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混合元法:混合元法概论_第1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混合元法:混合元法概论_第2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混合元法:混合元法概论_第3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混合元法:混合元法概论_第4页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混合元法:混合元法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混合元法:混合元法概论1弹性力学基础1.1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在弹性力学中,基本方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这些方程主要包括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1.1.1平衡方程平衡方程基于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内部应力的分布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在三维空间中,平衡方程可以表示为:∂∂∂其中,σx,σy,σz1.1.2几何方程几何方程描述了物体的变形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在小变形假设下,几何方程可以简化为:ϵϵϵγγγ其中,ϵx,ϵy,ϵz1.1.3物理方程物理方程,也称为本构方程,描述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对于线弹性材料,物理方程遵循胡克定律:σσστττ其中,E是弹性模量,G是剪切模量。1.2应力应变关系应力应变关系是弹性力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描述了材料在受力作用下如何变形。对于各向同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可以简化为:σ其中,ν是泊松比,它反映了材料在横向变形时的特性。1.3边界条件与载荷在弹性力学问题中,边界条件和载荷是确定解的关键。边界条件可以分为位移边界条件和应力边界条件。1.3.1位移边界条件位移边界条件规定了物体在边界上的位移或位移的导数。例如,固定边界上的位移为零:u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如下代码来设置固定边界条件:#设置固定边界条件

defapply_fixed_boundary(u,v,w):

"""

应用固定边界条件,将边界上的位移设为零。

:paramu:x方向位移

:paramv:y方向位移

:paramw:z方向位移

"""

#假设边界在x=0处

u[:,0]=0

v[:,0]=0

w[:,0]=0

#示例

u=np.zeros((10,10))

v=np.zeros((10,10))

w=np.zeros((10,10))

apply_fixed_boundary(u,v,w)1.3.2应力边界条件应力边界条件规定了物体在边界上的应力或应力的导数。例如,压力载荷可以表示为:σ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如下代码来设置压力载荷:#设置压力载荷

defapply_pressure_load(sigma_n,p):

"""

应用压力载荷,将边界上的法向应力设为p。

:paramsigma_n:法向应力

:paramp:压力值

"""

#假设边界在y=0处

sigma_n[0,:]=p

#示例

sigma_n=np.zeros((10,10))

p=100#假设压力为100

apply_pressure_load(sigma_n,p)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正确设置对于求解弹性力学问题至关重要,它们确保了问题的唯一性和物理意义的正确性。在实际应用中,边界条件和载荷的类型和分布将根据具体问题而变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设置。2弹性力学数值方法:混合元法概论2.1混合元法的历史与背景混合元法(MixedFiniteElementMethod)作为弹性力学数值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该方法最初由工程师和数学家在解决结构力学问题时提出,旨在通过同时考虑位移和应力的独立变量,提供更准确的应力和应变场的数值解。与传统的位移元法相比,混合元法能够更好地处理应力奇异性和边界条件,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几何和材料非线性问题时,其优势更为明显。2.2混合元法的基本概念混合元法的核心在于将弹性力学问题的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一组积分方程,然后通过有限元离散化技术,将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位移和应力被视为独立的未知量,通过引入Lagrange乘子或使用适当的混合函数空间,确保满足平衡方程和本构关系。这种方法能够直接提供应力的高精度解,对于工程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2.2.1位移-应力混合元法介绍位移-应力混合元法是混合元法的一种具体实现,它在每个单元内同时求解位移和应力。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位移和应力插值函数,以确保数值解的稳定性和收敛性。通常,位移和应力的插值函数需要满足Babuska-Brezzi条件,即位移函数空间必须包含应力函数空间的零散度子空间。2.2.2示例:位移-应力混合元法的MATLAB实现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平面应力问题,需要使用位移-应力混合元法求解。下面是一个使用MATLAB进行数值模拟的示例代码:%定义材料属性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Pa

nu=0.3;%泊松比

lambda=E*nu/((1+nu)*(1-2*nu));%Lamé'sfirstparameter

mu=E/(2*(1+nu));%Lamé'ssecondparameter

%定义几何和网格

model=createpde();

importGeometry(model,'PlateHolePlanar.stl');

generateMesh(model,'Hmax',0.1);

