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通论 第二章_第1页
游戏通论 第二章_第2页
游戏通论 第二章_第3页
游戏通论 第二章_第4页
游戏通论 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二儿童发展视野下的儿童游戏第二章儿童发展视野下游戏的基本问题

学习内容游戏活动的定义和特性游戏的个体发生发展游戏、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第一节游戏的定义游戏很难定义!游戏定义的困难性,一方面是由于学术背景不同的研究者观察游戏的角度不同,另一方面还在于游戏这一现象本身的复杂性,造成了游戏解释的多样性。如:

亚里士多德: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拉夫·科斯特:(索尼在线娱乐的首席创意官)游戏就是在快乐中学会某种本领的活动。第一节游戏的定义赫伊津哈:游戏是一种自愿参加,介于信与不信之间有意识的自欺,并映射现实生活跨入了一种短暂但却完全由其主宰的、在某一种时空限制内演出的活动或活动领域。辞海: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第一节游戏的定义在牛津英文字典中,至少有116种关于游戏的定义游戏是一个多么模糊、暧昧的概念!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游戏一词积淀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这种社会文化含义长久以来作为一种背景性的观念影响着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看法第一节游戏的定义“游戏”的词源学分析:在汉语中

与英语中的play对应的的词,在古汉语中有“逰”、“戏”、“遨”和“嬉”等。

第一节游戏的定义逰:本意:行走、远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引申:游览、游历、游玩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第一节游戏的定义戏:“戏”通“嬉”,嬉戏二字常常连用韩愈“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嬉戏”二字更接近现代的“游戏”之义第一节游戏的定义玩:玩在古代常作“玩赏”解,不作玩耍解“玩”通“弄”,偏于“手动”,是在手中摆弄的意思

第一节游戏的定义遨:

通“逰”,即“游戏”第一节游戏的定义“游”“戏”二字的连用:连用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应当早于文献。《晋书·王沈传》:“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至游戏,伤毁风俗矣。”第一节游戏的定义《红楼梦》第二三回:“你日日在外游戏,渐次疏懒了工课。”

从以上例证看出,游戏二字用于成年人的生活中,往往有贬义,被认为是一种妨碍学业等正经事的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行为。这种用法偏于“嬉”的原义,逐渐丢失了“遨”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的积极方面的意义。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但人们对于小孩的游戏还是比较宽容的:明代教育家王守仁

“大抵童子之情,了嬉戏而惮拘谨,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摔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他把“乐嬉戏”看作是儿童的自然性情,对年幼儿童的教育要顺应其自然性情。第一节游戏的定义在现代英语中:游戏有play和game的区分。

Game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民间游戏—丢手绢、锤子、剪刀、布等和竞技体育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

Play作名词用指一类行为的总称,包括从小孩子的角色游戏到舞台表演、玩笑幽默等(也包括game)

Play也可做动词用。作名词用的共同特征是一方面不要求沉重的工作,另一方面使人得到愉快和满足。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东西方语言学分析表明,游戏一词的语义演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第一,游戏的本义都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在古代汉语中,游字最早也曾用来形容旌旗在空中飘荡的形状,这点与英语中游戏一词的语义起源是相似的第二,游戏活动不同于工作,其特点是逸,或轻松自在第一节游戏的定义第三,游戏一词都带有无意义或无价值的贬义第四,这种语义上的相通之处,不好用借用或巧合来解释只能用工作与游戏这两类活动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这种社会客观现实来解释。第一节游戏的定义定义游戏的策略:

毋庸定义——是人的行为连续体上不同的节点

直觉判断——根据游戏的分类学观点

特征列举——将概念看作一类具有“共同标准属性”的对象、事件或情境。

1.行为特征列举法

2.环境特征列举法第一节游戏的定义行为特征列举:依据动机、手段、目的等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倾向性来列举游戏行为的特征。(一)纽曼(Neumann,1971)的游戏特征“三内说”

人的活动游戏…………………………………………工作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内部真实外部现实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二)克拉斯诺和佩培拉(1980年)的游戏四因素说

灵活性:指游戏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多变性;

肯定的情感:指游戏者的情绪体验总是快乐的,笑容是这种肯定的情感体验的标志;

虚构性:指游戏总带有想象的因素;

内部动机:指游戏不受外部规则或社会性要求的制约,游戏者是为游戏而游戏,玩即目的;

一种活动如果具有全部四种因素,则趋向于被人们认定为“游戏”。

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三)加维(1982年)的游戏行为五特征说

1.游戏是令人愉快、有趣的活动;

2.游戏没有外在目标;

3.游戏是自发自愿的;

4.游戏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

5.游戏与非游戏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

第一节游戏的定义(四)克罗伊斯的游戏行为六特征说

1.自由:游戏不是被迫进行的,否则游戏就失去了吸引力和快乐的性质。

2.松散:游戏不是精确的,没有事先预定的限制。

3.易变:没有预定的进程或结果,游戏者具有随机应变的自由。

4.非生产性:从游戏开始到结束时,不增加任何生产的物质或任何新因素,除去物品的游戏者之间的转移和变化。

5.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的。

6.虚构的。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五)鲁宾的游戏行为的六倾向说

1.内部动机;

