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主要是水田农业B.南方地区主要是旱地农业C.西北地区主要是灌溉农业D.青藏地区主要是河谷农业2、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主题为“图书和版权让创意之城无限可能”。下列关于世界读书日的说法正确的是()A.读书日属于文化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读书日属于经济现象C.读书日属于政治现象D.读书日不属于社会现象3、在地球表面,赤道与经线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赤道是最长的经线B、赤道与所有经线等长C、赤道是纬线中最长的一条,并且与所有经线垂直相交D、赤道与经线平行4、假设地球没有自转,下列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A、昼夜交替现象将消失B、地球上的风向系统不会改变C、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将停止D、地球的磁场会立即消失5、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方向为自南向北B.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C.地球自转方向为自南向北,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D.地球自转方向为自北向南,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6、下列哪个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的纬度差异引起的?A.四季更替B.雨季与旱季交替C.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不同D.河流的流向7、下列关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A.泼水节是彝族的盛大节日B.火把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C.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盛大节日D.回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8、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B.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C.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9、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更替C.昼夜交替D.极昼极夜现象11、题干: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最为崎岖的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1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氢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1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而公转周期是一天。B.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的现象。C.地球公转轨道呈正圆形。D.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部分)。材料二:该地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密布,素有“水乡”之称。该地区农业发达,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2)分析该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第二题题目: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年),完成下列要求。(1)分析A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2)分析B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小的原因。(3)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具有哪些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第三题题目背景:假设你是一名地理学家,正在研究中国某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该地区位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具有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当地居民主要依靠农业为生,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了土壤侵蚀加剧、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题目要求:1.请简述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至少三种减缓土壤侵蚀的措施。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同时,如何促进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地区主要是水田农业B.南方地区主要是旱地农业C.西北地区主要是灌溉农业D.青藏地区主要是河谷农业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选项A,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降水较少,主要是旱地农业,而非水田农业,故A错误。选项B,南方地区由于降水较多,主要是水田农业,而非旱地农业,故B错误。选项C,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农业主要依赖灌溉,因此主要是灌溉农业,故C正确。选项D,青藏地区虽然存在河谷农业,但这只是该地区农业的一部分,并不能全面代表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故D错误。2、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主题为“图书和版权让创意之城无限可能”。下列关于世界读书日的说法正确的是()A.读书日属于文化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读书日属于经济现象C.读书日属于政治现象D.读书日不属于社会现象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文化现象的理解。选项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读书日是人类社会为了推动阅读而设立的活动,属于文化现象,且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故A正确。选项B,经济现象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读书日虽然与经济活动有一定关联(如书籍的出版、销售等),但其本质是为了推动阅读,提升文化素养,而非直接的经济活动,故B错误。选项C,政治现象是指在政治领域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总和。读书日并不直接涉及政治活动或政治权力的运作,故C错误。选项D,社会现象是指所有与同物种共同体有关的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读书日作为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显然属于社会现象,故D错误。3、在地球表面,赤道与经线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赤道是最长的经线B、赤道与所有经线等长C、赤道是纬线中最长的一条,并且与所有经线垂直相交D、赤道与经线平行【答案】C【解析】赤道是纬度为0°的纬线圈,也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它与所有从极点到极点的经线(子午线)垂直相交,但并不与经线平行或等长。经线长度大致相同,而赤道则是一个特殊的纬线,其长度远超过任何一条经线。4、假设地球没有自转,下列哪种情况最可能发生?A、昼夜交替现象将消失B、地球上的风向系统不会改变C、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将停止D、地球的磁场会立即消失【答案】A【解析】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如果没有自转,一面将永远朝向太阳,而另一面则永远处于黑暗之中,这意味着昼夜交替将不再发生。地球的季节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以及地轴倾斜所引起的,与自转无关;风向系统虽然受到地球自转影响(如科里奥利效应),但不是自转的直接产物;地球磁场主要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运动产生,与自转无直接关系。因此,最可能发生的即是昼夜交替现象的消失。5、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方向为自南向北B.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C.地球自转方向为自南向北,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D.地球自转方向为自北向南,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选项B正确。6、下列哪个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的纬度差异引起的?A.四季更替B.雨季与旱季交替C.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不同D.河流的流向答案:A解析:四季更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使得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选项A正确。7、下列关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A.泼水节是彝族的盛大节日B.火把节是藏族的传统节日C.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盛大节日D.回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和人口数量的理解。选项A,泼水节实际上是傣族的传统盛大节日,与彝族无关,所以A错误。选项B,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而非藏族,故B错误。选项C,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盛大节日,这一点符合历史和文化事实,所以C正确。选项D,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而非回族,因此D错误。8、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B.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C.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理解。选项A,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光秃裸露,缺乏植被的保护,使得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所以A正确。选项B,黄土高原的黄土虽然结构疏松,但其物质并不都易溶于水,而是由于其疏松的结构和缺乏植被保护,使得在降水时容易被冲刷,故B错误。选项C,黄土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这种降水特点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因此C正确。选项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都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所以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选项。9、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更替C.昼夜交替D.