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选择性必修3前13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为夏王,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这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官僚系统较为完备C.社会分工趋于细化 D.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夏朝时期,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体现了夏朝时期的官僚系统较为完备,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是在秦朝时期,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官僚系统的设置,而非社会分工,排除C项;夏朝已经是奴隶制国家,其具备国家初始形态,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下表所示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情况(单位:件)。这可印证战国时期()铁器出土地点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农具所占百分比辽宁抚顺7796.2%6888.3%山西长治3186.1%2167.7%湖南长沙2130%1780.9%广西平乐约17093%9153.3%A.社会生产力有重大发展 B.铁农具应用实现了普及C.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均衡 D.地区发展差异逐渐缩小〖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的数量,无论北方部分地区还是南方部分地区的比重都是比较大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该时期铁器的使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发展,A项正确;仅从表格中四地的铁农具的件数、农具所占百分比无法说明铁农具应用实现了普及,且在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排除B项;战国时期北方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好于南方,排除C项;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情况表格无法印证该时期地区发展差异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3.秦始皇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和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全部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据此可见,秦始皇这一举措旨在()A.削弱儒家学说地位 B.推动实用之学的发展C.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D.维护“大一统”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秦始皇下令焚毁了一些非秦国历史的史书和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而保留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这些书。结合所学可知,之所以这样做是从思想上巩固封建专制统治,C项正确;题干信息只是说“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但是没有强调儒家学说,排除A项;医药、“种树之书”不在焚毁之列,不意味就推动实用之学的发展,排除B项;维护“大一统”思想,其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4.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这说明汉初()A.阶级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 B.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C.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 D.以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是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体现了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稳定社会来巩固统治,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阶级结构有巨大变化,排除A项;“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说法过于绝对,汉初的治理并非完全摒弃法家思想,排除C项;汉初主要是黄老无为思想,而非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5.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最为尊崇道教。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并形成了不同宗派。由此可知,唐朝()A.主流文化发生异变 B.统治思想出现混乱C.民间信仰受到排斥 D.宗教文化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唐朝初期尊奉道教,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最为尊崇道教,武则天时佛教影响力大,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可知唐朝宗教文化得到发展,D项正确;这时期的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当时政府的统治思想并未出现混乱,排除B项;民间信仰受到排斥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6.辽国没有宰相群体,而是参照汉代“三公”设立“三师府”,三师府官员皆有实权,常以同姓王、异性王任之。金朝海陵王时期,改三省制为一省制,这一做法后为元朝所沿用。由此可知()A.政权更替引发局势动荡 B.国家治理注重因地制宜C.民族交融推动制度沿革 D.国家统一得到广泛认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金、元(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辽国参照汉代‘三公’设立‘三师府’”、“金改三省制为一省制,这一做法后为元朝所沿用”,可见反映了辽、金、元三个政权对中原王朝制度建设经验的吸收及创新,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局势动荡,排除A项;各国的中央官制无法体现因地制宜的特征,排除B项;元朝为大一统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7.古代中医的主流认识是思想及记忆由“心”主管。1599年,利玛窦刻印出版了《西国记法》一书,指出了“记含”(记忆)的器官在脑囊,其位置在“颅额后枕骨下”,所以人在想不出事时“其手不觉搔脑后”。利玛窦的上述学说()A.使西医成为主流医学 B.遏止了中医的发展C.迎合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依据材料“古代中医的主流认识是思想及记忆由‘心’主管”“利玛窦刻印出版了《西国记法》一书,指出了‘记含’(记忆)的器官在脑囊,其位置在‘颅额后枕骨下’”可知,利玛窦的《西国记法》丰富了古代西医对记忆的认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项正确;明朝时期,中国的中医仍然是主流医学,排除A项;遏止说法错误,排除B项;题干无法判断是否迎合天朝上国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8.鸦片战争以前,江南的善会善堂多为徽州商帮所建,主要为客居徽人提供丧葬、医疗等服务;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江南开始出现大批面向本地人的善会善堂。这一变化折射出()A.商业经济的衰退 B.官方控制力减弱 C.宗法观念的强化 D.社会危机的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江南地区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西方侵略加剧等动荡,社会危机深重,急需大量的慈善救济,D项正确;这一时期商业经济还在发展,而且出现了多种新的商业经营形式,排除A项;这一变化与官方控制力减弱无关,不是因为官府放松控制才出现的,排除B项;出现面向本地人的善会善堂与宗法观念有关,但不意味着宗法观念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9.如图所示是《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1918年10月15日)的目次。这反映出当时新文化运动()A.专注于学问而避谈时事 B.倡导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猛烈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D.