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研发方案_第1页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研发方案_第2页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研发方案_第3页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研发方案_第4页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研发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研发方案TOC\o"1-2"\h\u29158第一章绪论 393231.1研究背景 317116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29178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2第二章物联网技术概述 450422.1物联网基本概念 4121582.2物联网技术体系 4263552.3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512728第三章智能种植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522803.1功能需求 5317593.1.1环境监测功能 568883.1.2自动控制功能 5281933.1.3数据处理与存储功能 6233203.1.4用户交互功能 6159973.1.5远程管理功能 6150723.2功能需求 686293.2.1响应时间 6107933.2.2系统稳定性 6100253.2.3数据安全性 6177983.2.4扩展性 6248353.3可行性分析 6181063.3.1技术可行性 6228453.3.2经济可行性 7210373.3.3市场可行性 79126第四章系统架构设计 7208174.1系统总体架构 774884.2硬件架构 7187054.3软件架构 811124第五章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设计 8216855.1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886795.1.1设计目标 8288965.1.2硬件设计 8276405.1.3软件设计 9244725.2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9161745.2.1设计目标 9300735.2.2传输协议设计 915715.2.3网络设计 9249535.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9285845.3.1数据加密 9194435.3.2身份认证 10113265.3.3数据权限控制 10201695.3.4数据备份与恢复 1029715第六章智能决策与控制模块设计 1061136.1智能决策算法选择 105476.1.1算法需求分析 10205576.1.2算法选择 10218086.2控制策略设计 11301646.2.1控制策略需求分析 11198856.2.2控制策略设计 114516.3系统自学习与优化 11142906.3.1自学习需求分析 11202586.3.2自学习与优化方法 112925第七章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 129687.1用户界面设计 12141327.1.1设计原则 1268867.1.2设计内容 12152627.2交互设计 12258497.2.1设计原则 12147357.2.2设计内容 12123607.3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 13315797.3.1兼容性 1398177.3.2扩展性 1329420第八章系统测试与优化 1335838.1功能测试 13158888.1.1测试目的 13243078.1.2测试内容 1326158.1.3测试方法 14151248.2功能测试 14151518.2.1测试目的 14170888.2.2测试内容 1452708.2.3测试方法 1494488.3系统优化与升级 14256368.3.1优化策略 1542988.3.2升级策略 1523289第九章经济效益分析 1578009.1投资回报分析 15303469.2成本效益分析 15114109.3市场前景预测 167665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72582410.1研究工作总结 173241510.2系统应用前景 172628710.3后续研究计划 17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其现代化水平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体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特别是在智能种植管理方面,为提高我国农业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发一套智能种植管理系统,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研究目的如下:(1)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为后续研发提供理论依据。(2)设计一套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智能决策和控制等功能。(3)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意义如下:(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3)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3国内外研究现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以下是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概述:(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研究较早。例如,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家在智能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美国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以色列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业水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降低了农业用水量;日本则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实现了自动化控制。(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农田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浙江大学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设施农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提高了生产效率;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物联网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国内外研究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系统稳定性、数据处理能力、成本控制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章物联网技术概述2.1物联网基本概念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网络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物联网的核心思想是让万物皆可互联,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物联网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层:通过传感器、RFID等设备,对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和识别。(2)传输层: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传输技术,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传输至平台层。(3)平台层:对传输层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4)应用层:通过智能终端、应用程序等,实现对物体的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2.2物联网技术体系物联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1)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摄像头技术等,用于实现物体的信息采集和识别。(2)传输技术: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无线传感网络等,用于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换。(3)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用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4)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用于保障物联网系统的安全。(5)应用技术:包括智能终端、应用程序、中间件等,用于实现物联网在各领域的应用。2.3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监控:通过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农业环境参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自动控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设备的自动控制,如自动灌溉、自动施肥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病虫害防治: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农作物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4)农业大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收集和分析农业数据,为农业决策提供支持。(5)农产品追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追溯,保障食品安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三章智能种植管理系统需求分析3.1功能需求本节主要阐述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所需满足的功能性需求,旨在为研发团队提供一个明确的开发目标和方向。3.1.1环境监测功能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种植环境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监测设备需具备高精度传感器,并能够将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心处理单元。3.1.2自动控制功能系统应能根据预设的环境参数标准,自动调节灌溉、施肥、通风、照明等设备。例如,当土壤湿度低于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启动灌溉设备进行补水。3.1.3数据处理与存储功能系统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收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分析和使用。