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时空切换
此恶彼善一、教学理念本课以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人们对“洪水之神”有不同印象为切入口,分析两个地区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为了将文明特点与时空条件之间建立起合理的逻辑联系,本课重新整合教学素材,通过呈现多种形式的史料,以设置历史情境、设计“问题链”逐层深入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不同文明,爱其所同、敬其所异,既要继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也要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教科书有两个子目的内容,分别是“人类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重点说明农耕与畜牧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在农耕畜牧业的基础上,人类由采集者变成生产者,进而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使人类文明成为可能。“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部分主要讲述了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及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各个文明的不同特点,人类最初的文明受制于不同地区的时空条件,越是文明初期,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越大,教科书主要分析了各文明古国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和文明成果。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各个古代文明的一般现象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与现象描述。高中阶段的学习就需要通过对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进行梳理、分析,从多个维度来渗透并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四、教学目标(一)对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进行对比分析,概括不同文明的各自特点,从唯物史观视角对认识产生这些特点的不同时空条件,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二)在分析不同文明特点的过程中,建立不同文明特点与各自时空条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提升历史解释能力;(三)认识文明成果都是各地区的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利用时空条件所创造,其中一些特点被后世文明吸收,成为人类文明的基因,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四)树立既要继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又要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的观念,涵养家国情怀。五、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难点:分析、认识各文明古国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六、教学设计思路考虑到教学内容与课时容量,本课选取地理位置和产生时间都比较接近,又同属大河文明的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进行对比分析。以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人们对“洪水之神”却有不同印象为切入口,重新整合教材,充实相关史料,分析两个地区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归纳两大文明在“时空”馈赠下创造的不同特色、影响后世的文明成就。进而以埃及的“阿斯旺大坝”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特点的形成除了受特定时空条件影响外,还有民族、历史、人力等因素。在了解文明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文明有先后之分,但无优劣之别;所以,面对不同文明,应该爱其所同、敬其所异,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课之前,教师先向同学们提问:“请大家说说自己对洪水的印象?”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孕育了农业,养育了人类。但水也是人类多种灾难之根,在众多古文明的集体记忆中,有非常多的大洪水的记忆,比如诺亚方舟、大禹治水。教师提供材料,进一步提问:“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人们对又是如何认识洪水的呢?”在许多文明的集体记忆中,洪水泛滥大多是恐怖可怕的集体记忆,比如两河流域把泛滥的洪水称为“恶神”,但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先民却把泛滥的洪水当成美好生活的预期。教师提供材料佐证这一观点:材料
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做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P6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教师设问:“是什么特殊的时空条件造成埃及人特殊的观念呢?”(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设置悬念,让学生在对洪水印象的反差之中,带着好奇心开始本课的学习,一起来认识“一样的洪水、不一样的神”,感悟时空“戏精”,落地核心素养)(一)“恶神”的磨砺——探源两河文明教师呈现教科书“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设计意图:利用教科书资源,让学生对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理位置有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补充提供“两河流域文明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出两河流域文明的基本特点:材料