思想传播出现了新动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目录中的“劳动神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可知,《新文化》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说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传播上转向马克思主义,出现了新动向,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并没有专注于学问而避谈时事,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思想传播出现新动向,并没有体现倡导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排除BC项。故选D项。10.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叶,中国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了一次建交高潮。到1965年年底共近有50个国家同中国建交,比1955年年底同中国建交的23个国家增加了几乎一倍。这说明当时新中国()A.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一五”计划成就令世界瞩目C.外交僵局已基本打破 D.外交政策的重心与目标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叶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随着非洲独立浪潮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出现了猛增,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逐渐扩大,A项正确;“一五”计划成就并不是各国与中国建交的原因,排除B项;当时新中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1.目前发现的古莎草纸实物,最早能追溯到5100年前。古埃及人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地中海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古埃及()A.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B.致力于推动书写文字的普及C.印刷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D.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埃及。古代埃及人用莎草制作纸张,并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促进了古代世界的文化发展和贸易往来,体现古埃及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A项正确;古埃及出口莎草纸是为了发展贸易,而非文化普及,排除B项;莎草纸属于书写材料,而非印刷技术,排除C项;文明的形成发展有赖于经济文化发展,区域文明形成有赖于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发展,仅凭古代埃及或莎草纸不足以推动区域文明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2.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茶和咖啡已经成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市民不分等级、贫富的大众饮品,就连底层劳动者如侍女、裁缝等,也可以每天在家里饮用。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A.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 B.西方殖民扩张的推进C.大众消费习惯的形成 D.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荷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半叶,茶和咖啡之所以能够成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市民普遍的饮品,主要得益于西方的殖民扩张。荷兰通过其广泛的殖民地网络,大量进口了茶叶和咖啡豆,随着贸易路线的稳定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茶叶和咖啡逐渐变得更加普及和经济实惠,从而使得不同阶层的人们都能够享受到这些饮品,B项正确;18世纪,荷兰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但是没有产生革命性发展,排除A项;“大众消费习惯的形成”是上述现象的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材料主旨“西方殖民扩张”,而“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1781年,阿克莱特将试图仿制其机器的企业主告上法庭,几经波折,直到四年后才被法院判决获得1先令的赔偿。尽管阿克莱特的两项专利后来均被法庭撤销,王室还是在1786年将他册封为爵士,借以表彰他对英国纺织工业作出的贡献。这些事例可用于探究英国()A.工业技术的推广状况 B.专利制度的积极影响C.政府干预经济的传统 D.社会阶级结构的改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1年至1786年(英国)。阿克莱特作为英国工厂制的奠基人之一,法院对其他工厂主仿制其技术的行为只是给予象征性的补偿,实质上鼓励了技术仿造,大大推动了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尽管专利被撤销,阿克莱特对工业化的贡献还是得到了官方认可,这些事例呈现了工业技术推广的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A项正确;历时4年的审判,只是对其作出象征性的侵权补偿,无法说明专利制度在激励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无法得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传统,排除C项;阿克莱特个人被封为贵族,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4.1883年,美国通过文官制度改革确立了“考绩制”的选官方法,但这一制度并未全面迅速地铺开。在改革的最初20年中,“分赃制”(政府职位分配制度)仍与其并行,改革进展缓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党之间利益之争 B.南北经济差距较大C.宪法存在严重缺陷 D.工业革命进展受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造成1883年美国文官制度改革后“考绩制”与“分赃制”并行,且改革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政党之间利益之争。在政党政治和政党斗争的影响下,改革受到了阻碍,使得新的考绩制和旧的分赃制在一段时间内并行存在,A项正确;美国内战结束后,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这不是文官制度改革缓慢的原因,排除B项;文官制度改革缓慢与1787年宪法无关,而是政党之间利益之争造成的,排除C项;19世纪晚期,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迅猛,成为当时世界科技与工业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15.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欲推行“新政”式改革,呼吁修订《社会保障法》,并增加医保条款,由联邦政府强制推行并普及,但此建议遭到猛烈抨击,被指带有“社会主义”色彩。1950年,国会虽修订了《社会保障法》,却未采纳杜鲁门的医保建议。这反映出美国()A.总统扩权意图遭到挫败 B.三权分立体制受到破坏C.社会保障事业止步不前 D.医疗改革受到冷战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总统的医疗改革被指带有“社会主义”色彩,遭到猛烈抨击且不被采纳,说明医疗改革受到冷战影响,D项正确;材料强调美国在二战后的医疗改革受到冷战影响,未体现“总统扩权意图遭到挫败”,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三权分立体制受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社会保障事业止步不前”,排除C项。故选D项。16.如表所示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1972年、1988年、1999年GDP总量(单位:亿美元)的对比情况。这些数据可用于探讨()年份美苏/俄英法中1972137625835184924391302198855473777292301023733951999984882183167381446911352A.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B.苏联盛极而衰的深刻教训C.