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北京顺义高三(上)期末语文(第一次统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传统纸笔学习与电子化学习孰优孰劣,人们早已争论不休。自1980年以来,心理学、脑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等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就对此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调查。在平板电脑还没称霸的时代,人们就对运用笔记本电脑办公展开了一系列研究:2014年,研究者让300多名学生分别用纸笔和笔记本电脑做笔记,研究证实,做纸质笔记的人更善于处理信息,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好。研究者建议我们从使用键盘回到传统的手写,但他们可能没有料到,人们回归手写的方式不是拿起纸笔,而是转向平板电脑。平板电脑似乎成为了完美工具——既能维持传统手写方式,还能实现笔记电子化,易于存储和检索。但事实真的如此吗?2021年,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探索记忆检索过程的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使用平板电脑,做纸质笔记的人能记忆得更加准确,大脑活动也更活跃。研究人员招募了48名大学生志愿者,把他们分为纸笔组、电子平板组和智能手机组,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识别记忆测试,同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设备扫描大脑。在实验中,三组人员都需要默读一段对话,同时将对话中提到的时间表录入日历中。纸笔组和平板组的志愿者都采用手写的方式,手机组使用键盘。一个小时后,研究者测试了他们对于时间点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在填写日历时,纸笔组比其他两组快25%,并且在回忆简单时间点时,纸笔组的准确度明显高于平板组和手机组。同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也表明,纸笔组大脑的语言和视觉区域的活动也明显更活跃。相比之下,平板组和手机组记忆更加琐碎,准确度不高。同样是手写,平板到底哪里不如纸笔?在上面的研究中,纸笔组和平板组都用了手写,并且笔记的尺寸和方向都一致。为什么平板已经模仿得这么像纸,却依旧不能代替纸张呢?手写是一个复杂的动作,需要多个关节的熟练协调。在平板上书写时,由于屏幕的纹理和摩擦力与传统的纸张不同,我们需要重新学习对手臂运动的控制。而书写时遇到的困难,也影响了笔迹的易读性。看PDF电子文档,固然可以轻松地查阅大量信息,但也许会造成“触觉失调”。阅读时,电子设备会干扰我们对于文本的处理。详细点来说,当你在看纸质书时,你可能会记得某个细节在书中的物理状态:比如书页的厚度,纸张的粗糙感,翻动时书页的响声……每翻动一页,都像是留下一个足迹。而当资料装进电子设备,阅读时我们感受不到明显的形状、尺寸和重量,这些差异会造成一定的“触觉失调”,没有纸质阅读那样的沉浸感。作为传统的阅读和学习手段,纸张在书写、阅读和记忆过程中依然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不能否认的是,屏幕为我们带来的体验也是不可替代的,屏幕上能够呈现文本、图片甚至视频等更加复杂、有趣的多媒体作品。电子设备具有存储大,便于检索、交互,容易修改等特点,我们也会常常感叹,它们为我们的学习及生活方式都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取材于Skin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从学习资料的呈现形式来看,应将现代电子化资料与传统纸质版资料进行适度融合,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从而改变学习资料来源单一的问题。电子化学习资料虽然存在安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然而其可以便捷、高效地获取,便于学习者及时剔除陈旧的内容,补充新的资料,时效性比较强,从而使学习资料保持静态与动态之间的相对平衡,不像纸质版资料内容容易固化。电子化资料的这些特点有利于开发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电子化学习方式更适合学习一些具有普适性、大众化特征的信息,学员对此仅作一般性的了解即可,其学习目的主要是用来丰富常识性知识,拓宽视野,基本上属于浅表性学习类型。从经济学的视角看,电子化学习方式确实用相对少的投入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投入产出比高。从教育学的视角透析,问题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学习者利用电子设备学习,容易导致脑力投入不足,未经深入思考、重组和加工,获取的可能只是一些显性、碎片化的信息,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学习者应选取一些适宜于电子媒体呈现的学习资料,由此彰显在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师生都能参与其中,充分交流,积极分享,在一定程度内尽可能弥补这种学习方式的固有缺陷,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取材于郑延福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纸笔学习与电子化学习优劣的争论始于本世纪初。B.研究证明用电脑笔记本作笔记的人更加善于处理信息。C.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结果能佐证纸笔组脑活跃程度更高。D.屏幕呈现的文本、图片和视频会造成读者的“触觉失调”。2.根据两则材料,下列对“电子化学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板电脑能够把手写方式和电子化笔记结合起来。B.用平板电脑完成电子笔记的效率要高于使用键盘。C.使用电子化学习资料有利于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D.电子化学习方式更加适合学习一些普适性的信息。3.下列观点来自材料二,其中能被材料一中东京大学的实验直接证明的一项是A.现代电子化资料应该与传统纸质版资料进行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B.电子化学习方式用相对少的投入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投入产出比高。C.学习者利用电子设备学习,有时获取的只是碎片化信息,其效率并不高。D.电子媒体呈现的学习资料具有在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等方面的独特优势。4.根据两则材料,下列哪一项做法不能体现“电子化学习”的优势()A.同学甲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检索到与海明威相关的文字、图片与视频。B.同学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读到最新的关于《老人与海》的研究论文。C.同学丙建立《老人与海》的电子素材库,可随时编辑、梳理,剔旧更新。D.同学丁阅读《老人与海》电子书,可以听到翻书的声音,看到翻页动画。5.下面是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列出的表格式提纲,请填写①—④处,将提纲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