地理环境:欧亚非三洲交界,四周无屏障(地形开放、无险可守);气候条件:降雨稀少,多是沙漠;只有“新月地区”是少有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的地带。民族状况:分布生活着苏美尔、阿卡德、阿摩利、亚述、迦勒底等多个民族。(设计意图:通过解读两河流域的地图,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状况,深化学生时空观念。同时通过对两河流域相关材料的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的“新月地区”是兵家必争、冲突频繁之地。)在上述认识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呈现材料:材料
北部地区的大雨加上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上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洪水不是充满灌溉沟渠,而是毁坏了农田……与每年会爆发毁灭性的、不可预测的洪水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不同,尼罗河是一条温顺的、可预测的大河。——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P61-6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根据提供的材料,设问:“两河流域的洪水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解读,归纳出两河流域的洪水具有不可预测、毁灭性强的特点,所以才被称为“恶神”,不仅呼应导入环节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在认识了两河流域的地理、气候、民族分布和洪水的特点之后,学生对两河流域的“时空条件”有了大致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提供材料:材料
与埃及相比,巴比伦文明虽然也属农耕文明,但商业文明的特性更为突出。流传下来的文献,大都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文献中有大量的买卖、借贷、契约、合伙、佣金、汇兑、遗赠、合同、期票和本票等记载和内容……巴比伦的手工业相当发达……成为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巴比伦政府要维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比埃及的法老困难得多。——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西亚非洲》2014年第1期根据提供的材料,设问:“两河流域的经济生活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两河流域的时空条件有何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和问题的层层推进,让学生认识到正是两河流域农业生产面临的洪水威胁比埃及要大,所以发展农业的条件相对不利;又因为其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交通条件相对便利,便于发展商业,导致其商业文明的特性更为突出。)教师进一步引导思考:从材料得知,由于地理位置和商业特性的原因,两河地区的政府要维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相对比较困难,那他们会采用什么方式来克服这种困难呢?材料:颁布于约公元前2100年的《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基本都是世俗的,在共计285条法规中,既有刑法,也有民法,包括财产、商业、农业等各方面。《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76年)(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呈现法典统治特色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两河流域特定的时空条件除了影响到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又有什么影响?材料一
“噢,吉尔伽美什,请你把肚子填饱!日夜尽情狂欢,每天举行一次宴会,日夜跳舞作乐!……愉快地亲吻你的孩子,抓住他的手,双臂搂着你的妻子,尽享幸福!”————《吉尔伽美什史诗》材料二
苏美尔人对来世的看法相当悲观,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很快就会消失,没有人能在另一个世界复活并享受永生。所以他们没有加工木乃伊、精心营造陵墓的习惯,随葬品也较少。——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P12,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正是因为两河流域的人们处于经常处于洪水和战争的威胁之中,所以他们比较关注现世生活,关心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也正因如此,古巴比伦的占星术非常发达,据学者考证,十二星座最早就起源于巴比伦。在分析了两河流域的时空条件和文明特点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与成就:(二)“喜神”的滋养——追根埃及文明教师重复呈现下列材料,过渡到第二部分: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做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P6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教师设问:同样是洪水之神,为何古埃及人把它看成是“喜神”呢?呈现古埃及地理环境的材料:地理环境:非洲东北部,相对封闭,多是沙漠。气候条件:干旱少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进行分析:位于非洲东北部、地中海东南岸的埃及除了北方之外,其他三个方向都被高山围住,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但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由于南向北的尼罗河流经此地,产生了一条贯穿南北的绿色走廊。所以,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呈现,与古代两河流域对比分析,进一步深化时空观念。)教师提供材料,提出问题:请根据材料论证“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材料
尼罗河从南向北流经埃及,为埃及带来了充足的水源。更重要的是,尼罗河每年的定期泛滥,……带来了上游的泥沙。这些泥沙来自非洲的热带草原,富含庄稼生长所需要的各种养料,等于每年给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土地普遍施了一次肥。此外,尼罗河中的大量鱼类、鸟类,成为埃及人重要的食物来源。因此,古代埃及极少发生饥荒,甚至当西亚广大地区发生饥荒时,埃及仍有粮食出售。——晏绍祥:《世界上古史》P4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通过材料,概括出尼罗河的特点:水源充足、水位适中、富含养料、汛期稳定、平和温顺。而这一特点,不仅带来了大量的食物来源,富含养料的洪水、可预测的汛期还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正是尼罗河的洪水之神成为“喜神”的原因。教师设问:尼罗河泛滥为何“定期”?定期泛滥的洪水对农业究竟有何具体影响?材料一
