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学业质量检测高三语文2024.9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和学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2.全卷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3.作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成见是固定的主观看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的一隅,只有寥寥无几的知交。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正如目前,媒体大量的报道并不真实且带有主观偏见,对公众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产生了很大诱导。因此,公众很容易产生成见。我们的见解也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再现事件的全貌。经验似乎表明,他本人会对事后减弱了的现场印象做些添枝加叶的处理。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目击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在哥廷根曾召开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中,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者在后面狂追。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演员们”离开大厅。会议主席要求在座各位当即写出一篇报告。在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有13篇高达50%以上。而且,有24篇纯粹杜撰了10%的细节描述,有10篇的杜撰率高于10%,低于10%的只有6篇。这样,40名老练的旁观者针对刚刚发生在眼前的这一事件写出了一篇很负责任的报道,却使大多数人了解到一次并未发生的事件。那么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看到了自己对这场打斗的成见。他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全都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打斗的印象,而这些印象仍在他们眼前晃动。现代生活匆匆忙忙,五光十色,一些实实在在的差距使人们有了隔阂,既无时间也无机会进行密切交流,我们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成见去填补剩下的画面。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象。而且,除非所受的教育能使我们具有敏锐的意识,否则这些先入之见就会强烈影响到整个感知过程。

假如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则,那么,人为了进行观察而接受预见的习性,会导致错误而不会带来便捷。问题出在成见的性质和我们运用成见时的那种轻信,而这些规则最终要取决于构成我们生活哲学的各种样板。假如我们的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按照我们的某种法则去运行,那么我们就很可能会喋喋不休地根据我们的法则去描绘世界。但假如我们的哲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这个世界无关紧要的一分子,他的智力程度充其量也只能理解一张粗糙的观念网络的皮相,那么,当我们使用成见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那不过是些成见,就会迅速地控制它们,就会愉快地校正它们。而且,我们还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观念始于何时、始于何处、如何被我们继承、我们为什么接受。一切有用的历史都是以这种方式得到澄清的。(摘编自沃尔特·李普曼《成见》)材料二:在李普曼看来,成见“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当人们在面对外部世界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成见就像是一把标尺或者一个准则,人们以这个为参考去处理解决问题。成见是一条捷径,它用有条不紊的方式替代了纷繁的现实中混乱的状态,对人们的自尊心也起到保护作用。成见包括了人们很多的情感因素,比如价值观念、期望、态度和自身的权利。但每一种理论自身都存在盲点,这个盲点有时会遮掩住事实,使人们不那么容易看到事情本质。正如李普曼所言,“这个盲点会掩盖某种事实,但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可以控制成见所诱发的致命运动。”李普曼认为“成见”消极的一面带来的影响很大,人们带着固定成见对某一社会群体持有偏见。比如,认为后妈一定是恶毒的,商人一定是奸诈的,富二代一定是不学无术的等等,这些固有的成见让人们看待问题片面化。李普曼所处的时代,报纸是主要传播媒介,但是在现如今,互联网和电子产品是公众舆论传播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在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广,所以新媒体传播的核心特点就是其交互性。这就形成了两种趋势:第一,传输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降低,但是信息量在不断增加,大众面对大量的信息时很难寻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关键的信息容易被忽略,也更难分清什么信息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第二,在新媒介环境下更多的信息由个人通过自己的收集方式获得,内容非常丰富,媒介话语权开始分割到各个非官方媒体,公众会经过选择,仔细判断去看待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不再盲目听信片面之词。(路雨彤《李普曼公众舆论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普曼基于特定的背景,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成见的成因,并充满忧患地洞见了成见造成的影响。B.从40篇交上来的报告数据来看,主要事实错误所反映的问题比杜撰细节所呈现的问题更加严重。C.作者认同成见是认识事物的捷径,认为成见可以让人们通过有条理的方式处理纷繁复杂的现实状态。D.价值观念、期望、态度等情感因素所构成的成见,可能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我们对事实的感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练的”“很负责任的”等用语幽默讽刺,强调即便是专业成熟的旁观者也很难完成客观真实的报道。B.有时,我们可以迅速识别、控制并愉快地矫正成见,因为成见背后的观念网络不过是一张粗糙的皮相。C.成见自身存在的盲点对事实有遮蔽性,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控制固有偏见诱发的危机。