记笔记方面的优势阅读方面的优势学习资料载体的缺点传统纸质学习速度快,效率高(2)(3)电子化学习(1)可以轻松地查阅大量信息(4)【答案】1.C2.B3.C4.D5.①易于修改、检索、交互和存储;②更有阅读的沉浸感;③资料内容容易固化;④安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始于本世纪初”错误,结合“传统纸笔学习与电子化学习孰优孰劣,人们早已争论不休。自1980年以来,心理学、脑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等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就对此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调查”可知,争论早已存在,只是1980年以后,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调查。B.“研究证明用笔记本电脑做笔记的人更加善于处理信息”错误,结合“研究证实,做纸质笔记的人更善于处理信息,在课堂中表现得更好”可知,选项偷换概念,是做纸质笔记的人更擅长。D.“屏幕呈现的文本、图片和视频会造成读者的‘触觉失调’”错误,结合“看PDF电子文档,固然可以轻松地查阅大量信息,但也许会造成‘触觉失调”可知,是“也许会造成”。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用平板电脑完成电子笔记的效率要高于使用键盘”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在回忆简单时间点时,纸笔组的准确度明显高于平板组和手机组”是说纸笔组的准确度更高,但是并没有提到使用平板电脑的效率比使用电脑效率高。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中东京大学的实验研究结果是:“相比于使用平板电脑,做纸质笔记的人能记忆得更加准确,大脑活动也更活跃。”“相比之下,平板组和手机组记忆更加琐碎,准确度不高。”A.强调的是电子化资料要与传统纸质版资料互为补充,与东京大学研究结果无关。B.突出电子化学习方式的优势,与东京大学研究结果无关。C.指出利用电子设备学习,呈现碎片化信息,其效率并不高,符合东京大学的实验结果。D.突出电子媒体的独特优势,与东京大学研究结果无关。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D.错误,结合“详细点来说,当你在看纸质书时,你可能会记得某个细节在书中的物理状态:比如书页的厚度,纸张的粗糙感,翻动时书页的响声……每翻动一页,都像是留下一个足迹”可知,“可以听到翻书的声音”是纸质书的优势,不是电子书。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电子设备具有存储大,便于检索、交互,容易修改等特点”可知,电子化学习在记笔记方面的优势为:易于修改、检索、交互和存储。②结合“详细点来说,当你在看纸质书时,你可能会记得某个细节在书中的物理状态:比如书页的厚度,纸张的粗糙感,翻动时书页的响声……每翻动一页,都像是留下一个足迹”可知,传统纸质学习在阅读方面的优势为:更有阅读的沉浸感。③结合“不像纸质版资料内容容易固化”可知,传统纸质学习在学习资料载体上的缺点为:资料内容容易固化。④结合“电子化学习资料虽然存在安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可知,电子化学习在学习资料载体上的缺点为:安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丰恳谏,绍怒甚,以为沮众,械系之。绍军既败,或谓丰曰:“君必见重。”丰曰:“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绍还,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先贤行状》曰:“丰字元皓,钜鹿人,或云渤海人。丰天姿瑰杰,权略多奇,少丧亲,居丧尽哀,日月虽过,笑不至矧。博览多识,名重州党。初辟太尉府,举茂才,迁侍御史。阉宦擅朝,英贤被害,丰乃弃官归家。袁绍起义,卑辞厚币以招致丰,丰以王室多难,志存匡救,乃应绍命,以为别驾。劝绍迎天子,绍不纳。”孙盛曰:“观田丰、沮授【1】之谋,虽良、平【2】何以过之?故君贵审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则霸王之业隆,臣奉暗君,则覆亡之祸至:存亡荣辱,常必由兹。况丰刚而犯上,祸至无日矣。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夫诸侯之臣,义有去就,况丰与绍非纯臣乎?诗云‘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言去乱邦,就有道可也。”(取材于《三国志·魏书六》)注释:【1】沮授:袁绍的谋臣之一。【2】良、平:指张良、陈平,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以足智多谋著称。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简其精锐简:检阅B.可坐克也克:取胜C.君必见重重:重用D.阉宦擅朝擅:独揽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绍之南也
霸王之业隆B.以扰河南
丰以王室多难C.日月虽过
虽良、平何以过之D.则覆亡之祸至
败则己必死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如以久持之
不如长久地(和他)对峙B.今释庙胜之策
如今放弃了(战前)朝会上制定的克敌策略C.若不如志
如果比不上今天的志向D.博览多识,名重州党
