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散文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培养感恩之心。

赏析诗歌的语言和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难点:

(1)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培养感恩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之一。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笔触描绘了母爱的伟大。比如我们学过的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看看他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的。

展示泰戈尔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对泰戈尔有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展示生字词:匿笑(nì)、沐浴(mùyù)、祷告(dǎo)、罗摩衍那(yǎn)。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

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主要写了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情景,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提问:孩子与母亲进行了几次嬉戏?分别是怎样的?

明确:孩子与母亲进行了三次嬉戏。第一次,孩子变成金色花,在母亲做祷告时,把花香送给母亲;第二次,在母亲读书时,孩子把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第三次,在母亲傍晚到牛棚时,孩子落到地上,请求母亲给讲故事。

四、精读析文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明确: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象征着神圣和美好。作者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一方面表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和对母亲的依恋,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孩子对母亲的爱如同金色花的光芒一样温暖和明亮。

提问: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想变成金色花是因为他想默默地陪伴母亲,为母亲带来快乐和幸福。他不让妈妈知道是因为他想给母亲一个惊喜,同时也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

提问:从诗中可以看出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明确:从诗中可以看出孩子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调皮、机灵,并且非常爱母亲的孩子。母亲是一个温柔、慈爱、善良的母亲。

提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童趣,充满了想象力。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与母亲嬉戏的场景,如“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等,让读者感受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和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五、写作手法探讨

提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美好和纯洁,也象征着孩子对母亲的爱。

提问:诗歌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其他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歌中还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如“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等,将金色花拟人化,赋予它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六、情感升华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深依恋和爱,以及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七、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描述孩子与母亲嬉戏的场景。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感受到了孩子对母亲的深深依恋和爱。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看看冰心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的。

展示冰心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对冰心有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展示生字词:菡萏(hàndàn)、徘徊(páihuái)、攲斜(qīxié)、荫蔽(yīnbì)。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

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首诗主要写了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提问:作者围绕红莲描写了哪几个场景?

明确:作者围绕红莲描写了三个场景,分别是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四、精读析文

提问:在这三个场景中,红莲的状态和作者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

明确:在雷雨到来之前,红莲开满、亭亭,作者的心情是烦闷的;在雨打红莲时,红莲左右攲斜,作者的心情是不适意的;在荷叶覆盖红莲时,红莲不摇动,作者的心情是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感动。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的情景?

明确:作者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的情景,是为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提问:“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句话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心中的雨点"喻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认为母亲是自己在困难时的依靠和保护。

提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将红莲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莲的美丽。

五、写作手法探讨

提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象征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对雨中荷叶护红莲的描写,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同时荷叶象征着母亲,红莲象征着孩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保护。

提问:诗歌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其他的写作手法?

明确:诗歌中还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作者将雷雨到来之前红莲的亭亭玉立与雨打红莲时红莲的左右攲斜进行对比,突出了荷叶对红莲的保护作用。

六、情感升华

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以及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