尼罗河有两条源流,一条被称为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常年下雨,中途有众多湖泊,河水终年不断;另一条被称为青尼罗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每年6至10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被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富,进入汛期,水量的季节变化导致定期泛滥。青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两岸谷地带来水分、大量泥沙和腐殖质,等于每年给两岸土壤施了一次肥。材料二
埃及人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以获得丰收,做到衣食无忧。埃及人把这些看作是神灵的恩赐与法老的恩典。埃及人的生活随着农业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即泛滥季、生长季、和收获季。他们按照季节安排农活,生活很有规律。——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西亚非洲》2014年第1期引导学生分析:定期泛滥的洪水带来的肥沃的土地,所以古埃及人用简单的生产工具也能获得丰收,这就是尼罗河对古埃及经济的馈赠。古埃及人既顺应自然,又利用自然,他们过着规律的农耕生活。(设计意图:通过对古埃及洪水之神被称为“喜神”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出古埃及农业生活的特点。激发学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化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教师设问:定期泛滥的洪水让埃及极少发生饥荒,但也带来问题,就是土地经常需要重新丈量和分配,古埃及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材料
(拉美西斯二世)在所有埃及居民里面把埃及的土地作了一次划分。他把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土地分配给所有人……如果河水冲跑了一个人分得的土地的任何一部分,这个人就可以到国王那里去把发生的事情报告给他,于是国王便派人前来调查并测量损失地段的面积。——希罗多德:《历史》第2卷P321,(台北)商务印书馆1959(设计意图:通过巧妙设问与材料呈现,引导学生分析古埃及统一王权出现的必要性。)教师设问:古埃及的土地划分是由国王派人进行的,而土地若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重新丈量和分配,还必须要有便捷快速的交通运输条件与运输工具,这些条件又由谁来提供?材料
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这样,埃及人就拥有了宝贵的手段进行可靠的交通运输线,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P64,北京大学出版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尼罗河提供了平缓的水流和季风,为古埃及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让埃及较早统一,建立起强大的王权,这就是尼罗河对古埃及政治的影响。教师设问:丈量、分配土地除了需要统一强大的王权外,还需要哪些条件?这又会对古埃及文明产生什么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丈量、分配土地还需要数学知识、文字、书写材料,所以古埃及较早出现了比较发达的数学知识,比如埃及人发明了十进制,将圆周率精确到3.16,会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同时,充当书写材料的“纸莎草纸”的原料也由尼罗河提供,这是已知的最古老的书写材料,保存了大量古埃及文化。教师设问:尼罗河会对古埃及的文字产生何种影响?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正是因为尼罗河盛产的“纸莎草”,所以古埃及会出现比较飘逸形象的象形文字;而同时期的两河流域,因为缺少造纸的材料,所以他们只能在泥版上用芦苇管刻字,这就是楔形文字,所以,埃及的象形文字也跟尼罗河有关系,它影响了古埃及的文化。除此之外,古埃及人还需要观察天象,以计算尼罗河水泛滥的周期,他们将一年分为泛滥季(7-10月),生长季(11-2月),干旱季(3-6月),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尼罗河还影响了古埃及的天文学。教师讲述过渡:以上讲述了埃及人的“生”,那么埃及人怎么看待“死”?埃及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都坐落在尼罗河的西岸,面朝东方,不仅国王如此,古埃及的大多数墓地也都是如此,这又是为什么呢?材料一材料二
金字塔的修建与埃及人的宗教观念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在埃及人看来,认识有灵魂的;人死后,灵魂继续存在,而且像人活着时一样需要生活,所以,埃及人对来世特别重视。——晏绍祥:《世界上古史》P6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埃及人看到尼罗河规律性地有涨有退,太阳也规律性地从河东岸升起,从河西岸落下。他们就把尼罗河涨退、太阳升落同人的生死联系在一起,认为人的生死也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也正是埃及人把墓地放在西岸的原因之一。古埃及人认为人死了就应该埋葬在离日落最近的地方,这样他们就能借助太阳的力量获得重生,坐西朝东,就是背死向生。正因如此,古埃及人为了让灵魂能通肉体汇合,他们又发明了制作木乃伊的技术,希冀来世永生。教师设问:这种重视“来世永生”观念会对古埃及产生什么影响?材料
古代埃及与早已有表示各个器官的单词……已经认识到心脏的中间部位是心血管系统,已经知道脉搏可以用来诊断病情。——《世界古代史》编写组:世界古代史(第二版)P127,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重视“来世永生”的观念除了推动古埃及人制造出木乃伊,还推动了他们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解剖学知识。在分析了古埃及的时空条件和文明特点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古埃及文明的成就与特点:(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材料的呈现,以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认识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多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对“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三)“时空”的馈赠——感悟多元文明为了总结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将以上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时空条件文明特征文明成就古埃及河流冲积