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引擎作用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除苏联(俄罗斯)外,美英法中GDP总量都有所增加,从涨幅来看,中国增长较快,英国加入欧共体后,涨幅也加快,这说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D项正确;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并未实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苏联盛极而衰,而且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B项;材料的数据不能说明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引擎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编自龚晓菊《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大会号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摘编自朱艳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性分析》材料四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民营经济的新定位,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让民营经济永远走在“春天里”,重点在于地方政府如何把中央的精神具体落实到位,真正破除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摘编自李群《“春风化雨”,让民营经济走进又一个“春天里”》(1)根据材料一,指出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根据材料四,提出两条让“民营经济永远走在‘春天里’”的建议。〖答案〗(1)状况:发展迅猛。原因: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2)意义: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解决了就业问题;活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建议: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法制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状况:根据材料“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变化”“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增长情况”可知,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较为迅猛。原因:根据材料“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大会号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可知,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解决了就业问题;根据材料“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可知,活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建议:根据材料“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民营经济的新定位,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可知,可以从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法制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等角度陈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屈服于西方列强,允许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华工,广西有人开始被运往国外。1876年,北海(当时属广东管辖)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从北海口岸出国的华工,每年多则4000人,少则数百人。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904年,英国在梧州设立“契约华工”接收站。——摘编自石维有、张坚《华侨华人与西南边疆社会稳定》材料二清末的广西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在此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出现了大批的海外移民。清政府的残酷压榨,再加上天灾频仍,大量破产的百姓纷纷外逃。此外,在当时“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许多广西学子出洋留学,也成为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梁茜茜《论清末广西海外移民的类型及特点》材料三1940年,日军将越南作为向中国华南进攻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导致广西边境交通受阻,广西人迁居海外的人数剧减。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南进侵占东南亚,大约有11万侨胞又迁回广西。而广西一大批爱国志士,利用广西的特殊地理位置,移迁至越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战胜利以后,因为各种原因,少数广西籍士兵流落在缅甸和印度。——摘编自向大有《民国时期广西向国外移民三个时段社会背景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广西人口大量外迁的背景。(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相较于清朝末年,抗战时期广西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国门洞开,广西一些地区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深入开展;西方殖民国家在广西招募华工,以充实殖民地的劳动力;西方列强入侵的深入;清政府对人民的压榨和剥削;自然灾害的频发;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许多广西学子出洋留学。(2)特点:人口迁移因素主要受战争影响;外迁人数剧减;“双向流动”特征明显(人口回迁现象明显)。说明: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加剧和扩大,广西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严重受阻,人口外迁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出现了移民人数剧减的情况。当时为了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以及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些广西籍人士奔赴国外。而东南亚地区沦陷以后,一些侨胞为了躲避战祸,选择了迁回广西。(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背景: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屈服于西方列强”“北海(当时属广东管辖)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得出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国门洞开,广西一些地区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据材料“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华工”得出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西方殖民国家在广西招募华工,以充实殖民地的劳动力;据材料“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得出西方列强入侵的深入;据材料“清政府的残酷压榨”得出清政府对人民的压榨和剥削;据材料“天灾频仍”得出自然灾害的频发;据材料“在当时‘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许多广西学子出洋留学”得出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许多广西学子出洋留学。【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日军将越南作为向中国华南进攻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得出人口迁移因素主要受战争影响;据材料“广西人迁居海外的人数剧减”得出外迁人数剧减;据材料“大约有11万侨胞又迁回广西”得出“双向流动”特征明显(人口回迁现象明显)。说明:据材料“1940年,日军将越南作为向中国华南进攻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导致广西边境交通受阻”得出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加剧和扩大,广西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严重受阻,人口外迁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出现了移民人数剧减的情况。据材料“广西一大批爱国志士,利用广西的特殊地理位置,移迁至越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战胜利以后,因为各种原因,少数广西籍士兵流落在缅甸和印度”得出当时为了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以及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些广西籍人士奔赴国外。