%定义位移和应力的插值函数

V=VectorValued(2);

S=VectorValued(3);

%定义混合元法的弱形式

specifyCoefficients(model,'m',0,'d',0,'c',lambda+mu,'a',mu,'f',[0;0]);

applyBoundaryCondition(model,'dirichlet','Edge',3,'u',[0;0]);

applyBoundaryCondition(model,'neumann','Edge',1,'g',[1e6;0]);

%求解

results=solvepde(model);

u=results.NodalSolution;

stress=evaluateStress(results);

%可视化结果

pdeplot(model,'XYData',u(:,1),'ColorMap','jet');

title('位移场');

figure;

pdeplot(model,'XYData',stress(:,1),'ColorMap','jet');

title('应力场');2.2.3代码解释定义材料属性:首先,我们定义了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然后计算了Lamé参数,用于后续的本构关系计算。定义几何和网格:使用createpde函数创建一个PDE模型,然后导入一个包含孔的平板几何形状,并生成网格。定义位移和应力的插值函数:虽然MATLAB的PDE工具箱自动处理了位移和应力的插值,但在更复杂的混合元法实现中,这一步骤是必要的,以确保满足Babuska-Brezzi条件。定义混合元法的弱形式:通过specifyCoefficients函数定义了弹性力学问题的系数,包括Lamé参数。然后,通过applyBoundaryCondition函数应用了边界条件,包括位移边界条件和应力边界条件。求解:使用solvepde函数求解PDE模型,得到位移解u和应力解stress。可视化结果:最后,使用pdeplot函数可视化位移场和应力场,帮助理解解的分布。通过上述代码,我们可以看到位移-应力混合元法在MATLAB中的基本实现过程。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供位移的解,还能直接计算出应力场,对于工程分析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位移和应力插值函数,以及满足Babuska-Brezzi条件,是确保数值解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关键。3混合元法的数学基础3.1泛函分析基础泛函分析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函数空间的性质和结构,以及定义在这些空间上的线性和非线性算子。在弹性力学的数值方法中,泛函分析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用于理解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的解。混合元法尤其依赖于泛函分析中的概念,如Hilbert空间、Sobolev空间、以及算子的连续性和有界性。3.1.1Hilbert空间Hilbert空间是一种完备的内积空间,其中的元素可以是函数。在弹性力学中,我们通常考虑的是实Hilbert空间,其中的内积定义了函数的“长度”和“角度”,使得我们可以用几何直观来理解函数的性质。例如,对于一个定义在区域Ω上的函数fx,其在L∥3.1.2Sobolev空间Sobolev空间是Hilbert空间的一种,其中的函数不仅本身可积,其导数也在一定的意义下可积。在弹性力学中,Sobolev空间通常用于描述位移和应力场的光滑性。例如,H1Ω空间包含了所有在3.2变分原理与能量泛函变分原理是物理学和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它指出系统的状态可以通过能量泛函的极小化来确定。在弹性力学中,我们通常考虑的是最小势能原理,即系统的位移可以通过使总势能泛函达到最小值来确定。3.2.1最小势能原理考虑一个弹性体,其总势能泛函可以表示为:Π其中,ψ∇u是应变能密度,f是体力,t是表面力,u是位移场。最小势能原理要求找到使Πu3.3加权残值法与Galerkin方法加权残值法是一种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它通过将方程的残差与一组加权函数相乘并积分,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一组代数方程。Galerkin方法是加权残值法的一种,其中的加权函数与试函数相同,这使得方法在理论上具有最优的收敛性。3.3.1Galerkin方法示例假设我们有以下的弹性力学问题:−uσ其中,σ∇u是应力张量,u0首先,我们选择一组试函数{vi},它们在Γu上满足u其中,uiΩ这组方程可以写成矩阵形式:K其中,K是刚度矩阵,u是位移向量,F是外力向量。通过求解这组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位移场u的近似解。3.3.2代码示例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和SciPy库求解上述问题的简单代码示例: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sparseimportlil_matrix

fromscipy.sparse.linalgimportspsolve

#定义网格和试函数

N=100

v=np.linspace(0,1,N)

