡(亡:逃亡的盗贼),亡人操钱,捕得取钱”,汉律亦有“盗贼群攻乡邑及入人家者,杀之无罪”的条文,可知通过金钱和法律保障反抗盗贼的行为,体现了秦汉律法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朝法律融入了儒家思想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乡约的制定,材料展示的是国家法律的制定,排除C项;传统美德在古代普遍具有法律效力,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3.北宋元祐四年,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集在辽国广为传诵。辽国人对于苏辙的到来非常欣喜,不断打听苏轼的情况,于是有了苏辙的名句“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由此可推断()A.党项族人普遍仰慕中原文化 B.绍兴和议带来宋辽长期和平C.辽国境内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D.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北宋时期,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章在辽国很受欢迎,说明辽国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也学习了汉族文章,由此促进了辽国境内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出使辽国,而非西夏,排除A项;绍兴和议涉及的是南宋与金的协议,与材料史实不符,排除B项;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如图是中国部分时期人口变化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盛唐时期的实际人口数超过一亿②番薯引进促进了宋元时期人口增长③清朝赋役改革导致隐匿人口减少④战乱与灾疫是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图例展示了中国古代实际人口和统计人口变化图,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8世纪中期左右,中国实际人口和统计人口相统一,主要原因是清朝赋税改革,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的政策,不再征收人丁税,导致隐匿人口减少,同时战乱与灾疫是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③④正确;①错,图中信息显示盛唐时期的实际人口尚未超过一亿;②错在番薯引进是在明朝中期之后,排除A、B、C项。故选D项。5.“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以下出自中华典籍的言论,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③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明代王阳明的论述;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③“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出自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按时间排序为②④③①,排除A、B、D项。故选C项。6.如表为1862-1872年从澳门运出华工人数一览表,导致华工出国人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年代186218631864186818701872人数2536666010712122061340721854①不平等条约签订,清政府允许华工出国②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全球劳动力市场形成③洋务运动展开,提升了华工的劳动技能④黑奴贸易被限制,殖民者寻找廉价劳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华工出国人数逐渐上升,这主要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允许华工出国,以及黑奴贸易被限制,殖民者寻找廉价劳动力,①④正确;跨国公司发展是在二战后,排除②,华工出国和洋务运动无关,排除③。故选B项。7.如表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唱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阿红军亲又亲。红军阿仡鱼水情。红军北上打日本。阿仡盼望早回程。——贵州仡佬族民歌老鹰急急地飞翔。红军队伍……经过我的帐幕。他们亲热地对藏胞说:回来时给你们带来幸福——四川藏族民歌天兵飞渡金沙江。纳西穷人见太阳纳西人跟着闹革命管理江山来做主——云南纳西族民歌A.中央苏区军民鱼水深情 B.长征中的民族团结政策C.全民族抗战的英勇气概 D.解放大西南的历史时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贵州、四川和云南都是红军长征所经过的省份,根据民歌内容可以看出红军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良好,所以反映了长征中的民族团结政策,B项正确;中央苏区是在江西,与贵州、四川和云南不符,排除A项;这些民歌反映的是红军长征,全民族抗战尚未开始,排除C项;解放大西南的部队是人民解放军,已经不是红军,排除D项。故选B项。8.如图为一则近代广告,广告信息是:“注意九一八”“中国药棉纱布制造厂大赠送”“国难周年出品纪念”“商标”。该广告()①发布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年②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号召民众铭记国耻支持国货④利于民族企业树立品牌形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31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广告词“注意九一八”、“国难周年出品纪念”表明号召民众铭记国耻支持困货,“中国药棉纱布制造厂大赠送”和引发的爱国纪念有利于民族企业树立品牌形象,③④正确;该广告发布时间应在民国二十年之后,①表述错误,排除A、B项;该广告不能体现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思想,②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9.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使用时间为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到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前。历代官印的印文以篆体居多,这枚大印却采用宋体,目的是使人民群众能够看懂。下列法律的颁布会使用到该印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4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使用时间为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到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在1950年颁布的,会使用该印,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人大颁布的,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与199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与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政府这些举措()A.奠定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否 B.迎来与亚非国家建交的新高潮C.打破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企图 D.彰显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中国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体现了中国作用,彰显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为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提出奠定了基石,排除A项;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时在万隆会议后,排除B项;新中国在50年代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企图,排除D项。故选D项。11.如图所示为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于1799年由法国军官在埃及罗塞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战争中辗转到英国手中。此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用希腊文、古埃及文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考古学家通过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出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里程碑。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研究()A.提高了古代非洲文明的世界地位 B.体现了拿碱仑战争重构欧洲文化C.