3.1.4用户交互功能系统应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该界面实时查看种植环境数据,调整系统设置,以及接收异常报警信息。3.1.5远程管理功能用户应能通过远程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访问系统,进行数据查询、系统设置等操作。3.2功能需求本节主要描述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在功能方面需达到的要求。3.2.1响应时间系统的响应时间需满足实时性要求,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响应时间不应超过规定的阈值。3.2.2系统稳定性系统应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也能持续稳定运行,保证种植环境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可靠性。3.2.3数据安全性系统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防止数据泄露或被非法篡改。3.2.4扩展性系统设计应考虑未来可能的功能扩展和升级,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3.3可行性分析本节将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市场可行性三个方面对智能种植管理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3.3.1技术可行性目前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均已成熟,为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3.3.2经济可行性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可以显著提高种植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同时通过精准控制环境参数,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3.3.3市场可行性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智能农业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第四章系统架构设计4.1系统总体架构本节主要阐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负责收集种植环境中的各类信息,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感知层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等。(2)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传输层设备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网关等。(3)应用层:负责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应用层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智能调控模块、用户界面等。4.2硬件架构本节主要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硬件架构。硬件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传感器模块:用于收集种植环境中的各类信息,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2)执行器模块:用于实现对种植环境的智能调控,如自动灌溉、补光、通风等。执行器模块包括电磁阀、继电器等。(3)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传感器与网关之间的数据传输。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蓝牙、LoRa等。(4)网关:负责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应用层,同时接收应用层的控制指令,实现对执行器的控制。网关具备数据处理和通信功能。(5)供电模块: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包括电池、电源管理芯片等。4.3软件架构本节主要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软件架构。软件架构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数据处理模块:对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以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存储模块: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以便后续分析使用。(3)数据分析模块: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环境变化趋势、作物生长状况等。(4)智能调控模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相应的控制指令,实现对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5)用户界面模块: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展示种植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状况,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6)通信模块: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互,包括传感器与网关之间的数据传输、网关与应用层之间的数据传输等。(7)系统安全模块: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稳定性,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第五章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设计5.1数据采集模块设计5.1.1设计目标数据采集模块是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对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含水量等关键参数的实时监测。通过精确、高效的数据采集,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5.1.2硬件设计数据采集模块的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处理器等部分。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环境参数,数据采集卡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1)传感器: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2)数据采集卡:选用具有较高精度和采样率的数据采集卡,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处理器:选用高功能的处理器,实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5.1.3软件设计数据采集模块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程序和数据处理程序。数据采集程序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处理器,数据处理程序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存储。(1)数据采集程序:采用中断驱动方式,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2)数据处理程序: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滤波、数据压缩等,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5.2数据传输模块设计5.2.1设计目标数据传输模块主要负责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服务器,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可靠性。5.2.2传输协议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如TCP/IP、HTTP、MQTT等。本系统采用MQTT协议,其具有以下优点:(1)轻量级:MQTT协议消息头部较小,传输效率较高。(2)可扩展性:MQTT支持多客户端连接,便于系统扩展。(3)安全性:MQTT支持SSL/TLS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5.2.3网络设计数据传输模块的网络设计包括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两种方式。无线网络采用WiFi、LoRa等通信技术,实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便捷性;有线网络采用以太网通信,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5.3.1数据加密为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本系统采用AES加密算法,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和篡改。5.3.2身份认证为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采用身份认证机制。用户在访问系统时,需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5.3.3数据权限控制为保护用户隐私,对数据进行权限控制。不同级别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5.3.4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快速恢复备份数据,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第六章智能决策与控制模块设计6.1智能决策算法选择6.1.1算法需求分析智能决策算法是智能种植管理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环境数据、作物生长状况以及种植经验,为种植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本系统在智能决策算法的选择上,需满足以下需求:(1)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处理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决策问题。(2)具有较高的实时性,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为种植者提供及时决策。(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准确预测作物生长状况,为种植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6.1.2算法选择针对以上需求,本系统选择以下智能决策算法:(1)机器学习算法:包括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这些算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适用于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2)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这些算法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适用于处理大量数据和高维特征问题。