2.对手段的注意;

3.我能拿它做什么;

4.想象或虚构;

5.规则来自游戏的需要;

6.游戏者积极参与。

第一节游戏的定义环境特征列举法(与学习相比)

1.游戏者熟悉的环境(包括人与物);

2.儿童能够自由选择;

3.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

4.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气氛;

5.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儿童没有任何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压力(如饥饿、疲劳或疾病等)。第一节游戏的定义综上,研究者所采用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相同的。都采用了将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相对照比较的方法。加维所言:“游戏与非游戏对照的观点以及游戏行为和类似非游戏行为之间存在某些相同之处的事实,对于当前试图得出游戏的操作定义产生了影响。”第一节游戏的定义要想清晰界定游戏是不太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脱离游戏——工作二元对立的思想方法,将游戏放在描述人类活动的连续体上,这样才可能更加客观地反映游戏活动的复杂性,更加灵活地把握游戏活动的实质。

游戏性逐渐增强非游戏游戏(工作或学习)

人类活动第二节游戏的基本特性游戏的一般特性:对象性:人(成人或同伴)、物(玩具)为对象社会性:由对象性决定,反映儿童的现实主体性: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游戏体验发展性:有益于身心发展游戏活动的辩证法——游戏的独特特性双重性:对立统一于游戏活动中

想象和真实自由和约束紧张和放松过程和结果第三节游戏的个体发生游戏何时发生?最初两年的游戏算不算真正的“游戏”?婴儿游戏的能力是怎样获得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能力还是后天习得的?游戏是有益于学习的行为还是可能妨碍学习的行为?游戏和发展,孰先孰后?对游戏发生、发展的争论第三节游戏的个体发生

游戏发生的时间

1.出生后(3个月左右)不久即发生。皮亚杰

2.

3岁发生论。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第三节游戏的个体发生皮亚杰的观点

1.游戏不是本能活动;

2.游戏在2-4、5个月发生;

3.游戏的发生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第三节游戏的个体发生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观点

1.出生以后的最初3年中,只有实物活动而没有游戏;

2.真正的游戏是在3岁以后才出现的、以假装为特征的角色游戏。

3.游戏是在婴儿逐渐增长的独立性及能力与想参与还不能胜任的成人活动的愿望之间的冲突中产生的。实物活动以对物体的操作为特征、以掌握社会所规定的物体用途和使用方法为结果的活动。儿童的角色游戏孕育于实物活动中第三节游戏的个体发生两派观点的分歧:在于对“什么是游戏”的看法不同;两派观点的共同之处:都未把游戏看做是“本能”,而是以学习为前提的现象。诚如萨顿-史密斯所言:游戏同样需要学习第三节游戏的个体发生婴儿游戏能力获得的不同观点﹡早期理论:婴儿的游戏是“天赋”能力;﹡皮亚杰的观点:自我建构理论;游戏的巩固功能;漏掉了“社会情境”这一因素。﹡维果斯基的观点:社会建构理论;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而非个人独自行为。

第三节游戏的个体发生儿童游戏的动因

1、“想当成人”说存疑(角色游戏)?弗洛伊德是“想当成人”说的始作俑者;?前苏联心理学家的观点——以偏概全之嫌。

第三节游戏的个体发生儿童游戏的动因

儿童的需要是解释儿童游戏动因的依据各种游戏理论对儿童游戏原因的解释主要倡导者游戏理论对游戏原因的解释需要性质斯宾塞剩余精力说体内充裕精力消耗的需要生理拉查鲁斯松弛说工作疲劳后恢复体力的需要生理格罗斯生活预备说对生来不完善的本能的练习本能霍尔复演说摆脱原始的不必需的本能动作本能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宣泄与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与要求,掌握环境情感皮亚杰认知发展说认知结构发展不平衡的产物。通过同化改变现实以满足个体情感上的要求认知情感伯莱因、艾利斯亨特、费恩唤醒说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最佳唤醒水平的需要认知生理维果斯基艾里康宁社会文化说解决能力与愿望之间的矛盾,满足“像成人那样行动”的需要情感认知儿童游戏的需要幼儿的基本需要尊敬认可的需要交往和表达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理解环境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影响环境的需要身体活动的需要基本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第四节游戏、学习和发展的关系游戏和学习的关系传统观点:游戏不同于学习,甚至可能是妨碍学习的行为;行为主义理论客观主义的传统:探究才是学习,游戏是不同于学习的行为,甚至是妨碍学习的行为。部分信息加工理论家观点:认同行为主义理论客观主义的传统。(哈特为代表)与上述观点不同的观点:游戏是学习,甚至是比探究还要重要的学习。

游戏、学习和发展的关系游戏和发展的关系皮亚杰的观点:游戏跟随着发展。维果斯基的观点:游戏先于发展,并创造最近发展区。其实并不矛盾,可以统一起来说明游戏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可以统一起来说明

游戏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从游戏的个体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