据材料“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南进侵占东南亚,大约有11万侨胞又迁回广西”得出而东南亚地区沦陷以后,一些侨胞为了躲避战祸,选择了迁回广西。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创新升华。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根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领导社会革命的文明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文明延续发展中演变而来的,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理论,都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摘编自刘仓、岳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底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答案〗示例论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孔子、孟子提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思想,这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追求“天人合一”,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对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指导。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这对于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如“诚信”“勤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综上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拟一个论题,根据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华文明延续发展中演变而来的,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和中国理论,都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可得出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围绕观点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可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论述,如:孔子、孟子提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思想,这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追求“天人合一”,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对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指导。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这对于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如“诚信”“勤劳”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最后,回扣观点,总结提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宪章》部分内容节选1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并不得擅自处决或囚禁公民2赋予了英国人民某些基本权利,如免于误捕等。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伦敦和其他城市享受自治权3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4法庭只能根据法律来裁决案件,而非依照国王或其他人的意愿5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材料二17世纪时,英国国会议员反对查理一世并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权利法案》是《大宪章》以来王权与议会几百年博弈的终极判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18世纪时,美国在要求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对抗中,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此后的《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权利法案》中,都引述了《大宪章》的内容。《大宪章》在自由史上地位显赫,被称为“法律下的自由的象征”。——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法律史的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宪章》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权利法案》“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的含义,并对《大宪章》进行评价。〖答案〗(1)主要内容:限制国王权力;承认个人自由;保护私有财产;肯定城市自治权;主张法治。(2)含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评价: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了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它确立了法律与自由的意识,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它保护了封建贵族特权,而不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英国。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并不得擅自处决或囚禁公民”,可知限制国王权力;根据材料“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可知,承认个人自由;根据材料“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可知,保护私有财产;根据材料“伦敦和其他城市享受自治权”可知,肯定城市自治权;根据材料“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可知,主张法治。【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评价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含义:根据材料“《权利法案》是《大宪章》以来王权与议会几百年博弈的终极判决,标志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最终归属”和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肯定了议会主权,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评价:根据材料“赋予了英国人民某些基本权利,如免于误捕等。规定全体自由民享受自由权”“严格规定国王不得任意没收领地或强迫拥有者出售土地”和所学可知,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了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根据材料“提倡法律的平等适用,强调统治者也必须遵守法律”和所学可知,它确立了法律与自由的意识,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它保护了封建贵族特权,而不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选择性必修3前13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朝时期,最高统治者为夏王,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这表明当时()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官僚系统较为完备C.社会分工趋于细化 D.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夏朝时期,中央设有分别专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体现了夏朝时期的官僚系统较为完备,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是在秦朝时期,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央官僚系统的设置,而非社会分工,排除C项;夏朝已经是奴隶制国家,其具备国家初始形态,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下表所示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情况(单位:件)。