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初中语文+++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初中语文+++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初中语文+++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初中语文+++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方有佳园,遗世而独立,山水楼台歌不尽,隐隐绰绰画难寻,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犹如倾世绝美的山水长卷,它是华夏建筑艺术的绝璧,它以万园之园的美誉,给世人无尽的遐想。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导入新课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于是,雨果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他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导入新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重点)2.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难点)3.体味作者义正词严的态度,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目标法国作家、政论家和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一生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雨果1802—1885作者介绍赞誉()恍若()绸缎()琉璃()惊骇()瞥见()劫掠()赃物()制裁()给予()缀满()

珐琅()晨曦()箱箧()眼花缭乱()富丽堂皇()丰功伟绩()yùhuǎnɡduànliúlíhàipiēlüèzānɡjǐzhuìfàlánɡliáoxīqiècáihuángjì知识备查读一读多音字模()模糊()模样给()给予()送给mómújǐgěi知识备查形近字脏赃(肮脏)(赃物)骇(惊骇)赅(言简意赅)该(应该)知识备查缀啜掇辍(zhuì)缀满(chuò)啜泣(duō)掇弄(chuò)辍学潦(潦倒)缭(眼花缭乱)嘹(嘹亮)瞭(瞭望)()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伟大的功绩。()通过贪污、受贿或抢劫、盗窃等非法手段

得来的物品。眼花缭乱不可名状荡然无存富丽堂皇丰功伟绩赃物知识备查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话题: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野蛮地劫掠并烧毁了圆明园。沟通双方:雨果,巴特勒上尉期待回信内容: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胜利的赞誉。实际书写内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进行控诉和谴责。标题解读体裁:书信称呼(收信人)①

:问候语②正文③此致④敬礼④署名⑤日期⑥①第一行顶格写,注意后面加冒号。②另起一行(在“称呼”的下一行),前空两格写。可独立成段。③另起一行,前空两格落笔。④表致敬或祝贺一类的祝颂语,如“此致”“祝”等,可紧接着正文写,也可另起一行,前空两格写。在写与“此致”“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一类表示祝愿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⑤在信的右下角署名(写信人),前面可加合适的称谓,如“同学”。⑥在“署名”的下一行写“日期”。标题解读阅读提示:1.通读全文,判断结构形式(总分、层进、并列)。2.勾画过渡句、过渡段,明确作者的观点。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第二部分(2-9)2-3描摹赞叹圆明园的辉煌灿烂。4-9揭露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第三部分(10)呼应开头,再次表明批判态度。层层递进整体感知3.“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整体感知

本题运用独句段作用分析法解答。

这句话独立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在内容上和前一段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这样一座神奇秀丽的园林建筑为什么消失了呢?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过渡到对奇迹消失的原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叙述上来。4.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整体感知

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劫掠毁灭圆明园罪行的谴责和对遭受劫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赏圆明园之美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思考: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2.作者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美丽,给予圆明园高度评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园中之物;③耗费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总评:“世界奇迹”分述:赏圆明园之美“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盛赞的词语:赏圆明园之美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运用类比手法,将圆明园同巴特农神庙、金字塔等相提并论,强调了圆明园在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价值与地位,从侧面表明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行径是对整个人类的犯罪。知识链接:类比指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断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圆明园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类比赏圆明园之美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知识链接:铺陈,指对描写对象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描绘、讴歌等,以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激情美。赏圆明园之美

从建筑材料、装饰及规模布局等方面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意在引导读者感受圆明园的美丽神奇,为下文谴责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做铺垫。极力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表明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瑰宝,而英法联军却因贪婪无知将其破坏得荡然无存,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憎恨之情,也为后文的谴责做了铺垫。2.作者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美丽,给予圆明园高度评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赏圆明园之美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3.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赏圆明园之美就是这样一个“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却被毁于一旦。细读课文第4-9段,请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思考:1.“两个强盗”指的是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2.“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例。3.作者在揭示“两个强盗”所作所为时运用了大量的讽刺性词语,结合句子体会一下作者表达的情感。识英法联军之丑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国家、政府(抽象)强盗(具体)比喻

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明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识英法联军之丑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的是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2.“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例。识英法联军之丑3.作者在揭示“两个强盗”所作所为时运用了大量的讽刺性词语,结合句子体会一下作者表达的情感。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知识链接:反语即“说反话”,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手法。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可达到辛辣讽刺的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性。识英法联军之丑

“更漂亮”原本是赞美的词语,这里正话反说,以反语的形式强烈讽刺强盗的行径和罪恶,强调强盗们这次的行动更丑恶、更野蛮。知识回顾(留学生的头发)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标致”指的是“漂亮”,用“实在”修饰“标致”,说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运用反语,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极端憎恶的感情。识英法联军之丑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文明”和“野蛮”运用反语,“文明人”破坏人类文明;“野蛮人”却是人类文明之所在。显示出作者对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恬不知耻、厚颜无耻的丑恶嘴脸的讽刺与批判,显示出作者的凛然正气和博大胸襟。3.作者在揭示“两个强盗”所作所为时运用了大量的讽刺性词语,结合句子体会一下作者表达的情感。识英法联军之丑③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句末连用感叹号,模拟强盗的口吻,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饱含着作者尖锐的嘲讽意味,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正义感。识英法联军之丑3.作者在揭示“两个强盗”所作所为时运用了大量的讽刺性词语,结合句子体会一下作者表达的情感。讨论:再读第1段,找找哪些词语有反语的效果,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体面”一词表现出巴特勒上尉卑鄙无耻的丑恶脸。

“赞誉”是褒义贬用,表达了作者的憎恶之情。识英法联军之丑3.作者在揭示“两个强盗”所作所为时运用了大量的讽刺性词语,结合句子体会一下作者表达的情感。4.最后一段中“赞誉”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以“赞誉”一词作结,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又具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该句鲜明地表达了雨果对远征中国之举的态度——强烈谴责,立场非常鲜明。同时,也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人道的伟大品格,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胸怀博大。识英法联军之丑

雨果是法国人,却高度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难道他不爱国吗?他有怎样的立场和态度?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品质?请结合具体句子来谈。品雨果之精神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者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立场和态度:思想感情:表达了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巨大的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品雨果之精神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

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品雨果之精神

并不是不爱国。雨果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坚持正义。他能将政府与人民区别开来,“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他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精辟的。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品雨果之精神3.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

雨果是一个具有清醒头脑、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态度公正客观雨果与巴勒特上尉的交锋雨果是否并不热爱法国不畏强权深沉的爱品雨果之精神❶运用反语,讽刺有力。

文中用反语来讽刺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人”等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作者把自己对他们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写作特色❷对比鲜明,爱憎分明。

文章多次运用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突出了主旨。如将欧洲人的“文明”与中国人的“野蛮”相对比,“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使圆明园荡然无存,这一对比,将英法联军的野蛮讽刺得淋漓尽致。写作特色这封信针对巴特勒来信中认为的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这一谬论,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高度赞扬了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表达了对遭受劫难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概括主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谴责(qiǎn) 恍如(huǎng) 琉璃(liú)B.珐琅(fǎ) 惊骇(hài) 瞥见(piē)C.箱箧(qì) 晨曦(xī) 缀满(zhuì)D.脂粉(zhǐ) 规模(mó) 给予(jǐ)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