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考生物学业水平适应性生物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考生物学业水平适应性生物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考生物学业水平适应性生物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考生物学业水平适应性生物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考生物学业水平适应性生物三模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中高考生物学业水平适应性生物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肌细胞内的肌质网是由大量变性的线粒体组成的,由此可推测肌质网的作用是()

A.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B.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通道

C.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D.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有关

2.人体内酶、激素、神经递质这三类物质()

A.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B.都是与特定分子结合后才能起作用

C.都是运输至靶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

D.都是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的特殊物质

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衰老个体的每个体细胞都衰老

B.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C.细胞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生命现象

D.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增加

A.Ca2+跨膜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

B.图中钙离子泵可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

C.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影响Ca2+吸收

D.Ca?+进出细胞的跨膜方式均为主动运输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有些物质不能进入内环境,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因为垂体向内环境中释放较多的抗利尿激素

C.由于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有差异,故内环境的温度并非恒定不变

D.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的pH仅在微小范围内波动

6.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

上),其中部分基因型并未列出,而仅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配子RYRyrYry

RY13RryyRrYy

RyRRYyRRyy4Rryy

rY2RrYyrrYYrrYy

ryRrYyRryyrrYyrryy

A.1和4的基因型分别为RRYY和RrYy

B.F2中出现亲本中没有的重组性状的比例是6/16或10/16

C.1和4的表现型相同

D.基因型出现概率为4>3>2>1

7.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C.光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多倍体植物

8.下列关于镰刀型贫血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B.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C.该病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9.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第二条的色素带(从上至下)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A.叶绿素a、蓝绿色B.叶绿素b、黄绿色

C.胡萝卜素、橙黄色D.叶黄素、黄色

10.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的,故生长素可与双缩胭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根尖合成的生长素能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伸长区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调节作用明显,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植物的向光生长都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11.俄国生态学家高斯研究双核草履虫、尾草履虫、缘草履虫的关系,将三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

合培养,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描述塔误的是

200-

115OH150-

W/1O0-I

100-

密5OH

度0J

S0-

0-

一尾草履虫——尾草覆虫

2处

双核草黑虫.….-绿草履虫

1竹

密1

度O(H

5OH

OO+

A.三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均呈S型增长

B.单独培养达到K值时,缘草履虫增长率低于双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

C.混合培养结果表明,双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混合培养结果表明,缘草履虫和尾草履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1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A.狼根据鹿留下的气味去猎捕鹿

B.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化学物质,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

C.烟草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刺激才能萌发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13.下列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特点的是()

A.快速繁殖B.不受生长季节的限制

C.不改变原植物的基因型D.不需要营养成分

14.表中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材料特点与实验目的匹配错误的是()

组别实验目的实验材料材料特点

1培育脱毒草莓茎尖易于获取,易诱发突变

2获得突变体愈伤组织分裂能力强,易产生突变

3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他人皮肤细胞易增殖,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4诱导分化出特定细胞ES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型

A.1和2B.2和4C.3和4D.1和3

15.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

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块

B.恒温培养箱中的C02浓度维持在5%左右,以促进细胞呼吸

C.为了保证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环境,需大量添加各种抗生素

D.本实验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检测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6.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白细胞吞噬细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这保证了膜与膜之间的相互融合

D.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

17.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B.研究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

K/2左右时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C.样方法可用于调查跳螭的种群密度

D.在理想条件下,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是恒定不变的

18.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需

定期投饵)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被净化,是因为水稻与藻类之间竞争光照和无机盐等,使藻类数量减少

B.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显著高于A处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使水体中藻类减少,降低了鱼塘的物种多样性

19.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20.如图是培育抗除草剂玉米的技术路线图,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

其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转化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

愈伤组织可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含有内含广)

除草剂抗性邛囚G

A.过程①用两种限制醐就可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

B.过程②用Ca2+处理可提高转化成功率

C.过程③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除草剂和物质K

D.筛选得到的A是无农杆菌附着的转化愈伤组织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0分)

21.如图甲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02浓度的变化.图乙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

20℃、C0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

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

(2)甲图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的时间段为.

(3)分析乙图在B点时可能改变的条件及判断的理由.

①可能改变的条件是,判断的理由是.

②可能改变的条件是,判断的理由是.

(4)科学家鲁宾和卡门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用MO分别标记H2O和CO2,探究02的来源;科学

家卡尔文用18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实验

中都使用了技术,请用图解表示碳循环的过程:24co2T.