说明了古埃及文化源玉古代希腊 D.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新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罗塞塔石碑的发现成功解读出失传千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文字是文明的代表之一,其解读提高了古代非洲文明的世界地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非洲埃及文明的解读,而非欧洲,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碑文使用三种文字书写,但不能得出埃及文化源于古代希腊,排除C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新发展,是一战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认为:在古希腊文明衰落之后,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阿拉伯文化却反射出古希腊太阳的光芒,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以下可佐证该观点的是()①创建缪斯宫,保存并翻译大量古希腊文化典籍②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影响了欧洲天文学③制定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欧洲通用的公历④伊本·西那的《医典》长期用作欧洲医学教科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阿拉伯与欧洲。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在古希腊文明衰落之后,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了解,而是通过阿拉伯反射出古希腊太阳的光芒,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思想解放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曾多次被哥白尼等人引用,影响了欧洲天文学的发展;伊本·西那的《医典》长期用作欧洲医学教科书,②④正确;①错在创建缪斯宫,保存并翻译大量古希腊文化典籍,并未强调对欧洲的影响;③错在,儒略历是罗马时期编制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1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暂时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被称为“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原因是()A.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谈判达成协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C.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D.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欧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暂时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被称为“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B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A项;维也纳体系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排除C项;《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排除D项。故选B项。14.以下是学者对三个西方国家近代宪政进程的描述,序号与国家对应准确的是()①就像一个对自己的作品永远难以满意的孩童,在海滩上一遍遍地、无休无止地用沙砾构筑他理想的城堡②早期的政治分裂决定了除非诉诸强权,无法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振兴,结果一方面是权力的强悍跋扈,另一方面是宪政力量绵软无力③政权的外形虽没有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批人的共同执政A.①法国②德国③英国 B.①德国②意大利③英国C.①法国②德国③美国 D.①英国②意大利③美国〖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①强调的是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很曲折,符合法国;②根据“早期的政治分裂”得出是德国;③根据“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批人的共同执政”得出是英国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其余排列顺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5.如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年份整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1960年10.3234.25.7260.54.6022.21970年13.7137.16.9866.66.7325.41980年17.6439.67.9870.29.6629.21990年22.3442.68.7772.513.5733.62000年28.5446.69.5074.419.0439.32010年36.2351.810.1176.026.1246.2①发展中国家成为战后全球城市化的推力②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③南北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全球城市化放缓④环境恶化阻碍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从表中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看出高于发展中国家,但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快于发达国家,所以说发展中国家成为战后全球城市化的推力,①②正确;③错在,南北贫富差距扩大,是全球性问题,与各国城市化进程关系不大,城市化进程放缓和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减缓有关;④错在,材料无法体现环境恶化阻碍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排除B、C、D项。故选A项。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四库全书》编纂时,曾有传教士将一些版本传回欧洲,至今保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成之后,乾隆皇帝下令抄写七部,分藏文渊阁、文澜阁等处。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焚火,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大半被毁,幸得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倾力抢救,后经清末直至民国的三次大规模补抄,基本恢复了原貌。1937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组织抢运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内迁工作,至1946年回到杭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2003年文津阁《四库全书》入藏国家图书馆。2013年原大原样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告竣,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2)以《四库全书》为例,概述大型文化典籍编纂的历史意义。〖答案〗(1)《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四库全书》纂修于清乾隆年间,该书内容丰富,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大一统国家的总结性巨著,同时也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其波折起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抗日战争时期,《四库全书》内迁于西南地区,使其避免遭到战争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四库全书》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得到有限保存,发挥了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2)意义:有利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先进科学技术,利于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焚火,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大半被毁”、“1937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组织抢运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