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3第1~第8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论语·雍也》记载“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荀子·王制》记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思想()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相结合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地主间的利益 D.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论语·雍也》强调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荀子·王制》强调人的重要性,说明儒家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和地位,体现了人文精神,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君主权力的论述和对君主的要求,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立的地主和民众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人的普遍认知,而非单独指统治者,排除D项。故选B项。2.朱熹认为:“致知力行,论其先后,固然以致知为先;然论其轻重,则当以力行为重。”王阳明主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由此可知,二者()A.在求理途径上相互矛盾 B.对格物致知都进行了批判C.都突出了实践的重要地位 D.都强调践行道德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明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强调“致知力行”,虽认为致知在先,但更重视力行;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也体现了对行的重视,二者都突出了实践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两者的相同点而非两者的矛盾,排除A项;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不是批判,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强调践行道德”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便也风云星宿、图道运变,奠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A.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多元性 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C.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 D.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两汉时期和魏晋时期,佛学都根据当时社会的流行思潮进行调整,借助社会流行思潮进行传播,由此可知体现了佛教较强的调适性,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佛教的调整,不能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佛教自我调整以适应中国传统文化,而非冲击传统文化,排除B;是时代潮流影响了文化发展,而非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排除D。4.下表所示为古代日本重要人物的主要成就。据此可知()人物成就山上亿良带着《游仙窟》《王勃集》等诗文回日本后,写就了《沉疴自哀文》,引用了《抱朴子》《游仙窟》等经典书籍空海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诗脑题》《诗仪》等书排比编纂为诗论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超》吉备真备教授皇太子阿部内亲王(孝谦天皇)《汉书》和《礼记》,并在大学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等A.汉字的传入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契机 B.儒、佛思想在日本迎来了黄金时代C.日本文化的主要思潮由欧洲转向中国 D.日本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汲取和应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带着《游仙窟》《王勃集》等诗文回日本后……《游仙窟》等经典书籍”、“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排比编纂为诗论集”、教授皇太子……《汉书》和《礼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汲取和应用,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汉字的传入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契机,排除A项;佛教思想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日本文化的主要思潮应该是从中国转向欧洲,排除C项。故选D项。5.孟德斯鸠认为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中国法律——“礼”,是“养成宽仁温厚,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霍尔巴赫也认为,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道德是人们唯一的宗教。这表明()A.中国古代的文明发展比欧洲优越 B.中国传统文化利于启迪欧洲的思想解放C.儒家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来源 D.东西方国家交流频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礼’,是“养成宽仁温厚,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道德是人们唯一的宗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赞美,利于启迪欧洲的思想解放,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定中国古代文明优越于欧洲,排除A项;儒家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有契合的地方,但并不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来源,排除C项;东西方国家交流频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材料并未反映,排除D项。故选B项。6.据考古发现,在叙利亚东部的米塔尼的壁画中有埃及女神哈索的形象:在叙利亚一些铜碗的象牙柄以及碗上的装饰图案都有埃及的主题,特别是对埃及服装、带翅的圣虫和鹰头狮身像的仿制。在巴勒斯坦发现了从埃及进口的带有波状花纹和手柄的圆柱型容器。这可用于印证()A.古代埃及与西亚国家存在商业文化交流 B.古代埃及艺术品受宗教影响较大C.西亚文化具有汲取和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D.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艺术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西亚地区绘画、器皿、服饰深受埃及风格影响,还发现了从埃及进口的带有波状花纹和手柄的圆柱型容器,可知古代埃及与西亚国家存在商业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古代西亚地区的艺术品而非埃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亚文化的创新性,只涉及了对埃及文化的吸收,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国家和国家间的交往而非民族间的文化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7.有学者指出,古代希腊艺术家们在观察生活或创作构思时,并不是根据神的谕示或权威的独断,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用全部的身心去研究自然和人本身。因此,索福克勒斯创作出《俄狄浦斯王》,希罗多德讲述着他的《历史》,菲迪亚斯设计创作了帕特农神庙及雅典娜神像。