22.常见的酿酒酵母能利用葡萄糖,不能利用木糖发酵.若用转基因技术将发酵木糖的关键基因-

木糖还原酶(XYL1)或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转入酿酒酵母中,均能培育出能利用木糖发

酵产生酒精的酿酒酵母.图表示XYL1基因与细菌pYMILP质粒重组的过程示意图.图中AMF

是氨茉青霉素抗性基因,其基因产物可使“碘-淀粉”复合物脱色,从而在含有“碘-淀粉”的固

体平板上形成透明圈.转化成功的酿酒酵母中含AMP基因的重组质粒拷贝数越多,透明圈越

大.

(I)据图1可知,目的基因的长度是bp;图中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质粒所用的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分别是、,最终能形成重组质粒的原因是.

(2)图2是四个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酵母菌的菌株(品系),在“碘-淀粉”的固体平板上的生长

情况,其中目的基因表达量最高的是根据题意,分析原因是此“碘-淀粉”培养

基从功能上看属于培养基.

(3)图3是不同温度条件下重组酿酒酵母菌株的木糖异构酶活性.据图推测,此酶最初来自于

A.嗜热细菌B.大肠杆菌C.葡萄球菌D.乳酸杆菌.

23.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

.⑤结构是.

(2)图乙中的③表示,该结构

由(细胞器)形成.其中含有的物质是,通过(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3)图乙中信号只能从M传递给N,原因是.

24.如图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间,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猫痢和雪兔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有关问题:

(1)猫树和雪兔的数量变化及种间关系分别属于、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它们在该森林

生态系统的成分都属于»

(2)猫狗的存在往往(“有利于”或“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3)调查该森林的猫痢数量时,往往采用法,若猫痢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

则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

(4)该森林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稳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与该生态系统相比,苔原生

态系统的土壤更容易积累有机物质,其原因是。

25.菠菜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X、丫染色体存在同源区(II)

和非同源区(I、皿),如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菠菜的X染色体上存在控制某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M、m,其中

某一基因纯合时雌株胚胎致死(XmY、XmYn\XMYM,XMYM等均

为纯合子)。现有两杂合的菠菜植株杂交,若Fi中雌株:雄株=1:

2,则该致死基因位于染色体的______区,母本植株的基因型是,试通过分析Fi中雄株

的表现型种类判断致死基因是M还是m:。

(2)已知控制菠菜叶形的基因N(控制箭形)和n(控制椭园形)位于X染色体上。欲通过实验证

明基因N和n位于X染色体的I区,可选择椭圆形雌株和杂交,若子代的表现型为,

则可证明基因N和n位于X染色体的I区。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肌细胞内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

粒体组成的,故肌质体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只有C项描述与题意相符。故选C。

2.答案:B

解析:解:A、激素、酶和神经递质都是活细胞产生的某类物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部分激素

是蛋白质,而神经递质有多种有机物,A错误;

B、激素和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需要与特定的受体分子结合才能起作用,酶也需要与特定的分子结

合后才能起催化作用,B正确;

C、激素和神经递质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前能催化化学反应,不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错误;

D、激素和神经递质是具有信息传递作用的特殊物质,酶具有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Bo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有的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有的是脂质如性激素

等,有的是氨基酸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可随着体液运输到达靶器官,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

生改变.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有的酶在细胞内

发挥作用如呼吸酶,有的酶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如唾液淀粉酶.

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种类很多,如乙酰胆碱

等。

本题考查人体内酶和信息分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大分子知识的记忆及知识迁移能力,

识记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本质和作用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衰老个体的多数体细胞变衰老,但也有幼嫩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错误;

B、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细胞内遗传物质并未发生改变,B错误;

C、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C正确;

D、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D错误.

故选:C.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

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

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

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

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哀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

细胞衰老和凋亡的相关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答案:D

解析:解:A、Ca2+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细胞,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

能特性,A正确;

B、图中钙离子泵可能具有催化和运输的功能,催化ATP水解和协助Ca2+运输,B正确;

C、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进而影响Ca2+吸收,C正确;

D、Ca2+进细胞的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出细胞的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液泡中及细胞外的钙离子浓度是lxl06nmol/L,细胞质基质中Ca?+的浓度在20~200nmol/L

之间;钙离子进入细胞是协助扩散,运输出细胞是主动运输;进入液泡是主动运输,运出液泡是协

助扩散。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于题图的分析,结合题目给出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回

答。

5.答案:B

解析:解:A、细胞内有些物质不能进入内环境,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

B、内环境渗透压越高,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越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B错

误;

C、由于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相对稳定,故内环境的温度处于相对稳定,C正确;

D、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D正确。

故选:Bo

1、寒冷时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

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一体温维持相对恒

定。

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

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T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

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T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T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T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

少T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一尿量增加。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

运用。

6.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遗传规律,1和4的基因型分别为RRYY和RrYy,A正确;亲本的基因型为

RrYy和RrYy,因此,子二代出现亲本中没有重组性状的比例是6/16或10/16,B正确;1和4的基

因型分别为RRYY和RrYy,他们的表现型相同,C正确;3的基因型是RRYy,概率是八分之一,2

的基因型是RrYY,其概率是八分之一,3和2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PCR技术是用来扩增目的基因,A错误;

B、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B正确;

C、观察线粒体时需要用健那绿试剂染色,C错误;

D、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错误.

