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2(共50题)_第1页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2(共50题)_第2页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2(共50题)_第3页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2(共50题)_第4页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2(共5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2(共5套)(共50题)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标准答案: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其中一个要被排除。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水的生理生态作用。标准答案:(1)生物起源于水环境。(2)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3)水是生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4)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介质。(5)水分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保持动物体水分平衡。(6)水能调节体温。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生态入侵及其危害。标准答案: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入侵种群由于关系不完善,进人生态系统后迅速扩展,破坏系统结构,影响系统功能,甚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群落内的光照情况。标准答案:植物群落中的光照情况与单株植物的光照有所不同。(1)照射在群落中的太阳光,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被主要层的植物所吸收,一部分被主要层的植物所反射,还有一部分则穿过枝叶间隙射人群落内部。(2)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群落中的这三部分光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3)经过植物群落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到达群落内部的光的强度和成分都大大改变了,所以群落内部的光照特点是光照度减弱,光质成分改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标准答案:植物群落的发生是指在一定的地段上,植物群落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过程有4个阶段:(1)入侵或迁移阶段。(2)定居阶段。(3)群聚阶段。(4)竞争阶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系统和单位。标准答案:《中国植被》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为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亚群系群丛组群丛亚群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碳循环的途径。标准答案:碳循环的途径有3个:(1)途径之一是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①细胞水平的。②个体水平的。③群体水平的。④食物链(系统)水平的循环。(2)途径之二是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3)途径之三是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人类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标准答案:人类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已经日益增强,主要表现在:(1)人通过自然燃烧大量的木柴、秸秆,特别是化石燃料,大量的氮氧化物(NOx)进入大气库。(2)耕地的长期垦殖,在多数情况下使土壤有机氮含量及供氮能力下降。(3)工业固氮的产生和发展,使N在大气圈与生物圈及其他各氮库间的流通强度加大,由此带来了能源、成本和环境问题。(4)集约畜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使人畜排泄物的自然循环中断,导致某些氮素丢失途径的增强。其中对氮循环影响显著的是人为固氮量的不断增加和化石燃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为什么说磷循环是不完全的循环?标准答案:磷通常没有气态,它属典型的沉积型循环,它随水的流动,从陆地来到海洋,但是,它从海洋回到陆地则十分困难,因此,它是不完全的循环。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标准答案:酸雨是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产物,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使一些湖泊变成“死湖”;还能伤害陆地植物,破坏土壤肥力并延缓森林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使树木生长缓慢并易感病;酸雨还能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利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标准答案: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人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下;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土壤水分对土壤生物的影响。标准答案:(1)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是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2)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溶解和移动,改善了植物的营养状况。(3)调节土壤温度。(4)影响土壤动物的发育、繁殖和生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生物对风的适应。标准答案:(1)在多风的生境中,植株变矮。植物矮化的原因,主要是风力减小了大气湿度,破坏了植物水分平衡,使细胞不能正常扩大。(2)在高山、风口常可看到由于风力的作用,有些树木形成畸形树冠,常称为“旗形树”。这是因为树木向风面生长的叶芽受到风的袭击、摧残或叶芽过度蒸腾而引起局部伤损。背风面由于树干挡风,枝叶生长较长。这种旗形树枝条的总数都比正常树的枝条少得多,光合作用也随之下降。(3)植物在强风的影响下,又常造成树皮厚、叶小而坚硬,以减少水分的蒸腾,更为重要的是一般都有强大的根系有力地支撑着枝干,以增强植物的抗风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比较生活型和生态型的区别。标准答案:生活型指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生活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生态型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生态型是分类学种以下的分类单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标准答案: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无论群落是一个独立单元,还是连续系列中的片段,由于群落中生物的相互作用,群落绝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定地段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生物群落都具有以下特征:(1)种类组成。