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物联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实践方案TOC\o"1-2"\h\u25772第一章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概述 3129781.1物联网技术简介 3101411.2工业互联网概念解析 3191621.3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关联 415959第二章平台架构设计 4252712.1平台整体架构 4301442.2关键技术组件 515592.3平台扩展性与兼容性 523274第三章设备接入与数据采集 5256913.1设备接入技术选型 592123.1.1无线接入技术 5138673.1.2有线接入技术 675743.1.3通信协议选型 666203.2数据采集与传输机制 6102793.2.1数据采集 6255713.2.2数据传输 6279093.3数据预处理与清洗 630863.3.1数据预处理 7290103.3.2数据清洗 725948第四章数据存储与管理 774044.1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7321634.1.1数据分类 7158674.1.2存储介质选择 7111154.1.3数据存储架构 756004.2数据管理策略 7173214.2.1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788374.2.2数据索引与查询优化 8323154.2.3数据分析与挖掘 8121384.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818764.3.1数据加密 8214774.3.2访问控制 8279604.3.3数据审计 8287654.3.4隐私保护 821758第五章数据分析与挖掘 827175.1数据分析算法选择 8302525.2数据挖掘应用场景 9105995.3数据分析与挖掘成果应用 97276第六章工业应用场景开发 945906.1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9101526.1.1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 976556.1.2生产过程优化 1016196.1.3质量追溯与质量控制 10223456.1.4能源管理 10170626.2应用场景开发流程 10120306.2.1需求分析 10171786.2.2平台搭建 1035926.2.3数据采集与处理 1080446.2.4应用开发 10155936.2.5集成与部署 10140506.2.6测试与优化 10151956.3应用场景优化与迭代 10229646.3.1数据分析与挖掘 11129426.3.2技术创新与升级 1199246.3.3用户反馈与需求调整 11160056.3.4合作伙伴协同 112057第七章平台运营与管理 11285007.1平台运维策略 11192897.1.1运维目标 11105687.1.2运维策略 116287.2平台监控与故障处理 128247.2.1监控体系 12277767.2.2故障处理流程 12319017.3平台运营数据分析 12318327.3.1数据采集 12289587.3.2数据分析 12272277.3.3数据应用 137593第八章安全保障与合规性 13301078.1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13274928.1.1风险识别 13224278.1.2风险评估 1358698.2安全防护措施 13181828.2.1网络安全防护 13160618.2.2设备安全防护 1323028.2.3应用安全防护 14311658.3合规性要求与实施 14199518.3.1合规性要求 14243818.3.2合规性实施 1415893第九章产业生态建设与协同发展 14296839.1产业链上下游协同 14315099.1.1产业链现状分析 14193769.1.2产业链协同策略 14182519.1.3产业链协同实施措施 15281329.2产业生态圈构建 15186359.2.1产业生态圈概念 15151529.2.2产业生态圈构建策略 15197479.2.3产业生态圈构建实施措施 15175559.3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16236419.3.1产业协同发展背景 16186799.3.2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摸索 1673619.3.3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措施 1629733第十章创新实践与展望 162217510.1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16472110.1.1项目背景及目标 16759610.1.2实践过程及成果 171806910.2创新成果总结与评价 17613910.2.1创新成果总结 173163710.2.2创新成果评价 1721714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82320910.3.1发展趋势 183159710.3.2展望 18第一章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概述1.1物联网技术简介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物联网技术涉及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等多个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在于感知、连接和智能处理。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收集物品的状态信息;网络层将收集到的信息传输至云端或数据中心;应用层则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1.2工业互联网概念解析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Internet)是指将物联网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通过连接人、机器和资源,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和协同化。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包括:智能设备、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与软件、数据与算法等。工业互联网具有以下特点:(1)连接范围广泛:覆盖工厂内外的各种设备、系统和人员。(2)数据驱动:以数据为核心,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3)协同作业: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协同工作。(4)安全可靠:保证生产过程中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1.3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关联物联网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在概念上存在紧密的联系。物联网技术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支持,使得工业互联网具备了实现智能生产的基础条件。以下是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关联:(1)技术基础:物联网技术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传感器、网络通信、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支持。(2)应用场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物流运输、设备维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与工业互联网的需求高度契合。(3)数据共享: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物品之间、人与物品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4)产业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深入分析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关联,可以为后续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第二章平台架构设计2.1平台整体架构本节主要介绍基于物联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架构,该架构旨在实现设备、数据、应用的高度集成,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平台整体架构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设备层:包括各类工业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等,负责实时采集工业现场数据,并执行控制指令。