D.固有的成见会导致人们用片面化的眼光看待某些社会群体,但这种影响随着媒介的变化可能会减弱。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用户面对充斥着海量促销信息的电商平台,难以筛选出真正所需商品。B.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新浪微博上的网友们通过点赞、评论、分享,形成一股股动态的“热搜”潮流。C.公众通过独立新闻网站、个人社交媒体账号等渠道的信息做出综合判断,来形成对美国大选的看法。D.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组通过各处取证、咨询专家等方法深入调查,还原了多年前的事件真相。4.材料一最后一段连用了假设关系的复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实验验证、日常观察、理论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这些方法在两则材料阐述观点时均有体现。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行行重行行汤成难如果我和母亲每天不把父亲从地里拔上来,父亲就要栽进地里了。他终日劳作,两条腿深深插进水田,那把与他形影不离的铁锹像是从身体里长出的另一只手臂。我去地里喊父亲回家,说是喊,其实是不用嘴巴的,那时候我还是个货真价实的结巴,所有的字词在我嘴里冰冻着,缠绕着,黏连着,却不肯离开口腔。我们家在小官庄的最边上,门前的河将我们与村庄阻隔开来。河堤是唯一能到达外面的途径,但河堤又窄又陡,一点路的样子都没有。父亲拿着铁锹,把力气全部用来对付门前的这条路。他全神贯注,甚至整个人都陷入一个我们无法进入的世界。这年初夏,父亲突然毫无征兆地出了远门。那时农忙刚刚结束,最后一粒麦谷归仓,最后一株稻秧也插进地里。①没有一条通往外面的路,怎么行呢?一向沉默的父亲对我们说。他扛着铁锹走了。我们也不知道父亲要去哪里,母亲说父亲去外地挣钱,供我和哥哥继续读书。哥哥觉得父亲是偷偷学手艺去了,只有我坚定地认为父亲是去为我寻找治疗结巴的秘方。快要秋收了,父亲回来了。父亲这一趟带回了两样东西,他先是从衣服的内衬口袋掏出一个报纸卷,郑重而抖索地把报纸一层层打开,是一支毛笔。父亲带回的另一样东西,是一条山路。我听哥哥说,父亲这几天一直在忘我地修路。山路只有短短的一小截,与河堤的长度差不了多少,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走上去,虽然比原来的路高出几分,却令人感到怪异,用我后来学到的词语形容,就是太“崎岖”了。父亲并没有因此罢休,他扛着铁锹一遍遍在上面修着。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父亲喃喃地说着。我们不知道父亲原本要带回来的路是什么样子?那时我所有的兴趣和注意力全部落在父亲送的那支毛笔上。我忘我地写字,就像父亲忘我地修路一样,我感到一股神奇力量操纵着这支毛笔,父亲手里的铁锹,是不是也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操纵着呢?我在学校的教室和走廊上画满了画,校长向父亲控诉了我的“罪行”,父亲顺着校长指给他的方向看了片刻,突然,笑了。画得还蛮好看的,父亲说着,嘴唇形成的那根直线正缓缓向两侧延伸。

那年寒假我就被父亲送到何二家学写字了。撒完肥,父亲又走了,他去了城里。听哥哥说,这一趟,父亲走了很多街巷,城里的路泛着奇异的光亮。父亲被那样的路迷惑了,他对城里的路颇有好感,不管哪一条似乎都能引领人们快速走到终点。父亲在麦子熟时又回到地里,这次他带回一条属于城里的路。那是一截由砖块、石子铺成的路,路面坚硬,除了几粒松动的石子,看不到任何杂草的出现。它平整宽阔,的确是一条好路的样子,可是,与我们这儿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我们不愿走上去。父亲感到难过、生气和不安,他花两个晚上将它敲得粉碎。何二不肯再教我写字了,他说这样下去就是误人子弟。这年秋天,父亲就送我到先生家学画了。一到先生家我就喜欢上了这里,先生有个书房,一张阔大的红花梨桌,②笔筒里插着大.大小小的毛笔,笔尖朝上,像若干个舌头,欲言又止。墙上挂着一幅画,父亲走到画前,怔怔地立着,画上林泉丘壑,溪清水浅,一条用花青着色的路隐隐向前——③父亲突然抬起手,紫薯一样的粗糙手指落在画上,迟疑着,怯懦着,手指沿着花青色路面小心翼翼地向前滑移。去先生家要花大半天的时间,为了能在先生家多学会儿,父亲用铁锹为我修了一条路,早晨的阳光使身体微微出汗,一条轻描淡写的路指向西边。这样,一来一回就省下五十分钟。这年冬天,父亲又出了一趟远门。父亲大概去了北方草原,他带回了一条奇怪的路,枯草与泥土交织。哥哥说父亲对路有一种魔怔,不过,那条路并没有使用多久,几天后就被父亲铲去了。他又将路恢复到田埂的样子。就是那时,父亲的腿坏了,膝盖向下的部分,连同脚,都变成紫色。没有可以走路的腿,父亲陷入巨大的悲痛和沮丧之中。那段时间,门前的路又回到田埂的模样,但比从前结实板匝多了。④一条路也会成长,也会逐渐懂事。我住校读初中的那年,父亲突然不见了。对于父亲的消失不见,众说纷纭,但我更愿意相信哥哥说的,父亲是去找路了。父亲的突然离开是我们兄妹俩心中隐隐的痛。哥哥毕业后去了长江边上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有一年暑假我去看他,只见哥哥正扛着铁锹从大坝上下来,那一刻,我突然百感交集。我也如父亲所愿,成了一个拿毛笔的人。有媒体评论我的山水画里充满故事。不久前,城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书画展,角落里有一幅画吸引了我,清浅涓流旁蜿蜒着一条路,路向前方延伸,一直隐没在远处的山林中。路上画有一个人,不太起眼,只见背影,正向前方走去。我将脸贴近,怔怔地看着,这才发现那人卷着裤管,光着脚,膝盖以下是淡淡的紫褐色。我抿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嘴唇形成的那根直线正缓缓向两侧延伸。我注视着那个远去的背影很久,很久,仿佛送别。(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铁锹既指向父亲的农民身份,又是父亲找路修路的工具,也为远行的父亲带来勇气和力量,还暗示着父子之间的传承。