(3)群体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等,这些算法具有较强的并行计算能力,适用于解决大规模优化问题。6.2控制策略设计6.2.1控制策略需求分析控制策略是智能种植管理系统中实现智能决策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智能决策算法输出的控制指令,对种植环境进行实时调控。本系统在控制策略设计上,需满足以下需求:(1)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调控,降低种植者的劳动强度。(2)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保证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功能。(3)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保证系统在各种工况下正常运行。6.2.2控制策略设计本系统采用以下控制策略:(1)PID控制:针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采用PID控制算法实现实时调控。(2)模糊控制:针对光照、土壤湿度等非线性系统,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实现精确调控。(3)预测控制: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采用预测控制算法实现提前调控。6.3系统自学习与优化6.3.1自学习需求分析为了使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本系统引入自学习机制,通过不断学习种植经验、环境数据等,优化决策算法和控制策略。自学习需求主要包括:(1)能够自动收集种植过程中的数据,包括环境数据、作物生长状况等。(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决策算法和控制策略进行优化。(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适应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种植需求。6.3.2自学习与优化方法本系统采用以下自学习与优化方法:(1)在线学习:通过实时收集种植过程中的数据,对决策算法和控制策略进行在线优化。(2)离线学习:在种植周期结束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决策算法和控制策略进行离线优化。(3)迁移学习:利用已有的种植经验,对新的种植任务进行快速适应。通过以上自学习与优化方法,本系统将不断提高智能决策与控制模块的功能,为种植者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种植管理方案。第七章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7.1用户界面设计7.1.1设计原则用户界面设计遵循简洁、直观、易用的原则,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需求,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上手,提高系统操作的便捷性。7.1.2设计内容(1)主界面设计主界面采用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功能分为多个模块,包括数据监控、设备控制、系统设置等。各模块通过清晰的图标和文字说明进行标识,方便用户快速识别和操作。(2)数据展示界面设计数据展示界面以图表、曲线等形式直观展示作物生长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同时界面可根据用户需求自定义展示内容,如添加或删除监测参数。(3)设备控制界面设计设备控制界面采用图形化设计,将设备操作简化为按钮、滑动条等操作元素,用户可一键控制设备开关、调节参数等。(4)系统设置界面设计系统设置界面提供用户账户管理、系统参数设置、版本更新等功能,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个性化配置。7.2交互设计7.2.1设计原则交互设计注重用户体验,遵循一致性、简洁性、反馈性原则,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各项操作。7.2.2设计内容(1)操作反馈系统在用户操作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如设备状态变更、操作成功或失败提示等,增强用户对系统操作的信心。(2)异常处理系统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设,如设备故障、网络中断等,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帮助用户解决问题。(3)交互引导系统在关键操作环节提供交互引导,如新用户引导、设备连接引导等,降低用户使用难度。(4)多终端适配系统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保证用户在不同设备上都能获得良好的交互体验。7.3系统兼容性与扩展性7.3.1兼容性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网络环境等因素,保证在不同环境下都能稳定运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7.3.2扩展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功能扩展和升级。同时系统预留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更丰富的应用场景。第八章系统测试与优化8.1功能测试8.1.1测试目的功能测试旨在验证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各项功能的正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功能测试,保证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8.1.2测试内容(1)系统登录与权限管理:测试系统登录、角色分配、权限控制等功能是否正常。(2)环境监测:测试温湿度、光照、土壤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3)设备控制:测试系统对种植设备(如喷灌、照明等)的控制功能是否正常。(4)数据统计与分析:测试系统对种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展示等功能是否正常。(5)消息推送:测试系统向用户发送实时消息(如环境预警、设备故障等)的功能。8.1.3测试方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等价类划分:根据输入条件的不同,将测试用例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选取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2)边界值分析:针对输入条件的边界值进行测试,以检验系统对边界值的处理能力。(3)错误推测:根据经验,推测可能存在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8.2功能测试8.2.1测试目的功能测试旨在评估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响应时间、并发能力、资源利用率等功能指标,保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8.2.2测试内容(1)响应时间:测试系统在处理用户请求时的响应时间。(2)并发能力:测试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的功能表现。(3)资源利用率:测试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服务器资源的占用情况。(4)稳定性: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后的功能稳定性。8.2.3测试方法采用压力测试、负载测试等方法,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1)压力测试:逐渐增加系统负载,观察系统的功能变化,检验系统在高负载下的稳定性。(2)负载测试:模拟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系统,测试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8.3系统优化与升级8.3.1优化策略根据功能测试和功能测试的结果,对系统进行以下优化:(1)优化数据库设计,提高数据查询效率。(2)优化前端页面,提高用户体验。(3)优化代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增加系统监控功能,实时了解系统运行状态。8.3.2升级策略(1)定期发布新版本,更新系统功能。(2)针对用户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优化。(3)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拓展系统功能和业务范围。(4)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第九章经济效益分析9.1投资回报分析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本节将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投资回报进行分析。从投资角度出发,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研发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维护等费用。这部分投资成本是初期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但是系统的逐步运行,其投资回报将逐渐显现。智能种植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植物生长环境,通过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从而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根据相关研究,采用智能种植管理系统后,作物产量可提高10%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农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因此,从长远来看,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投资回报是可观的。9.2成本效益分析本节将从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种植管理系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1)成本方面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成本主要包括硬件设备成本、软件开发成本、系统集成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硬件设备成本包括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软件开发成本包括系统设计、编程、测试等;系统集成成本包括设备安装、调试、网络搭建等;运营维护成本包括系统维护、设备更换、人员培训等。(2)效益方面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作物产量: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作物生长环境得到优化,产量提高。(2)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3)提高农产品品质:实时监测和调控,保证农产品品质达到最佳。(4)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