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期中学业水平检测(二)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患下列哪种疾病时机体内环境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A.1型糖尿病B.高原性肺水肿
C.稀释性低钠血症D.镰状细胞贫血
2.图中甲为红细胞,A、B、C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A代表组织液,可为甲提供氧气和养料
B.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增多
C.A、B、C的pH稳态与内环境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D.人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要通过内环境
3.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在形态上具有轴突和树突两种突起,它们的区别构成了神经元的极性。中国
科学家发现GSK-3伙蛋白激酶)与神经元极性的形成有关:GSK邵的活性在未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比较
均匀,在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轴突中GSK-3p的活性比树突中的要低。如果GSK-3P活性太高,神经元
就会没有轴突,如果GSK-3。活性太低,就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神经元的功能与其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B.神经元的极性保证了信号传导不会紊乱
C.可以通过抑制GSK-3p的活性来诱导轴突的形成
D.提高GSK-3P的活性有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
4.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液)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1中①②③④表示
神经纤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兴奋传导到②时电位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
C.若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会减小
D.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
5.用火柴棍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脚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脚趾呈扇形张开,该
现象在婴儿6~18个月时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属于非条件反射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
C.该现象的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
6.乙酰胆碱(Ach)持续刺激突触后膜会导致突触后膜出现脱敏现象,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对该过程的
分析错误的是()
A.状态①下钠离子通道关闭,但仍有其他离子进出该细胞
B.Ach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Na+主动运输到细胞内,细胞进入状态②
C.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也会导致状态③的发生
D.脱敏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过度或过强的刺激
7.(2021东北育才等8省重点高中新高考高三联考)某人因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困难、高烧、少尿的症状,
检查发现其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等成分,被确诊为感染性肺水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A.患者呼吸困难导致体内CO2潴留、血浆pH降低
B.皮肤血管舒张及汗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患者的散热
C.排尿量减少是体液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无关
D.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8.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有关的4个实验:
①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一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注入静脉一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一胰腺分泌胰液
对上述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
B.促胰液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支配
C.①与③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
D.在稀盐酸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
9.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来进行的。临床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血液
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TSH的水平降低,但TRH的水平正常或降低,也可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都可能引起甲亢
B.甲亢患者通常会出现反应迟钝的症状
C.TSH和甲状腺激素可能对TRH的分泌均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D.轴系中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10.人受到惊吓时,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另一方面还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
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对两种调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激素调节
B.两种调节方式中信息分子种类相同
C.后者的调节反应速度通常比前者快且持续时间短
D.心脏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
11.[2021新高考八省(市)1月联考,重庆卷]CAR-T细胞疗法又叫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可用于治疗成
人复发性、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癌。该疗法通过提取患者体内T细胞,经体外改造(使T细胞产生既能识
别癌细胞又能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发挥抗癌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回输细胞参与免疫监控与清除
B.嵌合抗原受体能与癌细胞表面特定蛋白结合
C.回输细胞可引起癌细胞裂解死亡
D.改造前的T细胞不具有识别癌细胞的能力
12.(2021河北张家口高二期中)如图甲表示叶柄的结构,图乙表示叶子脱落与叶柄离层远基端生长素和
近基端生长素的相对含量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近某端
不脱落脱落加速脱落
叶子脱落与叶柄离层远基端生长素
和近基端牛长索的相对含疑的关系
乙
A.生长素只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发育中的种子等
B.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等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柄脱落
C.当两端浓度不存在差异或远基端生长素浓度大于近基端时,叶柄会脱落
D.生长素的相对含量会影响叶柄脱落,可能是生长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13.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探究。下列对相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尖端下面的一段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了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够透过琼脂片往下传递
C.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实验证明r引起胚芽鞘弯曲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14.(2021湖南师大附中高二期中)关于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有2种学说。观点1:在顶端优势形成
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抗衡,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抑制侧芽的生长,而根合成
的细胞分裂素向上运输促进侧芽的生长,因而植物发育成了“下宽上尖”的宝塔形。观点2:顶芽能优先享
用由根部和叶片运来的营养物质而优先生长,侧芽则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养分而生长受到抑制。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观点均能解释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B.事实“在切除顶芽后的断面上施加生长素,侧芽生长受到抑制”支持观点1
C.事实“外源细胞分裂素施于受顶芽抑制的侧芽,侧芽正常生长”支持观点1
D.事实“打破顶端优势后,植株侧芽所在部位养分含量未增加”支持观点2
15.(2020安徽合肥一中高二期末)研究人员对陆生型空心莲子草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IAA,探究IAA对
空心莲子草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目清水
•
US□50mg•L-'
1
Z4
W
把
运31
二21
因
5H01
绘
=2()100
K天数/d
A.对照组根系的生命活动也受到IAA调节
B.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C.对叶片进行不同浓度IAA处理时,需保证喷施天数、每天喷施次数及溶液用量一致
D.在0-100rng-L-1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可确定IAA促进根系合成可溶性蛋白质的最适浓度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神经一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的调节机制;反馈调节可理解为一种“自我反省”的调
节方式,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类型;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对上述概念的辨析错误的是
()
A.在神经一体液调节中,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B.神经调节方式为正反馈,激素调节方式为负反馈
C.激素调节中存在分级调节,神经调节中不存在分级调节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17.下图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①~④等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
错误的是()
神经系统卜
7肿瘤坏死
3?因子等
内分泌系统卜I:扰索《免疫系统|
A.图中的信息分子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C.②和③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
D.④是细胞因子,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8.南瓜的突变体可分为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类型,某课题组通过叶片喷洒赤霉素和生
长素进行茎伸长量的研究。下列据图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
口正常南瓜
-3535□南瓜突变体
三
3030
书
乂2020
-
一1010
赢00I』』!J.