#定义刚度矩阵和外力向量

K=lil_matrix((N,N))

F=np.zeros(N)

#计算刚度矩阵和外力向量

foriinrange(N):

forjinrange(N):

K[i,j]=np.dot(np.gradient(v[i]),np.gradient(v[j]))

F[i]=np.dot(v[i],f)

#求解方程

u=spsolve(K.tocsr(),F)

#输出结果

print(u)请注意,上述代码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实际的弹性力学问题通常需要更复杂的网格和试函数,以及更精确的数值积分方法。此外,应力张量σ∇3.3.3结论混合元法的数学基础包括泛函分析、变分原理和加权残值法。通过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混合元法,以解决复杂的弹性力学问题。4混合元法的实现4.1有限元网格生成在弹性力学的数值分析中,有限元网格生成是将连续的结构体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的单元和节点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混合元法的实施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计算的精度和效率。4.1.1原理有限元网格生成通常基于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网格可以是规则的,如矩形或六面体网格,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如三角形或四面体网格。在混合元法中,网格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单元如何相互作用,以确保数值稳定性。4.1.2内容网格生成涉及以下步骤:1.定义几何域:首先,需要定义结构的几何形状,这可以通过CAD软件完成。2.选择单元类型:根据结构的性质和分析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如线性单元、二次单元等。3.划分网格:将几何域离散化为单元,单元的大小和形状需要根据精度要求和计算资源来调整。4.节点编号:为每个节点分配一个唯一的编号,以便在计算中引用。5.边界条件应用:确定哪些节点将受到边界条件的影响,并在网格中正确标记。4.1.3示例假设我们使用Python的meshpy库来生成一个简单的二维矩形网格。#导入meshpy库

importmeshpy.triangleastriangle

#定义几何域

points=[

(0,0),

(1,0),

(1,1),

(0,1),

]

#创建信息结构

info=triangle.MeshInfo()

info.set_points(points)

info.set_holes([(0.5,0.5)])

#设置网格生成参数

info.set_attribute_count(1)

info.set_max_volume(0.01)

#生成网格

mesh=triangle.build(info)

#输出节点和单元信息

print("Nodes:")

fornodeinmesh.points:

print(node)

print("Elements:")

forelementinmesh.elements:

print(element)4.2混合元的选择与配对混合元法结合了位移元和应力元,通过在单元内部同时求解位移和应力,以提高数值解的精度和稳定性。选择和配对混合元是确保方法有效性的关键步骤。4.2.1原理混合元的选择需要考虑单元的收敛性和数值稳定性。通常,位移元和应力元的阶数需要仔细匹配,以避免出现数值锁闭现象。例如,Brezzi条件是判断混合元是否稳定的一个重要准则。4.2.2内容混合元的选择与配对涉及以下考虑:1.位移元和应力元的阶数:位移元通常选择为二次或更高阶,而应力元则选择为一次或更低阶。2.满足Brezzi条件:确保所选的混合元满足Brezzi条件,以避免数值锁闭。3.单元形状:混合元法适用于多种单元形状,包括四边形、三角形、六面体等。4.2.3示例在混合元法中,一个常见的配对是使用二次位移元和一次应力元。以下是一个使用FEniCS库在Python中实现这种配对的示例。fromfenicsimport*

#创建网格

mesh=UnitSquareMesh(8,8)

#定义位移和应力函数空间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S=FunctionSpace(mesh,'DG',1)

#创建混合函数空间

W=V*S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bc=DirichletBC(W.sub(0),Constant((0,0)),boundary)

#定义变分问题

u,s=TrialFunctions(W)

v,t=TestFunctions(W)

f=Constant((0,-10))

a=inner(grad(u),grad(v))*dx+inner(s,t)*dx

L=inner(f,v)*dx

#求解混合元法

w=Function(W)

solve(a==L,w,bc)

#分解解

u,s=w.split()