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希腊()A.成为欧洲史学发展的源头 B.人文精神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C.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巨大 D.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该学者在论述中强调了古代希腊艺术家们从现实生活出发,研究自然和人本身的创作理念,并通过举例索福克勒斯、希罗多德和菲迪亚斯的作品,来阐述这种理念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这表明古代希腊艺术注重对人性和自然的真实描绘,追求理想的美,体现了人文精神。因此,该学者意在说明的是古代希腊的人文精神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B项正确;材料除了提到史学外,还提到戏剧和雕塑等,排除A项;“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巨大”的说法成立,但材料中未涉及到地理因素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哲学家,涉及到戏剧家和史学家等,排除D项。故选B项。8.俄罗斯在接受基督教以前,东斯拉夫多神教的所有庙宇和房屋都是用木头建成的。而基辅罗斯的第一批石制教堂是由希腊工匠们建造的,同时罗斯建筑师对十字穹窿教堂建筑体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制造了新的圆锥顶、柱状教堂建筑形式,建造了俄罗斯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可用于说明()A.俄罗斯文化是东西文化的混合体 B.日耳曼人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C.拜占庭帝国广泛继承古希腊文化 D.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的俄罗斯。根据材料“俄罗斯在接受基督教以前”“希腊工匠”“俄罗斯圣索菲亚大教堂”及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是基督教国家,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其典型建筑,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俄罗斯是“东西文化混合体”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日耳曼人反抗蒙古的斗争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拜占庭帝国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据记载,朝鲜三国时期积极模仿唐朝律令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按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形成以天皇为中心、以中央集权为形式、以唐律为法制基础的律令制国家。由此可知A.《唐律》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B.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C.中国文化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D.周边国家深受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朝鲜三国时期积极模仿唐朝律令日本通过“大化改新”以唐律为法制基础的律令制国家。”可分析出朝鲜、日本受到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唐律》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朝鲜、日本,无法体现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排除B项;中国文化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0.玛雅人笃信宗教,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玉米神等。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视为上帝的化身。此外,他们还推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这些说明()A.玛雅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 B.宗教崇拜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C.玛雅人的生活充满着宗教色彩 D.太阳神在国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文明时期(美洲)。据题意可知,玛雅人笃信宗教,推行祖先崇拜,而且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这些都体现了玛雅人生活中宗教色彩浓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排除A项;“决定因素”表述过于绝对,国家统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B项;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但并不代表它在国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面为印欧人早期迁移路线图(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移A.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B.导致了古代文明的覆灭C.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D.以传播游牧文化为目的〖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印欧人从发源地向欧洲、地中海、中东亚迁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A项正确;印欧进入伊朗高原,在征服了土著人后,建立了辉煌的古波斯文明,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形成新文明,排除B项;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开始向四面八方迁徙,但图片不能直接体现,排除C项;印欧人为了生存,开始了漫长的大迁徙,排除D项。故选A。12.4~6世纪,内徙至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如匈奴首领刘渊,习读《易经》《尚书,尤好《左氏春秋》,至于孙吴兵法、先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氐和羌等民族也逐渐接受并使用汉语、汉文,以学习中原先进的礼仪制度和传统文化。这些现象的出现A.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B.反映了游牧民族丰富了农耕文明C.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 D.表明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徙至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学习汉族礼仪文化,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原地区向少数民族学习,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判断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是否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165018.318.32.45.45亿175019.213.11.67.28亿185022.78.15.111.71亿190024.97.49.01608亿A.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人口变化受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C.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 D.