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单元教学初探_第1页
《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单元教学初探_第2页
《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单元教学初探_第3页
《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单元教学初探_第4页
《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单元教学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教学初探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围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主题编排.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以及《冀中的地道战》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叙述中,详略得当地来表达情感.2.本单元重点(1)通过不同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本单元的4篇文章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古诗三首》中,陆游、林升、龚自珍三位诗人分别通过对愿望的描写、对现实的描绘、对统治者的希望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忧国忧民、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操;《少年中国说》则通过介绍中国与少年的关系以及少年前途光明、远大来点明中国也一定会在少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强大的爱国情感;《圆明园的毁灭》则是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冀中的地道战》通过介绍抗日战争中,冀中的地道,展现出冀中人民的智慧及对侵略者的反抗.(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2古诗三首1.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2.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3课时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通过重点句子的赏析,把握作者的爱国情感.13少年中国说(节选)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2.结合查找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2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14圆明园的毁灭本文通过回忆圆明园的盛况,介绍了它被毁灭的经过,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课时在把握详细描写的基础上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5黄继光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1课时引导学生在品读和对重点词语的把握中体会情感习作1.围绕“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2.学习编写习作提纲.3.在叙述中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1课时有详有略地叙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的情感.语文园地1.学习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让朗读充满感情.2.学习褒义词和贬义词两种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3.积累成语.1课时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应用读出感情.通过理解词语的含义来把握词语的情感色彩.通过多读、多记的方式扩大积累.《古诗三首》创新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题临安邸》)2.师配乐范读《示儿》、《题临安邸》3.同学们,你知道这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吗?板书:陆游林升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诗.现在,我们首先学习第一首诗《示儿》4.简介作者及背景:(课件展示)陆游是宋代大诗人.他的诗大多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来读一读吗?林升:南宋爱国诗人.他看到南宋小朝廷沉迷声色,不发愤图强,非常气愤,写下了这首诗.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二、学习《示儿》(一)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二)学习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1.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2.自读古诗.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3.合作学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4.赏析.这首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三、我们用学习第一首古诗时学到的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题临安邸》.(一)自由读这首诗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二)学习这首古诗1.自读古诗.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2.合作学习,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3.赏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古诗,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在讽刺的语言中,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激愤之情.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这两首诗.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愿望,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龚自珍怎样的愿望.板书:己亥杂诗二、学习这首诗.1.读这首诗,自由读,和同桌互读,并学着划分诗句的节奏.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学习这首诗.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生读古诗,翻译诗句,并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3.学生合作,理解诗意.师总结:诗人首先描写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告诉统治者不要再沉迷了,要发愤图强,接着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统治者重新振作,打破常规,任用有用之人.三、布置作业.1.背诵这三首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首诗的意思.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3.在网上搜关于爱国情怀的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课题古诗三首

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3.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教学重点1.会认“喑、擞”等6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出示课件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②(出示课件3)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3.揭示诗题(出示课件4)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出示课件5)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以及感受诗人的人格打下基础]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出示课件6)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出示课件7)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理解古诗的内容.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板书: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四、把握重点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生思考,并回答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然后说一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的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通过对比,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1.(出示课件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出示课件13)《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课堂作业新设计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示儿死去_______________,但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_____________________.1.把诗歌补充完整.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元知万事空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无忘告乃翁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会写“熏、杭”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新课教学(

)分钟二、课前预习布置(出示课件17)1.自学生字;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三、解诗题(出示课件18)1.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题:题写,把诗句写上.邸:官员居住的地方.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板书:题临安邸2.介绍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四、读诗句(出示课件20)1.大声朗读诗句.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五、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六、入诗境(出示课件22)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七、悟诗情(出示课件23)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出示课件24)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作者的无奈)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糜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忧.)3.填空(出示课件26)《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统治者().板书:忧国忧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4.有感情地读诗(出示课件27)师:(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能力,这也是对自主学习的培养.】【设计意图:让学生们在读中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古诗含义的能力.】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八:作业设计:1.背诵这首诗.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几时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熏:_________________醉:____________________2.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答案】1.几时才能停下.吹.陶醉.2.C3.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⒈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板书:己亥杂诗2.题解:(出示课件18)“己亥”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⒊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9)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设计意图:设计“题解”这一环节,让学生们了解背景,能提高他们对这首诗的认识和理解】新课教学(