0525125
生长索浓度/(ixmcl•L』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
B.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为相互促进
C.实验使用的南瓜突变体为上述激素不敏感型
D.赤霉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9.(2020湖南长沙一中、师大附中高二上期末联考改编)垂体被称为“内分泌王国”,可分为垂体前叶和垂
体后叶。垂体前叶又称为“腺垂体”,能合成多种激素;垂体后叶又称为“神经垂体”,它本身并不合成激素,
主要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运送到其内的激素。以下关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由腺垂体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集合管等靶器官
B.神经垂体属于神经系统,腺垂体属于内分泌系统
C.垂体分泌微量的促甲状腺激素能高效调节甲状腺功能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储存在垂体后叶中
20.调节性T细胞由胸腺产生,通过抑制潜在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在乳腺癌等恶性疾病中发现调节性T细胞明显增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能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
B.自身免疫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的
C.调节性T细胞可能在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中起作用
D.接受骨髓移植的机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会下降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电解质的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通常所说的电解质紊乱指血液中的钾、钠、
镁、钙等偏离了正常值的范围。电解质出现紊乱会造成人体代谢失衡,进而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疾病。
生活中多数的电解质紊乱往往是由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造成的。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其中对渗透压影响更大,原因
是。
(2)偶尔吃咸的食物(填"会”或“不会”)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持续升高,理由
是O
(3)钙离子内流是诱发乙酰胆碱释放的必要环节,而镁离子会抑制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当血镁浓度升
高时,会(填"抑制”或"促进”)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释放,从而使肌肉。
(4)“酸性体质论”中更多摄入碱性食物身体才会健康的观点是错误的,判断依据
是O
22.(12分)GLP-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
下,GLP-1才发挥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时,不会使其进一步降低。肠道进食可以促进人体整个肠
道内GLP-1的分泌,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l)GLP-l分泌后,一方面在促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另一方面通过促
进肝脏分泌激素FGF21抑制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该过程中表
现为协同作用的激素有。
(2)研究人员开发的新一代降糖药物索马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有口服片剂和注射针剂两种。实验发
现,同样的治疗效果,注射用药量是口服用药量的1/10»推测口服疗效低于注射疗效的原因
是o
(3)1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索马鲁肽(填“能”或“不能”)用于治疗
1型糖尿病,理由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与传统降糖药相比,
索马鲁肽这类降糖药的优点是o
23.(12分)肠分泌细胞可直接与迷走神经形成突触,将肠腔内的葡萄糖信息快速传给大脑,使大脑感觉到
兴奋并对葡萄糖产生渴望,俗称糖瘾,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表示葡萄糖
■表示谷氨酸
金走神经,表示多巴胺
♦♦肠腔
(1)肠腔内的葡萄糖与肠分泌细胞膜上的SGLT1蛋白特异性结合会促进肠分泌细胞分泌作用
于突触后膜,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
(2)吃甜食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多巴胺传递愉悦感。有糖瘾的人要获得与之前相同的愉悦感
需摄入更多的糖,据此推测糖瘾是食糖量增多导致神经元兴奋性的结果。若据此原理研发作用
于突触的药物戒掉糖瘾,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写出一条即可)。
(3)同时给多只小鼠提供清水、人造甜味剂和葡萄糖水,最初小鼠对三者的选择频率相同,48h后它们几
乎都只从含葡萄糖的瓶子里喝水,发生了明显的糖偏好。研究表明,激活大脑的cNST神经细胞是产生糖
偏好所必需的,为验证该结论,把健康小鼠用标记的神经活动替代物处理后,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提供上述
三种试剂。(注:已知可以通过标记神经活动的替代物来检测cNST区域是否被激活,若该区域有显著的
标记信号,则表明被激活。)
①实验中对照组是o
②一段时间后检查它们的大脑,预测结果是»
24.(10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新冠疫苗已取得阶段
性进展。图甲为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过程,图乙为两种使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疫苗f但'
图甲
方法①:注射抗体
、/
'、、方法②:注射抗原
时向/日
注射时间
图乙
(1)由图甲可知,B细胞的活化需要个信号刺激和物质的作用。
(2)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会使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原因
是。
(3)图乙中方法①和方法②比较,方法能获得更持久的免疫,理由
是:
(4)新冠疫苗设计的原理就是让人自身免疫系统识别病毒,故可采用灭活的病毒、
等来制造疫苗。
25.(10分)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调节网络调控的。下图表示三种植物激素及
2,4-D的相互作用模型,其中①②③表示植物激素。
⑴激素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如2,4-D这种,由人工合成并对植物生长、发育
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o
(2)激素①和协调促进细胞的分裂,前者主要促进的分裂,后者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
农业生产中,农民通过将芫荽(香菜)的种子放在流动的河流或深井中进行浸泡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这种
做法与(填“赤霉素”或"脱落酸”)的相关性最大。
(3)高浓度的①能够促进(植物激素)的合成,但当该激素合成过多时,又会抑制激素①的作用,这
种调节方式是调节。