内迁工作,至1946年回到杭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2003年文津阁《四库全书》入藏国家图书馆”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四库全书》纂修于清乾隆年间,该书内容丰富,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大一统国家的总结性巨著,同时也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其波折起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抗日战争时期,《四库全书》内迁于西南地区,使其避免遭到战争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四库全书》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得到有限保存,发挥了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可得出有利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了先进科学技术,利于技术的传播;根据材料“《四库全书》编纂时,曾有传教士将一些版本传回欧洲,至今保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可得出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根据材料“2013年原大原样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告竣,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可得出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17.辨析与考证长期以来,“主炮晾衣”说广为流传:1891年北洋舰队应邀访问日本期间,日本军官东乡平八郎窥见其主炮上晾晒着衣物,由此得出了北洋舰队军纪迟废、不堪一击的结论。材料一东乡平八郎说:““平远’因为故障而入港修理,我在岸边看到一门炮上晒着衣物,很不整洁……”小笠原长生(作家),《圣将东乡平八郎全传》①,1939年注①:最早记述“主炮晾衣”史事,此后版本演变皆源于此,所不同者:观察方式或称东乡微服视察,或称应约登舰参观;所观察舰艇或称“济远”舰,或称“定远”舰等。材料二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期间登舰目击者的相关记述《时事新报》福泽谕吉舰体巨大、机器完备、士兵熟练,值得一观之处颇多。《每日新闻》(日本)舰长室、军官舱内装饰着各式各样的美术品,还有盆景、照片等。军医院里虽然有几名患者在就医,然而清洁异常。日本法制局长宫尾崎三郎巨炮4门,直径1尺,长25尺,当时我国所未有。舰内清洁,不亚于欧洲……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舰队,定将雄飞东洋海面。材料三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前后中方当事人的相关电报和回忆录李鸿章北洋大臣日本屡请我兵船往巡修好,现派海军提督丁汝昌统“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铁、快船,于五月二十日开赴日本。丁汝昌海军提督明日带同定、镇、致、靖、经、来六船前往东洋一带操巡,所有留防之“平远”“济远”,当令先后乘间前去进坞。陈兆锵定远舰军官日本派亲王宴请我全军官佐。独步蟾(注:定远舰管带)辞。询其故,则谓:日人奸究无信,胆敢妄为,深恐假藉宴会,乘我不备,攻袭我舰,我必留舰预防不测。辨析和考证上述史料,并指出“主炮晾衣”说广为流传的原因。〖答案〗辨析和考证:“主炮晾衣”源自小笠原长生《圣将东乡平八郎全传》,日本军官东乡平八郎虽为当时的亲历者,但并未亲自登上清政府的主舰,且其个人叙述会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其叙述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原因: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推翻清政府的时代需求,主观认为一切都是落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战后中国长时间向日本学习的盲目、随从心理;日本人的广发宣传。〖解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91年后的中国。辨析和考证:根据材料东乡平八郎说:“‘平远’因为故障而入港修理,我在岸边看到一门炮上晒着衣物,很不整洁……”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的来源分析,可得出“主炮晾衣”源自小笠原长生《圣将东乡平八郎全传》,日本军官东乡平八郎虽为当时的亲历者,但并未亲自登上清政府的主舰,且其个人叙述会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其叙述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时代背景、战争的结果、战后国人的态度及日本方面来整理“主炮晾衣”广为流传的原因。如: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推翻清政府的时代需求,主观认为一切都是落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战后中国长时间向日本学习的盲目、随从心理;日本人的广发宣传。18.科技与人类社会材料一17世纪,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在所能给予人类的一切利益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材料二如果你们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1931年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演讲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比较培根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的认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2)运用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简评爱因斯坦的观点。〖答案〗(1)认识:培根认为科技发明可以创造巨大利益,可以改善人类生活;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同时技术和生产项结合成为剥削工人的手段。二者对科技的认识不同是因为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出现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革,社会渴求科技发明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的同时,无产阶级壮大,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对科技的发展认识更加客观和深刻。(2)爱因斯坦认识到了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其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学习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助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也从两次世界大战中看出,新的武器设备虽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投入战场,如飞机、坦克、化学武器、原子弹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故爱因斯坦认为仅关注科技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应关注科技是否促进人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对人类造成灾难。〖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7世纪的欧洲。认识:根据材料“最伟大的莫过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可得出培根认为科技发明可以创造巨大利益,可以改善人类生活;根据材料“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和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可得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同时技术和生产项结合成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对科技的认识不同是因为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出现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革,社会渴求科技发明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的同时,无产阶级壮大,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对科技的发展认识更加客观和深刻。