#输出位移和应力

print("Displacement:")

print(u.vector().get_local())

print("Stress:")

print(s.vector().get_local())4.3数值积分与求解过程混合元法的求解过程涉及到数值积分,这是计算单元内部的应力和应变分布的关键步骤。正确的数值积分方案可以显著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4.3.1原理数值积分通常使用高斯积分点来近似单元内部的积分。高斯积分点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单元的形状和阶数。对于混合元法,选择适当的积分点以确保位移和应力的正确耦合是至关重要的。4.3.2内容数值积分与求解过程包括:1.定义变分形式:基于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定义位移和应力的变分形式。2.选择积分点:根据单元的类型和阶数,选择合适的高斯积分点。3.求解线性系统:将变分问题离散化为线性系统,并使用适当的求解器求解。4.后处理:分析和可视化求解结果,如位移、应力和应变分布。4.3.3示例在FEniCS中,数值积分点的选择和求解过程可以通过定义变分形式和求解器来实现。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在混合元法中使用数值积分。fromfenicsimport*

#创建网格

mesh=UnitSquareMesh(8,8)

#定义位移和应力函数空间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S=FunctionSpace(mesh,'DG',1)

#创建混合函数空间

W=V*S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bc=DirichletBC(W.sub(0),Constant((0,0)),boundary)

#定义变分问题

u,s=TrialFunctions(W)

v,t=TestFunctions(W)

f=Constant((0,-10))

a=inner(grad(u),grad(v))*dx+inner(s,t)*dx

L=inner(f,v)*dx

#设置数值积分点

parameters["form_compiler"]["quadrature_degree"]=4

#求解混合元法

w=Function(W)

solve(a==L,w,bc)

#分解解

u,s=w.split()

#输出位移和应力

print("Displacement:")

print(u.vector().get_local())

print("Stress:")

print(s.vector().get_local())在这个示例中,parameters["form_compiler"]["quadrature_degree"]用于设置数值积分的精度,确保了混合元法的正确求解。5混合元法在弹性力学中的应用5.1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5.1.1原理与内容在弹性力学中,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是两种常见的简化模型,用于分析薄板和厚板的应力应变分布。平面应力问题假设结构在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可以忽略,而平面应变问题则假设结构在厚度方向上的应变为零。混合元法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通过引入额外的未知量,如应力或应变,来提高数值解的精度和稳定性。5.1.1.1平面应力问题对于平面应力问题,弹性体的厚度远小于其平面尺寸,且在厚度方向上应力均匀分布,可以认为是零。此时,应力张量的第三个分量(垂直于平面的应力)可以忽略,问题简化为二维。5.1.1.2平面应变问题平面应变问题通常出现在厚度远大于平面尺寸的弹性体中,如大坝、隧道等。在这种情况下,弹性体在厚度方向上的应变可以认为是零,但应力可能不为零。问题同样可以简化为二维,但此时的应力和应变关系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5.1.2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平面应力问题,需要计算一个矩形板在边界条件下的应力分布。使用混合元法,我们可以引入应力作为额外的未知量,以提高解的精度。#示例代码:使用混合元法解决平面应力问题

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sparseimportlil_matrix

fromscipy.sparse.linalgimportspsolve

#定义材料属性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Pa

nu=0.3#泊松比

t=0.01#板的厚度,单位:m

#定义几何参数

L=1.0#板的长度,单位:m

W=0.5#板的宽度,单位:m

#定义网格参数

n=10#网格划分数量

#计算D矩阵(平面应力问题的弹性矩阵)

D=E/(1-nu**2)*np.array([[1,nu,0],[nu,1,0],[0,0,(1-nu)/2]])

#创建节点和单元列表

nodes=[(i*L/n,j*W/n)foriinrange(n+1)forjinrange(n+1)]

elements=[(i*(n+1)+j,(i+1)*(n+1)+j,(i+1)*(n+1)+j+1,i*(n+1)+j+1)foriinrange(n)forjinrange(n)]

#初始化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

K=lil_matrix((2*(n+1)**2,2*(n+1)**2))

F=np.zeros(2*(n+1)**2)

#应用边界条件

foriinrange(n+1):

K[2*i,2*i]=1e10

K[2*i+1,2*i+1]=1e10

#构建刚度矩阵

foreinelements:

#计算单元的刚度矩阵

Ke=np.zeros((8,8))

#这里省略了具体的积分过程,直接使用了单元的刚度矩阵

#假设Ke已经被正确计算

#更新全局刚度矩阵

foriinrange(4):

forjinrange(4):

K[2*e[i]:2*e[i]+2,2*e[j]:2*e[j]+2]+=Ke[2*i:2*i+2,2*j:2*j+2]

#应用载荷条件

#假设在右边界施加了均匀的横向力

F[-2]=-1e5*t

#求解位移向量

U=spsolve(K.tocsc(),F)

#计算应力

#这里省略了具体的计算过程,直接使用了位移向量来计算应力

#假设应力计算函数stress_calculator已经被定义

#stress=stress_calculator(U,nodes,elements,D)5.2维弹性问题5.2.1原理与内容三维弹性问题涉及到弹性体在三个方向上的应力和应变。混合元法在处理三维问题时,可以更有效地捕捉材料的复杂行为,如各向异性或非线性。通过在有限元分析中同时求解位移和应力,混合元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应力分布,这对于结构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5.2.2示例解决三维弹性问题时,混合元法需要处理六个独立的应力分量和三个位移分量。下面是一个简化示例,展示如何使用混合元法求解一个三维立方体在特定载荷下的应力分布。#示例代码:使用混合元法解决三维弹性问题

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sparseimportlil_matrix

fromscipy.sparse.linalgimportspsolve

#定义材料属性

E=200e9#弹性模量,单位:Pa

nu=0.3#泊松比

rho=7800#密度,单位:kg/m^3

#定义几何参数

L=1.0#立方体的边长,单位:m

#定义网格参数

n=5#网格划分数量

#计算C矩阵(三维弹性问题的弹性矩阵)

C=E/((1+nu)*(1-2*nu))*np.array([[1-nu,nu,nu,0,0,0],

[nu,1-nu,nu,0,0,0],

[nu,nu,1-nu,0,0,0],

[0,0,0,(1-2*nu)/2,0,0],

[0,0,0,0,(1-2*nu)/2,0],

[0,0,0,0,0,(1-2*nu)/2]])

#创建节点和单元列表

nodes=[(i*L/n,j*L/n,k*L/n)foriinrange(n+1)forjinrange(n+1)forkinrange(n+1)]

elements=[(i*(n+1)**2+j*(n+1)+k,

(i+1)*(n+1)**2+j*(n+1)+k,

(i+1)*(n+1)**2+(j+1)*(n+1)+k,

i*(n+1)**2+(j+1)*(n+1)+k,

i*(n+1)**2+j*(n+1)+(k+1),

(i+1)*(n+1)**2+j*(n+1)+(k+1),

(i+1)*(n+1)**2+(j+1)*(n+1)+(k+1),

i*(n+1)**2+(j+1)*(n+1)+(k+1))foriinrange(n)forjinrange(n)forkinrange(n)]

#初始化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

K=lil_matrix((3*(n+1)**3,3*(n+1)**3))

F=np.zeros(3*(n+1)**3)

#应用边界条件

#假设底部边界固定

foriinrange(n+1):

forjinrange(n+1):

K[3*(i*(n+1)+j),3*(i*(n+1)+j)]=1e10

K[3*(i*(n+1)+j)+1,3*(i*(n+1)+j)+1]=1e10

K[3*(i*(n+1)+j)+2,3*(i*(n+1)+j)+2]=1e10

#构建刚度矩阵

foreinelements:

#计算单元的刚度矩阵

Ke=np.zeros((24,24))

#这里省略了具体的积分过程,直接使用了单元的刚度矩阵

#假设Ke已经被正确计算

#更新全局刚度矩阵

foriinrange(8):

forjinrange(8):

K[3*e[i]:3*e[i]+3,3*e[j]:3*e[j]+3]+=Ke[3*i:3*i+3,3*j:3*j+3]

#应用载荷条件

#假设在顶部施加了均匀的压力

F[-3]=-1e5*L**2

#求解位移向量

U=spsolve(K.tocsc(),F)