(2)结构特征。(3)动态特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群落内的温度变化。标准答案:群落内的温度与太阳辐射以及植物群落本身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1)在森林群落内,白天和夏季的温度要比空旷地面要低。(2)夜间和冬季的温度比空旷地面高。(3)林内温度变化缓和。(4)林内外温度差别是因为在空旷地上太阳辐射直接达到地面,“作用面”是裸露的地表,而在群落中,这个“作用面”抬高到树冠层。(5)在炎热的季节,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群落上层的枝叶一方面能阻挡阳光向下层照射,同时林冠层吸热蒸腾,不断消耗热量,而植物体吸热散热缓慢,导热效果较差,所以使群落内部温度变化减缓。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森林群落对水分的影响。标准答案:(1)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因而能创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2)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被林冠阻留,直接蒸发返回大气,降水的大部分到达地表,这到达地表的水分,大部分渗入土壤,被土壤保持或渗入地下形成潜流,只有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和蒸发而保留在群落内。(3)由于群落能阻挡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大大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了对表土的冲刷。(4)群落中植物根系交织成网,对土壤有固结作用,可提高群落内土壤抗冲刷的能力。利用群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标准答案:影响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除了生活型外还有:(1)亲代的扩散分布习性;(2)空间异质性;(3)种间相互作用;(4)干扰和竞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热带草原的分布、生境和群落特征。标准答案:(1)分布:热带森林与荒漠之间。(2)生境:终年高温,降水分配不均,干湿季明显。(3)群落特征:①有星散分布的耐旱乔木。②喜热禾本科植物占优势。③季相明显。④大型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丰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举例说明生态平衡有关的能量形式。标准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辐射能(太阳光、生物发光)、有机物化学能(动、植物体有机物化学潜能)、热能(生物呼吸放热)、动能(生物运动)、势能(动物登高)、声能(动物发声)、电能(动物放电)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第1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生态学的含义及变化。标准答案:生态学的经典定义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定义的发展代表了生态学的不同发展阶段,强调了不同的生态学分支和领域。有关生态学定义的差别主要是关于居住对象“生物”、居住地“环境”以及两者关系的内容有所不同。不同发展阶段生态学定义也不断发展,生态系统生态学时期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现代生态学定义生态学为:研究生物及人类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适应类型。标准答案:作物对土壤养分形成相应的适应类型:(1)耐瘠型,豆科植物是典型的耐瘠型,固氮菌的共生给它们提供了耐瘠的条件,荞麦、糜、谷等作物,根冠比大,且需要养分不很多,故也有一定的忍受瘠薄能力;高粱、向日葵等作物,根系的吸肥力很强,也体现出耐瘠特点。(2)耐肥型,玉米、甘蔗、叶菜类等,在土壤养分丰富甚至稍过量的情况下,能健壮生长,对高水肥条件有较强的忍耐性。(3)喜肥型,小麦、大麦、杂交稻、甜菜和棉花等作物,需要的养分也较多,但养分过多易造威徒长、倒伏和贪青晚熟等弊端,所以实际上它们是喜肥而不耐肥的类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的影响。标准答案: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起着很大的影响:(1)将有机体中的营养元素还原成简单的、能被植物重新利用的状态。植物一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循环,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进行。(2)腐殖化作用与矿化作用调节土壤理化性质,形成土壤团粒结构。(3)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形成共生体。(4)有害的方面包括:植物病原菌;产生有毒物质并积累;与植物争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标准答案:土壤酸碱度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它对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和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以及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都有着重要影响。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影响很大,同时它又是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养分和能量的源泉。植物所需的无机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植被的防风固沙作用。标准答案:植被,特别是林带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林内经常是无风或有很弱的风,林外的风进入林内后,很快就失去了原有的风速,风通过森林后,要经过500m有时甚至达到1000m时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速度。林内不同高度上风速不同,风速在地面最小,随高度增加而加大。在沙区植被可以起到固定流沙的作用,减少土壤的风蚀。一些地方不断发生“黑风暴”、“沙尘暴”就是由于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各年龄结构类型种群的特征。标准答案:根据种群的发展趋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3种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衰退型种群。(1)增长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幼年个体除了补充死亡的老年个体外还有剩余,所以这类种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2)稳定型:种群中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比例适中,在每个年龄级上,死亡数与新生个体数接近相等,所以种群的大小趋于稳定。(3)衰退型:种群含有大量的老年个体,种群数量趋于减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遵从的定律。标准答案:(1)热力学第一定律。(2)热力学第二定律。