故选:B.

PCR技术是用来扩增目的基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

隆抗体就是根据杂交瘤技术获得;观察线粒体时需要用健那绿试剂染色,若看观察到内部结构,需

要使用电子显微镜;获得单倍体植株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操作对象和物质或结构鉴定,比较基础,熟记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

8.答案:A

解析:解:A、镰刀型贫血病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A正确;

B、镰刀型贫血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不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B错误;

C、镰刀型贫血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不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C错误;

D、镰刀型贫血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不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DNA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

信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

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根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率和表现特征,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突

变率低和有害性的特点.

本题考查镰刀型贫血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

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9.答案:D

解析:解: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滤纸条第二条的色素带(从上至下)名称和颜色分别是叶

黄素、黄色.

故选:D.

扩散最快即在层析纸上处于最上面的色素,而色素带的分布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

绿素a,叶绿素b.

皿1n—胡萝卜素:橙黄色

皿皿一叶黄素:黄色

出一叶绿素a:蓝绿色

国叶绿素b:黄绿色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理解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和识记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

度的大小,对于这类试题学生要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基本原理,牢固掌握基本知识.

10.答案:B

解析:解: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的,不含肽键,故生长素不能可与双缩服试剂发生紫色

反应,A错误;

B、根尖合成的生长素能通过极性运输到达伸长区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B正确;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C错误;

D、植物的向光性主要是由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错误。

故选:Bo

1、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

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

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

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

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

3、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

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的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

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种间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

力。

A.从图a看出,单独培养三种草履虫时,其种群数量增长均符合“S”型增长模型,A正确;

B.单独培养达到K值时,缘草履虫、双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的增长率均为0,B错误;

C.通过图示曲线变化可知,混合培养结果表明,双核草履虫和尾草履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双核草

履虫竞争力较强,C正确;

D.通过图示曲线变化可知,混合培养结果表明,缘草履虫和尾草履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缘草履虫

和尾草履虫之间竞争力相当,D正确。

故选Bo

12.答案:C

解析:解:A、气味属于物理信息,狼根据气味捕捉鹿属于物理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的例子,A正确;

B、烟草植株产生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吸引蛾幼虫的天敌的过程属于化学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的

例子,B正确;

C、光属于物理信息,但是题干中并没有体现种间关系的信息,C错误;

D、声波属于物理信息,蝙蝠通过声波的反射捕捉猎物的过程属于物理信息调节种间关系的例子,D

正确。

故选:Co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以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方式,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物理信息;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即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

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群落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例子如狼以及蝙蝠根据物理和化学信息捕

捉猎物的过程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难度适中。

13.答案:D

解析:解:A、植物组织培养是快速无性繁殖技术,可快速繁殖植物个体,A正确;

B、植物组织培养可人为控制培养条件,因而不受生长季节的限制,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所以不改变原植物的基因型,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营养、氧气和pH,D错误。

故选:D。

1、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

版分化再分化

离体的植㈱氤组织财胞三再忘急伤组织“—>根、芽

S雪圣物、♦激素、光

激素

—»植物体

2、其利用的原理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植物细胞表现全能性的条件有: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

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快速繁殖优良品种、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

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及条件等基础知识,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4.答案:D

解析:

1、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可用于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1错误;

2、愈伤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突变率高,可用于植物的诱变育种,获得突变体,2正确;

3、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选用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3错误;

4、由分析可知,ES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4

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育种、植物组织培养和胚胎干细胞等知识,不仅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还要求考生理

解这些工程技术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做出合理的判断。

15.答案:D

解析:解:A、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常用胰蛋白酶,不能使用胃蛋白酶,因为胃蛋

白酶需要在强酸环境下才能起作用,但这样的环境不适于细胞生存,A错误;

B、细胞培养应在含C02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0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值,B错误:

C、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不是杀病毒的,C错误;

D、本实验应设置对照实验,用添加甲药物、乙药物的培养液分别培养细胞,根据变异细胞占培养

细胞的比例,以检测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D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一剪碎组织一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一制成细胞悬液

一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一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一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一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一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

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

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

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02(维持培养液的pH值).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6.答案:ACD