(2)网络层:负责将设备层的数据传输至平台,同时实现平台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3)数据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分析,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4)应用层:基于数据层提供的数据,开发各类工业应用,实现生产管理、故障诊断、优化控制等功能。(5)平台管理层:负责整个平台的运行维护、用户管理、权限控制等。2.2关键技术组件以下为平台架构中的关键技术组件:(1)边缘计算节点:部署在设备层,负责实时处理设备数据,降低网络传输压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2)网络通信模块:采用高效、稳定的网络通信协议,保证数据在设备层、网络层、数据层之间的传输安全、可靠。(3)数据存储与处理引擎:支持大规模数据存储、快速检索、实时分析等功能,为应用层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4)应用开发框架:提供丰富的开发组件和工具,简化应用开发流程,缩短开发周期。(5)安全认证模块:保证平台运行过程中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2.3平台扩展性与兼容性为保证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以下措施旨在提高平台的扩展性和兼容性:(1)模块化设计:将平台划分为多个独立模块,便于后期扩展和维护。(2)标准化接口:采用标准化接口,实现平台与各类设备、系统的无缝对接。(3)开放性架构:支持第三方应用接入,丰富平台功能,满足不同用户需求。(4)弹性伸缩: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资源分配,实现平台的弹性伸缩。(5)跨平台兼容: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硬件环境,提高平台的通用性。第三章设备接入与数据采集3.1设备接入技术选型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设备接入技术已成为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环节。本节将针对设备接入技术选型进行详细分析。3.1.1无线接入技术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其中,WiFi和蓝牙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设备接入,ZigBee和LoRa适用于长距离、低功耗的设备接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可选择合适的无线接入技术。3.1.2有线接入技术有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以太网、串口、Modbus等。以太网具有高速、稳定的特点,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的设备接入;串口和Modbus适用于低速、稳定的设备接入。根据设备功能要求和现场环境,可选择相应的有线接入技术。3.1.3通信协议选型通信协议是设备接入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不同设备类型和场景,可选择以下通信协议:(1)HTTP/:适用于互联网设备接入;(2)MQTT:适用于低功耗、低带宽的物联网设备接入;(3)CoAP:适用于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接入;(4)OPCUA:适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接入。3.2数据采集与传输机制数据采集与传输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以下为数据采集与传输机制的设计方案。3.2.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直接读取设备传感器数据;(2)通过设备提供的API接口获取数据;(3)通过协议解析获取设备数据;(4)利用边缘计算设备进行数据采集。3.2.2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实时传输: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如设备监控、故障预警等;(2)批量传输:适用于数据量较大、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如历史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3)加密传输:为保证数据安全,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处理。3.3数据预处理与清洗数据预处理与清洗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数据预处理与清洗的方法及流程。3.3.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解析: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解析,提取有用信息;(2)数据格式转换:将不同设备、不同格式的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3)数据关联: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关联,构建完整的数据集。3.3.2数据清洗数据清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去除异常值:识别并去除数据集中的异常值;(2)填补缺失值:对数据集中的缺失值进行合理填补;(3)数据标准化: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4)数据压缩:对数据进行压缩,降低存储和传输成本。第四章数据存储与管理4.1数据存储方案设计4.1.1数据分类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数据种类繁多,包括设备数据、生产数据、质量数据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我们采用不同的存储方案。4.1.2存储介质选择针对不同数据的特点,我们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采用内存数据库进行存储;对于历史数据,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如图片、视频等,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存储。4.1.3数据存储架构我们设计了一套分布式数据存储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备份四个部分。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各类设备中收集数据;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数据存储到对应的存储介质;数据备份模块负责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4.2数据管理策略4.2.1数据清洗与预处理为了保证数据质量,我们采用数据清洗与预处理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去噪、归一化等处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4.2.2数据索引与查询优化针对数据查询需求,我们建立数据索引,优化查询算法,提高数据查询效率。4.2.3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决策支持。4.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4.3.1数据加密为了保护数据安全,我们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4.3.2访问控制建立访问控制机制,对不同用户进行权限划分,保证数据仅被授权用户访问。4.3.3数据审计通过数据审计,对数据操作进行监控和记录,便于追踪和定位安全问题。4.3.4隐私保护在数据存储与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隐私,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保证用户隐私不被泄露。第五章数据分析与挖掘5.1数据分析算法选择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数据分析是的一环。针对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算法来进行有效分析。本节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分析算法及其适用场景。