奴隶贸易促使美洲丧失大量人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50~1900年(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高产作物马铃薯等被引进到欧洲,再加上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欧洲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因此这一时段欧洲人口增加快;非洲因三角贸易,大量黑奴被贩卖至美洲,因而人口下降迅速;美洲因殖民者的种族屠杀,再加上欧洲殖民者将流行疾病带到美洲,因此美洲人口迅速下降,后来人口比例增加是因为奴隶贸易从非洲运来了大量劳动力以及技术革命吸引大量移民等等。因此,材料说明随着世界市场扩展,世界各大洲联系加强,导致人口变化,B项正确;奴隶贸易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非洲人口大量减少不是因为技术革命,排除C项;奴隶贸易促使非洲丧失大量人口,使美洲人口数量增长,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1870年统计,在爱达荷,华工在6579名矿工中占58.5%,达3853人;在俄勒冈,华工在3965名矿工中占61.2%,达2428人。在华盛顿、爱达荷和蒙大拿各州,约有1.5万名华工为北太平洋铁路线铺轨。在加利福尼亚的农场工人中,华工1870年占1/10,1880年占1/3,1884年占1/2。这说明()A.华工助推了近代美国西部经济发展 B.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C.工业革命使美洲劳动力实现多元化 D.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题意可知,近代美国,无论实在爱达荷和俄勒冈的矿场中,还是在修建中央大铁路的工地上,华工都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为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说明华工助推了近代美国西部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清政府是反对本国人口对外移民的,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华工的作用,不能体现美洲劳动力的多元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并不能体现西方侵略势力对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掠夺,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迫害、驱赶犹太人;70~80年代,爆发了越南侵略柬埔寨、苏联侵略阿富汗、以色列侵略阿拉伯国家和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等战争,这些都使被迫害地区产生了大量难民。这反映了20世纪难民问题产生主要原因是()A.严重的自然灾害 B.宗教和部族矛盾C.经济的不断恶化 D.战争和地区冲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材料中明确提到希特勒迫害犹太人,以及越南、苏联、以色列、伊拉克等国家的侵略战争导致了大量难民的产生,这些都属于战争和地区冲突,这是20世纪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严重自然灾害导致难民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战争和侵略行为,宗教和部族矛盾不是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战争等冲突,而非经济恶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新加坡的开国元首曾回顾说,“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们发觉年轻人比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看到了这种倾向,我们学校里教投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的影响力,目的是要防止新加坡社会过度的西化”。由此可见,为应对社会的过度西化问题,新加坡政府A.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B.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C.彻底消除西方国家残余的殖民地文化 D.积极复兴传统民族文化〖答案〗B〖解析〗材料“我们学校里教投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的影响力”体现的是新加坡政府重视儒家思想的教育,说明的是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是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A排除;材料与消除殖民地文化残余无关,C排除;材料与复兴传统民族文化无关,D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相继被纳入美国阵营,与美国联系日益紧密,其技术人才迁移美国的趋势也迅速加快。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中国等国家改革开放的开始,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全球化的大潮中,相应的,亚洲流向美国的技术人才也与日俱增。1949—1979年,中国向美技术移民现象并不常见,但自1980之后迅速增多。到2000年,中国、印度和菲律宾成为向美国输送科技人才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摘编自梁茂信《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教育部先后设立了多项基金和奖励计划,先后资助或支持了两万多名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教育部与西部地区建立实质性合作机制,先后组织归国留学生赴西部从事学术、科研与创业活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国政府大力投资和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一大批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精英回国发展。至2018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51.94万人,创历史新高。——摘编自吴瑞君、陈程《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趋势及引才政策创新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向美国技术移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人才流动的认识。〖答案〗(1)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中美关系改善;美国科技文化的领先地位。(2)特点:政府支持,政策灵活;国家建设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原因多元,形式多样;数量不断增多,回流趋势增强。作用:有利于提升整体人才素质,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科技竞争力;推动西部开发建设,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换经济增长动力。(3)认识:增强国家实力;重视科技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弘扬爱国主义。〖解析〗【小问1】原因:根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相继被纳入美国阵营,与美国联系日益紧密,其技术人才迁移美国的趋势也迅速加快……”,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美国科技文化的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中国等国家改革开放的开始,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全球化的大潮中,相应的,亚洲流向美国的技术人才也与日俱增……”,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根据材料一“……1949—1979年,中国向美技术移民现象并不常见,但自1980之后迅速增多。