)分钟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21)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⒊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⒋汇报交流.交流对字义的理解: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⒈指导诵读.⒉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⒊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示课件23)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出示课件24)⒋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出示课件25)⒌感悟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了解写作方法,有助于指导他们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⒉作业:诵读默写.【设计意图:设计拓展延伸这个环节,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积累.】板书内容【板书设计】《示儿》------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忧国忧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己亥杂诗》---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读古诗,完成练习.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B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抖擞起精神2.B3.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教学反思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被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jìzǔyānxūnhánɡzhōujūshùnǎishì()()()()()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死去元知万事空.()2.家祭无忘告乃翁.()3.西湖歌舞几时休.()4.九州风气恃风雷.()三、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四、根据内容填空.《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题临安邸》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统治者只顾吃喝玩乐,忘却国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愿望.五、读诗歌,回答问题.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王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3.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创新大拓展六、把你知道的一首有关爱国的诗分享给大家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祭祖烟熏杭州拘束乃是二、1.本来.2.你的.3.停止.4.依靠.三、1.人死了本来什么都不知道了,但可悲的是看不见国家统一.2.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四、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清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五、1.国家的军队2.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爱国,希望国家统一.六、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题临安邸》精彩片段师:同学们,通过这首诗的名字,你们知道诗人写的是哪里吗?生:题目是《题临安邸》,那这首诗写的是临安.师:你知道临安是现在的哪里吗?生:根据注释和查阅资料,我知道了,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市.师:杭州景色非常美,最能体现杭州景色的是哪里?生:西湖.师:西湖可以说是杭州景色的代表,这里景色优美,游人如织.这首诗也描写的是西湖的美景.是怎样描写的?生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生2:描写了西湖的山、楼以及歌舞.生3:这句诗还体现了西湖的繁华.生4:不仅体现了繁华,还体现了达官贵人生活的奢靡.老师给我们讲了这首诗的背景,他们忘记国耻,不思振兴,而是沉迷在这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抛开背景,我们看诗人笔下的西湖确实很美.人们在这美景中载歌载舞.处处呈现出一幅歌舞升平的气象.可是,当时宋朝已经丢失了大半国土,背负着家仇国耻.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觉得人们应该这样奢靡吗?生1:他们这样做太过分了,他们忘记了国耻家仇.生2:这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是苟且偷生的表现.师:对,所以,诗人紧接着就讽刺了达官贵人的这种嘴脸.我们来齐读下面两句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5《黄继光》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3.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情操.教学过程:一、探究起点,整体感受人物形象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黄继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3.课文是怎样刻画黄继光这个人物的呢?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黄继光的.(板书:外貌语言动作)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觉得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品读动作1:“(黄继光)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爬”“匍匐”说明什么呢?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写黄继光艰难地向前“爬”的时候,用了这样一句话:“还有20米,近了,10米,更近了……”你从这句话中的感悟到了什么?这里为什么用“……”.读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要求读出语气,读出停顿.品读动作2:“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站起来”的含义是什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在这句话中,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谁来试试.要求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气势.品读动作3:“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又站起来”“张开双臂”“猛扑”“堵住”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师引导:抓住人物的动作,我们就揣摩到人物的内心想法,人物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板书:刻画人物)写话:想象一下,“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此刻,黄继光想到的是什么?三、拓展提升,揭示黄继光的高贵品质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英勇地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一个真正的英雄却再也不会“站起来”.他的英雄壮举感天地,泣鬼神!黄继光为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而死,为朝鲜民族的解放事业而死,这是什么精神?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英雄说些什么呢?(板书: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从此,“黄继光堵抢眼”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他的故事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黄继光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黄继光,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同学们,让我们向黄继光致敬吧!板书设计:黄继光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课题黄继光