(4)研究表明,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
雄花。这一事实说明。
答案全解全析
1.D2.A3.D4.B5.B6.B7.C8.B
9.B10.D11.D12.B13.A14.D15.D16.BCD
17.D18.ABD19.C20.A
1.D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
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都处于稳定状态,若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则会引起相应的疾病,如血
钙含量过低会引起肌肉抽搐,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的含量高于正常
值,A不符合题意;高原性肺水肿是由肺泡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的组织液增多,内环境成分发生
明显变化,B不符合题意;稀释性低钠血症是由血浆中钠含量过低导致的,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C不
符合题意;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血红蛋白发生改变,人体内环境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D符
合题意。
2.A根据题图分析,甲为红细胞,A是甲直接生存的环境,所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A错误;
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A(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大量进入B(组织液)中,导致B增多,B正确;内
环境中的HCO3,H2cO3等物质能够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C正确;内环境是人体内大多数细胞与
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3.D神经元的功能与其结构特点密切相关,A正确;GSK-3伙蛋白激酶)与神经元极性的形成有关,GSK-
3P的活性与轴突的形成有关,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突触(由轴突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
突形成)的参与,因此神经元的极性保证了信号传导不会紊乱,B正确;由题意可知,如果GSK-3P的活性太
低,就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C正确;如果GSK-3p的活性太高,神经元会没有轴突,这样无法形成突触,因此
提高GSK-3p的活性,不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D错误。
4.B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
兴奋处的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
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兴奋在神
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单向传递。刺激①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
奋传导方向相同,A错误;兴奋传导到②时,会产生动作电位,之后恢复静息电位,膜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B
正确;若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兴奋时Na+内流增多,动作电位峰值增大,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幅度会增
大,C错误;若将阻断Na+通道的麻醉剂放在④处,兴奋不能传到③处,电流计指针不能发生第二次偏转,D
错误。
5.B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
射叫作条件反射。新生儿完成题述动作为非条件反射,A正确;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内脏运动神
经,B错误;6~18个月的婴儿高级中枢逐渐发育完全,题述现象的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
调控,C正确;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随着婴儿的成长发育,该代表区逐渐发育
成熟,可以控制脚趾的运动,D正确。
6.B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强,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膜电位,A正确;Ach与
位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Na+内流,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若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乙酰胆碱不
能被分解而持续发挥作用,会导致突触后膜出现脱敏现象,C正确;脱敏可以使通道蛋白关闭,避免突触后
膜持续兴奋,可以保护神经元免受过度或过强的刺激,D正确。
7.C体内水过多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
少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一尿量增加。根据题干可知,某人因肺部感染已经出现了呼吸
困难、肺水肿的症状,肺间质和肺泡壁液体潴留,影响了CO?的弥散,导致体内CO?含量偏高、血浆pH
变小,A正确;患者出现高烧症状以后,必须进行必要的降温处理,让体温尽快降下来,这时机体的散热会增
加,皮肤血管舒张及汗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患者的散热,B正确;患者排尿量减少涉及抗利尿激素的作用,而
该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且该过程中下丘脑可作为渗透压感受器参与调控,故排尿量减少
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与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有关,C错误;由于病人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
有蛋白质等成分,使得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而吸水,引起肺部组织液增加,D正确。
8.B由题述实验分析可知,促胰液素的靶器官是胰腺,可促进其分泌胰液,A正确;根据实验①③可知,促
胰液素的分泌不受神经系统支配,B错误;减法原理是指在对照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
因素,①与③组成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去除神经,采用的方法是减法原理,C正确;由题述实验分
析可知,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液的分泌,D正确。
9.B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
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如果下丘脑或垂体发生病变,则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异
常,有可能引起甲亢,A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亢患者通常会出现反应较快的症
状,B错误;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TSH的水平降低,但TRH的水平正常或降低,也可升高,所以TSH和甲状
