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

教学能力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单选题(共80题)

1、水和无机盐对生物体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o

A.细胞中的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变时,生物的抗寒能力下降

B.硼元素能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故甘蔗地缺硼会严重影

响其产量

C.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高时,会出现抽搐

D.严重缺铁的人容易出现乳酸中毒

【答案】D

2、在讲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一核酸”一节时,教师分析了DNA

能作为警方寻找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材料后,提出问题:“DNA的什

么特点能让其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属于()o

A.综合提问

B.回忆提问

C.分析提问

D.评价提问

【答案】A

3、关于少年逆反期的表现,正确的说法包括0。多选

A.为独立自主受阻而抗争

B.为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而抗争

C.反抗的对象具有迁移性

D.逆反期表明少年心理发展受阻

【答案】A

4、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此病

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

A.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答案】A

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o

A.无氧呼吸不需要0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田]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答案】C

6、下列关于醋酸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o

A.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B.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酸

C.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

D.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B

7、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C.DNA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甘酸、核糖核甘酸和

氨基酸

【答案】C

8、莱阳市是“恐龙之乡”。新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就是在莱

阳市的金岗口发掘的。下面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o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C.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和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可推断

出生物进化的趋势

D.与鸟类化石相比,恐龙的化石出现在较早的地层中

【答案】B

9、在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实验装置放在向阳

处的主要目的是()。

A.让植物叶片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B.有助于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

C.促进酸雨与植物体内有机物反应

D.帮助植物体提高温度

【答案】B

10、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o

A.细菌

B.酵母菌

C.衣藻

D.草履虫

【答案】A

n、“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

神”是哪一方面的生物学课程目标?()

A.知识方面的目标

B.能力方面的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D.方法方面的目标

【答案】C

12、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

分裂”实验属于()

A.演示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探究性实验

D.课外实验

【答案】B

13、植物组织培养的顺序是()

A.①(2XBSX2)⑥

B.①(SW)⑤⑥

C.①

D.⑥②

【答案】A

14、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①@@

B.②③@

D.②GW

【答案】D

1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

育提供所需营养

B.初级精母细胞、神经细胞都能观察到染色体,且细胞核均具有全

能性

C.人体细胞内形成C0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植物根尖细胞中既能发生转录又能进行翻译的结构为线粒体

【答案】D

16、下列情况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17、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

是()。

A.科学性和学科性

B.针对性和生动性

C.多样性和强化性

D.简明性和启发性

【答案】C

18、需要()。多选

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

【答案】A

19、河豚毒素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内流,经河豚毒素处理,

神经纤维受刺激后()。

A.静息电位升高

B.静息电位降低

C.动作电位升高

D.不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D

20、玉米、甘蔗、竹子等植物的茎不能无限加粗的原因是茎内

)o

A.有大量薄壁细胞存在

B.没有韧皮部

C.没有形成层

D.没有木质部

【答案】C

21、下面关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产物中的化学能全部来自ATP

B.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

呼吸速率

C.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是固定不变的

D.光合作用受阻一定时期后,有机物缺乏,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

【答案】D

22、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步骤,光反应为暗反应提

供的物质是()o

A.C3和NADP+

B.ATP和02

C.ADP和H20

D.[H]和ATP

【答案】D

23、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

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24、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

B.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某些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

D.无论何种形式的细胞分裂,所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

【答案】C

25、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可用双缩版试剂鉴定的是()。

A.酶、氨基酸、抗体

B.胰岛素、抗体、ADH

C.雄性激素、载体、酶

D.受体、雄性激素

【答案】B

26、在模拟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实验装置放在向

阳处的主要目的是()。

A.让植物叶片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B.有助于植物叶片的气孔张开

C.促进酸雨与植物体内有机物反应

D.帮助植物体提高温度

【答案】B

27、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核仁与DNA中的基因表达有关

B.纤维类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

C.线粒体与有氧呼吸的二氧化碳和水的产生有关

D.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有关

【答案】B

28、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

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

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

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

关判断错误的是()。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子代共有4种表现型

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1/3

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1/4

【答案】B

29、下面活动属于意志行动的包括()。多选

A.散步吹口哨

B.背诵古文

C.摇头晃脑

D.小学生登山

【答案】B

30、在中学生物学课程中,科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功能包含()o

A.①②G)

B.②③@

C.②@@

D.③

【答案】C

31、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存的地点

B.生物周围的非生物因素

c.同种生物的生活环境相同

D.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答案】D

32、在学习有关酶的知识时,教师课前让学生使用普通洗衣粉和加

酶洗衣粉(蛋白酶、脂肪酶)分别洗衣服,然后对比洗衣效果,这

体现的课程理念是()o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全体学生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答案】D