博览群书,富有见识,在地方上声名远播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丰认为曹操善于用兵,坚决反对袁绍南下与曹操决战的战略。B.袁绍认为田丰苦劝是在散布失败言论,动摇军心,因此杀了他。C.《先贤行状》中简要提到了田丰所处时代混乱动荡的社会背景。D.孙盛对田丰的评价符合儒家“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观点。10.根据第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孙盛对田丰的评价。【答案】6.A7.D8.C9.B10.①足智多谋;②性格刚直,容易触犯上级;③尽忠职守,不避生死;④择主不明;⑤去就无据(愚忠)。【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简:选拔。句意:然后选拔精锐部队。B.句意:可以毫不费力地取胜。C.句意:这回你必定会受到重用。D.句意:宦官独揽朝政。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动词,到……去;结构助词,的。句意:袁绍率大军南下时。/那么王霸的事业就会兴隆。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句意:来骚扰黄河南岸。/田丰因为汉室处于危难之时。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句意:守孝的时间虽然过去了。/即使张良、陈平怎能超过他们?D.都是连词,表承接,那么。句意:就会招来灭亡之祸。/一旦袁绍失败,自己就一定会被处死。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不:不能。如志:如愿。句意:假若不能如愿。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袁绍认为田丰苦劝是在散布失败言论,动摇军心,因此杀了他”分析有误,原文表述为“谓左右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内多忌害,皆此类也”。袁绍杀田丰是在与曹操作战失败之后,且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会被田丰取笑嫉贤妒能而杀了田丰。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观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可知,这是侧面衬托田丰足智多谋;②由原文“况丰刚而犯上”可知,孙盛认为田丰性格刚直,容易触犯上级;③由原文“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可知,孙盛认为田丰尽忠职守,不避生死;④由原文“故君贵审才,臣尚量主;君用忠良,则霸王之业隆,臣奉暗君,则覆亡之祸至”可知,孙盛认为田丰择主不明;⑤由原文“义有去就,况丰与绍非纯臣乎”可知,孙盛认为田丰去就无据(愚忠)。参考译文:当初,袁绍率大军南下时,田丰劝袁绍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多端,部众虽少,但不可轻视,不如长久地和他对峙。将军您占据险固的山河地势,拥有四个州的土地百姓,您可以对外结交英雄豪杰,对内发展农业,加强战备,然后选拔精锐部队,编组几支奇兵,趁曹军不备时轮流出击,来骚扰黄河南岸,曹军救援右边我们就攻击左边,救援左边就攻其右边,使曹军疲于奔命,百姓不得安宁从事生产;我军没有疲劳而敌军已疲惫不堪了,不到两年,可以毫不费力地取胜。如今放弃了(战前)朝会上制定的克敌制胜的谋略,而将成败决定于一次会战,假若不能如愿,后悔就来不及了。”袁绍不听。田丰恳切苦劝,袁绍大怒,认为他散布失败情绪使士气沮丧(扰乱军心),下令给田丰戴上刑具囚禁起来。袁绍的军队被打败后,有人对田丰说:“这回你必定会受到重用。”田丰说:“如果打了胜仗,我还能保全生命,现在军队打了败仗,我肯定会死(被杀)。”袁绍回来后,对身边的人说:“我没有听从田丰的建议,果然被他取笑。”便杀了田丰。袁绍为人外表宽宏闲雅,有度量,哀乐都不在脸上流露出来,但内心却妒贤嫉能,像这样的事儿有很多。《先贤行状》记载:“田丰字元皓,是钜鹿人,也有人说他是渤海人。田丰容貌奇伟,权变谋略出人意料。年轻时父母去世,居丧期间他非常哀痛,(三年)守孝的时间虽然过去了,但他笑时从不露齿。博览群书,富有见识,在地方上声名远播。开始被征召到太尉府,被举荐为秀才,升迁为侍御史。宦官独揽朝政,英雄贤哲被陷害,田丰看到这种情况便辞官回乡。袁绍起兵讨董卓时,用谦卑的言辞加上优厚的礼物招揽田丰,田丰因为汉室处于危难之时,立志匡扶补救,于是就答应了袁绍的召请,袁绍任命他为别驾。田丰劝袁绍迎接汉献帝,袁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孙盛评论说:“看田丰、沮授的计谋,即使张良、陈平怎能超过他们?所以君主贵在能审察(识别)人才,臣子重视估量君主(是否贤明);君主如能重用忠臣良将,那么王霸的事业就会兴隆,臣子侍奉昏君,就会招来灭亡之祸:存亡荣辱,常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况且田丰性情刚直,常常触犯上级,祸患很快就到来了。田丰知道袁绍将会失败,一旦袁绍失败,自己就一定会被处死,却甘冒杀身之祸来尽忠臣的规劝,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做事,是不考虑自己生死的。诸侯的臣子,都要根据道义来考虑去留,何况田丰并非纯粹是袁绍的臣子?《诗经》说‘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乐土去’,说的就是离开动乱的地方,到政治清明的地方去。”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陆游其二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其四群胡束手仗天亡【1】,弃甲纵横满战场。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注释:【1】仗天亡:金国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连老天也要消灭它。仗,凭借、依靠的意思。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二》“铁马”句写刺骨寒风中,全副武装的骑兵横渡黄河,渲染出了紧张的氛围。B.《其二》“直斩”句中“单于”此处代指金兵首领,“衅”指用敌人的鲜血来祭刀。C.《其四》前两句叙写了金军溃败的场景,描述出敌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败象。D.《其四》后两句中,大获全胜的将士们乘胜追击,夜半时分攻入了敌人的辽阳城。12.诗题曰“戏作”,是作者的想象之作,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想象手法的一项是()A.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C.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13.“雪”在这两首诗中有多重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1.C12.B13.①“雪”是陆游诗兴的触发物。从题目看,是眼前的雪景激发了他的豪情,由此展开一番大胜群敌的想象。②“雪”渲染了战斗环境的严酷。诗中的战斗是在风雪的环境中发生的,寒风凛冽,大雪填壕,写出了战场环境的艰苦、严酷。③“雪”烘托出将士们的威武雄姿和战无不胜的英雄形象。大雪纷飞、寒风破肉,冒雪追敌,更彰显出将士们不惧严寒,保家卫国的战斗精神。④“雪”是作者战斗豪情的情感载体。两首诗都围绕雪这个意象展开,将士们顶风冒雪破城杀敌,而后又在“雪上”寻踪,追击敌人,“雪”寄托着作者矢志不渝,收复山河的斗志与豪情。