腺激素可能对TRH的分泌均具有反馈调节作用,C正确;轴系中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
机体的稳态,D正确。
10.D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分
泌激素(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使心跳加快,调节方式为神经一体液调节,A错误。神经调节中的信息分
子为神经递质,体液调节中的信息分子是激素等,B错误;前者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后者的调节方式为
神经一体液调节,其中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通常比较慢,作用时间较长,神经调节的反应较迅速,作用时间
短暂,C错误;内脏的活动一般同时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D正确。
H.DCAR-T细胞疗法是嵌合了抗原受体的T细胞疗法。因为癌细胞会表达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抗原,
所以在实验室里制备可结合这些抗原的受体,让它在T细胞中表达,从而可以直接找到癌细胞并进行杀
灭,相当于给T细胞加了一个可以定向导航追踪癌细胞的GPSo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找到癌细胞的
特征信息并传递到T细胞内让它可以识别肿瘤细胞,我们还需要在体外对改造后的T细胞进行培养,使
其达到足够的数量,再将其回输到患者体内进行治疗,这就是CAR-T细胞疗法的整个过程。CAR-T细胞
与人体中原有的T细胞相比,其优越性在于CAR-T细胞可以表达癌细胞抗原的受体,直接找到癌细胞并
进行杀灭,故回输细胞参与免疫监控和清除,A正确;CAR-T细胞表达了癌细胞表面抗原的受体,能与癌细
胞表面特定抗原结合,B正确;CAR-T细胞可以表达癌细胞抗原的受体,直接找到癌细胞并进行杀灭,C正
确;T细胞能识别抗原,改造前的T细胞具有识别癌细胞的能力,D错误。
12.B据图可知,植物叶片的脱落与激素调节有关,离层远基端生长素含量高可抑制叶片脱落,离层近基
端生长素含量高可促进叶片脱落。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
部位,如胚芽鞘、发育中的种子等,A错误;据图乙可知,当远基端生长素浓度等于近基端生长素浓度时,叶
柄脱落,B正确;当两端浓度不存在差异或远基端生长素浓度小于近基端时,叶柄会脱落,且近基端生长素
浓度越高,远基端生长素浓度越低,越有利于叶片脱落,C错误;生长素的相对含量会影响叶柄脱落,可能是
生长素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动,生长素是植物激素不能直接参与代谢,但可以调节代谢活动,D错误。
13.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没有证明
这种"影响”是某种化学物质,A错误;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
给下部,B正确;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
确;温特实验证明了引起胚芽鞘弯曲的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D正确。
14.D题述两种观点均能解释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A正确;在切除顶芽后的断面
上施加生长素,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说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支持观点1,B正确;事实“外源
细胞分裂素施于受顶芽抑制的侧芽,侧芽正常生长”,说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抗衡,支持观
点1,C正确;观点2:顶芽能优先享用由根部和叶片运来的营养物质而优先生长,侧芽则由于得不到充足
的养分而生长受到抑制,则打破顶端优势后,侧芽会得到充足的养分,也就是说植株侧芽所在部位养分含
量增加才能支持观点2,D错误。
15.D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
适浓度。据图可知,对照组随着生长天数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可推测植物自身也会产生IAA
影响根系的生命活动,A正确;题述实验的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B正确;根据
等量原则,对叶片进行不同浓度IAA处理时,喷施天数、每天喷施次数及溶液用量等无关变量需保持一
致,C正确;据图可知,在0-100mg-L-'范围内,随IAA浓度增加,空心莲子草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
因此促进根系合成可溶性蛋白质的最适浓度可能大于10()mgL」,D错误。
16.BCD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
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其中,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反馈,起抑制作用的称为负反馈。分级调节是
指激素调节的一种方式,像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分层调控就是分级调节。在神经一体液调
节中,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
一个环节,A正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负反馈调节是激素调节的主要调节机制,B错误;神经调节
中存在分级调节,如膝跳反射中枢在脊髓,脊髓受大脑调控,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
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17.D图示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该调节网络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图中
神经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免疫系统分泌的细胞因子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
正确;内分泌系统中的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即①包括甲状腺激素,它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
确;②还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③可以是Na\K+等,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C正确;细胞因子不
是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的,D错误。
18.ABD根据题目分析,给正常南瓜和南瓜突变体施加赤霉素后,正常南瓜茎伸长量随赤霉素浓度的增
加而增加,而南瓜突变体茎伸长量没有明显变化;给正常南瓜和南瓜突变体施加生长素后,正常南瓜随生
长素浓度增加茎伸长量先增加后降低,而南瓜突变体茎伸长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给南瓜突变体加入相
应的植物激素也不能促进其生长,因此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浓度和
南瓜的种类,A错误;从图中不能得出生长素和赤霉素的相互关系,B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实验使用的南瓜
突变体为激素不敏感型,C正确;图中赤霉素对南瓜茎的伸长均为促进作用,未体现出抑制作用,D错误。
19.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神经垂体)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等靶