这可印证战国时期()铁器出土地点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农具所占百分比辽宁抚顺7796.2%6888.3%山西长治3186.1%2167.7%湖南长沙2130%1780.9%广西平乐约17093%9153.3%A.社会生产力有重大发展 B.铁农具应用实现了普及C.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均衡 D.地区发展差异逐渐缩小〖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的数量,无论北方部分地区还是南方部分地区的比重都是比较大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该时期铁器的使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发展,A项正确;仅从表格中四地的铁农具的件数、农具所占百分比无法说明铁农具应用实现了普及,且在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排除B项;战国时期北方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好于南方,排除C项;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情况表格无法印证该时期地区发展差异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3.秦始皇下令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和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全部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据此可见,秦始皇这一举措旨在()A.削弱儒家学说地位 B.推动实用之学的发展C.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D.维护“大一统”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秦始皇下令焚毁了一些非秦国历史的史书和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等,而保留了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这些书。结合所学可知,之所以这样做是从思想上巩固封建专制统治,C项正确;题干信息只是说“士官所掌管的《诗》《书》、诸子百家著作”,但是没有强调儒家学说,排除A项;医药、“种树之书”不在焚毁之列,不意味就推动实用之学的发展,排除B项;维护“大一统”思想,其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4.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开支。这说明汉初()A.阶级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 B.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C.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 D.以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等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是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体现了统治者重视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稳定社会来巩固统治,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阶级结构有巨大变化,排除A项;“社会彻底摒弃了法家思想”说法过于绝对,汉初的治理并非完全摒弃法家思想,排除C项;汉初主要是黄老无为思想,而非儒家仁政思想治理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5.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最为尊崇道教。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并形成了不同宗派。由此可知,唐朝()A.主流文化发生异变 B.统治思想出现混乱C.民间信仰受到排斥 D.宗教文化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唐朝初期尊奉道教,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最为尊崇道教,武则天时佛教影响力大,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可知唐朝宗教文化得到发展,D项正确;这时期的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排除A项;当时政府的统治思想并未出现混乱,排除B项;民间信仰受到排斥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6.辽国没有宰相群体,而是参照汉代“三公”设立“三师府”,三师府官员皆有实权,常以同姓王、异性王任之。金朝海陵王时期,改三省制为一省制,这一做法后为元朝所沿用。由此可知()A.政权更替引发局势动荡 B.国家治理注重因地制宜C.民族交融推动制度沿革 D.国家统一得到广泛认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金、元(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辽国参照汉代‘三公’设立‘三师府’”、“金改三省制为一省制,这一做法后为元朝所沿用”,可见反映了辽、金、元三个政权对中原王朝制度建设经验的吸收及创新,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局势动荡,排除A项;各国的中央官制无法体现因地制宜的特征,排除B项;元朝为大一统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7.古代中医的主流认识是思想及记忆由“心”主管。1599年,利玛窦刻印出版了《西国记法》一书,指出了“记含”(记忆)的器官在脑囊,其位置在“颅额后枕骨下”,所以人在想不出事时“其手不觉搔脑后”。利玛窦的上述学说()A.使西医成为主流医学 B.遏止了中医的发展C.迎合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依据材料“古代中医的主流认识是思想及记忆由‘心’主管”“利玛窦刻印出版了《西国记法》一书,指出了‘记含’(记忆)的器官在脑囊,其位置在‘颅额后枕骨下’”可知,利玛窦的《西国记法》丰富了古代西医对记忆的认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项正确;明朝时期,中国的中医仍然是主流医学,排除A项;遏止说法错误,排除B项;题干无法判断是否迎合天朝上国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8.鸦片战争以前,江南的善会善堂多为徽州商帮所建,主要为客居徽人提供丧葬、医疗等服务;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江南开始出现大批面向本地人的善会善堂。这一变化折射出()A.商业经济的衰退 B.官方控制力减弱 C.宗法观念的强化 D.社会危机的加深〖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60年代以来,江南地区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西方侵略加剧等动荡,社会危机深重,急需大量的慈善救济,D项正确;这一时期商业经济还在发展,而且出现了多种新的商业经营形式,排除A项;这一变化与官方控制力减弱无关,不是因为官府放松控制才出现的,排除B项;出现面向本地人的善会善堂与宗法观念有关,但不意味着宗法观念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9.如图所示是《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1918年10月15日)的目次。这反映出当时新文化运动()A.专注于学问而避谈时事 B.倡导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猛烈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D.思想传播出现了新动向〖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目录中的“劳动神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可知,《新文化》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说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在思想传播上转向马克思主义,出现了新动向,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并没有专注于学问而避谈时事,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思想传播出现新动向,并没有体现倡导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排除BC项。故选D项。10.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叶,中国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形成了一次建交高潮。到1965年年底共近有50个国家同中国建交,比1955年年底同中国建交的23个国家增加了几乎一倍。这说明当时新中国()A.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一五”计划成就令世界瞩目C.