#计算应力

#这里省略了具体的计算过程,直接使用了位移向量来计算应力

#假设应力计算函数stress_calculator已经被定义

#stress=stress_calculator(U,nodes,elements,C)5.3接触问题与摩擦5.3.1原理与内容接触问题在弹性力学中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摩擦则进一步增加了接触面之间的复杂性。混合元法在处理接触问题时,可以更准确地模拟接触面的应力分布和滑动行为。通过引入接触力和摩擦力作为额外的未知量,混合元法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接触分析结果。5.3.2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化示例,展示如何使用混合元法求解两个弹性体之间的接触问题,其中一个弹性体在另一个弹性体上滑动,存在摩擦力。#示例代码:使用混合元法解决接触问题与摩擦

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sparseimportlil_matrix

fromscipy.sparse.linalgimportspsolve

#定义材料属性

E1=200e9#弹性体1的弹性模量,单位:Pa

nu1=0.3#弹性体1的泊松比

E2=100e9#弹性体2的弹性模量,单位:Pa

nu2=0.25#弹性体2的泊松比

mu=0.5#摩擦系数

#定义几何参数

L1=1.0#弹性体1的长度,单位:m

W1=0.5#弹性体1的宽度,单位:m

H1=0.1#弹性体1的高度,单位:m

L2=1.0#弹性体2的长度,单位:m

W2=1.0#弹性体2的宽度,单位:m

H2=0.5#弹性体2的高度,单位:m

#定义网格参数

n1=10#弹性体1的网格划分数量

n2=5#弹性体2的网格划分数量

#计算D矩阵(平面应力问题的弹性矩阵)

D1=E1/(1-nu1**2)*np.array([[1,nu1,0],[nu1,1,0],[0,0,(1-nu1)/2]])

D2=E2/(1-nu2**2)*np.array([[1,nu2,0],[nu2,1,0],[0,0,(1-nu2)/2]])

#创建节点和单元列表

nodes1=[(i*L1/n1,j*W1/n1,0)foriinrange(n1+1)forjinrange(n1+1)]

nodes2=[(i*L2/n2,j*W2/n2,H1)foriinrange(n2+1)forjinrange(n2+1)]

elements1=[(i*(n1+1)+j,(i+1)*(n1+1)+j,(i+1)*(n1+1)+j+1,i*(n1+1)+j+1)foriinrange(n1)forjinrange(n1)]

elements2=[(i*(n2+1)+j,(i+1)*(n2+1)+j,(i+1)*(n2+1)+j+1,i*(n2+1)+j+1)foriinrange(n2)forjinrange(n2)]

#初始化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

K=lil_matrix((2*(n1+1)**2+2*(n2+1)**2,2*(n1+1)**2+2*(n2+1)**2))

F=np.zeros(2*(n1+1)**2+2*(n2+1)**2)

#构建刚度矩阵

#对于弹性体1

foreinelements1:

Ke=np.zeros((8,8))

#这里省略了具体的积分过程,直接使用了单元的刚度矩阵

#假设Ke已经被正确计算

foriinrange(4):

forjinrange(4):

K[2*e[i]:2*e[i]+2,2*e[j]:2*e[j]+2]+=Ke[2*i:2*i+2,2*j:2*j+2]

#对于弹性体2

foreinelements2:

Ke=np.zeros((8,8))

#这里省略了具体的积分过程,直接使用了单元的刚度矩阵

#假设Ke已经被正确计算

foriinrange(4):

forjinrange(4):

K[2*(n1+1)**2+2*e[i]:2*(n1+1)**2+2*e[i]+2,2*(n1+1)**2+2*e[j]:2*(n1+1)**2+2*e[j]+2]+=Ke[2*i:2*i+2,2*j:2*j+2]

#应用边界条件

#假设弹性体1的底部边界固定

foriinrange(n1+1):

forjinrange(n1+1):

K[2*(i*(n1+1)+j),2*(i*(n1+1)+j)]=1e10

K[2*(i*(n1+1)+j)+1,2*(i*(n1+1)+j)+1]=1e10

#应用载荷条件

#假设在弹性体2的顶部施加了均匀的压力

F[-2]=-1e5*L2*W2

#求解位移向量

U=spsolve(K.tocsc(),F)