器官,A错误;垂体被称为“内分泌王国”,脑垂体和神经垂体均属于内分泌系统,B错误;激素具有微量、高
效的特点,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调节甲状腺功能,C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
释放,作用于垂体前叶,促进垂体前叶合成和释放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
20.A由题意可知,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攻击自身组织、细胞及器官,而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和靶细胞
接触,使其裂解,故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能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A正确;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成
分发生免疫反应,而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的疾病,B错误;由题可知,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
能,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从而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C错误;接受骨髓移植后,机体出现排斥反应,
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D错误。
21.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1)无机盐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血浆中无
机盐微粒数目更多(2分)
(2)不会机体会通过调节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醛固酮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
加,对Na卡吸收减少,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3分)
(3)抑制松弛(不收缩等)
(4)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物质,当摄入一定的“碱性食物”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2分)
解析(1)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其中无机盐微粒数目更多,对渗透压影响更大。(2)当机体摄入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
压暂时升高,机体会通过调节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醛固酮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增加,对Na+的吸收减少,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因此偶尔吃咸的食物不会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持续升高。(3)镁离子会抑制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进而影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因此当血镁浓度
升高时,会抑制神经一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释放,从而使肌肉松弛。(4)正常人的血浆pH维持在
7.35~7.45,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物质,当摄入一定的“碱性食物”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
围内,不会明显改变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
22.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XI)胰岛B(1分)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与FGF21,GLP-1与
FGF21
(2)索马鲁肽是一种多肽,口服时易被消化道内的肽酶水解而失去药效
(3)不能(1分)降糖时GLP-1的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受损会降低药物的疗效具有葡萄糖
浓度依赖性降糖特性,可避免因剂量问题引发的低血糖现象
解析(I)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由图可知,GLP-1分泌后一方面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的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肝脏分泌激素FGF21进而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胰岛素和FGF21都能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
FGF21和GLP-1都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二者表现为协同作用。(2)GLP-1是一种多肽类激素,
口服时易被消化道内的肽酶水解而失去药效,所以口服疗效低于注射疗效。(3)索马鲁肽的靶细胞是胰
岛B细胞,而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故索马鲁肽不能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与传统降
糖药物相比,索马鲁肽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特性,可避免因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4篇)
- 2025科主任工作总结(18篇)
- 2024年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招聘考试真题
- 二年级音乐教学计划(18篇)
- 聚丙烯腈纤维性能测试考核试卷
- 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考核试卷
- 炸药及火工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与渠道开发考核试卷
- 自行车的经济效益分析考核试卷
- 体育会展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分析考核试卷
- 纺织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考核试卷
- 2024年口腔医疗相关项目招商引资方案
- 数字经济对广东省经济影响研究
- 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课后习题(附答案)
- 2024年上海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生政治课程)复习重点
- 财政局保密知识讲座
- 士兵军考模拟卷(化学)
- 大学军事理论课教程第三章军事思想第三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 王贵启-玉米田杂草发生发展及除草剂优解-合肥0728
- 电信全综合业务支撑维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除尘系统和相关安全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及检修、维修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