【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如果你们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科技发展的双重作用分析爱因斯坦的观点,可整理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和产生消极影响的史实,如:爱因斯坦认识到了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其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学习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助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也从两次世界大战中看出,新的武器设备虽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投入战场,如飞机、坦克、化学武器、原子弹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故爱因斯坦认为仅关注科技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应关注科技是否促进人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对人类造成灾难。19.海图与历史与海洋密切接触的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这一切皆记录在海洋地图中。材料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出了珠江入海口的南海湾,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描绘海域的地图。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图是南宋的《舆地图》,标注了到东洋日本的海上航线,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但航海功能还没有从地图中分离出来。元代的《海道指南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专图。明代的《郑和航海图》、《明东西洋航海图》和《山形水势图册》的绘图水平也是与世界同步的。中古时期,阿拉伯人绘制的地图以麦加的方向为地图上方,欧洲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中国海图则直观而具体地反映了世界的形状,没有巨大的变形。材料二图1:哥伦布伊斯帕尼奥拉岛地图(1492年),图上标有哥伦布对岛屿的命名“LaEspanola”(也称海地岛)。该图勾画出了岛屿北部的海岸线,被认为是唯一留传下来的出自哥伦布之手的地图。图2:特诺奇蒂特兰城象形坟字地图(1541年),此图由最后一批被西班牙人征服的阿兹特克土著祭司绘制,描绘了史实与传说,记录下原住民对世界的最后一瞥。地图分为四格,表明这一地区由水道分割而成。图3:东非海岸地图(局部)(1558年),此图原载于英国《玛丽女王地图集》。英国王室支持率先“开发”非洲的霍金斯家族,在大西洋上从事海盗式贸易。这些华美的航海图,也是滴着黑人鲜血的奴役之图。图4:果阿港地图(1596年),该图出自《旅程:林斯霍顿前往东方或称葡属印度的航程,1579—1592》一书。此书的出版打破了葡萄所和西班牙对欧洲前往印度航线的信息垄断,促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海图的特点。(2)阅读材料二、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四幅海图反映的历史信息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述,逻辑清晰。〖答案〗(1)历史悠久;世界领先;地图范围广(2)地图的绘制体现了早期的殖民扩张图1是哥伦布对岛屿的命名,该图勾画出了岛屿北部的海岸线,体现出了哥伦布对美洲的侵略。图2由最后被西班牙人政府的阿兹特克祭司绘制,记录下了原住民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出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前当地的状况。图3是东非海岸地图,体现了英国对非洲的掠夺,反映出奴隶贸易的残酷。图4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荷兰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竞争。总之地图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出了珠江入海口的南海湾,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描绘海域的地图”得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但航海功能还没有从地图中分离出来”得出世界领先。根据材料“阿拉伯人绘制的地图以麦加的方向为地图上方,欧洲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中国海图则直观而具体地反映了世界的形状,没有巨大的变形”得出地图范围广。【小问2】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证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可知论题为地图的绘制体现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从图1来看是哥伦布对岛屿的命名,该图勾画出了岛屿北部的海岸线,体现出了哥伦布对美洲的侵略。从图2来看由最后被西班牙人政府的阿兹特克祭司绘制,记录下了原住民对世界的认识,反映出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前当地的状况。从图3来看是东非海岸地图,体现了英国对非洲的掠夺,反映出奴隶贸易的残酷。从图4来看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荷兰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竞争。总之地图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20.共饮长江水材料一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流亡至长江流域。东晋朝野仍以北伐为念,“至于元嘉(南朝刘宋年号)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宋齐之后,侨人遂安于南方,不再作北伐之想,与土断后即以世居之地为故乡有一定关系。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部分大事记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引江济河”的设想。1952年,毛主席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开始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规划研究。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2002年,历时50年的工程规划论证阶段结束,南水北调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实施中,仅“穿黄工程”即使用了33项新材料和新工艺,创造了110项国内专利。2014年,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长江水直接供应北京城区70%以上的用水。为支持工程建设,湖北、河南两省共有近35万人移民搬迁,受水区则为水源区提供科技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支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代表全区384万市民向河南省淅川县捐款384万元用于陶岔小学的重建,淅川县将其更名为渠首朝阳小学。到2023年5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北方调水超过620亿立方米,其中实施生态补水近100亿立方米。(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侨民“安于南方”的原因。(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对南水北调工程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多角度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原因:北方战乱;北来统治者期望统一北方;轻徭薄赋的统治政策;赋税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2)南水北调工程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从1918年由孙中山提出到2023年取得一定成果历程悠久。新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适应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1953年到1957年,国家进行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新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国家为了实现南北地区的统筹发展,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开始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规划研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正是提出进行南水北调工程。1991年南水北调工程列入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为经济发展助力。2002年正式开始动工,其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北方经济发展助力,且推动了科技创新。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在发展中不仅有限解决了北京用水问题,而且北京为弥补工程发展对当地人造成的影响,对点支持当地建设,协调了南北发展。