【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叙写了金军溃败的场景”错,诗题曰“戏作”,即是作者的游戏笔墨,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真实地叙写。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是诗人来到武侯祠时,看到的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意象作用的能力。“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通过标题可知,“雪”引起了陆游写诗的兴致。根据“兴作”,在雪天他忽然生出从军豪情,想象出一番大胜群敌的景象。“雪平壕”“雪上急追”,表现了“雪”是战斗的环境。寒风凛冽,大雪填壕,写出了战场环境的艰苦、严酷。“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骑兵精悍奔驰过大河,刺骨寒风正怒号,云梯插天直指向敌堡,漫天骤雪满战壕。用漫天风雪,烘托宋军渡河攻城势如破竹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矢志不渝,收复山河的斗志豪情。“雪上急追奔马迹”,我们踏着大雪追赶落荒的逃敌,通过敌人的溃败和我方军队在雪天的追击,表现出我方军队的英勇强盛,所向披靡,凸显我军的威猛雄姿。“雪”寄托着作者矢志不渝,收复山河的斗志与豪情。1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看到一僧一道手中“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这几行小字”包括()A.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B.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C.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D.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2)《红楼梦》里贾宝玉一共摔过两次玉,第一次是第三回宝黛初会时,第二次是在第二十九回张道士提亲后。请简要说明宝玉两次摔玉的原因。(3)后四十回写到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而变得疯傻,你认为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结合书中的两处情节阐述理由。【答案】(1)C(2)答题示例:第一次摔玉是在宝黛初会时,宝玉见黛玉也没有玉,就单单自己有,于是认为这玉不是个好东西,所以狠命摔了一回(解释第三回摔玉原因);第二次是在第二十九回中,黛玉因为张道士的提亲和“金玉良缘”的说法与宝玉闹别扭,宝玉赌咒发誓又把玉狠命摔了一次(解释第二十九回摔玉原因)。(3)我认为这一情节的安排是合理的。《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本对这个情节有许多铺垫:宝玉是衔玉而生的,摔玉等情节中贾母多次表示玉是宝玉的命根子;袭人每次小心收藏宝玉之玉,馒头庵王熙凤亲自保管宝玉之玉,都证明通灵宝玉对于贾宝玉来说十分重要;另外,玉上小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表明玉与宝玉身心性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后四十回的情节安排,只有宝玉失玉疯傻,才会有贾府使用调包计将薛宝钗嫁给宝玉的可能。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合理的。【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经典名著相关内容的能力。A.由《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和宝钗初见时情节可知,选项内容是宝钗所戴金锁上的字。B.《红楼梦》第一回,写甄士隐“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由此可知,选项内容是太虚幻境的对联。C.《红楼梦》第八回写宝玉和宝钗初见时,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宝玉将玉递在宝钗手中,宝钗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可知选项符合题干要求。D.《红楼梦》第二回,雨村“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由此可知,选项是智通寺的对联。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能力。第三回宝黛初会。(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由上面情节可知,宝玉见黛玉也没有玉,就单单自己有,于是认为这玉不是个好东西,所以狠命摔了一回玉。第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说亲后,林黛玉说宝玉:“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之后,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宝玉呢,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摔了一下,道:“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由此可知,黛玉因为张道士的提亲和“金玉良缘”的说法与宝玉闹别扭,宝玉赌咒发誓又把玉狠命摔了一次。【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名著内容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时,先讲明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合适,再从书中找情节做阐述,证明观点。通灵宝玉,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降世时口衔的美玉,开篇就提,可见不一般。从前八十回本看,通灵宝玉主要出现了八次,和情节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林黛玉初进贾府,吃饭过后贾宝玉过来了,宝玉“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这是黛玉第一眼看到的通灵宝玉。宝玉问黛玉有玉没有,黛玉说没有。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灭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孳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舣子!”通灵宝玉第一次正式出场,就引发了第一次砸玉风波。贾母将之称为贾宝玉的命根子,足可见玉的重要。第二次出现是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中。