B.父亲总在农闲时候外出,在农忙时节回来。这说明父亲对土地的看重,突出父亲的责任感,同时让小说情节跌宕起伏。C.“行行重行行”意为行走不止,既与父亲不断远行的情节相扣合,又突出父亲的性格特点,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D.本文与《百合花》相同,采用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父亲找路的故事经常通过哥哥的口转述给“我”,使小说更有代入感。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以问句的形式表现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困境,又折射出父亲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内心渴望。R句子②使用比喻手法,突出毛笔是“我”内心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也与前文“我的结巴”相呼应。C.句子③刻画了父亲看书画时的反应,可以看出父亲对“路”的痴迷,也表现出他对女儿学画画的重视。D.句子④意蕴丰富,表面上在写路,实则是写人,暗示“我”在父亲的呵护与现实的悲痛下逐渐成长。8.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处都说“嘴唇形成的那根直线正缓缓向两侧延伸”,表达的意味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路”意蕴丰富,既有理想主义色彩,又有现实性和悲剧性。请你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材料一: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材料二: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九》)材料三:太史公言:“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乐从广而苦程不识。”司马温公则曰:“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二者皆一偏之论也。为将者,有攻有守,有将众,有将寡。不识之正行伍,击刁斗,治军簿,守兵之将也。广之简易,人人自便,攻兵之将也。束伍严整,斥候详密,将众之道也。刁斗不警,文书省约,将寡之道也。严谨以攻,则敌窥见其进止而无功。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将寡以严谨,则拘牵自困而取败。故广与不识,各得其一长。

班超以简,而制三十六国之命,子勇用之而威亦立。诸葛孔明以严,而司马懿不敢攻,姜维师之而终以败。古今异术,攻守异势,邻国与夷狄盗贼异敌。太史公之右广而左不识,为汉之出塞击匈奴也。温公之论,其犹坐堂皇、持文墨以遥制间外之见与!(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武帝》)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小人之情A乐于安肆B而昧于近祸C彼既以程不识D为烦扰E而乐于从广F且将仇其G上而不服。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远,派遣到远处,形容词作动词,与《〈论语〉十二章》“譬如平地”中“平”的用法不同。B.烦扰,文中指军务纷繁忙乱,现在一般表示因受搅扰而心烦,二者的意思不同。C.徒,只、仅仅,与《孔雀东南飞》“徒留无所施”中“徒”的意思不同。D.其,恐怕、大概,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其”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广的部队没有严格的队列和阵形,士兵们自由自在,而程不识则要求严格,士兵们得不到休息,但他们都没有遭遇危害。B.司马光引用《易经》里的话来论证治军以严的必要性,他认为李广虽有才但不足法,同时代的人尚可比肩,后继者却很难效仿。C.王夫之实事求是,从攻守、众寡、将才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全面评价将领的标准,可见司马迁和司马光的观点确实都有偏颇之处。D.班勇继承了班超的策略树立起威望,姜维师法诸葛亮却以失败告终,这两个例子一正一反,说明了行军作战的策略需灵活善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2)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将众以简易,则指臂不相使而易溃。

14.李广治军以简,三则材料都对此有相关的评论,但评论依据和情感态度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自嘲①