课型略读课文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品悟语言,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3.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情操.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黄继光英勇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领悟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同学们,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有关朝鲜战场的视频短片.出示课件1:电影《上甘岭》片段.2.介绍时代背景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朝鲜战场上的英雄,他就是黄继光.(板书课题:黄继光)学生齐读课题.2.黄继光生平简介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黄继光的生平资料.是啊,黄继光这位伟大的战士,民族的英雄.为了祖国的安危,为了世界的和平,他把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留在了朝鲜这片土地上.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上甘岭,走进那场夺去英雄生命的战役,和英雄一起并肩战斗.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气氛.】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感知,理清脉落出示课件6: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读、讲生字词.(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生字词的方法)(2)认读词语出示课件7:词语匍匐屡次摧毁胸膛冰雹报仇3.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交流.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自学第1—4自然段.(出示课件8)从这一部分,你掌握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战斗惨烈、接到命令)(板书:接到命令)2.仔细研读第5—11自然段.(1)抓重点词句:课文是怎样重点描写黄继光外貌、语言、动作的?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和同桌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外貌描写:“注视”——从这目光中可看出黄继光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语言描写“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说明这个任务是黄继光“请求”的,他明白任务是艰巨的却主动要求承担,表现了黄继光的英雄气概.(板书:主动请战)动作描写:“爬”“匍匐”——说明黄继光在敌人的猛烈火力下艰难前进.“站起来”——说明黄继光顽强.“张开双臂”“猛扑”“堵住”——说明黄继光不怕牺牲.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2)抓标点符号:出示课件12:句子“还有二十米,近了,十米,更近了……”你从这句话中的“……”感悟到了什么?(前进的艰难)出示课件13:句子“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次战斗相当激烈,处境十分险恶,难度非常巨大,形势极为严峻,“站起来”十分不易,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句话中,作者为什么连用3个“!”?(突出黄继光的顽强与伟大.)(3)抓“空白语言(课文中没写到的)”:出示课件15:句子“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此刻,黄继光想到的是什么?(指导员的信任、战友的安危、祖国人民的嘱托和朝鲜人民的解放.)黄继光怎么样了?你是怎么知道的?(黄继光英勇牺牲了.我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这句话中知道的.)(板书:英勇献身)3.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1)这次战斗结果怎样?取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占领高地,取得战斗胜利.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使敌人的火力不能发挥作用,为战斗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板书:占领高地)(2)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分别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板书: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四、感情升华,以情激情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一个真正的英雄却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他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感天地,泣鬼神.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英雄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对语言动作设题考查,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设计意图:对叹号连用的考查,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提高对标点符号的掌握能力.】拓展延伸及课堂小结(