到2000年,中国、印度和菲律宾成为向美国输送科技人才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美关系改善;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小问2】特点: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教育部先后设立了多项基金和奖励计划,先后资助或支持了两万多名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政府支持,政策灵活;根据材料二“……教育部与西部地区建立实质性合作机制,先后组织归国留学生赴西部从事学术、科研与创业活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国家建设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根据材料二“……中国政府大力投资和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一大批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精英回国发展。至2018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51.94万人,创历史新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数量不断增多,回流趋势增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主要特点还有:原因多元,形式多样。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提升整体人才素质,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科技竞争力;推动西部开发建设,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等方面概括19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作用。【小问3】认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增强国家实力;重视科技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弘扬爱国主义等方面谈对科技人才流动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摘编自郭应德《阿拉伯中古史简编》材料三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摘编自【美】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2)综合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答案〗(1)特点:将东西方文化进行兼容并包,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宗教传统,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原因:地处东西方的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2)作用: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析〗(1)特点:根据“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得出将东西方文化进行兼容并包,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宗教传统,创造出独特的阿拉伯文化。原因: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主要原因包括地处东西方的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阿拉伯帝国统治者及民众的好学精神及知识创造等。(2)作用:根据“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可得出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传播各民族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和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明清之际“西学”的不同评价观点内容观点一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佛教进入中国那一次外,外来文明对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震撼,都不是很大,直到明清两代西洋知识、思想与信仰逐渐有一个加速度进入中国,中国才又一次真正受到了根本性的文化震撼。观点二作为反宗教改革运动的中心组织-耶稣会,它不仅敌视一切新的思潮,如近代科学、思想自由、个性解放、人文主义、民族主义与教会的民族化,而且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规定了耶稣会士传入中国的并不可能是先进的科学,也就规定了耶稣会的世界观与思想方法对中国的科学与思想不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观点三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天文学,其功绩在于使中国在17世纪初即得以了解最终成长为现代天文学的西方天文学,使中国开始走入世界天文学的共同轨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学东渐”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示例:主题:耶稣会士对西学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科学的发展。阐述:耶稣会士-西学传播的这一奇特媒介的身份和使命决定了所传西学必定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带来的西学在当时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但是却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在耶稣会士传播的科学技术知识中,天文学知识最为重要,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首先,第谷体系当时比哥白尼体系更精确,也比当时中国天文学更优越,所以汤若望等人选择这一体系有科学上的理由。其次,汤若望等人不仅不仇视哥白尼学说,事实上还向中国作了介绍和积极评价。再次,最终向中国全面介绍哥白尼学说的仍是耶稣会士。由汤若望、邓玉函、龙华民、罗雅谷主持编写的《崇祯历书》(《西洋新法历书》),将哥白尼列为四大名家之一,而且《天体运行论》是修撰《崇祯历书》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总而言之,虽然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作用有限,但不可否认,他们传播的西学知识在中国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是探究结论论证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天文学,其功绩在于使中国在17世纪初即得以了解最终成长为现代天文学的西方天文学,使中国开始走入世界天文学的共同轨道”得出主题为耶稣会士对西学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科学的发展。可从天文学的角度阐述对中国科学的贡献,总而言之,虽然耶稣会士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作用有限,但不可否认,他们传播的西学知识在中国确实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3第1~第8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论语·雍也》记载“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荀子·王制》记载“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思想()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相结合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地主间的利益 D.强调统治者应加强道德修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论语·雍也》强调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荀子·王制》强调人的重要性,说明儒家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和地位,体现了人文精神,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君主权力的论述和对君主的要求,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立的地主和民众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人的普遍认知,而非单独指统治者,排除D项。