33、下列关于神经元中突触小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的膨大部分

B.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器

C.突触小体能与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D.一个神经元有多个突触小体

【答案】B

34、下列关于反射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

B.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D.刺激传出神经纤维引起肌肉收缩属于反射

【答案】C

35、可用于筛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的是

A.异丙醇沉淀试验

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C.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D.蔗糖溶血试验

E.抗人球蛋白试验

【答案】A

36、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蓝细菌细胞内()。

A.只含有DNA,不含RNA

B.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无叶绿体,无光合色素

D.mRNA尚未完全合成即可与核糖体结合

【答案】D

37、患者,女性,26岁。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肿痛,多种抗生

素治疗不见好转,尿蛋白检查阳性,激素治疗有效。

A.类风湿因子检查

B.ANCA检查

C.抗心磷脂抗体检查

D.ENA抗体谱检查

E.血小板抗体检查

【答案】D

38、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o入t

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

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蝇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

【答案】B

39、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内容时,为确保教学进度,

教师只选择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种做法违背的教学原

则是()o

A.公平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答案】A

40、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

B.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某些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

D.无论何种形式的细胞分裂,所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

【答案】C

41、高中生物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属于()o

A.观察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探究性实验

D.设计和制作实验

【答案】B

42、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

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解放后我国在防病治病、消毒灭菌

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

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的原则来设计的教学

过程。

A.生物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理论联系实际

C.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答案】D

43、个体发展的两个叛逆的共同点包括()多选

A.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增强

B.都要求独立人格

C.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

D.都要求精神自主

【答案】A

44、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

裂”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

C.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

D.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

【答案】B

45、探究学习在生物学科中必不可少,下列不属于探究学习的是

()。

A.分析食物链中一种生物的消失对该食物链中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

B.学习完植物细胞的结构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显微镜下找出

菠菜叶细胞的叶绿体

C.探究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pH

D.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温度对天竺葵制造的有机物的影响

【答案】B

4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m个氨基酸参与合成的n条肽链中,至少含有m+2n个氧原子

B.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由DNA和R基共同决定

C.细胞中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只发生在核糖体上

D.若在待测物质中添加苏丹III染液出现橘黄色,则该待测物质存在

蛋白质

【答案】C

47、某校教师在讲解“细胞中的无机物”时,提问学生:“炎热夏

天男生打篮球后球衣晾干后会有一道白色印记。你们知道这个印记

是什么吗是怎么出现的下面我们就来找找答案。”属于哪种导入

方式()

A.俗语导入

B.故事导入

C.悬念导入

D.情境导入

【答案】C

48、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o

A.均需有氧条件

B.均需高温高压灭菌

C.均可以使用自然菌种

D.发酵菌群均为原核生物

【答案】C

49、PCR是扩增目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下物质在PCR

反应体系中()是非必需的。

A.DNA引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C.脱氧核糖核甘酸

D.DNA模板

【答案】B

50、能灵敏地反映肾小管损害的指标是

A.N-乙酰0-D-葡萄糖昔酶(NAG酶)

B.菊粉清除率

C.CystatinC

D.Urea

E.p

【答案】A

51、在生物教学中,只要实验室条件允许,教师总是会创造机会让

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体验实践带来的快乐。该教师的这一做法,

遵守的教学原则是()。

A.科学性原则

B.实践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B

52、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特定的空间结构

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碳链的多样性

D.构成DNA的单体在不同物种中通用

【答案】D

53、在植物细胞周期中,与染色体的运动和细胞板的形成有关的细

胞器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图尔基体

C.中心体和线粒体

D.内质网和核糖体

【答案】B

54、下列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是由细胞构成的

B.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和真菌主要营腐生或寄生生活

【答案】D

55、讲“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属

于理解水平的问题是()o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

B.什么叫光反应

C.光合作用的实质

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

【答案】C

56、下列关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o

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

B.根尖分生区形成的根毛,有利于根对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C.肺泡壁和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

气体交换

D.神经元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接触,有利于信息的传

播和处理

【答案】B

57、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种植物激素协调控制植物生长发育

B.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内发挥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C.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答案】C

58、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下列口器类型与昆虫不相对应的是

()o

A.虹吸式口器:蝴蝶

B.刺吸式口器:蚊子

C.舐吸式口器:蜜蜂

D.咀嚼式口器:蝗虫

【答案】C

59、某双链DNA分子中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

2:3:4,则该DNA分子()o

A.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瞟吟脱氧核甘酸120个

C.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答案】C

60、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C

61、在讲解完“种群的特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种群年龄结

构的研究性学习。下列不属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的是()o

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B.学习内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

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D.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答案】B

62、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

分裂的时期是()o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

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

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

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答案】D

63、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包括()。多选

A.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

B.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

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D.已形成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