解析:解:A、生物膜是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A正确;

B、白细胞吞噬细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B错误;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这保证了膜与膜之间的相互融合,C正确;

D、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D正确。

故选:ACDo

1、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

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3、生物膜的主要成分都是磷脂和蛋白质,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本题考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掌握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特性;

识记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结构,掌握各种膜之间的联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7.答案:BC

解析:解:A、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

率来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

B、研究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左

右时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B正确;

C、跳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广,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正确;

D、在理想条件下,某--种群的种群密度是不断增大的,D错误。

故选:BC,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

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

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

2、样方法的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窄的动物,如昆虫卵的密度,螃虫、

跳蛹的密度等.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

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中“S”型曲线

(2)特点:

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

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时,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5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

量由与一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0.

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识记种群数

量变化的两种曲线,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8.答案:BCD

解析:解:A、多余的N、P等营养盐被水稻吸收并利用,水稻根系发达叶片较大,与水中藻类竞争

光照和营养,藻类数量减少,A正确;

B、经过稻田生态系统,A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分解后产物被植物吸收,因此B处有机物含

量低于A处,B错误;

C、流经该生物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还有定期投饵中的能量,C错误;

D、藻类数量减少,其种类并未减少,因此物种多样性并未降低,D错误。

故选:BCD,

1、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的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

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

与能量的流动,使整个生态系统逐渐走向灭亡。

2、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成为丰富度。

本题为生态系统的应用题,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度适中。

19.答案:ABC

解析:解:A、甲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而原核生物没有染

色体,A错误;

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翻译过程,B错误;

C、图乙中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RNA的复制,⑤是逆转录过程,

图甲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转录和翻译,为图乙中的②③过程,C错误;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①过程中只有A与T配对,D正确。

故选:ABC«

分析图甲:图甲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中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一时空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分析图乙: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

为逆转录过程。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及发展,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

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

图示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答案:AD

解析:解:A、过程①要用两种限制酶切割出两种不同的黏性末端序列,这样才可防止酶切产物自

身环化,A错误;

B、过程②用Ca2+处理农杆菌可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这样可提高转化成功率,B正确;

C、报告基因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而愈伤组织表面残留的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愈

伤组织能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中生长,因此过程③应在培养基中加入除草剂和物质K,C正确;

D、筛选得到的A是有农杆菌附着的转化愈伤组织,D错误。

故选:ADo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

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

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

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

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

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

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题图信息准确判断各项。

21.答案: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6点至18点之间;温度适当升高;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

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CCh的浓度适当增加;在一定的CO2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CO2

14

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2T(CH2O)

解析:解:(1)甲图曲线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在A点只进行呼吸

作用,因此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此点均能产生ATP.

(2)甲图中,在B点和C点时CCh浓度达到平衡点,即既不吸收CO?,也不释放CCh.此时表示

光合作用吸收的CCh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Ch达到相等,对应的时间分别为6点到18点之间.

(3)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Ch的浓度、温度等.在B点时光照强度没有改变,因

此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因素可能就是CO2的浓度和温度等条件.①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

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此可能改变的条件是温度适当升高.

②在一定的C02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C0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因此可能改变的条件是C02

的浓度适当增加.

(4)科学家鲁宾和卡门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用18。分别标记HzO和C02,探究02的来源;科学

家卡尔文用18c标记C0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实验中都

14

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碳循环的过程是:24co2-I4C2T(CH2O).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6点至18点之间

(3)①温度适当升高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②C02的浓度适当增加在一定的C02浓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C0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2T04cH20)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

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

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2.答案:973;BamHI;BglD;两种酶切后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2;透明圈越大说明含AMP「基因

的重组质粒拷贝数越多,目的基因数量就越多,表达量越高;选择;A

解析:解:(1)分析图1可以看出,质粒的长度是9117bp,重组质粒的长度是10090bp,所以目的

基因的长度是10090-9117=973bp;获取目的基因和切割质粒所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醐分别是BamHI

和Bgin,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以后,可以形成相同的粘性末端,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目的基因和质

粒可以形成重组质粒.

(2)转化成功的酿酒酵母中含AMP基因的重组质粒拷贝数越多,透明圈越大,所以2号目的基因

的表达量最高.“碘-淀粉”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选择培养基.

(3)由图3可以看出,木糖异构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大于80℃,温度较高,说明该酶最初来自嗜热

细菌.

故答案为:

(1)973bpBamHI,BglD,两种酶切后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

(2)2,透明圈越大说明含AMF基因的重组质粒拷贝数越多,目的基因数量就越多,表达量越高选

(3)A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

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的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以及运载体等;基因工程的步骤包括目的

基因的获取(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以及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