外交僵局已基本打破 D.外交政策的重心与目标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叶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随着非洲独立浪潮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出现了猛增,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逐渐扩大,A项正确;“一五”计划成就并不是各国与中国建交的原因,排除B项;当时新中国尚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1.目前发现的古莎草纸实物,最早能追溯到5100年前。古埃及人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地中海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古埃及()A.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B.致力于推动书写文字的普及C.印刷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D.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埃及。古代埃及人用莎草制作纸张,并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促进了古代世界的文化发展和贸易往来,体现古埃及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A项正确;古埃及出口莎草纸是为了发展贸易,而非文化普及,排除B项;莎草纸属于书写材料,而非印刷技术,排除C项;文明的形成发展有赖于经济文化发展,区域文明形成有赖于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发展,仅凭古代埃及或莎草纸不足以推动区域文明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12.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茶和咖啡已经成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市民不分等级、贫富的大众饮品,就连底层劳动者如侍女、裁缝等,也可以每天在家里饮用。上述现象的出现源于()A.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 B.西方殖民扩张的推进C.大众消费习惯的形成 D.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荷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半叶,茶和咖啡之所以能够成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市民普遍的饮品,主要得益于西方的殖民扩张。荷兰通过其广泛的殖民地网络,大量进口了茶叶和咖啡豆,随着贸易路线的稳定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茶叶和咖啡逐渐变得更加普及和经济实惠,从而使得不同阶层的人们都能够享受到这些饮品,B项正确;18世纪,荷兰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但是没有产生革命性发展,排除A项;“大众消费习惯的形成”是上述现象的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材料主旨“西方殖民扩张”,而“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1781年,阿克莱特将试图仿制其机器的企业主告上法庭,几经波折,直到四年后才被法院判决获得1先令的赔偿。尽管阿克莱特的两项专利后来均被法庭撤销,王室还是在1786年将他册封为爵士,借以表彰他对英国纺织工业作出的贡献。这些事例可用于探究英国()A.工业技术的推广状况 B.专利制度的积极影响C.政府干预经济的传统 D.社会阶级结构的改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81年至1786年(英国)。阿克莱特作为英国工厂制的奠基人之一,法院对其他工厂主仿制其技术的行为只是给予象征性的补偿,实质上鼓励了技术仿造,大大推动了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尽管专利被撤销,阿克莱特对工业化的贡献还是得到了官方认可,这些事例呈现了工业技术推广的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A项正确;历时4年的审判,只是对其作出象征性的侵权补偿,无法说明专利制度在激励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无法得出政府干预经济的传统,排除C项;阿克莱特个人被封为贵族,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4.1883年,美国通过文官制度改革确立了“考绩制”的选官方法,但这一制度并未全面迅速地铺开。在改革的最初20年中,“分赃制”(政府职位分配制度)仍与其并行,改革进展缓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党之间利益之争 B.南北经济差距较大C.宪法存在严重缺陷 D.工业革命进展受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造成1883年美国文官制度改革后“考绩制”与“分赃制”并行,且改革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政党之间利益之争。在政党政治和政党斗争的影响下,改革受到了阻碍,使得新的考绩制和旧的分赃制在一段时间内并行存在,A项正确;美国内战结束后,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这不是文官制度改革缓慢的原因,排除B项;文官制度改革缓慢与1787年宪法无关,而是政党之间利益之争造成的,排除C项;19世纪晚期,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迅猛,成为当时世界科技与工业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15.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欲推行“新政”式改革,呼吁修订《社会保障法》,并增加医保条款,由联邦政府强制推行并普及,但此建议遭到猛烈抨击,被指带有“社会主义”色彩。1950年,国会虽修订了《社会保障法》,却未采纳杜鲁门的医保建议。这反映出美国()A.总统扩权意图遭到挫败 B.三权分立体制受到破坏C.社会保障事业止步不前 D.医疗改革受到冷战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二战后初期,杜鲁门总统的医疗改革被指带有“社会主义”色彩,遭到猛烈抨击且不被采纳,说明医疗改革受到冷战影响,D项正确;材料强调美国在二战后的医疗改革受到冷战影响,未体现“总统扩权意图遭到挫败”,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三权分立体制受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社会保障事业止步不前”,排除C项。故选D项。16.如表所示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1972年、1988年、1999年GDP总量(单位:亿美元)的对比情况。这些数据可用于探讨()年份美苏/俄英法中1972137625835184924391302198855473777292301023733951999984882183167381446911352A.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B.苏联盛极而衰的深刻教训C.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引擎作用 D.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表格数据可知,除苏联(俄罗斯)外,美英法中GDP总量都有所增加,从涨幅来看,中国增长较快,英国加入欧共体后,涨幅也加快,这说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D项正确;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并未实现,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苏联盛极而衰,而且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B项;材料的数据不能说明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引擎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摘编自龚晓菊《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大会号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摘编自朱艳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性分析》材料四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民营经济的新定位,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让民营经济永远走在“春天里”,重点在于地方政府如何把中央的精神具体落实到位,真正破除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摘编自李群《“春风化雨”,让民营经济走进又一个“春天里”》(1)根据材料一,指出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状况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意义。