#计算接触力和摩擦力

#这里省略了具体的计算过程,直接使用了位移向量来计算接触力和摩擦力

#假设接触力和摩擦力计算函数contact_and_friction_calculator已经被定义

#contact_force,friction_force=contact_and_friction_calculator(U,nodes1,nodes2,elements1,elements2,D1,D2,mu)以上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混合元法处理平面应力、三维弹性以及接触与摩擦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几何、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详细计算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并应用适当的数值积分方法。6混合元法的高级主题6.1非线性问题的处理6.1.1原理与内容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时,混合元法通过引入额外的未知量,如应力或应变,来增强其求解能力。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非线性材料行为,如塑性、粘弹性或大变形问题,其中传统的位移元法可能遇到收敛性问题。混合元法通过分离位移和应力(或应变)的求解,允许更精确地捕捉材料的非线性响应。6.1.2示例考虑一个简单的平面应变问题,其中材料遵循vonMises屈服准则。使用混合元法,我们可以将问题分解为位移和应力的独立求解。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和FEniCS库的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设置和求解一个非线性弹性问题。fromfenicsimport*

importnumpyasnp

#创建网格和定义函数空间

mesh=UnitSquareMesh(32,32)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S=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W=V*S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bc=DirichletBC(W.sub(0),Constant((0,0)),boundary)

#定义试函数和测试函数

(u,s)=TrialFunctions(W)

(v,t)=TestFunctions(W)

#定义材料参数

E=1e3

nu=0.3

mu=E/(2*(1+nu))

lmbda=E*nu/((1+nu)*(1-2*nu))

#定义vonMises屈服准则

defvon_mises(s):

returnsqrt(3/2*inner(dev(s),dev(s)))

#定义本构关系

defsigma(s):

returnlmbda*tr(s)*Identity(2)+2*mu*s-mu*p*(s-dev(s)/von_mises(s))

#定义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defepsilon(u):

returnsym(grad(u))

#定义非线性方程

F=inner(sigma(s),epsilon(v))*dx-inner(Constant((1,0)),v)*ds

#求解非线性问题

w=Function(W)

solve(F==0,w,bc)

#分离位移和应力

u,s=w.split()

#输出结果

plot(u)

plot(s)

interactive()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定义了混合函数空间W,它包含了位移V和应力S。然后,我们定义了vonMises屈服准则和本构关系,用于描述材料的非线性行为。最后,我们通过solve函数求解非线性方程,得到位移和应力的解。6.2自适应网格细化6.2.1原理与内容自适应网格细化是一种动态调整网格密度的技术,以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在混合元法中,这种方法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捕捉应力或应变的局部变化,而无需在整个模型中使用高密度网格。自适应网格细化通常基于误差估计,即在计算过程中评估解的精度,并在需要更高精度的区域细化网格。6.2.2示例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和FEniCS库的示例,展示了如何在求解弹性问题时应用自适应网格细化。fromfenicsimport*

importnumpyasnp

#创建初始网格和定义函数空间

mesh=UnitSquareMesh(8,8)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S=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W=V*S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bc=DirichletBC(W.sub(0),Constant((0,0)),boundary)

#定义试函数和测试函数

(u,s)=TrialFunctions(W)

(v,t)=TestFunctions(W)

#定义材料参数和本构关系

#(此处省略,与上例相同)

#定义非线性方程

#(此处省略,与上例相同)

#求解非线性问题

w=Function(W)

solve(F==0,w,bc)

#分离位移和应力

u,s=w.split()

#应用自适应网格细化

error_estimate=compute_error_estimate(u,s)#假设这是一个误差估计函数

mesh=refine(mesh,error_estimate>0.1)

#重新定义函数空间和边界条件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S=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W=V*S

bc=DirichletBC(W.sub(0),Constant((0,0)),boundary)

#重新求解问题

w=Function(W)

solve(F==0,w,bc)

#分离位移和应力

u,s=w.split()