故选B项。2.朱熹认为:“致知力行,论其先后,固然以致知为先;然论其轻重,则当以力行为重。”王阳明主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由此可知,二者()A.在求理途径上相互矛盾 B.对格物致知都进行了批判C.都突出了实践的重要地位 D.都强调践行道德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明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强调“致知力行”,虽认为致知在先,但更重视力行;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也体现了对行的重视,二者都突出了实践的重要地位,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两者的相同点而非两者的矛盾,排除A项;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不是批判,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强调践行道德”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便也风云星宿、图道运变,奠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A.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多元性 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C.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 D.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两汉时期和魏晋时期,佛学都根据当时社会的流行思潮进行调整,借助社会流行思潮进行传播,由此可知体现了佛教较强的调适性,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佛教的调整,不能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佛教自我调整以适应中国传统文化,而非冲击传统文化,排除B;是时代潮流影响了文化发展,而非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排除D。4.下表所示为古代日本重要人物的主要成就。据此可知()人物成就山上亿良带着《游仙窟》《王勃集》等诗文回日本后,写就了《沉疴自哀文》,引用了《抱朴子》《游仙窟》等经典书籍空海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诗脑题》《诗仪》等书排比编纂为诗论集《文镜秘府论》《文笔眼心超》吉备真备教授皇太子阿部内亲王(孝谦天皇)《汉书》和《礼记》,并在大学教授五经、三史、明法等A.汉字的传入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契机 B.儒、佛思想在日本迎来了黄金时代C.日本文化的主要思潮由欧洲转向中国 D.日本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汲取和应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带着《游仙窟》《王勃集》等诗文回日本后……《游仙窟》等经典书籍”、“以《文心雕龙》为鉴,将《新定诗格》《诗格》……排比编纂为诗论集”、教授皇太子……《汉书》和《礼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注重对中国文化的汲取和应用,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汉字的传入成为日本文化发展的契机,排除A项;佛教思想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日本文化的主要思潮应该是从中国转向欧洲,排除C项。故选D项。5.孟德斯鸠认为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中国法律——“礼”,是“养成宽仁温厚,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霍尔巴赫也认为,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道德是人们唯一的宗教。这表明()A.中国古代的文明发展比欧洲优越 B.中国传统文化利于启迪欧洲的思想解放C.儒家思想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来源 D.东西方国家交流频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礼’,是“养成宽仁温厚,维持人民内部和平和良好秩序,以及消灭由暴戾性情所产生的一切邪恶的极其适当的方法”“中国可算是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道德是人们唯一的宗教”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赞美,利于启迪欧洲的思想解放,B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定中国古代文明优越于欧洲,排除A项;儒家思想与启蒙运动思想有契合的地方,但并不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来源,排除C项;东西方国家交流频繁促进了文化的融合,材料并未反映,排除D项。故选B项。6.据考古发现,在叙利亚东部的米塔尼的壁画中有埃及女神哈索的形象:在叙利亚一些铜碗的象牙柄以及碗上的装饰图案都有埃及的主题,特别是对埃及服装、带翅的圣虫和鹰头狮身像的仿制。在巴勒斯坦发现了从埃及进口的带有波状花纹和手柄的圆柱型容器。这可用于印证()A.古代埃及与西亚国家存在商业文化交流 B.古代埃及艺术品受宗教影响较大C.西亚文化具有汲取和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D.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艺术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西亚地区绘画、器皿、服饰深受埃及风格影响,还发现了从埃及进口的带有波状花纹和手柄的圆柱型容器,可知古代埃及与西亚国家存在商业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古代西亚地区的艺术品而非埃及,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亚文化的创新性,只涉及了对埃及文化的吸收,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国家和国家间的交往而非民族间的文化融合,排除D项。故选A项。7.有学者指出,古代希腊艺术家们在观察生活或创作构思时,并不是根据神的谕示或权威的独断,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用全部的身心去研究自然和人本身。因此,索福克勒斯创作出《俄狄浦斯王》,希罗多德讲述着他的《历史》,菲迪亚斯设计创作了帕特农神庙及雅典娜神像。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希腊()A.成为欧洲史学发展的源头 B.人文精神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C.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巨大 D.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该学者在论述中强调了古代希腊艺术家们从现实生活出发,研究自然和人本身的创作理念,并通过举例索福克勒斯、希罗多德和菲迪亚斯的作品,来阐述这种理念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这表明古代希腊艺术注重对人性和自然的真实描绘,追求理想的美,体现了人文精神。因此,该学者意在说明的是古代希腊的人文精神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B项正确;材料除了提到史学外,还提到戏剧和雕塑等,排除A项;“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巨大”的说法成立,但材料中未涉及到地理因素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哲学家,涉及到戏剧家和史学家等,排除D项。故选B项。8.俄罗斯在接受基督教以前,东斯拉夫多神教的所有庙宇和房屋都是用木头建成的。而基辅罗斯的第一批石制教堂是由希腊工匠们建造的,同时罗斯建筑师对十字穹窿教堂建筑体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制造了新的圆锥顶、柱状教堂建筑形式,建造了俄罗斯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可用于说明()A.