陆游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注]①本诗作于1200年,此时陆游被主和派大臣排挤出朝廷,闲居山阴多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少时与暮年、诗书与农桑的对比,含蓄地点出了“自嘲”的原因。B.诗人骑驴闲逛、酒不离手,一个远离朝堂、无所事事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C.颈联用“虽”“尚”两个关联词,表明诗人年华已老却心存对生活的热爱。D.整首诗语言平易质朴、明白晓畅,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16.本诗与《书愤》的尾联都以典明志,但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高三开学的第一课上,班主任林老师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鼓励学生每天既要认真学习,又要善于反思,这样才能有所进步。(2)在湖南研学时,小刚在岳阳楼上纵目远望,看到洞庭湖浩渺壮阔、气魄宏大的景象,想起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特别应景。(3)古诗词中常以借代手法称呼人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海马体位于大脑后部、呈海马形状,是大脑中的信息暂存收件箱,主要负责接收新的记忆文件。当我们在白天学习新的信息时,大脑会将这些信息临时存储在海马体中。睡眠不足会导致海马体拒绝接收信息甚至关闭记忆收件箱,使得白天学习的新信息无法储存。近期研究发现,如果连续24小时不睡觉,就会使大脑存储新记忆的能力降低40%。由此可见,充足的睡眠对学习过程中收集并储存信息起着_A_的作用。由于海马体的存储能力有限,当超过其容量时,(甲),甚至可能会覆盖旧的记忆。海马体如同接收新记忆的U盘,大脑皮层则是长期储存这些信息的硬盘。在入睡后,我们的大脑便按照先从海马体这一U盘中提取记忆、再把记忆文件传输至大脑皮层这个硬盘中、最后将新记忆植入神经网络结构内的流程开始新记忆的保存工作。近些年来,科学家发现海马体在巩固记忆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海马体会重演白天经历的事件。这时,①我们的大脑不仅能重新激活单个记忆,②也会智能地连接白天获取的重要信息,③形成完整的一个联想网络。④这种整合和关联过程能加强大脑皮层的神经连接和信息痕迹,⑤从而巩固记忆。最后总结一下,把你的大脑想象成一块海绵,只有在得到充分的睡眠后,这块海绵才会变得干燥并具有足够的空间吸收新的信息。(乙),大脑中的记忆回路就像一块肿胀的海绵,无法接收新的信息,更不能有效地保存记忆。长期睡眠剥夺及睡眠相关疾病造成的深度睡眠及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缺失,会干扰我们大脑储存记忆的这一整套机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在生活日益繁忙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_B_,确保睡眠充足,让身心在忙碌之余得以休憩。

18.请在文中画横线标A、B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请在文中括号标甲、乙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明序号并给出修改意见,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数字记忆”的推广,人类记忆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现象:记忆以数字、数据的方式存在,个体、人群、文化的生活体验变成文字、图像、视频,存储到网络、电子产品中。记忆的存储与获取都变得更加容易。但这也带来新的问题:个体大脑记忆力弱化;旧数据难以删除,“黑历史”随时可查,他人难以形成对我们的全面评价……大数据时代,我们要如何应对“数字记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B从材料一可知,40篇报告中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有13篇高达50%以上;有24篇纯粹杜撰了10%-20%的细节描述,有10篇的杜撰率高于10%,低于10%的只有6篇。虽然主要事实错误的比例较高,但杜撰细节描述的篇数较多,且杜撰率的范围也较大,所以不能简单地认为主要事实错误所反映的问题比杜撰细节所呈现的问题更加严重。2.B材料二原文说的是“假如我们的哲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这个世界无关紧要的一分子,他的智力程度充其量也只能理解一张粗糙的观念网络的皮相,那么,当我们使用成见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那不过是些成见,就会迅速地控制它们,就会愉快地校正它们”,并不是因为成见背后的观念网络是一张粗糙的皮相,我们就能迅速识别、控制并愉快地矫正成见,而是因为我们的哲学观念让我们能够认识到成见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矫正它们。3.D材料二第三段的观点是在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对公众的影响,包括信息量大、难以筛选、真假难辨以及公众通过自主收集和判断信息等。A选项中用户在海量促销信息中难以筛选出真正所需商品,体现了信息量大和难以筛选的特点;B选项中网友通过点赞、评论、分享形成“热搜”潮流,体现了公众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参与和互动;C选项中公众通过多种渠道的信息做出综合判断,体现了公众自主收集和判断信息的特点。而D选项中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组通过取证和咨询专家等方法深入调查还原事件真相,与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公众的反应关系不大,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该观点。4.材料一最后一段连用假设关系的复句,如“假如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则,那么,人为了进行观察而接受预见的习性,会导致错误而不会带来便捷”“假如我们的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按照我们的某种法则去运行,那么我们就很可能会喋喋不休地根据我们的法则去描绘世界”“但假如我们的哲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这个世界无关紧要的一分子,他的智力程度充其量也只能理解一张粗糙的观念网络的皮相,那么,当我们使用成见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那不过是些成见,就会迅速地控制它们,就会愉快地校正它们”,论证效果如下:增强了论证的逻辑性:通过假设的情况,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条件下可能产生的结果,使论证更加严密,逻辑更加连贯。突出了观点的重要性:强调了成见的性质、运用成见时的轻信以及规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正确的哲学观念对对待成见的影响,使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者的观点。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思考在不同假设情况下的后果,引导读者反思自己对待成见的态度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5.两则材料在阐述观点时均运用了实验验证、日常观察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具体如下:实验验证:材料一中提到在哥廷根召开的心理学会议中,主办方安排的“事件”以及40名旁观者的报告情况,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人们的成见会影响对事件的观察和描述,即使是老练的旁观者也难以做到客观真实的报道。