)分钟五、拓展延伸及课堂小结1.根据战友对黄继光的回忆,结合本课文章,假如你也在当时的战场上,当看到黄继光的遗体时,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2.课堂总结黄继光为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朝鲜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心中.【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设置情境,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形象.】课堂作业新设计板书内容【板书设计】黄继光接到命令主动请战英勇献身占领高地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读拼音,填汉字组词.战yì()lǐ()明lǚ()次胸táng()yūn()倒qǐ()名星bào()风雨二、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下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地射击()地注视()地向前爬()地说()地牺牲()地挪动脚步四、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1.用“~~”画出比喻句.2.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段话中的数量词写出了距离________,省略号写出了黄继光是________地接近敌人火力点的,说明黄继光前进的这句话表现了黄继光________的意志和毅力.3.连用三个感叹号,体现了黄继光什么精神?【答案】一、役黎屡膛晕启暴二、1.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2.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三、凶猛愤怒顽强坚定光荣艰难四、1.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2.短慢慢地艰难“顽强”或“坚强”3.体现了黄继光顽强战斗、英勇献身的精神.教学反思《黄继光》教学反思本文写的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事,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进行体会,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引领学生感悟黄继光那种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指导学生感悟文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表现摧毁火力点艰难的语句.二、黄继光的语言描写.三、黄继光的动作描写.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黄继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课文渲染了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衬托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时生动刻画了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言行,他主动请缨时说的话,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舍身堵枪口的壮举,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步步展开故事情节.全文以“接到命令——主动请战——英勇献身——占领阵地”为主线,字里行间都流露出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的好文章.【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时代背景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巩固了中国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顶住了美国侵略扩张的势头,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人民网)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选词填空.战役战斗1.黄继光在上甘岭()中光荣牺牲.2.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了四天四夜.持续继续3.黄继光不顾伤口的疼痛()向前爬.4.高温天气已经()好几天了.二、按课文填空.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的枪弹压了回来.2.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射过来.3.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的子弹中站起来了.4.战士们像()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阅读能力大提升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近了,10米,更近了……(联系上文,说说句子中的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填空回答问题.《黄继光》这篇课文是按____记叙的.战斗经过是接受命令——坚决请战——顽强战斗、壮烈牺牲——占领高地.“顽强战斗,壮烈牺牲”是第____~____自然段写的.五、句子长廊.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这个句子运用的是的修辞手法,将比作,写出了.思维创新大拓展六、观看战斗故事片《英雄儿女》,选一两个镜头写一写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战役战斗2.继续持续二、1.雨点还密2.冰雹一样3.暴风雨一样4.海涛一样三、省略号表示距离的拉近,数字强调了黄继光的顽强不屈.使用数字和省略号表现了黄继光的顽强意志,说明他每移动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四、事情发展的顺序611五、比喻子弹冰雹子弹的密集六、提示:可以选择令你感受最深的镜头.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剧中的场景,然后说一说你当时的状态.15《黄继光》教学精彩片段研读重点句子黄继光身上多处负伤,居然“又站起来了”,他让我们看看这一惊人的场面吧.出示句子一: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先让学生想象身负七处重伤的情景,再读黄继光第二次站起来的句子,初步感受黄继光的勇敢与坚强.这次,黄继光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站起来的?(生自由读课文)生1:他身负七处重伤,在已经没有一件武器的情况下站起来的.生2:我觉得他还有一件武器,文中说“(他)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难道黄继光的身体不是武器吗?(同学们先是一愣,然后小声讨论开了.)抓住这个绝好的教学契机设问:在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瞬间,你从黄继光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觉得他非常勇敢,非常伟大.生2:黄继光令我肃然起敬.生3:黄继光的行为真是一个壮举!生4:我觉得他特别机智、聪明.紧要关头,他居然能想到把身体当作武器.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应该沉着应对.是呀,英雄的伟大就在这里,在这“非常”的时刻,黄继光做出“非常”的决定.这是常人难以难以想到的,这就是勇气,这就是智慧.生:老师,我觉得黄继光的武器除了身体、智慧、勇敢外,还有一件武器,就是他心中强大的力量,支撑着他站起来的.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站起来的?生1:是他想到战友们时产生的力量.他觉得完不成任务,战友们就会有生命危险.生2:是他想到指导员时产生的力量.他不能辜负指导员对他的信任,他必须完成任务.生3:是他想到祖国人民、朝鲜人民时产生的力量.顺势指导读句子一.黄继光想到了指导员的信任,战友们的安危,祖国人民的嘱托,朝鲜人民的解放,于是他“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难道他不知道“扑上去”就会夺走生命吗?难道他不知道“扑上去”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吗?指名学生读第二次站起来的句子.要求把你心中英雄的那种勇敢、坚强以及敬佩之情读出来.同学们,想一想:他“扑”上去的仅仅只是他的身体吗?生1:是机智勇敢驱使着他“扑”上去的!生2:是战友的安全驱使着他“扑”上去的!生3:是战斗的胜利驱使着他“扑”上去的!生4:是热爱祖国人民、朝鲜人民之情驱使着他“扑”上去的!是呀,黄继光为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为朝鲜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心中.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英雄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一写.《少年中国说》创新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朗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著名作者是谁?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鹰隼(sǔn)发硎(xíng)澌(sī)2.给文章划分层次.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三、深入阅读.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四、拓展迁移.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五、布置作业我们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阔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板书设计:少年的责任少年中国说少年和祖国的关系作者对少年和中国的赞美

课题少年中国说

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板书:少年中国说二、作者、背景简介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设计意图:用充满感情的话导入课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教学(

)分钟二、读文识字.(出示课件4)小组活动,合作探究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三、整体感知.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5)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6)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板书: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7)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生总结、汇报,师引导(出示课件8)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5.小组活动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生总结并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助于夯实基础,并且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用“√”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lín()háng()zhāi()鳞惶哉líng()huáng()zāi()二、读拼音,写词语.瀑布从悬崖上yíxiè()而下,落入深渊,人站在崖边,胆战心惊,rúlǚbóbīng().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生,其道大光.伏流,一泻汪洋.临渊,鳞爪飞扬.啸谷,百兽震惶.试翼,风尘翕张.【答案】一、línhuángzāi二、一泻如履薄冰三、红日河出潜龙乳虎鹰隼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的结构.2.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复习导入1.听写下列生字.(出示课件12)板书:泻潜试胎皇履疆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板书:层层深入