俄罗斯文化是东西文化的混合体 B.日耳曼人在反抗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C.拜占庭帝国广泛继承古希腊文化 D.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的俄罗斯。根据材料“俄罗斯在接受基督教以前”“希腊工匠”“俄罗斯圣索菲亚大教堂”及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是基督教国家,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其典型建筑,这反映了拜占庭帝国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俄罗斯是“东西文化混合体”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信息与日耳曼人反抗蒙古的斗争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拜占庭帝国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据记载,朝鲜三国时期积极模仿唐朝律令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并按照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设置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形成以天皇为中心、以中央集权为形式、以唐律为法制基础的律令制国家。由此可知A.《唐律》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B.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C.中国文化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D.周边国家深受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朝鲜三国时期积极模仿唐朝律令日本通过“大化改新”以唐律为法制基础的律令制国家。”可分析出朝鲜、日本受到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唐律》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朝鲜、日本,无法体现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排除B项;中国文化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0.玛雅人笃信宗教,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玉米神等。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视为上帝的化身。此外,他们还推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这些说明()A.玛雅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 B.宗教崇拜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C.玛雅人的生活充满着宗教色彩 D.太阳神在国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玛雅文明时期(美洲)。据题意可知,玛雅人笃信宗教,推行祖先崇拜,而且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这些都体现了玛雅人生活中宗教色彩浓郁,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排除A项;“决定因素”表述过于绝对,国家统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B项;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但并不代表它在国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面为印欧人早期迁移路线图(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据此可知,印欧人的迁移A.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B.导致了古代文明的覆灭C.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D.以传播游牧文化为目的〖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印欧人从发源地向欧洲、地中海、中东亚迁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A项正确;印欧进入伊朗高原,在征服了土著人后,建立了辉煌的古波斯文明,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形成新文明,排除B项;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开始向四面八方迁徙,但图片不能直接体现,排除C项;印欧人为了生存,开始了漫长的大迁徙,排除D项。故选A。12.4~6世纪,内徙至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如匈奴首领刘渊,习读《易经》《尚书,尤好《左氏春秋》,至于孙吴兵法、先秦诸子,无不综览。鲜卑、氐和羌等民族也逐渐接受并使用汉语、汉文,以学习中原先进的礼仪制度和传统文化。这些现象的出现A.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 B.反映了游牧民族丰富了农耕文明C.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 D.表明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徙至中原地区的北方诸族学习汉族礼仪文化,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原地区向少数民族学习,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判断北方地区民族交融进程是否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世界总人口165018.318.32.45.45亿175019.213.11.67.28亿185022.78.15.111.71亿190024.97.49.01608亿A.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人口变化受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C.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 D.奴隶贸易促使美洲丧失大量人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50~1900年(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高产作物马铃薯等被引进到欧洲,再加上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欧洲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因此这一时段欧洲人口增加快;非洲因三角贸易,大量黑奴被贩卖至美洲,因而人口下降迅速;美洲因殖民者的种族屠杀,再加上欧洲殖民者将流行疾病带到美洲,因此美洲人口迅速下降,后来人口比例增加是因为奴隶贸易从非洲运来了大量劳动力以及技术革命吸引大量移民等等。因此,材料说明随着世界市场扩展,世界各大洲联系加强,导致人口变化,B项正确;奴隶贸易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非洲人口大量减少不是因为技术革命,排除C项;奴隶贸易促使非洲丧失大量人口,使美洲人口数量增长,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1870年统计,在爱达荷,华工在6579名矿工中占58.5%,达3853人;在俄勒冈,华工在3965名矿工中占61.2%,达2428人。在华盛顿、爱达荷和蒙大拿各州,约有1.5万名华工为北太平洋铁路线铺轨。在加利福尼亚的农场工人中,华工1870年占1/10,1880年占1/3,1884年占1/2。这说明()A.华工助推了近代美国西部经济发展 B.清政府迫于人口压力鼓励移民海外C.工业革命使美洲劳动力实现多元化 D.