材料二没有明确提及实验验证的具体事例,但在论述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公众的反应时,可能隐含了对现实情况的观察和分析,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广义上的实验验证。日常观察:材料一中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对世界的认识过程的观察,指出人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的模样,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对事物进行想象,而且成见会影响到整个感知过程,这些都是基于日常观察的总结。材料二通过对当今互联网和电子产品成为公众舆论传播主要方式和手段的观察,指出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以及交互性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公众获取信息和形成看法的影响,也是基于日常观察的分析。理论分析:材料一中对成见的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成见是固定的主观看法,是由别人的报道和自己的想象拼合而成,并且受到文化、先入之见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成见对认识事物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成见的问题,这些都是基于理论的深入分析。材料二对李普曼关于成见的观点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成见既有积极的一面,如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导致人们对某些社会群体持有偏见,并且结合当今新媒介环境的特点,分析了成见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些也是基于理论的推导和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6.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父亲找路的故事并不是经常通过哥哥的口转述给“我”,而是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来展现的。7.B句子(2)“笔筒里插着大大小小的毛笔,笔尖朝上,像若干个舌头,欲言又止”,使用比喻手法,突出了毛笔的形状,但并不是为了说明毛笔是“我”内心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也与前文“我的结巴”没有直接的呼应关系。

8.两处画波浪线处都说“嘴唇形成的那根直线正缓缓向两侧延伸”,表达的意味同中有异。相同点:都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喜悦和欣慰。不同点:第一处是父亲看到“我”在学校的教室和走廊上画满了画,并且画得还蛮好看时的反应,此时父亲的喜悦更多的是对“我”的画画才能的认可和欣赏,以及对“我”能够找到自己兴趣爱好的欣慰。第二处是“我”在城市博物馆的书画展上看到一幅画,画中路上的人让“我”联想到父亲时的反应,此时“我”的喜悦和欣慰中更多的是对父亲的思念和对父亲一生追求的理解,同时也有一种送别父亲的感慨。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路”意蕴丰富,既有理想主义色彩,又有现实性和悲剧性,具体分析如下:理想主义色彩:父亲不断地寻找和修建各种不同的路,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通过修路来改变家庭的命运,让孩子们能够有更好的未来,这种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具有理想主义色彩。

父亲带回的毛笔和“我”对画画的热爱,以及“我”最终成为一个拿毛笔的人,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理想的实现。现实性:小说中描写的父亲修路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困难,他扛着铁锹一遍遍地修着路,但路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要么太“崎岖”,要么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并不平坦,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父亲的腿坏了,无法再走路,这也暗示了现实的残酷和无奈,即使人们有理想和追求,但在现实面前也可能会遭受挫折和打击。悲剧性:父亲一生都在为寻找和修建理想的路而努力,但最终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实现,他的理想在某种程度上破灭了,这具有悲剧性。父亲的突然离开以及他一生的辛劳和付出,也让人感到一种悲剧的意味,他为了家庭和孩子默默奉献,但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回报。三、古代诗文阅读10.夫小人之情A/乐于安肆B/而昧于近祸C/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D/且将仇其上而不服。11.D材料中“其”的意思是“恐怕、大概”,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吾其还也”中“其”的意思相同,都是表示推测的语气。12.B司马光认为李广虽有才但不足法,因为其继任者难以效仿,同时代的人也难以比肩,而不是尚可比肩。

13.(1)李广治军非常简便易行,然而匈奴人突然进犯,他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