【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新课教学(

)分钟二、研读课文.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师引导,生总结.(出示课件13)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板书:总分总领全段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师引导,生总结.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出示课件14)少年中国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出示课件15)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出示课件16)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7)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8)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自主学习,详细地研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设计意图:本文第二自然段非常有韵味、有内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能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三、小结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板书内容【板书设计】总分—总领全段少年中国说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动词:泻潜渊胎履纵——层层深入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鱼(鳞麟)(潜替)水(胎肽)儿(从纵)横二、选出下列字词的正确意思.故()A因此B顾念C故事翕张()A张开B闭合C一张一合履()A踩、踏B职务C履约三、按原文填空.()初升,其道大光.()出伏流,一泻汪洋.()腾渊,鳞爪飞扬.()啸谷,百兽震惶.()试翼,风尘翕张.()初胎,矞矞皇皇.(),有作其芒.()戴其苍,()履其黄.纵有千古,().前途似海,().四、作者分别把中国的少年比作了什么?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鳞潜胎纵二、ABA三、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天地横有八荒来日方长四、作者把中国的少年比作了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作者把中国少年比作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事物,点明中国少年强大的生命力,点明中国前途无量.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和现代文有区别,有些字很生僻,大部分句子不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朗读,通过让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良好效果.2.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我还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朗读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美中不足的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对“干将发硎”“奇花初胎”等一带而过,很多同学对这些内容死记硬背,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难懂的词语,我一定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不能留给学生一点儿疑问.备课素材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作者介绍】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干将:(gānjiāng)是古代传说的一把剑,十大名剑之一.干将、莫邪是干将、莫邪铸的两把剑.干将是雄剑,莫邪是雌剑.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朝廷、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拼音,写词语.这条大河yíxièqiānlǐ(),气势非常宏伟.二、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鹰隼试翼,风尘翕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干将发硎,有作其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能力大提升三、课文整体梳理.这篇课文首先强调了少年的________,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要靠少年的强大,紧接着,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花、干将发硎等做比,告诉我们中国少年前途无量,少年中国前途无量.四、重点段落品析.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排比B比喻C拟人2.第一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创新大拓展五、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一泻千里二、1.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2.宝剑从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三、责任红日河出伏流潜龙乳虎鹰隼四、1.A2.总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3.作者列举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中国也像少年一样前途无量.五、示例:作为当代少年,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祖国富强要靠我们,祖国强大要靠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也要靠我们.《少年中国说》精彩教学片段师: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用哪些事物热烈赞颂了少年中国?你有什么想说的?生1:用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等事物赞美了少年中国.生2:这些事物都充满生机,我想作者用这些事物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生机勃勃,前途无量.生3:我觉得也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感觉到作者那种热烈的感情.我感觉到了作者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阅读并认真揣摩了.是啊,作者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感,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物来象征少年中国,足见作者对祖国强大的强烈渴望.现在我们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联系起来的?你是怎样理解“少年中国”“中国少年”的?生1: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两个感叹句,赞叹了少年中国的美,如同天那样永不衰老,赞叹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这两个感叹句非常震撼人心.生2:我觉得“少年中国”是指我们中国正处在少年时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就好像“潜龙腾渊”一样,前途无量.生3:我觉得“中国少年”是指中国的少年.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他们会用自己的智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创新教案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要求】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的巨大变化,学习用人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2.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3.指导学生学习写习作提纲,行文中要做到详略得当.【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2.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用具体的人、事、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3.指导学生学习写习作提纲,行文中要做到详略得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十年后,我们和周围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变化?我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二、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1.写二十年后的家乡,我们要侧重写哪些变化?⑴家乡二十年后景物的变化: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交通、科技等的变化.⑵二十年后家乡人物的变化: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同学的变化等,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⑶看到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自己情感的变化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1.交流网上、习作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3.指导学生编写习作提纲.4.指导学生叙述要做到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2.教师巡视,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五、小组评议,互改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2.修改步骤: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详略是否得当)──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六、推出佳作,共同欣赏.每个小组都推选出一篇好的阿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