西方侵略势力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据题意可知,近代美国,无论实在爱达荷和俄勒冈的矿场中,还是在修建中央大铁路的工地上,华工都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为美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说明华工助推了近代美国西部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清政府是反对本国人口对外移民的,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华工的作用,不能体现美洲劳动力的多元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华工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并不能体现西方侵略势力对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掠夺,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迫害、驱赶犹太人;70~80年代,爆发了越南侵略柬埔寨、苏联侵略阿富汗、以色列侵略阿拉伯国家和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等战争,这些都使被迫害地区产生了大量难民。这反映了20世纪难民问题产生主要原因是()A.严重的自然灾害 B.宗教和部族矛盾C.经济的不断恶化 D.战争和地区冲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材料中明确提到希特勒迫害犹太人,以及越南、苏联、以色列、伊拉克等国家的侵略战争导致了大量难民的产生,这些都属于战争和地区冲突,这是20世纪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严重自然灾害导致难民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战争和侵略行为,宗教和部族矛盾不是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战争等冲突,而非经济恶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新加坡的开国元首曾回顾说,“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们发觉年轻人比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看到了这种倾向,我们学校里教投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的影响力,目的是要防止新加坡社会过度的西化”。由此可见,为应对社会的过度西化问题,新加坡政府A.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B.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C.彻底消除西方国家残余的殖民地文化 D.积极复兴传统民族文化〖答案〗B〖解析〗材料“我们学校里教投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的影响力”体现的是新加坡政府重视儒家思想的教育,说明的是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是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A排除;材料与消除殖民地文化残余无关,C排除;材料与复兴传统民族文化无关,D排除。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相继被纳入美国阵营,与美国联系日益紧密,其技术人才迁移美国的趋势也迅速加快。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中国等国家改革开放的开始,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全球化的大潮中,相应的,亚洲流向美国的技术人才也与日俱增。1949—1979年,中国向美技术移民现象并不常见,但自1980之后迅速增多。到2000年,中国、印度和菲律宾成为向美国输送科技人才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摘编自梁茂信《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教育部先后设立了多项基金和奖励计划,先后资助或支持了两万多名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教育部与西部地区建立实质性合作机制,先后组织归国留学生赴西部从事学术、科研与创业活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国政府大力投资和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一大批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精英回国发展。至2018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51.94万人,创历史新高。——摘编自吴瑞君、陈程《我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趋势及引才政策创新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向美国技术移民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人才流动的认识。〖答案〗(1)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中美关系改善;美国科技文化的领先地位。(2)特点:政府支持,政策灵活;国家建设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原因多元,形式多样;数量不断增多,回流趋势增强。作用:有利于提升整体人才素质,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科技竞争力;推动西部开发建设,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换经济增长动力。(3)认识:增强国家实力;重视科技人才;加大科技投入;弘扬爱国主义。〖解析〗【小问1】原因:根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相继被纳入美国阵营,与美国联系日益紧密,其技术人才迁移美国的趋势也迅速加快……”,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美国科技文化的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随着中国等国家改革开放的开始,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全球化的大潮中,相应的,亚洲流向美国的技术人才也与日俱增……”,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根据材料一“……1949—1979年,中国向美技术移民现象并不常见,但自1980之后迅速增多。到2000年,中国、印度和菲律宾成为向美国输送科技人才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美关系改善;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小问2】特点: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教育部先后设立了多项基金和奖励计划,先后资助或支持了两万多名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政府支持,政策灵活;根据材料二“……教育部与西部地区建立实质性合作机制,先后组织归国留学生赴西部从事学术、科研与创业活动,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国家建设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根据材料二“……中国政府大力投资和鼓励高新技术的发展,一大批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精英回国发展。至2018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达51.94万人,创历史新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数量不断增多,回流趋势增强;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19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主要特点还有:原因多元,形式多样。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提升整体人才素质,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科技竞争力;推动西部开发建设,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等方面概括1990年代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作用。【小问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