宝玉来看宝钗,宝钗看到了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玉也知道了宝钗金锁正反两面各錾了四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水继”,有了后文中的“金玉良缘”。第三次出现同样是在第八回,只不顾是在后半部分“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贾宝玉在薛姨妈那里喝醉了回去,袭人在服侍贾宝玉睡下。原文是这样说的:“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毫无疑问,这当然是在写袭人照顾贾宝玉的饮食起居无微不至。通灵宝玉的被珍视也可见一斑。第四次出现是在第十四回秦可卿出殡的路上遇到了北静王。其实真正写北静王想要看通灵宝玉是在第十五回一开始的时候,北静王点名要见贾宝玉。宝玉过来了之后,北静王称赞贾宝玉果然是如“宝”似“玉”,又问衔的那宝贝在哪里。问“果灵验否?”贾政回复“还没有试过”。第五次出现是在第十九回,袭人出贾府回家去之后,贾宝玉偷着跑到她家去玩的时候。她当众同贾宝玉谈了一番悄悄话之后,一面又伸手从宝玉项上将通灵玉摘了下来,向他姊妹们笑道:“你们见识见识。时常说起来都当希罕,恨不能一见,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什么希罕物儿,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说毕,就递给她们传看了一遍,仍与宝玉挂好。虽为显示自己在贾府的地位,也是突出了通灵宝玉的重要性。第六次出现是在第二十五回贾宝玉和王熙凤都中了魇魔法之后。这次出现,正是为了应验第四次出现时北静王提出的问题“果灵验否”的回答。贾宝玉和王熙凤都中了马道婆布置的魇魔法,命在垂危,就连贾政都要放弃治疗了。这时候忽然之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跛足道人,拿了那块通灵宝玉,持诵一番,吩咐把它悬在卧室槛上,果然把二人的性命救过来。第七次出现是在第二十九回,贾府众人去清虚观打醮时候。观内有一个张道士,他曾经是荣国公的替身。张道士想把贾宝玉身上的玉请下来,拿去给自己的道友和徒子徒孙们看一看。等张道士再返回来的时候,托盘了除了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还有一些法器,其中有一个金麒麟,这与史湘云的金麒麟遥相呼应。通灵宝玉第七次出现,是为了引出金麒麟。第八次出现也是在第二十九回,林黛玉和贾宝玉因为都在试探对方,两假相逢,必然会两败俱伤,所以这次引发了宝黛之间非常激烈的一次争吵,争吵因为通灵宝玉,也是因为通灵宝玉和金锁的“金玉良缘”,激化了矛盾。后四十回的情节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突然丢失,引起了宝玉身边的丫鬟们无故染上了祸端。通灵宝玉隐喻着贾宝玉的灵魂,其丢失意味着贾宝玉丢失了灵魂,变得呆傻。就在他痴傻疯癫的这期间,贾母和王夫人安排起他的婚事,想要趁机坐实金玉良缘。一为冲喜,二为荣国府找个优秀的理家人。只有宝玉失玉疯傻,才会有贾府使用调包计将薛宝钗嫁给宝玉的可能,所以宝玉疯傻也为后续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综合以上分析,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而变得疯傻,这样的情节安排合理,根据要求选择两处情节阐述即可。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州”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多用于地名;“洲”指水中的陆地。包含这两字的古诗词中,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为前者之意,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符合后者之意。(2)运用叠词可以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且富于音乐美。李清照《声声慢》开篇连用七组叠词“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评价“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3)某高中的八字校训中有“自强”“弘毅”四字,前者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者则出自《论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人经常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江州司马青衫湿②.楼船夜雪瓜洲渡③.冷冷清清④.凄凄惨惨戚戚⑤.士不可以不弘毅⑥.任重而道远⑦.(故)不积跬步⑧.无以至千里或(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渡”“戚”“跬”“至”。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洗耳倾听①一个寒冷的冬夜,周遭寂然,我推开书房门,忽地听到里面有声响。当我看到书架上那闪着寒光的箭镞,顿时明白声响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了。这个箭镞是一位朋友徒步丝绸之路偶然在乱石堆中拾到的,据他考证是汉时物,就赠送与我。我想起了《水浒传》里孙二娘赠戒刀给武行者时所说的“这刀时常半夜里鸣啸地响”,箭镞与此如出一辙。金镝飞鸣是它的生命本能,即使羽铩杆折,它仍然是那么不甘寂寥。我拈起箭镞看了又看,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②我到过一个高山牧场,这里的声响与城市迥异。几天下来,我的耳力得到良好的引导,原先感到深夜静谧无声,后来漫步绿树丛中的小道,才悟出这个世界也充满律动,一种全然山野风度的律动。没有喧哗和骚动,没有尘烟和异味,心绪自然淡若清溪。我听到环绕于牧场许许多多可以意味却难以摹拟的响声,它们或远或近或疏或密传来;有的声响是十分渺远的,好像是松针落地、水草抽芽,又好像夜鸟呢喃、夏虫振翅。据常在山中修行的人说,到一定境界,尘埃落在针尖上也隐约可闻。③千百年来,无数的声音在大自然茫茫的空旷中横纵流走。声之高下,都飘散在历史的苍茫里。有多少种存在,就有多少种语言,再微弱如尘的生命也如此。那些有灵性,或者汲满天地日月精华的生命——商彝周鼎、秦城汉池、唐书宋画,语言总是飞扬于大千世界。尽管岁月迁徙朝代更迭,或长埋于地底,或损毁于风霜,它们的生命信息总是会通过种种渠道升浮上来。在岑寂的西北,在广袤的中原,在许多曾经成为古都而今王气黯然的土地上,总是萦绕着与现代都市不同的气息、味道和韵致。到这些地方的人们倘真有好古怀旧之念,都会有相应的情绪萌发,声气相投,屏息感染沧桑的滞重。④在大学时我读欧阳永叔的《秋声赋》,只是赞叹它的文采大气,能够藉秋声写出战场风云。后来,我是钦佩他倾听至微的耳力,听出了层次,听出了韵味,并摹拟得如此逼肖。能够伸入季节蜕变的交接处,敏感地捕捉那微妙的时令特征,肯定要汰洗其他芜杂之音的进入。这一点,声色犬马盈耳的周邦彦、柳永、温庭筠肯定无法企及。