至今,南水北调工程在发展中更加协调,为生态助力,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西晋之后(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流亡至长江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北方战乱;根据材料“东晋朝野仍以北伐为念”,可得出北来统治者期望统一北方;根据材料“至于元嘉(南朝刘宋年号)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可得出轻徭薄赋的统治政策;根据材料“宋齐之后,侨人遂安于南方,不再作北伐之想,与土断后即以世居之地为故乡有一定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赋税改革适应了社会发展。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1918-202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二整理南水北调的发展历程从发展历程、原因、影响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解读。如:南水北调工程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从1918年由孙中山提出到2023年取得一定成果历程悠久。新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适应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1953年到1957年,国家进行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正确分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新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国家为了实现南北地区的统筹发展,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开始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规划研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正是提出进行南水北调工程。1991年南水北调工程列入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为经济发展助力。2002年正式开始动工,其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北方经济发展助力,且推动了科技创新。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在发展中不仅有限解决了北京用水问题,而且北京为弥补工程发展对当地人造成的影响,对点支持当地建设,协调了南北发展。至今,南水北调工程在发展中更加协调,为生态助力,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2024.5(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距今约8000年的兴隆洼遗址房屋排列整齐,同时期裴李岗遗址墓葬秩序井然。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尚未发现坚固的城堡,距今五六千年的良渚古城,城垣宽而低矮,主要功能应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青铜在亚欧草原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工具,在中国则主要铸造礼器。以上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在起源阶段()A.崇尚秩序与稳定 B.避免冲突与战争 C.追求集权与礼制 D.从事游牧与渔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距今8000年前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西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的聚落内部房屋“排列整齐”,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等的墓地内部墓葬“秩序井然”,良渚古城的主要功能是防水而非军事防御,青铜在中国主要是铸造礼器,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崇尚秩序与稳定的生活,A项正确;“避免冲突与战争”的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追求集权的特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游牧与渔猎的生活状况,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见义勇为”源自《论语》中的“见义不为,无勇也”。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规定“捕亡(亡:逃亡的盗贼),亡人操钱,捕得取钱”,汉律亦有“盗贼群攻乡邑及入人家者,杀之无罪”的条文。由此可知()A.秦朝已经开始律令儒家化进程 B.秦汉律法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C.政府制定乡约以加强基层治理 D.传统美德在古代普遍具有法律效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捕亡(亡:逃亡的盗贼),亡人操钱,捕得取钱”,汉律亦有“盗贼群攻乡邑及入人家者,杀之无罪”的条文,可知通过金钱和法律保障反抗盗贼的行为,体现了秦汉律法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朝法律融入了儒家思想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乡约的制定,材料展示的是国家法律的制定,排除C项;传统美德在古代普遍具有法律效力,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3.北宋元祐四年,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集在辽国广为传诵。辽国人对于苏辙的到来非常欣喜,不断打听苏轼的情况,于是有了苏辙的名句“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由此可推断()A.党项族人普遍仰慕中原文化 B.绍兴和议带来宋辽长期和平C.辽国境内多元文化共同发展 D.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北宋时期,苏辙出使辽国发现,苏氏兄弟的文章在辽国很受欢迎,说明辽国作为少数民族政权,也学习了汉族文章,由此促进了辽国境内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出使辽国,而非西夏,排除A项;绍兴和议涉及的是南宋与金的协议,与材料史实不符,排除B项;辽国全盘继承中原典章制度,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如图是中国部分时期人口变化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盛唐时期的实际人口数超过一亿②番薯引进促进了宋元时期人口增长③清朝赋役改革导致隐匿人口减少④战乱与灾疫是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图例展示了中国古代实际人口和统计人口变化图,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8世纪中期左右,中国实际人口和统计人口相统一,主要原因是清朝赋税改革,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的政策,不再征收人丁税,导致隐匿人口减少,同时战乱与灾疫是人口减少的重要原因,③④正确;①错,图中信息显示盛唐时期的实际人口尚未超过一亿;②错在番薯引进是在明朝中期之后,排除A、B、C项。故选D项。5.“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以下出自中华典籍的言论,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③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②③④①〖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明代王阳明的论述;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③“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出自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按时间排序为②④③①,排除A、B、D项。故选C项。6.如表为1862-1872年从澳门运出华工人数一览表,导致华工出国人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年代186218631864186818701872人数2536666010712122061340721854①不平等条约签订,清政府允许华工出国②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全球劳动力市场形成③洋务运动展开,提升了华工的劳动技能④黑奴贸易被限制,殖民者寻找廉价劳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华工出国人数逐渐上升,这主要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允许华工出国,以及黑奴贸易被限制,殖民者寻找廉价劳动力,①④正确;跨国公司发展是在二战后,排除②,华工出国和洋务运动无关,排除③。故选B项。7.