(3)十分之一定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比较两种物质循环类型的特点。标准答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人类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标准答案:人类对全球氮循环的影响已经日益增强,主要表现在:(1)人通过自然燃烧大量的木柴、秸秆,特别是化石燃料,大量的氮氧化物(NOx)进入大气库。(2)耕地的长期垦殖,在多数情况下使土壤有机氮含量及供氮能力下降。(3)工业固氮的产生和发展,使N在大气圈与生物圈及其他各氮库间的流通强度加大,由此带来了能源、成本和环境问题。(4)集约畜牧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使人畜排泄物的自然循环中断,导致某些氮素丢失途径的增强。其中对氮循环影响显著的是人为固氮量的不断增加和化石燃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比较林地与裸地水分循环特点。标准答案:(1)土表裸露不仅土壤蒸发量增大,并由于缺乏植被的截留,使地面径流量增大。90%以上的水因地面径流而损失,不保水,不保土。(2)保护森林、草地地面径流量减少,保持水分多:①林冠截留。②林下地被层保水。③土壤根系层储水,林冠的强大蒸腾作用,增加林区湿度,增加林区降水量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第4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风对植物的作用。标准答案:(1)风具有输送作用。(2)风影响植物生理活动。(3)风影响植物形态。(4)强风对植物具有破坏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旱生植物的适应特征。标准答案:(1)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2)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3)多浆植物具有发达的储水组织。(4)旱生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理特征表现在它们的原生质渗透压特别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生物对风的适应。标准答案:风是许多树种的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风媒植物特有的花形和开花时间均是风媒植物对风的适应。在多风、大风的环境中,能直立的植物,往往会变得低矮、平展,并具有类似旱生植物的结构特征。“旗形树”也可以说是树木对盛行强风的适应。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旱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标准答案:简述旱生原生演替系列大致依次经历以下4个阶段:(1)地衣群落阶段。(2)苔藓植物阶段。(3)草本植物阶段。(4)木本植物阶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图示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型。标准答案: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标准答案:通常凡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鱼塘是一个组织得很好的生态系统。鱼塘中有水牛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还有多种食性不同的鱼类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举例说明生态平衡有关的能量形式。标准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辐射能(太阳光、生物发光)、有机物化学能(动、植物体有机物化学潜能)、热能(生物呼吸放热)、动能(生物运动)、势能(动物登高)、声能(动物发声)、电能(动物放电)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标准答案:生物量与生产量的概念是不同的,但常易混淆。(1)生物量强调的是一定时间、空间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质量(kg/m2)。(2)生产力强调的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生产量的多少[(kg/m2.a-1)]。前者表示测定时多年积累的量,后者表示单位时间(通常一年)生产的量。(3)生物量随时间而逐渐积累,可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而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而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初期可能生产力较高,而生物量不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这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生产力却极低。由此可见,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力有某种影响。当生物量很小时,如树木稀少的林地、鱼量不多的池塘,是没有充分利用空间和能量的。这时,生产力就不会高。反之,树木密、鱼太多,则限制了每个个体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生物量很大,但不意味着生产力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标准答案:奥德姆关于生态系统随时间而演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或状态:(1)正过渡状态,也称增长系统。(2)稳定状态系统,也称平衡系统。(3)负过渡状态,也称衰老系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后果。标准答案: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有机污染类型,由于含氮、磷较多的化肥和生活污水大量进入天然水体而恶化水质。其后果是使蓝藻、硅藻以及水草大量繁殖,藻类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或藻类分泌有毒物质毒害鱼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简答题)模拟试卷第5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标准答案: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利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标准答案: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人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下;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标准答案:温度因子昼夜之间及季节之间温度差异的周期性变化,称节律性变温。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迁移、集群活动等有重要影响。(1)昼夜变温对许多动物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列种子萌发和植物的生长起着促进作用,形成植物的温周期现象。(2)变温对于植物体内物质的转移和积累具有良好的作用。(3)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水的生理生态作用。标准答案:(1)生物起源于水环境。(2)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3)水是生物代谢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