⑤从农村来城市上大学的时候,我这习惯了倾听自然之声的双耳促使我在荒郊租了一间危房,除了读书,我仍然像当农民那般敏感地爱风声雨声啁啾声。有好几回我在山路上徘徊,在原野上散心,清晰地听到有叫我名字的声音,声音转瞬即逝。四处环顾不见一人,驻足沉吟,很快我就圆解为周围草木摇曳、泥土开合、水汽升沉、岩缝伸缩时的话语。出声是每一种生命吐纳的本能,未必就是真正呼唤我,肯定有另一种含意。⑥最近的一次和自然交流是在大海边上,我的耳力得到了畅快的拥有,海涛对礁石的冲击,海风一阵紧似一阵地拂耳,巨伞般的木麻黄“沙沙”地絮语,沙滩随潮涨落的吞吐,听了美不胜收。我们就在海边帐篷里住了下来,任如雷般潮声漫耳。可是没过多久,这些纯自然音律明摆着妨碍我睡眠的伸长。声响原始单调,同时也太朴实了。也许千百年前的人理所当然地视此为安眠曲而安然入梦,轮到我聆听却只有默默地退缩了。我忧悲的内心自知亏欠的症结,与自然结缘的纽带,随着我的都市气加重,已经裂痕弥深了。⑦话说回来,都市气归都市气,我依然品味着小时破旧老家的荒寒之境。这个时候任何一点声息都难以逃逸,也滋养了听觉的伸长。这就早早种下了我喜欢荒野之声的种子,使偏好的态度落实在古今美文的取舍上,凡荒率、清幽、空灵者,则爱不释手摩挲不已;镂金错彩雕缋满眼者,则如大鱼大肉,唯恐坏了胃口而束之高阁。到了这种地步,除了山野行行重行行外,就是在古人书画中倾听笔墨的淡然,和视觉上的凄冷配合后,达到默契而心弦揪动。像荆浩、董源、关仝、范宽、李成、八大的笔墨都是我深爱,那幽深的崖谷、黝黑的山林、萧瑟的旷野、渺茫的天穹、兀立的孤雁,都可以在静夜中听出如清代画僧担当所说的“空谷音”。只是,我清楚地知道,这种逃避市声的做法是很无奈和狭隘的。⑧都市交响昭示了一种现实,我的肉身已无法脱离这种现实,我的念想却祈盼四处飘游。我意识到听觉还在四处受敌,就像一只很美好的皮囊,却塞满了太多的芜杂。我应该像古贤人那样,学会用山涧清流好好地洗濯双耳,濯去常年因市声摩擦、刺激而日益厚实的老茧,然后侧耳倾听——那已经远去了的感召。(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才悟出这个世界也充满律动律动:有节奏的声响B.在岑寂的西北岑寂:寂静,冷清C.肯定要汰洗其他芜杂之音的进入芜杂:荒芜,荒凉D.爱不释手摩挲不已摩挲:用手抚摩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深深的失落”,含有对人们往往难以察觉此类奇妙声响的遗憾。B.高山牧场的声响与城市迥异,作者甚至可以听到尘埃落在针尖上的声音。C.作者认为历史遗迹都有自己的生命信息,好古怀旧的人易与之声气相投。D.本文行文看似随意,但都围绕“倾听”展开,使文章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18.作者在文章第四段中叙写了自己读欧阳修《秋声赋》的感受,请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19.文章结尾说“洗濯双耳,侧耳倾听——那已经远去了的感召”。结合全文概括“远去了的感召”包含了哪几层涵义。【答案】16.C17.B18.①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表现出他倾听至微的耳力,能够听出秋声的层次与韵味。承接上文对各种自然声音之美的描述。表达了对欧阳修的钦佩之情。②与下文中以“我”为代表的都市人形成对比(或者引起下文对于耳力被都市气逐步消磨的思考)。表达了对当代人远离自然,内心芜杂的忧思(或者对感受自然、倾听自然的呼吁)。深化了“洗耳倾听”的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9.①自然之音——被人们长久忽视的自然之声(答出第二段“来自山野的律动”,第五段“大自然中每一种生命的吐纳”,第六段“大自然原始朴实的声音”等原文);②历史之音——飘散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命信息(从第三段第一行归纳,概括准确即可);③文化、审美之音——独特的审美趣味,审美取向(联系第七段答出“古人书画中蕴含的‘空谷音’”);【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含义的能力。C.芜杂:意思是杂乱;没有条理。结合“能够伸入季节蜕变的交接处,敏感地捕掟那微妙的时令特征,肯定要汰洗其他芜杂之音的进入”可知,“芜杂”修饰的是声音。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作者甚至可以听到尘埃落在针尖上的声音”错误,张冠李戴,结合“据常在山中修行的人说,到一定境界,尘埃落在针尖上也隐约可闻”可知,不是说作者自己。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结构上,前三段描述了各种自然声音之美,此段承接上文,“在大学时我读欧阳永叔的《秋声赋》,只是赞唤它的文采大气,能够藉秋声写出战场风云。后来,我是钦佩他倾听至微的耳力,听出了层次,听出了韵味,并摹拟得如此逼肖”,写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表现出他倾听至微的耳力,能够听出秋声的层次与韵味。“钦佩”一词,表达了对欧阳修能够敏锐捕捉自然之声的钦佩之情。②内容上,与下文中以“我”为代表的都市人形成对比,引起下文对于耳力被都市气逐步消磨的思考。如“能够伸入季节蜕变的交接处,敏感地捕掟那微妙的时令特征,肯定要汰洗其他芜杂之音的进入。这一点,声色犬马盈耳的周邦彦、柳永、温庭筠肯定无法企及”,这句话由欧阳修的《秋声赋》阐发感慨,感受自然、倾听自然,是多么难得的事。下文“我忧悲的内心自知亏欠的症结,与自然结缘的纽带,随着我的都市气加重,已经裂痕弥深了”写以“我”为代表的都市人耳力被都市气逐步消磨,从而引发当代人远离自然,内心芜杂的忧思。本段叙写自己读欧阳修《秋声赋》的感受,深化了“洗耳倾听”的主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远去了的感召”的涵义可以从表层和深层去挖掘,理解深层含义,注意结合语境和主题去分析。①自然之音——被人们长久忽视的自然之声。如“我到过一个高山牧场,这里的声响与城市迥异……”“到一定境界,尘埃落在针尖上也隐约可闻”“海涛对礁石的冲击,海风一阵紧似一阵地拂耳”,大自然的万物都是有声音的,只要你倾耳去听,就能感受到自然之音。②历史之音——飘散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命信息。如“千百年来,无数的声音在大自然茫茫的空旷中横纵流走。声之高下,都飘散在历史的苍茫里……”“尽管岁月迁徙朝代更迭,或长埋于地底,或损毁于风霜,它们的生命信息总是会通过种种渠道升浮上来”,历史是有声音的,有好古怀旧之念的人就能有相应的情绪萌发,感受到与历史的声气相投。③文化、审美之音——独特的审美趣味,审美取向。如“在大学时我读欧阳永叔的《秋声赋》,只是赞唤它的文采大气,能够藉秋声写出战场风云。后来,我是钦佩他倾听至微的耳力,听出了层次,听出了韵味,并摹拟得如此逼肖”,阅读文学作品,把握其中独特的韵味,是一种文学的审美,也是一种文化、审美之音。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语言基础运用。①破损的井盖被替换、移位的井盖被归位、沉陷的井盖被补平……②顺义区城市管理委员会持续组织各责任单位加大对井盖病害的排查治理力度,推进城市井盖治理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③治理“小井盖”,守护“大民生”,着手“小切口”,撬动“大变化”。