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主要包括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量,用于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如Apriori算法和支持向量机(SVM)等,可以挖掘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时序分析算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和ARIMA模型,适用于预测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未来趋势。聚类算法如Kmeans和DBSCAN等,可以对设备进行分组,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等,可以用于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复杂任务。5.2数据挖掘应用场景本节将介绍几种典型的数据挖掘应用场景。(1)设备故障预测: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提前发觉设备潜在的故障风险,从而实现故障的预测和预警。(2)生产过程优化: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而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3)供应链管理:通过对供应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优化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4)产品推荐:基于用户行为数据,采用协同过滤算法,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产品推荐服务。5.3数据分析与挖掘成果应用数据分析与挖掘成果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应用如下:(1)智能决策支持: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提高决策效率。(2)故障诊断与预测:基于数据分析与挖掘结果,实现设备故障的实时诊断和预测,降低故障风险。(3)生产优化:根据数据分析与挖掘结果,调整生产策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4)节能减排:通过数据分析与挖掘,找出能源消耗的关键环节,实现节能减排。(5)市场拓展:基于数据分析与挖掘,为企业提供市场趋势预测,助力企业拓展市场。通过以上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六章工业应用场景开发6.1典型工业应用场景6.1.1设备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在物联网技术支撑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分析设备数据,预测潜在故障,为企业提供预警和故障诊断服务,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6.1.2生产过程优化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6.1.3质量追溯与质量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程追溯,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实现质量控制。6.1.4能源管理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配置,降低能源成本,实现绿色生产。6.2应用场景开发流程6.2.1需求分析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明确应用场景的开发目标,分析场景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设备和数据需求。6.2.2平台搭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适用于特定应用场景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通信等。6.2.3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采集场景中的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存储等处理,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6.2.4应用开发根据需求分析和数据采集结果,开发适用于特定应用场景的软件应用,实现场景中的功能需求。6.2.5集成与部署将开发的应用与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集成,保证应用在实际环境中稳定运行。6.2.6测试与优化对开发的应用进行测试,验证功能是否满足需求,根据测试结果对应用进行优化和改进。6.3应用场景优化与迭代6.3.1数据分析与挖掘通过对场景中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出潜在的问题和优化空间,为应用场景的优化提供依据。6.3.2技术创新与升级跟踪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不断引入新技术,提高应用场景的功能和可用性。6.3.3用户反馈与需求调整积极收集用户反馈,了解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对应用场景进行持续优化和迭代。6.3.4合作伙伴协同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协同,共同推进应用场景的优化和迭代,实现产业链的共赢发展。第七章平台运营与管理7.1平台运维策略7.1.1运维目标为保证基于物联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运维策略应以提高系统可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核心目标。具体运维目标如下:(1)保证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2)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3)实现故障快速响应和恢复;(4)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提高用户体验。7.1.2运维策略(1)设备管理:定期对平台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升级,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网络管理:对平台网络进行监控,保障网络稳定、高速传输;(3)系统管理:对平台系统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4)数据管理:对平台数据进行实时备份,保证数据安全;(5)故障处理: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机制,实现快速定位、响应和处理;(6)功能优化:通过持续的功能监测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7)用户支持:为用户提供及时、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7.2平台监控与故障处理7.2.1监控体系(1)设备监控: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包括设备利用率、故障率等;(2)网络监控: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带宽利用率、延迟等;(3)系统监控: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包括CPU、内存、磁盘等资源利用率;(4)数据监控:实时监控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状态;(5)安全监控:实时监控平台安全事件,包括攻击、入侵等。7.2.2故障处理流程(1)故障发觉:通过监控体系实时发觉故障;(2)故障定位:对故障进行定位,分析故障原因;(3)故障响应:根据故障等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4)故障处理:针对故障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5)故障记录:记录故障处理过程,为后续故障处理提供参考;(6)故障预防:针对已处理的故障,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再次发生。