【答案】A

64、下列关于细胞的概念,最上位的是()。

A.细胞都包含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具有流动镶嵌的特点

C.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植物细胞中承担能量转换功能的细胞器

D.细胞是物质分子的有机结合体,细胞的各种结构既分工又合作

【答案】D

65、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o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C.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D.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答案】D

6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浓度升高使血糖浓度上升

C.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D

67、如果将某一正常细胞的细胞核除去,则该“去核细胞”将会

()o

A.停止生长

B.变成肿瘤细胞

C.继续生长和分裂

D.变成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答案】A

68、个体发展的两个叛逆的共同点包括()多选

A.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增强

B.都要求独立人格

C.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

D.都要求精神自主

【答案】A

69、患者,女性,26岁。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肿痛,多种抗生

素治疗不见好转,尿蛋白检查阳性,激素治疗有效。

A.过度劳累

B.感冒

C.近期怀孕

D.吃含磷脂高的食物

E.情绪激动

【答案】C

70、血浆、原尿、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o

A.①OXD

B.②④®

C.②

【答案】D

71、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

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促进浆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D

72、植物组织培养的顺序是()

A.①(MXS)(2)⑥

B.①④(B2XD⑥

c.①⑥

D.⑥QMX1XD②

【答案】A

73、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

色体之间,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后者属于()o

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D

74、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

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韵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

动的进行

【答案】D

75、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包括()。多选

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

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答案】A

7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血红蛋白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岛素浓度升高使血糖浓度上升

C.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艾滋病都是免疫过强引起的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D

77、对于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时

A.反应速度最大

B.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

C.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受影响

D.增加底物可使反应速度降低

E.只能增加酶量来提高反应速度

【答案】B

78、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

()

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

B.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

C.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

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

【答案】B

79、出国旅行是现在人们热衷的旅游项目。人们入境前需要接受海

关的检验、检疫,植物、动物及其制品都不允许随意进入国境,其

主要原因是()o

A.关税保护

B.预防外来物种的入侵

C.防止走私

D.保护他国物种的多样性

【答案】B

8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o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

观察

【答案】B

大题(共10题)

一、材料.某教师在“探究空气(氧气)对小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的

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准备:

学生四人一组,做好组员分工和数据记录,每组一只水杯、一条小

活鱼、一块玻璃板。实验步骤:1.把小活鱼放进盛水的杯内.数一

数自然状态下小鱼Imin鳏盖或口的开合次数。2.用玻璃板把水杯

盖严,不让外界空气进入杯内,盖的时间长短视杯的大小和杯内水

的多少而定。原则是杯子大些或杯内空气多些的应多盖一段时间。

盖上盖的目的是让小鱼把杯内的空气(氧气)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

3.过一段时间再数小鱼Imin鳏盖或口的开合次数。实验结果:盖

上盖以后,绝大多数鱼Imin鳏盖或口的开合次数都增加。结论:水

中空气(氧气)含量对小鱼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水中

含氧量高鱼呼吸慢:含氧量低则鱼呼吸快。问题:(1)根据科学探究

的基本原则分析该探究实验方案存在哪些问题(10分)(2)对存在的

问题进行改进。(1。分)

【答案】(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析,该实验探究方案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遵循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和设置对照组实

验。(2)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如下改进:实验观察前选大小相等的两个

容器,分别贴上“加玻璃板”和“不加玻璃板”的标签,向“不加

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清水,向"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等量的

清水,并盖上玻璃板。试验时,选择两条活力相近的鱼,分别放人

上述两个容器中,两个容器置于同样的条件下,避免因其他因素干

扰而造成的实验结果误差。分别仔细观察各容器中鱼的各种行为表

现并做好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鱼在“不加玻璃板”的

容器中呼吸和活动比较正常;在“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频率

很快,并最终死亡。进而说明空气(氧气)对小鱼的呼吸频率是有影

响的。

二、(材料)材料:某校教师组织学生在各自生活小区的花园中捕捉蚯

蚓,然后带到学校开展“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不同教师设计的实

验观察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两种:“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

1:①将蚯蚓放在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注意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

变化。②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及身体的变化。③比

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速度的异同点。注意:在观察

过程中,应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其体表保持湿润。

“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方案2①将滤纸浸润(水越少越好),紧贴

在一个装有2毫升水的大试管内壁一侧。②将一条6-10厘米的蚯蚓,

放入大试管底部的水中。③将大试管向没有贴滤纸的一侧倾斜料45°,

观察蚯蚓的运动情况。④将大试管向贴有滤纸的一侧倾斜45。,观察

蚯蚓的运动情况。⑤比较蚯蚓在两种情况下运动方式和运动速度的

异同点问题:(1)结合材料分类列出教师在实验中所使用的课程资

源,并说明分类的依据。(6分)(2)如果要达到实验目的,至少还

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4分)