极昼极夜现象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而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以及极昼极夜现象都是由地球公转及其地轴倾斜所导致的。10、关于河流侵蚀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下蚀作用使河谷加深B.侧蚀作用使河谷加宽C.在河流发育初期,侧蚀作用大于下蚀作用D.在河流入海口,下蚀作用最明显答案:A、B解析:河流侵蚀作用主要包括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下蚀作用是指河水向下侵蚀河床,使河谷加深;侧蚀作用则是河水向两侧侵蚀河岸,使河谷加宽。在河流发育初期,通常是下蚀作用大于侧蚀作用,因为此时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侵蚀力较强。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则主要是堆积作用而非侵蚀作用起主导地位。11、题干: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最为崎岖的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答案:D解析:云贵高原地处我国西南,地形崎岖,多喀斯特地貌,是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最为崎岖的一个。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以高原面广阔为特点;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2、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季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干燥,降水稀少D、冬季高温多雨,夏季寒冷干燥答案:B解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其中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季风气候的典型特点。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季是热带气候的特点;全年干燥,降水稀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季高温多雨,夏季寒冷干燥是地中海气候的特点。1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氢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球圈层结构的特点。选项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而非氮和氢,因此A错误。选项B,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和水的总体,它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故B正确。选项C,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并非包括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所以C错误。选项D,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而不是整个上地幔,因此D错误。14、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赤交角变大,热带范围会变小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各地都相等C.地球公转速度在远日点最慢D.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选项A,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黄赤交角的度数约为23°26′。黄赤交角变大,会导致回归线的度数变大,从而使得热带范围变大,而非变小,所以A错误。选项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具体表现为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并非各地都相等,因此B错误。选项C,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与太阳的距离在不断变化,导致其公转速度也在变化。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即离太阳最远时),其公转速度达到最慢,所以C正确。选项D,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实际上是恒星年,但题目中的表述“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略显冗余,因为恒星年本就是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然而,从选择题的角度考虑,我们需要寻找的是表述最准确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在这里,D选项虽然表述了正确的信息,但并未直接针对题目中的核心问题(即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给出明确的判断或结论,相比之下,C选项更为直接和明确,因此D错误。但按照题目要求,我们仍选择D作为正确答案,但需注意在实际理解中,应更侧重于C选项的正确性。不过,在严格意义上,D选项的表述也是正确的,只是在此题的语境下,C选项更为贴切。1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年,而公转周期是一天。B.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的现象。C.地球公转轨道呈正圆形。D.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答案:D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其周期大约为一天(24小时),这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选项A错误,因为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而公转周期是一年;选项B错误,四季更替是由地球公转以及地轴倾斜造成的;选项C也不正确,实际上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而非正圆。因此,正确答案是D。16、以下哪种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无关?A.白天天空呈现蓝色。B.黄昏时分天空出现红晕。C.阴天时天空依然明亮。D.沙尘暴时天空变暗。答案:D解析: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微小颗粒会散射太阳光,使得白天天空呈现蓝色(选项A);黄昏时分由于光线经过的大气层更厚,蓝光散射殆尽,留下红色(选项B)。即使在阴天,云层也会反射和散射太阳光,使天空保持一定的亮度(选项C)。而沙尘暴时天空变暗主要是因为大量沙尘遮挡了阳光,并非主要是由散射作用引起(选项D)。因此,正确答案是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部分)。材料二:该地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河流纵横交错,水网密布,素有“水乡”之称。该地区农业发达,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2)分析该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图示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自西向东倾斜(或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广大。(2)该地区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网密布,灌溉便利。解析:(1)地形特征的描述通常包括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以及特殊地貌等方面。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等高线稀疏且数值较小,表明地势低平。同时,河流流向显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或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此外,该地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广大,也是地形特征的重要表现。(2)分析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时,需从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方面考虑。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地形上,该地区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水源充足,河网密布,灌溉便利,也是水稻种植的重要条件。第二题题目: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年),完成下列要求。(1)分析A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2)分析B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小的原因。(3)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具有哪些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A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首先,A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得太阳辐射能够更直接地到达地面;其次,该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2)B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小的原因主要是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该地区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同时,由于云雾较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较强,进一步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3)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总体上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这主要是由于纬度差异和降水量的影响,纬度越低、降水量越少的地方太阳辐射越强;二是西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这主要是因为西部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晴天多,有利于太阳辐射的接收。然而,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如地形闭塞、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原因。(1)A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这里地势高亢,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使得太阳辐射能够更直接地到达地面。同时,青藏高原地区降水较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这为太阳辐射的接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A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2)B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B地区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同时,云雾较多也会对太阳辐射产生反射作用,进一步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3)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点主要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