如表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唱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阿红军亲又亲。红军阿仡鱼水情。红军北上打日本。阿仡盼望早回程。——贵州仡佬族民歌老鹰急急地飞翔。红军队伍……经过我的帐幕。他们亲热地对藏胞说:回来时给你们带来幸福——四川藏族民歌天兵飞渡金沙江。纳西穷人见太阳纳西人跟着闹革命管理江山来做主——云南纳西族民歌A.中央苏区军民鱼水深情 B.长征中的民族团结政策C.全民族抗战的英勇气概 D.解放大西南的历史时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贵州、四川和云南都是红军长征所经过的省份,根据民歌内容可以看出红军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良好,所以反映了长征中的民族团结政策,B项正确;中央苏区是在江西,与贵州、四川和云南不符,排除A项;这些民歌反映的是红军长征,全民族抗战尚未开始,排除C项;解放大西南的部队是人民解放军,已经不是红军,排除D项。故选B项。8.如图为一则近代广告,广告信息是:“注意九一八”“中国药棉纱布制造厂大赠送”“国难周年出品纪念”“商标”。该广告()①发布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年②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号召民众铭记国耻支持国货④利于民族企业树立品牌形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31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广告词“注意九一八”、“国难周年出品纪念”表明号召民众铭记国耻支持困货,“中国药棉纱布制造厂大赠送”和引发的爱国纪念有利于民族企业树立品牌形象,③④正确;该广告发布时间应在民国二十年之后,①表述错误,排除A、B项;该广告不能体现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思想,②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9.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使用时间为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到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前。历代官印的印文以篆体居多,这枚大印却采用宋体,目的是使人民群众能够看懂。下列法律的颁布会使用到该印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1954年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使用时间为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到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在1950年颁布的,会使用该印,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人大颁布的,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颁布与199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与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政府这些举措()A.奠定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否 B.迎来与亚非国家建交的新高潮C.打破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企图 D.彰显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中国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体现了中国作用,彰显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为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提出奠定了基石,排除A项;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时在万隆会议后,排除B项;新中国在50年代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企图,排除D项。故选D项。11.如图所示为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于1799年由法国军官在埃及罗塞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战争中辗转到英国手中。此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用希腊文、古埃及文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考古学家通过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出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里程碑。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研究()A.提高了古代非洲文明的世界地位 B.体现了拿碱仑战争重构欧洲文化C.说明了古埃及文化源玉古代希腊 D.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新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罗塞塔石碑的发现成功解读出失传千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文字是文明的代表之一,其解读提高了古代非洲文明的世界地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非洲埃及文明的解读,而非欧洲,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碑文使用三种文字书写,但不能得出埃及文化源于古代希腊,排除C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新发展,是一战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认为:在古希腊文明衰落之后,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的了解,阿拉伯文化却反射出古希腊太阳的光芒,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以下可佐证该观点的是()①创建缪斯宫,保存并翻译大量古希腊文化典籍②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影响了欧洲天文学③制定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欧洲通用的公历④伊本·西那的《医典》长期用作欧洲医学教科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阿拉伯与欧洲。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在古希腊文明衰落之后,西欧人对希腊知识已缺乏直接了解,而是通过阿拉伯反射出古希腊太阳的光芒,强调的是阿拉伯文化对欧洲思想解放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塔尼的《萨比天文历表》曾多次被哥白尼等人引用,影响了欧洲天文学的发展;伊本·西那的《医典》长期用作欧洲医学教科书,②④正确;①错在创建缪斯宫,保存并翻译大量古希腊文化典籍,并未强调对欧洲的影响;③错在,儒略历是罗马时期编制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1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暂时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被称为“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原因是()A.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B.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谈判达成协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C.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D.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欧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暂时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被称为“国际法发展过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B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排除A项;维也纳体系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排除C项;《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排除D项。故选B项。14.以下是学者对三个西方国家近代宪政进程的描述,序号与国家对应准确的是()①就像一个对自己的作品永远难以满意的孩童,在海滩上一遍遍地、无休无止地用沙砾构筑他理想的城堡②早期的政治分裂决定了除非诉诸强权,无法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振兴,结果一方面是权力的强悍跋扈,另一方面是宪政力量绵软无力③政权的外形虽没有改变,但权力的内在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批人的共同执政A.