7.3平台运营数据分析7.3.1数据采集(1)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如产量、能耗等;(2)用户数据:采集用户行为数据,如访问时长、操作频率等;(3)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运行数据,如CPU、内存、磁盘等资源利用率;(4)故障数据:采集故障处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7.3.2数据分析(1)设备运行分析:通过设备数据,分析设备运行状况,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2)用户行为分析:通过用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和喜好,优化用户体验;(3)系统功能分析:通过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功能瓶颈,为功能优化提供方向;(4)故障趋势分析:通过故障数据,分析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措施。7.3.3数据应用(1)设备优化:根据设备运行分析结果,优化设备维护策略;(2)用户服务:根据用户行为分析结果,提升用户满意度;(3)系统升级:根据系统功能分析结果,进行系统升级;(4)故障预防:根据故障趋势分析结果,制定故障预防措施。第八章安全保障与合规性8.1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成为保障平台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针对物联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实践方案:8.1.1风险识别(1)网络安全风险:包括数据泄露、非法访问、DDoS攻击等。(2)设备安全风险:包括硬件损坏、软件漏洞、设备失控等。(3)应用安全风险:包括应用层漏洞、恶意代码、数据篡改等。(4)系统安全风险:包括操作系统漏洞、数据库漏洞、中间件漏洞等。8.1.2风险评估(1)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2)评估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包括经济损失、企业信誉损失、法律法规风险等。(3)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控信息进行预测。8.2安全防护措施针对识别和评估出的安全风险,以下为物联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8.2.1网络安全防护(1)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技术进行网络安全防护。(2)实施网络隔离,对不同安全等级的网络进行划分,降低安全风险。(3)加密数据传输,防止数据泄露。8.2.2设备安全防护(1)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硬件和软件的安全性。(2)采用安全启动、安全更新等手段,提高设备抗攻击能力。(3)对设备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防止非法接入。8.2.3应用安全防护(1)对应用进行安全编码,减少软件漏洞。(2)实施代码审计,及时发觉和修复安全漏洞。(3)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8.3合规性要求与实施合规性要求是指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安全、数据保护、隐私等方面需要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下是针对物联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合规性要求与实施策略:8.3.1合规性要求(1)遵守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2)遵循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如ISO27001、ISO27002等。(3)满足客户对数据保护、隐私等方面的要求。8.3.2合规性实施(1)建立合规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实施流程。(2)对平台进行合规性评估,识别潜在合规风险。(3)制定合规性改进计划,持续优化平台安全功能。(4)定期进行合规性审查,保证平台符合相关要求。第九章产业生态建设与协同发展9.1产业链上下游协同9.1.1产业链现状分析在当前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与推广已成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是实现产业链高效运转、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本章将分析产业链的现状,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供基础。9.1.2产业链协同策略为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产业链信息共享,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信息的实时共享。(2)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降低生产成本。(3)推动产业链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附加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4)加强产业链人才培养,提升产业链人才素质。加强产业链人才培养,提高产业链整体人才素质。9.1.3产业链协同实施措施(1)建立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成立产业链协同工作小组,负责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2)制定产业链协同政策。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产业链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9.2产业生态圈构建9.2.1产业生态圈概念产业生态圈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产业链为基础,通过创新、协同、共享等方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9.2.2产业生态圈构建策略(1)明确产业生态圈定位。根据地区优势和产业发展趋势,明确产业生态圈的定位和发展方向。(2)搭建产业生态圈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产业生态圈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对接。(3)完善产业生态圈政策体系。出台相关政策,为产业生态圈建设提供政策支持。(4)加强产业生态圈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提升产业生态圈人才素质。9.2.3产业生态圈构建实施措施(1)加强产业生态圈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生态圈内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产业生态圈建设提供基础保障。(2)推动产业生态圈产业链整合。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3)培育产业生态圈创新氛围。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技术交流等活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9.3产业协同发展路径9.3.1产业协同发展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的探讨,有助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9.3.2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摸索(1)加强产业链技术创新。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技术创新。(2)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降低生产成本。(3)提升产业链人才培养。加强产业链人才培养,提高产业链整体人才素质。(4)推动产业链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9.3.3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措施(1)建立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机制。成立产业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协同发展。(2)制定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产业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3)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宣传。通过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