(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根据材料四,提出两条让“民营经济永远走在‘春天里’”的建议。〖答案〗(1)状况:发展迅猛。原因: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2)意义: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解决了就业问题;活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建议: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法制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状况:根据材料“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变化”“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增长情况”可知,1992—1997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较为迅猛。原因:根据材料“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举行。大会号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可知,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知,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解决了就业问题;根据材料“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可知,活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问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建议:根据材料“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民营经济的新定位,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可知,可以从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法制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等角度陈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屈服于西方列强,允许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华工,广西有人开始被运往国外。1876年,北海(当时属广东管辖)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从北海口岸出国的华工,每年多则4000人,少则数百人。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904年,英国在梧州设立“契约华工”接收站。——摘编自石维有、张坚《华侨华人与西南边疆社会稳定》材料二清末的广西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在此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出现了大批的海外移民。清政府的残酷压榨,再加上天灾频仍,大量破产的百姓纷纷外逃。此外,在当时“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许多广西学子出洋留学,也成为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梁茜茜《论清末广西海外移民的类型及特点》材料三1940年,日军将越南作为向中国华南进攻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导致广西边境交通受阻,广西人迁居海外的人数剧减。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南进侵占东南亚,大约有11万侨胞又迁回广西。而广西一大批爱国志士,利用广西的特殊地理位置,移迁至越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战胜利以后,因为各种原因,少数广西籍士兵流落在缅甸和印度。——摘编自向大有《民国时期广西向国外移民三个时段社会背景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广西人口大量外迁的背景。(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相较于清朝末年,抗战时期广西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国门洞开,广西一些地区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深入开展;西方殖民国家在广西招募华工,以充实殖民地的劳动力;西方列强入侵的深入;清政府对人民的压榨和剥削;自然灾害的频发;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许多广西学子出洋留学。(2)特点:人口迁移因素主要受战争影响;外迁人数剧减;“双向流动”特征明显(人口回迁现象明显)。说明: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加剧和扩大,广西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严重受阻,人口外迁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出现了移民人数剧减的情况。当时为了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以及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些广西籍人士奔赴国外。而东南亚地区沦陷以后,一些侨胞为了躲避战祸,选择了迁回广西。(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背景: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屈服于西方列强”“北海(当时属广东管辖)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得出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国门洞开,广西一些地区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据材料“英、法等国在中国招募华工”得出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西方殖民国家在广西招募华工,以充实殖民地的劳动力;据材料“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得出西方列强入侵的深入;据材料“清政府的残酷压榨”得出清政府对人民的压榨和剥削;据材料“天灾频仍”得出自然灾害的频发;据材料“在当时‘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许多广西学子出洋留学”得出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许多广西学子出洋留学。【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日军将越南作为向中国华南进攻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得出人口迁移因素主要受战争影响;据材料“广西人迁居海外的人数剧减”得出外迁人数剧减;据材料“大约有11万侨胞又迁回广西”得出“双向流动”特征明显(人口回迁现象明显)。说明:据材料“1940年,日军将越南作为向中国华南进攻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军事基地,导致广西边境交通受阻”得出随着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加剧和扩大,广西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严重受阻,人口外迁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出现了移民人数剧减的情况。据材料“广西一大批爱国志士,利用广西的特殊地理位置,移迁至越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抗战胜利以后,因为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含解析
- 写刘慈欣的英语作文
- 红餐:云南米线发展报告2024
- 文书模板-清理旱厕服务合同
- 2024年04版小学三年级英语第五单元期中试卷
- 药理习题库(含答案)
- 信息不对称对企业的影响分析-职场实操
- 2024年电力控制设备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户外广告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空间环境监测系统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沥青路面结构图设计课件
- 水的净化(上课用) 完整版PPT
-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培训
- 血液透析中心各项制度
- 听觉理解能力评估记录表
- 食品企业生产部门年终总结报告精编ppt
- DBJ50∕T-338-2019 轻质隔墙条板应用技术标准
- 通用版:温湿度记录表
- 《计算机视觉》教学大纲
- 中级汉语练习题(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