④治理“骑沿井”,平衡道路设计与市民出行需求之间的关系;“病井盖”得到整修,行人和车辆出行安全得到了保障。⑤区城市管理委不断提升规范治理水平,管理精益求精,城市管理越来越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可互换位置。B.②句“顺义区”之前应该添加“随着”。C.③句中的“着手”可以替换为“着眼”。D.⑤句中的成语“精益求精”使用恰当。(2)不改变原意,对④句画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之与④句的前半部分结构基本一致。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1)B(2)整修“病井盖”,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出行。【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运用和病句的辨析能力。A.正确。“破损的井盖被替换”与“沉陷的井盖被补平”是并列短语,互换位置不影响语意,都能符合逻辑。B.错误。在“‘顺义区’之前应该添加‘随着’”,导致句子缺主语。C.正确。“着手”,动手;开始(做)。“着眼”,(从某方面)考虑;把眼光放在某个方面。此处是说从“小切口”动手治理,二者词义接近,可以替换。D.正确。“精益求精”,已经十分美好了,还要求更加美好。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没有止境。此处是说对管理有更高追求,使用正确。故选B。【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④句前半句“治理……”“平衡……”都是动宾结构,把划线句子改写成动宾结构即可:“整修‘病井盖’,保障行人和车辆出行安全”。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1.微写作。学校团委将举办传统文化论坛,拟设立一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大使”。请你从下列人物中推举一人,并撰写一段推荐语。要求:形象鲜明,主题突出。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孔子庄子苏武杜甫苏轼【答案】示例:孔子堪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大使”,他开创了儒家思想,教育了3千多名学生,让其学生在“仁义礼智信”中长大。而后儒家思想成为了汉朝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也成为新一代中华民族的高贵品质的基石,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实用类微写作。审题:本题要求从所给人物中推举一人担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大使”,并撰写一段推选语。首先明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大使”要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贡献,在文化领域有广泛的影响。在写作时要紧扣题目要求,形象鲜明,主题突出,有说服力,并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写作指导:如何写人物推选语?需要考生深入了解“孔子、庄子、苏武、杜甫、苏轼”这些人物。从这些人物中,选出一个最熟悉的人来写,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介绍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角度展开来写,然后进行评述即可。如推选孔子: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还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可见其的影响之深之广。孔子是中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大使”。宋代大学问家朱熹曾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对当今而言,孔子最受推崇的“和”“合”思想,实质上契合了当今社会的普世价值,他的思想不是拒人于外,而是与人有关,与普通人有关,有着深厚的现实土壤。他的“和而不同”学说,契合了一个多样的中国,契合了今天多样的世界。推而广之,从家庭内部到人与人之间,再到不同国家之间,都建立起和谐关系,达到天下太平,这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走向世界之所凭。22.微写作。有人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感时忧国”,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联系自己读过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阐述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答案】现代作家的“感时忧国”表现出了力争图强的一面。在梁启超的笔下,未来的中国将是少年的中国,呼唤中国的少年们振作起来。在鲁迅的笔下,未来是光明的,呼唤精神界之战士的诞生。在郭沫若的笔下,未来的中国是浴火重生的凤凰,光明、新鲜、华美、芬芳。而这种精神将永远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保持永久生命力的动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对现当代文学“感时忧国”特点的理解,要求表明观点,写出条理清晰的理由。文学范围是现当代文学,首先明确在此期间有哪些作品能体现“感时忧国”的特点,再次分析作品是如何体现的,最后同类作品是如何以文学潮流的形式集中体现时代文学“感时忧国”的特点。所选作品和文学潮流一定是“感时忧国”的,并写出民众是如何在作品中汲取力量,争取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作贡献。写作指导:近现代文学中,关于解放民众思想与破除愚昧这方面,最典型的作家就是鲁迅了。可以选取鲁迅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药》和《阿Q正传》。《药》是“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可以看到鲁迅等作家以破除愚昧、提升民智等方面的“感时忧国”之责任感。《阿Q正传》“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引起疗救的注意。体现了作品的“感时忧国”。除了鲁迅,我们还可以写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和郭沫若的《凤凰涅槃》,都体现了舍我其谁的主人翁姿态和为未来的展望。