【答案】

三、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

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图尔基体参与了蛋白

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

能的顺序是_________、、o人体的胰岛细

胞中(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6分)(2)为了研究小

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

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

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细

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可以产生

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

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9分)

【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浆;记忆,•特

异性解析: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的

有关内容。(1)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人体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人体内的全套基因,但

是其各个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2)抗体的产生属于体

液免疫,此过程中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成浆

细胞,产生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大量地

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

四、“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

不同食物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与蚂蚁的距离是影响变量单一性的

因素,如何控制变量的单一性是本实验教学的难点之一。(1)设计该

实验教学的导入。(1。分)(2)设计教学活动(只设计教学过程),引

导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单一性。(20分)

【答案】(1)创设情境,设疑导思: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传说当

年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糖做诱饵,使蚂蚁闻糖

而聚,组成了“霸王死于此”几个大字。霸王见此,以为这是天意,

吓得失魂落魄,不由仰天长叹:“天绝我也",乃拔剑自刎而死。

想一想:蚂蚁受糖的诱惑,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几个大字.糖的甜味

与蚂蚁的取食行为有关吗(由此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2)教学过程

设计:通过导入的问题进一步追问:蚂蚁对食物的味道会不会有选

择呢是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呢由此引导学生提出探究

问题: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食物与蚂蚁

的距离不同是否也会对蚂蚁的行为有所影响②如果用颜色、大小、

形状以及味道不同的食物作为实验材料是否会影响此探究实验的结

果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得出最终的结论:除了将要探究的味道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所

有条件(颜色、大小、形状、食物和蚂蚁的距离等)均需一致方可。

教师归纳总结这种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重点讲解有关控制变量

的单一性原则。随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出假设:

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进而开始制定并实施计划:①在蚁窝外20厘

米处相同方向等距离设置6个实验点.每个实验点之间要有一定的

距离且边界要清晰,依次在每个实验点上贴上标签。②准备6个大

小相同的棉花团,在每个棉花团上分别滴加等量的清水、浓糖水、

浓食盐水、苦瓜汁、辣椒汁、纯白醋,然后把处理过的棉花团分别

放在对应的标签前。

五、材料: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

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特点。

B.使学生知道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

绿化方案。D.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了解我国植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及危害,

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F.通过展示

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树立全体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并从身边做

起.自觉参加绿化祖国的各种活动。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目标的

表述进行评价和修改。(10分)(2)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

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10分)

【答案】(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将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并

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参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2)初中生物学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

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中都有一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

如下:①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

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②初

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⑧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

保护意识。④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六、回答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的问题:(1)1903年,萨顿在研究蝗

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

显的关系,通过方法得出的推论是。(2)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

1944年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

转化的“转化因子”。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

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3)1953

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

获得诺贝尔奖。

【答案】⑴平行;类比推理;基因在染色体上⑵将DNA和蛋白质

分离开来,单独、直接地观察其作用⑶规则的双螺旋

七、材料:某教师为了讲解清楚细胞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变化,

首先借助Flash动画演示分裂间期的动态画面,之后教师演示放大

的一条染色质长丝在问期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比较画面。之后提问: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细胞核内的一条染色质长丝经过间期发生了什

么变化谁能用两根细铁丝演示一下这个时期的主要变化学生演示并

回答。提示:将两根铁丝交叉后.用拳头握于中间。其拳头代表一

个着丝点,这就是染色体的DNA复制。问题:(1)该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多处运用了演示,请说明该教师用到的演示类型并列举出其他类

型的演示技能。(8分)(2)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12分)

【答案】⑴该教师播放动画用的是声像法,利用铁丝做成模型用的

是展示法。除了这些类型外,演示技能还包括:①分析法:从分析

实验现象人手,启发学生对感知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新概

念,获得新结论。②归纳法:通过提出问题,观察若干个实验或几

组实验,归纳总结出概念或规律。③质疑法: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

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根据实验数据来发现规律.认识

实验和微观本质。(2)应用原则和要点:①针对性和目的性。选择的

演示要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讲清难点,选择的实验能为生

物学概念、原理的教学服务。②适用性和鲜明性。选用的仪器要大

小恰当,实验装置和操作简便易行,装置要高低适宜和美观。演示

所用时间短。演示的实验现象鲜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

③示范性和可靠性。教师能给学生做规范的、正确的实验操作。④

演示与讲授的统一性。演示与讲授密切结合,善于引导学生把各种

感知转化为积极的思维活动。

八、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

类型和特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

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

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

②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

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小组

合作的能力:②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

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

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②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

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

护生物圈的意识。

【答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

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

“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

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

自特点:②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

和小组合作的能力:②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

生表达、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各种生态

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②通过对多种多

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

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九、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部分)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

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

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

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