#输出结果

plot(u)

plot(s)

interactive()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使用一个较粗的网格求解问题,然后计算误差估计,并基于此估计细化网格。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满足预定的精度要求。6.3多物理场耦合问题6.3.1原理与内容多物理场耦合问题涉及两个或更多物理现象的相互作用,如热-结构耦合、流体-结构交互等。混合元法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具有优势,因为它可以独立地处理每个物理场的未知量,从而简化耦合方程的求解。例如,在热-结构耦合问题中,混合元法可以同时求解温度场和位移场,而无需将它们耦合为一个复杂的方程组。6.3.2示例考虑一个热-结构耦合问题,其中结构的温度变化导致热膨胀,从而产生应力。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和FEniCS库的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设置和求解一个热-结构耦合问题。fromfenicsimport*

importnumpyasnp

#创建网格和定义函数空间

mesh=UnitSquareMesh(32,32)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S=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T=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1)

W=V*S*T

#定义边界条件

def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

bc=[DirichletBC(W.sub(0),Constant((0,0)),boundary),

DirichletBC(W.sub(2),Constant(100),boundary)]

#定义试函数和测试函数

(u,s,t)=TrialFunctions(W)

(v,r,q)=TestFunctions(W)

#定义材料参数

#(此处省略,与上例相同)

#定义热膨胀系数

alpha=1e-5

#定义温度方程

F_temp=inner(grad(t),grad(q))*dx-Constant(1000)*q*dx

#定义应力方程

F_stress=inner(sigma(s+alpha*t*Identity(2)),epsilon(v))*dx

#定义耦合方程

F=F_temp+F_stress

#求解耦合问题

w=Function(W)

solve(F==0,w,bc)

#分离位移、应力和温度

u,s,t=w.split()

#输出结果

plot(u)

plot(s)

plot(t)

interactive()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混合函数空间W,它包含了位移V、应力S和温度T。然后,我们分别定义了温度方程和应力方程,并将它们耦合在一起。最后,我们求解耦合方程,得到位移、应力和温度的解。7混合元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混合元法(MixedFiniteElementMethod,MFEM)是弹性力学数值方法中的一种高级技术,它通过引入额外的未知量,如应力或流速,来改进传统有限元法的性能。这种方法在处理复杂边界条件、多物理场耦合问题以及提高计算精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工程案例来探讨混合元法的应用。7.1案例:地下结构的渗流与应力分析在地下结构工程中,如隧道、大坝等,渗流与应力的耦合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混合元法可以同时求解流体压力和结构位移,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7.1.1数据样例假设我们正在分析一个长方形地下结构,其尺寸为100mx50m,地下水流速为0.01m/s,结构材料的弹性模量为30GPa,泊松比为0.3。边界条件包括:左侧为固定边界,右侧为自由边界,顶部为压力边界,底部为无渗流边界。7.1.2代码示例使用Python的FEniCS库,我们可以实现混合元法的求解。以下是一个简化版的代码示例:fromfenicsimport*

importnumpyasnp

#创建网格

mesh=RectangleMesh(Point(0,0),Point(100,50),100,50)

#定义函数空间

V=Vector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2)

Q=FunctionSpace(mesh,'Lagrange',1)

W=V*Q

#定义边界条件

defleft_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andnear(x[0],0)

defright_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andnear(x[0],100)

deftop_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andnear(x[1],50)

defbottom_boundary(x,on_boundary):

returnon_boundaryandnear(x[1],0)

bc_left=DirichletBC(W.sub(0),Constant((0,0)),left_boundary)

bc_right=DirichletBC(W.sub(0),Constant((0,0)),right_boundary)

bc_top=DirichletBC(W.sub(1),Constant(1),top_boundary)

bc_bottom=DirichletBC(W.sub(0),Constant((0,0)),bottom_boundary)

bcs=[bc_left,bc_right,bc_top,bc_bottom]

#定义材料属性

E=30e9#弹性模量

nu=0.3#泊松比

mu=E/(2*(1+nu))

lmbda=E*nu/((1+nu)*(1-2*nu))

#定义流体属性

k=1e-12#渗透率

rho=1000#密度

g=9.81#重力加速度

#定义变分形式

(u,p)=TrialFunctions(W)

(v,q)=TestFunctions(W)

f=Constant((0,-rh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