可以用来证明“感时忧国”的作家和作品很多,按照作家作品所体现的思潮和文学风格的不同,可以选其一类进行写作,但都要能体现为人生,为社会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特点。23.微写作。请以“走,出去看看”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题目自拟。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答案】示例:走,出去看看。家中虽有经典,却不曾比得过自然真实的触感。走,山山水水美如画,大地的故事有很多,都在等你来读。出去看看吧,屋子是灵感的囚笼,你要像飞翔的鸟儿,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孤独不是个好的栖所,如果你愿意,走,出去看看,大自然里,自有无穷的奥秘,带给你思想的启迪,还有精神的力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审题:明确题干要求,以“走,出去看看”为开头展开话题。这里的“走”,代表行动,是一种建议,也是一种鼓励。“出去看看”,要侧重“看”,要写出看的对象、看的目的或者看的意义,其内容可涉及不同的地域,也可以涉及不同的领域,可以是自然风景、可以是风俗人情、自然万物。在这里,“出去”代表着不囿于自己的世界,不被某些思想或观念束缚,这也是“看”的前提。仔细品味,最终完成不超过150字的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即可。写作指导:可以展开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不同句式,增强语言生动性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突出“走,出去看看”的语意,态度明确,感情真挚,符合小诗或抒情文字的特征。比如,“我觉得趁着自己还年轻的时候,走,出去看看,多去见见不同的朋友,多去认识一下多彩的世界”。又比如,“走,出去看看,看一看世间的繁华与萧索,在白云之上看云卷和云舒,在大海之滨听海浪拍打沙滩,在高山之巅赏日出和日落”。这些都是可写的内容。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24.作文。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关头,毛主席曾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如今,这句话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仍然有现实意义,突破困境,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等都需要这种精神。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还可以赋予它更丰富的内涵。请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答案】例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革命战争年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我们走出困境,战胜侵略者。建国之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底子上建设起生机盎然的新中国。在当下,我们依然需要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精神。何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难道它仅仅止于表面上的衣食住行,仅仅停留在看得见的物质需求,仅仅是让我们遥望的一段历史,仅仅是我们用来忆苦思甜的一个口号?答案是否定的!在新时代,它依然有着现实的内涵和不减的魅力。对个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一种坚定果敢、无惧困难的理想信念。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面对横遭变故的家境、祸不单行的人生,黄国平没有被困难击倒,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风雨,自己动手,自己陪自己长大,一路走出偏僻的小山坳,成为中科院的博士生,坚定地和命运做着无所畏惧的抗争。村支书杨宁,面对村庄的贫困、村民生活的艰难,不等不靠,虽历经失败,但从未退缩,最终带领村民成功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个人成长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一种态度,是积极进取,是自强不息。对国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一种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的敢于亮剑。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面对国家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说过,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的确,几十年来,从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到第一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秋游活动总结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一8类识图技法专项训练技法7统计图判读含答案
- 新普惠自动气象站通讯协议
-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15类题型突破)
- 第二十五章 图形的相似 综合检测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音频)
- 山西省榆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一月化学月考卷(含答案)
-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教育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 2024年六年级英语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
- 科创板知识测评含答案
- 带电作业规程PPT
- 《时间在流逝》说课材料
-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 电气试验作业指导书
- WordA4信纸(A4横条直接打印版)
- 学生电子档案模板
- 儿童死亡、缺陷、围产儿死亡登记表
- 四川省工程建设统一用表(新版监理单位用表)
- 2022社会保险工作总结五篇
- 定向越野图例标志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