土壤肥沃汛期规律温顺稳定相对隔绝封闭安全政治秩序:神权统治
经济生活:农耕特征思想观念:希冀来世建筑(金字塔)、天文学(太阳历)、医学(木乃伊)、数学(圆周率)、纸莎草纸、象形文字、神话与文学故事……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洪水泛滥不可预测地形开放无险可守政治秩序:法典统治
经济生活:商业特性思想观念:关注现世数学(60进位制)、天文学(占星术、阴历、星期)、《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洪水与方舟传说……(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归纳具象呈现,对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进行对比分析,概括不同文明的各自特点,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建立时空条件与文明特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提升历史解释能力,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设问:尼罗河是古埃及文明形成发展的重要时空条件,影响古埃及文明的因素除了尼罗河,还有哪些?材料一
早在1902年,埃及就在阿斯旺修建了大坝。老坝的运行功能良好,每年能把1.35亿吨的泥沙带到尼罗河下游,变成肥沃的耕地。1960年,埃及在苏联的支持下,进一步修建阿斯旺大坝,并于1970年7月15日全部完工,运行后,为埃及的水资源利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仅为埃及拦截洪水、灌溉农田,还提供了大量的电力资源。但由于大量的泥沙被大坝拒之门外,造成下游下游耕地的土质肥力严重下降。材料二
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克服沙漠的逆境和地中海的暴飑,利用印度洋的和风,在河中修坝堤——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力,是人类在享受这些有利条件,或者毋宁说是他们在创造这些有利条件。——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P43,中信出版社2014(设计意图:通过阿斯旺大坝的故事和布罗代尔的论述,引导学生认识到塑造文明的因素除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外,还有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唯物史观指导下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避免陷入“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维陷阱。)教师总结:传承至今日的文明成果,大多是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时空条件所创造。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无论是相同还是不同,都是时空的馈赠。正是这些不同和差异,经过漫长岁月的演进,造就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而其中一些特点被其后的文明所吸收,成为人类文明的基因。作为人类文明文明的传承者,既要继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也要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八、测试途径与评价方案(一)利用分析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文明所用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表格并与同学们分享:
时空条件文明特点文明成果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国(二)学业质量评价方案水平1:能辨识地图中文明古国的位置和材料中时间与空间的表达方式;能辨别教学中对文明古国特点与时空条件关系的解释,比如河流是农业产生的重要原因、两河流域地处三洲交汇之地有利于发展商业等。水平2:能够利用历史地图和材料概括出文明古国的时空条件;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文明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淮南师范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新版
- 2025年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第七单元《习作:-即景》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5年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度电梯门套智能化门禁系统安装合同
- 2025年度互联网行业劳务派遣与技术研发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房屋回购安排协议
- 2025年度房屋出售代理市场拓展协议
- 2025年度公司停车场车辆停放管理及赔偿协议
- 2025年01月2025广东深圳市何香凝美术馆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园林聘用劳动合同
- 300亩文冠果树栽培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菏泽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一模高考英语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度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服务协议范本3篇
- 2025-2030年中国巧克力产品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工作人员招考聘用1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CRM系统应用培训
- 2024年02月北京2024年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0226)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