①法国②德国③英国 B.①德国②意大利③英国C.①法国②德国③美国 D.①英国②意大利③美国〖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①强调的是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很曲折,符合法国;②根据“早期的政治分裂”得出是德国;③根据“一个人的统治让位于一批人的共同执政”得出是英国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其余排列顺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5.如表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年份整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1960年10.3234.25.7260.54.6022.21970年13.7137.16.9866.66.7325.41980年17.6439.67.9870.29.6629.21990年22.3442.68.7772.513.5733.62000年28.5446.69.5074.419.0439.32010年36.2351.810.1176.026.1246.2①发展中国家成为战后全球城市化的推力②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③南北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全球城市化放缓④环境恶化阻碍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展示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从表中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看出高于发展中国家,但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快于发达国家,所以说发展中国家成为战后全球城市化的推力,①②正确;③错在,南北贫富差距扩大,是全球性问题,与各国城市化进程关系不大,城市化进程放缓和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减缓有关;④错在,材料无法体现环境恶化阻碍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排除B、C、D项。故选A项。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四库全书》编纂时,曾有传教士将一些版本传回欧洲,至今保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成之后,乾隆皇帝下令抄写七部,分藏文渊阁、文澜阁等处。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焚火,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大半被毁,幸得藏书家丁申、丁丙兄弟倾力抢救,后经清末直至民国的三次大规模补抄,基本恢复了原貌。1937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组织抢运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内迁工作,至1946年回到杭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2003年文津阁《四库全书》入藏国家图书馆。2013年原大原样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告竣,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2)以《四库全书》为例,概述大型文化典籍编纂的历史意义。〖答案〗(1)《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四库全书》纂修于清乾隆年间,该书内容丰富,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大一统国家的总结性巨著,同时也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其波折起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抗日战争时期,《四库全书》内迁于西南地区,使其避免遭到战争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四库全书》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得到有限保存,发挥了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2)意义:有利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先进科学技术,利于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焚火,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大半被毁”、“1937年,浙江省立图书馆组织抢运馆藏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内迁工作,至1946年回到杭州”、“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视文化典籍的保存,2003年文津阁《四库全书》入藏国家图书馆”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四库全书》的“命运流转”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四库全书》纂修于清乾隆年间,该书内容丰富,体现了封建社会末期大一统国家的总结性巨著,同时也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其波折起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抗日战争时期,《四库全书》内迁于西南地区,使其避免遭到战争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四库全书》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得到有限保存,发挥了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四库全书》之命运流转乾隆年间纂修的《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涵括了先秦至清中叶各时期的重要典籍,还收录了多部欧洲人的著作,初步介绍了近代地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可得出有利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了先进科学技术,利于技术的传播;根据材料“《四库全书》编纂时,曾有传教士将一些版本传回欧洲,至今保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可得出有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根据材料“2013年原大原样影印《四库全书》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告竣,最终成书不仅富有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可得出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17.辨析与考证长期以来,“主炮晾衣”说广为流传:1891年北洋舰队应邀访问日本期间,日本军官东乡平八郎窥见其主炮上晾晒着衣物,由此得出了北洋舰队军纪迟废、不堪一击的结论。材料一东乡平八郎说:““平远’因为故障而入港修理,我在岸边看到一门炮上晒着衣物,很不整洁……”小笠原长生(作家),《圣将东乡平八郎全传》①,1939年注①:最早记述“主炮晾衣”史事,此后版本演变皆源于此,所不同者:观察方式或称东乡微服视察,或称应约登舰参观;所观察舰艇或称“济远”舰,或称“定远”舰等。材料二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期间登舰目击者的相关记述《时事新报》福泽谕吉舰体巨大、机器完备、士兵熟练,值得一观之处颇多。《每日新闻》(日本)舰长室、军官舱内装饰着各式各样的美术品,还有盆景、照片等。军医院里虽然有几名患者在就医,然而清洁异常。日本法制局长宫尾崎三郎巨炮4门,直径1尺,长25尺,当时我国所未有。舰内清洁,不亚于欧洲……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舰队,定将雄飞东洋海面。材料三1891年北洋舰队访日前后中方当事人的相关电报和回忆录李鸿章北洋大臣日本屡请我兵船往巡修好,现派海军提督丁汝昌统“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铁、快船,于五月二十日开赴日本。丁汝昌海军提督明日带同定、镇、致、靖、经、来六船前往东洋一带操巡,所有留防之“平远”“济远”,当令先后乘间前去进坞。陈兆锵定远舰军官日本派亲王宴请我全军官佐。独步蟾(注:定远舰管带)辞。询其故,则谓:日人奸究无信,胆敢妄为,深恐假藉宴会,乘我不备,攻袭我舰,我必留舰预防不测。辨析和考证上述史料,并指出“主炮晾衣”说广为流传的原因。〖答案〗辨析和考证:“主炮晾衣”源自小笠原长生《圣将东乡平八郎全传》,日本军官东乡平八郎虽为当时的亲历者,但并未亲自登上清政府的主舰,且其个人叙述会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其叙述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原因: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推翻清政府的时代需求,主观认为一切都是落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战后中国长时间向日本学习的盲目、随从心理;日本人的广发宣传。〖解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91年后的中国。辨析和考证:根据材料东乡平八郎说:“‘平远’因为故障而入港修理,我在岸边看到一门炮上晒着衣物,很不整洁……”结合所学知识,从史料的来源分析,可得出“主炮晾衣”源自小笠原长生《圣将东乡平八郎全传》,日本军官东乡平八郎虽为当时的亲历者,但并未亲自登上清政府的主舰,且其个人叙述会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其叙述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时代背景、战争的结果、战后国人的态度及日本方面来整理“主炮晾衣”广为流传的原因。如: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推翻清政府的时代需求,主观认为一切都是落后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战后中国长时间向日本学习的盲目、随从心理;日本人的广发宣传。18.科技与人类社会材料一17世纪,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在所能给予人类的一切利益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材料二如果你们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1931年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演讲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1955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比较培根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的认识,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2)运用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史实,简评爱因斯坦的观点。〖答案〗(1)认识:培根认为科技发明可以创造巨大利益,可以改善人类生活;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同时技术和生产项结合成为剥削工人的手段。二者对科技的认识不同是因为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出现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革,社会渴求科技发明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的同时,无产阶级壮大,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对科技的发展认识更加客观和深刻。(2)爱因斯坦认识到了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其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学习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助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也从两次世界大战中看出,新的武器设备虽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投入战场,如飞机、坦克、化学武器、原子弹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故爱因斯坦认为仅关注科技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应关注科技是否促进人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对人类造成灾难。〖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7世纪的欧洲。认识:根据材料“最伟大的莫过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可得出培根认为科技发明可以创造巨大利益,可以改善人类生活;根据材料“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和在机器上实现了的科学,作为资本同工人相对立……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可得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科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革命性力量,同时技术和生产项结合成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对科技的认识不同是因为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随着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出现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革,社会渴求科技发明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的同时,无产阶级壮大,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对科技的发展认识更加客观和深刻。【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20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如果你们想使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科技发展的双重作用分析爱因斯坦的观点,可整理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和产生消极影响的史实,如:爱因斯坦认识到了科技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其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学习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而且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助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也从两次世界大战中看出,新的武器设备虽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投入战场,如飞机、坦克、化学武器、原子弹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故爱因斯坦认为仅关注科技的发展是不够的,还应关注科技是否促进人本身的发展,而不是对人类造成灾难。19.海图与历史与海洋密切接触的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这一切皆记录在海洋地图中。材料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出了珠江入海口的南海湾,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描绘海域的地图。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图是南宋的《舆地图》,标注了到东洋日本的海上航线,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但航海功能还没有从地图中分离出来。元代的《海道指南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专图。明代的《郑和航海图》、《明东西洋航海图》和《山形水势图册》的绘图水平也是与世界同步的。中古时期,阿拉伯人绘制的地图以麦加的方向为地图上方,欧洲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中国海图则直观而具体地反映了世界的形状,没有巨大的变形。材料二图1:哥伦布伊斯帕尼奥拉岛地图(1492年),图上标有哥伦布对岛屿的命名“LaEspanola”(也称海地岛)。该图勾画出了岛屿北部的海岸线,被认为是唯一留传下来的出自哥伦布之手的地图。图2:特诺奇蒂特兰城象形坟字地图(1541年),此图由最后一批被西班牙人征服的阿兹特克土著祭司绘制,描绘了史实与传说,记录下原住民对世界的最后一瞥。地图分为四格,表明这一地区由水道分割而成。图3:东非海岸地图(局部)(1558年),此图原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图书馆石材装修施工合同
- 美妆专柜促销员招聘合同样本
- 私人岛屿管家聘用协议
- 咨询顾问个人聘用合同样本
- 电动汽车充电桩投标文件范本
- 市政设施改造投标保证
- 矿业风险监控与控制
- 学校防汛管理办法
- 电影制作设备融资租赁合同样本
- 环保工程杂工临时协议
- 消化内科常用药物介绍-课件
- 中医情志护理讲义
- 登西台恸哭记
- 网店运营与推广
- GB/T 17799.2-2023电磁兼容通用标准第2部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标准
-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考试试卷B卷含答案
- 通用版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微课PPT
- 走进芭蕾-中外芭蕾经典作品鉴赏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华南师范大学
- 英语漫谈胶东海洋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 环保产品管理规范
- 幼儿园:我中奖了(实验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